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系列报道之六
中医药第一个973项目在这里产生
基础研究是带动原始创新、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一个国家科研水平跻身世界前列的必要条件,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和源泉。中国中医科学院充分发挥中医基础研究的引领作用,用基础研究方面的每一次重大突破推动中医药科学的整体发展。其中,上世纪末最令人瞩目的中医药重大基础研究当属中医药领域第一个973计划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1999年10月12日,按照择需、择重、择优的原则,以公开、公平、公正竞标的遴选方式,以周光召院士为首的专家顾问组在听取了百余名各学科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后,确定将“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项目正式列入973计划。
当年立项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共有42个,“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是其中唯一的中医药项目,也是当时中医药领域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的国家级科研项目,表明了国家对中医药研究的重视,标志着中医药基础研究进入了新的里程。
项目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研究院为主要承担单位,时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的王永炎院士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联合中国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跨专业、多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同时有多所中医药院校参加,是国内首次对方剂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的多层次系统性基础研究。
原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朱庆生曾对项目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打破行业地域的界限,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以解决中医药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这本身就是成果。
研究人员按照病证结合、理法方药统一、认真继承、重在创新的整体研究思路,揭示中医方剂对疾病治疗及亚健康状态整合调节的基本原理。总体设计以方剂基本科学问题中的三个相互联系的关键环节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建立方剂物质分离分析、生物效应评价的关键方法与创新技术为先导,以方剂药效物质作为突破口,方剂的作用原理为研究重点,形成创新中药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体系。
王永炎回忆,那时他和王一涛教授被科技部聘为首席科学家,尽管担子很重,但在当时科研管理模式有所变化的情况下,专家群体自我管理逐渐加强,这让他们的压力减轻不少。在项目启动一年后,王永炎院士主动辞去了院长职务,全身心地投入科研工作。
令王永炎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当时项目组中青年学者们饱满的爱国主义激情和强烈的事业心。“学习、团结、开拓就是我们这个项目组的精神”。王永炎率领研究人员力求通过促进中医药学科的发展达到中医药事业和学术发展的目的,本着学术民主、百家争鸣的理念,允许、鼓励、提倡年轻人求真求异,最大限度地发挥全体研究人员的聪明才智,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全体研究人员始终牢记:“创新是民族的灵魂,要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维,这些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是研究者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