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桥是: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福建泉州的洛阳桥(惠安桥),广东潮州的广济桥(湘子桥),说起中国四大名桥,这卢沟桥是要大书一笔的,因为在这里留下了太多的沧桑岁月的印记和为数众多的文化遗存,而“卢沟晓月”还是“燕京八景”之一,是人们向往的地方。
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郊宛平城外的永定河上,始建于金代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成于明昌三年(1192年),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修建。桥长266.5米,美丽的石桥宛如一带长虹,横跨两岸,11个拱券洞门悠然卧在波澜之上,每个桥墩前的分水尖,像把利剑伸向兴风作浪的孽蛟,迫使它驯服地从洞门流过。此即卢沟桥上著名的“斩龙剑”。桥东西两端有四根高4.65米的华表亭亭玉立。桥上两侧共有1.4米高的望柱281根。两柱之间由刻着花纹的栏板相连。每个望柱顶端都有一个大狮,大狮身上雕着许多姿态各异的小狮。由于雕刻艺术高超,小狮不易被发现。所以有种说法: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到卢沟桥去数狮子,据说总共501只,不知准不准,等什么时候去游卢沟桥,我也去数一数。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上边是卢沟桥上形态各异的狮子
卢沟桥东头矗立着 两 座汉白玉碑, 一座是康熙重修卢沟桥碑,上刻有康熙八年的御草,详细记载了康熙七年因河水泛滥、冲毁东部桥体而进行修缮的情况;另一座是乾隆卢沟晓月碑, “卢沟晓月” 4 个大字,为乾隆皇帝所书 , 背面是阴文的乾隆所作的《卢沟晓月诗》 。 卢沟晓月碑为四柱式宝盖顶,碑高 4.52 米,宽 1.27 米,两侧及四边刻有二龙戏珠浮图,造型别致,雕刻精美,此种碑形在北京尚属首例。卢沟晓月是古时 燕 京八景之一,其意境是由远山、近水、晓月、美桥之情趣,相互映衬,浑然一体而构成的。古桥本身是构成这一意境的主体。据《图书集成、考工典》载:“桥东筑城,为九道咽喉。五更他处不见月,惟卢沟桥见之。”又据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载,卢沟桥一带“每当晴空月正,野旷天低,曙色苍苍,波水淼淼,为京师八景之一”,故名为“卢沟晓月”,“卢沟晓月”遂成著名 美 景。
桥西头也有两座碑,一座是康熙察永定河碑:此碑刻康熙四十年十一月御笔《察永定河诗》。碑高(含须弥座)3.79米,宽0.96米,厚0.33米,碑首为双龙脊顶。须弥座雕刻二龙戏珠等装饰图案,最底下刻圭脚。碑亭完好。
另一座是 乾隆重葺卢沟桥碑:此碑加龟蚨,共高5.5米,龟蚨下的鱼鳖虾蟹(四角)等雕刻保存完好。刻有乾隆御笔《重葺卢沟桥记》,记载乾隆五十年修葺卢沟桥经过。此碑原有碑亭(今已毁),现只有台基、踏步和四周柱脚的榫眼。
1937 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竟开始攻击中国驻军,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以此开端日本悍然发动对中国的侵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卢沟桥头就是宛平城
1987 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落成。纪念 馆台阶上有一座高4米的艺术雕塑----《狮醒》,象征着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桥头还有一些现代浮雕和青铜雕塑,描述卢沟桥当年商贾不绝、行人远征以及兴建动工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