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字歌
作者:何崝,四川成都人,生于1947年7月。字士耕,号啃轩,又号腐公、锦里先生。四川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中国文字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学学会副会长。《甲骨文字歌》,巴蜀书社,1986年。本书用歌行体的形式介绍了甲骨学发展史,并用甲骨文书出,附有释文、注释。是一本甲骨学普及读物。
丁辅之等甲骨文诗卷
◆王琪森
甲骨文是华夏遗产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前不久,随着“全球首次甲骨文拍卖”的一声槌响,整个文物收藏界为之震撼:20片甲骨文的成交价(加上手续费)是5280万元。这些商殷时期巫师们用于占卜、祭祀等活动的记载物,在历经了二千多年的春秋交替后,修炼成了价值连城的珍宝,这充分展示了历史的魅力和收藏的魔力。甲骨文最初发现于清光绪25年(公元1899年),在20世纪初迅速掀起了一个收藏、研究、书写、著述的高潮。笔者就藏有一卷丁辅之用甲骨文书写的《观水游山集》。
丁辅之是西泠印社的创始人之一,著名篆刻家、书法家、收藏家,名仁,号鹤庐,辅之系字,以字行。他的这本《观水游山集》是他游览名山大川、古迹遗址时的记游诗,宣纸本,高26cm,宽15.5cm。前有书画家郭大祥题跋,卷后有金石家王福厂、王渔隐、高野侯等人的读后记,成书于上个世纪30年代。丁辅之虽以铁笔、藏家名世,而其书法功力亦十分深厚,尤以甲骨文见长,以往时有所见他所书写的甲骨文对联、条幅等,而像《观水游山集》这样以甲骨文长篇书写诗文,则弥足珍贵,从而显示其在甲骨文上的精湛造诣和笔墨水平。综观全集的书写,气势遒劲郁勃,气息通达矫健,气韵酣畅丰逸,笔画线条间弥漫出浓郁的金石味,凸显了其篆刻家的书法底气和造型能力。如此首游黄山西海门时所写的诗,“西海门前望,盘游喜我心。泉幽鸣曲曲,树古立森森。高下千岩合,回环一谷深。云山观不足,日暮宿狮林。”用笔爽捷老辣而锋颖犀利,结构方正稳健而灵动多变。特别是其起笔凝重而收笔迅捷,以表现一种锲刻之势,生动地展示了甲骨文那种奇谲瑰丽之美和威猛森严之势,令人味之无极。而诗后作为释文的小楷,亦运笔秀逸儒雅,结体严谨和谐,深得《灵飞经》之神韵。
丁辅之亦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出版家,深知辑录古籍善本、孤谱残卷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作用。他呕心沥血所编辑出版的《西泠八家印选》《秦汉印谱》《杭郡印辑》《悲庵印》等均是印学名作,而他和高络园、葛昌楹、俞人萃合编的《丁丑劫余印存》更是传世名谱。古籍作为纸上历史的记录和文化的载体,具有文明的传承意义,像丁辅之这样有文化责任的学人、艺人,不畏艰辛地耕耘于此,的确是功不可没,如他以甲骨文书写这本《观水游山集》,不仅是一种书法创作,也是为后人尽可能多地留下一些甲骨文范本,显示了他们这代人的人文意识,从而也为当代的古籍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丁辅之祖籍浙江杭县(今杭州),晚年寓居上海,任职于中华书局,著名的《四部备要》就是由他主编,并用首创的仿宋体字模印行。去年秋暮,在西子湖畔举行的庆贺西泠印社成立100周年的庆典上,笔者与丁辅之的后人丁利年先生相遇,悉知他正在大力收集丁辅之的诗书画印,以作流传,是为幸事。
书法视频:临写甲骨文
唐健垣博士甲骨文讲座1
2
![甲骨文字歌 【精品】甲骨文字歌 视频讲座](http://img.aihuau.com/images/e/76768/4322060410433450757130.jpg)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