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绍了笔者近三个学期在《管理学原理》课堂上所做的一个旨在训练学生沟通技能、团队协作技能以及领导技能的教学游戏及其教学效果与反馈。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此类教学游戏的适用条件、备课注意事项、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的强化技巧做了总结。
【关键词】教学游戏 管理学 沟通 协作
管理学的课堂教学,现在仍主要是老师讲授结合案例讨论分析的模式。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管理学重在“行”而非“知”,也即管理学的学习重点在于要去体验、实践,而不能只局限于了解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这给我们管理学教学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对现行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和锻炼学生“行”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知”。案例教学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升华到运用层次,但毕竟仍属纸上谈兵,不能达到培养和锻炼学生管理行为技能的目的。鉴于此,现在许多高校对管理类课程都增加了企业实习环节,这确实为学生提供了极好的实践机会。但也不可否认,课程实习存在着实习单位不好找、实习内容难以完全符合实习目的要求等问题。为此,笔者决定在管理学课堂上尝试游戏教学,以通过简单省时的游戏方式达到帮助学生将相关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技能的目的。下面笔者将自己近三个学期在《管理学原理》课堂上所做的一个旨在训练学生沟通与团队协作技能的教学游戏拿出来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一、教学游戏的选择与设计
游戏教学是一种参与式的管理教学模拟,是在教师创设的管理情景和模拟的管理环境下,使学员如同亲临其境,较快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人员的各种管理技能。因此,游戏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常识,易激发其兴趣,便于学生快速进入情景;其次,游戏中应设置足够的冲突,特别是在沟通与团队协作训练游戏中。所以笔者选择了基于伦理观的灾难情景模拟游戏——在地震中逃生——并将其改造为适宜于两个学时的管理学教学游戏。
二、组织实施
此游戏在课堂上仅需两学时,但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则应包括这样几个环节:备课及要求学生所作的准备、课堂组织、课后强化效果、学生的反馈调查。
1、课前准备
(1)教师所作的准备。①将上述游戏材料复印好,保证届时团队成员人手一份。②为便于游戏时的控制和效果总结,要求每个团队有一名同学充当观察记录员。观察记录员的职责是独立地客观地记录下游戏过程中团队成员的一些言行举止,如捕捉并描述有助于/妨碍团队达成一致意见的行为或对话等等,并准备了一份材料——《观察员记录表》。③用于游戏结束后收集反馈意见的《反馈意见表》。
(2)学生要做的准备。在上一次课后,即学习完《管理学原理》领导篇后,我明确告诉同学们下次课会有这样一个游戏要做,要求他们复习沟通与团队协作技能。
2、课堂组织
(1)在上课伊始,告诉学生本游戏的假设情景是一个关于一场突发灾难——地震发生时的故事。游戏形式主要是团队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然后要求学生立即自由分组,每组8-10人,限时2分钟分组完毕、坐定。若教室场地允许,组与组间距应尽量大点,以保证各组相互间影响减到最小。
(2)然后由教师告诉学生,在游戏中分为两种角色:游戏观察员、游戏者。游戏者即扮演游戏中的团队成员,而游戏观察员则是一个独立于团队的“现场记者”,他帮我们记录下游戏过程中团队成员的一些言行举止。然后请每组推荐1名观察员上讲台来领一份《观察员记录表》,限时1分钟。
(3)教师将分好的游戏材料交给各团队自己分发,然后在讲台上将观察员记录表发给观察员们,并向他们声明其任务及工作的原则:独立、公正、详细、真实地做好记录,而且在游戏过程中不要将记录反馈给团队成员,不要对团队的活动产生任何干涉。在此步骤,教师应鼓励观察员们充分提问并依上述原则给其明确答复,以确保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授权与任务。用时约2分钟。
(4)一伺观察员归位,教师即宣布游戏马上要开始了。“准备好了吗?记住,一定要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哦。”“好的。首先,请看情节介绍和游戏说明,拿出你们的笔和纸,现在是X点,30分钟后准时结束。开始!”
(5)学生游戏过程中,教师也只是一个总观察员,不再发出任何指令,也不回答任何人的提问。只是在离规定游戏结束时间还有3分钟时作一次提醒。
(6)讨论结束。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团队是否达成了一致意见——同意本组结论的举手,一致性指标是认可最终结果的人数比率。然后请每位团队成员用一张小纸条写下这样三个名字:①你认为哪个组员自发地做了一些组织管理工作?如记录团队成员们的方案,组织大家讨论等等。②你认为最善于沟通、最有亲和力的组员是谁?③通过游戏,你觉得最佩服或欣赏的组员是谁?每个问题都可以不回答或写多个名字。用时约2分钟。
(7)观察员向本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及上述三个问题得票最多的名字,然后共同总结得失,限时10分钟。
(8)教师此时再次声明:本游戏目的在于锻炼沟通和团队协作精神,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案是次要的。请1-2个达成一致意见的团队代表(可以不是观察员)介绍是什么帮助他们达成一致意见。再请1-2个没达成一致意见的团队代表介绍其原因。每位代表限时5分钟。
(9)请每个同学反思自己在刚才的讨论中关于“沟通”的正反两方面的言谈举止。写在纸上。用时约5分钟。
(10)视时间剩余情况请1-2个同学发言,交流自己的心得,作为加强效果。
(11)教师在下课之前一定要保留至少10分钟,对同学们在本次游戏中的积极参与进行表扬,对本次教学过程中的明显效果或问题进行简单点评,并布置课后的作业:①请同学们写一篇至少1000字的课后感以巩固和强化效果,主题可以是通过游戏你获得的任何最有感触的关于管理技能的认识。②下发《反馈意见表》,请同学们对本次教学游戏提供反馈意见,包括对本次课堂的满意度及教学效果评价、改进意见等等。
三、教学效果与反馈
1、教学效果
根据本学期《管理学原理》课堂120位同学的反馈来看,在关于“教学游戏锻炼我们相应管理技能的效果如何?”的回答上,学生的评价是很高的,所有学生都给与了“较好”或“好”的评价,其中95.8%的学生评价为“好”。如表1所示。
游戏教学的效果好还可以由同学们交上来的课后感得到应证。绝大多数同学的课后感都是由衷而发,论述非常深入,有的论文字数达到了4000字。而且许多论文的标题都非常具体,如:“如何打断喋喋不休者”、“组织者为什么没有获得影响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沟通中对事不对人的原则”、“自我意识与团队精神”等等。而作为对比,在上学期的一个管理学课堂上,我没有安排此游戏教学环节,而是多用了两个学时给学生讲授领导篇,然后布置同学们就本篇学习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至少1000字的小论文。结果,几乎所有的小论文题目都是“小议沟通的技巧”、“沟通技巧与团队精神”之类较大、较空的题目。
2、教学反馈
在关于“你对本次教学过程评价如何?”的回答上,如表2所示,没有人评价“不满意”,评价为“较满意”或“满意”的占95.8%。
通过对《反馈意见表》上同学们提的反馈意见的整理以及和个别同学的谈话,笔者发现对教学过程不满意的少数同学实际上对游戏教学形式是满意的,他们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游戏(团队)缺乏组织、因为个别团队成员的妨碍使得自己没有机会充分阐明自己的观点、本团队没有在班上作总结发言、不想当观察员等与个人或个别团队有关的原因。四、教学游戏总结
从本游戏三个学期教学的实践来看,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适用条件
对于这种分团队进行的无领导小组游戏,每个团队最好不要超过10人,课堂上团队数也最好不要超过10个团队。考虑到每个团队配1~2位观察员,我们进行游戏教学的课堂应以不超过4个自然班级(120人)为宜。否则课堂不好控制,也没有时间进行足够的效果加强。当然,笔者也曾在一个只有60人的课堂上尝试过此游戏教学,效果好于120人的课堂。另外,游戏也需要教室等场地较为宽敞,保证团队之间不会因此而相互影响。
2、充分准备
教师应备好课,考虑好每一个细节,做到全局在胸。应提醒学生预习或复习好相关理论知识,以更好地理解游戏。
3、营造气氛,控制好时间
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应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游戏设定的情景和角色,并在团队间营造出一种隐隐的竞争氛围,同时控制好时间。
4、游戏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现在已是共识。而教师对游戏过程的引导,笔者建议也要主要依靠观察员,以启发的方式进行,不作点评。例如游戏组织的第6步要求同学们回答三个问题写下三个名字,即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所作的一点改进。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接下来各团队的总结、发言以及后来的小论文基本上都自动地聚焦在沟通、团队协作以及领导技能上,而且同学们更容易打开心扉,看到并学习他人的优点,正视自己的行为并深入地自我剖析。而没有这个设计时,教师一旦发现各团队的总结不到位,就只能靠点评来引导接下来的环节。结果,往往有的团队、同学会认为教师对自己的点评不公。接下来的发言中,他们甚至会花更多的时间在讲台上解释自己(团队)决策的过程,试图说明他们并不存在沟通的障碍,并不缺乏团队协作等技能。
5、注意设计效果强化的环节
游戏虽然帮助同学们锻炼了相关管理技能,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但按人的认知规律,这些收获如不加以提炼和强化,很快就会被淡忘。因此我们必须设计一些在课堂上当场总结和强化效果的环节,因为课堂上时间有限,所以课后的深刻总结与再思考也不可少。
【参考文献】
[1] 朱存梅:谈学习型组织创建中的游戏培训[J]. 技术经济,2005,(3):18-20.
[2] 王毅捷:管理学教学游戏123[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