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记得车尔尼有这样一句名言:当语言无助时,你不妨选用音乐。在美国得州交流教学期间,我经常利用双休日在美国的普通家庭做音乐家教,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也受到不少启发。
文/ 李天义(成都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征服“trouble”托尼
托尼是得州拉伯克24街第一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这个顽皮的孩子在学校被称为最大的trouble(麻烦),打架是家常便饭,恶作剧也很多。由于太难管教,托尼被勒令退学一段时间,在家做反省。我去托尼家时,他已经被关了3天,母亲林迪试着为他请一位家庭音乐教师,想试试用音乐“控制”他。
对于音乐教育,我是有不少经验,可那基本上是针对听话的中国孩子。在中国,即使再调皮的孩子,只要被家长压在琴凳上,就得乖乖地学琴。不然回家必是一顿好说,甚至还要被打。在美国可对孩子动粗不得,根据美国儿童教育刑法第183条规定,家长对幼儿施暴要被判刑的。正是法律的制约,使美国家长对待孩子特别“宽容”。
但其实,如果孩子胡闹,也是家庭最头疼的事,托尼就是其中之一。
托尼家有一台高档钢琴,音质清亮,低音沉郁,高音清脆。遗憾的是,托尼不但不喜欢这个“大家伙”,反而第一件事就是告诉我他最厌恶的就是弹琴。上课后,托尼显然不在状况,不是借故喝水,就是闹着上厕所。手一会儿在背上挠挠,一会儿在头上摸摸,就是不往琴上放。1个小时的课时很快被他磨蹭光了,我这个教授级别的音乐家教面对此景,也显得颇为无奈。
第2周情况也没有什么好转。对于1个小时80美金的课时费,我感到有些汗颜,但是托尼的父母好像并不以为然,还鼓励我继续尝试。
第3周,我决定转变策略。想好了对策后我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托尼家。我和托尼定了条约,他需要做到的是:不准中途上厕所,不准中途吃零食,不准打求助电话。
我做到的是:弹一条练习曲奖励一块糖,每节课讲一个音乐故事,课程结束后带他去河边抓鱼。托尼虽然接受了约定,但执行起来却颇有曲折。由于有弹一条练习曲给一块糖之约,他只要断断续续弹完就伸手要糖。苦于没有事先约定“质量”,我也只好就范。
讲音乐故事这条就更是纠结,我的中国式英语叙事方式常常遭到他的质疑,因此故事讲述中我经常被他打断,对于个别词汇,我俩还得借助词典一通乱翻。课程结束后,我带着托尼去他家附近的小河边钓鱼,玩得很开心。我履行了约定中自己要完成的部分,托尼也终于完整地上了一节钢琴课。我不敢说他学得有多好,但至少他接受了钢琴,允许音乐走进了心灵。仅此一点,我感到非常欣慰。
经过近3个月的交往,我与托尼交上了朋友,他的琴技也有长进,不仅弹完了小汤普森第三册,还学会了中国乐曲《卖报歌》等,他自己也从音乐学习中体会到了不小的成就感。
音乐教育的比较
给托尼做音乐家教的过程中,我也经常和托尼的父母交流,因此对中美家庭在孩子音乐教育上的思维差异做了些分析。
学音乐的目的
大多数中国家长让孩子学习音乐,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应对严酷的社会竞争。另外就是为了用音乐开发情商和智能,所以在教育中往往要求严格,注重训练。
美国家庭让孩子学习音乐是不以教育为目的的,他们更希望用音乐改变孩子的内心,因此会任其天性自然发展,往往能让孩子在学习中慢慢找到快乐。
谁是教育重点
中国有一部分家长往往会将自己学生时代难以实现的美梦寄予在孩子身上,因此教育的重心在自己:为孩子选择自己觉得好的老师,也常用成人的注意力和耐心要求孩子,总觉得孩子不够勤奋,不够用心练习,但过于严格的要求往往损伤了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而美国家长非常清楚教育的对象、重点是孩子本人,只有孩子从心里接纳了音乐,教育才能跨越障碍。
费用导致的功利心
大多数中国家长在用微薄的收入去支付昂贵的学费,因此心中的不平很容易体现出“功利性”,总在计算投入和收获的比例是否协调,所以对孩子的学习成效便十分计较,容易出现暴躁、急进的情绪。
美国家长则对这部分支出相当淡定,这只是他们家庭支出计划内的一部分,也不会用孩子的学习效果来对比,因而少了几分浮躁和焦虑的情绪。
在美国当家教8个月,我用音乐征服了托尼,也思考着中美音乐教育的差异。真心希望更多的中国父母能真正理解音乐教育的真谛,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在音乐中体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