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 李四光的求学路 3167字 投稿:邓壆壇

《党史纵横》杂志与我共同走过了10年,真正是我相识、相交、相帮的朋友。离不开的朋友,永远的朋友。2003年,丹东市开展《党史纵横》进学校活动,我那时认识了她,翻一翻感觉很有意思,日子久了,看不到觉得缺什么。党报党刊不缺而历史的刊物鲜见,《党史纵横》图…

李四光 李四光的求学路 3167字 投稿:邓壆壇

[分类号]C931.6修回日期:2009-03-301引言“在移动服务中,移动浏览是最重要的手机应用之一”[1],这种服务是在移动环境下以提供给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并使服务商获取利润为目标,通过用户主动检索或被动接收的方式,接受内容服务商提供的特定应用领…

黄登保,1918年出生在福建省厦门市一个华侨家庭。1935年他漂洋过海到菲律宾谋生。1937年加入抗日敌后援会,后经党组织安排回国。1938年到延安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八路军炮兵团排长、连长,延安炮兵学校队长,炮兵团长、师参谋长、副…

  童年李四光爱问为什么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的一个贫寒人家。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李四光从小就开始干活,挑水、打柴、舂米等一些为了生存的苦活累活什么都干过。但这些并没有妨碍他的求学和后来的学业,倒是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分析解决生活难题的办法。
  李四光的儿童时代遇事总爱问一个为什么。在李四光家乡回龙山镇陈家湾村口,一片平坦坦的地上孤零零地兀立着一块大石头,祖祖辈辈的人早已习惯了这一奇怪的存在。就像小孩们习惯了在夕阳的余晖里围绕着它捉迷藏。有一天,小李四光在玩耍中突然问小伙伴;“为什么平地上会有这么一块大石头?”伙伴们虽然发出一阵哄笑,可是谁也说不出为什么。上小学后,带着“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这样的疑问去问老师,老师的回答他不满意,他又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后来,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从小爱发问的李四光,成长为日后遇事一探究竟的地质学家。
  少年李四光发奋读书
  李四光从五六岁起,就在父亲教书的私塾里读书,几乎掏空了父亲腹中为什么的所有答案。李父看出这个儿子将来必有大成,也鼓励他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李四光年轻时的求学之路,印证了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的一句治学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的这句话意在告诉人们,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顺风船可驶,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潜心”是两个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佳的条件。
  李四光本名叫李仲揆,李四光是他自改的名字。那是1902年在他14岁那年,在洋务派首领、湖广总督张之洞领导下,湖北开始大量兴建新式的中小学堂,除了教学生传统的经书,还传授科学技术知识。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黄冈,李仲揆跃跃欲试。他只身来到武昌,在湖北省学务处填写报名表。不知是太兴奋、太紧张,还是由于年轻没有经验?李仲揆自己也不知是怎么搞的,他提起笔来,在姓名栏下端端正正写下的不是“李仲揆”,却是“十四”两个字。他是误将年龄“十四”填在了姓名栏里。发现写错后,他因为家里穷,舍不得花钱再买一张表格,正在犯难,抬头看见前面大厅正中挂的横匾上有“光被四表”这四个字。李仲揆眼前一亮,将姓名栏里“十”添了几笔写成“李”,而在“四”后边加了个“光”字,从此他改名为李四光。反正那个时候又没有档案身份证之类证件,你随便报上个姓名就行,足可见14岁的少年李四光机灵劲,遇事不慌不乱,果断决策,合情处置。
  入学考试虽然取得了第一名的优秀成绩,但是主考先生看见李四光是一个农村出来的穷孩子,不太愿意录取他。学堂里有位张先生,很喜爱李四光的才学,极力向主考先生保荐说:“这孩子是我的先生的儿子,聪明好学,读书很用功,这样的人才我们不应该放弃。在高等小学堂里,李四光学到了许多私塾里学不到的知识,在新学堂里,他开阔了眼界,并且也拒绝与那些大户人家的浪荡公子哥吃喝玩乐,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但由于没有人帮助疏通关系,直到1904年7月,他才被破格选派去日本官费留学,送到日本学造船。李四光在日本度过了七年学习生活,如果说当初他还是个追求新鲜事物的少年的话,在这七年,他成长为一名有志青年。在日本,他结识孙中山,并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同盟会在1912年造成大清帝国的覆亡,促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权——中华民国的建立)。孙中山鼓励他“努力向学,蔚为国用”。意思是努力学习,学习成功才有能力为国家效力。当时,李四光年仅16岁。
  成年李四光誓走“科学救国”路
  李四光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回国报效祖国,第二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参加了汉口的保卫战,作为新被任命的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他亲自组织码头工人和人力车夫运军火、上前线。随后,他被选为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正当李四光准备大干一番事业之时,辛亥革命失败了。他发愤专心于科学技术的研究,走“科学救国”之路。他去英国留学,先是学采矿,以后转到地质。他祈盼着有一天,得见政治清明之世,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留学生活并不轻松。为了维持不断上涨的学费,李四光假期到矿山去做工。在伯明翰大学的6年里,他不仅专业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熟练地掌握了英语,先后获得了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婉言拒绝了一家矿山的高薪聘请,接受了蔡元培先生的邀请,回到祖国,在北京大学地质系担任教授。同时进行含煤地层中古代生物演变历史的研究。由于主要造煤时代是石炭纪,因此,对石炭二迭纪地层中所含的微体古生物的研究,就成为这种项研究的基本工作,李四光着重研究了一种栖居海底的单细胞动物——“虫筳”(这个“虫”“筳”合在一起的字念“ting”,为了称呼这类动物更加简便起见,李四光教授创造了“虫”“筳”合在一起的字“虫筳”,意即筳状之虫)。这种微体古生物的鉴定工作艰巨而细致,先要把标本切成薄片,再磨到十分之几毫米,然后用显微镜观察。通过对大量“虫筳”科化石的鉴定,李四光确定了鉴定“虫筳”科的10条标准,被国外学者承认并采用,他自己用这个标准定出了20多个新属。
  与此同时,李四光还开始了对第四冰川的研究,这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地球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大冰期,那时候,地球上许多地方被冰雪覆盖,当天气转暖时,冰雪融化,形成冰川。最近一次冰川发生在二、三百万年前的第四纪,所以称为第四纪冰川。
  从19世纪以来,一些外国地质学家不断来到中国勘探矿业,考察地质,他们都没有在中国发现过冰川现象,因此,在地质学界,“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已成为一个定论。可是,李四光在研究“虫筳”科化石时,在太行山区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石头,它们很像冰川条痕石。李四光开始怀疑那个大家都承认的定论了。为了验证这一点,他决定寻找更多的冰川遗迹。他考察了庐山、黄山等地,并且干脆把家搬到庐山上,全力以赴搞冰川研究。他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成果,引起中外学者的注意,有人称“这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发现”。李四光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第一次得到外国科学家的公开承认。可是,他知道,这还远远不够,又在庐山脚下建立了一个冰川陈列馆,起名叫“白石陈列馆”(后被国民党海军炸毁)更深入细致地进行冰川研究。李四光关于冰川的多年研究,在1937年完稿的《冰期之庐山》中得到全面阐述。可惜由于抗战爆发,这部书10年后才得以出版。
  李四光毕生科学成就的顶峰是创立了地质力学,这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地质力学用力学的观点来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规律。李四光对自己创造的这门学科,不仅重视理论和方法上的完善,也重视实践中的应用。他就是利用自己创造的地质力学原理,为祖国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非常需要石油这一能源。可早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外国学者就下定论:中国贫油。李四光不轻易附和外国权威学者的观点,而是根据自己的实践提出来独立的见解。早在30年代,他就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沉降带“可能揭露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沉积物”。这个沉积物指的就是石油。没错,在李四光地质理论指导下,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江汉油田、辽河油田……一个个大油田相继开发,滚滚的原油流向祖国的四面八方,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童年李四光爱问为什么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的一个贫寒人家。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李四光从小就开始干活,挑水、打柴、舂米等一些为了生存的苦活累活什么都干过。…

分类号G250CLASSNUMBERG2501引言很少有人会否认,过去几年,随着科学发展观逐渐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图书馆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科学发展观的语境使几乎所有公共图书馆功能都显示出本土化的存在价值: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通过提供…

那是1964年8月的中旬,在渤海之滨的避暑胜地北戴河,13岁的我度过了愉快的暑假生活。一望无际的大海使我心胸开阔;海滩上五光十色的小贝壳激起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和毛主席一起看戏。白天气温较高,海边热闹极了,可是到了夜晚,却…

胡秋原是我国著名爱国学者,生前见证并参与了国共三次合作,有“台海破冰第一人”之誉。笔者在撰写《胡秋原全传》期间,通过采访传主与查阅解密原始档案发现,王明曾请胡秋原为《八一宣言》润色——王明力邀胡秋原赴苏那是1934年12月25日,应第三国际中国代表团…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6751/527864130300.html

更多阅读

八女投江以后的故事 八女投江有活着的吗

八女投江以后的故事八女投江是发生在抗战时期的一个悲壮的抗日故事。然而,世事难料。八 姐妹牺牲自己的生命,救出的竟然是一个变节分子。这是她们事先绝对想不到的。如果八姐妹地下有知,她们会后悔吗?冷云是八女投江中的8位女烈士之一

我的求学之路 求学之路的名句

我的求学之路现在读了研后,想想自己的求学之路,时断时续,说不上坎坷,却也曲折。因重新进入学校,最近总是忆起过往岁月求学的旧事,虽已久远,可那些人,那些事,每每想起时如在昨日。故事虽已经定格,可生命不息,它会随生命一起流入回忆的家园。我

感恩老师的作文500字 感恩老师教师节作文500字

   感恩老师教师节作文500字  行走在慢慢的求学路上,有多少温暖的手曾经扶携我们走过坎坷的岁月;有多少良师站在路的两旁,时时关注着我们的成长。一句改变一生的教诲、一次刻骨铭心的交谈、一通醍醐灌顶的批评,我们都会终生

形近字组词大全 路字的组词大全

路字的组词大全别路 回路 商路 邪路 半路 探路 遐路 鸿路 领路 仕路 销路 蹊路 金路让路 逵路 沿路 引路 山路 借路 过路 清路 痕路 旅路 后路 小路 乘路要路 对路 揆路 倦路 伏路 载路 断路 活路 财路 路径 路程 路线 路数路寝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 李四光的故事读书笔记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与积累!”这是华罗庚写的。意义是:一个人他聪明是在于他勤劳得到的,而一个天才是靠着日积月累才成为的。  读了《李四光的故事》,我对李四光这个人有了大概的了解,他是我国了不起的地质学家。在他们那个年代

声明:《李四光 李四光的求学路 3167字 投稿:邓壆壇》为网友沽酒杯空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