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马会”晚宴上的一道担担面,让这一四川传统名小吃火遍大江南北。今天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四川那些名小吃吧。
担担面
让我们先从担担面说起。担担面为全国名面食之一,是四川的独特风味。担担面是四川的一道名小吃,相传1841年由自贡一个叫陈包包的小贩创制,已经有上百年历史。当年挑担担面的扁担一头是个煤球炉子,上面一口铜锅。铜锅隔为两格,一格煮面,一格炖鸡;另一头装的是碗筷、调料和洗碗的水桶。卖面的小贩用扁担挑在街上,晃晃悠悠地沿街游走,边走边吆喝:“担担面——担担面——”喜欢担担面的一听到这种熟悉的叫卖声,赶紧叫住小贩说“来一碗”。那么你只要付点小钱,就能品尝到这种美食了。此面色泽红亮,冬菜、麻酱浓香,麻辣酸味突出,鲜而不腻,辣而不燥,堪称川味面食中的佼佼者。其面条细滑,主要佐料有红辣椒油、肉末、川冬菜、芽菜、花椒面、红酱油、蒜末、豌豆尖和葱花等,口味油香麻辣,比较适口。
宜宾燃面
宜宾燃面是与担担面齐名的四川传统名小吃,还是上过《舌尖2》的明星。宜宾燃面原名叙府燃面,旧称油条面。它之所以叫宜宾燃面,有人说是因为面条在未拌之时最上层放着一撮鲜红的辣椒,就像火在燃烧,也有人说是因为它里面的辣椒多,让人吃了口里像生火,腹中似燃火。其实是因其油重无水,点火即燃,故名燃面。小吃选用当地优质水面条为主料,以宜宾黄芽菜、小磨麻油、鲜板化油、八角、山奈、芝麻、花生、核桃、金条辣椒、上等花椒、味精以及香葱、豌豆尖或菠菜叶等辅料,将面煮熟,捞起甩干,去除碱味,再按传统工艺加油佐料即成。
渣渣面
其实本应写作“查渣面”,源起崇州羊马镇,创始人查淑芳用卖不完的抄手馅用油炒干,第二天改作面的臊子使用。由于查淑芳姓查,所以叫“查渣面”。因为这种臊子炒干后既细又脆且香,形状虽像渣渣,但味道却特别鲜美酥香,顾客都喜欢吃这种“渣渣臊子面”。久而久之,人们干脆就将它称为“渣渣面”了。现在人们做渣渣面,都会用新鲜的材料做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用剩下的馅料来做了,渐渐就变得跟普通的臊子面区别不大了。
甜水面
号称“三根一碗”的甜水面,是成都名小吃,甜水面又叫棒棒面或棍棍面。因为重用复制酱油,口味回甜而得名。调料集合了麻、辣、甜、鲜;多一味嫌太腻,少一味便寡淡。面条大概有筷子头那么粗,所以这个面入口有嚼劲,还有花生碎和花椒的香味,入口会觉得微甜,最后会辣上那么一下,香味会在嘴里停留很久。面条在揉的时候就放入了少量食盐,所以面条尽管粗,却不会外咸里淡,造成味觉的不平衡。甜水面的关键,其实在于成都本地特产的复制甜红酱油,所以想要吃地道的甜水面,还是要在成都。
三大炮
三大炮可以说是成都小吃文化的一个代表,好吃好看又好玩,是旧时“赶花会”时才有的一种“糍粑”的特殊售卖形式。三大炮由糯米制成,因每份(盘)只有三坨,而且是现在热锅盆中抓出一大坨糍粑分为三小坨后,现分现用力摔向案板中央。由于案板一边放有铜碟,在抛扔糯米团时,三大炮如“弹丸”一样,发出“当、当、当”的响声,分为“铁炮”,“火炮”,“枪炮”,故名总称“三大炮”。 三坨糍粑早已飞向对面斜靠的竹簸上滚入下面装满芝麻粉、黄豆粉的竹簸中,另一人将三坨糍粑捡入盘中(此时糍粑已自然地裹上了一层粉末),再浇上浓汁,送于食客手中。吃时配以“老鹰茶”,别有风味。三大炮有香甜可口、不腻不粘又化渣的特点,且价廉物美。
这种只有在“赶花会”才能见得到的“表演”场面,很快即被成都好吃而又喜新鲜的大众所接受,生意自然红火,因此很快就与当时的张凉粉、糖油果子并称为花会间食之霸。
冰粉
不要以为果冻是啥新潮的西洋玩意,其实冰粉就是一种一种古老的土果冻。炎炎夏日,一碗冰粉,香甜可口,嫩滑爽口,生津解暑,清凉降火,价格还便宜,长期以来是四川人所钟爱的消夏解暑的美味。据说,冰粉始于明清时期的武阳(今彭山),创始人为王味缘,史称“味缘冰粉”。最初仅在彭山县内贩卖,后来逐渐传到周边市县,到了清朝中期传遍四川,盛于晚清时期,在文革时期达到鼎盛。那时彭山很多人家里都有几株冰粉树(假酸浆),遍街都在吃冰粉,彭山的冰粉籽被知青们带到全国各地,冰粉之乡名扬天下。
蛋烘糕
想必许多人都记得孩提时代小学门口这种5毛钱一个的美味小吃。清道光年间,成都文庙街石室书院(现汉文翁石室,成都石室中学)旁一位姓师的老汉从小孩办“姑姑筵”中得到启发,遂用鸡蛋、发酵过的面粉加适量红糖调匀,在平锅上烘煎而成。吃起来酥嫩爽口,口感特别好。如今的蛋烘糕又加入了各种新元素,依然是广受喜爱的一道小吃。
钵钵鸡和奶汤面
之所以把钵钵鸡和奶汤面放在一起,是因为对于众多食客来说,这两种美食须搭配起来,缺一不可。
钵钵鸡是民间的特色菜肴,本是乐山小吃,清朝时期便开始流行。钵,即陶钵、瓦罐,虽然跟串串香一样是串着吃的,但因用钵来盛,则相对“高档”一些。而那鸡,必得要选跑跑鸡,为本地的土鸡种,敞放于乡下山腰,一身跑跑肉,嫩香无比,就是骨头渣渣都是极耐咀嚼的。钵钵里的汤,是土鸡汤,鸡汤上飘着的油,是土鸡油。至于那串在签签上等着下嘴的东西,也多是土鸡肉及其杂碎,它们浸泡在鸡汤、鸡油及最好的芝麻、花椒组成的汁液里,鲜油淋漓又不失纯香。不过时间久了就不免带上了草根气:土钵钵变成了洗脸盆,至于汤,变成了猪棒子骨头汤,签签上串的东西,也可能看不到鸡的影子了。不过还是好吃。
=0奶汤面,顾名思义,其特点就在于汤。不过这个汤并非真的是奶,而是骨头汤:在头天晚上将猪骨、鸡骨放进锅里,用微火熬煮,一直熬到清晨,汤汁便呈乳白色。此时开锅,香气扑鼻。用这种奶汤煮面,加上鸡丝、酸菜肉丝等臊子,吃起来非常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