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提出“两主三重”课堂理念,其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主线”就是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说白了,课堂上就是要关注学生。最近听了些课,感觉不少老师在这方面都存在些欠缺,生本不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课堂的有效性就会打折扣。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于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课堂得不到落实。一节英语课上,关于语法的知识,老师讲了整整一节课,共有二十多条需要学生记忆的东西。我和老师交流,这么多的内容,需要学生记忆,学生怎么能一下子掌握呢?学生掌握不了,老师讲得再多也没有用。二是只顾自己的教学,不注重师生的互动。教师在台上似乎只是为了完成自己教的任务,至于学生如何表现好像就是学生的事了。有一节语文课,教师的讲演挺生动,但是课堂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仿佛只是教师的陪衬一般,这样的课对于学生的意义是什么呢?三是教师几乎包办了学生的事儿。数学课上,老师把练习刚刚一布置,学生还来不及思考,教师便迫不及待开始提示,或是讲解,学生没有充分的思维活动,对内容的掌握永远是一知半解。
学生进入九年级,学情复杂,除了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处于一种良性状态外,还有不少的学生有了厌学情绪,动力不足;或者力不从心,课堂学习内容难于掌握;或者习惯特差,不知道该怎样学习。想把教学质量提高,需要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关注学生的课堂行为,督促学生专注学习;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生的内容的掌握程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做好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及时做好问题诊断。如何做到这些关注,可以运用以下策略。
激发学生兴趣是前提。“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习本身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是一件辛苦的事。只有激发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他们才会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主动积极地探究,忘却学习的艰辛,体验学习的乐趣,达到“以学为乐”的境界。教师要善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人格征服学生;善于课堂气氛的调节,以增强课堂吸引力;对于那些会游离于课堂的学生,不妨来几次幽默提醒或告诫。
明确学习目标是基础。学习目标是学习行为的向导,目标明确可以使学习更加高效。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共同研究确定学习的目标,使他们接受目标、理解目标,增强解决问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开始教学,最好能够明确告诉学生,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完成哪些内容,掌握哪些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评价。
形成学习方法是关键。“关于方法的学习是最具价值的学习”。只有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才会逐渐学会学习,才可能做到自主学习,才可能转变“接受学习”的方式,进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领域,从而在学习中产生自己的独特思考,拥有自身的独特发现。教学根本的目标并不是做题,做题的过程中掌握方法、积累经验才是目的,考试很少考到现成的难题,但是对信息的筛选、对知识的再运用等能力却是平时训练出来的,所以平时的教学的核心是思维训练、能力训练,是要让学生掌握方法。
培养问题意识是根本。“问题是创造的源泉,问题是创造的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好问”、“敢问”、“多问”、“互问”,以问为荣,以问为乐。让“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以问题生成课堂,以问题架设课堂与生活的桥梁。问题意识,是求知欲的表现,也是学生充分思维活动的表现。只有学生能产生问题的时候,学生才算真正进入了学习,学习就会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
关注学生差异是原则。学生的智力,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等等,都是存在差异的,这些差异造成了学习效果的迥然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差异,就是在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就是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差异就是在实施根本的教育平等。同时关注差异才能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找到课堂的生成点,以此展开教学,才能形成课堂的高潮和亮点。教师首先要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特别关注那些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其次对课堂教学要设置几个层次的标高,切忌一把尺子来量全班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就要正视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当然,这就需要教师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备课,来批改。
请老师们时刻记住,教学的落脚点在学生身上,把教师的知识能力变成学生的知识能力,进一步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才是教学的目的。所以,所有的教学,都应该关注学生到底学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