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雅阁书馆欢迎您
高级班第三课:古代诗歌鉴赏题六种模式
模型 一 分析诗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既忠实于原诗,又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之情等。 注意:切忌空洞 要答具体。
1、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游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
2、答题示例: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忧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00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
答:(题干要求紧扣几个意象分析,步骤一“再现画面”可略去)“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步骤二),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步骤三);
“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步骤二),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步骤三)。
模型 二 分析表现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相关知识链接
抒情方式:
⑴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需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例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⑵间接抒情:
A、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情感。
例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托物寓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描写手法
衬托(正衬、反衬) 反衬: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
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
白描
(三)修辞手法:比兴 比喻 拟人 夸张 双关 用典 设问 反问 反语等
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1、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回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了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表现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
练习:指出下列诗词的表现手法
(1)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 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
(2)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苏轼《浣溪沙》)
(3)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苏轼《浣溪沙》)
模型 三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等
答题步骤: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 春 怨 金日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回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练习:
如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回答:委婉含蓄。商女,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花》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
表现出诗人对封建贵族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
模型 四 分析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
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 浦 别 白 居 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回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模型 五 分析关键词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第一步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提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回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模型 六 分析形象型
提问方式: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形象?
提问变式:作者塑造的形象有什么寓意?作者笔下的某一意象有何特点,象征了什么样的形象(品质)?
解答分析:回答这种题,必须熟悉和了解一些诗歌意象的基本寓意。
如: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蝉 以蝉表品行高洁。
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琴瑟 ⑴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⑵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解答分析:
双鲤 代指书信。
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
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
“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柳营 指军营。怀桔指孝顺双亲。
“执牛耳”指盟主。
“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等。
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到诗词中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明了形象类别(景、物、人);
第二步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第三步结合诗词主旨分析作者写这一形象的原因;
第四步指出作者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答题示例: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提问:作者笔下的“竹”具有什么特点?象征了什么样的品格?
回答:立足破岩,备受风霜雨雪的磨难,依旧顽强的生存着。诗人在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中,隐寓自身不媚权贵、不流世俗、洁身自好的刚劲风骨。
------------------------------------
作业: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