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正教育,是上积功德,下树人魂之大意义事业。五千中华,集合了儒、释、道“教育”之泱泱大观,然教育,原本是真理的播散,让人选择的授受现象。不管是弟子规还是三字经,不管是“格物致知”还是“存天理去人欲”,古今中外,因人施教、寓教于乐等策略培养仁、义、礼、智、信之结果,规范了人的道德标准,才创造了一层又一层人间灿烂文化。
然纵观五六十年来的教育,无不令人忧心忡忡,且不说大中小学校的有目的被改变过的强迫教育,不说社会上政务化的洗脑式教育,也不说家庭、单位传播之言教身传,大多游离于传统与现代科技之边缘,单说现代社会有了电视、广播、电脑、手机……传统面授的教育变得虚弱,而现代媒介代之的教育由于信息的肤浅、庸俗甚至虚假而使人们变得价值迷乱、判断标准多元,怀疑、迷茫占据头脑,感觉、欲望与实用主义,使人们唯求技能与证书及如何赢得表层成功的小聪明本领越来越强,而智慧、人格、理性的一面越来越丢失。
教育,因为正在丧失原本的功能,我听到,一个民族的啼血哭泣。未来,曾让我一片揪心。直到我得知,在中国,有一批人,也如我一样,为教育的沉沦而沉思,而探索出路,我隐隐感到,希望如风中的灯火,前途,可能并不寂寞。我得知这种感觉,是我看了一本《教育大成之道》的书。
《教育大成之道》如古今中外之优秀言传身教之道的博览馆,展示了人类之崇高人格与精神。全书没有理论说教,没有灌输式的陈述,近200个故事,以感性化、体验式、娱乐化的叙述,在不知不觉中,让读者去思考、去选择、去认同,传统的纯真、诚义之人之道德,无不让人找回那失去已久的本真,如《秉笔直书,太史殉难》记录的太史伯记史,因为他不听命令,记录崔杼杀害齐庄公史实,被杀了,接下来的二位史官明知前一位的命运,在刀架子下,依旧如实记史,第四位,依旧把记录史实的竹简展现到杀人者面前……演译了“舍生取义”的内涵。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居里夫人,因发现镭元素而得到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金质奖章,但是,将赞扬当成考验,将荣誉置身外的居里夫人却把奖章让小孩当作车轮在地上玩,别人质问她时,她笑着说:“应让孩子们从小知道,荣誉就像玩具一样,不能永远守着,否则会一事无成。”大道之言,绝对是淡泊明志。
不管是一诺九鼎的宴殊,还是夫妻恩情不渝的泰戈尔,不管是大忍大成的韩信,还是被人唾面而让沫水自干的娄师德,无不传告着当今人们,人的生命本真本该是善良、真诚、博爱的,对当今道德直下,信仰与价值迷失的时代,具有强大警示作用,以让人找回原本的生命看到一条可遵循的路。
我要复述的并不是故事的本身,因为故事,在历史人物传记中随便可以去翻找出来读,作者也并没有在故事中陈述自己的观点,但是,作者之所以如此选材,之所以在编辑中选择原生态记录式的语句,那种理义也就不言而喻了。正如作者在第二辑的每个故事后设立一个大视角,以一个哲人的角度进行阐释,对现代青少年和成人,甚至是老一代的人,无不有启迪作用,我相信,每个读者,从中都能大有裨益。因为凡要成就人生之大业者,必然要重其德性。
作者的名字也叫“散手”,我虽然不是非常了解他,但听他给自己取的名字,其意是撒手。人在人间生活中握紧的无非是名利与欲望,撒手,也就是放弃人的私利与情欲,真性教育,不带有私念,这就上升到了传道解惑的高境界。
《教育大成之道》作为承载作者心志与意愿的一小部份,其必然有对传统儒、释、道之真理的阐释,尽管不能作为修道之依据,但从文化层面足以让人认知生命原本生存之理。回首再看书中第一辑,果然,很多篇幅中都道出了做人之标准。《尽量挺直脊梁》,以形象诙谐的故事,道出“矮下一截,只能坐井观天”的道理,对当今仆于利欲、权势、暴力之下的国民之奴性无不当头一棒喝。《在群体言谎时说不》一文,通过一个看到别人千里马而想到拒收别人赠送千里马而自责的东汉第五伦,来说明私心是变异当今人心的罪魁祸首之道理,对时下人云亦云,被虚伪和邪恶牵着鼻子走的国人无不提供了一贴巨大的内省之良药。
“散手”的笔下更多的个人生活记录也好,选取古今中外之名人生活也罢,其实叙述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放弃私利、情欲、功名,还原无私博爱的精神境界,才是生命回归本真的、清除变异之途径。此道理有些道家“无”的涵义,因此,他的名字前应加一个定语:无的。
当然,我可能并不百分之一百的赞同散手的所有生活之观念,比如对于不孝之子,散手可能赞同棒打以惩戒,我以为,以恶治恶乃旧之法理,与无为或慈悲非为融洽。我听说一个修佛法之人被恶人冤枉讴打,她还替恶人在雨中打伞,后来恶人被感化了的故事,有时,离弃,比说教无奈后的恶打更能消除人的仇恨,从而使人有时间清醒与改善。
“生死只在一念间,断头不碍气绵绵。看它掩耳盗铃罢,真相还得真相传。”读者如果看了为了尊重史实而不顾性命的古代史官之感人事例,肯定也会与作者之警言“暴力似乎可杀一切,但杀不了堂堂之心的准则,准则在心,人则顶天立地……欺人只在一时,自欺却误一生”相共鸣。
读者如果读了书中关于守信、守诺的先人之做人标准,肯定会认同以下的人生观:诚实忠直,其人性的光辉势必影响他周围的群体,以至身后世代群体,今人虽多有矫饰、虚伪、世故的嫌疑,却也乐于亲近厚道、诚挚、真切的对象。
做人,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问,人做好了,幸福与平安,也就相继而来,一个贫穷的农妇,之所以能与社会各阶层交流,是因为她们人性中都有善良、真诚与慈爱的共同本性。做一个好人、谦让的人,会是一个快乐的人。人生的智慧,也就在这里。
教育,要救正的,正是不当的甚至是完全有违人性的力量,以避免畸形的嬗变。我们期待良性的嬗变,它对每一个领域,特别是在完善自我、升华自我、强大自我与重塑自我方面,和能提供源源活水,予以人生真谛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