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教孩子识字
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主要是私塾教育,私塾老师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能让儿童过了识字关。学习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让儿童背诵认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识字课本,便能识两千多字。识字之后便开始进行诵读训练,即大量诵读经典之作,熟练之后再由老师讲义,古代叫“开讲”。为什么古代的识字教育会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呢?只要仔细地了解一下古代所采用的识字教材,就能发现其中奥秘所在。
从周朝的《史籀篇》,秦代的《仓颉篇》、《爰历篇》、《凡将篇》,西汉的《急就篇》,南北朝的《千字文》,唐朝的《蒙学》,宋代的《三字经》、《百家姓》,明代的《龙文鞭影》,清代的《小学韵语》等,中国的识字教材有十几种,上下约2600年的历史,都是遵循了以下几个规律:
1、音韵定位:以上教材全部都是韵语成文。古人早就认识到汉字在声音方面的特点就是一字一音,每个音都有一个韵。正因为汉字有韵,决定了汉字能够排列整齐,平仄押韵。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开始,再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中国语言文字达到了最高的艺术境界,这里面汉字的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韵几乎无法开启中国古文化教育的大门。所以从小培养儿童对韵的语感,是学习汉字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是古代童蒙教材几乎都是韵语的原因。
古人用韵还有第二个原因,用现代心理学的说法,韵语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一种记忆方法,世界上许多民族的历史就是靠诗歌这种韵语的形式流传下来的。
2、四字一句:识字教材一般都是四字,个别也有三字,上面提到的10种权威的识字教材,有9种都是四字一句,只有《三字经》是三字一句。为什么用四字一句,这是很有讲究的。
儿童学语的过程是个训练发声的过程,因其控制声音的肌肉不发达,所以一次读的音节一般不超过四个。实验证明六七岁儿童读五个以上的音节和读四个以下的音节,其语句的完整性大不一样,古人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四字一句符合汉字组词的习惯。受平仄押韵的影响,汉字组词大多按几何级数增长。早期汉字一字一词,随着语言的发展,两字一词的复合词越来越多,如上下、左右、黑白、前进、后退、道理、光明,再发展下去则是以四字一词的复合词为多。《中国成语大词典》收录的都是这一类的词,这也是中国语言的精华。
3、文涵百科:翻开古代的识字教材,都是按儿童应当掌握的知识来编写的,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主要是天文、地理、人伦、道德、历史、农耕、祭祀、教育等,让儿童在学字的过程中就能学到终生受益的知识。学字有三个境界,其一是就字学字,这就好比用字典学字;其二是既学字又学句,这就好比用文章学字;其三是学字、学句又学知,这是古人学字的最高境界。
从形式上可以看出古人识字也是随课文识字,但是古人的随文识字和我们今天的随文分散识字截然不同,这就是古代识字教材的第四个规律,也是我们最难做到的一个规律。
4、集中识字、字不重复:现代语言教材无效重复占90%以上,古人恰恰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独辟蹊径。前面提到的“三百千”,其中《三字经》共1616字,《百家姓》共576个字,《千字文》共1000个字,“三百千”合起来共有汉字3192个,但不重复使用的字约2200个,生字占全部字数的70%,这么大密度的生字量,现代语言教材是望尘莫及的。
当我们用现代生理学、心理学、语言文字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去研究以上的古代识字教材和古人的识字教学方法时,会发现它们是非常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
首先是教材。古人早就发现汉字像一盘散乱的珍珠,一个字一个词学习是非常笨拙的,必须用义理这根线将散乱的珍珠穿成串才好学。在形式上必须做到八字成韵,四字组词,两字分节,单字定声。这样每个汉字就会在特有的音流、形流和义流中固定下来。心理学证明,当无意义的识记材料按音节韵律排列后,记忆效率至少能提高10倍以上,如果再加上义理,记忆效率就更高。这就是古代识字教材的诀窍。
再看教法。儿童识记的特点是先整体输入,后逐步细化。古人很早就悟出了这一点,他们先利用儿童形象记忆强的特点,把几千字的课文背得滚瓜烂熟,这时儿童对字形的感知已有了六七成,稍加训读,即可分句组词,单个指认。这种文—句—词—字的顺序显然是从整体走向分散,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现代识字教学中的字—词—句—文的顺序则是从分散走向整体,符合成人抽象思维的特点。
实践证明,古人的识字方法有独到之处,相当高明,也非常合理,儿童学起来轻松得多,效果也好得多。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必须要认识一定数量的字才能开始读和写。所以历代识字教学大多主张先集中识字,然后再读书。
编写识字课本《文字蒙求》的王筠在《教童子法》中说:“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能识二千字,可读书。”崔学古在《幼训》里也说:“凡训蒙勿轻易教书。识字至千字外,方用后法教书。”
当代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中对传统语文教学中的集中识字教学经验进行了总结:“前人在识字教学中第一步是用较短的时间教儿童集中地认识两千来字,然后才渐渐教他们读书。在这个集中识字的阶段,以教会儿童认字为主,至于每个字怎样讲,要求很低,怎样用,可以说完全不要求。这期间也开始教儿童写字,但是写字的进度跟认字的进度不一致,就是说,并不要求认什么字就写什么字。这是传统的集中识字教学的基本方法。”
林成滔先生在《字里乾坤》中也说:“汉语的主要特点是实行以单音词为基础的二次构词法为主,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识字教育没必要像拼音文字那样,分散开来用较长的时间去进行,而最好在短期内集中突击完成。”
所以古人让儿童集中学习约2000汉字,然后再教读书,这里面是含有深刻的教育思想的。
古人是怎样教孩子读书的
——读《传统语文教育初探》
最近借得一本好书,《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张志公先生著。此书原名为《传统语文教育初探》,1960年代一版再版,1992年作者于古稀之年大加修订,得此新版(前两个版本都无法外借)。志公先生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也是名老编辑,他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认为传统语文教育主要应当从研究教材(即我们说的“原典-文本”)入手,既然本书的内容是以教材为线索编排的,书名当然应该把“教材”二字体现出来,以便名实相符。可惜时过境迁,今日“教材”“教辅”泛滥成灾,近成“过街老鼠”,不免掩盖了这本书的光芒。
此书之好,在于梳理了古代蒙学教育的基本脉络,尤其倾其心力,整理了详细的古代蒙学书目并附以书影。手持此书,便可对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国学启蒙读物做出判断和定位,按需所取。
总体而言,古人教孩子读书,大致分三个方面:识字教育,思想教育,知识教育。古人大多主张集中识字,即在儿童入学前后,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集中识记约两千字。集中识字的主要范本便是今人耳熟能详的“三、百、千”。
《千字文》最早,成书于南北朝梁,周兴嗣撰,《百家姓》和《三字经》则后起于宋,缩略语“三、百、千”体现了这三本书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配合为一套完整的识字教材。《三字经》共1248字,三言,表达浅近通俗,并有名物、历史、励志等丰富内容,最为小儿所易读。《百家姓》只有472字,四言,内容完全无意义,主要让小儿认得常见的姓氏。《千字文》共1000字,四言,辞章古雅华丽。三者均整齐押韵、琅琅上口,合计两千多字,正可满足基本的“识字”目的。在内容上既能合于“日用”,又能增长“见闻”,还可教授“义理”,因此至今流传千古而不衰。
可贵的是,志公先生发现,古代与“三、百、千”同时出现的还有另一路识字教材,“杂字”,内容通俗实用,多在中下层社会广泛流行,多以市井小商人子弟和学徒、以及农家子弟为对象,如《山西杂字必读》开头言,
“人生世间耕读当先生意买卖图赚利钱学会写账再打算盘天平戥子纸墨笔砚……”。
《山东庄农日用杂字》开头言,
“人生天地间庄农最为先要记日用账先把杂字观……开冻就出粪制下镢和锨扁担槐木解牛筐草绳栓……”
这文字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让人想起希腊人赫西俄德的《劳作与时日》),保证了一般老百姓的日用之需。
至于写字,是与识字截然分开的,古代汉语笔画复杂,初写者掌握起来很难。识字是依照“三、百、千”的顺序,而写的却是“上大夫,丘已己,化三千,七十二,女小生,八九子,牛羊万,日舍屯”(见《敦煌掇琐》),取的是笔画稀少,儿童便于起步。方法是先描红,再脱格,完成这些基本功训练后,便临摹颜、柳、欧、苏的楷书。
至于思想教育,或者说伦理规范的教化,在《三字经》、《千字文》中已经有所涉猎了,就纯粹讲教化的范本而言,我此前只知道《弟子规》,而且时下民间对《弟子规》的推崇越来越高。读了志公先生的书,方知道古代这方面的文献多得很。志公先生尝试分类如下:
1、儿童守则:以《弟子规》(清人李毓秀作)为最闻名,今日最广为人推崇。
2、女子守则:有《女诫》(汉班昭作)、《女论语》(唐宋若昭姐妹作)、《内训》(明许皇后作)、《女范捷录》(清王相之母作)、《蒙学女儿经》(清末坊刻本流行)。可惜这些都罕见于世,今之女权主义横行于东西方,“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还敢来倡导妇道呢?
3、格言谚语:市面上可见的是《小儿语》(明吕得胜父子编),基本上是通顺的白话训诫,如“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能有几句见人胡讲洪钟无声满瓶不响”。此外其实还有《太公家教》(成于唐之前,载于敦煌遗籍)、《昔时贤文》(清代末年流传)。
其实教化的方式很多,讲故事、说历史也是一种渠道,志公先生把历史典故列入“知识教育”的大类里,姑且是为了方便讨论吧。以轶闻掌故为内容来编排蒙书,教儿童诵读记忆,是个良好的办法,这是国外的华德福教育同样倡导的,即“讲故事”。这个方法始于唐代的《兔园册》,创始于李翰的《蒙求》,明清以后便有了流传甚广的《幼学琼林》和《龙文鞭影》,内容近似百科全书,天地人三才之事皆可粗通,近现代诸多大学者童蒙时便读过此二书。
知识教育还包括历史知识,如《史学提要》(宋黄继善编)、《鉴略》(清王仕云编)等,以及各科常识,如《名物蒙求》(宋方逢辰编)和《算学歌略》(清徐继高编)等,市面上都不可见。因为就史学知识而言,这一类的古代蒙书,内容相当古雅,如“阖庐杀僚贼用专诸破楚入郢谋取伍胥……”(《史学提要》),今人的知识储备远跟不上理解,至多读一读袁腾飞。至于纯粹的科学知识领域,西式教育已经借助铺天盖地的电视、网络、图书等视觉图像普及人心,哪里需要古人再指指点点。
【评:然而古人蒙书最基本的优点,在于押韵和对仗,诵读琅琅上口,对于儿童的学习记忆其实大有帮助,本可以在今日充分利用,如《算学歌略》言,“凡习数学列位为先自右至左个十百千若有零位必用一圈几数并陈上下齐肩”,多么清楚明朗!】
在集中识字和深入识记后,古人进入以读写训练为基础的下一阶段,开始读《四书》《五经》,并教以简单的散文故事、诗歌以及属对,并学习声韵、训诂、语法等。我觉得值得借鉴的有阅读散文故事这一块,选材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内容又短小精悍,可以讲给孩子听,真想看一看。重要的有两本书(可惜在上图都没有查到):
1、名物掌故:代表作为《书言故事》(宋胡继宗编,倪灿《宋史.艺文志补》著录),我小时候读过一些成语故事便典出于此,如:
【守株待兔】(韩子)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之,折颈而死。因释耕守株,冀复得兔。
多么凝练!
2、人物故事:代表作为《日记故事》(元虞韶编,《补辽金元艺文志》《补元史艺文志》有著录),如:
【神色不异】(后汉)
刘宽,温仁恕爱,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桓帝朝为廷尉。夫人欲试宽,令恚,乃俟当朝会时,装严已讫,使婢捧肉羹,翻污朝衣。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乎?”
此人之修养令人叹为观止!
与阅读散文故事相配套的,是咏诗,首选本便是《千家诗》了,另有《神童诗》、《小学弦歌》等,不赘述
教孩子识字的26个好方法
1.激欲法。就是在识字前想法调动孩子的情绪、唤起兴趣,激起求知欲。如有人教孩子和字“交朋友”,说字是人的好朋友,它可以告诉你好多故事,好多知识,认识的字越多,朋友越多,知道的事情也就越多,将来干的事就越大,如当汽车司机、飞行员,这样孩子就十分想和字交朋友,并且想交很多朋友。
2.物字法。就是将孩子熟悉的家俱物品上贴上相应的字,一边指着物体和字,一边念物体的名称和字音,多次反复就会形成音形结合的条件反射,就把字记住了。
3.熏陶法。就是将孩子生活的环境造成文字的环境,如家里除了家俱物品上贴上字以外,还可贴上几张图文并茂的画或地图,或诗词、歌曲、条幅,或放几本画册、小人书等,过一段时间还要适当换一换,在抱着孩子玩时,随时随地反复进行教,并不一定要求一次记住,这是一种熏陶,一回生,二回熟,时间一长,就自然记住了。
4.看图识字。书店有卖的,自己也可以制。一边告诉孩子看图认物,一边用手指着字念这个图的符号——“字”。
5.识字卡。字迹要清楚、鲜明、工整、稍大,保证字形的鲜明印象。
①挂式字卡。用6厘米以上见方的纸块写字,贴在墙上等处,以后就连成很有意思的短句,可以巩固,激起兴趣。隔几天再换别的字卡,再换一个地方贴。
②袖珍字卡。用1.2厘米见方的硬纸板,两面写字,家长经常带一些放在口袋里,当孩子上街、逛公园、散步、走亲戚或排队时,利用短时间认几个字。回到家里可叫孩子“对号入座”,把相应的大小字块放在一起。
③玩式字卡。用4.5厘米见方的美观木块或厚纸块做成牌(如“上”“大”“人”)或棋字(如对角棋、军棋、象棋、围棋),可叫孩子随身带上,玩时和他分胜负,孩子会百玩不厌。
④现制字卡。家长随身带上几张空白袖珍卡,与孩子一起活动时,发现他对某件事极有兴趣时,可问孩子这几个字是什么样的?立即取出空白卡片写给孩子看。
⑤类型字卡。如偏旁字卡、句子字卡(有趣的句子、诗句、儿歌、谜语)、动物字卡、故事字卡(可在熟字中夹几个生字)。
⑥两面字卡。把一个词拆开,各写一面,如正面写“喜”,反面写“欢”;或反义词,一面写“高”,一边写“低”,让孩子翻过去翻过来认。
6.画图填字。如图上画一面红旗在飘,你可在图画上写上“红、旗、飘”三个字。
7.游戏识字。
①藏字。把写好的字块放在背后,或是放在附近不费太大的劲就可以找到的地方;或是左手或是右手,采取躲猫的形式,是很容易引起识字兴趣的。
②在一堆字卡中找同类字。如同偏旁、动物字、动作字、声音字、同意字等同类物体字,也可以训练孩子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③取放字。用两盒数量一样的字卡,与孩子比赛认取,看谁认得快,在盒中取一个认一个,取完了再认一个放一个。大人有意放慢一点,让孩子多赢,孩子是会玩得津津乐道的。
④前进法。与孩子散步时,可在前面百米处放一个目标,间十米远就用粉笔或木条在地上写一个字,认完一个就走十米,看谁先认完十个字。
⑤踩字法。如用粉笔在地上写十个字,认一个就踩一个,看
谁先认完。
⑥让孩子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十个大多是孩子认识的字,父母当学生,孩子点一个父母就认一个,有时故意认错让孩子来纠正。
⑦识字比赛。如黑板上有十个字,把孩子和爸爸各分一组,妈妈作裁判,看谁认得快。
⑧蒙字法。先在桌子上写两个字,让孩子认一认再用两只手各蒙住一个字,让孩子猜一猜,看哪只手蒙的是哪一个字?
⑨玩火车过隧道。把认过的一些字卡,中间夹几个生字卡,把它摆成一长条或火车放在木板上,一头做一个拱门,推动木板,认一个字就让它过拱门,认完,“火车”就完全过去了。
⑩玩拼字。如说一个短句(最好是有教育意义的),叫孩子找出相应的字来拼(或者是将这一句话的字块先打乱,再由孩子拼出一句话来);或设故障,把句子中的某字不让孩子看见,掉在地上,问差哪一个字,快排出来。
8.对号入座。如玩具上、桌子上,叫孩子把相应的字块放在上面去。
9.见字认字。如家中报刊上的条幅、书名、来信(信封上的字),街上的标语、商标、广告、店名等。
10.串联法。先从单划教起,等孩子把横、撇、竖、捺掌握之后,进一步教字的偏旁部首和独体字,并着重讲授它的意义。用串联法教字,如独体字“莫”,告诉孩子读“muo”表示不要的意思。如果和其他偏旁组合,就不起表示“不要”的作用了,在组合字里,“莫”字只起表示音的作用,而这组合字意义就靠他的偏旁部首了。如“莫”加上“饣”字旁就读“馍馍”的“馍”,表示粮食的意义。给“莫”字加上“扌”旁,就读作用手摸的“摸”,因为“扌”和手的动作有关。给莫字加上“氵”就是沙漠的“漠”,因沙漠里没水。给莫字加上“木”就是模型的“模”,因过去模型多是木头做的。
也可根据偏旁部首做拼字游戏。如“木”拼“对”是“树”字,“木”拼“圭”是“桂”字,“木”字可带出——大串来。
也可以认识偏旁再识字,如“冫”(两点水),“十”(十字部),“厂”(厂字头)等。
11.同音教。就是根据孩子已认识的一个字的同音字都找出来一块认,也可以同时辨认加以区别。
12.拟声教。如模仿鸟声、虫声、风声、水流声、敲鼓的咚咚声、机器的轰隆声、汽车鸣笛声、飞机轰鸣声、枪声等。
13.动作教。如教“爬”就做爬的样子。
14.形近字。比较左右、王玉、乌鸟、古舌……也可同时培养观察力。
15.音形义密切结合。幼儿识字记形并不象成人想象的那么难,至于懂了字的音与义,记其形是顺手牵羊的事。如带孩子看花时,教孩子哪些是花瓣,哪是花蕊,同时将其写在纸片上,教幼儿字的形,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多快好省的方法。
16.字形分析法。如教“泪”字,可以提问眼睛(目)要有水(氵),是什么呀?是泪。这样不仅使幼儿明白了字的组成结构,也增强了记忆。
17.字义法。先教幼儿能掌握其意义的字。实践证明幼儿对字义越熟悉的字就记得越快越好,如捉迷藏的“藏”就比记甲、乙、丙、丁简单容易。但若“丁”是他的伙伴“丁丁”的名字时,就又记得快。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18.分类识字。可从人、餐具、玩具、服装、水果、家俱、动物、植物、鸟类、禽类、虫类、天气等分类识字,激起兴趣,培养思维力和想象力。
19.拼音教。通过汉语拼音注音识生字,用拼音查字典识生字,以拼音助读识生字。
20.写字认。在黑板上、地上、充满水汽的玻璃窗上画字,画一个,念一个,擦一个,擦了再画……他会感兴趣的。
21.添划法。如:人→大→天(或太,或天)→夫。
22.找关系。如人→人民→民歌→歌唱→唱和→和平→平安→安全。
23.组字认。组词、组句、诗词、歌曲、对联、顺口溜、谜语,如开展“子”字组词比赛组成扣子、桌子、孩子、儿子……组成完毕后再认前面的字。读一首诗歌前半句,后半句由孩子接着念,念了再认。讲故事时,将每段中关键几个名词生字认一认,连续起来,基本可掌握故事的脉络。也可以编些带有数的顺口溜,如“打鼓”歌:
1、2、3、4、5,我会打小鼓。
咚咚咚咚咚,小鼓说是5。
24.填空认。如爸爸的名字有三个字,中间空一个,就根据念的音来填上。再如“口琴”空一个字再填上。
25.集中识字。当孩子识字有一定的基础,并对识字产生强烈的饥饿感时,可根据小学语文课本,或按扫盲识字,根据情况可大量识字。有人作过试验,一次认60个字,一个晚上认172个字都不为罕见。
26.阅读促识字。当孩子认过几百字以后,就给他一些画册书、小人书、儿童读物让他读,遇到生字,通过懂故事情节会念一些生字,使他感到自豪,就会如饥似渴地要求大人教字。
许嘉璐先生指出:解决了幼儿识字难题,无异于放飞一颗原子弹!
由此可见,当今我国幼儿识字难、效果差!
然而古人识字方法很简单,也很科学,那就是通过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一年识字2000多,四、五岁孩子自主阅读非常普遍。
细细研究古人的识字教材与方法,我们会发现有如下特征:
1、押韵。
《三字经》三字一句,六字一韵,读起来似儿歌琅琅上口,极易背诵,孩子们非常喜欢;
2、生字集中。
《三字经》一共1500汉字,其中不重复用字就有1200个,生字率达到80%,《千字文》更是用字1000。无一重复!这样就极大提高了识字效率。
3、识字与写字、讲义分开。
古人先上蒙馆诵读强记识字卡片(十月左右)过汉字关,再上经馆释书讲义,一年下来即可自由阅读;古人四、五岁就进入阅读,很容易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自然擅长作诗赋辞
大道至简之识字
吴鸿清2013-10-21
指读,这个很重要,也很简单,只要我们老师老实、听话、肯干,没有做不成的,经典也读了,字也认识了,最后还能达到背诵的目的,何乐而不为?还有关键一点,通会这种方式认识的字,不容易忘掉。
原文地址:大道至简之识字
原文作者:伏羲幼儿学堂
在我们的家中、幼儿园、学校,花样频出的识字方法让人应接不暇,这些我都不反对,因为毕竟是让孩子们尽快的去识字,这个周末我一直在总结孩子们的学习方法,想来想去,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识字真的有那么复杂吗?古人识字也会像我们今天这样花样繁多吗?我想没有,为什么没有,因为“大道至简”。往往我们越是认为很复杂的东西,其实道理越是简单。最近一个星期葛老师在摸底,看看学堂的孩子们到底认识了多少字,别的孩子来学堂前是什么情况我不太清楚,就拿我儿子大牛来讲,我们没有给他特殊的学习关照,也没有教他特殊的认字方法,相反,大牛的学习能力要超过其他孩子,他一直处在等待其他孩子的状态,就是这样一种状态,一个四岁半的孩子,只统计了不到一半的识字量(是按他读的书来计算的),现在已经接近600字了,简单的儿童画报可以自己看。公路上的路标和广告牌能认识到80%,这个识字量不算多,但是对于一个没有刻意去教识字的孩子来说,我认为还是可以的,这是为什么???想来想去还是一个“简”字,识字方法之简单。他读完了三字字,弟子规,大学后,按进度,中庸也该结束了,但是为了等别的孩子,目前中庸只进行到第二十七章,再就是汉字歌,汉字歌他读起来琅琅上口,自己还能打节拍,乐在其中。他的识字方法在于“通过对大牛识字量的摸底,我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我们花空心思想种种方法识字,岂不知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是否会珍惜呢?是否会去真干呢?别再浪费孩子们的宝贵时间了,让他们玩,让他们学习,大道至简。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14岁的王聪2岁开始阅读,
3岁识字2000个,
5岁直接读二年级
中国人创造了象形文字,后人总结一共使用了六种方法,史称“六书”,即象形、会意、指事、转注、假借和形声。
“六书”以象形(图像)为基础,运用想象、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方式,逐步推导、层层递进,最终创造出了一个生动鲜活、趣味盎然的汉字世界。
“六书”不仅是造字的好办法,同时也是教授孩子识字的好方法,所以古人又把教儿童识字称为教“六书”。以“六书”方法教授儿童识字,不仅生动活泼、直观形象,而且易学、易懂、易于记忆,同时它还是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最佳方式。
“六书”的每种造字方法,都可以锻炼儿童不同的思维能力:象形锻炼儿童的想象力,会意锻炼儿童的联想能力,指事锻炼推理能力,转注锻炼分类归纳能力,假借锻炼语音联想能力,而形声则锻炼儿童的语音联想和归纳判断等综合能力。这些思维方式正是激发创造力,学习和掌握其他所有门类知识的基石。人们常说中国人聪明,长于思考,恐怕也与儿童从小识字并习得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关。
本套丛书是国内首套以“六书”方式教授儿童识字的图画读本,每册约包含80至100个常用汉字,一册大约一个小时就可读完。通过学习,不仅能让孩子快速掌握汉字,而且从一开始就以直观和形象的方式深入中国文化的内核,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还可为孩子在将来上中学时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丛书全套八册,前三册已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后五册即将出版。
图书专题--《“方脑袋”儿童识字系列丛书》
图书宣传海报棋后谢军:认真就是我的天赋
2003年10月20日16:03新民晚报
提起国际象棋女棋手谢军,大概没有人不知道她是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的,甚至大多数人还知道她曾四次获得这个被誉为棋后的殊荣。
但你知道谢军拥有多少“世界第一”和“中国之最”吗?当中国国际象棋领队林峰拿这个问题考我时,连我这个一直在棋界工作的人都茫然无知了。
“第一”和“之最”
林峰领队如数家珍似地跟我介绍谢军的“五个世界第一”和“五个中国之最”。
谢军的四次夺冠有三次创造了四个世界纪录:谢军1991年第一次夺得世界女子冠军,打破了欧洲垄断64年的历史,谢军也成为亚非拉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人。
谢军1999年第三次获得世界冠军,成就了两项世界第一。首先是谢军成为沿袭72年传统赛制的最后一位女子世界冠军,其次是在谢军之前,还从来没有一位女子棋手在冠军丢失之后,又能“东山再起”,失而复得。
第四次夺冠是在2000年,谢军不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跨世纪的棋后,而且也是新赛制的第一位冠军。
谢军的第五项纪录是棋外的。她现在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心理学的博士学位。因此,谢军也是在世界上所有女棋手中学位最高的一位“博士棋后”。
谢军的五个“中国之最”也很有亮点
一、谢军在首次获得世界冠军后,被当年的全国“体育十佳”评选为十佳之首,这是棋类项目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评价。
二、谢军在1991年随中国妇女代表团参加世妇联大会,她是我国体育界唯一的代表。
三、谢军的四次夺冠,她的业绩目前还无人能够企及。
四、目前谢军的国家等级分是中国女棋手中最高的。
五、1998年,谢军在英国出版了英文自传《来自中国的女子世界冠军》一书,这也是中国运动员用英文发表著作第一人。
用英文写书
趁谢军来上海参加“河滨围城杯”电视快棋赛之际,记者专程采访了她。见面第一个问题便是:“你取得了许多别人难以企及的成功,请问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谢军说:“我从不认为我有多么了不起的天赋,也不相信下棋靠灵性之类的说辞,我喜欢的座右铭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接着谢军开始切入正题:“你提的问题我并没有刻意思考过,但我记得有一句话叫做‘性格决定命运’,如果这句话有道理的话,那么我有做什么事都很认真的性格,这大概是我能取得成功的最大因素。”
我说:“能举一个棋以外的例子吗?”
谢军略考虑了一下,然后笑了。接着便为我说了下面一段事情。
大概六七年前吧,当时谢军到英国参加比赛,一位英国出版社的人托下棋的朋友来找谢军,说是希望她能用英文写一本自传,然后由英国出版社出版。谢军刚听说时简直大吃一惊,因为谢军本科学业虽然学的是英文,但日常会话还能应付,真要写书还差得很远,谢军开始极力推辞,但一来架不住那位出版社编辑的执著和下棋朋友的劝说,二来也是谢军比较喜欢做点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于是谢军应允了。
在谢军的性格中,这种“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的观念特别强烈,于是她开始全力写作这本书。半年后,厚厚的一叠书稿全在谢军的一人努力之下完成了。1998年,英国出版社出版了名叫《来自中国的女子世界冠军》一书。
谢军说,像她这样的英文水平要写书困难重重,有几个朋友劝她,应该找个英文写手来帮忙,她只要口授不就得了。但谢军不愿意,她说她当初答应写书就是想挑战自己英文的极限。谢军还说,别人看她写书写得很费劲,以为她很苦,但谢军自己一点都不觉得苦,而且看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看到每天都有不断厚起来的书稿,谢军的快乐是别人难以体会的。
谢军说:“这本书一些细微处经过英国出版社的润色出版了,当时我拿到这本书时,连我自己也很惊讶自己的能力。如果当初没有这个机会去尝试,或许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可以用英文写书。所以我想说的是,如果每件事你都能认真去做的话,你就有很大的可能成功。”
怀孕戒棒冰
谢军的先生吴少彬在谢军侃侃而谈的时候,一直笑眯眯地看着妻子,看得出他对谢军的性格十分欣赏。于是记者不失时机地把“球”传给了吴少彬:“作为谢军的丈夫,你能举例说明谢军的认真吗?”
吴少彬告诉记者说:“谢军的定力很强,什么事情她下定决心去做,认真得让人不得不佩服。”
下面便是吴少彬列举的几个生活上的小例子。
为了优生优育,谢军和吴少彬决定在谢军30岁前要个孩子。因为这是个大事情,像谢军这样凡事都认真的人便买了很多关于优生优育的书,谢军想做个好妈妈。
在确定谢军已怀孕的当天,一位大夫告诫谢军说,现在很多软饮料中都有色素的成分,对母子的健康可能会有影响。另外,那些糕点之类营养价值很差,也最好不要吃。谢军当天晚上回来便对少彬说,这些东西我在怀孕期和哺乳期再也不吃了。
吴少彬说:“当时我只认为谢军是说说的,特别是软饮料,真没想到快两年了,谢军真的是软饮料滴水未进,糕点颗粒未沾,我想如果换了我,这么长时间是绝对做不到的。”
吴少彬还说,以前他和谢军晚上在街上散步,总喜欢买冰棍一人一根边吃边走,但自从怀孕后,谢军说冰棍和软饮料同属一类,因此连冰棍也“戒”掉了,有一次夏天在家里,吴少彬拿了冰棍吃,谢军实在有点口馋,便让吴少彬用纯净水做了很多“白冰”,以后一馋谢军便吃“白冰”来解决问题。
吴少彬举的例子小到不能再小了,但却让我切实地感到,谢军的成功绝非偶然。
家庭要磨合
记者一时好奇,便脱口问谢军:你有没有做事失败的经历呢?谢军这时突然向吴少彬投去探询的目光,在得到少彬的默契后,谢军说“新婚前几年的妻子,我做失败了。”
原来那时谢军和少彬都很年轻,生活习惯,观念价值的不同难免双方会有些矛盾,最关键的问题是双方都想改变对方来适应自己,这样就双方越来越不愉快了。
谢军说,后来慢慢成熟后才领悟到,爱情也好,家庭也好,是需要双方尽力维护和经营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包容对方,甚至有时改变自己来适应对方。
有了观念上的转变,谢军现在将好妻子的角色做得得心应手,少彬也为谢军改变了不少原来的习惯,随后他俩举了不少例子,但因为谢军觉得这些生活上的隐私没有必要让大众都知道,我这里也只能就此打住了。
棋不是全部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问得比较尖锐:“今年12月的世锦标,你将向第一个妈妈棋后的目标挺进,但在这半年多来,你陆续担任了世界棋联女子委员会主席,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副主席、北京棋院院长,而且又要当好妈妈,还要攻读心理学博士,你不觉得这些负担对你想当妈妈棋后的目标过于沉重了吗?”
谢军说:“我喜欢国际象棋,但下棋并不是我的全部,我还要当一个好妈妈,或许,我还想当一个能够做很多工作的棋类工作者。”
“当了母亲之后,我的观念有了许多改变,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只要你尽了力,就可以问心无愧了。今年12月的世锦赛,我的等级分摆在那儿,你能说我不是冲着冠军去的吗?”
谢军话锋一转:“但是,现在年轻棋手的棋都上来了,我又停顿了一年,所以今年冲刺冠军有可能失败,但我已有失败的思想准备,而且对失败的承受力也比以前大大增强了。另外,我之所以还愿意继续在第一线拼搏,是我觉得国家队还需要我。如果一旦我知道自己落后了,我会很快退出第一线的。”
少彬补充说,“谢军跟我不止一次说过,现在国家女队的主力队员年龄都在27岁以上,生儿育女是明摆的事,谢军就是想为这些棋坛小妹妹作个表率,不要当了妈妈就不想当棋手了。”
如果谢军以前在读者中留下的印像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强人,那么全是我们记者惹的祸,因为在特意夸大和缩小某一方面的凹凸镜下,任何人都会变得不真实的。
牛bb文章网欢迎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