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总论
1、中国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
2、首次阐述中药药性理论、七情配伍理论、组方原则——《神农本草经》
3、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4、提出六经辩证、八纲辨证——《伤寒杂病论》
5、确立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伤寒杂病论》
6、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
7、首创三品分类法——《神农本草经》
8、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本草经集注》
9、朱墨分书承前启后——《本草经集注》
10、第一部炮制学专著——《雷公炮制论》
11、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千金方》
12、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新修本草》(由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组成)
13、宋代第一部官修本草——《开宝本草》
14、首次采用黑白字代替朱墨分书——《开宝本草》
15、《嘉祐本草》和《图经本草》——宋代本草的姊妹篇
16、具有生物分类学思想,被达尔文称为百科全书——《本草纲目》
17、近代第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大型药学辞书——《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
18、当代中药学代表作——《中华本草》
黄连、川芎、乌头、附子的道地药材产于四川;薄荷、苍术的道地药材产于江苏;细辛、五味子的道地药材产于东北;阿胶的道地药材产于山东;牛膝、地黄的道地药材产于河南;枸杞的道地药材产于宁夏;当归的道地药材产于甘肃;党参的道地药材产于山西;茯苓的道地药材产于云南。
二、巴豆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压油取霜能降低其毒副作用,醋炙香附可增强其疏肝止痛的功效,生首乌制熟的目的是改变药性。
三、药性理论
1、治疗筋脉拘急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芳香药有辟秽防疫,解表散邪,悦脾开胃,化湿去浊,行气活血,通窍止痛,开窍醒神之功,多具有辛味。
2、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
3、中药性能的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4、酒炒则升,姜制则散,醋炒则收敛,盐制则下行。
四、中药的配伍
生姜配黄芩,黄芩能消弱生姜的温胃止呕的作用,属于相恶的配伍关系。
黄连与木香配伍,木香能增强黄连清热燥湿之功,属于相使的配伍关系。
全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平肝息风、止痉定搐的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须。
枸杞子配菊花治目暗昏花,枸杞子为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主药,菊花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可以增强枸杞
的补虚明目的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使。 1、妊娠禁用药:牵牛、巴豆、商陆、水蛭、斑蝥、雄黄、轻粉、水银、砒霜、马钱子、蟾酥、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甘遂、大戟、芫花,麝香、三棱、莪术虽无毒,也禁用。
2、妊娠慎用药:桃仁、红花、牛膝、川芎、姜黄、牡丹皮、枳实枳壳、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附子、肉桂。白术、砂仁有安胎之功,不属于妊娠用药禁忌。
3、乌头和附子(与乌头源于同一植物)反贝母(川贝母、浙贝母)、瓜蒌、天花粉(瓜蒌的根)。藜芦反芍药、赤芍药、细辛、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
1、包煎:蛤粉、滑石、青黛、旋覆花、车前子、蒲黄及灶心土
2、雷丸有效成分几乎不溶于水,遇热易被破坏,应做成散剂冲服,不如汤剂。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