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 菲律宾 郑成功 菲律宾 郑成功父子三次欲出兵菲律宾因何未成

菲律宾与中国华南隔海相望,自古就是华人移居的重要目的地。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后,中国声威所及,菲律宾的吕宋、苏禄等国都时断时续地同明廷保持着朝贡贸易。到16世纪70年代,移居菲律宾的华人逐渐增多。当时明王朝部分开放海禁,刚殖民菲律宾的西班牙对商品和人员极为渴求。华侨的增多,令晚期明帝国与西班牙在菲律宾产生碰撞。

殖民者肆意屠杀旅菲华侨

1565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菲律宾,攻占宿务岛,1571年侵占吕宋,建马尼拉城。西班牙人对菲律宾统治初期,对前往菲律宾的华人采取拉拢政策,因为菲律宾当时的经贸发展要仰赖华人的努力和贸易。但随着华人影响的提升,西班牙殖民者与华人的矛盾开始凸显,并最终导致1603年的大屠杀。

1574年,活跃于福建一带的私人武装头领林凤差点攻占马尼拉,让西班牙殖民者对华人大为恐惧。1593年,菲律宾总督达斯马里纳斯远征摩鹿加群岛,由于他强迫华侨充当桨手,引发不满。途中,达斯马里纳斯所在旗舰上的华侨潘和五等人奋起反抗,将船上包括总督在内的西班牙人几乎尽数杀死(仅12名士兵死里逃生),随后驾船远走。这次事件后,马尼拉当局煽动排华浪潮。在这一背景下,1594年初,一支中国船队在福建官员带领下,载着士兵和武器到达马尼拉,接回3000名华人。

1603年,菲律宾岛又出现传闻:中国皇帝有意占领菲律宾以获取这里的黄金。传闻源自一名在吕宋生活多年的木匠,他称吕宋有一座机易山,“其上金豆自生”。万历皇帝信以为真,下令福建官员前去勘查。西班牙人本就对中国颇为忌惮,何况菲岛华侨众多,因此疑心中国想“开疆裂土”。随着排华情绪渐浓,西菲当局欲迫害甚至屠杀华侨的意图越来越明显。

1603年10月3日,不愿坐以待毙的华侨爆发起义,但由于缺少武器和军事经验,他们仅坚持了41天。起义很快演变成一场大屠杀。在当局的煽动和蒙骗下,包括土著、日侨在内的各方力量都参与到屠杀中。据统计,至少2万华侨被杀。

马尼拉忧心明廷报复

郑成功 菲律宾 郑成功 菲律宾 郑成功父子三次欲出兵菲律宾因何未成

大量屠杀华侨对菲律宾本土经济产生致命影响,物资匮乏、经济萧条。当局财政状况恶化,甚至需要借贷度日。

西班牙人忧心中国商船不再到来,会令遥远的美洲受到波及。更大的恐惧是,他们担心明朝政府会进行报复。西菲当局紧急加强战备,但军队士气低落,口粮严重不足。殖民者只能心惊肉跳地等待,马尼拉笼罩在绝望和萧条气氛中。1604年6月,一批对前途悲观的富人离开马尼拉,举家迁往墨西哥。

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阿库尼亚一面做些表面工作,如部分发还华侨商人的财产,发动幸存者给国内写信,企图证明西班牙殖民者“清白”;一面派特使奎瓦携带致广东、福建两省巡抚和其他官员的函件,于1603年12月10日乘船前往澳门,并趁机刺探中国有否进攻菲律宾打算的军事情报。考虑到澳门的葡萄牙人对中国比较了解,阿库尼亚还写了几封信,详述华侨起义事件,并附上致中国官员函件的副本,让奎瓦分发给澳门的司令官、主教、在政务方面有着较大发言权的耶稣会教士等。

奎瓦一行因遭遇风暴于1604年2月折返马尼拉,2月25日又由150名西班牙士兵和1名神父陪同再赴澳门。但葡萄牙人出于打击贸易竞争对手的考虑,始终未将函件转交中国方面。

万历王朝作出荒唐决定

奎瓦等抵达澳门的消息传到漳州,有经常往来漳州和马尼拉的中国富商到澳门与其会见,答应把函件转交中国官员,设法动员华侨继续贸易。奎瓦在澳门了解到,明朝政府已获悉屠杀事件,但全国平静,没有集结舰只进攻马尼拉的迹象。获此情报后,奎瓦购买了一批军事物资,于5月回到马尼拉。

奎瓦带回的消息令西菲当局忧惧大减,但直至1605年5月,西班牙人望眼欲穿的华商船只仍难觅踪影,相反却从澳门传来消息,中国已经集结一支军队,准备前来兴师问罪,一时间又使西班牙人惊惧不已。事实上,尽管明朝当局了解了事件真相,但它一贯把移民国外的华侨视为贱民,因此仅写了一份《谕吕宋檄》,于1605年5月底、6月初由中国贸易船队中一名船主带到马尼拉,分交菲律宾总督、马尼拉最高法院和马尼拉大主教。檄文未对屠杀行为进一步严加追究,只要西班牙殖民当局保证华侨今后生命财产的安全,并宣布对殖民者“不忍加诛”,“其海外戕杀姑不穷治”,要求西班牙方面“当思皇帝浩荡之恩,中国仁义之大”。

明朝未出兵讨伐还有当时现实条件的限制。在西班牙屠杀华人大致同一时期,明王朝进行了3场大规模战争:在西北的宁夏、西南的播州,特别是从万历二十年(1592)开始的长达7年与日本在朝鲜进行的战争。这3场大战明朝都获胜,但国家军事和财政损耗极大。

郑氏父子曾欲出兵

明朝的纵容使得殖民者对菲律宾华侨的欺压更加有恃无恐,绝境中的华侨不堪其苦。1639年,华侨再次起义,并坚持近4个月。这一次,西班牙殖民者彻底杀红了眼,无数华侨平民包括虔诚的天主教徒死于屠杀。

得知菲律宾华侨的悲惨处境后,1657年,坚持抗清的明朝大臣郑成功致函爪哇岛巴达维亚的一名华侨,要求他停止与西菲当局进行贸易。他还提出要率兵攻取菲律宾,以示惩罚。1662年,郑成功攻下台湾后,派人向菲律宾总督下书,谴责其杀戮掠夺华侨的罪行,严令其改邪归正。

面对郑成功的威胁,西班牙人反而进行了第三次对华侨的集体屠杀。郑成功闻讯,一面抚恤逃到台湾的华侨,一面组织筹备军队,于是菲律宾岛上再度风声鹤唳,人人自危。当时荷兰人也威胁着西班牙人在菲律宾的地位,岛上菲律宾人反西起义频发,西班牙殖民者感到回天乏术,随时准备撤离。

但郑成功尚未出兵就出现内乱,不久郑成功病逝。他的儿子郑经接着治理台湾,并派人同西班牙殖民当局交涉。据说郑经在1670年和1671年两次准备征讨马尼拉,但因各种因素而未能出兵。

西班牙人在菲屠杀华人,原本忧心明朝出后报复,万历王朝却无动于衷,致西班牙人变本加厉欺凌华人。郑成功父子先后三次欲出兵攻取菲律宾,终因各种因素未成。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郑成功父子三次欲出兵菲律宾因何未成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4751/239333634863.html

更多阅读

中华历史十大名将: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于公元1661年3月,中国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25000人、战舰近500艘,从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直抵台湾西海岸,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九个月激战,击败荷兰殖民者,迫使荷兰侵略者挂起了白旗投降,被侵占了三十八

民族英雄郑成功电影·评书 英雄郑成功电影优酷

在390年前的今天,1624年8月27日,民族英雄郑成功诞生。郑成功(1624.8.27年-1662.6.23),明清之际的民族英雄,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郑成功本名森,幼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汉族,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他是

还原一个真实的郑成功 还原一个真实的谢霆锋

历史的天空,往往只呈现一种颜色。人们,习惯于歌颂文天祥的浩然正气、爱国豪情,却忘记了他亦有狎妓之好、声色飨乐之求;习惯于揶揄钱谦益的贪生怕死、屈节降清,却忽略了他亦有暗中资助抗清志士、幡然悔悟、改过自新之举;习惯于歌唱某位“民

郑成功 郑成功是一篇什么故事

添加义项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1.明末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2.后弦歌曲3.同名图书(张小林著)1.明末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编辑本义项郑成功

在民族英雄郑成功故乡一 民族英雄郑成功电影

在民族英雄郑成功故乡(一)民族英雄郑成功故乡在泉州南安市石井镇, 与金门岛相距仅6海里。石井镇位于南安市最南端的唯一出海口,不仅是闽南东海峡西岸中心要冲和南安唯一出海港,而且是闽南著名侨乡和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石井镇是海

声明:《郑成功 菲律宾 郑成功 菲律宾 郑成功父子三次欲出兵菲律宾因何未成》为网友谁的年少不轻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