北京觉生寺里赏古钟
提起觉生寺,如今的北京人恐怕没几个知道的。该寺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曾是清朝皇帝祈雨之处,因寺内珍藏一口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大钟而闻名,所以老百姓给它起了个俗名:大钟寺。咱也就从个俗,下文就都按“大钟寺”来写吧。
身居北京但一辈子没去过大钟寺的大有人在,若搞个街头采访,问问群众大钟寺里有什么东西,估计结果可想而知。也难怪啊,大钟寺蔬菜批发市场比大钟寺热闹多了。
匾额上写的很清楚“敕建觉生寺”,这才是本寺的大名儿。
如今的大钟寺,虽然还保留了寺庙格局,但已其功能和殿内陈设已经彻底改变了。1985年这里被辟为古钟博物馆,成为目前全国唯一的以收藏、展览、研究、开发利用古钟和古钟资料、传播古钟文化知识为宗旨的专题性博物馆。
这里展出的钟从战国编钟(复制品)至明清精品,种类繁多,大致有数百件,真令人目不暇接。还专门有一个展室专门陈列外国钟铃,也算是小而全了。
战国编钟馆
战国编钟馆
战国编钟馆
仿制的战国“曾侯乙编钟”
闻名世界的永乐大钟,自从乾隆年间从万寿寺被移至大钟寺,一直安放在大钟楼内,200多年从没移过地方。据说当时是先把大钟悬挂在巨木制成的钟架上,然后才盖的大钟楼,这钟实在是太大了。到底有多大呢,咱们来简单介绍一下这口巨钟:
大钟楼外景
大钟楼匾额
闻名世界的那口永乐大钟
钟身上全是佛经铭文
大钟细部(标注了铸造年代)
钟架由巨木构成,全部为红色,均绘有金龙
此钟通高675厘米,直径330厘米,重46500千克。钟身内壁有佛教经咒100多种,总计23万多字,有汉梵两种文字组成。此钟已有600多年历史,堪称中国古代铸钟工艺的代表作。
乾隆御碑(记述了将大钟从万寿寺移至觉生寺的前因后果)
佛像一尊
在大钟的正下方砌有八角形“散音”池,在它的作用下,轻击大钟时,方圆百余里均可听到纯厚、古雅的钟声,余音可持续3分钟之久。当然啦,现在这大钟原则上是不让随便撞了,上述内容我也是听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的。
乾隆年铸造的大钟,工艺精绝,令人叹服
乾隆年铸造的大钟(细部)
乾隆年铸造的大钟(细部)
在大钟楼东面院子里,按历史年代陈列着40余口形状各异的古钟,也非常值得一观。
最后,咱们还是老规矩,看官随我的镜头来看看吧,您上眼!
清代晚期的钟,由于国力衰弱,用料不讲究和工艺也比较粗糙。
清代晚期的钟,由于国力衰弱,用料不讲究和工艺也比较粗糙。
这就是当年悬挂在北京钟楼上报时用的大钟,也是明代铸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