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彭德怀被打倒,当时一片斥骂声中,昔日的“彭大将军”成了众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朝老彭脸上吐口水者亦不缺,昔日的那些战友、同事,要么被一起打倒,要么便成了另一条战线上的人。
唯有一人,对老彭的态度始终没有太大变化,他便是朱德。
“彭总在生活方面注意节约,艰苦卓绝,谁也比不过他。”
“彭总关心经济建设,只要纠正错误,是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的。”
据说这便是朱德在大会上批评老彭的话。如此态度,连毛主席也看不下去,立刻在政治局常委会上批评朱德发言“未抓到痒处”。
老朱的态度又如何呢?那就是沉默不语,做“老糊涂”。
而当会议需要表决投票、大家一致高举臂膀表示通过时,朱德也不得不举手,却是弯曲着胳膊,那动作一看就就极不乐意,属于勉强为之。以至于会后毛主席散步遇到朱德,还说他举手怎么举了半票,朱德苦笑,反正我举了手,至于手是怎么举的,我就不知道了。
事实上,朱德和彭德怀这两个人,在很多方面都是截然相反的风格。朱老总是有名的好脾气,更别提骂娘了。而彭大将军呢,他的脾气就好像雷公,咚咚震天,一开骂就不容易收场。
如果说有什么相同点,那就是这两位元帅都很俭朴,简直就像乡村老农一般。彭德怀虽然是司令员、元帅,可从来不开小灶,甚至警卫员给他买只鸡打算让他补补身体都被臭骂一顿还撤换了事。部队一年换一套棉衣,他就说自个磨损少,两年才换一套。还有一点则是下象棋,抗美援朝胜利后,朱德便常带上小板凳和象棋,和彭德怀一起来一副,下起来便谁也不服谁,那时候邓小平也常去看他们下棋,还带着儿子邓朴方。后来便留下了一张题《朱总彭总相持不下,小平同志观棋不语》的照片。
事实上,面对“大跃进”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彭德怀和朱德心有同感,甚至许多日后站在老彭对立面的人也有这种感受。可“言多必失”也是很多人面对现实不得已的考虑,但敢于说话的却真的只有老彭,为什么?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的日子怎么过?我为人民鼓与呼!”这是老彭改写的诗,后来也确实如此实践。在庐山会议上,他便写信给毛主席,批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结果是风向突变,彭大将军登时成了“反右倾”斗争所指。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朱德是始料未及的,他不同意打倒彭德怀,人家不好说他也是彭的党羽,只好说他老糊涂,而毛主席则说老朱是“隔靴搔痒”。
庐山会议后,一直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彭德怀便一撸到底,而朱德呢,也降为常委。此后老彭住在吴家花园,只有朱德和彭真等少数人去看他。这个时候,两人坐在一起,哪怕是话不多,也是一种共患难。
然而,随后文革便爆发了,朱德开始遭遇林彪、康生等人一拨一拨地攻击,说他:“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还没有入党,还是党外人士。”北京大街上到处贴着要“打倒朱德”的大标语。《朱德的扁担》自然也被改编成《林彪的扁担》。而彭德怀,文革一开始便被揪出来批斗,以至于个性素来顽强的彭大帅居然以泪洗面,最终于1974年11月29日病逝。
据说在病情恶化之际,老彭向看押者请求让朱德来看自己一眼,但结果自然是被置之不理。而朱德直到彭逝世后才获知此事,登时泣不成声。
一年多年后,朱老总也走完了坎坷而辉煌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