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发展打上了家长意志的烙印
在家长看来,上兴趣班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既然花了钱,就得从孩子长远考虑、着想,就要物有所值,就得学那些有价值、有前途的兴趣班。钢琴、二胡、书法、绘画等艺术类的兴趣班门庭若市,车水马龙。殊不知家长们这样做,完全没有顾及孩子的想法。孩子对什么有兴趣,才愿意上什么班。可是家长们一方面“乱点鸳鸯谱”,孩子喜欢音乐,你却给他报了书法,满腔的热情遭遇了当头的冷水,孩子就像一下子来到三九天的冰天雪地,心里凉了一大截,他能乐意吗?另一方面又“棒打鸳鸯谱”,男孩子们大多喜欢体育,可家长认为体育、足球没有用,强迫他们不准去踢球,强制他们去上那些他们不喜欢的兴趣班,孩子心里面一百二十个不乐意,又怎么会建立这种兴趣,并认真地去学呢?强迫自己服从别人的意志本来就是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在这种痛苦和煎熬中,孩子们不但不会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你要我学,我偏偏不好好学,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如此发展下去,孩子的兴趣又怎么能健康发展呢?
兴趣班变成了老师的提高班
学校也组织了各种兴趣小组,可是在有些老师看来,发展这样那样的兴趣,还不如提高学生的成绩来得重要。于是,鹊巢鸠占,偷梁换柱,将发展学生兴趣的时间用来做语文或数学的提高时间,布置作业,在这个时间内补差补缺,培优提高。学生原本充满了兴趣来参加活动,老师这么做一下子使学生们失去了参加兴趣小组的兴趣,觉得上这样的兴趣小组又有什么意思,还不如自己一个人玩游戏机或者和大家踢球来得痛快,觉得是老师欺骗了自己,从而失去了对老师的信任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兴趣的发展。在家长的意志面前,孩子们无能为力:在老师的强迫之下,学生只能选择服从。于是,本来应该是孩子们自由选择、自主发展的兴趣就被扼杀于萌芽之中,从而使孩子们彻底丧失了发展兴趣的机会和自由。兴趣班不感“兴趣”自然也就理所当然了。
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的这种状况,教师和家长必须采取“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的态度,积极引导学生的兴趣健康发展。
顺其自然,激发学生兴趣发展
每一种兴趣爱好,都有其积极、有益的一面。比如说:集邮等收藏活动,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足球、篮球等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集体精神,提高身体素质和毅力……教师不能仅仅着眼于它们浪费了时间,成天只顾玩等方面,也要看到它们给学生带来的变化和发展的好处。对于学生的兴趣,要持一种慎重的态度,千万不可因噎废食,因为一粒老鼠屎,认为整锅粥都坏了。顺其自然,有时甚至大力支持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些活动还可以亲自参加,以自身为榜样,号召同学们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不禁兴趣盎然,积极参加活动,发展兴趣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同时形成了师生之间的和谐、融洽的关系,学生会信任老师,亲近老师,从而就会听老师的话,接受老师的教诲。遇事就会主动与老师交流,征询老师的看法,尊重老师的意见,为下一步指导学生的兴趣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势利导,燃起学生兴趣激情
就如一潭死气沉沉的池水,我们首先要向其中扔入几块石子甚至几块石头,“一石击破水中天。”燃起学生心头的激情,融化心头的坚冰于冷漠,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儿童一旦形成某一方面的有益兴趣,教师就有责任加以扶植和保护。我们要善于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充分调动起学生发展兴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是在活动中产生并发展的。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活动中发展兴趣。例如,课外活动时,组织知识竞赛,制作各种模型,参加文体活动,到校外参观游览。还可以根据天气的变化随机组织活动,如雪后堆雪人、打雪仗、扫雪;春季放风筝、踏青等。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品质,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发展各方面的技能和能力。
人们常说:“教师的伟大在于发现。”如果我们能经常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注意培植、引导,学生就会培养起良好的兴趣爱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城东镇南屏小学)
责编 / 郑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