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炉火纯青的摄影作品融入了简洁的构图、丰富的色彩和摄人心魄的情感表达。当被问到如何才能捕捉到这些精彩瞬间时,63岁的史蒂夫·麦凯瑞微笑着说道:“你必须留心四周,并对此迅速做出反应。”时年28岁,居住在费城郊区的摄影师麦凯瑞正是凭借这种反应力,抽身沉闷单调的生活,奔赴炽热而前路漫漫的印度。
△人们指引着一辆老旧的蒸汽火车开进阿格拉的铁路站场,或许它即将完成最后的旅程。黎明将远处的泰姬陵照耀得闪闪发光——印度和火车之间永恒而变化的关系就压缩在这张照片里。
△开往加尔各答(Kolkata)的火车驶入了孟加拉邦(West Bengal)的火车站,一位妇女和孩子从熙熙攘攘的车厢里向外张望。拥有9000万人口的孟加拉邦是印度人口最多的邦,繁忙的铁路运输系统成为联通村庄的生命线。
△在斯里兰卡(SriLankan)南部独具特色的城镇瓦勒迦玛(Weligama),踩着高跷的垂钓者将鱼线抛入汹涌的波涛。这是一项传统的技艺,垂钓者在插入泥沙的木质高跷上一待就是几个小时,而随着更高效的捕鱼方式出现,这种技艺正在急速消亡中。
△一群护路工挤在一起,共同抵御狂风暴雨,她们身着复杂图案的纱丽,和严峻的自然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收成不好时,印度的妇女和儿童就要到马路上去工作。这幅照片摄于拉贾斯坦邦的贾沙梅尔镇。
△在巴基斯坦西南部干旱的俾路支省(Balochistan),一个农民用手筛选小麦里的谷壳,此时他停下来休息了一会儿。如今农业机械化愈加发达,能拍到这样的照片实属难得。
△两兄弟牵着彼此,给予对方安慰,走进柬埔寨摇摇欲坠的圣剑寺(PreahKhan)。这座寺庙只是吴哥(Angkor)上千座寺庙中的一座,是9-15世纪高棉帝国(KhmerEmpire)繁荣的象征。虽然寺庙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但年久失修,错落有致的遗迹上布满绿色植被 。
△少林寺僧人纹丝不动地悬挂在金属大梁上,脸上的平静掩饰了训练的严苛。位于河南东部的嵩山少林寺修建于公元5世纪,武术的历史源远流长,是少林拳的发祥地。
如今是史蒂夫·麦凯瑞拍摄亚洲的第53年。他亲眼见证亚洲的变化并用镜头忠实记录了下来。麦凯瑞说他拍照的方法是“漫无目的地闲逛,没有特别的日程和计划,只是观察眼前的生活”。但他同时强调,没有什么地方像亚洲这样,拥有如此丰富迷人的多样性。
色彩、对比和搭配是麦凯瑞照片中的三元素,而他的目标是“窥视人类的灵魂”——通过照片表达人性。“我最感兴趣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是如何建立联系的,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人们不分国籍,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文 | 邓肯·克雷格(Duncan Craig)
摄 | 史蒂夫·麦凯瑞(Steve McCu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