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认为学生大都愿意阅读,但是能主动写作的少之又少。就是教师注重指导,但是大多学生也不买账。其实写作重于阅读,注重阅读没有错,但是要用写作促进阅读,反过来以阅读丰富写作,这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写日记和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写作形式,记下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再去读书,然后写出读书笔记,丰富写作,对写作得以研究。
有的语文教师让学生写周记,我反对。写周记,一周的时间 总会发生很多事情,但是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忘记,所以周记不会写好,大都应付了事。有的教师是为了图方便,一周看一次,所谓可以减轻负担;但是日记也可以一周阅一次,也不麻烦。
每一位学生对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的体验不会相同,所以用写日记的方法记下了,对当时的事情认识会更清楚。
有一个很简单的被称为“峰值、尾值”的心理学理论,它说的是,每一个经历在事后给你带来的愉悦感并不取决于整个事情持续性的平均体验,而是它给你带来的是体验的高峰和收尾的平均值。
当被问到你这一周过得如何的时候,你会把脑袋里有关一周的一些断片都调出来,进行重组,再给予一个总体评价,应该是这样子。但是,有趣的是,一般的人不会去回顾一周中生活的所有点滴,再取一个所有体验的平均值。实际上,只是很简单的回忆了下自己最快乐的那个时刻,以及一周最后一天的感受,把它们两个作为最重要的参考事件取个平均值来评估一周的生活,也就是将高峰和凤尾相加,去一个平均值。
再过一段时间,就如看书一般,把书翻到下一页去了,时间再长些,这一周的事情就被完全抛在脑后了。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心理学理论给我的启发是,不如写日记,将每一天生活中的点滴加以记载,过程略记,随时反省,述其感悟,如此,得出的生活经验更丰富。不会再只取一周生活的高峰与峰尾的平均值,而是对每天的生活点滴加以认识,这样对写作会更有帮助,丰富学生的生活素材。
日记有时不必另写,和读书笔记揉合在一起写,边记录生活点滴,边写出读书体会,于每日读书有得或有疑,随手写记,然后和日记合并,所及长短多少随意,或记见闻事实,与读书互相印证思考,得出的感受更为深刻,稍加整理,就是一篇小文。久而久之,内容精确,资源丰富,成为取之不尽的写作资源库,学生不愁写不出作文。
写日记和读书笔记的好处,能使人养成一个良好的写作读书的习惯,形成自律,积累写作素材,作为语言训练,缩短乃至消除“口语与书面语互相转换过程”,冲破写作的心理障碍。
美国人威廉·w·维斯特提倡写“自述文”,认为“自述文”,可以“培养你对周围生活的注意力,你就好像原来是一台只能收两个台的蹩脚的收音机,现在变成了一台昂贵的、复杂的立体收音机,能够从四面八方收到多达数十个精确的逼真的广播节目。”“也许写自述文的最大意义还在于它促进你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思考。”
写日记便是一种“自述文”,再结合写读书笔记,语言训练自然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