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金证券 华金证券 论_打工文学_的创作困境与美学建构_华金余

导读:爱华网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论_打工文学_的创作困境与美学建构_华金余”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aIhUaU.com的支持!

第15卷第5期2015年10月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BEI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15No.5

Oct.2015

论“打工文学”的创作困境与美学建构

华金余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打工文学”“打工文学”要:运用文学社会学的有关方法,辨析的概念,指出目前主要陷入了两方面的困境:

“打工”“文学”“打工文学”与的矛盾和独立还是皈依的两难。认为作为具有革命性意义并区别于一直以来所有文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规范,可以从本体性、人民性以及独特的打工文学批评等角度进行学的崭新的文学类型,建构。

关键词:打工文学;创作困境;美学建构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0398(2015)05-0063-07

“打工文学”从最初的被无视到如今得到较大已经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尽管已经程度的关注,

有许多文艺评论者开始或偶尔或持续地关注“打工,文学”但是对于许多相关问题的认识还颇为含混,因而出现了“打工文学”研究看似红红火火实则自说自话的状况。这样的一种研究模式对于促进“打工文学”的发展并无裨益。

的泛化的倾向,将概念的内涵缩小、外延无限制地扩

“打工文学”其导致的结果使得的概念彻底丧失大,

了存在的意义,或者存在着窄化的倾向,将概念的内

涵扩大、外延缩小,会导致“打工文学”作为一种独其发展将会受到限制。立的文学类型,

“打工文学”最初的倡导者杨宏海先生曾为其:“打工文学主要是指由下层打工者下过一个定义

自己创作的以打工生活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其创作的范围主要是在南中国沿海开放城市。打工文学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即为打工者,他们对打工生活稔熟于心,以我手写我心,创作时信手拈来,无需为文造情去编排故事。而且在他们的作品中还体现一种开。以平民视角自述这冒险、奋斗的‘打工精神’拓、

”这是在种经过民间意识观照的现代都市生活。

“打工文学”还处于较为沉潜的自发发展阶段,尚未杨宏海先生对于“打工引起主流文学界关注时期,

文学”的认识,尽管相对而言较为准确地指出了“打

工文学”的关键要素,但现在看来还需要加以必要的修正。

,“打工文学”首先的创作者应该严格限定为下知识分子作家对于打工题材的书写不能层打工者,

“打工文学”归属于的范畴。这与杨宏海的观点并表达的只无不同。知识分子关于打工题材的写作,

是精英阶层的一种底层意识或平民意识。真正打工者所体悟到的关于打工生活的种种,与外在于这一阶层的精英作家通过想象去理解打工者的生活与精

[1]

“打工文学”一、的概念界定

学界关于“打工文学”的概念主要有以下4种认识:(1)认为“打工文学”应该是一个题材意义上

——包括知识分子作家和的概念,因此,所有的作家———关于打工题材的文学创作都被认为是打工作家—

“打工文学”。(2)认为“打工文学”革命性的意义在于其凸显了文学创作的主体是打工者自身,因此,只有打工者自己创作的以打工生活为题材的文学才“打工文学”。(3)将“打工文学”的概念泛化,认叫

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人都是打工者,有的为国家、集体打工,有的为私营企业、外资企业打工,都要所有的文学都具有打经受许多困苦和磨难。因此,

工文学的色彩。(4)有研究者还提出了“后打工文学”的概念,认为“打工文学”主要关注的是打工现

“后打工文学”而主要关注的是打工生活的“后场,

园”与来路,往往要涉及打工族的“回家”以及家乡人如何打量打工者。

以上关于“打工文学”概念的认识或者存在着

收稿日期:2015-03-04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2014一般科研项目资助(Y201432020)作者简介:华金余(1976—),男,浙江金华人,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64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

神,其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以代言的方式对打工阶层进行书写往往是不可靠的。诚如打工诗人柳冬妩:“是一条鱼/脸的鳞片/在时间的水里游来所表述

游去/窜出水面捕食阳光/但生命的鳍叶/毕竟长不出鸟的羽翼/鸟类也不怎么知道它的心情……”知识分子与打工者就如鸟与鱼,两者之间在体验、心

[2]

然而,无论是中国近现代描写打工者形象的,抑

或是欧美国家的相关作品,都是知识分子精英作家怀有一种平民意识对于底层打工者的一种具有启蒙主义意识的书写,与前面所谓的中国当代“打工文学”的本质性特征并不完全相符。因此,那些文学

的创作困作品所遭遇到的创作困境与“打工文学”。“打工文学”境也存在着巨大的不同具有因其本

体特征所规定的独特的创作困境,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一)“打工文学”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打工”与“文学”的矛盾中“打工文学”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后,数量庞大的农民工开始遭遇体验与原来的农村生活

,“饥者歌其食,,迥异的城市打工生活劳者歌其事”他们需要将自己的体验与感受通过一定的文化艺术

形式传达出来。由于文学作为一种精英文化形式对这部分受过一定年限教于整个社会压倒性的影响,

育的打工者采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等文艺形式来他们的作表达自身的情感体验与生活遭遇。然而,品内涵却与传统民间文化形式顺口溜、民谣、故事、评书等更为接近。有一首早期“打工文学”的经典

:“一早起床/作品似乎更能将其本质特质彰显出来

两脚齐飞/三洋打工/四海为家/五点下班/六步眩

晕/七滴眼泪/八把鼻涕/九(久)做下去/十(实)会。也就是说,“打工文学”死亡”其实就是打工者的

有研究者甚至将“打工文学”界定为自我情感宣泄,

[4]

当下一种新的民间文化类型。对于从事一线打工的作者来说,重要的是将“打工”的生活与情绪展

灵、情感等各个方面很难完全达到一种无间的状态。

,“打工文学”其次的创作范围如今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南中国开放城市,改革开放如今早已遍及全

国,只要有打工者的地方,只要有打工者自己拿起笔进行创作的地方,其创作出来的作品都归属于“打工文学”的范畴。,“打工文学”再次的题材,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初期的“打工文学”主要以打工者实际打工现场的生活为主,现在已经渐渐地发展到还可以书

——为什么要来打工以及打写打工生活之前的前因—

——后来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局工生活之后的后果—

等方面的内容。简言之,既关注打工生活,又关注打工生活的前因后果。针对一些作品关注打工生活的前因后果,有研究者提出了“后打工文学”的概念。“打工文学”笔者认为:在自身都没有得到充分透彻地发展与研究的前提下,提出“后打工文学”的概念没有太多的意义,因为这部分作品完全可以归到“打工文学”的范畴中得到阐释。:“打工文学”因此本文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

发生发展的下层打工者自己创作的、以打工生活后,

“后园”和打工生活的及来路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其地域范围包括全国所有的拥有打工者的城市。

“打工文学”二、的创作困境

“打工文学”许多研究者对进行追根溯源,认为

自从中国在近现代开始步入资本化、城市化、工业化时代开始,打工生活就成了一些作家的创作题材,因此,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册里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打工者的艺术形象谱系,与当代的“打工文学”有着隐秘的呼应。他们将“打工文学”最初文本延展到了与清末韩邦庆的长篇小晚清恽铁樵的《工人小史》《海上花列传》,说认为他们逼真详细地描绘了那个:“打工文学”时代打工者的悲惨遭遇。他们还认为

绝不只是中国当代文学才出现的孤立现象,而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英、法、美、德等欧美国家,在相似的时代环境下都产生过与中国当代“打工文学”相似的文学现象,都密集地形成了一个“打工原型中

[3]535

,。反映了人类普遍的经验、梦想和教训心”

现出来,而其文学性、艺术性的强弱反倒不是他们太

过在意的事情,他们更为注重的是再现生活的真实。什么是小说与文学?米兰·昆德拉认为小说就要表达只有小说才能表达的东西。他的小说总是企图用具象的生活来表达抽象的观念,他努力告诉读者,假如某一个思想变成了生活事实,将会是什么样子。可见对于米兰·昆德拉来说,小说是思想实验。

。“庄重”巴尔扎克说:文学是庄重的谎言一词可以但他也不能否认小看出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精神,

说虚构的维度,事实上英文“fiction”本身就是虚构的意思。还有一位英国作家认为:文学是与生活的竞赛。这种竞赛,肯定不是比谁更接近原生态的生活真实,否则文学怎么可能跟生活去比呢?因此,严

——小说的材料是现格地说,小说与现实的关系是—实,仅此而已。

因此,局限于对打工的生活真实进行再现,且主

第5期“打工文学”华金余:论的创作困境与美学建构65

要以与生活真实匹配度的高低作为价值衡量标准的

“打工文学”而言,距离严格意义上的作为语言艺术:“打工的文学还有着较大的差距。诚如白烨所言文学被当作文学流派,夸大了这类底层叙述的价值。……如果用文学尺度去衡量他们,未免过于”粗糙。

[5]

学”的悖谬之中。

(二)“打工文学”陷入了独立还是皈依的两难困境

部分较为优秀的“打工文学”作家当然意识到了自己的文学责任:在内容上,他们深切地知道,历来的文学作品基本都是知识分子精英阶层的创作,底层人物在文学作品中从来都是被表现的,而作为底层一部分的打工作家终于开始了底层的自我表现。他们要努力客观地书写自己所体察到的这个时代的真实,不虚饰、不回避、不偏激。他们的创作要努力做到不是歌舞升平的修饰,不是插科打诨的表达,也不是义愤填膺的怨毒诅咒,而是义不容辞地表达出底层群体灵魂深处被人们所一直忽略的一种声音。在形式上,他们也努力追求一种超越了现在流行的精英文学美学原则的一种新的美学原则,力图保持对于目的论与本质论的反省,应该努力吸收更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发多的思想资源与艺术资源,展与创造。

然而,一套新的美学标准的确立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它需要众多优秀的作家与文艺理论家的辛苦“打工文学”劳作。对于而言,真正意义上具有可以跟精英文学媲美的“打工文学”作品数量还颇为有限,更没有众多专门致力于“打工文学”理论研究的专家出现。柳冬妩先生打工作家出身,目前全心致“打工文学”力于的理论研究,也贡献了一些研究成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果,

《打工文学的整体观察》的一书。然而,柳冬妩尽管用力很深,但基于独特的“打工文学”美学的建构层面来说,还是属于泛泛而谈,只是提供了一种笼统的

“打工文学”对于应该怎样的想法,所应用的种种资源还存在某种程度的削足适履的情况。谢有顺对此:“柳冬妩的文学批评,评论说饱含着太多的善意,也宽容了许多写得还很稚嫩的文学,以致我们不由得希望他在对待打工文学时,选择能更严苛一些,文学的标准也立得更高一些,尤其是在找寻一种理论资源来解释打工文学时,要尽量顾到合身与否,而不”另一方面,主流精英文学界的文艺要过度升华。

研究者一直以来对于“打工文学”持一种无视与漠视的态度,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将“打工文学”当作一种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产生的特殊文化形象,对其评价也主要集中在社会价值上,看到了底层自身努力追求话语权力,而从艺术的层面进行关注的很少。更为重要的是,精英文学评论家所持的“纯文

“打工文学”美学评价体系对于这样一种底层自学”

[8]

,“打工文学”此外的创作者被严重束缚于艰辛

的物质劳作中,无论在物质上还是文化积累上,都缺少从事文学创作的基本条件。一方面,他们要每天进行艰辛的劳作,根本没有太多时间与精力从事需要花费更多精力的文学创作;另一方面,他们的文化底子、文学修养本身就比较欠缺。两者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是,打工者要创作出较为优秀的文学作品,

:“这个群体其可能性微乎其微。故而林贤治感慨

没有受到完整的教育,没有文学经典的喂养,没有充[6]

裕的写作时间,如何从容写作?”尽管如此,打工作者中还是涌现出了一批作家,比如王十月、郑小琼、塞壬、谢湘南等。他们在凭借得到自己创作的一些作品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后,了摆脱打工生涯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或者与文学创作相关的工作的机会。然而,当熬出来的打工作家告别了忙碌而辛苦的流水线生活,告别了打工的苦

“打工文学”闷与压力,其原来创作的冲动可能就丧。“打工文学”——粗粝、失了本质性的特质—蛮野、

。“打工文学”不羁、呼喊、激情也会悄悄地流失的创作后劲似乎很可能就要被连根拔起。比如王十月

在成为一名职业写作者后,自然就远离了打工现场,他当然还是可以书写打工题材,但其作品所表现的显然不再是当初的那种即时的对打工生活体验的倾诉与打工情感的宣泄,他已经由打工者的发言人渐渐转变成打工阶层的代言人。而任何形式的代言、任何人对于某一个群体的代言都是可疑的。莫言:“最好的打工文学应该是有过打工经验的人写说的,专业作家当然也可以写,写出来也可以发表,别。”“你人看了也像那么回事,但最较劲处是虚假的可以在技术上写一个农民工在建筑工地上怎么样搬

怎么样和水泥,怎么样在脚手架上双腿发颤,怎砖,

么样饿得头晕眼花,但你无法准确地体会一个站在云端里的脚手架上的民工的心情,他的孤独,他的向”可见,往,他的恐惧,他的理想。真正意义上优秀、具备革命性本体特质的“打工文学”作品的诞生,离不开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手的打工经历与体验。

因此,当“文学”遭遇“打工”融合成“打工文之后,命中注定就陷入了“打工”如何成为“文学”

[7]

华金证券 华金证券 论_打工文学_的创作困境与美学建构_华金余

66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

我表述的文学现象在阐释上颇有些无能为力。因此,目前能看到的只是新的专属于“打工文学”美学的某些萌芽,这样,打工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时便没有清晰具有指导意义的美学规范。可见,目前阶段的“打工文学”,其正处于意欲追求自己独立的美学原则而不能的状况。

然而,打工作家又想得到主流文学界的认可,想在现实的文学秩序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向既有的审美标准靠拢。通过对于“纯文学”,“打工文学”审美原则的学习模仿的文学性似乎得到了较为长足的进步,一些作品甚至进入了国家级主流文学大型刊物,甚至获得了许多纯文学大奖。然而,这既是诱惑又是陷阱,导致了原本应该拥有自己特质的“打工文学”被外在的社会规范与美学规范所殖民。无论是大众文化消费意识形态、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还是知识分子精英意识,它都要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们对于新兴的“打工文学”

适应自身需求的限制与改造。比如在许多打工文学原本应是打工文学主要表达内容的打工生作品中,

活却成了一个模糊的、虚拟的背景,作者的兴趣主要在于编织出猎艳和血腥的故事以招徕读者。许多作品对于现实的批判性逐渐丧失,开始极力张扬和谐性,呼吁要认命性地理解自身遭受的种种艰难,并夸张性地乐观激昂地许诺“每个人都有做太阳的机“打工文学”会”等等。许多所谓的也开始努力吸收

追求所谓的后源自西方的后现代文化的种种元素,

现代色彩,而无视打工阶层残酷的生存现实,无视对

于打工阶层而言首先需要追求的是民主、平等、公正等普适性的现代性目标。

当然也有一些打工文学作家在遵循纯文学的审美标准时,对于某些标准也进行了具有自己特点的改造与发展,然而这样的一种零敲碎打似的改造与发展,同样存在着种种的问题。比如,也许是出于对有些文学作品光明主义标签的反感,许多打工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极力表现人性的阴暗、底层的仇恨和愤怒等等,而对于人性的光明面以及底层的感恩、幸福等层面的表现付诸阙如。事实上,虽然悲伤、愤懑、仇恨、憔悴、失望、绝望、孤独在打工群体中是较为普遍地存在着的,而自信、安详、追求、拼搏、希望、知足常乐、自我安慰等同样也普遍存在;有阴险狡诈、残酷剥削工人的老板,也同样存在着大量的关心同情工人、经常做慈善的老板。因此,这样的一种改造就不但不能提升自身的文学品质,而且构成了对。“打工文学”原本的革命打工阶层的另一种遮蔽

性意义在于对被主流文学所遮蔽的底层真实生存状

态进行去蔽,从而彰显自身的本真形象、发出自身原“打工文学”生态的声音。又比如,在中一直浓郁地

“都市恶,流露出一种乡村美”的观念。尽管这其实是现代乡土作家拥有并在其文学作品中加以表现

但我更愿意认为打工作家张扬这样的一种观念,的,

更直接的原因在于对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的一种对抗,体现了他们的一种创新性。然而,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人伦观念固然是美丽的,而与之相伴而生的安于贫困、不思进取、排斥竞争等惰性心理却是丑陋的。都市文明固然有着种种的缺陷,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比农业文明发展程度更高的文明。人们需要做的也许应该是创造更好的城市文明,而不是完全批判拒绝城市文明,回归到原来的农业文明时代。

,“打工文学”总之一方面想要建构自身独特的

另一方面皈依现存的美学规范又美学规则而不能,

导致了其自我取消,陷入独立还是皈依的两难困境

之中难以自拔。

“打工文学”三、美学建构的路径

“打工文学”的兴起具有非常重要的革命性的

意义,它标志着处于社会底层一直以来都是沉默的卑贱者,终于开始具备一定的建构自身主体性的意识与能力;它表明打工群体已经开始摆脱寄希望于而是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活外部世界来关怀自身,

动首先实现自我关怀;它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将文学由知识分子与专业作家的事情转变成了最为普通的

,“打破了传统的文学生产方底层大众自己的事情

式,成为所有文学样式中参与创作者最多的一种文

学活动,把文学从神圣的殿堂上拉下来,成为普通打”打工诗人许强有一工者情感宣泄的一种渠道。

首诗歌非常准确地将“打工文学”出场的革命性意:“该我们出场了/一个时代已经翻开了义彰显出来

崭新的一页/我的兄弟姐妹已经沉默得太久/内心的鼓声震天动地/让我们自己/给自己灯光/让我们自己/给自己舞台/筑一座精神的炬台吧/让一种光芒照耀或缝补/我们/不管你是在汗流浃背的车间或是在无处栖身的街头/有一种声音在为你们鼓掌/有无”数真挚的文字在为你们撞响生命的洪钟。

,“打工文学”因此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走上了一条革命的不归路。打工作家只有不断筚路蓝

缕、披荆斩棘,只有坚持到底、毫不妥协,才有可能使“打工文学”突破文坛占据统治地位的纯文学美学

[10]

[9]

第5期“打工文学”华金余:论的创作困境与美学建构67

规范的牢笼,使一种具有崭新的质的“打工文学”真正意义上在当代中国文学格局中占据自己应有的

位置。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认为:人的意识从低到高可以分为非转移意半转移意识、幼稚的转移意识和批判性意识。非识、

转移意识处于最低级,主要存在于“文化沉默”的被压迫者中间,他们唯一考虑的只是自己的生存满足;半转移意识的特点是被压迫者个人自我贬低以及感情上的强烈依赖性,他们完全适应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灌输,以自己符合压迫者灌输的观念为荣,甚至痛恨自己意识中可能还存有的与压迫者灌输的意识形态不相容的因素与成分;幼稚的意识形态是指被压迫者虽然具有一定的怀疑意识,却很容易被压迫者所操控与利用;最高层级就是批判性意识,就是“人作为知识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受体,对于形成他的生活的社会文化现实及其改变现实之能力的深

[11]144

。这样看来,刻意识”绝大部分打工作家只是“幼稚的转移意识”阶段,尽管在最初创作“打处于

工文学”作品的时候,对于当下的社会秩序与文化秩序有一定程度的怀疑意识,却很容易就被纯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所操纵与利用,较容易被其收编,甚至以被收编为荣。打工作家只有达到第4个阶段,具有严格的批判意识,才能促使“打工文学”摆脱以皈依纯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为目标,而努力创建自己独

“打工文学”审美规范。从这个层面来说,打工有的

作家肩负着全新的异常艰巨的历史使命。

一种文学类型独有的审美规范的建立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它需要建基在大量的优秀作品以及许多艺术上有革命意识的优秀作家、评论家独到的思想认识之上。当下严密的“打工文学”的审美体系暂时没有办法确立,但这并不表示当下的我们完全无能为力。在笔者看来,这种“打工文学”独有的审美规范可以从3个层面加以努力。

(一)努力追求与坚持“打工文学”的本体性“打工文学”具有自己质的规定性,它不依附于

:“一切严任何别的文学类型。托马斯·沃尔夫说

肃的作品说到底必然都是自传性质的,而且一个人

如果想要创造出一件具有真实价值的东西,他便必”须使用他自己生活中的素材和经历。

[12]

比如,打工诗歌中就充满着原生性的极具张力的语

言,来自真实生活里的意象,录像式的小场景的安排以及贯穿文本始终的浓郁的生命意识,其与当下盛行的知识分子技术性写作大异其趣。独有的现场感受,独具的人生体验,这是打工作家提供给当代文学

是“打工文学”区别于别的鲜活而丰富的中国经验,

的文学的质的规定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打工

文学”的创作者与书写对象是同一的,是所谓的“在,生存中写作”这真是古今中外文学发展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是跟历来的文学类型相异质的崭新的文学类型,理应坚持并张扬自己的本体性。

“打工文学”初兴之时,打工作家以及对于“打工文学”进行关注与评论的研究者,为了使其引起人们的注意,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打工”上,努力依靠题材的新颖与稀缺来博得人们的关注。在

“打工文学”如今已经名声彰显、得到了人们较多的应该将其中心转移到“文学”上,努力将注意之时,“打工文学”由于题材的稀缺与创作者身份的不同只有这样,而形成的文学素养的独特韵味凸显出来,

“打工文学”才能使作为一种别样的文学类型,使其真正的本体性特质得到体现。

一种与原来占统治地位的文学类型大异其趣的文学类型,想要获得较为自由宽广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机遇是颇不容易的。因为文学场一直以来也存在着激烈的权力斗争,存在着统治与反抗之间的角力。“打工文学”作品想要进入各种正规严肃的文学期刊并不容易,然而,如今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推广、互,“打工文学”联网的普及完全具有展现自己的机会,比如打工文学网、红袖添香、榕树下、起点中文小说网以及打工作者自己的博客等等网络载体,都是

“打工文学”传播的重要平台。周述恒的长篇小说《中国式民工》就是通过互联网的在线写作而成为2015年最具影响的“打工文学”作品之一,与王十月通过正规文学期刊发表的《无碑》一样具有巨大的

,“打工文学”影响力与知名度。有了这样的平台张扬自身的主体性就有了强劲的技术仰仗。

“打工文学”彰显的本体性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许多打工作家凭借创作“打工文学”成为较为知名

的作家之后,否认自己打工作家的身份,甚至反过头“打工文学”来对极力挞伐。打工作家中即便已经

:“这些成熟者如王十月也曾经有类似的心理,他说年来,我被定位为打工作家,经常会有一些记者问

我,是否认可这个身份定位,我想了想,对于这个身我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刚开始写作,我认可这个份,

打工作家

具有自己独特的一般知识分子作家所不可能真实拥

有的素材和经历,因而他们所创作出来的严肃的文学作品,跟一般知识分子作家基于自己生活中的素材与经历创作出来的作品应该具有本体上的差异。

68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

身份,那时我是一个打工者,我也只写反映打工生活的作品,我觉得我就是打工作家;后来有一段时间,我没有打工了,当起了自由撰稿人,并且写下了《烟

,村故事》我觉得打工作家的身份,似乎无法真正涵盖我的写作,这个身份形成了对自我的遮蔽,那段时我对这个身份定位产生过怀疑,我不认可这个说间,

法;现在,再问我这个问题时,我的认识又发生了变化,打工作家,是印在我身上的胎记,我没有必要去”更加能给人以展示它,也没有必要去讳言它。

启示意义的是曾经获得过“人民文学奖”的郑小琼,她完全有机会摆脱艰辛的打工生活而成为令所有打工者羡慕的专业作家,可是很长一段时间她却选择一边兜售少有人问津的五金产品,一边写诗。她说:“还需要保持这种在场感,一种底层打工者在这个”城市的耻辱感,这种耻辱感让我不会麻木。只有打工作家们都具有这样的一种主体意识,而不是自我自我取消,才能促使“打工文学”本体性的真鄙弃、

正确立。当下的打工作家决不能仅仅关注自己,更努力使“打工文学”从真要关注整个打工作家群体,

正意义上成为具有本体意义的“有艺术的思想”引“有思想的艺术”。领下的

(二)努力实现与保持思想内容上的人民性

“打工文学”所倡导的人民性,是指必须要把打工群体中每一个具体个体的真实的现实处境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这里的真实主要是指真正意义上发生在生活中的零零碎碎可感可触的生活真实。米沃什

《诗的六首演讲辞》:“人类的真正敌在他的中说到”因为人是概括,人类的真正敌人是所谓的历史。概括导致抽象而远离具体,其带来的最终后果就是在某种程度上鼓吹拉开距离并且常常赞许淡漠,而对于文学艺术来说,抽象与淡漠是其最为狂热的敌。“打工文学”人的人民性主张应该使用复苏中的能够描摹每个真实具体的人的生存状态的语言文字对于具象状态的人民进行书写。比如《雁南飞:中国打工者非虚构文学作品选》就被誉为“草根史

,:“填补了‘正记”孙文涛对此书进行了如下的评价里严重忽视的一部分,因此构成现代社会史的史’

、‘打工文重要章节。可籍此书考察广东打工生活

学’的深度背景,曲折历程,也可作留待将来研究的

[14]

参考……”人们常说文学是时代的镜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到当下的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假

“打工文学”如缺少了这样一个部分,那么当代文学对于当下时代的反映是有着巨大的缺憾的。当然,

我们也不是说“打工文学”只能书写零零碎碎的生

[13]

[3]31

活真实,而不能适当地进行抽象概括的叙事,需要强

调的是,抽象概括的叙事必须建立在对于细碎的生活真实的观察、分析、理解的基础之上。

“打工文学”由于基本实现了打工者自己书写打工者的叙事革命,因此“打工文学”就可以在很大

程度上放逐作者能否为书写对象代言的问题。其实,对于绝大多数“打工文学”的创作者来说,完全不必去考虑有关代言的问题,因为他只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将自己的真实的打工生活以及打工的前因后果逼真地表现出来,就是对于文学的极大贡献,就已经实现了对于一直以来存在的意识形态话语及其象征体系解释历史和现实的合法性的拷问。当然,毕竟不是所有的打工者都具有自己创作文学作品,从而很好地行使自我发声的权利的能力,对于这部分打工者而言还是有需要他人代言的问

“打工文学”题。好在的代言,是同属于打工者的创相对而言,更能实作者对于另一部分打工者的代言,

现对于被代言者的理解与体悟,代言的真实性相对而言更加容易得到保证。打工作家可以从赵树理的创作方式中吸取营养。赵树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主要在于他是几乎唯一没有被精英文化完全控制的作家。他出身于民间,后来处在社会精英的位置上却没有被精英文化所完全俘获。他努力成为民间文化的发言人,真实体现着民间文化的利益,传达着民间文化的诉求,是站在民间内部对于民间进行叙事。

除了要真实再现与表现打工群体真实的现实生活之外,人民性还体现在必须在“打工文学”中努力塑造一些具有审美理想的事物,张扬一种对于美好前景的信仰,使读者在真实地看到现实生活中存有的苦难的同时,对于未来也拥有一种较为积极的希望,而不能一味陷入苦难叙事圈套以及对于日常生活伦理道德的颠覆之中。优秀的文学既需要揭露人世间存在的苦难与罪恶,更需要张扬一种对于人的尊严的坚守、对于人性温暖的供给、对于美好理想的相信。这是包括“打工文学”在内的所有的优秀文学应当肩负的一种神圣的使命。

(三)需要有独特的“打工文学批评”

文学的发展除了需要作家积极努力的辛苦劳作之外,文学批评家热情真诚的扶持、切中肯肇的批判、勇敢智慧的预言,对于文学的发展也会起到异常重要的指引推动作用。对于“打工文学”这样一种文学类型,由于其创作主体本身各方面的积累相对

更加需要真正有有限以及创作题材本身的稀缺性,

第5期“打工文学”华金余:论的创作困境与美学建构69

。“打工文学”见识的文学批评家的参与批评必须

“打工要避免陷入非棒杀即捧杀的陷阱之中,需要从“打工文学”文学”作家中诞生与培育一批批评家。

“打工文学”批评尤其需要强调一种精神共享,使自己的研究对象与自己之间建立起密切的精神联把自己也当作研究对象的一部分,面对自己笔下系,

的研究对象,像与老朋友交谈一样,既带着体温又带着反思深入其中。诚如谢有顺先生在评论柳冬妩的:“这可能正是好的文学批评应具有的文章中写到

品质:批评家熟悉自己的研究对象,对它抱着理解之同情,不放任,也不苛责,而是一直理性地去探究一种文学形成的复杂成因,并希望为它找寻到可能的

参考文献:

[7]

”:“批评之所以成为一种独立的出路。李健吾说艺术,不在自己具有术语水准一类的零碎,而在具有

”一个富丽的人性的存在。

批评不应该是像医生一样使用着冷漠的手术刀机械地解剖作品,应该成为文学创作一样的一种融合自身爱憎的写作,一种具有批评者自身体温的话语言说。

“打工文学”尤其对于的批评来说,批判和摧毁

绝对不是文学批评的目的,对于质地还较为柔弱、发“打工文学”展还很不充分的而言,批评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让更多优秀的打工作家站立起来,让更多优“打工文学”秀的作品涌现出来并被人认识、解读,

“棒杀”“捧杀”而绝不能采取与的批评方式。

[15]

[1]杨宏海.打工文学备忘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3-4.

[2]柳冬妩.命运是条被炒的鱼[EB/OL].[2013-05-08].http:∥www.rongshuxia.com/book/74707.html.[3]柳冬妩.打工文学的整体观察[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2:535.

[4]华金余.“打工文学”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1-68.的症候式分析[[5]王真栋,程小强.底层叙事的困境与开拓———王十月打工作品漫谈[J].安徽文学,2010(7):39.[6]任志茜.打工文学:是否代表民工话语权[N].中国图书商报,2005-07-01(01).[7]莫言.莫言对话新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399.

[8]谢有顺.他关注沉默的大多数———柳冬妩和他的《打工文学的整体观察》[J].南方文坛,2014.4:27-30.[9]周水涛,轩红芹,王文初.新时期农民工题材小说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346.[10]郭珊.我们并不沉默,只是没有人倾听[N].南方日报,2007-06-17(009).

[11]保罗·费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赵友华,何曙荣,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托马斯·沃尔夫.一位美国小说家的自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76.[13]王家新.二十世纪外国重要诗人如是说[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14]向心.非虚构写作与打工文学的重生[J].黄金时代,2014(3):71-72.[15]李健吾.咀华集·咀华二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

OnCreativeDilemmaandAestheticConstructionof“LiteraryWork”

HUAJin-yu

(Xing-zhiCollege,ZhejiangNormalUniversity,Jinhua321004,Zhejiang,China)

Abstract:Afterdiscriminatingtheconceptof“literarywork”,thearticlepointsoutthe“literarywork”hastroubleintheseareas:thecontradictionsof“work”and“literature”;dilemmaofindependenceorconvert.Inordertosolvethedifficultyinwriting,“literarywork”asanewliterarygenreshouldhaveitsownuniqueaestheticnorms:ontological,affinitytothepeople,originality,anduniqueworksinliterarycriticism.

Keywords:literarywork;creativedilemma;aestheticconstruction

(责任编辑

李世红)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4951/931535449371.html

更多阅读

周洛华的九论“通胀无牛市”汇集 周洛华博客

2006年6月,周洛华在上海证券报上发表了“通胀无牛市”,首次提出了牛市要警惕通货膨胀的观点。2007年12月开始,周洛华又发表了《再论通胀无牛市》,此后还相继推出了六篇相同题材的论述。1月21日周洛华再度在上海证券报发表通胀无牛市论述

殷保华操盘绝技图文 殷保华操盘论3公式

股市是淘金者的乐园,更是一个看不见刀枪炮火的战场。既然是战场,就要懂战略和战术,还要有与敌搏杀的过硬本领。记者在一个多月的采访时间里,发现殷保华有许多“独门暗器”。他当过兵,性格豪爽,不藏不掖,有些记者听不明白,他还亲自写出来,绘出

声明:《华金证券 华金证券 论_打工文学_的创作困境与美学建构_华金余》为网友凉月流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