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当父母的,都曾有过“恨铁不成钢”般的气恼与浮躁。
“可怜天下父母心”。类似气恼、浮躁,或是发现自己孩子“智商”不足,抑或是发现自己孩子存在“情商”缺陷?
于是,“望子成龙”之心之情浮于言表,一味加以呵斥责怪……
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且其作用,有害无益。
至今未能淡忘,自己自少儿时期开始,父母就从未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横加干涉;反之那时,心里反倒常有一种“唯恐居下”的压力。
自走入社会以后,对自己的工作及其情况,乃至其中必然会有的坡坡坎坎、委屈曲折乃至可能的“前途”,父母更是从不过问干涉;反倒心里总会有种“要争气”的执着。
而后成年成家,对自己家庭的生活状况乃至亲情关系,父母几乎就当没这回事儿似的;一家老小相聚时其乐融融,一旦分别散去,连句“过得好不好?”的电话都很少会有。
然,这并未对母(父)子亲情有过丝毫的阻碍;唯有的,只是“自己该对自己的生活全面负责、不让父母为之牵挂操心”的坚毅……
反倒至今依旧是常怀“感恩”之情:
由衷感恩母亲,自小教会了偶诸多依靠自己的独立生活技能与率真做人的道理;
由衷感恩父亲,打小就言传身教给了偶诸多宽厚大度、不惧坎坷的坚强意志……
父母先后辞世,均走得异常“干练”、安然祥和,丝毫没有给儿女们带来任何一点儿“累赘”。
后据“懂点儿”的一位院长介绍,说是老人如此“走法”,是得益于他们生前均“生性开明、心地善良、并长时期与人为善”?说是“对子女后代的‘福荫’颇佳”?
无论怎么说,父母在偶成长过程中的“少管少问”,就他们而言,是出于一种“信任”与“放心”;就偶个人而言,是为偶创造了一个可以任由自己凭“本事”去尽情发挥拓展的巨大空间……
其实,“铁”如果成不了“钢”,在很大程度上,父母都是无法脱离得了干系的!
至少在“先天遗传”方面,仅就“心理状态(亦包含‘智商’、‘情商’的发萌)”,后代身心近40%的比重,取决于遗传基因。
即便是之后占有60%左右的“后天习得”,恰在“成型的初期”,父母朝夕相处的言传身教,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导引”作用!
因此每每见闻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屡发怨愤、训斥呵责的情形,心里总会生出一种不屑:
“自己是块儿‘钢’吗?如若自己原本就是块儿无法锻造成钢的铁,甚至是块儿根本就扶不上墙的泥巴,后代岂能成‘钢’?!”
更不用说现代,诸多的“父母”,都已几乎放弃了对子女“言传身教”的机会——老人执拗含饴弄孙,“父母”乐得撒手自玩;又有何种理由与资格去怨愤“铁”难成“钢”呢?
子女是“铁”难以成“钢”,在很大程度上,都系源自父母本身就不是什么“钢”。
故由衷感觉,与其一味“恨铁”,真的不如多去恨恨自己!
因此,每遇家人对儿子的“不足”含血愤天、异常气愤的时候,偶都会心平气和地劝慰:
“为啥要去一味指责他呢?
自己平心静气地想想,他身上的这些毛病,有几样是他的‘发明创造’?几乎就是从你这个‘模子’上倒出来的!
如今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心地善良、不去惹事,是没说的了吧?
至少说,‘俭省’、‘自立’乃至不屑傻帽疯玩儿、专注手头正事儿、在意依靠自己,明显都已比你强出很多倍了……”
每每听闻此言,家人都会不好意思地笑笑自语:
“嗯,说得也是,他的很多毛病,都是我遗传给他的。”
通常的科学解释是——
“遗传,提供了一个孩子的基本素质(包括‘智商’、‘情商’、‘体质’等)”;而“后天(习得)因素,则影响其发展的可能性”;尤其是以把握自己、感知他人为精髓的“情商”!
因此以为,但凡习惯于去在那儿一味“恨铁不成钢”的父母,原本自身的智商乃至情商就不咋的。
与其一味“恨铁”,真不如去多多恨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