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出世的思想
所谓“出世”就是超过和胜出—般世间的意思。佛教的出世生活不是要我们离开人间,到另外的地方过生活而不问世事;也不是要死了以後才有出世的生活,更不是为了自己了生脱死,不管世间的苦痛与因难,真正的“出世”是思想上的出世。出世的思想要有如下的认识:
一、要有人生无常的警觉:世间上每一个人都有好生恶死的观念。其实,人生一期的生命,数十寒暑,石火电光,刹那即过;人间的沧海桑田,桑田沧海,无常变幻。普贤警众偈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所有何乐?”能够对世间起无常之感,能有人生苦短的警觉,精进不放逸,努力修行,就是有出世的思想了。
二、要有远离物质的看法:世间上每一个入都喜爱金钱物质,有人临死之际,金钱物质也不肯给人,他以为来生仍可享用,所以贪恋、聚集,最终一棺长盖,一抔黄土,抱恨而归。
金钱物质本来是给人用的,但有人不会使用金钱物质,反而被金钱物质奴役了。苏东坡说:“物质有穷,欲望无尽。”找们如果不能对物质存有远离的看法,终身就会做物质的奴隶。如果有出世的思想,就能超越物质之外,对金钱做最有意义的运用。
三、要有淡化情爱的观念:经云:“爱不重不生娑婆,愿不切不生极乐。”众生因为有爱,才有生死,才有是非;因为有爱,才有你我,才有烦恼。佛教并不是要人人部舍弃情爱,而是要人以智化情,因爱念下去除一分,道念便无法增长一分。有了出世思想的人,就能以般若智慧化导情爱,得到佛法的受用,反而能享受人间的真爱。
四、要有不满自己的要求:一股人对别人不满,绝少对自己不满。其实,自己充满我贪、我嗔,我痴、我爱、我执,我怨、我私、我妒等,怎么还能对自己满足呢?
对自己满意,这是道业进步的障碍。人生到处都是缺陷,到处充满了考验,能够对自己不满,道德人格才会有所增进,这才是积极出世的思想。
世间的四种缺陷佛教称这个世界为‘娑婆世界’,意译是‘堪忍、能忍’,指众生必须忍受各种烦恼,堪受许多苦恼。可见这世界本来就是有缺陷、有苦恼、需要忍耐的世界。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在有缺陷的世界里,若一定要寻求完美无缺,必定会觉得挫折与痛苦。如果能认识到我们就是在这个有缺陷的世界中,不断地求进步,不断的克服缺陷,超越缺陷,那才是真正了解生命的价值。在此提出世间的四种‘缺陷’:
第一、天无全功:天并不是十全十美,比方我们祈望风平浪静,大自然界偏偏有台风、飓风,且都带来莫大的损失。我们不希望有地震,偏偏每隔一段时间,就传出地震的灾害。缺水的时候,天不下雨;不需要水了,偏偏阴雨不停,甚至洪水成灾。即使是老天,也没有办法符合我们的愿望。
第二、人无全能:有些人会说‘上帝万能’、‘神明全能’。如果神是全能的,这个世界就不会有这么多痛苦,请神明把不好的改变一下,不就好了吗?唐朝的元圭禅师曾说佛有三不能:‘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佛都非全能了,神也无法全能,人更不能全能。
第三、物无全用:世间上所有的东西,没有一样东西能具足所有功用。再好用,再有用处的东西,还是会有它的限制。我们常说‘一物克一物’、‘强中更有强中手’,就是此意。因此,不要强求一物即具万用,但求物尽其用,也就足够了。
第四、心无全善:《大乘起信论》说:‘一心开二门’,每个人的心都有两面,一是‘心真如门’,是善的,是佛性的部分;另一是‘心生灭门’,是邪恶的,是凡夫生起贪嗔痴慢疑的那部分。修行,就是在善恶之间交战,不断地去除我们的恶念、恶事,使我们的心得到净化,让善美的佛性显现,直臻于至善。
这个世间是有‘缺陷’的,可贵的是在缺陷中追求善美。许多伤残的人,残而不废;许多有缺陷的人,用自己的力量补足缺陷,战胜缺陷,那么,即使有缺陷,生命也是美丽的。世间本就存在着缺陷,能努力克服缺陷,便能显现生命的价值。
一些假冒佛陀与菩萨的灵是不是指示一些人们欺骗别人和伤害别人。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个人造业个人担,假使百千万劫,所作业不亡,因缘聚会时,果报还自受。
随喜恭请
本文转载佛弟子文库
音图框引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