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气为阳,血为阴。腑为阳,脏为阴。那么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以气血为生。脾胃故而为气血生化之本原,胃土为阳腑,脾土为阴脏,所以胃为化气之原,脾为生血之本。脾气左旋上升,使肾水上升化为肝木,而胃土右旋下降,肺金下降为肾水。此为脾升胃降之斡旋使全身气血流通,使肝血升,肺气降。那么其中肝是藏血,肺是主气。
那么从黄帝内经原文来看,饮食之气进入胃,吸收的精气进入肝,肝主筋,肝精营养全身筋脉。食气中的浊气入心,然后化为赤血,营养血脉,脉气归于肺,而肺主管全身脉气,将营养输送至皮毛。其中在体表经络之气血,在脉外为卫气,在脉内为营血,如此而已。
这就是人体气血原本面貌,从脾胃而生,然后通过肝肺储藏气血,营养四肢百骸,周流一身,才有了人的一呼一吸,一颦一笑。
那么人体气血一旦不通,则会不通则痛,或者人体一旦缺乏气血本原,则会不荣则痛,当人体发出疼痛的信号时,说明气血出了故障,那么到底是气血的生化之源脾胃还是气血的储藏调配功能肝肺出了问题呢?
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仔细了解有没有相应脾胃不适或者肝肺不适的症状来判断具体是什么情况,然后做出具体处理,方能效如桴鼓。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五脏疾病在人体上会出现哪些问题。大家可以参考《黄帝内经·五脏生成篇第十节选一》《黄帝内经·五脏生成篇第十节选二》,举个简单的例子,此人面色黄,而黄色属土,那就是脾胃的问题,那具体是脾还是胃呢?那就看是以表现为恶心、反酸、胃胀、食欲不振等为表现的胃病呢?还是以头晕、口渴、嘴唇干、四肢痿软、少腹麻木、容易全身出血为主的脾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