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书信史源远流长,战国时期乐毅的《报燕惠王书》、鲁仲连的《遗燕将书》、李斯的《谏逐客书》等,都已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但先秦两汉人写信,形式比较随便。至迟到魏晋时期,开始有人撰作"书仪",就是各类书信的格式,以供他人写信时套用。迄今所知最早的书信格式,是晋代书法家索靖书写的《月仪》。
正文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正文
正文中中国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如:
常用敬语
高见、高论:称对方的看法,见解。
高寿、高龄:用于问老年人的年龄。
尊府、府上、华居:称对方的住处。
拜望:探望。
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作品赠人时用此辞,表示请对方指教。
斧正:请人对自己的诗文、书画、作品加以修改、指教。
还有一类很突出的词,叫“谦敬副词”。例如“蒙、窃、幸、辱、敬、惠、谨”等等。这些谦敬副词,和上面所谈的尊称、谦称以及委婉语、讳饰语等等,都是我国古代的礼貌语言,体现了我国文化中的语言美。如:
谦敬副词
恕 :请求别人谅解,不要计较。
有劳:用于拜托或答谢对方帮助做事。
难为:感谢对方的帮助。
劳神:耗费精神。
失敬:责备自己礼貌不周。
失礼:自己感到礼貌不周。
相扰:打扰了
情景套词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套词,请收藏:
一般的感谢表达:
费神之处,泥首以谢
劳驾之处,不胜感激
有劳之处,永矢不忘。
感荷高情,匪言可喻。
琐渎清神,容当晤谢。
备荷关照,铭戢五内。
赠物答谢:
奉呈薄资,尚望笑纳为幸。
所奉××虽微不足道,但物轻情意重,望勿嫌弃。
千里鹅毛,聊表寸心。
微物奉上,聊祝吉安,幸祈笑纳。
供君糊墙,请勿见却。
结婚贺礼——
谨具薄仪,藉申贺悃。
奉上菲仪,用佐卺筵。
生日贺礼:
附将微物,聊佐霞觞。
薄礼附呈,寿祺藉祝。
请求赐教:
风雨同舟,愿闻明教。
倘蒙见教,没齿不忘。
倘承不吝赐教,幸甚幸甚。
得暇望时赐教言为祷。
收到礼物时的表达:
承蒙 厚惠,赐我 多珍,拜领之余,曷胜道谢。
辱荷 隆情,下颁 厚贶,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前承 馈赠,本不敢受,惟恐却之不恭,只得愧领。
蒙惠赠 厚物,感谢之至,然实难拜受,尚祈原谅。
蒙赐 瑶章,感愧良深。
辱赐 佳什,褒奖倍至,批阅之余,感激无已。
请笑纳
商量探讨:
愚直之言,尚祈嘉纳。
蒙雅爱,沥胆直谏。
相见以诚,请恕不谦。
吾敬先生,尤爱真理,故秉笔直陈,希原谅之为祷。
有事拜托:
冒味唐突干请,惟望幸许。
拜托之处,乞费神代办,不胜感荷。
谨布区区,尚希鉴明,费神相助。
所恳之事,若蒙慨允,将不胜感激之至。
乞赐……,以志厚谊。
请您出席宴会:
略备菲酌,藉作清谈。虽是薄酒,望君莫辞。
拟在敝馆略备晚餐。如蒙惠然肯来,何幸如之。
弟当稍尽东道之谊,洁樽候光。
假○○酒楼敬备喜酌恭候 光临。
拟设宴祖道,藉抒离情。
敢邀 阁下惠然枉驾。
请您来我家:
何日来此,愿得晤谈为幸。
祈望一会,共叙友情。
若蒙光临寒舍,当不胜荣幸之至。
扫径以待
想得到您的回复
请求信的写法
对方是长辈时的表达
如遇鸿便,乞赐 钧复。
恳赐 示复,无任祷盼。
催促时的表达:
杳无回音,尊意如何,请即告知。
余不尽言,唯希从速赐复为要。
恃爱催促,尚祈鉴原。
敬候回谕。
立盼速复。
伫盼佳音。
鹄俟玉谕。
请求指示时的表达:
是否可行,呈请 鉴核示遵。
可否之处,恳请 核示祗遵。
意下如何,尚望告知。
所议妥否,伏祈酌裁。
悉听尊裁。
因没时间而推辞:
因约定在先,夫法从命。
俗务猬集,事与愿违,只得稍缓时日,徐图良晤。
适有他事,不克抽身奉陪。
路远事牵,不克赴会。
本应登门叩谢,现奉芜函以代,幸恕不周。
因病而推辞:
因抱病卧床,不能奉陪。
因患病未愈,实难赴会。
因距离远而推辞:
远隔重洋,不能往贺。
远隔邮途,未遑超贺。
奈途远未果,歉帐奚如。
适在沪上,弗克躬与盛会。
因能力有限而推辞:
力不能及,实难承诺,敬希鉴谅,容后图报。
能力所及,仅此而已,无法奉命,尚希鉴谅。
庸碌之材,辱蒙重托,有负隆望,敬谢不敏。
马齿徒增,不堪任用,特申辞忱,以让贤能。
因有事在身而推辞:
蒙嘱之事,碍难办理,区区苦衷,尚祈鉴宥。
前委之事,因公务繁忙,无法脱身,不便应命,祈获谅解。
所请碍难从命,谨请查知。
盛意心领,然非不为也,实不能耳,即祈蔼照是荷。
无以为之,实非得已,伏乞谅鉴为幸。
因不能赴约道歉:
辱承招宴,因有先约,恕难奉陪,心领感谢。
厚情盛意,应接不遑,切谢。
因是日适有先约,只得先时告辞,不克拜领盛馔。
不克分身拜领盛情。
因给人添麻烦而道歉:
未能尽如人意,尚请多多包涵。
前事有负雅意,十分抱歉,尚希恕之。
前事有逆尊意,不胜惭愧,万望海涵。
疏失之处,请少垂宽恕之情。
诸多烦渎,惶愧奚如。
迟延之罪,尚望谅察。
不情之请,并希鉴原。
不妥之处,尚祈见谅。
不当之处,尚乞谅宥。
方命之疚,尚祈海涵。
黄庭坚手札
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