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发展趋势 人民币理财产品 人民币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民币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内容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和金融的迅猛发展,居民财富的不断增加,金融投资工具大量涌 现,财富管理已成为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行为。人民币理财业务已成为金融业拓宽业务的 战略重点、创造新利润的重要来源、对外金融机构与我国机构竞争和争夺市场的焦点。在 目前人民币理财正风风火火的时候,对其现状分析以及外来政策影响和发展趋势将是一个 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人民币理财产品 收益率 银行 问卷调查 消费者行为

一、什么是人民币理财

随着我国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和平均每户金融资产的不断上升,局面的个人理财意识在不断加强。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4大城市作了专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4%的调查对象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姜晓兵等)。这使得趋同的储蓄产品和储蓄利率无法满足居民的个人理财需求。在这种背景之下,于2004年我国各种理财产品竞相登场;国债备受青睐、基金新品迭出、保险销售大增、外汇理财风光无限、人民币理财异常火爆。其中在国内市场中作为新兴理财产品的宠儿——人民币理财产品。凭着收益效率高、风险低、渠道优势明显等优点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所谓人民币理财就是指银行以高信用等级人民币债券(含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和其他债券等)投资收益为保障,面向个人客户发行,到期向客户支付本金和收益的低风险理财产品。

二、人民币理财的分类

1. 债券型:投资于货币市场中,投资的产品一般为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因为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个人无法直接投资,这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实际上为客户提供了分享货币市场投资收益的机会。

2. 信托型:投资于有商业银行或其他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机构担保或回购的信托产品,也有投资于商业银行优良信贷资产受益权信托的产品。

3. 挂钩型:产品最终收益率与相关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如与汇率挂钩、与利率挂钩、与国际黄金价格挂钩、与国际原油价格挂钩、与道·琼斯指数及与港股挂钩等。

4. QDII型:所谓QDII,即合格的境内投资机构代客境外理财,是指取得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即是客户将手中的人民币资金委托给合格商业银行,由合格商业 1

银行将人民币资金兑换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资,到期后将美元收益及本金结汇成人民币后分配给客户的理财产品。

三、人民币理财的优势

1. 收益效率高:人民币理财高于存款的收益率是其热销的根本原因,如建设银行一期产品收益率是同期先定存实际受益的1.68倍。虽然人民币理财产品目前给出的收益率都是与其收益率,而银监局明确规定不能保底,但产品本身的设计决定了产品基本上的保本的,只要在产品到期前债券发行主体不发生问题,本息就是有保证的。同时,由于该类产品期限多为3个月到一年,加上有的产品可提前终止,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也不大。

2. 安全性强:人民币理财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 ——信誉高。由于人民币理财产品都是由银行推出的,而银行在所有金融机构中是信誉度最高的。因此,人民币理财产品具有极高的信誉保障。虽然人民币理财在许多方面优势都不明显,但对于风格较为保守的投资者,他们更追求资金的安全性,人民币理财还是这类人的首选。

3. 渠道优势明显:渠道和银行与生俱来的品牌传播优势让目前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在销售大战中不处下风,几乎所有银行的理财产品均没有销售之虞。银行的渠道优势同时反映在客户的忠诚度上,比如同在银行销售的货币市场基金,尽管投资对象类似,且在透明度和流动性等方面更有优势,但对愿意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忠实顾客来说,其对银行的新人是基金公司所无法相比的。同时,作为同在银行销售的两种产品,银行对于自己的理财产品和别人的货币市场基金,无论是在内部考核激励,还是利润取向,内中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四、人民币理财的不足

1.人民币理财产品作为一种投资工具,不像银行存款那样安全,目前该产品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加息”即“利率风险”。在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中,银行依靠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进行投资,会受到央行利率调整的影响。我国可能进入新一轮的加息周期,一旦加息,如果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持仓不能完全替换成高利息收益品种,其收益就无法提高。

2. 国内外金融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对于部分银行推出的一些双币理财产品而言,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变化会导致投资组合内的资产价格出现变化,从而使理财计划资产收益出现变化,并可能出现零收益(即除到期返回人民币资金外,美元返还资金为零)。另外,如果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仍属封闭运作,投资者在投资期内不能提前赎回,在此期间人民币升息或者是加息,都意味着美元收益将贬值。

3. 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理财产品,应当是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由商业银行设计并向目标客户销售,由客户承担部分或是全部投资风险的组合型产品。目前开办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客户并不承担风险,真正的风险实际上是全部由银行承担。相对 2

于低成本的存款来讲,目前这种理财产品由于功能单一,投资范围局限性大,不能为银行带来太多的直接利润。

4. 商业银行普遍将人民币理财业务作为吸收和稳定存款的一项重要手段,在产品创新过程中忽视了利润的创造。2004年以来各中资银行纷纷推出人民币理财业务,实际上更注重市场份额的争夺(如存款数量扩张)。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在其最初的理财产品中搭售储蓄产品,其初衷就在于吸储。人民币理财业务虽然名目繁多,但实质上仅仅是在储蓄产品上进行功能扩展,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服务,而且带有产品推销的痕迹。

5. 各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已经出现同质化的趋势。人民币理财虽然开创了内地银行开展个人业务的新时代,但从一开始起,由于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设计和操作原理相对简单和单一,直接导致了各家银行一哄而上,而且各行产品的本质内涵区别不大,主要围绕优先、优惠、专业、个性四个方面展开服务,营销重点主要是打价格战,而在服务、产品和人才方面做得很不够。

6. 有关制度的缺位带来风险。与基金、信托保险等产品不同,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具体投资范围、投资品种的剩余期限、估值标准等没有统一的规定,银行也无须履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投资者很难对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作出评估。目前我国金融分业监管的局面导致很难形成统一的理财市场监管条款,由于某些规定不明确,往往会造成一些恶性竞争,此前已经出现过竞相攀比收益率的不良倾向。

五、人民币理财现状分析

人民币理财产品对广大投资者而言,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从2004年国庆节前光大银行首家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以来,其他各个商业银行也加入这一市场的争夺。

人民币个人理财业务始于2004年10月中国光大银行推出的“阳光理财B计划”,其半年期产品收益率为2.4%,一年期为2.8%,分别是同期银行储蓄存款收益的1.58和1.76倍。由于其安全性高、收益稳定,迎合了普通百姓的投资需求,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同。当年11月,招商、华夏、中信、民生、兴业等中小商业银行纷纷跟进,虽然各家产品的相似性很强,但市场整体需求却在不断上升。从2004年9月到12月的短短3个月时间里,人民币理财业务就达到了300亿元的规模,成为该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最大亮点。2005年年初,四大国有银行开始介入人民币个人理财市场,人民币理财服务竞争全面铺开,但毋庸讳言,股份制银行凭借其先发优势占据了早期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从数量上来看,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和中信实业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较早、种类和期数较多的银行,四大银行推出时间较晚,在产品设计上也体现出不同于股份制银行的一些特色:

1. 在市场定位上,呈现出“大银行抓大客户,小银行抓小客户”的明显差异。工行和建行首期产品的认购起点均为5万元,目标直指中高端人群。相对于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1万元或1千元的起购金额来说,国有大行的起点比较高。

3

2. 在预期收益率方面,四大国有银行并不占优势。以一年期产品为例,四家银行中只有建行的预期收益率高于3%,工行仅为2.5%。以兴业银行“万利宝”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例,1年期产品预期收益率为3.2%,扣除管理费之后客户预期净收益为3.0%,而三家国有银行一般需要认购5万元或是10万元以上才能达到这一预期收益率。

3. 国有银行首期设计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流动性有所提高。如建行的“利得盈”1年期产品共设了3个提前终止日,投资者如果临时需要变现可中止投资。

随着国有银行的介入,人民币理财产品成为与储蓄、国债等平行的主流投资渠道,理财产品的创新能力、银行网点的分布状况和营销能力、产品对于客户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产品本身的收益、成本和风险之间的对应关系都是影响银行能否提高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份额的重要因素。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激烈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因为从主体上看,长期以来在个性化金融服务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外资银行目前尚未获准开办人民币理财业务;从业务范围上看,保险、基金进入理财市场的时间还不长、理财产品的分层竞争格局还没有形成。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金融理财产品日益丰富,传统投资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大众日趋多元化的理财需求。居民投资渠道狭窄,只能在无风险、低收益的产品(国债、存款)和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股票)间进行选择。

人民币理财产品正好能够填补其空白,以其收益性和安全性兼顾的特点,极大地拓宽投资的基础资产类别,因而受到广泛青睐,人民币理财市场正迅速崛起。各个商业银行纷纷试水人民币理财市场,导致竞争日趋白热化。由于竞争的加剧,最终导致各个商业银行推出的新产品条款设置更趋灵活优惠,大部分人民币理财产品去除了资金配比条款,吸纳储蓄已经不再是产品的出发点,收益率方面也呈现逐步攀升的趋势。

2007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凸显了“求新”、“求变”的特点,人民币理财产品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预期收益率水平显著提升,各种复杂结构的产品数量也在大幅上升。

根据财经门户网站和讯网银行理财产品库2007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人民币理财产品共240种,占全部产品的。从人民币理财产品期限分布情况来看,1~2年期的产品占绝大多数,可以看出,1~2年期的产品仍然是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的主流产品。一年期以下的理财产品也在陆续增多,占到人民币产品总数的近30%。两年与两年以上的产品数量则较少。

2010年的“五一”前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掀起发行潮,央行上周四发行的3个月期央票发行利率维持不变,但意外地将3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下调了1个基点,此举有助舒缓市场对于货币政策收紧的忧虑。在银行体系充裕资金面的支持下,货币市场利率难以走高,本次央行下调3年期央票的发行利率,相应地降低了1年期央票利率的上行压力,从而延迟加息的推出时间。上周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净回笼资金650亿元,较上周的140亿元增幅 4

明显。

上周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激增,目前央行给予了市场短时间内宽松的信号,也带动了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加速。据第一理财网不完全统计,上周(4月19日至4月23日)国内各主要中外资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145款,其中人民币产品112款,外汇产品33款,人民币产品比前一周增加了30款,增幅为37%。发行银行方面,中国银行继续排名第一,共发行13款人民币产品和12款外汇产品;第二是浦发银行,主要以人民币产品为主,共有人民币产品17款,外汇产品3款;第三是光大银行,发行分布比较平均,人民币产品11款,外汇产品6款。

理财产品发行量的激增与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周期有一定的关系,其中也有一部分“5.1”假期的因素,从发行期限来看,短期理财产品仍然占据着主要发行地位,期限在一个月以内的产品有38款,占比超30%。投资者可以将闲置资金投资到超短期理财产品中在假期也获得稳健收益。

六、人民币理财未来趋势

1. 同业理财的逐步拓展。在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初期,中资银行对部分设计能力要求较高的结构类理财产品采取“拿来主义”,代销外资银行设计的理财产品或替换产品的基本要素。受困于部分产品的水土不服,部分理财产品实现了零/负收益,引起了一片质疑声。如今,早期介入银行理财产品的中资银行将这项业务映射到国内,如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同业合作模式,取名曰“同业理财”。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同业理财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影响只是量上的变化。但放眼未来,我们还应逐步提高发行主体的资产管理能力和产品定价能力,进一步实现与国际接轨,以期实现由量到质的蜕变。

2. 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逐步尝试。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主要特点是稳健。下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尤其是结构类理财产品市场,为实现规避高风险博取高收益的精神实质,部分产品设置了非保本条款,产品的最高损失额度为5%,10%和20%不等。为保证产品收益的最低保障,发行主体逐步尝试利用多种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如荷兰银行的“CYD”市场中立商品指数第五期产品采用VPPI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再如花旗银行近期连续发售两款CPPI节节锁定美元票据理财产品。然而,投资组合保险策略所带来的一个负面效应是产品的费率水平过高,原因在于发行主体需要动态调整产品的投资组合。

3. 动态管理类产品的逐步增多。根据发行主体是否动态调整产品的投资组合,可将银行理财产品分为静态和动态管理类产品。截止至2008年底,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售的产品 5

多为静态管理类产品。近期,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中类基金产品、开放式产品和组合管理类产品逐步增多。在此,将其统称为动态管理类产品,即具有投资方向灵活多变、投资组合浮动、固定申购和赎回频率等特性的银行理财产品。在大力发展该类产品的同时,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产品的信息透明度问题,如产品的投资方向、投资组合和净值的公布问题;二是产品的资金募集、资产管理和资金托管的三权分立问题,目前多数产品将上述三种权力集于发行主体一身,容易滋生道德风险。

4. POP模式的逐步繁荣。继基金公司理财产品市场推出FOF(基金中的基金)型产品后,各种OF型产品不断涌现,如信托产品中的TOT、私募基金产品的PFOPF和银行理财产品中的POP。就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而言,主要有三种类型的POP合作模式,第一,直接购买他行产品的简单模式,如包商银行的“真珠贝惠盈0908号”人民币理财产品;第二,多种产品投资组合的POP模式,如光大银行的“阳光套餐计划”;第三,理财产品中心目前正在构建银行理财产品指数,随着ETF基金和ETF联接基金的火爆,指数化投资有可能是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下一个制高点。另外,OF型产品中无风险资产的配置也由传统的国债和定存转向高收益债券和保息类银行理财产品。最后,由于各商业银行的外币存款利率差异较大,个别商业银行部分币种的定存利率远高于其他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从而可以利用机构间的套利机会配置无风险资产池。

5. 另类投资的逐步兴起。现如今,资产配置已由传统的现金、股票和债券逐步转向另类资产和国际资产,如股票市场的认股权证和可换股套利、封闭式对冲基金策略、配对股票套利和混合证券套利等;固定收益证券的固定收益套利、合并套利和债务危机证券等;不动产和自然资源的房地产品信托资金、气候衍生品、能源衍生品和巨灾债券等。另类投资的主要优点在于多元化投资可降低产品的系统性风险;多数另类投资与传统投资领域的相关性较弱,甚至呈现负相关关系,优化了资产组合;部分另类投资领域的潜在收益水平较高。国内在这方面已有所涉及,如挂钩红酒、白酒和普洱茶等的实期结合产品,再如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发售的低碳财富·循环能源一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从境外银行发展经验来看,以理财为核心、开展多种个人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实施战略转型、改变经营方式的契机,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在目前货币市场基金还未完全发育起来、商业银行基金公司刚刚开始试点、股票市场长期低迷的情况下,人民币理财产品仍然有着发展的空间。

6

参考文献:

1. 黄琛,《价值、科学与财富》,数字杂志,2006年第2期

2. 张鹤,《银行理财赚钱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3. 刘树军,《理财产品指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

4. 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理财产品发展趋势 人民币理财产品 人民币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5. 刘宗圣、欧宏杰,《人民币理财圣经》,平安文化有限公司,2005年版 7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4451/276103562197.html

更多阅读

机械制造业各分类的发展趋势 趋势的分类

1、工程机械类。产品发展趋势:向节能、高效、可靠、环保型和大型化与小型化并重等方向发展,机、电、液一体化高新技术获得广泛应用,配套动力技术先进,人机工程融为一体。发展重点:塔式起重机械,筑养路机械,工程推土机械,装载机械,压实机械,工

未来电子产品发展趋势 未来一切都是电子的

马可佳 也许有一天,我们的生活不再需要现金,出门可以刷卡、刷手机,购物可以网络支付,公司可以线上付款。当然,前提是网络足够安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军参与分羹网购产业,用户成为行业比拼的重点。第三方支付平台因此也成为近几年发展

国内理财市场发展趋势 国内童装市场发展现况

系列专题:国内童装观察童装虽然在我国整个服装市场中所占份额不大,但竞争激烈。中国童装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统计显示,国内外品牌童装各占国内市场的一半。国内厂家占有的50%市场份额中,其中只有30%拥有品牌,70%处于无品牌竞争状态。而国外

财经资讯网 财经资讯产品发展趋势以及营销整合策略

随着全球和中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财经资讯财经资讯形式多样化、研究深入化、传播全球化发展,并通过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网络、短信等途径传递给广大关注经济发展的民众。下面具体了解财经资讯的来源、传播及其发展趋势,并

第26节:人民币保本理财产品(9)

系列专题:《致富秘诀:零风险投资理财赚钱法》  产品概述  本产品放眼于炙手可热的中印两国经济,瞄准经济飞速发展下的中印企业精英以及在中印两国经济发展带动下需求量大幅增加的几款被看好的商品,使投资者充分受益于“中印增长”

声明:《理财产品发展趋势 人民币理财产品 人民币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网友鹿痴路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