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的现象已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点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能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其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素质心理健康
本文受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情商教育08SJD7100044资助)
大学生是一个庞大而不断发展的青年知识群,但80后出生的一代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磨练和心理教育,其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加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大学生面临多元化价值观的激烈冲突,由此带来激烈的心理冲突。大学生一旦遇到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恋爱、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和挫折时,便很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严重时还会出现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甚至导致精神失常和自杀。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和高校的重视,高等学校应该做好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工作,使学生平稳度过这一特殊年龄时期。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大学阶段是学生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的关键时期,人生关键的转型过度期就在这一时刻,在期间,学生将建立起自己稳定的人格结构,在心理和经济上将逐步摆脱对父母和家庭的依赖走向独立和成熟。在这一人生发展过程中急剧变化的时期,在校大学生面临很多重要的人生发展课题,也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
(一)环境变迁:经过奋力拼搏的大学新生,带着理想、希望和信心走进大学殿堂。很多大学生对大学生活期望过高,现实生活与自己理想中绘制情景相距甚远,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教学风格和新的学习方式,他们感到无从下手;另外,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急剧变化,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无形当中增加了大学生的精神负担,使其在心理发展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
(二)自我认知:许多学生不知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有一部分学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容易引起人格的困惑;
(三)学习困惑: 大学学习具有自主性、专业性、广泛性和探索性,课程的数量和难度都有所加大,记忆的知识减少,理解的知识增多,这就需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部分学生中学期间养成的学习定势,一时难以适应需要有自觉地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大学生活,其中一些人感到极度的不适应,有的甚至产生失落感;
(四)人际关系失和:大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语言习惯、生活习惯、个性等彼此的差异性大。某些大学生由于认知不良、沟通不畅、情绪反应不当以及缺乏社交的基本态度与能力而引起人际关系失调,久而久之,不愿与人交往,内心情感得不到疏泄,便产生压抑、痛苦、郁闷的心理;
(五)情感困惑:在大学阶段谈过恋爱的学生高达60%,大部分人恋爱观尚不成熟,部分大学生为了排解寂寞或者是满足虚荣心,还有的对人生目标没有清楚的认识,造成对恋爱问题简单幼稚,重外在形式,缺乏深刻的相互了解和责任意识,因此成功率低,一旦失恋就无法自拔。
二、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的偏颇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教育体制所致,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其次,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里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而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可能会使子女形成逆反心理,这要求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作用。
(二)教育实践上的偏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边缘化、零散性的状态。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挂靠在学生工作处,并配备了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和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三)缺乏专业人员
高校专职心理咨询人员配备往往不足,辅导员成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兼职人员,他们负责管理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繁琐的事务使得辅导员没有更多的精力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学习和工作,不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造成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活动重视不够。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强烈意识到健康不仅是躯体上无病,体格健壮,更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保持健康的行为。
(二)将良好心理素质的具体表现告诉大学生,帮助他们增加心理知识,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心理健康是指人对自我、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把握有正确的心态,体现出较高的自我调控能力,没有人格缺陷和障碍。具体表现在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观念与认识评价他人的能力,心理与行为和谐统一等方面。心理健康至少应该包括:一是健康的情绪,乐观的心态;二是良好的自我意识,准确的自我定位;三是完整统一的人格;四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友善地与人相处;五是善于适应社会,与社会协调一致。只有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健康的行为。
(三)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健全人格则是指在心理、道德、法律上都符合时代特点,真善美高度统一与和谐的高尚人格特征总和。要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诚信是构成健全人格的要件,是个人行为的基本规范,所以应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做到不说假话,不弄虚作假,重承诺、守信用;其次要加强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大学生从依附于家庭到独立于学校的成长阶段转变,分辨是非的能力尚不健全,如盲目追星、考证等。“自由之意志,独立之人格”,这是大学生人格培育中的难点。再次要增强大学生的团队精神,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强调培养独立人格的同时,还应该加强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二者相互依存,共同促进。最后,要引导大学生追求正确的人生价值,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以他人、社会的需要选择价值目标。
(四)积极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品味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通过建设生态校园、人文校园、数字校园,发挥校园内自然环境陶冶性情、修身养性之功能,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民主和谐、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的人际环境,使大学生产生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与人格的升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接触机会,增进他们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交流情感、陶冶情操、互动学习,从而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心理协会社团的作用,并积极指导协会开展心理培训、心理沙龙、角色扮演、情景剧场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自助及助人能力。
(五)实行集中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可以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和讲座,将德育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把培养思想道德品质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成分结合起来,把说理教育与心理疏导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人际关系、恋爱、身体健康、求职等方面产生的心理矛盾。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生必须进行因材施教、针对性的个别指导,预防解决学生中各种心理障碍和变态人格的倾向,减少精神疾患的发生,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快速适应环境的心理及行为能力。
(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通过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事业职业目标,而预先进行生涯系统安排的过程。现阶段,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预则立,不预则废”,生涯规划显得十分重要,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积极做好知识、技能、思想、心理诸方面的准备,顺应社会需求,树立正确的择业心理。
(七)指导学生开展阅读疗法阅读疗法也叫“阅读治疗”,是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心理疗法。精神分析学派对图书治疗的机理提出过较为全面的诠释,并将其机理归纳为认同、净化和领悟3个方面。认同, 就是有意或无意地将他人的特征归因于自己而获得感情上的支持、情感上的共鸣。净化, 是指读者在作者设定的情景中体验恐惧和紧张的同时, 其内心的焦虑波导向外部, 超负荷的抑制得到释放, 恢复至和谐心态, 情感得到净化。领悟, 指的是读者的内心冲突因作品的内容而导向外向化, 读者所产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反过来使作品的内容内向化, 这是双向的整合过程。通过阅读疗法帮助大学生了解有关青年心理特征、心理问题的症状表现及危害, 让大学生知道“ 阅读” 不仅治愚也治病, 心理问题是可以自愈的, 鼓励大学生借助“ 阅读” 相关书籍资料解决学习期间出现的许多问题。
四、结语
要培养学生成为心态积极、心理健康、心理和谐、心理成熟的健康人。大学生需要自主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以积极的认知与行为方式来看待自己、他人与社会,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看待过去、现在与未来,积极面对困难,理智应对挫折和善于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陈红,刘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2(2),38-39
[2]崔景贵。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目标[J]江苏高教,2007(2),101-102
[3]朱爱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高教,2007(3),95-97
[4]张厚粲。大学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