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迅速发展的保健品行业中,老年人成为消费的主力军。中国保健协会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保健品的年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保健品公司打亲情牌,用虚假、夸大的营销方式忽悠老人购买产品,有的推销员不是“跪地”就是“喊妈”。(6月22日中国新闻网)
骗老的虚假保健品已经被媒体关注几年了,但打击的效果总不理想,老人还接二连三的被骗。社会舆论总把原因归于老人亲情缺失,要儿女常回家看看。其实老人被骗买保健品都是在白天儿女上班繁忙的时间,儿女很难阻止。所以,笔者认为,打击骗老的虚假保健品需社会合力。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去年11月和今年4月发布通报称,监测到数起保健食品广告宣传内容均含有不科学的功效断言,以及利用患者名义或形象做功效证明等问题,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严重危害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可见眼下的保健品乱象已经到了非社会合力治理不可的地步。
其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电话、讲座、会议、组织旅游等形式进行虚假、夸大或者欺骗性宣传销售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食品以及食品添加剂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主办方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不难看出,采取跪地营销等具有情感色彩的方式进行虚假宣传,就涉嫌违法甚至犯罪。所以要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监督部门的责任,基层社会组织、工商部门、公安机关都应该加强监督与宣传的力度,提高对虚假保健品宣传的打击力度,提升老年人的辨别能力与维权意识。
其二,正规的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卫生行政部门、老年人权益保护组织主动采取措施,对辖区老人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老年保健知识,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让老年人认识科学、尊重科学,正确看待、坦然面对自然衰老现象,破除依赖保健品维护身体健康的错误理念,并通过体育锻炼、休闲娱乐等方式维护身体健康的理念。减少那些推销虚假保健品不法商贩的可乘之机。
其三,儿女平时要多关注老人的晚年生活,儿女们常回家看看,上班时间有空就打个电话问问,多关心他们晚年的生活,享受老年保健服务的亲情。
相关链接
整顿老年人保健品营销市场,为老年人提供可靠的保健品市场,需要多重发力,让老年人远离那些靠亲情拉拢老人的非法营销活动。
中国保健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保健品的年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报告,约七成消费者对国内保健食品市场不太满意。(6月22日中新网)
提起“免费保健品”这张“馅饼”,相信很多老人都听说过甚至体验过:先通过各种“忽悠”洗脑,再用各种小礼品“拉人上钩”,最后称交纳保证金(押金),即可免费获得保健品,保证金在一定期限内全额返还,到最后无奈被骗。
老年人被保健品包围,沦为保健品的“奴隶”,原因很多。首先和老人“空巢”生活带来的健康期望有关。儿女两地分居,老人们认为“没病一身轻”,并抱有“少生病,就是给子女减轻负担”的想法,花钱买保健品也是身不由己。
其次是老人们独居带来的亲情需求。保健品营销人员抓住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经常陪他们聊天、喝茶,交流感情,使得老年人特别独居老人更容易被诱惑购买。再次是保健品市场的营销混乱局面造成。多以家庭聚会类的推销方式,虚假广告在老人圈乱飞,假冒产品横行,而监管链条未能形成有效的安全网,监管走在盲区,造成了保健品市场混乱局面。
整顿老年人保健品营销市场,为老年人提供可靠的保健品市场,需要多重发力。
首先是政府应加大投入,不断增加各类为老年人服务的机构、场所和交流平台,让重视健康的老年人有正规的场所可去,有真正的平台可以利用。其次要加强对年轻人的教育引导,形成尊老风气,让年轻人“常回家看看”,让老人的“精神需求”得以满足,从精神上不再依赖情感营销。
![保健品虚假宣传 打击骗老的虚假保健品需社会合力](http://img.aihuau.com/images/e/77888/461406040246101363739.jpg)
再次,要加大健康养生知识的普及,让老年人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鼓励健康公益力量多组织与老人沟通活动,让老年人远离那些靠亲情拉拢老人的非法营销活动。
延伸阅读:李六合称打击骗老的虚假保健品需社会合力保健品市场 如何做到保障保健品市场疯长背后 对老人跪地营销人参保健品市场规模已超40亿狂买保健品 难掩孤独心进价几十元的保健品转卖上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