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声乐演唱 培养 声情并茂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6-0205-01
声乐演唱的最终目的是用来传情达意的,歌唱演员在进行演唱时,不但要有娴熟的演唱技巧和美妙的嗓音,还要有感染观众、渲染气氛、表达意境的本领。如果忽视音乐作品情感的表达,而一味追求音量和音色,那么再好的声音也不会感染观众,更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能让学生声情并茂地去演唱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在平时演出时,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歌唱者在台下演唱的很好,各个方面都很到位,可一上台正式演出时,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使他们的演唱大打折扣,这都是因为演唱者紧张,没有良好的演唱心理,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里是非常重要的。
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一方面,对学生来说,因其生活环境,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所受教育等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征,因此心理素质也各不相同。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里这一过程中,老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作为老师来说,首先要对学生的各个方面有准确的判断,以制定出适合她的教学方案,教学计划;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三,在教学当中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第四,在选择发声曲和演唱作品时,难度要适宜,符合阶段训练程度,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第五,在教学中要先肯定后否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逐渐树立歌唱的自信心。总之,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调动学生心理因素中的积极情绪,从而形成良好的歌唱心理。
第二,培养学生掌握作品的能力。当学生具有了掌握自我心理的能力,在进行声乐演唱时,学生还要对所演唱的作品有一定的掌握能力,这里所说的掌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声乐作品演唱的技巧上的掌握,二是对声乐作品情感上的掌握。
对声乐作品技巧上的掌握,就是说学生要具有扎实过硬的演唱功底,来适应演唱不同程度、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的需求。这里所说的演唱功底主要是唱歌的呼吸,歌唱的发生,歌唱的咬字,吐字归韵,歌唱的共鸣等,而具有扎实地演唱功底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漫长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过程来获得。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主要体现的是教与学的关系,二者在这个训练过程中,要互相认知,互相肯定,互相配合,刻苦钻研,共同去克服学习众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强化训练后,使学生的演唱技巧日需扎实稳定成熟起来。
对声乐作品情感上的掌握,也就是对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二度创作对歌唱者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歌唱者不仅是音乐演唱的主体,也是连接声乐作品与欣赏群体之间的纽带与桥梁,是把无声的音乐作品向有声的物质音响创作及情感表现转化的实施者。在声乐演唱时,学生只具有扎实的演唱功底和优美动听的声音是不够的,还要把作品所反映的情感传达给观众,对作品进行情感上的处理。因此,学生拿到一首作品之后,不能盲目的去演唱,而是要对作品进行分析,当学生对所演唱作品有了整体认识之后再去演唱。
首先要做好案头工作,也就是说学生对所演唱的声乐作品产生的背景,词曲作者的创作动机,作者的风格,作品的结构特点,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有一个整体的理想认识,为塑造音乐形象奠定理论上的基础;其次,当学生对所演唱的声乐作品有了充分的理性认知后,接下来还要进一步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并通过一定想象力来完成对音乐形象的再创造。这个音乐形象既不是学生自己也不完全是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内涵的融合体,这个融合体就是观众直接欣赏的艺术形象。
第三,培养学生面向观众演唱。声乐演唱所追求的最追目的就是面向观众。当学生有了良好的歌唱心理,扎实的演唱功底和对声乐作品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后,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进行适当的形体训练和大量的艺术实践,以增强歌者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对舞台的驾驭能力,为声乐演唱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增加歌唱的感染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作品、培养学生面向观众使学生在学习声乐演唱中不可忽视的三个方面。学生掌握了这些本领就能做到在舞台上声情并茂的演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