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老种”“嫩种”很难懂?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翡翠有种,种即指玉本身的质地和透明度。
组成玉的晶体粗细、晶隙的疏密就决定着翡翠本身的种质及水头(也即透明度)。晶体细微、致密,玉质会显细润、透明,反之粗大、松散,玉质就会变得干枯、粗糙、不透明,晶质细腻晶隙细微,玉的种质就老,称为“老种”;而粗大,疏松,其种质就嫩,即称为“嫩种”或“新种”。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风俗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在对翡翠称呼上“老种”、“嫩种”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那“老种”、“嫩种”究竟是如何区别的?所以小编在此提出些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与爱好者共同探讨。
翠玉的“种老”和“种嫩”对我们求购翡翠的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显示在翡翠的硬度上,种越老的其硬度越高,使用时也越耐磨,作为传世的东西来说它可以千年不损。种新种嫩的翠件,硬度就下降,不耐磨,而且内在的绿色也会看得干涩,没有灵气,正所谓“内行看种,外行看色”。
老种石头的形成经历了外动力的风化、剥蚀、搬运、磨蚀、分选,翡翠原矿种粗、中粒结构,松散发育,透光性差的部分被磨损殆尽,剩下的部分多数质地细腻、透明度高、硬度较高,绺裂较少。这些经过自然筛选的璞玉沉积下来,就称为我们如今所说老坑(老场)的开采对象。常见的山石、半山半水石和水石都是老种的同质多象。老种玉石的成分稳定,结构严紧,硬度强,重量足,发育完善,其它杂质矿物比较少,颗粒排列方向有序,具备了翡翠的品质,表现出了宝石应有的优点。
从古至今,高档的首饰均为老种翡翠。比如玻璃底、糯化底、冰底基本都是出于老种。
但是老种原石之间也是有一定的差异,有的老种原料只是经历了一次风化,没有雾层。还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所以才显示出翡翠的难求与珍贵。老种石的可利用率可达70%左右,缅甸出产的老种原石现在呈现逐年递减的态势。
嫩种翡翠是指粒度为中粗粒,杂质多,绺裂发育,透明度低,比重小,韧性差的翡翠,是典型的开采原生矿的新场、新矿所采,故俗称为新坑种、新坑玉、新种等。
它没有风化过程,因而没有皮壳,也没有雾层,硬玉以外的杂质比较多,颗粒粗大。这是嫩种翡翠的基本特征。
比较老种而言,嫩种的致密程度较低,韧性较差,容易断裂。颜色浅淡色性较弱,很多是石灰底、狗屎地、灰底,也有部分润瓷底,嫩种的原石多用于雕刻摆件及中低档饰品。(文内图片由红掌柜珠宝提供,均为实物拍摄)
感谢耐心读到这里的朋友,我是红掌柜倪彬,英国皇家珠宝鉴定师,倾力于各种珠宝玉石作品的收藏以及玉饰、摆件、玉文化的知识鉴赏与把玩技巧。更多珠宝玉石作品欢迎加微信:usus30,好东西静待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