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花的诸多要素中,要养好花,首推光照。常言道“万物生长靠太阳”,充分的光照,可以使植株长得矮壮结实,增加抗性,开花繁茂,玲珑可爱。当然,不同的植物对光照要求不同,过分的光照,也会让植株灼伤,使表面出现难看的黄斑,影响观赏价值,甚至死亡。多肉植物也是如此!
那么怎么样的光照才是合理的呢?这一直是困惑我的问题。可以说到现在,我对一些概念还很模糊。关键是对光照强度的判断上,没有一个很好的标准。这方面有点和浇水的干湿判断类似(当然现在已经有一些直观使用简单的判断方法),每个人的判断标准都不一样。因为一般我们得到的知识都来源于花卉书籍,几个模棱两可的用词,让我们无从下手。如果有类似判断干湿的使用方法,如竹签法、端盆法等等,使大家有章可循,那该多好啊!
先说一些书本上的现成知识。光照有长度和强度之分,长度是指一天24小时内日光照射的长短,强度是指阳关射到地面的强弱。根据花卉喜光的长短(主要从花芽的分化需要的光照时间划分),可以分长日照花卉、中日照花卉和短日照花卉;根据花卉喜光的强度,又可分为阳性花卉、中性花卉和阴性花卉。这两者的分类目的是不同的,但是对同一种花来说,是有一定的重复的。也就是说,长日照花卉一般多为阳性花卉,如茉莉、石榴、荷花等等,短日照花卉多为阴性花卉,如大多数的观叶植物。但是也不绝对,有的花卉喜欢长日照,这样才有利于花芽的分化,但是又怕强烈的日光,这一点,许多仙人掌及多浆植物都体现出了这一点,如我们常见的观音莲等。再比如说我们常见的菊花,是典型的阳性花卉,但是却又是短日照花卉,所以只有到秋天日照变短才开花。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从一些常识性经验中来简单的判断,如夏天开花的,肯定是长日照花卉,而且多数又是阳性花卉等等。
现在让人搞不明白的是对光照的一些概念。比如说,强光、暴晒、直射光、散射光、充足的光照、半荫等等,最让人头痛的是,有的书上说,某某植物,喜欢强光,又怕暴晒,我实在理解不了了。如何来正确区别这些概念,这对我们是否能养出健康的花卉,是很重要的。当然,我们还是有办法借助测光仪来判断,只是过于专业,一般养花爱好者,哪里能做到有这么好的装备啊!
下面就以多肉植物对光照的需要为例,来试图解释一下植物对光照需要的判断,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这类植物总体是喜欢阳光的,这是一个大前提,所以我们在买植物的时候,一定要了解这种植物的基本习性,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在前面几篇里已经提到过。按对喜欢光的强度来划分,对仙肉植物而言,我认为基本上都是中性花卉以上的。因为对仙肉植物而言,它们的体型进化成这个样子,目的就是为了抗旱,而干旱地区,多半应该是光照比较强烈的(我当然没有考查过这些植物的原产地,这是自己的推测),不然的话,也很难形成沙漠性的气候。所以除了产于热带雨林等附生类的仙人掌植物,其他的都应该是喜欢充足的阳光的,即使是一般我们都认为喜欢半荫的软叶系百合科瓦苇属植物。
在了解基本前提后,我们就像浇水一样,从最不容易出问题的角度入手。就像浇水“宁干勿湿”一样,我觉得光线“宁强勿弱”。当然,不可否认不同的品种的仙肉植物,承受太阳光的能力肯定有差异。比如说我们常见的蟹爪兰,虽然属于仙人掌类植物,但是是典型的短日照花卉,也就是说只有光照时间小于每天5小时,才能形成花蕾,所以蟹爪兰都是在冬春季节开花(现在一些市场上经常可以在国庆节有卖开花的蟹爪兰,可千万不要以为是新品种,仅仅是经过了遮光和低温处理,让植物提前形成花蕾,在国庆节开放。事实上,只要种植的法,到12月份又会再次开花)。不过我觉得除去夏季正午的阳光(12点—15点)应该适当的遮荫外,其余时间都可以充分享受阳光的,这从我养的令箭荷花(这还算是附生品种)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至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产生不同的种植效果,从而满足不同人们的审美需要,这只是个人爱好问题了。如一些仙肉植物在散射光的环境下(我的理解是晴天树荫下的光照强度),会显得更翠绿可人。
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讨论的是针对成年植株的正常护养期而言的,对幼苗、或刚换盆的、或刚扦插的、或刚出房的植株来说,肯定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