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与儒学论文 融入儒学 赤子之心出好茶

--《台北》中华儿童茶道教育推广协会理事长陈美兰专访作者﹕文、图╱吴涔溪 2008年祭孔六艺文化宴儿童茶道展演(陈美兰提供) 仿佛水结晶实验,孩子们的纯净之心预告了一壶好茶, 去年在台北花卉博览会开幕和史博馆法门寺文物展中一群小小茶人优雅又娴熟地注水、奉茶,广袤中华茶道文化,在21世纪是发扬或沉寂?在小小茶人气定神闲中看出一点端倪。大女儿小时候泡茶落落大方、毫不怯场,令陈美兰心头为之一震,仿佛敲醒了她亘古的记忆,要在21世纪茶道文化失落的时代,把中国丰富的茶道文化在孩子的心中洒下一把种籽。


在结束花博与法门寺的儿童茶道活动后,今年是陈美兰休息、沉淀的一年。
对于陈美兰而言,走进儿童茶道是一个奇妙的因缘。2003年台北圆山别馆重新改装为“台北故事馆”,开幕仪式推出“茶的故事”特展。在筹备的过程中,陈美兰偶然得知馆方想找小朋友来点茶、奉茶,原本只是协助寻找合适的人选,最后却决定由自己的女儿上阵。

超龄演出.儿童潜力超乎想像

“台北故事馆”位于基隆河畔、都铎式的建筑,由1914年大稻埕茶商陈朝骏兴建,当时陈家的茶叶生意远至南洋与厦门,因此,兴建洋楼接待贵宾,包括革命家孙中山与胡汉民皆来过此洋楼。因此,在2003年开幕仪式上,时任台北市长马英九、文建会主委陈郁秀亲自揭幕。

“当时媒体大批涌上,我心里还有点忐忑, 没想到负责点茶的女儿,很大方地站起来,九十度鞠躬,那一刹那,以及整个泡茶过程,让我很惊讶!”“无心插柳柳成荫”,女儿在大场面的自若神态,让陈美兰心头一震。

在为台北故事馆开幕做练习时,有一回女儿泡需要高温冲泡的梨山茶,孩子的手有一些灼伤了,美兰急着要孩子去泡冷水,孩子却不慌忙地回她说:“妈妈,我做完再休息。”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哭闹,孩子的潜力和镇定,让陈美兰的灵魂深处震撼。

“台北故事馆的茶会成功后,我发觉孩子有保御自己的能力,也不会被大人物吓到。孩子比大人沉稳,他的潜力是大人没办法想像。”眼见孩子学习茶道的无穷潜力,美兰先是建议自己的老师、陆羽茶艺中心总经理蔡荣章开儿童班,在得知老师并无此意后,美兰感到“自己的机缘到了”,跃跃欲试。

用心灵体会.“道”、“艺”有别

拥有“陆羽茶艺”、“无我茶会”泡茶师及茶道指导老师资格,美兰最早培训几位北投文化国小的学生,2004年4月3日儿童节,在北投温泉博物馆举办第一次“儿童茶道展演”。当时,最困扰美兰的就是究竟要称为“茶道”或是称为“茶艺”?

美兰最后选择了“茶道”,“‘茶艺’与‘茶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易经》里说: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茶艺是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而茶道则是形而上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需要通过心灵去体会的。”

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就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即饮茶者应是注重操行、具有俭朴美德之人。也因此在美兰的儿童茶道课程中,一部分是中国儒家思想的人文内容,一部分是学习泡茶的技艺。

陈美兰丰富的儒家思想来自于她的祖父、基隆仕绅陈其寅,美兰在台北商专就读时,开始对儒家的四书五经充满兴趣,时常向祖父请学。祖父祖籍在福建惠安,从小饱读诗书、才华洋溢。美兰时常向祖父请学,奠定深厚的国学基础。

然而跟茶的感情,却起源于父亲早逝,母亲是南投民间乡茶农之女,以茶叶买卖养活他们七个孩子,也因此对茶叶有特殊感情。20年前,台湾茶艺蓬勃发展,又跟随陆羽茶艺中心蔡荣章、日本京都里千家、人澹如菊茶书院的李曙韵等人学习茶道。

过犹不及.庙堂之上现茶道

2007、2008年连续两年,陈美兰带领孩子们在台北市孔庙举办的活动中演绎茶道,小小茶人循规蹈矩、恭敬缓步地步上大成殿,引起中外媒体的关注。

2010年又应历史博物馆“法门寺地宫文物展”之邀,筹办连续二周的亲子茶道体验营。曾经亲赴法门寺游历的陈美兰,设计两周的课程,带领孩子感受唐代饮茶的优雅华美,学习简易的唐代饮茶。

在陈美兰的教学中,认识茶具、泡茶、礼仪、指形、手形都重要,都是茶道课的基本功,“泡茶注水,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奉茶的器皿不同,要能掌握指型、距离、高度。”

奉茶的高度也有讲究,一般奉茶在肚脐的位置,若奉得高了人家有压力,奉得低了不雅观,高低之间蕴含儒家过犹不及的概念。

赤子之心.茶汤甘甜

尽管礼仪很重要,但是陈美兰对于坊间有“礼仪重于茶汤”的说法,美兰颇不能认同。在她的教学中,把茶汤泡好,也是小小茶人很重要的功课,因为,如果对茶汤漫不经心,时浓时淡,是没办法把茶学好的。

“事实上,小朋友的茶汤往往能够感动人。”在陈美兰的眼里,孩子的纯净、接受中国文化的涵养、沉淀后,泡出来的茶汤都会感动人。她常跟孩子讲水结晶的实验,“据日本证实,你对这个水期许赞美,他就呈结晶状给你看,小朋友时常开心地把玩、摸着茶壶,所以他的茶汤不好也很难。”

2007年陈美兰获选为中华儿童茶道协会理事长,她用“诚惶诚恐”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因为相较于日本对茶道的重视,台湾和中国普遍不重视珍贵的文化遗产。”陈美兰掉泪地说。

“我们在中国文化巨人的脚下,感到诚惶诚恐,上天又赐给我们这么好的台湾茶,我们要看重自己,把失传的中国茶道找回来。”几年的茶道教育,陈美兰看到孩子已经被茶文化深深吸引,期待政府有更多的投入,也等待下一个机缘的到来,有志一同的人汇聚一块儿,共同把中国深邃多姿的茶道文化在21世纪复兴起来。

中国茶道与儒学论文 融入儒学 赤子之心出好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5051/990015869416.html

更多阅读

茶道人生 中国茶道与人生修养

中国茶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是茶的母国,饮茶历史之久远,茶树品种之众多,各民族茶俗之丰富是世界其它产茶国无法比拟的。中国不但是产茶的大国,而且很讲究茶道的生活礼仪。在我浅浅淡淡的意识中,再道一篇茶道与人生。茶道是一种以茶

中华茶道的形成与道家 中国茶道与道家

第一节天人和一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这对茶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有好处。而道家的学说则为茶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 中国茶道与道教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这对茶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有好处。而道家的学说则为茶人的茶

中国茶文化:中国茶道与茶文化

  我国古代先人无论是创造文字,或是替植物等命名,都十分符合科学。从对茶的不同称谓可看出我国早期对茶的分类。“楠,苦茶也”。“楠”字从木,因我国云南、四川一带的大茶树均属乔木型。其幼芽及嫩叶含有较高的黄烷醇类,味较苦涩,适于

中国茶文化:中国茶道与茶文化(2)

【绿 茶】 西湖龙井 ·黄山毛峰 ·洞庭碧罗春 ·蒙顶茶 ·顾渚紫笋 ·桂平西山茶 ·南京雨花茶 ·太平猴魁 ·庐山云雾 ·六安瓜片 ·惠明茶 ·老竹大方 ·敬亭绿雪 ·信阳毛

声明:《中国茶道与儒学论文 融入儒学 赤子之心出好茶》为网友閑雲野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