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东西很多都是结合自身经验汇总而成的,自己的鱼也得过白点,大鱼得过、草缸也得过,也曾白点反复过,最终治疗完成。鱼友的经验都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此特意感谢以前鱼友发帖总结白点病治疗的帖子,我借用了你们的一部分东西,并加以补充总结完善(尤其细化了很多的一些环节,解决了鱼友能看明白又似懂非懂的问题)
真心希望能对鱼友有帮助,如果您有更好的办法,请多多补充吧!
白点病,一种寄生虫病,白点病的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鱼体被小瓜虫大量寄生时,病鱼的鳍和皮肤出现一个个的白点及粘液。可造成鱼体体表发炎、坏死、鳞片脱落;鳃部血管充血,粘液增多,呼吸困难;眼角膜发炎溃烂盲眼。同时因小瓜虫入侵鱼体,易在伤口处引起细菌性病的继发感染,且发病快,死亡率高。该病的流行一般在秋末冬初或春末夏初(水温10—28℃左右),最适水温是15— 25℃,所以有时夏天开空调未点加热棒造成的水温急剧变化(尤其对于咱北京地区)也可能使鱼患上白点病。由于白点病对水温的敏感性,确定白点病第一件事情就是水温提高至28℃以上(冷水鱼下边有提示)。水体流动性差,面积小,养殖密度高的也容易发病,首先肉眼观察很容易能看出白点在鱼的皮肤、鱼鳍的表面,个头大的鱼可以挑取鱼体病灶部位的小白点放在滴有一滴水的玻璃上,静置片刻,即可发现小白点在水中移动,这是小瓜虫虫体在运动。
![草缸白点病消灭方法 鱼缸及草缸白点病治疗方法](http://img.aihuau.com/images/e/77664/5004060504502498759019.jpg)
鱼的具体表现是:病鱼神情呆滞,常在水流中冲洗或石头上蹭痒,体表布满白色或浅灰色斑点。
随病情时间延长,病鱼则会出现交互感染和两次感染,原因是寄生虫侵染所致。
如图:
所以凡是可以治外寄的药都对白点有些效果,下面提几个常用药
推荐药物:默斯特3000(这个不用说,德国品质),西德KD绿药,喜瑞治白点剂(鱼友推荐),微海白点净(我用过推荐,确实不错),惠弘敌百虫,白点净,硫酸铜,硝酸亚汞。
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病缸先换水四分之一,水温提升至30度或以上,有水草的提升至28度左右。往水中添加相关药物,以上前五种药物用量都可见说明书,泡两天换水四分之一并补药,药量相较第一次稍微递减。停食两天,全天打氧开过滤。一般用白点药下药,除非白点极其严重,原则上大鱼是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减半或三分之二用量下药的。尤其对于灯科是酯鲤科的近乎无鳞鱼,一定要掌握药物减半的原则。如标注每100L用20ML,您可以先用10ML(氧气泵极其重要)
看清说明中药物的用量,建议根据情况用三分之二或减半使用
用刻度容器量出具体用量,也可以用针管准确测量
将量好的药物倒入换水桶中
注意:一般白点药的下药,决不能把药水直接倒入鱼缸中,那样缸内瞬间溶度值过大,易造成死鱼,我的建议是把药在桶中用要换的水稀释,整桶倒水,彻底解决药物的混合问题。
二、下药后,会看到鱼疯狂的游动,那说明药物在起作用了,药物在杀鱼身上的病毒,这时候大家大可放心,把氧气泵打足了(十分重要),过20分钟左右,鱼就会平静下来,也说明药物的疗效确实到位了。为什么总提示补药换水,补药的用意是彻底杀掉小瓜虫病菌,巩固效果;换水的用意是1是减少药物残留,2是新水刺激鱼类,3是降低小瓜虫病菌在水中的浓度(最好贴着底床吸水)
(鱼友需掌握要换的水比缸内水温高1到2度)
三、一般用药得当,四天左右基本可完全消退,等白点消退后,须全缸换水四分之一,以降低缸内药物浓度及虫卵残留。水温仍旧保持28度四天左右,期间最好再换些水。(自身经验,一定要换水)。草缸用药,敌百虫对草伤害最小,但其溶水性较差。另因用此药时,水温不能过高,且溶氧量要充足,所以其用量不能多,以致药效见效相对前三种药物要来得慢。 前三种药物,对水草有些伤害,但见效时间快速,时间不长有些水草还是能扛的。(微海草缸用过,一般品种的草如椒草、宫廷的,莫斯大家可以放心)
四、治疗结束后的水温调控,白点掉下后,水温已保持了好几天,这时候需要使鱼缸温度降到合理温度,降温要把握的原则是切勿一次性将温度降下来,按一天降温一度的要求调控加热棒。
五、关于升温治疗白点的建议。升温一般情况也可以使白点消退,但白点大多时候还是很迅猛的,加温其作用也仅仅是消退,并不是杀灭,高水温只是让小瓜虫暂时停止生长,脱落后转入休眠,如果换水不勤不及时,还是会复发的。升温疗法的原理是寄生虫会因水温升高而导致其泡囊膨胀破裂,自动脱离鱼体。这种方法对初次感染白点病鱼的治疗效果很好,一般水温升高后一周内可见效。但对反复感染白点病鱼效果欠佳,必须同时用药物浸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而已长时间的高水温,对鱼对草都不利,这样时间长了白点消退不了,再用药,可能会得不偿失。治病嘛,就是讲究个效率,时间拖得较长较不好。有朋友说草缸不能长时间高温,我放心的告诉大家,28度4天问题绝对不大,而且用药得当4天干掉白点是绝对有可能的。我们要解决的是白点小瓜虫繁殖的根本性问题,说白了就是治标也治本,高温疗法见效慢,极易复发,这才是十分要命的!(这就是还是要下药的本质所在)
此处特别说明:冷水鱼是个特例,如我国的原生鱼、金鱼、草金、国斗,有时就不适用升温疗法,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冷水鱼一般皮实。冷水鱼整缸下药下药的方法是可以适当升温2度到3度,直接下白点净见效快,下药后,2、3天一换水,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一般一个星期肯定见效(除加温外治疗流程与上一致)。冷水鱼隔离下药的方法是将病鱼浸在提前放有药物的水中,促使寄生虫从体表脱落,浸水时间一定要控制在0.5秒到2分钟之内,实际操作时可将病鱼在水中兑入1/3量的原缸水,以减轻鱼类的不适。
六、盐也是一种不错的药物,但其只能作为一种辅助药物来用,且量也要少。如作为主要药物,盐有无比强大的内渗力,以及对鱼体表粘液层的腐蚀力,对鱼对草都是一个不小的伤害。(盐的局限性)
七、下药对硝化系统的破坏以及隔离治鱼
有的朋友提出整缸下药破坏硝化系统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好,但很多情况是如果少量鱼得白点后,单捞出来治疗固然好,就怕整缸出现了小瓜虫的繁殖现象,如果只是几只鱼患病,我的第一建议是隔离单捞下药,隔离治疗办法如上文。但有时草缸单捞出来确实不易,如果隔离之后缸里还有鱼患病,那就说明了小瓜虫整缸繁殖了,然而往往白点病不是孤立事件,所以我们会碰到隔离治好了又有鱼得病,反复无常,经常的情况是整缸下药。当然硝化系统破坏在所难免,所以下药完换水后,鱼状态稳定后,最后一次换水时,建议硝化细菌重新加入。
最后,白点病,通俗点就像人得个感冒似的,得了不要害怕,只要记每天观察下鱼的皮肤和鳍,第一时间治理就没有问题。是药三分毒,只要鱼友平时耐心细心,白点病就绝对不会找上门,对于广大鱼友,能不用药就不用药。祝广大鱼友的鱼健康成长,祝广大鱼友开心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