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草原 大鸨——荒漠草原中的大型鸟类(图)



  大鸨,俗称地?L,是一种大型的陆栖鸟类。雄鸟和雌鸟的体形相差十分悬殊,是现生鸟类中体重差别最大的种类。雄鸟体长75~105厘米,两翼展开达2米,体重10~15千克。体形粗壮,颈长而粗,腿粗而强,脚上有3个粗大的趾,很适于奔走。头和颈都是灰色,后颈的基部至胸前两侧有宽的棕栗色横带,形成半圆的领圈。上体为淡棕色,并具有细的黑色横斑,形成斑驳的保护色,在沙漠中不易被天敌发现。下体为灰白色,两翅的覆羽均为白色,在翅上形成大形白斑,同黑色的飞羽形成鲜明对比,飞翔时极为醒目。雄鸟下颏的两侧还生有细长而突出的白色羽簇,状如胡须,所以被当地牧民称为羊须鸨。雌鸟体形较小,体长不足50厘米,体重不到4千克,喉侧也无胡须状物,常被称为石鸨。

  大鸨在国外主要分布于欧洲南部、摩洛哥北部、中东、阿富汗北部、中亚、西伯利亚南部、蒙古,往东一直到俄罗斯东部,偶尔也见于印度和日本。

  大鸨共分化为2个亚种,在我国均有分布。普通亚种繁殖于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吉林的通榆、镇赉,辽宁西北部,以及内蒙古等地;越冬于辽宁、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江西、湖北等省,偶尔也见于福建,此外也有少数种群终年留居在繁殖地。指名亚种繁殖于新疆西部和东部。

  大鸨主要栖息于开阔的平原、干旱草原、稀树草原和半荒漠地区,也出现于河流、湖泊沿岸和邻近的干湿草地,特别是在冬季和迁徙季节。

  大鸨的食物很杂,主要吃植物的嫩叶、嫩芽、嫩草、种子以及昆虫、蚱蠓、蛙等动物性食物,特别是象鼻虫、油菜金花虫、蝗虫等农田害虫,有时也在农田中取食散落在地的谷粒等。

  大鸨每年3月中旬迁至繁殖地,繁殖期为5~7月。大鸨营巢于草原地面上的天然凹坑内,或是由雌鸟刨挖出一个浅窝。巢内没有任何内垫物,或仅垫有少许草茎。每窝产卵2~4枚。卵的颜色为青灰色、土黄色或橄榄绿色,上面被有褐色的斑点。孵化期25~28天,雏鸟为早成性。10中旬它们开始集群迁徙,11月底到达越冬地点,一直停留到翌年的2月底再返回繁殖地。雌鸟3~4年达到性成熟,雄鸟则要等到5~6岁。

  大鸨虽然分布很广,但在世界范围内的种群数量都普遍处于下降趋势,现存的总数估计在29700只左右。在欧洲和非洲北部的瑞士、苏格兰、瑞典、丹麦、荷兰、法国、希腊、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等国都已经消失了,分布在东欧各国的也几近绝灭。大鸨在我国的种群数量曾经是相当丰富的,经常可见到数十只的大群,但近年来数量已经变得相当稀少,估计目前总数仅有300~400只。

  大鸨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有草原的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使它们丧失了适宜的栖息地;农业机械和农药的大量使用直接威胁繁殖的雌鸟、卵和幼雏;人类各项生产活动的干扰间接影响大鸨的繁殖;草原及农田附近架设的电力线以及偷猎等等。努力消除这些不利因素,使这一珍稀濒危鸟类得以恢复和发展,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荒漠草原 大鸨——荒漠草原中的大型鸟类(图)
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大鸨——荒漠草原中的大型鸟类(图)"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7051/51711368007.html

更多阅读

坝上草原自驾游攻略 十一自驾游路线推荐

坝上草原自驾游攻略——简介“坝上”是一地理名词,特指由草原陡然升高而形成的地带,又因气候和植被的原因形成的草原。坝上草原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南麓的接壤地带。主要由北京以北的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木兰围场县最北端、内

黄羊正在消失的草原精灵 按键精灵消失

就在2010年秋冬,大量的黄羊越过边界进入我国,据有关部门估计约有10万只左右。这么多年来又一次提起黄羊,而且是从遥远的北方草原大量南归,让人联想起中国北方曾经有过的、关于黄羊向北逃亡的一场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遍布于内蒙古的黄

延庆-康西草原没有草 康西草原

康西草原在北京西北部,北京的延庆县和河北交界的地方。开发成景区有二十多年了,在北京的的地位很高,宣传的口号是北京最近的草原。但是真错了,这里没有草。来过的人一定不会再来第二次,只是慕名而来的还是源源不断。骑马一个小时,40块钱

穿越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医院

穿越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因为家中的一些事情,需要去趟内蒙古。原来准备七、八月份,内蒙古草原最漂亮的时候去,但是对方催的急,只好动身。初步定于3月18日早4:00自驾车动身,上午9点多到张家口,下午3点多到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傍晚天黑前,到

声明:《荒漠草原 大鸨——荒漠草原中的大型鸟类(图)》为网友孤独比夜還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