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人的部门今天招应届大学生,
我看了下要求,招“男性”网络管理人员,很显然那些品学兼优的女大学生就被排除在门外了,这不光是“性别歧视”的概念,而是用人单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怀孕生产的这一年半时间,谁来顶替她的工作?一年多不需要人上岗就可以运作的单位显然不是重要岗位,可有可无,可是等她生完了,孩子奶完了,那个顶替她工作的人又如何肯走?另一个例子,常见专卖店招营业员,要18~22岁的女孩子,可为什么到22岁以上就很少有人再要了呢?年老色衰?可更有经验啊!很简单的道理,女人要恋爱,怀孕,生孩子,随时可能生孩子,就这么简单。
事业不是女人的。
男人们可以不停地向着事业和自己的目标前进,他们不需要受十月怀胎之苦,他们还可以得到爱人的全部支持,比爱人钱拿的多,脾气大是正常的,反过来就不正常,女人生了孩子体型变差了,成了被抛弃的理由,男人中年发福,那才象老板,这本身就是一场不公平的游戏。最后,男人事业有成了,女人要多少有多少了,原配发妻就自动淘汰了,有良心的还给一个正位,没良心的就升级换代,向着更年轻、更漂亮、更文雅的女人展开追求或者被追求。
孩子不是女人的。
既然事业不是女人的,女人生了个孩子,孩子总是可以留下来的吧?可惜,孩子总是跟着父姓的,“宁要讨饭的妈,不要当官的爹”已经成为过去,曾经当着亲妈的面把离婚的亲爹踢了一脚的表弟,后来考了亲爹的研究生,再后来又踏上了加拿大的留学之旅,这些都是他妈妈给不了的;再则,妈妈无穷的唠叨,爸爸引诱的零食、游乐和奢侈用品,总是可以让孩子们很容易忘记妈妈的辛苦。
父母也不是女人的。
当结婚成家以后,一般都是到男方家里定居,尤其是那些住房不宽裕或者对方父母年迈者,不得不服侍着公婆,自己父母只有偶尔回去看望,对于70年代人,多数还有兄弟姐妹可以轮换着照顾自家父母,80年后的独生子女,真的可以做到天天孝顺父母吗?即使女人有这个心,也难以做到;即使多给些钱供养父母的心,也难说有没有人计较!
钱也不是女人的。
一般来说,孩子、麻烦事、家务是女人的,女人工资专门供女人自己花消,男人不讨要就不错了,可离婚的时候,往往女人都是宁愿净身出户,只想要个清净就成,一无所有,从头来过;即使不离婚,倘若比丈夫挣的钱多,存折也常常给婆婆攥在手掌心儿里,理由很简单,连自身都是媳妇熬成的婆,眼里都只有自己的儿子,和自己同为女人的媳妇儿,也必须和自己一样熬成婆;儿子可以千般不是,好逸恶劳,媳妇儿绝不可有任何反抗,有自己的私房钱,这就是被改造后的婆婆,一代又一代地改造着年轻美丽能干的女人,使她们成为和自己一样的人……一代又一代。
教育也不属于女人。
辍学到城市里做按摩女的,99%家里都还另有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弟弟;大学里,男生比女生多很多,甚至还见过一个班上只有一个女生的情况,并不是因为专业特征,而是可以有余钱供女孩子读书的农村家庭太少,要罄尽全家所有财力为儿子上学、结婚做准备,能上到大学不借钱,家境一定是相当不错了。
房子和遗产也不属于女人。
没见到很多老人再婚续弦遭到子女反对吗?因为他们不希望即将死掉的父亲将遗产给别人继承一半去,即使那些声称不要遗产的女人进门,也难有笑脸相迎,正所谓,“几度夕阳红”……
连姓名都不属于女人,
旧社会女人嫁了就改夫姓,名字往往都没有了,叫刘王氏,张李氏,(注意,凤凰台的闾丘露薇不在此列,她本来就姓这个);国外嫁人后就得跟着夫姓,比如居里夫人,史密斯夫妇等等,在中国族谱上女人都是不做计算的,很多地方的风俗女人是不能上正席吃饭的。
墓碑上没有女人的名字,
宗谱族谱上没有女人的名字,
桌子上没有女人位子。。。
厨房里有女人的身影,
孩子身上有女人的心血和唠叨,
丈夫脖子上有女人的手艺,
家里洁净有女人的汗水。。。
男人婚前许诺给女人一切,婚后却拿走一切,这就是一个女人的命运吗?
女人走完一生,其实什么都没能留下。
女人也是人,不是附属品和陪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