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市场对进口食品需求量不断增加,极大刺激了进口食品贸易的发展,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当前,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正面临着业务增长速度快、食品安全问题种类多、不合格检出率低的新挑战。因此,创新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提高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工作效率刻不容缓。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工作是一项检验内容多、范围广、复杂程度高、法律依据严的检验业务,下面笔者就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产品标准四个层次对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工作的依据进行了梳理。
进口食品检验监管所遇到的问题
进口食品信息采集方式较单一、采集渠道较窄。从近几年发生的多起进口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整个流程来看,为使检验检疫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由慢速反应变快速响应,检验检疫进口食品业务需要更强有力的信息流保证。目前,限于报检平台(CIQ2000系统以及即将全面推开的入境电子监管系统等)的通用性,影响进口食品检验及后续管理的很多关键信息(如生产商、生产日期、保质期、存储要求、标签等),都仍停留在报检单证的纸面上,没有纳入到检验检疫电子系统中,造成日常检验效率较低。
进口食品风险评估和抽样辅助方法不够完善。一方面,目前日常检验所使用的系统,只对部分敏感食品或预警期内的食品做出监管提示,一线工作人员依照提示开展工作。但是,这些提示信息的范围仅仅针对部分特殊食品,内容局限在相关规定、通知、预警等,信息的时效性、多样性不是很强。系统也没有信息收集和反馈的部分,这样就无法实现对整个监管过程中各环节的信息集中收集和处理。另一方面,特殊监管区检验检疫目前开展的个性化、精细化服务,仅针对部分大型、内部管理比较完善、进口食品质量相对稳定的企业,覆盖面不广。
进口食品因其风险类别不同,检验监管的严密程度应当区分对待。目前风险评级仅考虑“产品风险、企业风险、企业诚信”三方面因素。但是,食品的风险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产地、生产时间、保质期等各方面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目前的风险评估方法还较为简单,很多关键因素尚未作为风险因素来考量。
创建食品检验管理新模式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从精益管理的角度,理清特殊监管区进口食品检验思路,有目的地设计个性化检验抽样方案,满足特殊监管区进口食品检验管理模式的需求。
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境外食品生产企业为食品质量安全源头,实施企业监管、货物检验双轨并重的检验监管模式。实现进口食品生产申报、口岸检验检疫、后续监管、风险评价、模式决策、市场流向跟踪等全流程信息化监管。同时,支持网页查询、移动APP查询等信息化手段,让消费者能够即时查询到食品进口各个环节的食品质量安全相关信息,确保消费者能够买到安全放心的进口食品。
将进口食品检验检疫追溯管理功能纳入系统。通过研究检验检疫步骤最多、时间最长、风险程度最高、社会影响极大的进口食品的检验工作,提高该类产品的检验针对性和效率,缩短进口检验周期,使安全的进口食品能快速地进入市场流通领域,降低流通时间过长带来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同时也降低进口食品的流通成本,并能够随时向消费者提供其所关心的质量安全信息。
依托新技术,实现进口食品从生产、运输、销售的全流程监管。进口食品检验监管系统实现了对进口食品从产地到流通领域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建立进口食品生产商质量安全信息、产品溯源信息、原料信息、生产企业信息、产品质量信息以及境外出口商、境内收货人的全过程防伪溯源管理体系,全面掌握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消费者可通过识别码(包括批号串码、条形码、二维码等溯源信息)查询生产企业信息、产品信息、原料信息、境外出口商、国内收货人以及对应的产品检验情况,确保进口食品全过程监管,打击假冒伪劣行为、打击非法进口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的消费权益。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与旧法相比,新《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经营、食品检验、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法律责任、监督管理和食品进出口等方面进行了更严格的规定。进口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在“食品进出口”方面充分体现了“四个最严”的要求,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今后,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强对海关特殊监管区进口食品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的进一步探索,以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我国食品行业、检验检疫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延伸阅读:第三方食品检测 全面崛起仍需时日网购食品出问题可向第三方平台索赔山西省食品安全实行责任监管上墙新食品安全法已实施 未标含糖量虫草酒退一赔十台州建起首支民间食品安全队伍 被称为啄木鸟新法带来契机 严抓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