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书法概论答案 智慧树书法概论答案 古代书法鉴定概论

中国的毛笔书法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字体以线条构成,用毛笔书写,讲究笔墨、点划、结体、章法和气韵,表达书写者的思想、情感个人风格和时代特征。

  殷商甲骨文

一、书法主要术语:

1、笔划:点、横、竖、撇、捺、挑、折、勾等。

2、书法:以点划、结构、章法三要素,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的作品。

3、法书:在书法三要素的艺术高度上,达到可以当作范本的作品。与“名画”相应。

4、法帖:将法书摹刻在石或木质等材料上,再以纸墨拓印下来形成的拓本。

5、墨迹:用笔墨书写在载体上的手迹。

6、临池:指学习书法。来源于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刻苦学书。

7、临摹:以书法作品为样,仿其笔划书写的称“临”,以透光纸蒙在其上,依其形迹而勾填的称“摹”。

8、乌丝栏:为使书写字迹整齐,在纸绢上设黑色直行线。

西周毛公鼎铭文拓本

二、书体的类别:

1、甲骨文:契刻在骨质材料上的殷商文字。甲骨文已具书法三要素。

2、大篆体:也称为“籀文”,周宣王的史官籀所创象形文字,用于各种钟、鼎、彝等器中,以《石鼓文》最为著名。

3、小篆体:秦相李斯简化大篆体而创:字体长形方整,上紧下疏,强调对称感。内部横平竖直,笔画粗细一致,质丽均匀似“玉箸”。如《峄山刻石》。

4、隶书: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汉隶又称八分书。如《张迁碑》。

5、章草:西汉元帝的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有草创之意,谓之草书。因东汉章帝喜爱,故叫章草。

6、今草:东汉末张芝擅写章草,将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章草,变为上下牵连的新写法。如《冠军贴帖》。

7、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来,简化成形体方正,横平竖直,可作楷模。也叫正楷、正书、真书。如《荐季直表》。

8、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飘逸流畅,书写快捷,易写易识。如《兰亭序》。

传为东汉末张芝《冠军帖》

三、书法作品的鉴定方法⑵:

1、书法作品鉴定的目的:辨真伪,明是非。

2、鉴定的主要依据:时代特征,个人风格。

3、鉴定的辅助依据:印章、笔墨、纸绢、题跋、收藏印、著录、装潢。

4、鉴定的方法:望气、笔墨、技术、文献、比对等分析与考证。

5、书法作品的造伪方式和方法:“摹、临、仿、造、代”和“改、添、减、拆、转”。

6、鉴定的相关知识:历史知识、文学知识、艺术欣赏、书法创作。

传为三国·吴皇象《急就章》

四、书法的时代特征:

时代特征与政治经济,生活习惯,物质条件等社情密切关联:

晋书尚韵、唐书尚法、宋书尚意、元书尚态、明“书卷气”、清“金石气”。

宋以前书写条件席地而坐,一手持简,一手悬肘书写。南宋以后使用高腿桌椅,手和臂的姿势及执笔方法随之改变。

明代规定科举要写小楷,使书写的笔锋范围变小,手笔可以贴案书写。

清代要求行行齐整,字字均匀,更为严格规定用馆阁体书风,手腕要紧挨桌面。

西晋陆机《平复贴》

1、先秦书法:

商代中后期出现甲骨文和金文,具有了线条、单字造型及章法,字体由繁到简,从象形到抽象,由具象到符号的演变。如殷商甲骨文、西周毛公鼎铭文、东周石鼓文等书作。

东周《石鼓文》

2、秦汉书法:

秦始皇兼并天下,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创秦篆(小篆)。又有“篆之捷隶也”的秦隶等施行于世。如《泰山刻石》,云梦睡虎地秦简等书作。

  秦相李斯《峄山刻石》

汉变秦隶为汉隶,盛行于世。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如马王堆帛书,《西狭颂》,《张迁碑》等书作。

传为东汉末《张迁碑》

3、魏晋南北朝书法:

魏晋书法演变承上启下,楷书、行书、草书在此二百年间定型,美化。王羲之树立了楷、行、草书美的典范。如《姨母帖》,王珣《伯远帖》等作品。 

东晋王珣《伯远帖》

南北朝书法进入北碑南帖时代,魏碑书法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有《爨龙颜碑》,《张猛龙碑》。南帖以二王书风为继,释智永严守家法,临八百多本《千字文》布行于世,隋炀帝曾称赞其书法“得右军之肉”。(唐张怀瓘《书断》)

传为隋朝释智永《千字文》

4.唐五代书法: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书至初唐而极盛”,楷书、行书、草书都发展到一个新的境地。“书到瘦硬方通神”,法度森严,名家辈出,有“初唐四家”、“颠张狂素”、“颜筋柳骨”等名家。为后代留下了大量的碑帖和墨迹等宝贵的书法作品。

        中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五代战乱,“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唐代平正严谨书风到此已消弱。

五代杨凝式《韭花帖》

5、宋代书法:

北宋盛行帖学,同时也掀起“欹侧纵肆”的尚意书风,“宋四家”苏、黄、米、蔡个性张扬各具特色。宋徽宗在唐书基础上,创“瘦金体”。南宋吴说创“游丝书”。

北宋苏轼《黄州寒食帖》

6、元代书法:

元代书法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注重结字的体态,以真、行、草书体为主流。代表名家有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巎巎等人。倪瓒的行书以北碑为宗,甚为独特。


元赵孟頫《闲居赋》

7、明代书法:

明代书法由宋元上追到晋唐,崇尚帖学,有书卷气。二沈创“台阁体”,为官方和科举正书。“吴派”文人追学宋人自由主义书风。晚明“刑张米董”兴复古主义书风,徐渭个性解放行率真书风。

明《永乐大典》台阁体

8、清代书法:

清代早期是明代帖学书风的延续,董字为官方和科举正书,称为“馆阁体”。“清四家”成亲王、刘墉、翁方纲、铁保力倡帖学为宗。清中期社会上名帖已入内府,民间无帖,帖学由盛转衰,碑学逐渐兴起,清晚期碑学兴盛。金农创“漆书”,郑變创“六分半书”,阮元、伊秉绶、邓石如等提倡师法碑学,并创“金石气”书风。
清《四库全书》馆阁体

五、书法家的个人风格:

1、钟繇(151—230)字元常。隶书学蔡邕,变隶为楷。笔法清劲,结体宽绰,章法疏朗。“如盛德君子,容貌若愚”,有古雅之态。从韦诞墓盗得蔡邕《笔诀》,终悟得“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的真意,遂成大名,被称之为“楷书之祖”。作品有《宣示表》,《荐季直表》等。


钟繇《荐季直表》

2、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世称王右军,师卫烁、钟繇。创造了一种妍美流便,俊逸神妙,易识易书的新体书。行书运笔跌宕起伏,有藏有露,中侧互用,变化莫测。结体欹正多变,章法有疏有密,一气呵成。楷书稳重端庄,质朴秀美,丰腴含蕴,古意盎然。他是后世帖学的祖师:平和秀逸一派有释智永、虞世南、陆柬之、蔡襄、赵孟頫、文徽明,董其昌等人承继。欹险峭劲一派有王献之、欧阳询、李邕、米芾、祝允明、王铎等人承继。被后人以“书圣”誉之。作品有《黄庭经》、《平安、如何、奉桔》等。

传为王羲之《黄庭经》

3、王献之(344—386)字子敬,世称“王大令”。与父王羲之并称“二王”。幼年学父,后取法张芝。用笔圆转滋润,字势疏瘦,结构挺拔隽美,欹正相依,顾盼有姿。笔画轻松有力,连绵行草,一泻千里之“一笔书”。变羲之内敛为外拓,开创了一种俊迈而又逸气的新书体。作品有《鸭头丸帖》,《送梨帖》等。

传为王献之《鸭头丸帖》

4、欧阳询(557—641)字信本,师二王,“楷书四大家”之一。楷书运笔刚劲而凝重,峻丽而含蕴,撇捺坚挺,竖弯钩则全用隶法,向右上挑出,气势开展。行书结体瘦长优美,崛起削成。用笔峻峭险劲,平正之中见险绝,法度森严,谓之“欧体”。宋代浙江官刻本书籍均采用欧体。作品有《九成宫醴泉铭》,《梦奠帖》等。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5、褚遂良(596—659)字登善,师虞世南,效法王羲之,“初唐四大家”之一。笔画瘦硬,粗细多变,意实力足,方圆具备。将汉隶、北碑熔冶为一炉,结体方扁宽博,形体疏朗,正气满贯,称为“褚体”。作品有《大字阴符经》,《雁塔圣教序》等。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

6、张旭(约675—750)字伯高,季明。师张芝、二王书风。张旭性情癫狂,书风狂草纵逸,世称“张癫”。运笔圆润,如锥画沙,笔姿放纵,线条厚实饱满,形成连绵回绕,跌宕起伏。结构符号标准,章法规范。作品有《古诗四首》,《肚痛帖》。
                                                    传为张旭《古诗四首》

7、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学二王、张旭。“锥画沙”:行笔过程以微微动荡而前行,锋藏含蓄不光而毛。“印印泥”:下笔有力、字迹沉凝、内刚外柔。楷书中锋行笔,肥腴刚劲,横轻竖重,蚕头燕尾钉头钩,富有阳刚之美。行草遒劲郁勃、真情流露、点画飞扬。开创结体浑圆、多力丰筋、内美外溢、气象博大,刚健伟毅的“颜体”书风。作品有《颜氏家庙碑》,《祭侄文稿》等。


颜真卿《多宝塔碑》

8、李阳冰(约722—789)字少温,师李斯。玉筋笔法,以瘦劲取胜,结体修长,上下疏密均匀,线条平整,粗细一致,圆润稳健,力求俊丽,矩法森严。“阳冰篆书若古钗倚物,力有万钧,李斯之后,一人而已”。作品有《三坟记》。

李阳冰《三坟记》

9、怀素(725—785)字藏真,师张旭、颜真卿,与张旭合称“癫张狂素”。线条细处轻盈而不弱,重处厚实而不拙,柔中寓刚。中锋运笔速度快,飞动圆转,点划浓淡、粗细变化,结字大小正斜,不失法度。书史称为“草圣”。作品有《苦笋帖》,《食鱼帖》等。

 传为怀素《食鱼帖》

10、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师颜,兼欧峭劲、虞圆融。其书体劲瘦均衡、长横瘦长,短横粗壮,竖画顿挫有力,力守中宫、内敛外拓,右肩稍高,行笔干净利落,伶俐挺秀、骨力雄劲,“颜筋柳骨”。用笔遒健,结字严紧,引筋入骨,寓圆厚于清刚之内的“柳体”艺术风格。作品《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  

                                               柳公权《玄秘塔碑》

1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四家”之首。取法二王、颜真卿、李邕、徐浩、杨凝式诸名家。书法特点:正侧锋并用,笔墨丰腴,结字扁平、横轻竖重,撇捺舒展,外形左低右高,大小悬殊,妩媚天真,有“肥欹”之态,戏称“石压蛤蟆”。形成丰腴跌宕、天真烂漫的“苏体”尚意风格。作品有《黄州寒食帖》《赤壁赋》等。

苏轼《致长官董侯尺牍》

12、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学苏轼尚意书风。书法特点:字行距齐、结体优美、紧收中宫、八面出风、横画向左、竖画向下、撇捺则左右纵横张开,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欹侧多姿,墨色如漆。行书“长枪大戟”,草书犹“树稍挂蛇”。作品有《松风阁诗帖》,《诸上座帖》等。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13、米芾(1051—1107)字元章,学颜真卿、褚隧良,卑唐尚晋。运笔迅疾劲健、有快刀利剑的气势,横竖点捺中强调顿挫、用墨干湿浓淡,自称“刷字”。性格疏狂,称之“米颠”。书法“风樯阵马”,“天马脱衔”,有晋人之风。作品有《虹县诗卷》,《珊瑚笔架帖》等。


米芾《研山铭》

14、赵佶(1082—1135)宋徽宗。师薛稷,行笔沉稳、顿笔有力、上下贯气、筋骨显露。笔画细瘦如“筋”,纤细挺拔,舒展飘逸,劲健妩媚,以韵趣见长,创具有浓郁书卷气息的“瘦金体”。作品有《闰中秋月诗帖》,《草书千字文》等。

赵佶《闰中秋月诗帖》

15、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师二王、赵构,尚古。行笔迅疾、藏锋圆润、点划丰腴、均匀端正、单字皆美,字距行距疏密有序,行书连笔牵丝轻捷,中锋内敛、气执起伏。字体圆活遒媚、晋人神韵,称之“赵体”,被誉为“元人冠冕”。作品有《赤壁赋》,《洛神赋》等。  

赵孟頫《老子》

16、沈度(1357—1434)字民则、号自乐,师钟、二王、虞。尤精楷书,运笔轻便沉着,笔画工致,结字端正严谨,体态圆润,功力深厚,颇具晋唐古法。淳和端雅、柔中含骨、中庸型书风,具有“书卷气”。引领朝野书风,称之“台阁体”。为《永乐大典》书体。作品有《敬斋箴》,《三箴》等。

沈度《敬斋箴》

17、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以米芾为宗,学颜、虞,转法钟、王,参米、怀、杨笔意而自成一家。其书法圆劲苍秀,颜骨赵姿、顾盼雄毅、疏宕飘逸,平淡自然,古意盎然,散发着书卷气息。行书悬针长而不正,多连笔牵丝。康熙帝崇尚引为官用,称为“馆阁体”。作品有《淮安府睿路马湖记》,《临柳公权书兰亭》等。

董其昌《东方朔画像赞卷》

18、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号冬心 。“杨州八怪”之一。书法学郑簠、汉碑。分隶冠绝一时,行扁笔侧锋,竖笔瘦削,直笔多,曲笔少,运笔如刷,故称“刷漆书”。墨色乌黑如漆,如同高出纸面一层。古朴有致,苍劲浑厚。作品有《节临西岳华山庙碑》,《隶书七律诗》等。

金农《节临西岳华山庙碑》

19、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杨州八怪”之一。始学鹤铭山谷。以篆隶参入行楷,纵横错落,瘦硬奇峭。用笔沉着痛快、随意率真、意趣丰足,再加入画竹、兰之笔法、落瑛满天,乱石铺街。自称“六分半书”。作品有《自书诗》、《论书轴》等。

郑板桥《自书诗》

20、邓石如(1743—1805)字完白,清代碑学巨擘。篆书学二李,隶书学碑而来,遒丽淳质、结构严整。追求风化的苍古之感。楷书横画左右下垂、折笔与收笔有篆、隶笔意,古茂浑朴、无唐楷习气,有文人书法“金石气”。作品有《警语》,《朱熹四斋铭》等。

邓石如《警语》

六、古代书画鉴定的辅助依据:

判定古代书画真伪主要依据是时代风格、个人风格。但是,当主要依据含糊不清时,辅助依据就成为坚鉴定的关键因素。

1、印章:

⑴ 印章:是书画家在书画上的证明物,是“取信于人”的印记,表示作品的专属性。以篆刻为主,有朱、白印文,体形以方、圆较多。

⑵ 印章在十九世纪以前,曾经是鉴定书画的主要依据。但很多印章与书画本身差异较大,原因有:书画家过世后,其印章依然在世,后人保有,常钤其印;各个时代不同,钤印的印色有不同,印文篆刻也不同,各地篆刻流派更不同。

⑶ 印泥的颜色由不同时代所限制:宋人多以蜜印、水印,南宋开始用油印,元明以后大量使用油印泥;水印会晕散有浅薄之感,元代印油的颜色鲜红,清宫八宝印泥发黄有反光感。

⑷ 明代文彭开始文人治印,讲究书法、章法、刀法的完美结合,印章的艺术性由此开始。

2、笔墨:

笔墨:书画家创作的主要工具。笔为骨,墨为肉;笔法有勾、勒、皴、擦、点;墨色有干、湿、浓、淡、焦;中锋求骨,侧锋取势;墨法有烘、染、破、积、泼;积墨使之厚,惜墨骨疏秀。

⑴ 笔:是书画家作品的主要媒质,晋唐基本上都是硬毫,宋代以后硬、软毫兼用,明清逐渐以软毫为主。

篆书宜用长锋羊毫或长锋兼毫书写;隶书逆笔中锋书写,宜用羊毫或兼毫毛笔;楷书宜用笔锋尖齐,笔腰较强健的毛笔书写;行书以狼毫或用兼毫毛笔书写为宜;草书以羊毫毛笔为主,或用柔性毛料制成的兼毫笔。

赵孟頫喜用长锋柔毫,董其昌喜用长锋硬毫。

⑵ 墨:中国古代书画用固体墨,按材料分为油烟墨、漆烟墨、青墨和松烟墨四种。

油烟墨是用桐油等油类成烟制成,其黑色偏暖;松烟墨用松树脂烧烟制成,其黑色偏冷,多用于书法;青墨在墨的制作中,添加一些颜色的天然材料;漆烟墨用传统大漆烧烟而成,其黑色细润而有光泽。

唐宋书画墨色如漆,元明清以后墨色为淡。苏轼书写蘸墨浓厚称为“墨猪”,宋徽宗用墨乌黑发青,倪瓒用墨极淡有墨渣宝光色,王铎蘸墨书写初笔走墨(涨墨)。

3、纸、绢、绫:

书画家所用纸、绢、绫,与他们创作习惯有关,以期更好地表达艺术特点。

⑴ 纸张的构成有质料和型制:质料有麻、树皮、竹等材料。型制有尺寸、帘纹、加工程序、老化程度、制作精粗等差异。

 魏晋有麻纸 ,隋唐出现楮皮纸 ,北宋末年出现楮竹混料纸 ,南宋开始普遍使用竹纸,北宋后期引进朝鲜白棉纸(繭纸),明代高丽净镜面笺、宣德纸。清代乾隆用玉版宣、仿“金粟山”藏经纸。

唐人多用麻纸,宋四家喜用帘纹纸书写,米芾喜欢用黄纸,沈周、文徵明常用白棉纸,明代书家常用罗纹纸,八大山人喜用生纸作画,四王多用熟纸,刘墉、梁同书喜欢用蜡笺纸。

⑵ 绢的构成主要有:门面尺度、单双丝、砑光三类。

智慧树书法概论答案 智慧树书法概论答案 古代书法鉴定概论

北宋用绢比较粗,南宋及元用双丝绢光匀细密不易灰尘侵入,明清常用单丝粗绢。明代出现砑光绢,但过亮显得稀薄。清代咸丰、同治以来书画常用砑光绢。

宋初至宣和绢的门面尺度不超过60厘米,南宋中期以后的绢出现超过1米的门面。

⑶绫有花绫用于朝廷告身,素绫用于装裱书画。王铎善用花绫书写,明末清初有不少人效法。

4、题跋:

题跋可以提升作品的信任程度,记录创作过程、收藏关系,有作者题跋、时人题跋和后人题跋。


⑴ 真画假跋,作品被人割掉原有题跋,附加上伪跋。

⑵ 假画真跋,如米芾临写王献之《鹅群帖》,王诜拿走染成古色,再找当朝公卿题跋。最典型的案例,乾隆皇帝收藏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伪本,叹为旷世绝作,几乎将画面题满。董其昌经眼名迹众多,然其鉴定也极不严格。

5、收藏印:

收藏印是对作品递藏经过的确认,即“流传有序”,有些重要的收藏家藏印,可以起到对作品可靠依据作用。如宋徽宗的收藏印可以判断作品时代下限;梁清标、安岐的收藏印,可以对作品质量提供保证;清宫收藏印基本可以保证著录可靠性。但收藏印也有被人伪造,项元汴很多印都是如此。

北宋徽宗皇帝~赵佶,在其所收藏的书画钤印中,分布制式大体如下:

⑴“御书”葫芦印钤盖于裱绫与本幅之间,为骑缝印。

⑵“双龙圆印”为书法作品钤印,“双龙方印”为绘画作品钤印,通常钤盖于作品徽宗题签下面。

⑶“宣和”连珠印为本幅与裱绫隔水处,为骑缝印,位置在双龙印下面。

⑷“政和”不连珠印和“大观”钤盖于后本幅与后裱绫隔水处,为骑缝印。

⑸“宣和”不连珠印,钤盖于本幅与后裱绫处,为骑缝印。

⑹“政和”连珠印钤盖于后裱绫与拖尾处,为骑缝印。

⑺“内府图书之印”钤盖于拖尾纸上方。

 上述钤印为标准制式,有些作品幅宽不等,装裱异同钤印也会有变化。

 

清《秘殿珠林石渠宝笈》钤印方式:

⑴《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书画都钤有 “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和殿座章。如果是被鉴定为“上等”的,则加钤 “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 和 “宜子孙”印。

 ⑵《石渠宝笈重编》著录的应钤除以上诸印外,有 “石渠定鉴” 和 “宝笈重编” 等玺。后乾隆帝又命人在这些作品加盖了“太上皇帝”、“古稀天子之宝” 和 “八徵耄念之宝” 朱文大印。

 ⑶《石渠宝笈三编》的则加钤 “嘉庆御览之宝”、“宝笈三编” 印。

6、书法作品著录:

书画著录是起到对作品书面确认过程,如:《宣和画谱》、《宣和书谱》;《大观录》、《墨缘汇观》、《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等。书画著录也有伪书,如《宝绘录》、《眼福编》、《古芬阁书画录》等。

7、书画装潢:

书画装潢格式有:手卷、横披、立轴、屏条、册页、执扇、摺扇、对联等。

① 手卷构件:别子、带子、题签、包首、天头、引首、隔水、画心、拖尾、轴头、距、套边等构成。

② 立轴的构件:绳带、天杆、惊燕、天头、上隔水、诗堂、画心、下隔水、地头、地杆、轴头、局条、边等构成。

③ 册页有蝴蝶装、推蓬装、经折装:构件有签条、天盖、主页、副页、嵌身、地盖等构成。

装潢与书画本身关系,是鉴定书画的有力佐证,如:“宣和装”标准件梁师闵《芦汀密雪图》,为书画装裱提供范本。金章宗、乾隆装裱,也是有规矩制式的。

各地域不同,装裱形制也有差异,通过裱工可以判断书画在何时、何地、哪一家的藏品。

前人做伪也有利用原有装潢,挖出本身画心,将伪本嵌裱进去,即“金蝉脱壳”。清宫挖镶式装裱,很难做伪,民间根本不用此法。七、书画造伪的方式方法:

1、 书画造伪有摹、临、仿、造、代笔等方式。

文彭造怀素《自叙帖》

⑴ 摹:先勾后填,以蒙纸罩在原件上,先勾淡墨轮廓,再用笔于轮廓中摹写。作品的牵丝、飞白等不易勾摹。

⑵ 临:是对临,把原作放在案前,边看边临,整幅作品会给人感觉呆滞上下不贯气。

⑶ 仿:按照某家某派的技法写,没有蓝本,凭空想象,自由写作而成。有些造伪者一生专学某一名家,与被学者的笔法、面貌、结构习惯基本一致。

⑷ 造:做伪者根本不管某人作品面貌如何,随意凭空捏造,写上名款、钤盖印鉴,完成伪作。

⑸ 代笔:某人找他人作书画,落上自己的名款,加盖印记,被称为“代笔”。也有一些职业画家,不善书法,绘画完成后,请他人落上名款,如戴进、仇英、郎世宁等名家。

做伪者不论是“摹、临、仿、造”,大多是某人晚年面目,不会做其早年风格。

2、书画造伪有改、添、减、拆、转等方法。

米芾临王献之《中秋帖》

在书画真迹上,本身被人减去一些部分,或添上一些东西,以致真伪混乱在一起。去除方法有刮、割、挖、擦、洗等。添加方法有添画、添字、添印章。

⑴ 改:按做伪者需要改款及年号,所添与原作品气息不符。

⑵ 添:一幅无款书画,被人添上名款或印记,或添一些题跋证为某人之作,其所添题字姓名大都与书画不相符合。

⑶ 减:把原作者的款题印记一齐割去,变为画家自题了;有的又把原有“某某人题”的“题”字挖去,改成一个“画”或“作”字。还有一些当时因有政治性关系,而把作者名款或年号割去,将原件保存下来。

⑷拆:拆下卷轴上一些东西,拼配到他件上。大都是指本身与跋尾贉纸、边圈等装璜潢物上的题字和鉴藏印章等物。如拆真配伪;以伪配真;拆真配真;拆而不配;割裂分散。

⑸转: 转山头,利用原作卷、册页,尚留有空白纸或余页拆分多件,独立或合成等作假;另有“魂子”揭二层的做假方法。

3、古代书画造伪由来而久,分同时代造伪,后人造伪;又分门里造伪,门外造伪,臆造。

4、造伪记载始于宋代,明代达到高潮,清末民初造伪更是史无前例,当今造伪辅以科技手段。历代造伪主要有:苏州片子,扬州皮匠刀,开封货,长沙货,上海造伪集团,北京的后造等等。造伪者有地域之分:扬州造明代徐渭、陈洪绶,清代石涛、扬州八怪;苏州造以赵伯驹、仇英为主;河南造苏轼、岳飞;广州造多为佛像题材。

5、造伪的最新动态:利用资讯平台,大肆宣传伪作;利用体制内专家及名气,恶意包装出货。书画新仿造伪,可以做到一本多稿,甚至送到海外世界级拍卖公司拍卖。专家的鉴定证书满天飞,利用各种赛宝节目、海选节目,为国宝帮站台帮忙,更有甚者参与利益分配,与职业道义完全不符。

6、有些无款书画被人为误定时代、作者、图名、章名等,与真实情况不符。

7、在古代不少传世名迹,对其保护性仿制。如唐太宗命人临摹王羲之《兰亭序》,武则天临摹《万岁通天帖》,北宋太宗、徽宗画院对古代传世名迹大量临摹。

冯承素双勾摹王羲之《兰亭序》

八、书法鉴定的相关知识:

1、历史知识:

鉴定者要有能力识别作品的历史价值。缺乏历史知识,就无法对作品做出恰当的评价,也不能根据历史材料来判断它的真伪。要了解历史上的主要事件、重要人物,还有朝代、年号、干支方面的知识,并对艺术家职业生活的情况了解等等。

2、文学知识:

古代书画家往往是文学家。要熟悉他以及他同时代的文人,对他们的思想、感情、风格能有较全面的认识。对文学题材的历史演变也要有认识,如诗经、楚辞、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还有文学流派及风格(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唐宋八大家、苏门四学士、宋明理学等)。文人雅集(如兰亭雅集、西园雅集、玉山雅集等),历史典故等知识。并对中华传统文化儒、道、佛、医、易、兵、法等各家学说也要有所了解。

3、艺术欣赏:

鉴定者要有艺术欣赏能力,才能判断作品的真假好坏和艺术价值。要知道如何去欣赏作品,就必须熟读中国书法史、美术史,和多看历代名作。“真的不一定好,假的不一定坏”。艺术作品是美的,如《庸人书评》具体分析王羲之的书法说:“羲之书如壮士拔剑,壅水绝流。头上安点,如高峰坠石;作一横画,如千里阵云;捺一偃波,若风雷振骇;作一竖画,如万岁枯藤;立一倚竿,若虎卧凤阙;自上揭竿,如龙跃天门”。又如对书体的欣赏:篆书古朴厚重的静穆美;隶书雄壮沉稳的劲健美;楷书端庄典雅的从容美;行书妩媚圆通的流动美;草书超尘脱逸的狂放美。真正领悟书法用笔、墨法、结构、章法、气韵之精妙。

 

4、书法创作:

鉴定者最好有书法创作能力,平时多读“书论”如蔡邕《笔论》、卫烁《笔阵图》,王羲之《笔势论》、孙过庭《书谱》、张怀瓘《书断》等著作。有书法创作水平,就能知道创作所需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要领,也能从鉴赏的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创作思想与情感。并要对书法作品的制作、刻印、制纸、织绢及装潢等知识深入了解,能懂一分,即有一分的用处。若有较全面的学识,在鉴定活动时会大有益处。九、书法作品鉴定1例:

本幅书法作品来源于《中国嘉德2013年秋季拍卖会预览》之中国书画集、第134页,《隶书》作者署名伊秉绶。具体详述请看图内文字说明,并看《隶书》作品图。

1、时代特征:伊秉绶是清中后期人,此时社会帖学书风由盛转衰,碑学逐渐兴起,阮元提出金石书法,与伊秉绶和邓石如倡导文人书法“金石气”。

2、伊秉绶(1754—1815)字祖似,号墨卿、默庵,福建汀州宁化县人。曾任扬州知府,为官清廉,极力精研《张迁碑》、《礼器碑》。他用篆书笔法写隶书,笔划圆润,粗细相近,没有“蚕头燕尾”,个性鲜明,具有强烈的装饰美术之意趣。他自评隶书:方正、奇肆、姿纵、更易、减省、虚实、肥瘦、毫端变幻出于腕下。伊秉绶的书法笔健沉着,气势磅礴,高大博古,开创一代隶书新体“伊体”。与碑学巨擘邓石如并称为“南伊北邓”。   左图                                                   右图 

3、对比分析:左图为拍卖预览作品,右图为伊秉绶晚年书法作品,两件作品落款时间为“乙亥仲夏”和“嘉庆二十年”即为公元1815年。左图释文:“定册帷幕有安社稷之勋”。行笔缓慢无力,线条稚嫩呆滞。结体有扁、方、长等形貌不一,书体有篆、隶、楷、行掺杂。“幕”字上重下轻不协调;“勋”字左上边“口”头转圆圈不严谨;开头两字与下面字距较宽,其余也不均,行距窄,章法杂乱。整篇字体软熟,毫无生气。左图落款字体也与右图完全不同。

印章:左图左下角钤有上中下三枚印章,上印六字白文,模糊难辨其字,查伊秉绶印谱,无此款式。中印文“默庵”与印谱极似,但也有微小差别。下角边印模糊无法辨识。

4、左右图对比分析:运笔点划、结字构、章法、气韵等迥异,非同一人风格,左图应是清末民初低水平的门外造伪品。

十、结束语

书法鉴定是一项严谨的科学工作,不能主观臆测,仅凭个人的片面经验、偏好、爱憎或成见便下断语。应当采取多看、多听、多问、多想的学习方法。只要肯坚持不懈地努力,掌握历史唯物辩证法,再积累有关书法知识,书法鉴定是可以学会和学好的。

书法鉴定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在一般情况下鉴定一件作品,首先看它的时代特征,再看个人风格,然后看各项辅助条件。主要依据和辅助依据是相辅相成的,若发生了矛盾之时,应抓住起决定作用的东西,不要被一些次要的、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还有实物和文献也一样,要根据具体分析来决定。关于“标准”的定位要注意尺度,定高了容易把真看作假,定低了容易把假看作真。鉴定时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只有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就一定能把鉴定工作做好。


注释:

(1)此篇作文为笔者参加“清艺汇艺术品高研班”学习之作,文中大部分内容来自朱绍良导师课堂讲授,有些内容来源未作特别注释,均在后列“参考文献”资料中引用。

(2)书画鉴定之内容,主要来自朱绍良导师的《清艺汇中国书画鉴藏研究班课程讲义》和参考张珩大师的《怎样鉴定书画》等著作。

 

参考文献:

1、《清艺汇中国书画鉴藏研究班课程讲义》朱绍良著

2、《中国最美的100传世书法》吉林出版社

3、《中国法书全集》文物出版社

4、《中国艺术鉴赏大典》时代文艺出版社

5、《中国古代书法家辞典》浙江人民出版社

6、《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藏》文物出版社

7、《怎样鉴定书画》张珩著

8、《中国书法全集》光明日报出版社

9、《中国艺术全鉴》人民美术出版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5451/21731508554.html

更多阅读

植物大战僵尸智慧树秘籍 植物大战僵尸智慧树刷

植物大战僵尸智慧树秘籍——简介植物大战僵尸智慧树秘籍植物大战僵尸智慧树秘籍——方法/步骤植物大战僵尸智慧树秘籍 1、1、谢谢你给我施肥!继续施肥,我将给你有价值的信息!  2、食人花和墙果能够一起发挥最大的效用——这并不奇怪

给《小小智慧树》栏目组写信NO.1 小小智慧树手之歌

亲爱的《小小智慧树》栏目组:您好!我是一个14月大男宝宝的妈妈,也是一名高校教育学教师,更是你们栏目组忠实的观众。感谢你们为我国的学前婴幼儿奉上的这么精彩、这么专业的节目,也代表所有的父母对你们的辛勤劳动表示致敬。我的孩子

《小小智慧树》部分歌曲歌词 小小智慧树歌词

《小小智慧树》《公共汽车歌词》公车上的轮子转呀转,转呀转,转呀转,公车上的轮子转呀转,跑遍城市,公车上的门呀开开关关,开开关关,公车上的门呀开开关关,跑遍城市,公车上的人呀上上下下,上上下下,公车上的人呀上上下下,跑遍城市,公车上的雨刷,刷

冯媛追忆王若水:智慧衍生痛苦,智慧之树常绿

冯媛追忆王若水:智慧衍生痛苦,智慧之树常绿李戈  那几乎是二十年前的往事。一九八三年,北京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大院里,一个瘦小的身躯,提了一串香蕉,向办公室走去。或许他过于瘦小,他手中不算大的香蕉也显

声明:《智慧树书法概论答案 智慧树书法概论答案 古代书法鉴定概论》为网友老子绝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