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辞官归隐 田园诗人陶渊明辞官归隐后没成贫下中农

很多人一直以为,陶渊明辞官归隐以后,就成了贫下中农,生活质量一天不如一天,有时揭不开锅还要去讨饭。梁启超甚至说他“不过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真是穷到彻骨,常常没有饭吃”。

其实,陶渊明的祖辈已仕宦三世,是浔阳的名门望族,陶渊明出生后,虽家境中落,但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陶家仍不失为有家产田业的官宦门庭。归田后,诗人的居地可考的就有上京闲居、园田居和南村等处,田庄别业则有西畴、南亩等处,远不止“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陶渊明辞官归隐 田园诗人陶渊明辞官归隐后没成贫下中农

归田初,陶渊明在家饮酒赋诗,琴书自娱,生活清闲。这时的诗人,过的是舒适的文人闲居生活。50岁以后,由于连年遭受自然灾害,再加战祸绵延,境遇确已非昔比。然而,他仍能“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常著文章以自娱”,劳逸结合,也不是一位赤贫的农民。

陶渊明晚年的《乞食》诗被很多人看成他沦为乞丐的重要证据。但清人陶必铨指出这是借韩信乞食的故事以起兴,故题曰《乞食》,不一定真有此事。而且《乞食》是诗人晚年遭灾时所作,并非反映其平时生活状况。诗人写此诗的意旨,主要是让子孙后代了解他在贫困的情况下如何励志苦节。

陶渊明的晚年,与有“五斗米”俸禄的时期相比,生活状况是有变化,但他除农业收入之外,另有教授生徒的酬资,还有显贵的馈赠。至于故人延请,新知相邀,饭局一直不少,给诗人的资助也是司空见惯的了。所以,鲁迅先生就断言:“纵使陶公不事生产,但有人送酒,亦尚未孤寂人也。”

陶渊明确实叙说过自己的清贫景况,并写有相当多的叹“贫”苦“寒”之句。其实他的“穷”,只是比起祖辈来要“穷”,晚年比起前半生要“穷”,比起门阀世族的巨富来是“穷”。但是,他绝非一贫如洗,与真正的贫农相比,则要小康得多。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田园诗人陶渊明辞官归隐后没成贫下中农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7751/241503768854.html

更多阅读

再论陶渊明归隐原因 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

一﹑引 言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田园诗”创作鼻祖,以其平淡自然质朴的风格开辟了诗歌题材的新领域,被南朝诗歌评论家钟嵘称为“隐逸诗人之宗”。 宋代的苏东坡,平生最为赞赏的诗人就是陶渊明了,他在《与苏辙书》中说到:“吾于

陶渊明诗作《归园田居》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晋浔阳柴桑人。早年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官职,后因厌恶官场的污浊风气,遂退隐田园,直至终老。陶渊明的诗以描写归耕退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特点,风格质朴自然,在描写田园

陶渊明及《桃花源记》、《桃花源诗》原文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字渊明。东晋汉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南朝宋初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

作文素材:关于陶渊明的作文素材及其运用范例

作文素材:关于陶渊明的作文素材及其运用范例(一)高考作文优秀片段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

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 论陶渊明归隐之“真意”

论陶渊明归隐之“真意”——再读陶诗《饮酒》(其五)陶渊明终于回家了,他再也不用束带见官,遭遇那难以承受的尴尬。为了守住他倚重的那个“拙”——归园田了。当然,陶渊明归隐田园并非如古代的隐者那样寄身山林与鸟兽为伍,在他“方宅

声明:《陶渊明辞官归隐 田园诗人陶渊明辞官归隐后没成贫下中农》为网友尐蛋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