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点击标题下方“少年商学院”关注)第983次分享,由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编辑整理。
耗时75年,全程密切跟踪724位男性的人生历程,哈佛成人发展研究项目的第四任领导人罗伯特·瓦尔丁格教授终于登上TED演讲台,和全世界分享最终的研究成果——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如何拥有美好人生”的命题,有了目前来讲最为科学的回答。
(点击上方视频,看罗伯特教授的精彩演讲)
75年前,哈佛的精神分析师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过来人用经验保证,财富、名声、拼命工作能换来幸福感,这是真的吗?”
信不过“过来人”,他们决定从人的青少年时期一直追踪到老年,去观察到底什么才是保持幸福、健康的钥匙。并在这些年中顽强地扛住了“失访率”、经费不足、研究者兴趣点转移、研究者去世前没找不到接班人等终止人类学研究的常见因素,成为目前相关领域耗时最久的权威研究(其他研究最长不过10年)。
724位研究对象中,大约有60位还在世,其中绝大多数都已经超过了90岁。
他们选择的样本非常有趣。分别是上个世纪30年代末,哈佛大学大二的学生,以及波士顿最贫穷区域的男孩——多数人都住在出租屋里,许多甚至没有热的或冷的自来水。
入选研究之后,所有青少年都接受面谈和医学检查。研究人员去他们家里对他们的父母进行访谈。
后来这群青少年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各行各业。有的成了工厂工人,成了律师、泥瓦匠、医生,有一位成为美国总统。有的成了酒精依赖者,一些患上精神分裂症。有的从社会底层一路爬升到上流社会。而一些人却沿着相反的方向走过这段人生旅程。
研究人员每两年会打电话给研究对象,询问是否能够再寄给他们一套有关他们生活的问卷。波士顿城郊的许多研究对象问我们:“你们怎么总是不断地想要研究我?我的生活没什么意思啊。”而哈佛的毕业生从没问过这个问题。
研究人员还会上门访谈,从研究对象的医生那里获取医疗记录,获取他们的血样,扫描他们的大脑,和他们的孩子们交谈,用摄像机记录他们和自己的妻子谈论最隐秘的担忧……
最后,当75年研究的数据摆到一起,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拥有最幸福退休生活的人,都有一个共通点——擅长寻求玩伴来代替工作伙伴。
也就是说,有着非常好的维持良好关系的能力。
罗伯特教授总结了良好关系必备的三种要素:
第一条——孤独有害。事实证明,和家庭、朋友和周围人群连结更紧密的人更幸福。他们身体更健康,他们也比连结不甚紧密的人活得更长。
令人遗憾的是,任何一个时刻,每5个人中就有不只1个说自己孤独。我们知道,在人群中你也可能感到孤独,在婚姻中你也可能感到孤独。
第二条——交多少朋友不重要,亲密关系的质量才重要。举个例子,充满冲突而没有感情的婚姻,对我们的健康非常不利,甚至有可能比离婚还糟。
当研究人员把所有研究对象50岁的信息都整合起来之后,发现能够预测他们晚年生活的不是他们的中年胆固醇水平,而是他们对所在亲密关系的满意程度。50岁时对自己的亲密关系最满意的人,80岁时最健康。
而亲密关系似乎能缓冲我们在衰老过程中遇到的坎坷。我们生活的最幸福的伴侣,无论男女,在他们80岁之后都说,当他们感到更多躯体疼痛时,他们的心情依然快乐。而那些处于不幸关系中的人,当他们感受到更多躯体疼痛时,这些疼痛被增加的情感痛苦给放大了。
第三条——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保护大脑。80岁时身边没有一个能在需要时完全依赖的伴侣的研究对象,更早地出现了记忆力衰退的症状。相反,如果身边有个一天到晚都在吵架,但就是让你有满满安全感的人,80岁只有保持清晰记忆力的时间更长。
(罗伯特教授演讲现场,相视而笑的一对夫妻)
你可能会说,这些道理,不就是老一辈们的生活智慧么?是的,但为什么明白这个道理这么难?罗伯特教授分析说,人们喜欢快速解决方案,难免对“人际关系”这一相对无聊且需要长期投入的工作,缺乏兴趣。
但是大量研究在提醒我们,如果你从每年挣75,000美元提高到7500万美元,你的健康和快乐基本不会发生变化;媒体不断地入侵和缺乏隐私使得多数名人显著地不健康。
至于拼命工作,有一条真理说,“没有人在临死前觉得自己要是花更多时间在办公室就好了。”
75年的研究告诉我们,发展得最好的人是那些把精力投入关系,尤其是家人、朋友和周围人群的人。这件事情其实很简单,但趣味无穷。
可以简单到拿和屏幕打交道的时间来和人打交道:
可以和身边的人一起做点小小的新鲜事,比如散步或者约会:
或者联系那个多年来不曾说过话的人,点亮一段死气沉沉的关系:
最后以罗伯特教授在演讲中引用的马克吐温名言结束:
一百多年前,当他回顾自己的一生时,他写下了,“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没有时间争吵、道歉、伤心。我们只有时间去爱。”
少年商学院微信推荐文章:
《哈佛访学一年,众多“神跨界”让我懂得如何做父母》
《龙应台“慢看”:其实任何地方和时刻都可以安身立命》
《对400位小学生的测试:请停止夸孩子“你真聪明”》
《不带孩子的日本老人平常都在干什么》
《为什么人们总是不经意地炫耀自己很忙?》
《千万别再问孩子“长大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