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王诚最新消息 新全文阅读 作者:王诚

蚌埠市王诚最新消息 新全文阅读 作者:王诚
新全文阅读 作者:王诚 《新》由www.aIhUaU.com集整理于网络,如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是侵犯了其他的法律法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考虑删除新全文阅读页面。
新 作者:王诚


绪论-王诚(1)
伴随着21世纪的钟声,人类已从“原子”时代步入“比特”时代。
物质、能源和信息是构成宏观世界的三基元,也是人类可利用的三类基本资源。漫长的人类发展史表明,人类开发利用这三种资源能力的任何进步,都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并把人类推进到崭新的发展阶段。可以说,一部人类社会形态的变迁史,就是一部人类开发利用物质、能源和信息的能力进步史。
“于无声处听惊雷,风起云涌缘信息”。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通信科技特别是数字化、网络化通信科技对人类社会无孔不入的渗透,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伟大转型。人类在经历了百万年蒙昧、数万年游牧、几千年农耕和几百年工商之后,如今亲眼目睹,一场汹涌澎湃的信息化世纪风暴,正席卷着世界的每个角落。全世界数十亿人同时观看世界杯足球赛;五大洲共同欣赏三大著名男高音的联袂演出,第一时间在电视屏幕“目睹”伊拉克战争、印度洋大海啸和美国总统选举;医生通过高速信息网络在数千公里之外为患者诊断和治疗,远隔万水千山,直接控制机器人为病人精确实施外科手术;科技人员坐在家里自由查阅北京大学或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最新科技资料;手机、短信、QQ、MSN、博客、网络游戏等各种即时通信和娱乐工具如影随形……
过去的10年,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推波助澜,人类社会以“摩尔速度”进入了一个数字化、信息化世界,进入了天涯咫尺的“地球村”时代:全球每天产生274 000 000小时固定电话网呼叫,31 000 000 000封电子邮件。全球范围内已有1 300 000 000移动电话用户,每天产生165 000 000小时移动呼叫,发送1 500 000 000条短信。信息通信科技如此紧密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以至我们几乎无法想像一个没有信息通信网络的世界!
数字通信科技是在历史进程中自然产生和发展的,它与时俱进,应运而生。早在1984年,当大多数人对因特网(Internet)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还感到十分陌生的时候,加拿大科幻小说家威廉?吉布森便对网络可能为世界带来的变革与冲击描绘出了一幅具体的场景。在他所著的《神经漫游者》一书中,他预言每个人可以让自己完全“神入”于虚拟的数字通信网络世界当中。然而吉布森完全不懂计算机,连他的这本描绘信息与通信网络社会生存场景的小说还是在传统打字机上一字一句敲出的。在30年后的今天,数字通信网络已经实实在在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信息通信科技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改变着我们的时代,正在塑造着我们的未来。随着数字通信技术和数字通信网络的日新月异,国际互联网络、固定电话网络、广播电视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传统上相对独立的各种信息通信网络的时空间隔正在被飞速打破,并逐渐以“宽带”通信网络为骨干融合为一个全球性的信息通信“大网”,人类社会正阔步迈入一个以数字化信息通信科技为支撑基础的崭新时代——通信文化时代。
目前,全球通信文化的发展已汇流成一股强大的浪潮,对人类社会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国际上通信文化发展的特点之一,是“经济文化化”或“文化经济化”的新经济形态强劲发展。现实昭示,未来文化和经济知识必然合而为一,文化就是经济,经济就是文化。以通信文化为内核的新经济已经成为国与国竞争的新的、长期的焦点。美国何以能够长期保持惟一超级大国地位?美国著名记者迈克雷有段精辟的论述一语中的:“美国真正的优势是文化与知识财富这两个非常人性化的资源。”特点之二,是经济全球化使文化产业和文化竞争力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居于更加突出的地位。经济全球化不仅使各国经济依存度日益加深,也使各国文化资源、文化消费时尚、文化市场日趋国际化,文化竞争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这种文化竞争力包括两大层次:一是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即一个国家文化产品在国内和国际文化市场中占有的份额;二是精神控制力,即一国文化对他国文化的影响力。冷战结束后,军事威胁相对减弱,而不同民族和国家间的“文明冲突”仍在继续,文化产品正是这种文明冲突的重要载体,对他国文化市场的占有率与对他国的精神控制程度成正比。正是基于这个意义,一位法国记者就美国在线兼并时代华纳的消息作评论时一语道破天机:“在因特网时代,只要谁买下文化,谁就可以控制时代。”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信息、教育、娱乐、旅游、体育等文化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世纪90年代,文化消费已占家庭总支出的,比80年代初增长了10倍。到2005年,我国文化产业的潜在消费能力达到5 500亿元。近年来,报业投资回报率始终在17%~50%之间,远高于其他产业。一些文化大省(市)纷纷将文化产业列为“十五”支柱性产业,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大型广电集团、报业集团、演艺集团、出版集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组建。社会办文化产业势头强劲,全国文化市场产业单位已达27万余家,从业人员万,固定资产达亿元。
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绪论-王诚(2)
我国通信文化产业也呈现着美好的前景。信息产业部统计资料表明,2004年中国电话用户新增亿户,用户总数达到亿户。其中,固定电话新增万户,达到亿户;我国农村固定电话用户突破1亿户,达到亿户;移动电话新增用户数6 万户,达到亿户,月均增长540万户。全国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部/百人。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
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报告显示,2004年我国上网用户总数已达9 400万,其中使用宽带上网的人数达到4 28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4 160万台,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43万和万,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总数达到74 429Mb/s,IPv4地址总数达59 945 728个。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方兴未艾。我国是世界第一电视大国,电视机保有量超过亿台,电视机年销售量超过4000万台。2001年,广电总局发布了《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并制定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计划2008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年将全面停止模拟广播电视播出。
由产业平移和产业重组所带来的市场空间十分广阔。不计算周边产业规模,仅仅6亿电话用户和4亿电视用户对通信文化产品的需求就是一个难以计算的数字,一言以蔽之,我国通信文化产业迎来了千载不遇的发展机会。
中国有着5000年文明史,积淀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发展,市场消费潜力巨大。因此,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展通信文化产业,资源是无比富饶的,前景是无比灿烂的。通信文化产业投入的资源主要是人的智力,我国人口众多,智力资源十分丰富。通信文化产业背靠丰富的文化资源,面对全球一体化的巨大市场,只要我们能够抓住目前的战略性发展机遇,是完全可能用较少的自然资源代价带动整个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
通信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广泛。我国通信文化还处于起步阶段,通信文化概念及其内容,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规范、发展,通信文化建设任重道远,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由于时间仓促,本人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有限,书中肯定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欢迎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b>  王诚</b>
<b>  2005年7月</b>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序-蔡名照
<b>  蔡名照</b>
王诚同志所著的《通信文化浪潮》,从通信的角度谈文化,从文化的角度谈通信,颇有创意。
从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体现的人类思想和智慧的总和。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影响人的思想,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理解,信息通信科技本身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先进文化。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信息通信科技不断取得革命性的进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数字化、网络化通信科技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有关资料显示,信息经济所创造出来的社会财富,超过了过去200年来人类财富的总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多元化的信息通信科技,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我们已经无法想像没有数字通信的生活。正如王诚同志在书中所述:“信息通信网络已经实实在在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信息通信科技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改变着我们的时代,正在塑造我们的未来”。
通信文化催生了通信文化产业。党和政府对我国通信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推动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一系列举措。我国的通信文化已经形成具有巨大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展现了美好前景。我国互联网一直快速发展,网络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信息通信科技还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的重任。信息通信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信息通信技术在文化传播中,也面临来自封建没落文化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挑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这为我们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通信科技传播先进文化,指明了方向。
我和王诚同志是多年的同事和朋友。他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媒体从业经验。他还取得经济学硕士学历,具有较扎实的经济理论功底。近年来,他投身于电信增值和互联网产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对信息通信科技的发展状况和走势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很多新鲜经验。他撰写的这一本《通信文化浪潮》,系统地分析了信息通信科技的发展规律和内在特点,剖析了世界各国信息通信科技发展历程及其管理经验,并对我国信息通信科技发展的走势进行了总结。难能可贵的是,在此基础上,他能够跳出一般实业家的思维框框,不拘泥于成说,从宏观的、综合的、发展的角度,把通信业、信息业、文化业、传媒业等联系起来思考,多侧面加以论述,并创造性地提出了“通信文化”这一概念,从而把信息通信从一般的技术、功能研究,上升到文化和理论的高度,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令人耳目一新。我想,这本书,无论是对于我国通信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还是探索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通信科技传播先进文化,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b>  (蔡名照:现任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b>


目 录
第一章 通信文化与人类社会发展(1)
第一节 文化(3)
一、文化的概念(3)
二、文化的性质和特征(6)
三、文化的要素(9)
四、文化的功能(11)
五、文化交流与社会发展(13)
第二节 通信文化(16)
一、科技与文化(16)
二、通信技术与通信文化(20)
三、通信文化与当代现代化理论(25)
第三节 通信文化的历史发展(27)
一、"大通信"视角与通信文化(28)
二、"小通信"视角与通信文化(31)
三、通信文化的驱动力(36)
第四节 通信文化与通信传媒(39)
一、技术、传媒和文化(39)
二、新媒介与新文化(45)
三、通信传媒登上历史舞台(48)
四、通信传媒主体产业链(52)
五、通信传媒与个体传媒(55)
六、通信传媒的两阶段发展道路(56)
七、通信文化的社会影响(56)
第二章 通信文化产业的兴起(59)
第一节 通信文化产业概念(61)
第二节 通信文化产业特征(75)
一、通信文化产业的主要特征(75)
二、我国通信文化产业的支撑力和必经发展阶段(85)
第三节 通信文化产业内容(90)
第三章 我国通信文化产业战略思考(109)
第一节 发展通信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111)
第二节 我国通信文化产业现状(116)
第三节 改革相关基础性产业,以支撑通信文化产业发展(122)
一、通信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122)
二、通信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128)
三、通信文化产业与传媒产业(134)
四、通信文化产业与数字化内容产业(140)
第四节 进一步把通信文化产业培养成国家支柱型产业(143)
第四章 通信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157)
第一节 通信文化产业面临新的发展(159)
一、通信文化产业矛盾和解决方式(159)
二、新一代网络服务(166)
第二节 通信文化的新阶段--宽带(172)
第三节 通信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传播(187)
一、世界文化传播的现状(187)
二、通信文化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性契机(189)
三、发展通信文化产业,实现中华文化历史性复兴(192)
第四节 国外有关国家通信文化产业概况(201)
一、美国(201)
二、日本(209)
三、韩国(218)
四、印度(225)
五、欧洲(230)
第五章 通信文化产业的理论与实践(237)
第一节 天天在线引领中国特色通信文化(239)
一、天天在线的诞生(239)
二、天天在线网站发展历程(242)
三、缔造中国特色通信传媒,引领中国特色通信文化(249)
第二节 天天在线宽带门户网站的实践现状(249)
第三节 新媒体:概念、特征与产品(271)
一、新媒体概念(271)
二、新媒体特征(275)
三、融合孕育新产品(280)
第六章 通信文化常识与名词解释(283)
第一节 通信文化古今中外知识问答(285)
第二节 通信文化相关名词解释(289)
第七章 通信文化相关论文摘编(311)
未来,世界看好通信文化(313)
移动通信繁荣背后的趋势是通信文化汇集(314)
数字付费电视的启动模式及其动力所在(314)
数字广播电视内容(315)
对数据广播业务的重新定位(316)
3G移动时代进一步确立通信文化媒体时代(317)
3G移动时代新产品生产需要创新和规范(318)
参考文献(321)
后记(323)


第一节 1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没有文化就没有社会。文化人类学家和一些社会学家认为,文化和社会是统一的,文化就是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文化史。本节将向读者扼要地介绍文化的概念、性质和特征,文化的要素,文化的功能和文化交流与社会发展,以期对通信文化的研究在理论和立意上有所帮助。
<b>  文化的概念</b>
当今社会,"文化"已经成为一个极普遍的词汇,无论在口头上还是在书面上,到处都可以听到和看到"文化"这个词。例如:"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他这个人真有文化","经济文化已经成为财富的主潮之一"。
同样是"文化"一词,在不同的场合其涵义是各不相同的。"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古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整个历史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财富的总和。"他这个人真有文化",是指某个人因为丰富的学识所透射出来的某种卓然不群的文化品味。"经济文化已经成为财富的主潮之一",则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所构成的商品活动的整体。可见,"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当不确定的。
《周易》有所谓:"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大概是中国人论述"文化"之始。在中国人此时的观念中文化的含义是,通过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用教育感化的方法治理天下。到汉朝,"文化"一词正式出现,其含义也与现在人们通常理解的不一样。刘向《说苑·指武》篇中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人束皙也讲"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些都是指与国家军事手段相对的一个概念,即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到唐代大学问家孔颖达则别有见地的解释《周易》中的"文化"一词,认为"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这实际上是说"文化"主要是指文学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古人对文化的这种定性从汉唐时起一直影响到清代,因此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即人自身的行为表现和国家的各种制度,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西方人论述"文化"要比中国人晚,但比中国古文献中的论述要广泛,要科学。西方语言中的culture,在 1690 年安托万·菲雷蒂埃的《通用词典》中,其定义为"人类为使土地肥沃,种植树木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和改良措施",并有注释称"耕种土地是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最诚实、最纯洁的活动",此时西方人观念中的"文化"只是被用来隐喻人类的某种才干和能力,是表示人类某种活动形式的词汇。而"文化"一词成为一个完整体系的表示方式,即术语,大约要到19世纪中叶才形成,这以后,文化和文明常被看做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学者们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文化现象及其历史发展,给"什么是文化"作了许多解释,其中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三种:第一种是方式论,即认为文化是一定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并非由遗传而得来的生活方式。这里包括了人们的兴趣、爱好、风俗、习惯,强调了文化的继承性。譬如,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者鲁斯·本尼迪克特的"文化"定义是"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一种使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任何民族的方式"。第二种是过程论,即认为是人类学习和制造工具,特别是制造定型工具的过程,这里包含了人类智力和创造能力的不断进化,强调了文化的演进性。第三种是复合论,即认为文化是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音乐、风俗、法律以及其他种种能力的复合体,这强调了文化的熔铸性,譬如伟大的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验中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对文化作了一种新的解释,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在罗森塔尔·尤金所编的《哲学小辞典》中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就是所谓"广义的文化",而与之相对的"狭义的文化"则专指精神文化而言,即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政治和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学术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除以上各种解释外,尚有符号说、限定说等各种说法。
1952年,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发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一文,对西方自 1871 年至 1951 年期间关于文化的 160 多种定义作了清理与评析,并在此基础上给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文化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他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即历史的获得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他们所带来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做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这一文化的综合定义基本为现代东西方的学术界所认可,有着广泛的影响。
上述各种定义都是学者从自己的学术立场和观察角度出发来界定文化的,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互有长短。但是,各种解释之间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补充的。综合各种定义的内在统一点,我们不难看出"文化"包含三个层次,即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所谓观念文化,主要是指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它既不同于哲学,也不同于意识形态,是介于两者之间而未上升为哲学理论的东西,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所谓制度文化,是指在哲学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制度。它们或历代相沿,或不断变化,或兴或废,或长或短,或以各种典章制度文本形式出现,或以一种"潜规则"的形式默存于人们的心灵深处,是一种中层次的文化。所谓器物文化,则是指体现一定生活方式的那些具体存在,如住宅、服饰等,它们是人的创造,也为人服务,看得见,摸得着,是一种表层次的文化。据此,我们认为,除了未经改造的或者人化的(自然物被人主观赋予感受和意义)自然环境外,凡人类创造出来,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媒介传承于后世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产品都是文化。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节 2文化的性质和特征(1)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一定的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省。"这句话指出了狭义文化的本质。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思想、理论、哲学、艺术等,都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的生产方式来决定的。例如"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就是中国封建主义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而人权、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后才提出来的,它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贸易自由、等价交换等经济原则的反映。
除了精神文化外,还有物质文化,如中国的长城、北京的故宫、四川的都江堰,都是为了满足当时经济发展和政治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也是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但是它们和观念形态上的文化有所不同,在它们上面凝聚了劳动人民的创造力,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封建主义文化,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至于其他的一些物质产品,更不能简单地贴上阶级的标志。
除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之外,人的行为模式、规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劳动技能等,也是文化的重要方面。文化的这些方面是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因此完全否定规范性文化的阶级性是不对的。如"三拜九叩"的礼节就是对中国封建主义的理解。但是完全把规范性文化说成是阶级性的也不对,磕头就是封建主义、劳动人民是不应当磕头的,这也说不通。至于说山民有山民的规矩和生活方式,渔民有渔民的规矩和生活方式,牧民有牧民的规矩和生活方式等,可以简称为山村文化、渔村文化、牧区文化。这些文化更多地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不可以简单地用阶级文化来区分。
所有的文化或文化的一切方面都是受社会的经济类型、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决定的,没有例外。然而由于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也受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所以我们在承认一定的文化是有由一定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同时,也应看到自然环境对文化的重要影响。
为了进一步说明文化性质和文化概念的内涵,对文化特征的描述是十分必要的。综合各派学者对文化的定义,归结文化的一般特征如下。
1.文化是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地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自然存在物及其运动不是文化,如山川河流、日月星辰本身都不是文化,但人类据此而创造出来的历法、文学、艺术以及其他物品却是文化。人可以点头和摇头,这种生理机能本身不是文化,但赋予点头和摇头以一定的涵义,使其成为一种沟通符号,这时点头和摇头就成为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人的观念、知识、技能、习惯、情操等都是后天学来的,是社会化的产物。凡文化都是通过学习得到的,不需要学习的先天遗传本能不是文化。例如人分男女,这本身不是文化,而如何做男人和女人,如何扮演好性别角色,这需要后天学习才能知道,所以做男人和做女人的规矩、模式就是文化。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一个社会的人在共同生活中创造出来并共同遵守和使用的才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如语言、风俗习惯、规范、制度、社会价值观念等。吃馒头是中国北方人的饮食文化,个别人吃蚂蚁就不是北方文化。
4.文化是一份社会遗产,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任何社会的文化,都是同这个社会一样长久的,是长期积累而成的,并且还在不断地积累下去,是一个无尽无休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化都是从前一个阶段或时期继承下来并增加了新的内容。继承的并不是以往文化的全部,而是继承一部分,舍弃一部分,再增加一部分,就成为一定时期的文化。因此文化是一个不断继承和更新的过程,不能用孤立和静止的观点去看待文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是不对的,完全否定传统文化也是不对的,并且是不可能的。
5.文化的多样性与共同性
文化都是具体的、特殊的,因此无论从纵向历史角度看,还是从横向空间角度看,世界各个时期、各个地域和民族的文化都是不同的而且差异很大。中国古代妇女以为缠足美,所以用一个美好的词汇--"金莲"来称呼它,现在"金莲"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这就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不同点之一。中国南方人吃蛇肉和猫肉,北方人认为那是不能吃的,这就是中国南方和北方文化的差异。太平洋中某些岛屿的民族在不太久远的过去有吃人的习俗,在别的民族认为这样做是惨无人道的。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记载了大量世界各地的特殊文化,充分说明文化的多样性。不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就会走向种族中心主义,即用自己民族的价值标准判断别的民族中发生的事件和现象的观念。比如中国人过去把国外人叫"洋鬼子",其中暗含的意思是只有中国人这样的人才是人。而在很多美国人的眼里,只有美金才是钱,别国的钞票都是纸。鲁迅小说中的阿Q看见城里人煎大头鱼加上切细的葱丝,而不像他们未庄那样加上半寸长的葱叶,以为城里人错了,就很有点未庄中心主义的味道。种族中心主义发展到极端就会产生民族沙文主义,即认为自己的民族是优等民族,鄙视和仇恨别的民族。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节 2文化的性质和特征(2)
为了避免种族中心主义的错误,人类学家采取了一种客观的态度,即对人的行为的判断不是根据某种外部的标准,而是根据人们所在社会或群体的内部标准来判断是非。这就是所谓的"文化相对论"观点,它避免了种族中心主义的主观性,因此成了现代人类学和社会学的主导思想。但是极端的文化相对论,就会放弃任何共同的是非标准,就会出现此亦是非,彼亦是非。
文化相对论走到极端就否定了人类文化的共同性,而文化的共同性或共性是寓于特殊性和多样性之中的,是客观存在的。美国学者默达克在《社会结构》一书中,归纳了70余种共同点是存在于各种文化之中的。例如求爱,男女分工,睦邻友好,控制大小便,乱仑禁忌等都是共同的。虽然在具体形式上有区别,但这些原则是共同的。由于文化具有共性,所以世界各种文化之间才可以交流,才能沟通,才能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表1-1 文化的特征及体现
文化的五大特征具 体 表 现
文化是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
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人的观念、知识、技能、习惯、情操等
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语言、风俗习惯、规范、制度、社会价值观念等
文化是一份社会遗产,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传统节日、习惯等
文化的多样性与共同性金莲、洋鬼子、食人族等
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节 3文化的要素
文化要素即文化所包含的各种基本成分。综合前述各种描述,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技能、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模式、语言符号、人造物品、物品的式样等都是文化的要素,举不胜举。为了便于理解和把握,社会学家把文化要素分成以下几类。
1.物质要素
即文化的物质部分,包括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其中尤以生产工具最为重要。人类创造文化,必须通过有形的制造品表现出来,如器皿、布衣、建筑物、水坝、公园等改造自然所使用的生产工具,反映了人的需要和技术发展水平,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因此它在各种物质要素中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人们对时代的划分有时是以使用什么样的生产工具为标准的,如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机器时代、电气时代等。人们也用使用工具的特性来表示不同的文化,如"青铜器文化"、"电气文化"等。可见工具及使用工具制造出来的物质产业是文化不可缺少的要素。
2.精神要素
即精神文化,包括哲学、科学、宗教、艺术以及各种思想观念,其中尤以价值观念最为重要。精神文化是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人们改造自然与社会,创造和享受文化的活动无不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指导和推动下进行的,所以观念形态的文化是文化要素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尤其是价值观念更是文化的精髓或灵魂,是核心要素。价值观念是人们判断是非、选择行为方向和目标的标准。人们追求什么,鄙弃什么,是由价值观念决定的。价值观是在社会共同生活中培养起来的,所以在一个群体或社会中,会形成大体一致的价值观,这就是群体或社会的价值。群体或社会的价值决定着这个群里或社会的特有生活式样。
3.语言和象征符号要素
人的交往只有借助语言和符号才能进行,一切知识的继承和传递也只有借助语言和符号才能实现。马林诺夫斯基认为,语言不仅是一个工具体系,而且是一套长期养成发音的习惯。人类学家们长期考察发现,世界上大约有2800种不同的语言,其中大部分语言没有共同的词汇。所以并不是任何不同的语言都可以互相翻译的。译文不可能跟原文完全响应。这说明语言是人们观察世界(甚至是改造世界)的工具。人们用语言在自己的头脑里建造了客观的世界,所以语言不同,对世界的反映也不同。例如对颜色和味道的表达,有的语言词汇很多,可以区分许多极细微的差别,而有的语言词汇很少,区分力很低。中国人常用酸、甜、苦、辣、涩来形容味道,难道世界上所有物质就只有这五种味道吗?中文里有"你"和"您"两个词来表示第二人称,英文中就只有一个"you",以致当中国人面对年长尊贵的美国客人说话时,很不好意思直呼"you"。其实英美人的语言中对年老位高的人表示尊敬,不是用一个词,而是用句型的不同来表达的。这就是中美之间文化的不同。
符号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也是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手段,甚至比语言还运用得更广泛。符号有身体的姿势、表情、动作、声音、图形、标志等。有的符号是表征的,如国徽、军旗,有的符号是指意的,如禁止通行的符号,前者含义丰富,后者意义明确。符号的不同也是文化特色的表现。
4.规范体系
有些人类学家把文化归结为人的行为规范和模式,足见行为规范和模式对于文化的重要性。人们行为办事要有规矩,不同的人办不同的事,要守不同的规矩。规矩就是社会规矩,是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根据需要指定出来或衍生出来的,它是一定的价值观念的具体化,是支撑价值观念的。各种规范互相配合共同调节人们的各种社会行为,以维护社会秩序。世界各国规矩之多,差距之大,令人茫然。不懂规矩,手足无措,说明不懂规范性文化就办不成事。一个不懂宴会礼仪的人参加宴会会感到局促不安,不能顺利地交往;相反在一个普通的家庭聚会上使用正规宴会的礼仪,就令人觉得装腔作势、可笑。规范是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所以了解一个群体和社会的文化,首先是从认识规范开始,进而才能达到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
表1-2 文化的要素
文化的四大要素实  例
物质要素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其中尤以生产工具最为重要
精神要素哲学、科学、宗教、艺术以及各种思想观念
语言和象征符号要素语言、姿势、表情、动作、声音、图形、标志
规范体系法规、制度、道德
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一节 4文化的功能
文化的功能可以从不同的层面观察。从个人层面上看,文化起着塑造个人人格,实现社会化的功能;从团体层面上看,文化起着目标、规范、意见和行动整合的作用;从整个社会层面上看,文化起着社会整合和社会导进的作用。
1.社会整合
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结构整合三个方面。价值整合是整合功能中最重要的一种功能,只有价值,才有结构和行为的协调。一个社会中的人们,价值会有差异,但经由统一文化的熏陶,必然在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达成大体一致的观念。规范因增加值需要而产生,由文化的整合使之系统化和协调化,并使规范内容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进而把社会成员的行为纳入一定的轨道和模式,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社会是一个多元结构,社会的异质性越强,分化的程度越高,多元结构越复杂,从而功能整合的作用愈加重要。
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一个社会如果缺乏整合,必将四分五裂。一个民族,由于享受一份共有的文化,不论他们是否居住在一起,也不论他们是否生活在共同的制度下,都会有民族的认同感,都会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联结在一起,不可分离。正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维系着中华民族浩浩五千年历史,维系着中华民族56个民族大家庭,维系着居住在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
2.社会导进
文化的社会导进功能包括提供知识、协调社会管理、巩固社会进步成果三方面。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导进系统,如教育系统、科学研究系统、决策系统、计划系统、管理系统、医疗卫生系统等。社会导进必须以知识为动力,而新的知识,包括新的理论、科学、技术,依赖于文化上的发明和发现。有计划地推动社会进步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包括决策、规划、组织、实施四阶段。在总的系统工程中,又包涵许多子系统,文化在各阶段子系统的协调配合上发生着重要的调适作用。同时,文化是一份社会遗产,这种遗产是逐步积累的。每一次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所取得的成果,都必须以新的制度巩固起来。文化在新制度建设过程中以及建成以后,在新的发展阶段上再起着协调整合作用,以维持新制度的秩序和稳定。
3.反向功能
文化不仅具有正向功能,而且有反向功能。美国学者R·默顿认为,社会并非总是处于整合状态,非整合状态也兼而有之。个人和群体并不总是顺从社会规范,违反社会规范的情形也是时常发生的。这种非整合状态和违规行为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例如社会的机会结构是一种文化安排,这种机会结构使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的方式去追求自己的目标,而使另一部分人通过非法的方式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前者是文化的正向整合功能的表现,后者是反向的非整合功能的表现。正向功能保持社会体系的均衡,反向功能破坏这种均衡。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节 5文化交流与社会发展(1)
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无法把自己封闭起来,与世隔绝。那样它不仅不能发展,甚至不能生存。事实上,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地扩大文化交流的过程。当代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纳入世界范围的多向多元的文化交流之中,拒绝文化交流是不可能的。文化交流是一个总的概念,它包括由文化传播而引起的文化接触、文化冲突、文化采借、文化移植、文化整合或融合的过程。概而言之,文化交流由文化传播和文化濡化两部分内容组成。
1.文化传播
文化也和其他物质一样,具有向四周扩散的特性。一种文化元素被创造出来以后,不可能只为创造者独有,必然向周围扩散,变成一群人共享的东西,这才是文化。这个共享的文化元素,又向临近的群体或社会扩散,被他们采纳或者接受,这就是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是文化的固有属性,如同任何事物都具有与周围环境进行物理的和化学的物质交换活动一样,凡文化就一定要向周围传播,不能传播的东西便不再是文化。被传播的是一个或者几个文化元素,甚至一个文化集丛,而不是整个文化模式。例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向世界各地传播,必然引起在功能上相关的元素随之传播。例如电从欧洲传入中国,随之电灯、电话、电车、电报等也传播过来;啤酒传入中国,随之造酒原料、技术、饮酒器具、习惯等也传播进来。
文化传播必须有载体,即传播媒介。人的流动是最初的重要媒介,如旅游者、移民、入侵者都是传播媒介。他们把本民族、本地文化带到世界各地。交通工具(如火车、飞机、轮船、汽车)和通信工具(如电话、电报、传真)也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至于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直播卫星、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更是当代文化传播的广泛高效的载体。
文化传播的规律是以文化发源地为中心,按照同心圆的轨迹向四周扩散,但因受到的阻力不同,在各个方向上扩展的远近不同。如同在水池中投下一块石头,激起水波向四周扩展,在没有阻力的方向扩展很远,在有阻力的方向,水波随之消失。对文化传播的阻力,来自文化差异,所以文化传播不容易向文化差异很大的地区传播,而容易向文化差异比较小的地区传播。
2.文化濡化
由于传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元素互相接触,其中的一种文化吸收或采纳了另一种文化元素,并且使之与主题文化协调起来,最终成为主体文化中的一部分。这个文化变迁过程在英文中用acculturation来表示,比较接近的中文词汇是"濡化"。濡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文化变迁过程,这个文化过程包括了文化接触、撞击、冲突、采借与整合调适等阶段。目前的中国,咖啡馆、流行歌曲、卡拉OK、啤酒等,已经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这些外国文化传入中国,引起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撞击、冲突,然后被消纳。
当一种外来文化元素传入时,人们很自然地用本民族文化价值标准去审视它,看它适用不适用。由于文化本身具有一种惰性,所以在大部分人看来,外来文化是一种异端,没有价值的,甚至认为是有害的。例如慈禧太后拒绝照相,袁世凯拒绝西医看病,民国以后许多人还拖着辫子等。只有少数人在一开始会接受外来文化,其中绝大部分是知识分子。当少数知识分子接受外来文化,而大部分人按传统文化模式生活时,这少数文化濡化的"先进分子"就要开展"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是对准传统文化的,必然引起本民族的文化自卫,形成与之对立的"保卫传统文化"的运动,甚至产生激烈的文化冲突。在这种文化冲突中,无论哪一方获得成功,都不可能原封不动地保持传统文化,所以冲突本身就是文化变迁的动力。
中国近代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打破了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西方文化大量传入,曾引起中西文化的激烈冲突。第一次冲突发生在清朝末年,以康有为、严复、梁启超等为一方的维新派,主张向西方学习,维新变法;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保卫国本,"中体西用",反对变法。冲突的第二次高潮是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中国文化界的文化大讨论,发生在国家和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争论的焦点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一派主张尊孔读经,发扬国粹。一派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吸收西方文化,救国救民。此外,还有个别人有"全盘西化"的言论,但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论战方,更没有成为国粹派、马克思主义派的威胁。
中国共产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采取改革开放的政策,西方文化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和速度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撞击和引起的文化冲突也是前所未有的,出现了所谓"文化热"。如果说20世纪30年代"全盘西化"只是个别人的言论,那么到了80年代,它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思潮,有的人崇拜所谓"蓝色文化",不但全面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直接攻击社会主义制度。这种思潮不但从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看来是不可取的,而且是违反文化传播和文化濡化规律的,所以自然地受到抵制和批判。然而批判"全盘西化",保卫传统文化,不等于因循守旧,拒绝接受一切外来文化。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元素日益增多地被我们采借过来,经过一个阶段的适应与协调,已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地一部分。例如公司、高层建筑、高速公路、喷气式客机、可口可乐、卡拉OK、舞厅、高尔夫球场等,在中国人眼里,已不像以前那样格格不入。至于电话、电影、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早已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


第一节 5文化交流与社会发展(2)
文化交流对人类文化的吐故纳新和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自古以来,人类社会都是在交流与互动中发展的,其中,文化传播和文化濡化就是文化交流的独特载体和影响机制。概括起来,文化对社会发展有三方面作用。
第一,思想启迪。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创造文化要有思想和指挥,而思想和指挥不仅仅来源于本群体和本地区人们的实践经验,也来源于其他群体、其他地区人们的经验。当一种新的思想产生以后,经传播而被另一个社会所接受,就会引起这个社会的巨大变化。最明显的例证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引起中国社会的巨变。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传入,打破了我们以前的绝对时空观。互联网的传入,则更是为中国人打开了一扇真正的认识之窗。
第二,模式提供。
人们行为办事,要遵循许多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模式。为满足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大量主要模式来自本民族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有相当多的模式来源于文化交流。如当今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政府、法院、学校、舞厅、个人所得税制、西服、上网等,都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有外国文化提供的模式。
第三,物品采用。
物质方面的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具有更加明显的推动作用。我们常说"洋为中用",在物质产品方面没有任何疑义。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当代世界各国所用物品,没有一个国家是全部由自己制造的。以美国而论,相当一部分用的是中东的石油、日本的汽车和电器,吃的是南美洲的水果,穿的是亚洲人做的衣服。我国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外国产品也是非常普遍的,我国所用原油的三分之二来自于海外,所用个人电脑CPU几乎全部来自美国,手机更是集世界各国之大成。这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只有在由于盲目进口外国产品而影响本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下,这种采用才是不合理的。


第二节 1通信文化(1)
本节论述了科技与文化、通信技术与通信文化以及通信文化与当代现代化理论,由此,对通信文化的概念作出了描述:所谓通信文化,就是通信技术,适合通信介质传递的符号化的文化内容,通信终端及其符号内容消费体系,以及旨在调节通信资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制度体系的总和。通信文化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通信技术、文化产品、大众需求和制度保障体系。
一、科技与文化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的。在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诸因素中,科学技术是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中共中央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依据邓小平理论深刻地阐述了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正确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物质内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系统知识。技术是在科学的指导下,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获得的从设计、装备、工程、规范到管理等的系统知识。技术直接应用于现实的生产力。科学的发展推动技术的进步,技术革命又推动科学的发展,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重大革命,即: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农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游牧社会过渡到农业社会,工业革命又使人类社会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成功跨越。
如果我们把形成于漫长的人类历史过程中的经验和知识都看成是广义的科技,那么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科技史,没有科技就没有人类和人类社会,更不会有人类丰富多彩的历史。在构成人类社会的四大要素--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科技与文化的关系尤其密切。大约380万年前人类开始利用原始的科技--火,当然,那时候还是无意识的。但是,正是这种偶然的科技使人们不仅实现了生食到熟食,而且拥有了夜间的"太阳"。火驱走了黑暗,带来了温暖,使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野蛮状态,迈出了走向文明社会的关键一步。18世纪以来,科技飞速发展,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业。19世纪最后30年,电力广泛运用,人类由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20世纪40年代至今,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技飞速发展,并在电子、能源、材料三大基本技术领域展开,人类开始迈入信息社会。
现在正在进行的信息革命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次科技革命。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世界出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广泛应用,以信息科技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起来。信息科技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技,它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激光技术、通信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之大成,是高技术群的先导领域和当代新技术革命的核心推动力。目前许多国家都把它视为科技发展的重点。
由于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都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因此,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就成为加速经济、社会变革的强大推动力。在现代社会中,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都同信息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就是最生动的表现。在人类文明史上,在人类的科技发展进程中,还从来没有一项技术像信息技术这样对人类经济、社会、军事乃至政治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强了信息创造、传递、储存和处理等过程的能力和效率。这不仅为信息产业的兴起与蓬勃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知识经济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如果说过去工业革命出现的机器是对人类体力劳动生产力的解放,那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则是对人类脑力劳动生产力的解放。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科技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过程,人们借助信息技术开拓新领域、创造新知识、生产新财富。新技术改变了生产的内容,过去是靠技术把原材料转化为产品,是资源的凝聚;而现在是靠信息技术把知识转化为产品,是知识的凝聚、创造和应用。
信息革命使社会和经济产生根本性的变化,信息成为一种最重要的资源,信息产业变成最大的产业部门,脑力劳动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社会经济将实现信息网络化。因此,人们常把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水平视为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把信息技术为龙头的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发展视为新的产业革命即将来临的征候。
从这些科技与人类社会简单的互动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科技之于文化,正如血肉之于骨骼,两者相辅相成,早已深深地融为一体。概而言之,科技在四个层面上影响着文化的内涵,即科技和建筑在科技之上的物质载体、规范制度、思想行为。
科技对文化的促进作用集中体现在生产工具的革新上。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按照马克思的理论,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据此,我们可以推论,生产工具是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一个时代的典型生产工具可以近似地等同于这个时代的科技发展水平。事实上,历史学家在划分历史的标准上,也普遍采用生产工具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准。我们通常把火的使用看做人类文明的起点,拜火教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存在本质上反映了火这种最原始的科技工具对于人类记忆的深层影响。打制石器是人类真正意义上的科技活动发端,正是借助打制的石器工具,借助粗糙石器的尖锐棱角进行的砍砸削剥活动把人类从动物中分离出来,形成了原始的人类文化--旧石器文化。磨制石器的出现是人类工具制造的一次飞跃,借助这种更加精细的石器工具,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又前进了一大步,我们通常把这个时期称为新石器时代。由火烧矿石偶然发现的原始冶炼技术--青铜制造是人类文化的第三次飞跃,直接把人类推进到青铜文化时代。铁器和手工织布机的使用为男耕女织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完整的技术基础,形成了占据人类历史达数千年的农耕文化。18世纪的蒸汽机、电和内燃机是划时代的新的生产工具,直接促成了工业文化的灿烂辉煌,使资本主义社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语)。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最后十年以来,电子信息工业异军突起,个人计算机和数字通信网络作为人类创造出来的又一崭新的生产工具迅速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形成了蔚为大观的通信文化。关于通信文化,此处仅仅提出问题,下一节将详细论述。


第二节 1通信文化(2)
表1-3 生产工具(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关系
生产工具(科学技术)文 化 类 型
火火文化
打制石器旧石器文化
磨制石器新石器文化
青铜器青铜文化
铁器、手工织布机农耕文化
蒸汽机、电、内燃机工业文化
计算机、数字通信网络通信文化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第二节 2通信技术与通信文化(1)
"通信"是英语communication的对译词,据考证,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的communicatio和communis,14世纪在英语中写做comynycacion,15世纪以后逐渐演变成现代词形,其含义不下十几种,包括"通信"、"传播"、"沟通"、"交通"、"交流"、"交往"等。19世纪末,这个词语已经成为日常用语,主要指人们传递、交换信息的过程,基本上可以看做一个等同于"传播"含义的词。
从个别、分散、自发的通信到有组织的通信,从相互之间的以物示意到大规模的统一的通信活动,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漫长过程。可以说,自人类诞生起,就出现了各种形式的通信活动。人是社会动物,他们在共同劳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需要相互沟通信息。语言一经产生,便成为信息交流的第一手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开始出现了以物品传递信息的方式,当然,各地区、各民族使用的物品不尽相同。虽然原始的通信起源很早,但有组织的、规模较大的通信,是在原始社会末期才开始出现的。较大的部落联盟要与其他的部落作战,要兴修水利工程,贤明的首领要听取属下的意见,征询对未来领导人选的想法等,这样有组织的通信是出于国家统治的需要。无论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都概莫能外。国家建立后,政令的下达、军情的传递、经济的发展、物资的交换、科学文化的推广,都需要通信。而交通的改善、交通工具的进步、文字的产生,都为通信的发展创立了必要的前提。
以电磁为信息载体的现代通信技术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一朵奇葩。从1844年人类历史上第一封电报的发出计算,以电信号为传输载体的现代通信已经走过了160多年的发展历程,人类对相互沟通和信息传递的无限需求不断推动通信技术的革命性创新。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公认的产业革命已经发生了3次。3次产业革命不断对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通信业的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电的发明及广泛应用,在19世纪形成了第二次产业革命,世界从此进入了"电气时代"。社会生产力由以蒸汽为基础变为以电气为基础,以蒸汽为动力的邮运速度日益不能满足工业生产发展对通信速度的要求。在迈入电气时代不久,美国人莫尔斯于1837年研制成功用电码传递信息的电报机,并设计出莫尔斯的电报码。从此在通信史上增添了电信这一新门类。与邮政相比,电报有明显的速度优势。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第一次用自己设计的装置传送了一句完整的话。1877年,电话通信迈出了新的一步,美国波士顿架设了第一条电话线并开始通话。无论电报还是电话,都是远距离传递信息,因此线路传输就成了发展电信的一个主要障碍。为适应通信作为工业社会中社会生产一般条件的需要,于1895年又发明了无线电。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0年,美国发射了"回声1号"卫星,迈出了人类使用人造天体实现通信的第一步。1965年,世界上第一颗商业同步卫星"晨鸟"上天,标志着卫星通信进入实用阶段。
今天,通信业已经由最初单一的电报服务,扩展到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多媒体信息、数字电视等覆盖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每一个角落;通信网络也主要演变为4个功能相对独立的网络:固定电话网、移动电话网、互联网和广电网;通信业已经成为支撑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通过对电磁运动规律的深入研究和成功驾驭,人类终于实现了信息传递方式的千年梦想--超视距低成本沟通信息。电磁通信技术因为其廉价高效的信息传递特性,被人类社会广泛应用,把人类推进到信息时代。
从上一节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文化"包含三个层次,即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凡能同时在"观念、制度和器物"三个层面上产生普遍影响的事物就可以称为一种文化。通信技术就是这样一种新事物。通信技术最初典型的应用载体是电话电报,按照推论,当电话电报在民众中大规模普及的时候实际上就开始形成了通信文化的雏形--电话电报文化。观念层面,电话电报延伸了人们的听觉、感觉,从而影响了人们的时空观,时空观是构成思维的基础元素,因此电话电报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制度层面,为了调节电话电报这种通信资源的分配关系,人们制定了大量有关通信的法律法规;器物层面,支撑电报和电话服务的通信技术和设备产业链,支撑电话这种声音通信接受终端的电话电报制造产业链都是具体的存在物。因此,可以说通信文化肇始于电话电报的发明,并随电话电报通信网络的扩张而扩张。
我们认为,通信技术、通信的设施设备、通信的规范制度以及通信的思想行为,这几个方面共同构成了通信文化的内容。其中,通信技术和通信的设施设备是通信文化的根本支撑力量,通信规范制度是通信文化的外部约束环境,通信思想行为是通信文化在人类思想意识层面的折射。简单地说,与通信技术相关的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事物都是通信文化。然而,这个定义还仅仅是通信文化的广义概念,本书所指的通信文化是有其特定含义的。本书所要探讨的通信文化主要从数字通信技术及其全部相关内容的角度展开。因为正是基于数字通信技术的国际互联网和现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出现和大规模普及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远弗届的影响,使得通信文化成为一种耀眼的新文化并崛起于人类文化史中。


第二节 2通信技术与通信文化(2)
国际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美国国防部为了应付核战争而研发的一种军事通信网络。然而,设想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始终没有打起来,而互联网技术却如温室中的蘑菇一样,迅速地成熟起来。随着一系列技术障碍的扫除,互联网先是作为一种学者之间分享知识、协同工作的工具在民间发芽,然后便以势不可挡的势头在大众中普及开来。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于2001年~2003年间发布的年度电子商务和发展报告显示,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在2001年~2003年从亿增长到亿,年均增长约20%。著名调研机构VeriSign最新调查显示,继2004年第一季度全球互联网域名实现470万个的增长记录之后,2004年第三季度全球域名注册数量再次刷新记录,增长500万个,从而使全球在册的域名数量达到了6630万个。
移动通信应用的雏形始于1941年美国陆军开始装备的步话机和对讲机。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始于蜂窝式移动电话的诞生。20世纪70年代初,贝尔实验室提出用蜂窝系统覆盖小区概念和相关理论。随后,第一代面向大众的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很快进入了实用阶段。进入80年代后期,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大量应用,为开发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提供了技术保障。1982年,欧洲GSM(移动通信特别组)制定了泛欧洲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并用该研究小组名字的缩写"GSM"命名。GSM移动电话系统使移动通信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GSM成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代名词。近年来,全球移动电话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据ITU统计,2004年中期,全球移动用户总数已近15亿,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Deloitte & Touche最新预测,到2005年年底,全球移动电话市场手机用户将达到20亿人。全球来看,移动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不仅大大超过了固定电话的增长速度,而且还超过了互联网使用者的增长速度。
我国在1987年开始使用模拟式蜂窝电话通信,1994年10月,第一个省级数字移动通信网在广东省开通,从此移动通信产业在国内迅速成长。自2001年以来,我国新增移动电话用户均以每年5000万以上的规模持续增长,令全球瞩目。目前,我国移动用户总数达到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
过去的10年,数字通信技术得到空前的发展,其规模之大,影响范围之广纵然科幻小说家也未曾想到。期间,电信网络、国际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络、数字电视网、宽带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个人电脑技术……飞速发展,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推波助澜,人类社会以摩尔速度进入了一个数字化、信息化世界,进入了天涯咫尺的"全球村"时代:全球每天产生274 000 000小时固定电话网呼叫、每天有31 000 000 000封电子邮件、全球范围内已有1 300 000 000移动电话用户、每天产生165 000 000小时移动呼叫、每天发送1 500 000 000条短信。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今,全球各种信息网络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宽带"为基础,以"融合"为特征的新时代,一轮更深层次的数字通信技术革命浪潮扑面而来。无疑,这波浪潮将更深刻地从"观念、制度和器物"三个层面上影响人类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可见,由数字通信科技繁荣发展所派生出来的崭新"通信文化"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其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我们认为,"通信文化"是博大的文化内涵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是依托现代数字通信技术、通过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以满足其文化需求,从而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体验、提升和享受。归结起来,我们认为,所谓通信文化,就是通信技术,适合通信介质传递的符号化的文化内容,通信终端及其符号内容消费体系,以及旨在调节通信资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制度体系的总和。通信文化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通信技术、文化产品、大众需求和制度保障体系。其中通信技术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与交流的一种科学实现手段;文化产品是人类社会各种文化成果的的数字化集成;大众需求是人们对通信终端及其符号内容的需求;制度体系则指调节通信资源经济关系的全部外部环境因素。这里所指的通信资源涵盖了通信技术、通信内容、通信终端和消费体系等与通信相关的所有方面。符号化的文化内容则是特指在现有的通信技术和通信设备、大众需求所构成的约束环境之下,能够被现有的通信技术以特定的信息传递形式所消纳的一切内容和元素。在数字化通信环境下,这个概念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可以用"比特"形式呈现和传递的一切内容及其全部的技术、社会支撑体系。


第二节 3通信文化与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的一批社会科学家首先创立的。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为首创立的"结构-功能"学派是现代化理论的先驱。1950年帕森斯提出"现代"和"传统"两个对应概念,建立了"传统的农业社会"和"现代的工业社会"来阐述社会的变迁过程,成为现代化理论中的经典理论。这一理论存在一个重大缺陷,即以西方的工业化模式和代议民主制为蓝本构成理论基础,过度强调工业化,坚持"西方中心主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电子科技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导致西方社会的急剧变化,经典的现代化理论受到严重挑战。以"信息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论"为代表的崭新现代化理论成为最具有代表性,也最能反映时代变化实质的新经典。
1.信息社会论
西方20世纪50年代后产生的深刻社会变化使西方学者确信,人类正在面临信息社会的到来。1980年法国让·雅克和塞尔旺·施赖贝尔根据巴黎小组研究成果写出的《世界面临挑战》、美国学者托夫勒出版的《第三次浪潮》和1982年出版的美国学者奈斯比特的《大趋势》是系统论述信息化社会的代表著作。
"信息社会论"者认为,20世纪50年代初期,首先在美国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化,标志着信息社会的出现。奈斯比特指出,1956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从事技术、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白领人数超过了蓝领工人数;1957年,原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两件事构成信息社会主要的标志性事件。
"信息社会论"者认为,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信息社会同工业社会相比,有许多崭新的特征:①电子信息交换成了最经济的技术,信息成为战略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②整个社会以知识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的增长主要依靠知识,而不是劳动。③先进的通信与信息系统成为社会改革的手段,日益渗入日常生活,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带来一场变革。
托夫勒把信息社会的来临称为"第三次浪潮",他对"第三次浪潮"到来后的文明作了许多具体的描述与预测。例如,非群体化传播工具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思想非群体化;就业结构发生变化,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只是少数,而大多数人则从事脑力劳动;劳动场所也在发生变化,许多人的劳动场所将转向自己的家庭中;家庭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传统工业社会造成家庭纽带的松懈,而信息社会则会增加家庭的纽带;组织结构在由金字塔转变为网络型结构;政治上则由共同参与民主制代替代议制,等等。托夫勒还认为,第三次浪潮给穷国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契机,第三次浪潮"向世界上最穷国家和最富国家提供了全新的机会"。他为第三世界国家设立了一个改革战略:既发展面向乡村,只需少量资金的低流量的农村工业,也发展某些经过仔细选择的高流量的科学技术之上的工业,并由一种经济制度对两者都加以保护和促进。穷国应当超越第一次浪潮的小规模工业或者第二次浪潮集中的大规模工业之一:微电子技术。简而言之,要在人类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田园诗般的牧场即"乡村共和国"建立起一个新的平衡。
2.后工业社会论
"后工业社会"的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于1959年首次使用,其理论主要体现于他的代表作《后工业社会的来临》(1973年)一书中。贝尔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阶段。前工业社会依靠原始的劳动扩展从自然界提取初级资源;工业社会是围绕生产和机器这个轴心,并为了制造商品而组织起来的,它包括了诸如美国和原苏联这样一些对立社会的不同社会制度;至于"后工业社会",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的概念是个广泛的概括,它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理解:
?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后工业社会最主要的特点是,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或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如贸易、金融、运输、保健、娱乐、研究、教育和管理。
?职业分布: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取代企业处于主导地位,新的技术权贵兴起,新的阶层原则开始出现,科学家和工程师是构成后工业社会的关键集团。
?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指定政策的源泉。后工业社会是围绕着知识组织起来的,对于组织决策和知识变革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即理论与经验相比占首位。
?未来的方向: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随着新的技术性预测模式的出现,后工业社会有可能达到社会变化的一个新方面,那就是对社会发展进行规划和控制,有意识、有计划地推动技术变革。
?制定决策:创造新的"智能技术"。智能技术就是用规则系统解决问题的规则来代替直观判断。这些规则系统可以体现在自动化装置里,或者在计算程序上,或者存在于某些统计资料或数学公式的一套指令里。新的智能技术的特点是,它能确定理性的行动并识别实现这些行动的手段。它使决策更具有科学性,这就使科学家和经济学家更加直接地参与政治活动。
作为一种探索性理论,"信息社会论"和"后工业社会论"都存在着"技术决定论"的倾向。但是假如我们能抛开对理论家的苛责,就不难发现"信息社会论"和"后工业社会论"实在是对我们所探讨的通信文化理念及其前景的极好诠释。可以近似地认为,通信文化正是这两大理论所描述的人类新一代社会形态的主要文化形态。
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三节 1通信文化的历史发展(1)
诠释通信文化的发展历史,首先要明晰"大通信"和"小通信"的概念。"大通信"为广义的通信概念,它包括自然通信、文字通信、模拟通信、数字通信、全息通信和物质通信等内容。"小通信"为狭义的通信概念,它包括光纤通信、数据通信、移动通信、智能网技术等内容。通信发展历史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初级通信阶段(以1838年电报发明为标志);近代通信阶段(以1948年香农提出的信息论为标志);现代通信阶段(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光纤通信应用、综合业务数据网崛起为标志)。
一、"大通信"视角与通信文化
在通信文化一节中,我们探讨了"通信"的概念,从字源的角度看,通信实际上与传播、沟通、交往的概念是同一的,即凡属信息传递的所有内容和形式都可以看做广义的通信概念,我们不妨称之为"大通信"。站在"大通信"的角度,从通信文化的视角出发,我们认为,人类的通信文化包括自然通信文化、文字通信文化、模拟通信文化、数字通信文化、全息通信文化和物质通信文化阶段。
熵:熵是表征系统无序程度的量度。香农将这一概念引入信息论,作为信息论的一个基本量,用以描写不确定性的大小,熵愈大,不确定性也愈大。
1.自然通信文化阶段
自然通信文化阶段的主要信息载体是建立在人的感观、火、皮鼓、号角等自然物的基础之上的。信息作用的范围以人的感观所能达到的自然范围为边界,受人的官能和所使用自然信息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能约束。由于自然通信主要在人的感观所及的范围内进行信息交流,所借助的信息工具和传递的信息内容往往非常简单,这就使得其信息传递的效率相当高,即信息的熵值是很低的。自然通信阶段对产业的影响极其有限,只是产生了原始状态的"通信产业",譬如制鼓业、号角制作业。当然,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原始的手工业还不能称之为一种"产业",充其量只能称之为一种"萌芽"。这时候的通信文化可称之为自然通信文化。
2.文字通信文化阶段
文字通信文化阶段通过文字符号来传递信息,主要信息载体是书籍、报刊、信函等。信息传递的时空受文字载体理化属性的约束,在文字载体的理化时空范围内传播,与通信行业分工体系息息相关。文字作为信息的载体是人类通信技术发展的飞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文字具有严重的信息模糊性。比如,我们称赞一个人"好",我们似乎是明白其意了,其实我们并没有真正明白,我们所理解的"好"仅仅是一种非常轮廓性的信息。因此,文字一方面带来信息传递时空范围的极大突破,但也造成了信息熵值增大的问题。围绕文字通信技术,沿着历史的线索,产生了骨书业、书简业、邮政业、造纸业、传媒出版业等庞大的产业体系。这个阶段的通信文化可称为文字通信文化。
3.模拟通信文化阶段
模拟通信文化阶段的典型特征是用电磁波作为介质进行信息传播,相对于文字通信而言,这又是一次质的飞跃。模拟通信阶段的主要载体是电报、电话、模拟电视、模拟广播等。借助电磁波瞬时的、能突破广泛时空传递的物理特性,人类传递信息的范围空前扩大,效率空前提高。但是,由于模拟通信技术投资浩大,因此,从一出现就被政府和财团所掌握,因此深受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信息扭曲现象严重。传播学的批判学派对此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批判。大量的人为因素往往造成模拟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熵值增大。围绕模拟通信技术,产生了模拟电话业、电报业、广播电视业等庞大的产业体系,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模拟通信文化由此形成。
4.数字通信文化阶段
数字通信文化阶段是以"0"和"1"的排列组合,即以"比特"来传递信息的数字通信技术的崭新发展阶段。数字通信阶段的主要载体是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数字电视网、数字电力网及其专用终端,凭借数字通信技术多媒体、即时海量和全球通信网络优势,数字通信不但进一步扩大了人类信息交流的广度,更在层次上增加了通信的深度。遗憾的是,与模拟通信同样的原因,数字通信核心技术及其网络服务体系仍然牢牢地掌握在各种利益团体的手中,同时,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还使得个体传递信息的渠道空前畅通,各种信息蜂涌而上,导致信息高速公路上信息拥塞严重。这两个非技术的情况也日益造成信息效率的低下。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把人类所有的信息活动数字化,造就一个崭新的数字地球。数字通信技术正在人类所有的产业领域造成巨大的影响,从技术的角度看,目前代表性的数字通信产业包括计算机业、互联网业、移动通信业、数字电视业、数字电力网业、数字终端业等几大产业群。数字通信文化在这个阶段形成。
5.全息通信文化阶段
数字通信的大趋势是带宽更高,不同性质的通信网络融为一体,信息终端丰富多彩,信息内容更加深入全面。最终的走向是全球通信网络以宽带为基础结成一体,人与人之间轻松地传递所需的全部信息,全息通信时代到来。全息通信文化时代,限制人们之间交流的最大障碍仅仅是人类活动的三维时空,此时,通信技术将达到数字通信技术的时代高点,通信技术将逐渐从大众的视野中隐去,通信文化将一举颠覆目前的亚文化地位,成为真正的时代性主流文化。全息通信文化时代由于信息传递的全面性,将会大大降低冗余信息的不良影响,大大降低通信过程中的信息熵值,促使人类回归到"部落化"通信时代,完成人类历史的一次更高级轮回。全息通信将会把所有的人、所有的产业、所有的人类关心的信息深深地纳入到一个无所不能的信息网络中,将造就通信文化产业真正的繁荣。这个阶段的通信文化可称为全息通信文化。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节 1通信文化的历史发展(2)
6.物质通信文化阶段
今天谈物质通信文化这个问题似乎还是有点天方夜谭,尽管东西方的神怪和科幻小说中早就无数次地给我们灌输过这个概念。但是,如同10年前的我们不能想像今天的我们一样,在人与人沟通越来越便利化的明天会发生什么,恐怕谁也不敢下定论。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表明一个真理,就是"凡人之所想,假以时间,则无不如人之所愿"。只要想像一下50亿人的智慧全部联结起来的情景,就不会觉得谈这个问题过早。我们认为,在物质通信时代,物质聚合技术和通信技术终将融为一体,物质传送机器、时空转换机器、心灵感应机器这些科幻小说中的科技载体将出现,物质和信息之间的鸿沟将被彻底打破,人类可以在物质和信息的时空中自由穿梭,直到想像力的极致。那时候,信息的效率将达到峰值,熵值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状态。这种通信技术将会给文化和产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今天是很难想像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物质通信文化将登上历史舞台。
表1-4 通信文化视野中的人类通信
通信文化阶段主要载体作用范围约束力量信息效率
(熵值)产业影响
自然通信
文化阶段人的感观、火、鼓角等随机的自然物感观范围官能和介质的理化局限低原始手工业,譬如制鼓业
文字通信文化阶段书籍、报刊、信函等一定的时空范围文字载体的理化属性、社会分工体系较高骨书业、书简业、邮政业、造纸业、传媒出版业等
模拟通信文化阶段电报、电话、模拟电视、模拟广播等即时的、广泛的时空服务网点的局限高模拟电话业、电报业、广播电视业
数字通信文化阶段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数字电视网、数字电力网及其专用终端即时的、多媒体的、更广泛的时空服务网点、行业壁垒的局限低计算机业、互联网业、移动通信业、数字电视业、数字电力网业、数字终端业等
全息通信文化阶段宽带、融合一体的通信网络、丰富的信息终端多媒体的、全球化的、更深层次的时空人类活动的三维时空局限更低通信文化产业
物质通信文化阶段物质传送机器、时空转换机器、心灵感应机器物质和信息突破时空界限,随意转换人类想像力的局限最低未知产业
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三节 2"小通信"视角与通信文化(1)
我们一般所指的通信文化,主要是从狭义通信概念角度出发的,实质是指18世纪以来的以电磁波为信息载体的通信技术及其文化内涵,我们不妨把它称做"小通信"。狭义的通信文化发展与18世纪以来的电磁通信技术发展是同步的,互相促进的,可以说,一部通信文化的历史就是一部通信技术的历史。从架空明线、同轴电缆到光导纤维,从步进制、纵横制到数字程控交换机,从固定电话、卫星通信到移动电话,信息通信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给电信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纤技术、因特网等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电信网的综合通信能力,推动了社会通信服务水平的提高。
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尔尼克"诞生为标志,信息技术革命拉开序幕。从20世纪中叶开始,信息技术不断取得革命性的进步,大批重大成果被商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电信业也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在基础技术领域,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突飞猛进。1947年发明了晶体管,1958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块半导体集成电路。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发明,为电子设备的进一步小型化、轻量化和节能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集成电路的加速发展,芯片的运算能力及性能价格比呈几何级数增加,功能日益强大,从而带动计算机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卫星通信技术高速发展是一个重要方面。1965年,第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全球数亿人同时观看第一场奥运会比赛从此成为可能,开辟了卫星通信的新纪元。此后,卫星通信的技术手段迅速提高,成为现代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程控交换机的出现是电话交换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与传统机电式交换机相比,程控交换机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上万倍,而体积一般只有机电式交换机的十分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程控交换机已成为世界各国电信网中交换设备的主要产品。
通信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之一,曾经长期相对稳定。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在全球网络化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浪潮推动下,通信业得到飞速发展,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竞争也空前激烈。美国英特尔公司副总裁摩尔提出了一个描述集成电路发展速度的所谓"摩尔定律",即集成电路芯片的集成度每12~18个月就翻一番,这一趋势至今仍在延续。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为通信设备的微型化、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通信技术正在向着融合、宽带、高速的方向发展。代表性的通信技术主要有:
1.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波作为载波,以光纤作为媒介传播信息的通信方式,其特点是传输量大、速度快、损耗低、体积小、重量轻、抗干扰、抗辐射性强。"信息高速公路"实际上就是建设高速传播的光纤网络,即光纤通信技术的运用和发展。数字通信在微波时代早已有之,但过去长期流行的是PDH系统即准同步系列。自20世纪70年代末光纤数字通信技术进入电话网以后,1985年美国贝尔实验室首先提出同步光纤的构想即SONET,光缆被引入电信网络的各条中继线,光纤迅速取代了铜钱。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光纤通信的通信容量已提高了数百倍,最高比特率500 Mb/s提高到了10 Gb/s。
2.数据通信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远程信息处理应用的发展,数据通信应运而声。所谓数据通信,是按照一定通信协议利用通信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数据通信与电话通信的最大区别在于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早期的数据通信是在模拟网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它只能以直达线路方式向用户提供异步低速永久性连接电路的数据通信业务。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通信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同时光纤传输技术的应用普及也为提供高速率、高质量的传输环境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电视、视频点播、电子数据交换、可视图文、智能用户电话等业务日见普及,而这些业务都与数据通信有密切的联系。
3.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泛指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相互间的通信,如寻呼机和移动电话,广义上则包括一切无线电通信、个人通信及卫星移动通信。移动通信业务是全球通信发展最快的一个门类。20世纪90年代初,欧、美、日等国指定了数字蜂窝标准,着手实行移动通信由模拟向数字过渡,世界上出现了研究个人通信网(PCN)的浪潮,"无线革命"已经展开。个人通信或者说通信个人化是人们早就梦想实现的一种理想通信方式,最终实现3个W,即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地方(Wherever)、在任何时间(Whenever)都能进行通信。
4.智能网(IN)技术
智能网是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将网络的业务功能、网络管理功能和信令转换功能独立出来,与交换部分和传输部分分离。智能网技术是各国通信业致力发展的热点技术之一,智能网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电信网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全球的智能网业务得到异常迅速的发展。推动智能网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第一,电信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网络运营者需要更快地推出新业务和提高性能,减少提供新业务对交换设备生产厂家的依赖,更加经济有效地利用网络;第二,新型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使智能网的结构得以实现。智能网的最大优势就是新业务能力,依靠计算机和数据库中的应用软件,就可以开发新业务,增加新功能,而不必大量更换硬件设备。这正顺应了当前技术变化快,通信企业难以随时更换设备的需要。
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三节 2"小通信"视角与通信文化(2)
总览通信技术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通信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初级通信阶段(以1838年电报发明为标志)
表1-5 初级通信阶段
年 代 历 史 事 件
1838年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开始了电通信阶段
1843年亚历山大·本取得电传打字电报的专利
1864年麦克斯韦创立了电磁辐射理论,并被当时的赫兹证明,促使了后来无线通信的出现
1876年贝尔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了电话
1879年第一个专用人工电话交换系统投入运行
1880年第一个付费电话系统运营
1892年加拿大政府开始规定电话频率
1896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2)近代通信阶段(以1948年香农提出信息论为标志)
表1-6 近代通信阶段
年  代 历 史 事 件
1948年香农提出了信息论,建立了通信统计理论
1950年时分多路通信应用于电话系统
1951年直拨长途电话开通
1956年铺设越洋通信电缆
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8年发射第一颗通信卫星
1962年发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开通国际卫星电话;脉冲编码调制进入实用阶段
20世纪60年代彩色电视问世;阿波罗宇宙飞船登月;数字传输理论与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开始出现
1969年电视电话业务开通
20世纪70年代商用卫星通信、程控数字交换机、光纤通信系统投入使用;一些公司制定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现代通信阶段(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光纤通信应用、综合业务数字网崛起为标志)
表1-7 现代通信阶段
年  代       历 史 事 件
20世纪80年代开通数字网络的公用业务;个人计算机和计算机局域网出现;网络体系结构国际标准陆续制定
20世纪90年代蜂窝电话系统开通,各种无线通信技术不断涌现;光纤通信得到迅速普遍的应用;国际互联网得到极大发展
1997年68个国家签定国际协定,互相开放电信市场
相应的,通信文化也经历了三波浪潮,即模拟通信文化浪潮、数字通信文化浪潮和宽带通信文化浪潮三个阶段。受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的影响,通信文化的三波浪潮并不是齐头并进的,而是参差不齐的。从全球范围看,通信文化目前正在经历数字通信文化浪潮和宽带通信文化浪潮。从严格意义上讲,宽带技术是数字通信技术的延伸,但是,考虑到宽带技术对通信文化的潜在影响十分巨大,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啻于是一场新的通信文化革命,所以我们特别将其剥离出来,以表征这种特殊性。
表1-8      通信文化的三次浪潮
技 术 特 征主要标志物通信文化浪潮
模拟通信技术电话电报广播电视第一波次:模拟通信文化浪潮
数字通信技术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第二波次:数字通信文化浪潮
宽带通信技术全球一体化宽带网第三波次:宽带通信文化浪潮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节 3通信文化的驱动力(1)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人类历史的根本动力。通信技术是当代生产力中尤为活跃的技术因素,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围绕通信技术发展所进行的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和通信技术本身共同构成了通信文化发展的无限驱动力。具体地说,有四个因素将不断促进通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1.人的本性
"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性的重要观点。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人们根据自己经验的事实,在观念意识中进行反观时,可将自身展现为三重生命本性的存在,即"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个人是社会存在物"、人是"自由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的存在物。
首先,人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本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人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对象性活动的存在物是受动的存在物。人的存在就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其次,"个人是社会存在物",而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因此说,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与生活需要是在精神意识支配下的一切社会活动、活动过程和结果,或者说人的需要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恰恰表征着人的或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本性。个人作为社会存在物,其自然生理需要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化的个人需要,同时也产生一些高于自然需要的社会性需要,满足个人需要的方式和行为成为人的社会行为的本质。第三,人还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存在物。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能够把握自己所处自然、社会历史环境和条件,遵循"客体的性质"所决定的客观尺度,达到对自己处境的真理性认知;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中,即从主体自身方面来说,能够按照自己本质力量或能力、按照自己本性的需要,在自我意识中作为内在的尺度--价值尺度和评价尺度来安排生产生活,为自己的目的服务。
人的三重本性表明,人的自然需要产生于并体现着人的自然生命本性的存在和发展,人的社会需要产生于并体现着人的社会生命本性的存在和发展,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则产生于并体现着人的精神文化生命本性的存在和发展。但这几个方面又不是平行地各自发展着的,而是交织在一起,互为中介,相互作用,综合地发展着。人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手段、满足需要的能力一起发展,是与人的现实生活一起发展的。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的现实,人的本性的丰富性表现为需要的丰富性,人的本性发展到什么程度,需要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
不断发展的人类历史表明,尽管人类在扩展本性需要和调适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但是,人类历史总的趋势却是不断满足人的需求的正向发展过程,人类对自由、平等、民主、和谐、博爱、和平、进步、繁荣、发展,对于真、善、美,对未知世界无穷的好奇,对生命本质和美好生活的不倦的本能的追求始终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通信文化的发展将更多地满足人性的深层次需要,同时为人的需求的进一步释放提供了广阔空间。可以预见,人的本性将为通信文化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2.物质手段
通信文化是通信科技发展的产物,与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通信和信息科技发展的状况表明,通信和信息科技发展的前景仍然十分广阔。21世纪上半叶,信息技术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首先,电子技术将取得新的革命性进展。微电子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将会产生一系列崭新的学科和经济增长点,除了系统级芯片外,量子器件、生物芯片、真空微电子技术、纳米技术、微电子机械系统等都将成为21世纪的新型技术。其次,新型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信息材料技术的发展更加引人注目。新型电子元器件将向片式化、微型化、高频化、低功耗、智能化等方向发展。电子信息材料则将向着大尺寸、高均匀性、高完整性以及多功能、复合化、低维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第三,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音视频和多媒体技术突飞猛进,网络化、数字化、综合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通信技术的发展堪称突飞猛进。载波通信、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技术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发展。信息的数字转换处理技术走向成熟,为大规模、多领域的信息产品制造和信息服务创造了条件。在通信方面,从传输、交换到终端设备,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正在全面走向数字化,促进了通信技术从低速向高速、从单一语音通信向多媒体数据通信转变;在广播电视和新闻媒体领域,节目制作、传送和接收及印刷出版等均已开始实现数字化分布式处理。网络技术大趋势是试图将整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发展都架构在信息网络上,发展网络经济、网络社会。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结构和功能将向着微型化、超强功能、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人机界面将更为友好。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设计原理,将会引起超级计算机技术的革命。为了适应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使网络传送的信息量大为增加,计算机体系结构正蕴涵着重大变化。此外,微处理器日益高速化和多媒体化,个人机越来越多地采用高性能处理器,网络技术的高速化等也将成为发展趋势。
书包网 www.aIhUaU.com

第三节 3通信文化的驱动力(2)
一句话,日益强大化、智能化、傻瓜化、廉价化、普及化、个人化的数字化信息处理机器将相继问世,个人计算机、数码相机、数字摄像机、扫描仪、掌上电脑、智能手机、数字家电等信息通信科技成果正在涌入家庭,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信息通信新设备将会为通信文化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实现手段。
3.群众基础
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是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不仅在不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基础),使人类提高了生活水平,丰富了文化生活,而且在时刻不停地推动着历史的进步。人民群众的自然科学发明和技术创造,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科学和文化创造使人对自身、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入,艺术的发展使人的创造力得到了全面的发挥。随着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而发展。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和景象。
在人类历史上,历次人民群众的大革命都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正是这些伟大的政治革命,使社会发展从量变向质变飞跃,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形态的更替。总之,人民群众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相信,发达的通信网络将大幅降低人类知识传承和文化传承的成本,大面积提升人类文化素质。普遍的高素质的人群将既为通信文化提供了大量创造主体,同时也为通信文化提供了表演的舞台,更为通信文化产业提供了庞大的市场。
4.庞大资源
信息资源是通信文化繁荣发展的丰富资源。人类诞生以来的所有人文资源,映射在人类视野中的全部的人化自然资源,不断创新的通信技术及其数字化的信息处理工具所滋生的新文化资源共同构成通信文化浪潮不断涌动的泉源。信息网络的不断普及,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全面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地球将源源不断地为通信文化发展注入新的信息资源。这必将为通信文化发展带来无比丰饶的源泉活水。
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四节 1通信文化与通信传媒(1)
文化与媒介历来唇齿相依。谈通信文化不能不说通信传媒。通信传媒是通信文化的重要载体,而通信文化则是通信传媒的活水源泉。本节从技术、传媒和文化,新媒介与新文化,通信传媒登上历史舞台,通信传媒主体产业链,通信传媒与个体传媒,通信传媒的两阶段发展道路,通信文化的社会影响七个方面阐述了上述观点。
<b>  技术、传媒和文化</b>
传媒(Media)是传播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传媒一词具有多义性,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含义。例如我们可以说语言、文字是传媒;可以说电话、电脑、报纸、书籍、电视等是传媒;同样,我们也可以说报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是传媒。概括起来说,传媒大致有两种含义: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第二,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这两种含义指示的对象和领域是不同的,但无论哪一种意义上的媒介,都是社会信息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要素。
传媒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没有语言和文字的中介,人类传播就不能摆脱原始动物传播状态;没有机械印刷和电子传播等大量复制信息的科技手段的出现,就不可能有近现代的大众传播,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信息社会。
媒介改变了世界。从历史来看,工业革命的初期,正是造纸和印刷的现代工业化发展,它的低成本、低价位、大批量,才引发了传播媒介的根本性革命,使印刷文明一举代替口传文明,居于社会传播方式的中心。反过来,纸媒介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专业化、现代化的造纸工业、印刷工业和出版工业。而正是在纸质印刷媒介的基础上,才创生了以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为主打类型的文学,文学也因此在各种文化艺术方式中取代戏剧而一举上升到宗主地位。纸媒质文化在图书的基础上相继创造了报刊文化、新闻产业、纸本广告产业等,文化不断经历创新扩容,于是文化的领土前所未有地猛烈扩张。
近年来,现代传播媒介的高速发展,宽带技术、多媒体传播、数字化与互联网的兴起,对传统的经济与文化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种飞速发展的电子、数字通信、信息技术给当代社会产业结构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文化市场发生了急剧变化。不仅文化艺术领域内部发生了行业内的大调整、大改组,新的艺术传播媒介如电视、###及网络文化的发展,使得像电影这样一些昔日文化艺术界的"龙头老大"风光不再,转而成为电视业、音像业的补充,而且网络文化从根本上为人类创造了新的数字化生存的新方式。法国学者阿曼德·麦特拉在其《国际图像市场》一文中指出的:"文化部门不断的商品化以及相应的新传播技术的发展,已将文化置于产业结构与政治结构的中心。文化与产业之间的关系已经逐渐进入原先只集中于文化与国家关系的论争之中,并且已产生与现存文化定义的决裂。"这就是说,现代传媒高新技术革命对人类当代文化的发展和艺术文化生态格局正在产生着以往所无可比拟的巨大影响。高新技术的产生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不仅导致所有传统文化形态的"升级换代"和现代更新,而且创造了大量崭新的文化形式。
传媒的发展同科技发展的步伐是密切同步、互相促进的。科技不断为传媒提供了信息交流的物质手段和工具,不断提升人类进行信息传播和互相沟通的能力。同时,发达的传媒系统则不断增强人类沟通的广度、深度,扩展彼此之间沟通的时空范围,从而不断扩大和丰富人类思维的材料,促进人类智力的发展和创造力的提升,反过来又创造出各种新颖的信息传播工具。可以说,一部传媒的历史就是一部传媒科技史。
从大众传媒的简单发展历程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联系。
表1-9 大众传媒发展历程
年 代历 史 事 件
1833年欧洲第一份面向大众散发的都市报纸出现,人类进入了印刷社会
1927年广播技术成熟,收音机成为大众媒介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电视发射台,世界电视事业问世
1993年万维网出现,人类开始进入第四媒体--互联网时代
2002年我国确定数字电视发展时间表,标志着我国即将全面迈入互动数字电视时代
2004年
2月17日中国第一家宽带门户网站--天天在线成立,标志在我国宽带互联网时代到来
关于媒介手段或技术在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考察。在这个领域,最有影响的是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学说。麦克卢汉生前先后出版了《机械的新娘》(1951年出版)、《古登堡群英》(1962年出版)、《理解媒介:人的延伸》(1964年出版)以及《媒介即讯息》(1969年出版)等著作,逝世后于1980年又出版了与他人合著的《地球村》一书。在这些著作中,他提出了三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和"热媒介与冷媒介",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麦克卢汉媒介学说的主要内容。
1.媒介即讯息
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换个容易理解的说法,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麦克卢汉说:"正是传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它在多种多样的物质条件下一再重现--而不是特定的讯息内容,构成了传播媒介的历史行为功效。"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第四节 1通信文化与通信传媒(2)
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是广义的,它不仅指语言、文字、印刷物、电信和广播电视,而且包括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在内。他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因此,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例如,在原始社会,口语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由于听力的物理限制,人们必须生活在小空间的部落群体之中,相互保持着近距离的密切联系。文字和印刷媒介产生之后,人类由"耳朵的社会"转向了"眼睛的社会",由于交往和传播不再以物理空间的接近性为前提,人类可以分散到广阔的地域,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疏远,部落社会便发生了解体。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的普及再次改变了这种状况,它们以接近于实时的传播速度和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把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之间的感觉距离大大缩小,于是人类在更大的范围内重新部落化,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新的"地球村"。麦克卢汉是把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来看待的。
2.媒介:人的延伸
与"媒介即讯息"的观点相联系,麦克卢汉还提出了"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论断。在麦克卢汉看来,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延伸。麦克卢汉的这个观点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因此,在他的眼里,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换言之,麦克卢汉认为,史前人的听觉文化在感觉上是具有统合性的,在这个时代,虽然感觉主要由耳朵来把握,但同时却牵动着全部感觉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因此,部落人的感觉能力大体上是平衡的,他们的行为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是浑然一体的。而文明人以文字和印刷媒介为主的视觉文化则不同,视觉文化的特点是集中于细节,并把细节从整体中分化抽象出来。眼睛孤立地起作用,观察的是一个单一的连续的世界,而每次只能偏重于一个局部,因此,从口语转向文字和印刷,实际上扩张的知识是从人类感觉的集束分离出的一种感觉。麦克卢汉认为,这种由感觉领域的分割造成的感觉分离,使人类对环境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因为它可以推动人们对事物的抽象的、深层的认识,但与此同时,疏远其他感觉只注重视觉也会产生情感的分离,使人的总体感觉能力下降。不过,现代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正在改变文明人受视觉支配的状况,电视不仅扩张了人类的视觉和听觉,而且由于强烈的现场感和接触感而扩展了人类的触觉,因此,现代人正在找回长期失落的"感觉总体",重新回到一种感觉平衡状态。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它并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辩性的推论。
3."热媒介"与"冷媒介"
"热媒介"与"冷媒介"是麦克卢汉就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著名概念。对这两种媒介的分类标准,麦克卢汉本人未进行明确的界定,人们只能根据他的叙述进行推测。一种解释是:"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人们在进行信息处理之际不必进行"热身运动";而"冷媒介"则相反,它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像力。例如,一张照片是清晰的,一目了然;而一幅漫画中的形象比较模糊,需要人进行联想和思考。前者属于"热媒介",后者属于"冷媒介"。麦克卢汉认为书籍、报刊、广播、无声电影、照片等是"热媒介",因为他们都作用于一种感官而且不需要更多的联想;而漫画、有声电影、电视等属于"冷媒介",因为它们作用于多种感官和需要丰富的联想及参与。
如果我们不是特别吹毛求疵地看待麦克卢汉理论中明显的"技术决定论"倾向,那么从他的理论中,我们完全可以清楚地看到技术、传媒、人和人类社会之间互相作用的内在脉络。麦克卢汉理论更多地是从广义传媒的角度出发的,是对广义传媒和技术发展之间互动规律的探索。对于近代最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大众传媒与大众传媒技术和人类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揭示的尚不是很具体。研究表明,任何一种大众传媒技术的发明,要能形成一种文化,在技术的成熟度、物质成本、产品形式、传递力方面一定要满足特定的条件。
(1)技术必须成熟,能够满足人们对这种传媒的功能要求
电视技术出现很早,据记载,1862年,意大利血统的神父卡塞利在法国创造了用电报线路传输图像的方法。但是直到1925年10月2日,英国发明家贝尔德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才终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电视机。从此,电视的市场化应用才艰难起步。
(2)物质成本必须低廉,足以达到在大众中间大面积普及的程度
中央电视台1958试播,播出的那天全中国的电视机据说不超过100台,第一批电视观众是些什么身份的人物可想而知。电视机在中国大规模降价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事情,同期,中国形成了巨大的家庭电视消费浪潮,电视在中国家庭中大面积普及。几乎与此同时,电视文化在神州大地迅速形成。


第四节 1通信文化与通信传媒(3)
(3)出现这种技术的独有产品形式,并被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可
电视特有的节目形式是电视连续剧、综艺晚会。1980年2月5日,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的9集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从此,电视剧逐步成为中国电视主要内容形态。1983年春节,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一次春节联欢晚会,带动了全国的综艺晚会热,形成了中国电视独特的内容形式。可以说,电视连续剧、综艺晚会这两种节目形式,直接促成了中国电视文化的兴盛大观。
(4)信息传递的能力必须强大,形式必须让大众喜闻乐见
报刊用文字传递信息,广播用声音传递信息,电视则能同时用声音、图像、文字传递信息。通过文字内容和图片、版面语言的综合运用,通过大规模的发行,报刊形成了强大的信息传递能力,即使在电子媒介如此发达的今天,报刊的权威性在信息传递方面仍然居于首位。同样,通过音像手段把抽象的信息降低到人人可以接受的感觉层次,广播、电视创造了更加有穿透力的信息传递形式,从而占据了大众传媒的主体位置。迄今为止,其位置仍然难以撼动。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第四节 2新媒介与新文化(1)
现代高新技术革命对人类当代文化的发展和艺术文化生态格局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代科技的发展引起当代社会主导传媒形式的变化,而主导传媒形式的变化则引起了原有艺术生态格局的全面变化。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传播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激光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现代科技广泛运用于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之中,在文化领域掀起了新科技革命的旋风,已经导致新兴文化形态的崛起和传统文化形态的更新。所谓的新媒介就是高新技术革命在信息传播领域的主要反映。"新媒介"永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一种媒介在它诞生和普及的初期都曾对社会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们所谈论的新媒介主要指伴随卫星通信、数字化、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介,包括跨国卫星广播电视,多频道有线电视,文字、音像的电子出版以及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之雏形的互联网络等。
新媒介的出现正在全面颠覆我们关于传媒的一些基本观念,改变着传统的传媒行为模式,同时也同步形成崭新的文化生态。我们不妨从图书出租行业的角度出发具体地看看这种变化。
?改变"书籍"形态观,不能一想到书就是纸媒,应该还想到电子书(譬如网络书、短信书、多媒体书)的概念。
?改变租书的服务观,为什么仅仅提供的是书呢?为什么不可以提供浓缩内容的书?为什么不可以提供定制内容的书?
?改变书的动静观,不能一想到书就是静态的--能管几十年道理的,内容一成不变的死书。应该意识到一本书是可以动态甚至是即时"升级"的,是具有"生命"的活物。
?改变书的本质观,书的本质是什么?一种用纸和文字图片组成的信息载体而已。也就是说,书只是众多信息媒介中的一种,可以随时与其他媒介在形态上互相转化。
?改变书的定价观,对于电子图书、新形态的"书",如何合理定价?
?改变书的渠道观,基于新的"书"观念,如何在租书渠道上进行创新?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实现从地域租书到跨地域甚至是全球化"租书"的跨越?
?改变书的营销观,如何突破会员卡制度的局限,充分利用新的观念和网络营销资源开拓新的营销方式,譬如电邮营销、BBS营销、QQ营销、短信营销等。
新媒介是相对于铅字出版和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而言的。与传统媒介相比,新媒介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过程的双向性的增强
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是一个信息单向流动的过程,虽然也有读者或视听众来信来访等反馈渠道,但这种反馈是迟延的,而且是通过其他通信系统(邮政、交通、电话等)进行的。与此相比,新媒介的传播系统通常本身即具有充分的互动功能。新媒介技术也在推动着传统媒介改善自己的反馈机制,例如在日本东京的多摩新城和美国艾奥瓦州克伦巴斯城,从20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了"双向电视"(two-way television)实验,其方法是在电视接收机上安装一个设有若干按钮的"反馈盒",该盒通过有线系统与电视台的计算机直接相连,观众通过按不同的按钮,即可在家里参加电视节目中的民意测验或知识竞赛。目前,类似的双向技术在有线电视系统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2.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
传统媒介的功能大多是单一的,例如报纸仅供阅读,广播仅供收听,电视虽然可以声画文字并茂,但人们却不能用来进行信息传输和处理。新媒介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丰富多样的传播功能融合于一个系统之中。
多媒体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发展迅速并进入实用化和普及阶段的一个重要的科技领域。据考察,"多媒体"(multi-media)一词,最早是美国一个叫平克·弗洛伊德的摇滚歌手于80年代初首先使用的,他在自己的音乐录像中加入了多种变幻的背景音响,使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有多种媒介感受。后来,多媒体一词就成了信息和广播电视行业的一个专用词,它的含义也在不断变化。例如,计算机行业把所有CD-ROM、声卡、传真卡等能够同时进行声、像、文字处理和传输的电脑变成"多媒体电脑";电视行业把利用正常拨出的缝隙传播静止画面、图文数据并能储存节目、具有双向功能的电视成为"多媒体电视"等。根据最新的定义,所谓多媒体,指的是使用数字压缩和网络技术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介联成一体,对音声、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并提供给用户的双向信息系统。多媒体加网络,实际上已经成了信息高速公路的代名词。
3.媒介资源的丰富化
这是数字化技术发展的巨大成功。数字化指的是在电子信号的传输方式上,用数字压缩(digital)方式来取代传统的信号模拟(analog)方式。数字化以后,不仅信息的保真性更强,传输质量更高,而且能够大幅度节约电波频率资源。例如,传统的地上波电视采用的是模拟方式,这种方式占用频率域带宽,一个地区只能播出有限的几个频道,否则容易产生电波混信或相互干扰的问题。采用数字压缩方式,可以使过去开设1个频道的频率资源开设出4~8个频道。数字化技术使电波频率不再是"稀有资源",目前发达国家的卫星广播电视均采用数字化方式,例如美国的直播电视台(Direc TV)、日本的完美电视台(Perfec TV)、日本太空电视台(JskyB)等,都在播出200多个频道的广播电视节目。此外,家用电脑的高性能化和大容量、高速度的光缆技术也正在提供越来越多的媒介资源。
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四节 2新媒介与新文化(2)
4.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传统媒介的传播活动大多囿于特定国家和地区的范围之内,而电子通信、卫星和互联网络等新媒介技术则为大面积的跨国传播乃至全球传播提供了条件。据统计,在1995年底,仅欧洲和亚洲各国发射和管理的通信卫星(CS)和广播卫星(BS)就已经突破了100颗,这些卫星中的大多数都具有跨国传播的功能。而在互联网领域,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数据到1996年底,因特网已经联通了世界上170个国家和地区,通过这个网络,用户可以实现全球范围的信息检索和传输。
以上是目前新媒介发展趋势的几个主要特点,这些特点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传播过程双向性的增强将大大改善传统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被动地位,增加传受双方的互动性;多媒体技术为人们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播提供了空前便利的条件,有助于提高传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传播资源的丰富化将改变少数大众传播机构垄断资源的状况,为更多社会成员、群体和组织成为能动的传播者提供了基础条件;全球传播技术的发展则把人类的传播范围扩展到整个世界,使人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受到更多变量的影响。一句话,新的媒介技术和工具,正在使人类的传播活动和人类文化生态发生重大的变革。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四节 3通信传媒登上历史舞台(1)
10年前,"通信"和"传媒"无疑是界限分明的两个行业,但是,随着数字通信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渗透和交叉,特别是国际互联网这个号称"第四媒体"的电信网络出现,使得"通信"和"传媒"这两个行业之间的边界模糊了,并以一种难以觉察的过程融为一体,逐渐孕育出一种兼具通信和传媒特点的新型传媒形态,我们把这种传媒形态称为"通信传媒"。广义的通信传媒就是指依托于各种数字通信网络,兼具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传媒功能和特点的各种新型数字传媒的总称,囊括了互联网、移动通信网、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等全部的数字媒介。狭义的通信传媒则是专指在数字通信技术的高级阶段--宽带和融合的数字通信技术下正在形成的新一代大众传媒,即以基础通信网络运营商为运营中心,以宽带信息高速公路为渠道,以个人计算机、数字电视、个人高速移动通信终端为信息终端,以多媒体为内容特征,以海量、全息、精细、廉价以及大众性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大众传媒。
广义的通信传媒--数字传媒已经充分满足了技术创造新媒介的几大要素。通信传媒是通信技术和传媒融合的产物,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其多媒体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已经初步满足了人们对信息传播的独特功能需要。通信传媒的各种终端载体,如个人电脑、手机、掌上电脑、数字电视等的价格已经为大众接受,并已在大众中大面积普及。通信传媒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形式,譬如依托于宽带的网络电视、依托于电话网络的"电话广播"、依托于个人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报刊"、还有依托于广电网络的"数字电视"等,正在被人们广泛接受。通信传媒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它的信息传递能力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所能给予大众的内容形式和心理体验也是独一无二的。事实上,进入网络世界,享受通信文化带来的乐趣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短信文化"、"QQ文化"、"博客文化"、"游戏文化"其实都是通信文化主体下的亚文化形态。通信传媒的魅力在于,可以凭借多点、多媒体、全球化和即时互动独特信息传递能力,承载更大的信息量和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因此,无论从能力上还是形式上,通信传媒已经具备催生通信文化的条件。通信传媒已经满足了相应的条件,并且正在把人类文化推进到一个以通信文化为内核的崭新社会阶段。
狭义的通信传媒--新一代大众传媒正在伴随着宽带浪潮的到来而飞速成长着。互联网发展的下一步将是下一代互联网--NGI;电话网发展的下一步即是通常所说的狭义的NGN;广播电视网发展的下一步将是互动数字电视。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三网融合"(计算机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融合到统一的IP网路上)的趋势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技术融合,各类业务网的骨干传输网普遍采用SDH/DWDM+ATM/IP的传输体制,数据联网协议也逐渐统一为TCP/IP协议;第二是业务融合,即在同一个平台上向用户提供综合服务,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第三是网络融合,网间互联互通是各业务网业务发展的必然;第四是终端融合,随着三电合一、两电合一终端的出现,传统的单电终端(电话、电视机和电脑)最终将会实现三电合一。我们认为,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的主流传媒一定是狭义的通信传媒。
我们之所以敢作出这样的大胆判断,是因为通信传媒作为新一代传媒具有崭新的传播机制。传播学先驱拉斯韦尔(Harold Dweight Lasswell)认为,信息传播的过程有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对谁(To whom)说?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通过这五个要素的比较,我们很容易就能将不同的媒介区分开来。从这五个角度综合比较一下通信传媒和传统媒体,我们就能看到作出这一大胆判断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1.运营主体
通信传媒的运营主体是基础通信网络运营商,从现在的通信网络运营商中看,有潜力成为通信传媒运营主体的组织将包括###、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卫星通信网络公司、电力网络公司以及其他某些类型的宽带专网运营公司。这与以广播台、电视台、通信社、出版社等新闻制作、播发机构为运营主体的传统媒体完全不同。有三个原因决定通信传媒的运营主体必然是这类组织。其一,数字版权保护的需要决定了必须有大型数字传媒机构存在,通过控制大型组织性传媒才能有效地保护数字版权,因为只有这种保护才是符合经济效益原则的,才是有意义的。其二,通信传媒将主要运用流式信息技术,通过音视频的形式同时向成千上万受众传递信息,这一方面要求有极高的带宽支撑,另一方面需要信息内容和通信网络的紧密配合,能同时做到这两点的只有基础通信网络运营商。其三,大众传媒发展的历史表明,大众对公共信息的需求是任何时代都客观存在的,这种需求根植于人类基于分工合作的社会组织结构,只要这种组织结构不变,那么对公众信息的需求就不会消失。世界各国代表政府意志的新闻机构所播发的新闻在大众心目中一直拥有很高的可信度,我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也一直拥有极高的收视率。"非典"肆虐期间,国家级、权威的大众传媒及其网站受众和访问量激增更清楚地表明,大众传媒的大众信息传递功能是不可替代的。可以预计,在信息化社会,人类社会分工合作的组织结构体系仍然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那么对公众信息的需求亦将不会消失,只不过供给这种信息的任务将通过电子信息网络完成,结合前两点判断,只有通信传媒能够承担这种责任。


第四节 3通信传媒登上历史舞台(2)
表1-10 通信传媒与传统媒体的比较
通 信 传 媒传 统 媒 体
运营主体###、有线/###网络公司、电力公司、其他通信网络运营商广播台、电视台、出版社等新闻制作、播发机构
信息终端智能手机、智能电话、电脑、数字电视、智能家电、其他随身和家庭智能信息终端报纸、杂志、收音机、电视机
内容形态多媒体的、丰富的、海量的、专业集成的、个性化的、可智能定制的各有所长,但文字、图像、声音不能兼顾
传受机制传受一体的、###互动的、同步异步均可的传受分明的、异步的、双极互动的、不便的
收费机制灵活的、即时的、个性化的、廉价的定期的、选择余地小的、不可定制的、相对贵的
2.信息终端
传统媒体以报纸、杂志、收音机、电视机为信息显示终端。与此不同,通信传媒的信息终端将由支持宽带高速信息传输的智能手机、智能电话、个人电脑、数字电视、智能家电、其他随身和家庭智能信息终端组成。
3.内容形态
传统媒体分别以文字、图像、声音为特点传递信息,但只能以一点见长,而不能兼顾,同时,在信息量、时空范围、个性化方面均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通信传媒则能融合传统媒体内容形态所长,凭借音视频为主的多媒体形式,向广大受众传递丰富的、海量的、专业集成的、个性化的、可智能定制的内容。
4.传受机制
传统媒体的信息传递者和信息接收者(受众)是分明的,即媒体采编信息,受众接受信息。受众虽然可以通过一些途径反馈自己的信息,但是这种反馈往往是异步的、不便的,同时,受众之间的沟通也缺乏渠道,往往形成媒体和受众之间双极互动的沟通,把受众之间的沟通排斥在外。与此相反,通信传媒则可以突破传统媒体的限制,在媒体、受众之间构筑传受一体的、###互动的,既可以同步信息传递,也可以异步传递信息的全向信息传受机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通信传媒所面对的受众将是全球所有的宽带"在线"消费者,从受众的数量上说是传统媒体难以望其项背的。
5.收费机制
传统媒体收费方式主要表现为定期的定购,一般以年度为购买基数,定制的回旋余地很小。价格变动的灵活性欠缺,选择余地小。由于传统媒体的信息发送成本较高,所以单位信息相对较贵。通信传媒在继承传统媒体收费机制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更具有灵活性的、即时的、个性化的收费机制。凭借海量信息所带来的规模效应,通信传媒可以把单位信息价格大幅度降低。
综上分析,通信传媒既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信息传递优势,同时还具有广阔的受众市场和完备的资费循环体系。因此,我们认为,通信传媒将成为新一代大众传媒。


第四节 4通信传媒主体产业链
根据上文分析,通信传媒的运营主体将是基础通信网络运营商,而且,通信传媒将是一种海量的、专业的、柔性的、高效的信息媒介,这不但要求通信传媒具备高超的通信网络技术维护能力,而且要求其具备专业的内容制作能力。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基础通信网络运营商最擅长的是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的维护管理,对于专业的内容制作显然是缺乏经验的。从理论上讲,与通信传媒海量的信息吞吐能力相比,任何一个运营商的信息内容制作能力都将是渺小的。实践表明,目前制约通信文化发展的矛盾焦点是技术和内容。在技术上,通信传媒估计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就能完全成熟。在内容上,通信传媒还缺乏既能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又能满足受众需求,还能够实现盈利的独特性内容。有效信息不足、内容不足,这是制约通信传媒发展的最大瓶颈。
分工是传统产业的力量之源,在解决通信传媒内容的问题上,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充分表明,传统媒体和通信传媒的分工合作是问题的最终解决之道。通信传媒擅长的是平台的维护和整合,传统媒体擅长的是内容的制作,两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正像电视的发展并不能替代电台,窄带互联网的发展在中国也没能替代报纸,电视也将在宽带浪潮和通信传媒的发展中找到新的机会。可以肯定地说,宽带浪潮和通信传媒,对传统媒体既是挑战,更是提升自己、开拓市场的机会。有人认为,通信传媒和传统媒体是一种竞争关系,将逐渐取代大众传媒的作用,这种观点存在着概念上的模糊认识。严格地说,通信传媒只是一个由硬件和运行软件构成的基础设施系统,而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传媒,真正的传播主体是那些使用这个设施系统进行着信息的生产、处理和传播的社会组织或个人。通信传媒将为众多的个人或非专业组织、团体参与社会传播提供手段和机会,更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网络传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也证明了这一点,只要我们略作浏览就会发现,目前在网络世界里,最积极、最活跃、最有力量的传播主体依然是通讯社、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专业媒介组织,他们不但提供的信息量最大,而且用户的接触率、利用率也最高。
在通信传媒和传统媒体充分融合的时代,将产生崭新的通信传媒产业链。由基础通信网络运营商运营的通信传媒将居于传媒产业链的核心地位。传统的大众传媒和各种通讯社将一分为二,拥有基础通信网络的传统媒体将变身为通信传媒,拥有内容制作能力的大众传媒将成为通信传媒的原创性、大众性内容提供商--很可能成为局部内容的直接运作商。与此同时,专司通信传媒所需海量内容的集成商和二次加工商将出现。通信传媒将会凭借其强大的内容影响力广泛带动一批专门为通信传媒服务的广告和电子商务企业。对通信传媒行业进行全面管理的政府和行业机构将浮出水面。
目前,传统媒体与通信传媒的融合趋势正在加速进行。绝大多数中国的报纸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网站,绝大多数传统媒体都和第四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湖南卫视等各级各类电视台,都在积极地面向宽带寻找机会,其中很多已经和天天在线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境外的一些传媒机构,如新闻集团、华纳等也和天天在线保持着密切的接触。通信传媒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正在形成。
全球的三大支柱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现实是,政治上矛盾对立,难以调和;经济强弱分明,南北对立。只有文化是各国之间可以合作的,可以竞合共荣的。为什么花木兰被美国人抢先开发?怎么能让女子十二乐坊在国际上能获得更广泛的传播?怎么让中国的孙悟空成为世界人民喜欢的"唐老鸭"?如何更好地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如何反击"文化帝国主义"?通信传媒无疑是一个便捷有效的平台。中国通信文化发展如何与我国政治经济相协调,与人口大国相匹配,需要中国的通信传媒与传统媒体彻底摒弃门户之见,精诚合作,取长补短,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开创我国通信文化新时代。
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四节 5通信传媒与个体传媒
时下在传媒界还流传着一种声音,就是认为随着个人在网络上发布信息的便利性和廉价性增加,类似博客这种个人化信息发送者将有可能"战胜"组织性大众传媒。尼葛罗庞蒂说过:"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从发布信息的便利性和传播对象的全球性看,此话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在数字空间这个"观点的自由市场"(弥尔顿语)上,个人电视台的声音是不可能全面战胜通信传媒的声音的。
表1-11 通信传媒和个体传媒的比较
通 信 传 媒个 体 传 媒
不同点传者企业、专业团队自然人、业余团队
受众大众小众
内容精选的、大众性的、海量的有限选择、小众性内容
投资巨大很少
回报巨大很少
相同点都能建立网站,借助发达的数字通信网络传播信息
?通信传媒是传统媒体和基础通信网络运营商的集合体,其收集、加工、生产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和效率是一般个人和非专业组织所不能比拟的。通信传媒依托传统媒体公开可靠的信源,其信息的可信性和可确认性要大大高于处于"匿名"或"半匿名"状态的个体传播者。
?通信传媒能够借助专业分工体系创造精选的、大众性的、海量的信息内容,这与个体传媒所能提供的小众性的有限选择的内容是有本质区别的。通信传媒需要巨大的投资支撑,有强大精细的收费体系支撑,这都是个人传媒所不能及的。
?通信传媒是通信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通信传媒以先进的技术、昂贵的机器和设备为必要的工具和手段,这些工具和手段直接由通信传媒组织控制和使用。重要的"稀有"公共传播资源,譬如基础通信网络也是国家以某种制度方式委托给传媒组织专用的。
大众传媒的上述三个特点,使得他们比个人传媒地位更优越、力量更强大。通信传媒所拥有的传播能力将远远超过了作为个人的社会成员或其他一般社会群体。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第四节 6通信传媒的两阶段发展道路
受制于媒介技术和社会规章制度的发展,所有的新媒介都有一个渐进发展的历史,通信传媒的发展也不例外。从现实情况出发,通信传媒可能需要经过两个发展阶段才能走向成熟。
第一个阶段是"三网融合"之前的阶段,即目前通信技术所处的阶段。在目前阶段,移动通信网(含GSM、CDMA、卫星通信网)、有线电话网(含小灵通)、有线电视网、宽带互联网等各种性质的通信网络之间呈现的是一种各自为政,局部功能交错的状态。通信传媒的雏形开始出现,某些局部的功能也初露端倪。譬如,由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主导的以短信息为载体的信息门户"移动报刊杂志",由电信宽带网络运营商主导的宽带门户"网络电视",由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主导的家庭信息门户"数字电视"。
第二阶段是"三网融合"之后的阶段,即基于宽带网络的一体化全息通信阶段。在这个阶段,通信传媒真正走向繁荣。主要标志是,移动通信网(含GSM、CDMA、卫星通信网)、有线电话网(含小灵通)、有线电视网、宽带互联网等各种性质的通信网络以宽带为媒介无缝地融为一体。通信传媒的产业链完全成熟,相关通信网络运营商真正变身为通信传媒,统一为各种宽带通信终端提供信息服务。


第四节 7通信文化的社会影响
通信和大众传媒是人类社会在信息传播方面最具革命性的两大发明,堪称近代人类历史的"任督二脉",通信传媒的形成将会彻底打通两大发明之间的鸿沟,必将对人类社会信息传播产生叠加性影响,重构目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秩序,把人类社会推进到崭新的通信文化时代。
1.通信文化影响政治秩序
通信传媒的出现将把政府直接推到人民的面前,甚至有可能导致现存代议制度的逐渐消亡。可喜的是人民的参政议政和民主意识将因参与的便捷性而更加高涨,可忧的是信息缓冲地带的减少,将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对政府的新考验。
2.通信文化影响经济秩序
通信文化将会对传统的产业价值链产生全面的冲击,特别是会带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3.通信文化影响文化秩序
通信传媒将会把传媒的多重属性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带来多元的文化体验,这可能会彻底地重构现有的价值和教育体系。
4.通信文化对国际传播的影响
通信传媒是信息空间的正规文化军团,是国与国之间进行文化斗争的火线尖兵和主力部队。通信文化则是通信传媒所传递的"软性武器"。
总之,凭借强大的信息传递能力,巨大的内容吞吐量,全球化的传播渠道,通信传媒将成为通信文化的主要载体。未来信息高速公路上的"通信文化"呈现的将是一个全新的媒体形态,具有多媒体、全功能、个性化、及时化等一系列特点。依托于海量的信息存储,凭借即时的个性化互动方式,受众可以得到全功能的服务,可以轻松、高效、低价地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可以方便、快捷、舒心地得到精神享受。
书包网 www.aIhUaU.com

第一节 通信文化产业概念(1)
当今时代,伴随着通信产业的爆炸式发展,通信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崭新的产业形态也跃上了历史的舞台,并在人类社会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节对通信文化产业的内涵、外延及其发展前景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通信文化产业概念:所谓通信文化产业,就是建立在现代数字通信技术上,特别是宽带通信技术和全球一体化通信网络基础上,对人类各种文化内容进行创造性再生产、再分配的产业体系。通信技术的革新、文化内容的再生产、大众需求的培养和产业制度环境的构建是通信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四个核心要素。四个要素互相牵制,互相促进,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形象地说,通信技术是大舞台,文化产品是演出的节目,大众需求是观众,制度保障体系是剧院,四者相辅相成,共唱通信文化产业大戏。
1.产业
什么叫产业?按照经济学理论,就是指生产同一性质产品或劳务的集合体。按大的分类,就是大的"集合体"。如社会生产有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等产业部门。如果细分一点,就是小的"集合体"。例如,就工业产业部门而论,有纺织、炼钢、造船等产业部门;就农业部门来说,又有农业、林业、牧业等产业部门。假如再细分一点,就有更小的"集合体"。这些大大小小的产业部门,就是大大小小的"集合体"。每个小的"集合体"都必然属于相应的一个大的"集合体"。
产业"集合体"是有一定结构条件的。就是说,作为一个产业部门"有很多基本单元"。这些基本单元根据一定的条件通过分工而构成一个产业部门。这些条件就是集合体诸元素之间存在的共同性,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其一,生产性。所谓生产性,就是创造财富的活动功能。"一切生产都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形式中,借这种社会形式而进行的对自然的占有。"这种占有就是创造社会财富。
其二,商品性。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都不是自身消费,而是用来交换的。这就决定了其社会性质,不存在无偿供给的消费品。
其三,求利性。所谓求利性,就是通过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收益,以实现劳动的价值,并实现产业的发展。
其四,组织性。每个产业集合体的基本单元,都是有机组成的小集合,或者说是一个系统的子系统。生产社会化的规模越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这种集合体的内部构成有机性就越强,组织越严密。
从产业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构成产业的要素就是产业一定是一个组织严密的生产系统,这个生产系统能够创造出为人们所需要的有价商品或服务,每个生产者都以获利为目的生产产品,整个生产系统以利益关系为纽带相联结。
2.消费社会与文化产业兴起
在当代世界,文化产业不仅已成为一些国家举足轻重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利润的增长点,而且也日益深刻地介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甚至以不无夸张的语言形容道,文化产业不仅制造了技术上特定的统一语言,进而影响到了整个民族语言。据报道,20世纪90年代,文化产业已同汽车工业、石油工业一样,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而且正以迅猛发展的势头成长为全球效益最大的行业。风靡世界的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创下十几个亿美元的票房价值。美国《读者文摘》已发展成年收入25亿美元的国际性大企业。据称,美国的视听产品已经成为仅次于航空航天的主要换汇产业。联合国2000年出版的《文化、贸易和全球化:问题与答案》一书表明,在过去20年中,文化商品的国际贸易额呈几何级数增长。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近600亿英镑;美国的文化产业更加发达,产值占GDP约五分之一,其音像制品出口超过航空航天业,成为全美第一大出口贸易产品,占据了40%以上国际音像市场份额。
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在他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首先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传媒、卡通、娱乐、游戏、旅游、教育、网络及信息服务、音乐、戏剧、艺术博物馆等都是文化产业中璀璨的一员。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由国家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创建)发表的《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指出,现代文化产业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群,它们建立在大规模复制和快速、经济传播技术的基础上,履行广泛传播的功能,经商业动机的刺激和经济链条的中介,迅速向传统文化艺术的原创和保存两个环节渗透:将原创变成资源开发,将保存变成展示,并将整个过程奠定在现代知识产权之上。我国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则把文化产业具体分为九大类,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主要包括文化艺术商务代理、文化产品出租与拍卖、广告和会展文化服务等),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以及销售等。
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到,文化产业实际上就是生产和经营文化产品的特殊企业群。文化产业同一般意义上的产业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一,文化产业是生产和经营文化产品的行业,因而与生产和经营物质产品的一般产业不同,具有特殊的精神或文化的属性。其二,文化产业是由企业群组成的,在现代经济学中,企业被界定为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并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因此,文化产业像其他一般产业部门一样具有经济属性,必然是以追求利润、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增值为目标的。这一特点,也使文化产业与以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为最高目标的公益性文化(如学术研究、学术性书刊、图书馆、博物馆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其三,"企业群"的性质也表明,文化产业像其他一般产业一样,是与可以进行批量生产并产生规模经济效益的工业化、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上述的第一层意思所表明的,是文化产业的精神文化或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而第二和第三层意思,则体现了文化产业作为产业的共性。
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一节 通信文化产业概念(2)
文化产业的滋生和发展与西方消费社会的形成息息相关。在现代西方社会,主张充分享受社会的物质富裕,注重金钱和大量消费,在生活上享受和娱乐,这种观念已深植于大众的社会心理之中,成为支配他们日常生活方式的一种主导观念。崇尚消费的观念,无疑对西方现代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刺激作用。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完成之前,西方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是清教精神,它一方面宣扬"原罪"说,反对过分享受和铺张浪费,同时又强调辛勤劳作,永不停歇,通过个人的勤俭致富来拯救灵魂。清教徒认为,自己整个的一生都属于上帝,应当努力为上帝最伟大最光荣的事业而奋斗,清教徒因此而持有严肃认真的人生态度,并集中表现为工作主义。在17世纪中叶马萨诸塞殖民地议会曾明令禁止为大摆宴席而停止工作。所以,此时所展现的西欧北美生活,是一种恬静、舒适、体面而斯文的小城镇生活。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完成,西方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乡村和小城镇社会走向崩溃,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崇尚消费的工业的和城市的社会。由于技术革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进而降低了产品价格,从而使过去只有上层社会才能拥有的奢侈品,能够成为普通的生活必需品而可以为一般民众所享用;无线电、电影和电视等新生事物的出现,使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在社会中产生了迅速而广泛的影响,为西方人提供了生活的样板;广告渗透到了西方社会的各个角落,对崇尚消费的生活方式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如贝尔所说,新教伦理和清教精神作为社会事实,早已被侵蚀蛀空了。它们仅仅作为苍白无力的意识形态蹒跚拖延至今。与此同时,以往人们所具有的那种进取精神和工作热情在逐渐消退,工作不再是为了应付挑战而成为一种不得已的生活方式,其目的在于获得可资消费的金钱,金钱成为衡量社会职业好坏、工作待遇优厚与否的主要标准。人们所关心的就是如何花钱、消费和取乐。
丹尼尔·贝尔认为,与西方消费社会相适应,西欧和北美的文化已转向享乐主义,它注重游玩、娱乐、炫耀和快乐,享乐主义的世界充斥着时装、摄影、广告、电视和旅行。享乐主义者不仅仅谈论他们的服饰,而且还谈论家居,家中的陈设与装潢,汽车及其他活动,他们富有冒险精神,敢于探索生活的各种选择机会以追求完善,他们都意识到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必须努力去享受、体验并加以表达。因此,消费社会和享乐主义,客观上呼唤社会经济机构以工业的方式,大量生产适合于享乐主义者消费的文化产品。正是基于这种社会现实,贝尔深刻地指出,"享乐主义时代也自有它合宜的文化方式" 。这种文化方式在本质上必然是现代文化产业所提供的消费性、娱乐性、益智性的流行文化或消费性文化。因此,崇尚享乐主义观念和消费社会对西方文化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刺激作用。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文化产业的产品,从流行音乐、迪斯科到通俗文学、亚文学、千篇一律的肥皂剧、情节雷同制作模式化的影视剧、主题公园等,急速地萌芽、扩张并占据了西方大众的生活空间。对此,本雅明曾作过形象的描述:"新的消费品堆积如山,把整个城市都改变得令人难以想像,同时还创造出一个新的公共空间,这个空间不再仅仅由艺术家和作家占据,而是充斥着时装设计师、商业艺术家、摄影师、工程师、技术人员。他们的作品(比如说巨幅牙膏广告)为这个新的梦境世界增添了光彩。这种梦境不但属于统治阶级,也以大众商品的形式,属于一种通俗的乌托邦遐想。"
西方文化产业的"巨怪"--好莱坞和迪斯尼乐园,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在消费社会温床中孕育的、享乐主义时代的文化方式。好莱坞被人们称为"梦幻工厂",它生产影像、记号和符号商品,投射享乐时代人们的梦想、欲望和离奇幻想。在迪斯尼乐园,人们则可以体验令人神经高度紧张的骑车奔跑、全息幻觉图景等各种场面,模仿或扮演历史上的国家缔造者,寻乐于儿童世界(魔术王国)之中,或者漫步穿行于精心挑选的民族文化象征的仿真建筑物(如快感英格兰酒巴)之间,游荡于环境平和、高度控制了的未来景观之中。而所有这些文化产业所提供的娱乐形式,不仅被西方各地的主题乐园所模仿,而且也融进了诸如博物馆之类的其他形式风格之中。比如,在英格兰东北部泰恩及威尔的"春风露天博物馆"中,有煤矿、煤矿工人的宿舍、矿井、缀有"街道珠宝"的铁制广告牌等,在这些模拟历史所创造出来的仿真物质情境中,观众行走其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此,人们不仅仅在享受文化产业所创造的符号文化商品,而且也在消费文化产业所提供的"历史""影像""梦想""快乐"。"某种对烹饪、文化、宗教、科学等的普遍好奇由此苏醒。'TRY JESUS',一句美国口号如此说道。'尝试一下耶稣!'一切都要尝试一下--因为消费者总是怕'错过'什么,怕'错过'任何一次享受。"西方文化产业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心理基础上发现了巨大的市场。
在中国,现代文化产业的兴起,无疑也具有"消费社会"逐渐形成这一宏观的社会背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不仅消费品的短缺是一种普遍的、体制性的现象,而且由于生产、分配、流通、积累、消费等经济过程中的基本决策权集中在计划者手中,普通消费者也缺乏消费的自主权。改革开放的过程无疑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场消费革命。一方面,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使中国满足消费需要的形式发生了由自给性消费到市场化消费的转变;由于市场化导致产品种类范围的增多,人们的选择范围扩大,因而使得人们的消费需要也开始异质化和复杂化了;市场化取向改革使中国大众化市场得以形成,使得消费需要常常以大众化的形式出现;市场竞争导致技术进步和商品创新,使新产品不断涌现并进入消费者家庭,进而不断地导致消费者具体需要的变化,竞争的结果也使商品价格逐渐下降,从而使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消费需求量增大;对广告、公关和促销手段的运用,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消费意识形态,光彩夺目的橱窗、霓虹灯招牌和购物环境的精心布置,则创造了一个能够有力地刺激大众消费欲望的象征符号环境。同时,对外开放使中国越来越融入到全球化浪潮之中,借助于优质形象产品和巧妙的营销手段以及传媒的力量,发达国家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对中国产生了"示范效应"。在此情形下,像现代西方社会一样,至少在中国城市已初现"消费社会"的雏形。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新的部落神话,消费已在相当程度上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尤其是城市社会)的风尚。中国大众消费社会初步形成的标志,一是消费的大众性,如至少在中国当代城市,某一家庭拥有的高档耐用消费品(如电视机、电冰箱、电话等),其他家庭一般也有,消费品的普及率相当高;二是与计划者主权相对的消费者主权的形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正逐渐向以消费者为中心,一切都围绕如何使消费者的生活更方便、更舒适的方向转变,消费者的偏好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具有实际的影响力,在引导和决定资源配置过程中能够发挥实际的作用。


第一节 通信文化产业概念(3)
与消费社会相适应,在中国文化领域,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现象,就是人们不但通过消费来表达某种意义或信息,而且消费品作为符号所表达的内涵和意义本身,也构成消费的对象。在匮乏的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年代,消费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持温饱,精神文化的消费空间无疑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随着小康社会的到来、教育的普及,至少在中国当代城市以及一些沿海地区,已经有相当一批人的消费超出了维持"生活水准"的标准并潜入了文化精神的因素,不再仅仅是满足生存的生理性和物质性活动,它同时也是一种符号活动、交流活动和表现活动。符号消费因此成为相当一批人的一种基本的生活风格和生存体验。这正是当代中国消费性、娱乐性、休闲性、益智性大众文化产品需求急速增长的一个重要社会背景。在当代中国,各种不同层次的文化受众,呈现出了对不同种类的文化产品的需求。它既可能是对如街头雕塑、广场音乐会等人们无须支付货币就可满足的非商品性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可能是对人们必须支付一定费用才能满足的商品性和娱乐性文化产品的需求;既可能是对武打、言情等通俗文学和科普读物的需求,也可能是对生理感官上的颐养、休憩或享受的需求。满足这些需求无疑需要社会"大批量的生产指向消费、闲暇和服务,同时符号商品、影像、信息等的生产也得到技术的增长" 因此,像西方一样,消费社会的来临及其所导致的大众对于娱乐性、消费性、益智性、消遣性文化产品的需求,在中国也催生出了一种以工业生产方式制造文化产品的行业,即文化产业。
我国文化产业前景十分灿烂。经过20多年的持续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增长,需求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文化消费需求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呈现决定性上升趋势,需求总量规模急剧扩大,构成我国文化产业兴起的重要内在动因。国际上,当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50%以下,人均GDP为1000~3000美元阶段时,文化消费需求会大幅增长。近10年来,我国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教育、旅游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揭示这一趋势。专家预测,按照GDP年增长率7%计算,2005年我国GDP将达到万亿美元,以2000年我国文化产业产值6000亿元人民币为基数,保守估计,按照年增长率12%计算,未来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年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达到GDP的8%以上,这将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3.科技革命与通信文化产业兴盛
(1)文化经济一体化
二战以后,人类开始进入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这就是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生产力时期。这一生产力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文化与经济崭新关系的建立。如果说资本主义工业大生产是以经济生产与文化艺术的对立、分离为特征的话,那么智能化生产的重要特征便是"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以及由之产生的当代文化经济一体化趋势。
所谓经济的文化化,是说现代经济发展中文化的、科学技术的、信息的乃至心理的要素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经济时代,全社会95%以上的人在为基本的生存条件--粮食而工作,而在发达国家仅有2%~3%的人口从事农业,便可满足社会的需要。从日本的就业人员构成比来看,其第三产业就业者占总人数的百分比逐年上升:1920年,1930年30%,1965年43%,1970年,1975年52%,到###十年代这一比率又大大提高。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肯德克在1980年"美国竞争力大会"上对1929~1980年的美国经济作了数量分析。他测出,在这期间美国生产力的增长中,40%是由知识和技术创新获得的,有12%是由劳动力的知识文化素质的提高获得的。在工业发达国家,高科技、高文化大量进入企业,使当代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经济中的科技、文化知识因素已跃居重要地位。脑力劳动者的数量迅速增加。到1970年,美国"白领"职员与"蓝领"工人就业结构比已为5:4;到1980年,美国第一产业即农业和矿业中的从业人员仅占总人数的29%,第二产业即各种制造业降到,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已上升到。即使在第一、第二产业中,科技管理人员也超过直接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员。无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自然要将重心转移到服务、知识、信息等第三产业。
当代经济的产业下游化与公民需求上游化、高级化的趋势决定了经济的文化化趋势和文化的经济化趋势。这就是说,经济中文化的、知识的、信息的、科技的乃至心理的因素将越来越具有重要的、主导的甚至某种决定性的作用,而文化作为日益强大的产业结构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的、支柱性的产业。经济的文化化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它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这就是产业结构的下游化和需求结构的上游化。产业下游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一条重要规律。产业结构下游化的突出表现是实业逐步让位于服务性产业。
产业结构下游化源于需求结构的上游化和高档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社会需要也不断提高。在基本的物质层次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需要,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生存质量。人们在生活中对第一产业产品的需求在总体支出中的比重会相对下降,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则会大大增加,比如人们对书籍、音像、影视、艺术产品的需求,对娱乐服务、旅游服务、信息与网络服务的需求。即使物质层次的衣、食、住、行需要也大大地文化化了。比如穿衣,不再讲究结实、耐穿、耐用,而更多地关注审美、时髦、品牌与流行等当代服饰文化的特征。
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节 通信文化产业概念(4)
经济文化化的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它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必将日益提高。人的更高级需求必将不断增长,精神文化附加值的经济含量和财富含量越来越高。在文化经济领域就表现为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文化产品与文化消费的优先增长。在当代世界,消费至上主义漫延于全球,消费成了一切社会归类的基础,也成了一切文化艺术活动的基础。作为市场社会的"经济人",人们不但消费物质产品,更多的是消费广告,消费影像,消费品牌,消费欲望,甚至消费符号。这是一个由仿真与幻像架构的"超实在"的文化世界。消费模糊了物质和精神的界限,也模糊了享乐与艺术的界限。正是这种消费文化无所不在的漫延,推动着当代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2)传媒汇流
当代文化经济一体化趋势导致行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并直接导致了"传媒汇流"现象的出现。"传媒汇流"的意思是,数字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一切信息传媒形态的技术基础,它为与信息有关的一切产业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大众传媒(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音像等)、通信(电话与无线通信)以及信息业(计算机与网络)因此而汇合为一,通过统一的宽带系统,为"用户"提供服务。
随着"传媒汇流"的出现,"传媒业"、"通信业"与"信息业"3个称呼实际上成为可以互换的名称。我们可以按照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宣布的说法,将"因特网"这一信息产业主体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新兴的"第四媒体"。我们也可以按照1997年颁布的"北美行业分类系统",将4种媒体统统归入"信息业"。
向数字媒体转移是将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为经济资源的必要步骤,实质上是为空前规模的产业整合准备条件,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经过这次开发,在"高新技术产业"内部,人文知识含量高的部门正受到更多的重视。许多以往不被认为具有经济意义的文化资源将进入经济学家和投资人的视野,以往被认为处于经济生活"边缘"的文化事业机构,特别是一向依赖于公共资助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将可能进入经济开发的中心地带。一个国家的文化生态可能从根本上发生变化。日本和光经济研究所所长吉田春树将此视为"信息文化产业",他在《东洋经济》周刊上发表题为《5年后日本经济状况--信息革命开创的新时代》一文中指出:"5年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由研究开发型工业和新型信息文化产业所共同支撑的经济。"
由于传媒、电信、信息业的汇合产生了一个空前巨大的通信文化产业部门,并在这个产业领域里,诞生了一批空前绝后的"巨无霸"式的企业。有资料显示,当今世界上95%的文化市场,被号称为世界9大媒体巨头领导下的全球50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这些媒体产业的巨头们擅长于充分利用这些已经掌握了制造、传播、消费文化产品的渠道,对某一文化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开发。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为世人提供了全新的娱乐概念,指出全球娱乐业在21世纪的发展方向。他说,未来微软要涵盖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电脑,还包括他们的家庭。微软娱乐战略的中心概念是:创建一个安全的网络,直接使用网络向消费者发送娱乐节目,如电影、电视和数以千计的音乐录像等。按照这个发展计划,以后微软研制的视窗软件将会使电脑彻底地从桌面上解放出来,变成类似于手机、CD机的迷你装置。在盖茨眼中,21世纪的娱乐业是由可编辑录像、互动电视、数字化音乐和"精明汽车电台"等组成的。"娱乐业网络化"--这样巨大的变革在盖茨看来不过是小事一桩:"提供工具给每一个人,我们要做的这桩生意并不是太糟。"
传媒大亨默多克早就认为,世界上有5种最有前途的工业:电脑、通信、娱乐电子产品、娱乐用品和新闻传播,它们正在合成"一个有活力的整体",而他的目标就是要建立起融5种工业为一体的媒体帝国。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张晓明与章建刚共同认为,"传媒汇流"导致的一个重要后果是使许多以前各自为政的企业产生了"跨产业"、"跨平台"甚至"跨部门"的合作动机。这对传统媒体起到了一种"解放"作用:破除了不同传媒间的传统壁垒,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这引发了传媒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整合和竞争。
我们通常称计算机和通信设备行业为IT业即信息产业。然而,在发达国家,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制造业早被"逐出"信息产业领域,归入传统制造业范畴。1997年,美国沿用多年的"标准产业分类SIC"被新的"北美产业分类标准NAICS"所代替。新分类系统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设立了一个新的二级产业--信息业。这个信息业没有设立我们通常会想到的计算机制造业等,而是包含了出版业(包括软件出版)、电影和录音业、广播和传播业、信息服务和数据处理业等。这个代码为"51"的产业群,就是内容产业(Content Industry)。这个新的名词,预示着一场新的产业组合的浪潮正在到来。在欧盟的计划中,对内容产业的定义是:那些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企业,其中包括在各种媒介上的印刷品(报纸、杂志、书籍等)、电子出版物(联机数据库、音像制品服务以及传真和光盘为基础的服务和电子游戏等)、音像传播(电视、录像、广播和电影院等),还有一些定义把课程软件也包括进去了。现在虽然还不能给内容产业一个非常明晰的界定,但是可以肯定地说:这个正在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内容产业,正是在数字化和因特网的时代文化产业的新的组合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之一。


第一节 通信文化产业概念(5)
"传媒汇流"浪潮在我国正在悄然发生。李嘉诚旗下浑身带着.com泡沫色彩的TOM向跨媒体平台转型。TOM不再提网络,也不再谈互动财经频道。据报道,总裁王兟把TOM的业务划分成四个大的板块,即跨媒体的广告业务;以互联网为主体,以为中心,与旗下其他媒体协同作战,共同向客户推广业务;尝试电信的增值服务和接入服务;提供企业上网的解决方案。通过战略投资,一方面使TOM自有资产尽快在资本市场上增值,另外一方面打造TOM的跨媒体集团。这几大块业务相加,基本上就是一个集ISP、ICP及传统媒体于一身的准AOL时代华纳集团了。
TOM的大媒体战略,以互联网为切入点,打破了传统媒体与电信业的界限,开拓的是大媒体市场,或者说,不仅仅是媒体市场,还有电信市场。着眼于国内市场的战略布局。通过兼并收购方式,打造"跨媒体平台",这不仅需要巨大的财力做支撑,而且为竞争对手设置了较高的进入门槛。一旦成功,对国内传媒业、IT业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这方面,美国人再一次走在最前列。美国没有什么文化遗产,却率先将"内容产业"纳入商业和产业化轨道,通过1997年"北美行业分类系统"的颁布,美国已经向世人宣布了他们将信息内容(特别是文化内容)作为信息产业的主体。我们由此看到,文化遗产作为新经济资源的意义已经凸现,各国文化遗产已经暴露在国际文化传媒巨头的掠夺与竞争压力之下。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社会和政治意义更是深远。如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科学家能够描绘人类的"生物基因图谱"一样,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现代文化和人类学家能够描绘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图谱"。在一个网络化的虚拟世界中,现代人的文化基因由"比特"所负载。在这个意义上说,以数字技术整理文化遗产就是建立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基因库"。这是一个与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的未来发展有巨大干系的问题。
(3)通信文化产业兴盛
达·芬奇说:"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当今时代,高新科技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火车头,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文化艺术生产的发展和创新。今天,电子传媒及数字化、网络化的崛起,对于文化艺术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衡量一个艺术表演作品的社会影响,不仅看传统意义上的剧场演出场次,更重要的是要看其转换成各类音像制品的发行量以及利用电视、互联网络传播的程度。高新技术的运用,不仅带来了文化作品本身的成功,而且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例如,大卫·科波菲尔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示梦幻般的魔术,赢得了全球的盛誉,也为他带来每年6000万美元的收入。迪斯尼把高新技术应用于文化娱乐业,1997年的销售额达到了225亿美元。好莱坞用最新的高科技来武装自己,形成崭新的电影形式,不仅《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等科幻巨片采用了最新的拍摄和制作技术,而且像《泰坦尼克号》这种影片也大量采用了先进的制作技术,实现了高新技术与表演艺术的完美结合。
知识经济与数字化曾使世界欣喜若狂,巨量的资金投入了网络业,全世界各行各业都争相到网络业来"烧钱"。在知识经济的泡沫破灭之后,人们痛定思痛,深刻地认识到,在新一轮新技术革命的经济环境中,文化发展如果不与这种高新技术与经济的革命性突破相结合,就会被飞速发展的现实世界淘汰出局。反之,在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完善之后,在传播或发送的方式解决之后,传播或发送什么就显得极为重要。作为"上帝"的消费者他们需要什么,消费什么,成了发展的关键。没有千百万人需要或喜爱的文化内容或节目,高新技术与新经济就没有了市场,没有了市场也就失去了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事实证明,正是缺乏文化产业的有力支持,知识经济才落入低谷。无疑,当代新一阶段的技术革命迫切地需要文化产业的支持。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等媒介产业的生存能力取决于"内容"的创造和消费。从发展的环节看,内容产业成了文化经济传播交流的"基础的基础"。
内容从何而来?《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这些科幻巨片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那就是从高新技术特别是高新通信技术和传统文化产业的结合中来。短信与中国文化结合产生短信文化内容,电视与手机的结合产生了手机电视文化内容,娱乐、工作信息与电话的结合产生了声讯电话文化内容,宽带网络与电影电视的结合产生了网络电视文化内容,即时通信技术与人际交流的结合产生了即时通信文化内容,通用网页模板技术与日记的结合产生了博客文化内容……整个通信行业和传媒行业的结合则将催生通信传媒文化内容。在新的经济环境中,文化发展如果不与高新通信技术相结合,就会被飞速发展的现实世界淘汰出局。因此,建设与未来世界新的经济形态和技术形态相协调的新的文化形态--内容产业与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我们相信,伴随着国际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的发展,特别是融合的、宽带的和全球一体化的信息高速公路的逐步打通,以及更加丰富多彩的高新通信技术应用终端的大量涌现,新文化、新内容将如火山爆发一般喷涌出来,形成人类历史上新的文化奇观--通信文化,围绕通信文化将造就一个庞大的新产业群--"通信文化产业"。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节 通信文化产业概念(6)
概而言之,所谓通信文化产业,就是建立在现代数字通信技术上,特别是宽带通信技术和全球一体化通信网络基础上,对人类各种文化内容进行创造性再生产、再分配的产业体系。通信技术的革新、文化内容的再生产、大众需求的培养和产业制度环境的构建是通信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四大核心要素。四大要素互相牵制,互相促进,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形象地说,通信技术是大舞台,文化产品是演出的节目,大众需求是观众,制度保障体系是剧院,四者相辅相成,共唱通信文化产业大戏。


第二节 1通信文化产业特征(1)
本节从通信文化产业的支撑力和必经发展阶段两方面,探讨了通信文化产业的主要特征。通信文化产业是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智力和高风险特征,是高效益和高就业经济,遵循新的经济增长规律,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具有全球化特点,具有"溢出效应",是电信企业竞争的新焦点。
一、通信文化产业的主要特征
1.通信文化产业是新兴的战略性产业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早就预言,人类正在经历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其中最主要的骨干产业群包括电子工业、宇航工业、遗传工业和海洋工业。时代的发展印证了他的预言。当今时代,通信科技日新月异,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通信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标志。在美国,通信文化产业正逐步取代钢铁、造船、汽车、石油等传统产业的战略地位,成为经济的带头产业。在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群中,通信文化产业处于龙头地位,无论是宇航、卫星通信、生物工程、海洋开发、光纤通信、新材料工业、新能源产业,还是新兴服务产业,都与通信文化产业牢牢地绑在一起。
信息产业在日本的发展状况表明,通信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产业。1993年至1996年,信息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大大超过的同期各行业平均值。1996年,日本信息产业的生产总额达万亿日元,占日本各产业生产总额的。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信息产业的投资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中占有重要位置,并带动了相关的产业的发展。1996年信息产业的投资对国内生产实际增长的贡献度为,即在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个百分点中占个百分点,大大高于其他任何产业。1990年到1996年,信息通信产业生产的波及效果达30万亿日元,其中信息通信产业所起的作用占,波及效果占1。
日本的经济起飞充分体现了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世纪初的人均74美元开始增长,1980年达到人均产值2 000美元以上,平均每10年增长38%,大大高于所有发达国家同期的经济增长率。特别是1982年后,增长骤然加速,平均每10年增长率高达83%。专家对日本就业结构变化的分析发现,恰恰是1952年以后,日本的四大产业结构快速地实现了三个阶段的转化,从农业化变为工业化,又快速由工业化转变为信息化。这说明,日本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尤其是通信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是促进日本经济高速度增长的主要原因。
我国通信文化产业正在高速发展。中国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已突破2万亿元,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前10个月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出口达到1 614亿美元,同比增长,实现贸易顺差亿美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部分中西部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从信息产业内部来看,在技术标准、软件、集成电路等核心环节取得了长足进展的同时,汽车电子、医疗电子、娱乐电子等行业的发展也大大促进了电子信息产业向传统领域渗透的强度。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地位日益巩固。
2.通信文化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智力、高风险"特征
通信文化产业的研制与开发往往属于跨学科、跨行业的系统工程,与传统产业相比,无论是硬件设备的制造,还是软件的生产与开发,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产业发展初期,技术开发、基础建设、设施装备、人员培训等都是漫长而耗费资金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当产业发展起来以后,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仍然需要不断地追加大量的投资用于产品和技术创新、市场推广、渠道建设等方面,稍有懈怠,就可能被竞争对手超越,前期的投入就可能前功尽弃。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通信文化产业竞争加剧,企业研发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研究开发投资占销售额比重明显提高。一般的信息技术企业研究开发投资占销售额比重都在5%以上,处于发展前沿的企业比重甚至高达15%~20%。2000年美国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公司(Cisco)研发投资达27亿美元,2001年美国微电子器件制造商英特尔公司研发投资更是超过40亿美元。电子信息产品大部分都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达不到一定的生产规模,产品就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目前,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跨国公司个人计算机和通信产品年产量规模普遍在500万台(万线)以上,彩管产量300万只以上,片式电阻的月产量甚至达到100亿只以上,国外主要片式钽电容器生产厂年产量均在15亿只以上。电子信息产业进入门槛越来越高,没有巨额的资金投入,很难形成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
通信文化产业本质是以收集信息、生产和经营信息产品为职能的产业,因此,产业群体必须集知识、技术、智力于一体。这主要表现在:通信文化产业的核心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既是通信文化产业本身的装备技术,又是为社会各领域服务的应用技术。这些都是处于前沿的高技术,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通信文化产业中的服务行业,如新闻报导业、信息咨询业、科技开发业、教育业、图书情报业、出版印刷业、软件编制业等,都是以知识和文化的开发、采集、传播为职能的产业,人类社会的知识几乎大都集中于或出自于这些产业,它们是典型的知识集约型产业。


第二节 1通信文化产业特征(2)
信息技术代表了当今社会最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力,通信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频繁的更新换代紧密相连。目前,世界上通信文化产业已经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它以科技研发为先导的特点日益明显。而激烈的竞争则使得通信文化产业的创新速度和创新贬值速度都是其他产业所不能比拟的。信息技术的扩充速度是每3年增加1倍,全球信息技术专利每年新增超过30万件,而科研成果的有效寿命却平均只有5年,以科技研发为先导、具有高创新性和高更新频率已经成为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然而,创新是有风险的,通信文化产业的高度创新性也必然蕴涵着高风险性,这不仅因为信息技术产业化所需的资金相对较大,而且由于信息技术产业化的成功率较低,加上形成产业化的过程周期较长,使得通信文化产业呈现相对较高的风险。
3.通信文化产业是高效益经济和高就业经济
通信文化产业的生产或流通过程,在提供多种信息产品的同时,都能在多方面起到直接或间接节约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作用。通信文化产品向小型化、无形化方向发展,可以节约大量社会资源。通信文化产业的这种高增值性,使发达国家不惜耗费巨资,加强对有强大经济潜力的产业型技术进行超前开发,以取得垄断性竞争优势。如高清晰度电视、流媒体技术在美、日、欧已进入实用化竞争阶段,而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通信文化产业较高的产出效益,还表现为通信文化产业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为通信文化产业一方面可以在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中起到省资源、省能源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向社会各领域和各种产业提供多种信息设备、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在多方面起到直接或间接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特别是促使数以万计的产业作业过程和管理过程实现信息化、自动化、高效率化,既扩大了通信文化产业的功能效益,又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通信文化产业还创造出大量的新就业岗位。通信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如硬件劳动者、软件劳动者、视频制作者、内容创意者等。日、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般劳务性服务业的就业人数一直徘徊不前,真正迅速增长的就业人数是提供智力性服务的通信文化产业。20世纪60年代美国新增加的近2 000万就业人员中,有90%左右都集中在信息服务业。1960年日本信息产业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40%左右,1990年达到,据测算,在未来10年内,信息从业人员将占世界全部就业人数的70%左右。这表明通信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提供就业机会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
4.通信文化产业遵循新的经济增长规律
通信文化产业属于新经济范畴,遵循新经济增长规律。"新经济"是指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以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七大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且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创新是"新经济"的核心,包括观念的创新、运行模式的创新和新技术的创新等。新经济从出现至今,大致经历了"个人电脑(PC)"、"因特网(IT)"、"电子商务(E-commerce)"三个发展阶段。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是一对此长彼消的宏观经济指标。要降低失业率,就要努力扩大投资和提高经济的增长速度;而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就可能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相反,要降低通货膨胀率,就要抑制"过热"的投资增长,就要把速度降下来;而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必然会造成失业率的上升。人们认为,政府及其经济政策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所能够做的,就是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个为社会所能接受的平衡点。
多年来,描述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这种相反运动关系的"菲利浦斯曲线"一直为宏观经济理论奉为经典。但从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开始,美国经济在前所未有的持续高增长与繁荣背景下一直呈现出一种低通货膨胀率与低失业率并存的局面。1997、1998和199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和;1999年,美国的失业率只有,为30年来的历史最低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份预测,2000年美国经济仍可望增长。2000年2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一年一度的《总统经济报告》中颇为得意地宣称,美国经济已创下连续107个月增长的历史纪录,正处于黄金时代和历史上最长的经济扩张期,而且迄今还看不出有任何衰退迹象,通胀加剧等威胁经济的不平衡因素亦没有出现。人们将这种让经济学家们大跌眼镜的经济运行状态称为"新经济",以与传统的经济周期及经济调控所描述的状态相区别。研究表明,推动克林顿时期美国经济连续增长的首要因素之一是产业结构的迅速转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信息产业的快速增长。新的电子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开掘正在改变以物质资源投入为主要支撑的"旧"的经济增长模式。
5.通信文化产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产业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发展模式。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节 1通信文化产业特征(3)
通信文化产业的经营核心部分是数字化的文化内容,其生产、流通、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自然资源,也不会产生大量的消费垃圾。其内容价值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创造者的智力水平和对数据重新结构化的能力素质上,也就是说,投入的主要是创造者的知识和信息,产出的则是另一种形态的知识和信息,对自然资源、环境不构成威胁甚至不造成消耗。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人类作为一个物种而存在和不断发展,通信文化产业的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的,通信文化产业市场也将是永远存在的。因此,通信文化产业是一种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是对环境友好的产业。
6.通信文化产业天生具有全球化特点
现代通信网络已经把整个世界连到一张庞大的信息网络中,偌大的地球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各国各民族的信息正以光速在全球传递。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引发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碰撞和磨合。信息能够以多媒体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实时地传递,这为通信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内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首先,为通信文化内容创造者提供了广阔的生产资源--全球各国的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甚至是远程计算资源。其次,为通信文化内容的分发和传送提供了丰富的管道和潜在市场--只要内容具有跨文化传播力,则能够瞬间传遍全球,为全世界消费者即时消费。同时,这种情况还将使各国的通信文化产业面临直接的、面对面的竞争。文化资源、人力资源、计算资源和市场资源将不像过去那样因为受时空因素的影响而就有某种地域垄断性。花木兰的故事被美国人开发、孙悟空的故事被日本人开发就是最明显的表现。这将造成通信文化产业不发达国家在与发达国家通信文化产业巨头竞争时处于先天的不利地位。
7.通信文化产业具有产业"溢出效应"
通信文化产业是知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知识产业是具有"溢出效应"的产业,所以通信文化产业也将对相关产业产生超出产业本身的"溢出"影响。关于知识产业的溢出效应问题,西方经济学家已经从理论层面作了充分的论证。1986年,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保罗·罗默的"收益递增经济增长模型"。罗默继承了经济学家阿罗的"干中学"思想,把知识作为一个变量直接引入模型,展示了知识积累的两个特征。一是专业生产知识的积累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分工的细化,工人能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专业化知识;二是知识具有"溢出效应",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知识也在不断地流通,每个企业都从别的企业那里获得了知识方面的好处,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知识总量的增加。因此,罗默认为,从社会观点来看,由于知识具有"溢出效应",所以具有知识边际生产力的递增性。
由于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信息技术的高渗透性,决定了通信文化产业也是一个渗透性极强的产业。即它不仅自身形成独立的产业系统,可以直接单独地计量,如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设备制造业、软件业等,并且它还和其他部门相融合,使信息技术直接在这些部门内部得到运用,刺激了这些部门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信息技术向第一产业渗透,使传统的农业部门得到第二次新生。信息技术使农业在机械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例如,运用计算机和电子传感装置组成的自动监测和调控系统,能有效地预测植物病害、病虫害、气候等。运用计算机可以优化农业生产方案,实行灌溉、施肥、作物布局、家畜饲养等管理的自动化。借助计算机,可以开展家畜育种、作物育种、动植物遗传、系谱追踪等方面的研究,利用生物遗传信息工程改善农业物种使农业生物化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农业信息网络建立和农业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协调和监测各地的农业生产。其次,信息技术改造了第二产业,使第二产业信息化的程度日益加深。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分工越来越细,技术越来越复杂,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制造业生产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分工系统。同时,信息通信网络使第二产业的企业实现了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化。在企业内部,从经理、生产工人、技术人员到销售人员都由网络联系在一起,使之互相沟通协调,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在企业外部,企业又可通过通信网络与行业、上游行业和下游行业的各企业联系起来,因而可以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即时反应,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最后,在第三产业方面,传统的服务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愈来愈紧密。第三产业接受了信息产业所提供的新方式和新手段,从中首先分离出第一批信息服务产业,信息服务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第三产业本身也日益加大其信息含量,增加服务品种,更加有针对性地为企业、个人、机构提供全方位服务。
作为通信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娱乐业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也证明了这一规律。美国经济学家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在其合著的《体验经济》一书中指出:"21世纪是体验经济的时代,人们对于娱乐和服务的需求将成为生产消费的主导因素。"而数字娱乐正是体验经济的最重要载体,包含了网络游戏、教育娱乐、数码视觉效果等软件产业及其相关的硬件设备制作、销售价值链。目前,数字娱乐对电信、IT、媒体与出版等相关产业的带动已达到了1:10。据统计,2003年成都市网络游戏点卡销售额为亿元(占全国的10%),在线网络游戏运营收入约亿元,电信运营收入达亿元以上,整个数字娱乐产业对信息产业市场带动在10亿元以上,对相关产业的拉动达5亿元。


第二节 1通信文化产业特征(4)
8.通信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
现代传播媒介的高速发展,宽带技术、多媒体传播、数字化与互联网的兴起,对传统的经济与文化运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种飞速发展的电子、数字通信、信息技术给当代社会产业结构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不仅文化艺术领域内部发生了行业内的大调整、大改组,新的艺术传播媒介(如电视、###及网络文化)的发展,使得像电影这样一些昔日文化艺术界的"龙头老大"风光不再,转而成为电视业、音像业的补充。可以说,通信文化从根本上为人类创造了新的数字化生存方式。法国学者阿曼德·麦特拉在其《国际图像市场》一文中指出的:"文化部门的不断的商品化以及相应的新传播技术的发展,已将文化置于产业结构与政治结构的中心。文化与产业之间的关系已经逐渐进入原先只集中于文化与国家关系的论争之中,并且已产生与现存文化定义的决裂。"这就是说,现代传媒高新技术革命对人类当代文化的发展和艺术文化生态格局正在产生着以往无可比拟的巨大影响,当代科技的发展引起当代社会主导传媒形式的变化,而主导传媒形式的变化则引起了原有文化生态格局的全面变化。高新技术的产生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不仅导致所有传统文化形态的"升级换代"和现代更新,而且创造了大量崭新的文化形式。可以预计,不久的将来,绝大部分文化产业都要搭上通信文化产业的快车才可能不断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认为,通信文化产业将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
9.通信文化产业是电信企业竞争的新焦点
目前,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电信网络,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用户数量双双居世界第一。但我国电信业"增量不增收"的现象依旧明显,靠用户增长拉动的发展模式存在的隐患已经显现。由于低端用户的大量增加,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的ARPU都在大幅下滑。###业高速发展期已经过去,随着电信应用的不断普及、电信新增装机用户的增幅减小,规模效应的增长开始放缓,电信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正面临着巨大挑战。过去运营商依靠高垄断性,通过收取高额的电话初装费和入网费来维持和发展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随着电信市场垄断格局被打破,电信业竞争的范围已经超越了运营商所拥有的网络本身,从网络资源竞争转向电信新业务、增值服务及运营成本的竞争。而随着宽带技术的发展以及宽带网的普及,用户要求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是语音、图像、数据合一的电信服务商品。电信运营企业的核心资源会逐步由电信网络基础设施向信息基础设施扩展,以获取增值利润空间。也就是说,未来电信运营商争夺市场最重要的手段是增加网络上信息的流量,以争夺用户资源,这就迫使所有的电信运营商要为用户提供品种繁多的增值电信服务。
所谓电信增值业务,是指利用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提供的电信与信息服务的业务。增值服务可分成四大类:一是以网络为基础的增值服务,包括语音数字转换传送、电视会议和网络传呼中心;二是以网络为中心的增值服务,包括网络规划、设计及管理咨询和网络安全服务等;三是应用平台托管服务,包括信息存储、网络和应用平台托管以及移动商务;四是特定应用开放,包括应用开发和外包服务。电信增值产业是通信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电信业的竞争焦点。目前,在美国,通信业务里已经有80%是数据业务,只有20%是话音业务。同时,根据我国政府的承诺,在基础电信业务领域,外资进入的限制较为严格,过渡期后,外资持股比例最高可达49%;而在增值电信业务领域,入世第二年即允许外资持股在30%左右,另外增值电信业务的过渡期比基础电信业务短,同时取消了过渡期后外资持股的上限,这将使电信市场面临严峻挑战。
以上情况表明,以往运营商"规模型、投入型"增长模式即将被"低投入、高灵活性、快回报"的创新电信模式所取代,新一代运营商必须转向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业务和增值服务,敏捷、灵活地提供各类电信业务。也就是说,在当前的竞争形势下,无论是固定运营商还是移动运营商,靠用户增长拉动业务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只有靠比拼业务创新能力、网络增值能力、服务增值能力来抢占市场份额,提升电信业务价值,赢取用户量,才能使运营商实现赢利。因此,通过创新运营模式,稳定现有用户、抢夺新用户、提升用户价值成了电信市场新的竞争焦点。张春江副部长站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高度,高屋建瓴地指出:大力发展电信增值业务,有利于落实"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加速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依法进入增值电信市场,有利于电信业吸引投资和技术,保持发展后劲,改善面向全社会的服务质量,增加社会就业机会。
通信文化产业的繁荣是电信增值产业实现飞跃的基础。因为电信增值产业只是通信文化产业体系中的一滴水,只有通信文化产业从总体上发展了,电信增值产业才可能得到源源不断的活水。因此,电信增值产业竞争的本质是通信文化产业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必然是通信文化产业。
书包网 www.aIhUaU.com

第二节 2产业支撑力和发展阶段(1)
1.通信文化产业的支撑力
(1)与传统产业的充分结合是通信文化产业的必由之路
世界产业变革的历史表明,一种新产业的出现一定是某种新的生产要素进入的结果,而一种新产业的繁荣必然是与"旧产业"充分结合的结果,没有"旧产业"的有力支撑,所谓的新产业往往不可能走向繁荣。人类三次产业分工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建筑在这个产业发展规律上的。第一次产业分工的标志是农业从原始畜牧业中分离出来,就是因为一方面原始畜牧业已经得到充分发展,人们在原始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充分掌握了粮食作物的生长规律,同时也产生了进一步的物质需求。正是需求和供给的双重力量赋予了农业从原始畜牧业中挣脱的动力,最终把农业从原始畜牧业中剥离出来,成为新的生产关系的基础。同样,第二次产业分工的标志是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究其根本,就是农业的充分发展一方面限制了经济发展的空间,同时还赋予人们更多关于劳动工具的新知识,并为社会提供了一批有闲暇时间的科研工作者,在新的需求和新知识的合力之下,近代工业才最终繁荣。但是迄今为止,工业的原料、市场,依附于工业大生产的人仍然须臾不能脱离农业的支撑。最后,第三产业从工业中分离出来也是遵循同样的规律的。18世纪以来,近代机器大工业生产飞速发展,创造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物质财富。机器大工业生产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支撑更多脱产的科研工作者,同时也对科技产生了更广泛更深层次的需求,正是在此基础上,第三产业从工业生产中逐步壮大,并成为新时代的主导性产业。
网络的第一次浪潮失利从反面证明了这一规律。互联网大潮涌动之初,来自信息产业各个环节的力量迅速介入其中,聚集了人类经济史上罕见的人气。遗憾的是,不少参与方在没有准确定位的情况下,就全面向各个层面的业务渗透。于是,社会分工被淡化,客户与竞争对手之间的界限模糊了,整个产业形成了"各自为王"的格局。无数光纤埋入地下、无数网站冒出地面,没有造就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巨人,却形成了低层次重复建设的现象。
从一般的经济规律分析,一个产业的兴盛,需要产业中的各个环节准确地定位,合理地分工,分别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然而在网络泡沫风潮中,这一规律没有得到遵循。 我们不会忘记,在全球网络经济最为繁荣的时候,很多人把以"明黄"为标志色的网站抬高到无以复加的高度,"内容为王"被神化,而信息产业中包括电信、IT在内的传统行业被归到产业经济环境的边缘角落。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单纯靠网站去组建一个信息社会,只能是空中楼阁。如果没有通信网的支撑,网站只能是荒野上的村庄;同样,没有制造商的技术,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就没有优势。当然,运营业、制造业也产生过同样的意识。很多###重复性地构建门户网站,试图覆盖互联网产业的所有环节,把本来是自己的用户变成了竞争对手,甚至还有一些设备制造商也参与进来,组建商业网站,结果造成大量的重复投资。
实践证明,在互联网产业的内部,制造商、电信运营商和网站各自拥有不同的资源优势。由制造商提供技术工具,电信运营商提供普遍接入手段和足够的带宽,网站提供最上层的内容和应用,彼此之间合理分工,就会各自发挥出资源优势。如果各个环节界面不清,企业战线太长,便容易分散精力。另外,企业业务内容趋同,相互之间可能出现低水平竞争,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从更深层次看,网络经济的第一次泡沫并不是人们头脑忽然发热的结果,而是有其必然性的。这个必然性就是,网络经济的第一次泡沫本身就是工业化大生产造成的对科技无所不能的狂热和以金融市场为龙头的高度发达要素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传统工业体系和发达的第三产业支撑,所谓的"网络泡沫"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
可喜的是,在网络泡沫的后期,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产业变革的这一必然规律,提出了"鼠标加水泥"的口号。自从网络走上与传统产业结合的道路,互联网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互联网与政府工作的结合产生了电子政务,与商业的结合产生了电子商务,与教育的结合产生了远程教育。专注于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阿里巴巴网站成长起来了,专注于为人们提供个体交流的QQ成长起来了,专著于为个人交易提供平台的易趣长大了……最典型的是,美国DELL公司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专著于为信息时代"卖水"--利用信息网络销售网络经济不可或缺的电脑及其周边设备,因此无论是网络泡沫时代也好,网络理性发展时代也好,它都能稳坐桥头,高速发展。
通信文化产业是网络经济与文化产业联姻的结果,其发展的道路必然是与传统产业充分结合。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笔者认为,与通信文化产业发展最直接相关的产业有五个,即通信产业、信息产业、广电产业、新闻出版产业以及广义上的文化产业。通信产业和信息产业主要为通信文化产业提供技术和通信网络支撑手段,广电产业、新闻出版产业以及广义文化产业为通信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可数字化的内容。光有技术手段的通信文化产业是无源之水,光有内容的通信文化产业是无本之木。两者充分发展、充分结合,共同构成通信文化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二节 2产业支撑力和发展阶段(2)
(2)合理的产业链是通信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
合理产业链的构建是通信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信文化产业领域发生的案例已经充分证明这个道理,并不起眼,也并没有高深技术的短信产业之所以能成长为"第五媒体",本质上是短信产业链的合理构建。###早在2000年12月就推出"移动梦网"计划。在"移动梦网"计划的白皮书中,它倡导在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之间建立起一种多赢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的建立,就是产业链的形成。它迅速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如今,短消息业务可谓丰富多彩,手机用户通过简单按键就可获得诸如新浪头条新闻、天气预报、股票信息、航班以及各种关于竞猜挖宝等多种多样的短信,甚至还能进行移动QQ聊天。根据最新统计,中国"移动梦网"目前已有超过2000家无线数据内容服务提供商,这项"梦的计划"已经激起了服务提供商们的创业投资高潮。
其实,在通信文化市场上还有一项被很多人遗忘的业务--电话声讯台。它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还源源不断地产生利润。与互联网相比,声讯台似乎手段太单一,技术也没有可以称道之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它实现了良好的产业链,由###提供电话接入手段,声讯台提供信息。尤其值得互联网公司借鉴的是,借助于电话网的覆盖,声讯台可以把服务延伸到每一部电话机上。这种品牌优势、渠道和用户群,绝对不是声讯台自己可以拥有的。
产业链的建立,需要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之间的纵向合作。它带有相当普遍性,是一条振兴产业的必由之路。这一点,在全球各大移动运营商的无线数据业务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其中,日本的发展最为健康,韩国紧随其后,新加坡、加拿大、欧洲以及亚洲的一些运营商的无线数据业务都比较成熟,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呈增长趋势。他们在商务模式上大多采取移动运营商和内容服务提供商形成"梦幻组合",并采取收入分成的合作模式。
综观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进程,产业内部整合多数在横向层面,甚至有的公司只是盲目地进行着"圈地运动"。"做大"并不能使整个产业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相比之下,纵向的产业合作就显得非常有意义。各方应在合作中建立共赢模式,调整自身在价值链中的定位,在价值链中选择开放与控制的平衡,实现价值最大化。铸造产业链需要合作,那么合作的关键在哪里呢?"移动梦网"计划最核心之处,是确定了###与服务提供商双方的分成比例。在网络还没有清晰的赢利模式时,无线网络服务则一开始就可以有钱赚,这让服务提供商感到欣喜。这些服务提供商中既有新浪、搜狐等传统的门户网站,也有像腾讯、掌门网等专门提供应用服务的专业网站。这充分证明,只有打通价值链,产业才能兴旺起来。
不合理的产业链必然制约通信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被寄予厚望,并获得过巨额资金投入但是最后却不死不活的WAP业务即是一例。WAP业务不成功在于没有应用。其实不然,同样都是###推出的业务,同样都是###与服务提供商的合作,只不过WAP业务建立在WAP平台上,而短信业务建立在短信平台上。可为什么仅仅是平台的差异,就带来市场的巨大差异呢?原因很简单(却是最要害的),WAP业务从早期的试商用到后来的正式商用,都因为没有技术提供商非常完善的技术支持,不能进行流量计费,WAP业务沿袭了固定互联网的让用户免费使用信息的模式,只收取15元/月的通信费(超过一定使用时间再按时间收费),不像短信采取元/条的按流量的计费方式。因而,内容提供商得不到信息费的分成,也并不能从电信运营商那里分成通信费,这样就没有开发应用的积极性。所以同样是双方的合作,但最终并没有达到"共同把蛋糕做大、利益共享"的多赢合作模式。与此相反的是,短信业务就建立在收取信息费、可以进行流量计费(每条元)的短信平台之上。这就是短信业务与WAP业务成功与否的根本区别。短信建立了一条价值链,使得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和用户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从而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在这种模式中,运营商走出传统定位和发展思路,对价值链进行了重新定位整合,体现了"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各方都是价值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获利的机会。
与短消息一样,业界瞩目的日本i-mode的成功同样采用了这一模式。i-mode的收费模式是:包月接入费为300日元/月;网络通道费为30日元/组(128字节);运营商NTTDoCoMo向内容服务提供商收取9%的佣金。i-mode商业模式的成功是基于DoCoMo和内容提供商的良好合作关系:NTTDoCoMo负责收取资费,并向内容提供商收取9%作为佣金。市场推广由DoCoMo负责。整个操作为参与各方带来了好处和便利,同时也减轻了内容提供商的负担,使其可以集中力量专注于内容本身的开发。据统计,i-mode的用户数已超过了2800万,共有3000多个相关网站提供内容,其中包括700个左右正式的内容提供商。
###和日本NTTDoCoMo等成功的实践告诉我们,通信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其价值必然在产业准确定位,加深纵向合作,建立良性的价值链中实现。
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二节 2产业支撑力和发展阶段(3)
2.通信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
通信文化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涉及到的产业内涵十分广泛。通信文化产业繁荣的基础是各主要支撑产业的充分发展和通信文化产业链的合理构建。然而目前的状况是,各行业发展尚不成熟,产业融合还处于探索阶段,这就注定通信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笔者认为,通信文化产业必经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分业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文化产业(广义)、通信产业、信息产业、广电产业、新闻出版产业等五大产业各自充分发展,行业数字化、宽带化、网络化工程完成。第二个阶段是整合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文化产业(广义)、通信产业、信息产业、广电产业、新闻出版产业等五大产业充分融合、碰撞、汇流,各行业通信网络一体化,行业管理从分业、多头管理过渡到混业、统一管理,最终形成崭新的通信文化产业链。第三个阶段是协同发展阶段,基于空、天、地一体化的宽带通信网络和流畅的通信文化产业链,束缚通信文化产业发展的技术和规制问题得到很好解决,通信文化产业特别是通信文化内容产业将上升为通信文化产业的主体产业,人们的创造力得到充分释放,通信文化产业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三节 通信文化产业内容(1)
通信文化产业内容十分丰富,是通信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所在。本节从支撑通信文化产业的通信技术产业链、文化内容产业链、外部环境体系这三方面,诠释了多姿多彩的通信文化产业内容:通信硬件设备产业群、计算机产业群、通信软件产业群、通信运营服务产业群;数字传媒产业群、数字娱乐产业群、数字教育和学习产业群、商业导向的信息服务产业群、电信增值服务产业群;政治和法律、人口、经济、科技、社会文化、自然、教育、中介服务等。
1.支撑通信文化产业的通信技术产业链
通信文化产业肇始于通信技术的诞生,伴随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模拟电话技术造就了模拟通信文化产业,数字通信技术则造就了数字通信文化产业。因此,通信文化产业的第一推动力来自于通信技术的进步,通信文化产业的第一个支撑点是通信技术产业链。根据世界信息技术与服务联盟的定义,通信技术产业包括硬件设备、软件以及相关的咨询、培训、系统开发与合成等服务。
(1)通信硬件设备产业群
通信技术与设备制造原本是两个不同的行业和两个不同的生产方式。通信技术主要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高新技术。通信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特别迅速的行业,但它要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必须依靠通信技术的产业化,也就是说,必须与设备制造业结合。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我们把通信技术与设备制造业放到一起。
在"三网合一"的大趋势下,笔者认为,通信硬件设备产业应当包括支撑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及其他各种可以传递数字化信息的通信网络的所有硬件设备产业。具体地说,以下产业都应该属于通信硬件设备产业范畴:通信设备制造业、雷达制造业、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业)、电子器件制造业、日用电子器具制造业(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制造业、收音机、录音机制造业、电子计算器制造业)、电子设备及通信设备修理业,移动通信、寻呼、数据传输、卫星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各种电子设备制造业。
我国通信硬件设备产业大多还处于国外同类产品模仿阶段,关键电子设备和现代化生产线以引进国外为主,关键元器件、配套件也主要从国外进口,系统集成、集成电路设计、通信、网络产品多处于起步阶段。PC和大部分整机生产以CKD、SKD组装为主,移动通信手机生产以三资企业为主。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技术装备落后,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电子产品普遍存在低档、低质、低价和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
(2)计算机产业群
计算机产业其实已包括在通信硬件设备产业中。在这里把它拿出来单独说,是因为其在通信文化产业发展初期是发展最快的一部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电子技术最直接的应用和最集中的代表。随着第三代计算机的面世,其性能大大改善,使用越来越方便,它的一个重要发展是电子计算机与通信线路相结合而组成局域网络。一台计算机与大量终端连接以后,分散在各地的用户就可使用这台计算机,利用这一技术建成了各种类型的经营管理自动化系统,如企业生产管理系统、银行业务自动化系统等。经过计算机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计算机业的长足发展,逐步成为独立的产业体系。
目前计算机技术在已具备计算、记忆、通信等功能的基础上,正朝着具有识别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的智能化计算机方向发展。计算机产业构成了通信文化产业的主体和先导。随着计算机业的迅速发展,家用和个人电脑的普及,资讯产业将有了更多的载体和更大的活动空间,未来的资讯产业将随着PC业的日益兴旺而步入新的辉煌。
(3)通信软件产业群
软件产业是指为有效地利用电子计算机而编制程序的产业。它可分为程序编制业、数据库业、信息系统开发业等。计算机软件是随着第二代计算机的出现逐步发展起来的。尽管软件产业的形成比硬件产业晚但它的发展更为迅速。目前,软件服务业的市场规模正在不断加大,可以预计,随着通信文化产业的不断扩张,软件服务产业比重必将不断增加,软件的价值将越来越体现在服务上。主要包括:信息系统集成、ASP、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服务、数据中心与资源外包服务、数据加工与处理服务、软件测试服务、信息系统咨询与评估服务、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软件与信息系统管理人才工程化培训等。
目前,数字化信息通信技术成为主导性通信技术,这就意味着通信软件产业将成为通信技术的核心驱动力,也意味着通信软件产业将和20世纪的汽车制造业一样,扮演21世纪主导性产业的关键角色。最新统计表明,全球软件产业的规模已经达到2 000亿美元,从事软件开发的专业人员超过1 000万人,软件产业的重要性已经上升到了影响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通信软件产业的发展,数字化生活将成为现代人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软件则将演变成连接全世界的信息桥梁。


第三节 通信文化产业内容(2)
(4)通信运营服务产业群
所谓通信运营服务产业,是指直接向通信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的通信服务产业群。从目前来看,通信运营服务产业由四个板块构成。即由基础骨干网和基础接入网的骨干运营商所属的一级产业群;与骨干运营商互联互通,有实力的骨干虚拟运营商组成的二级产业群;各种信息服务商所组成的三级产业群,靠为通信运营商提供有效信息服务而生存;作为渠道分销代理的业务分销型虚拟运营商组成的四级产业群。
一级产业群拥有国家基础通信资源,其特点是网络投资巨大,对于网络覆盖范围要求比较高。由于一级产业群中的运营商占有频率、号码等公共资源,并通常被要求履行普遍服务,因此更接近于公共物品,所以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行政专营和政府垄断方法对其进行行业管理。二级产业群中的运营商不拥有全国范围的通信网络,而是以虚拟运营商(VNO,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的面貌出现。凭借良好的资金实力和专业化业务开发能力,虚拟运营商可以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发展一定规模的用户群,并建设好与各骨干运营商互联互通的基础资源。凭借优惠的业务结算体系,可以为下级市场甚至一级市场提供业务汇接和疏导服务。三级产业群包括各种增值内容和增值服务提供商(CP/SP),以灵活的增值业务开发能力,依靠基础通信运营商开放网络的接口并为其提供增值业务而生存发展。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业务资源的竞争正在从谁拥有的客户多,逐渐转变为谁拥有的有效信息资源多的竞争转变,这个产业群正在迅速壮大。四级产业群是指除了前三类产业群之外的外围服务产业群,主要通过代理各类电话卡、上网卡、来去业务量汇集获取利润。对于四级产业群中的运营商而言,它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市场响应能力,能为最终用户提供渠道分销业务。
2.支撑通信文化产业的文化内容产业链
通信文化产业所指的文化内容有其特定的涵义,是指能够以数字化技术创造,能以比特的形式在各种数字通信媒介中存储、传输、转换,并可以在各种数字通信终端以声音、图文等多种形式呈现的全部信息类型的总和。同样,通信文化产业所指的文化内容产业链则是指专门生产通信文化产业所需的特定文化内容,并以商业利益为纽带所形成的产业群。包括文化内容的开发、制作、生产、流通和消费以及与此相关的全部产业。
在通信文化产业的四个构成要素中,文化内容居于核心地位,因为无论是技术、中介还是制度体系,本质上都是为内容服务的。随着20世纪70年代通信硬件产业、80年代软件产业、90年代信息通信网以及21世纪以宽带为基础的网络整合浪潮,通信技术产业的主要任务差不多就要完成了。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通信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正在从技术向内容以及产业外部环境构造转变。据了解,目前全球数字内容产业市场规模年增长率超过33%,2004年市场规模达2 228亿美元。未来5年,数字内容将是全球瞩目的新兴产业。按照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高新民的观点,我们目前可以把通信文化内容产业分为五类。
(1)数字传媒产业群
数字传媒产业是指用数字化技术生产和传播的具有传统大众传媒特点的新媒体产业群。目前主要包括数字广播电视、交互式影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电子出版物等几个产业板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传媒理念也在不断变化,数字传媒已成为现代传媒的发展趋势。数字传媒使传统媒体(广播与电视、报刊与出版、网络与通信等)在发展的变革中走向融合。数字传媒充分利用了当今媒体数字化和宽带网络及无线移动平台的良好资源,将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娱乐与休闲、学习与交流、投资与消费必不可少的手段与途径。同时也为全球化的沟通、合作与竞争开辟了最重要的通道。
数字传媒的形成将是媒体发展的一场革命。从报刊出版到互联网站,从音像出版到网上点播服务,从有线电视到数字电视和VOD,从电话通信到移动系统短信和多媒体业务,新的媒体平台正在不断地涌现和形成。我们可以预言,不久的未来,数字传媒产业将成为主流的传媒产业,它将彻底改变当前的传媒产业结构。
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是指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接收的所有环节,都使用数字信号或对该系统所有的信号传播都通过数字流来传播的电视。数字电视的信息量是普通电视的四五倍,水平清晰度较普通模拟电视提升3倍以上,还支持一定行频的有线电视、AV、DVD、逐行DVD、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的信号。
在数字电视中,采用了双向信息传输技术,增加了交互能力,赋予了电视许多全新的功能,使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获取各种网络服务,包括视频点播、网上购物、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新业务,使电视机成为名副其实的信息家电。
数字电视提供的最重要的服务就是视频点播(VOD)。VOD是一种全新的电视收视方式,它不像传统电视那样,用户只能被动地收看电视台播放的节目,它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更多的选择权,更强的交互能力,可以"传用户之所需,看用户之所点",有效地提高了节目的参与性、互动性、针对性。未来电视的发展方向正是点播模式。数字电视还提供了其他服务,包括数据传送、图文广播等。用户能够使用电视现实股票交易、信息查询等,使电视被赋予了新的用途,扩展了电视的功能,把电视从封闭的窗户变成了交流的窗口。数字电视的发展趋势是终端与电脑的融合、数字电视网与互联网的融合。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节 通信文化产业内容(3)
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即IPTV,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IPTV是利用计算机或"机顶盒+电视"完成接收视频点播节目、视频广播及网上冲浪等功能。
IPTV既不同于传统的模拟式有线电视,也不同于经典的数字电视,因为传统的和经典的数字电视都具有频分制、定时、单向广播等特点。尽管经典的数字电视相对于模拟电视有许多技术革新,但只是信号形式的改变,而没有触及媒体内容的传播方式。IPTV是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的基础设施,以家用电视机作为主要终端电器,通过互联网络协议来提供包括电视节目在内的多种数字媒体服务。IPTV的特点表现在:
?用户可以得到高质量(接近DVD水平)的数字媒体服务;
?用户可有极为广泛的自由度选择宽带IP网上各网站提供的视频节目;
?实现媒体提供者和媒体消费者的实质性互动;
?突破了时空、地域、语言的界限,是一个覆盖面遍及全球的互动媒体平台;
?24小时、365天不间断地在线播放,能以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强大传播能力、表现形式,实现媒体的社会功能。
西方网络电视技术发展迅速,新的技术和视频体验方式层出不穷。比如在线宽幅环景展示技术可以将多种媒体信息完美地集成,实现网上环绕360度的宽幅全景环视三维空间画面,随意旋转,任意扩大,实现多层次、多画面、多级链接,在一个窗口多层任意播放影视动画信息。
(2)数字娱乐产业群
数字娱乐是指一切通过数字技术,如计算机、互联网等为人们提供娱乐的东西。数字娱乐业覆盖了以数字技术向人们"制造快乐"的各个领域:提供视听享受的音乐、DVD、VCD、交互电视;重在体验的电脑电子网络游戏;陆续开发出的新式娱乐产品MP3、数码摄像机、电子显微镜等;甚至可以说网络聊天、网络媒体都可以称为一种数字娱乐业。
电子游戏
电子游戏,也就是运行在家用电脑(PC)、家用电子游戏机(PS、SS、SFC、MD、3DO)、手机或是掌中宝游戏机(Game boy)及街机上的电子游戏程序。网络游戏其实是电子游戏的一种,它与人们通常所玩的一般电子游戏所不同的是,它是人们通过互联网而进行的一种对抗式的电子游戏。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游戏已经逐渐成为了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主流娱乐方式之一。网络电子游戏荟萃传统视听数码娱乐的精华,集高科技性、娱乐性、竞技性、仿真性等诸多娱乐要素于一体,正一跃成为当今数字娱乐行业的先锋产业。电子游戏的发展目前形成了三大趋势,画面趋向逼真、绚烂的3D效果,终端载体实现多元化,内容以民族文化为主。
数字音乐
数字音乐是指采用数字技术采集、制作和播出的音频内容。与传统的音频内容区别在于,它全部采用最新的数字化处理方式,具有失真小、噪音低、音域定位准,可以实现杜比降噪、AC-3与DTS等解码效果。
全球唱片公司和网络通信技术公司正在合力将音乐下载服务转变为一种能够赢利的业务,数字音乐消费也渐入高潮,数字音乐产业得到迅速发展。IDC的数据表明,到2005年,全球收费的在线音乐服务提供商收入将达16亿美元。
数字影像
数字影象就是先用摄像机之类的视频捕捉设备,将外界影像的颜色和亮度信息转变为电信号,再记录到储存介质,播放时,视频信号被转变为帧信息。如果要在电视机上观看数字视频,则需要一个从数字到模拟的转换器将二进制信息解码成模拟信号,才能进行播放。
视频点播和在线欣赏随着宽带的普及和用户消费观念的改变,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影音下载与在线欣赏已成为人们除电影院、电视机等传统媒介之外的崭新娱乐源泉。根据国际知名咨询公司McKinsey对网民的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在宽带环境下,网民上网时间比用窄带时多出了59%,在线观看电影者多出200%。目前,全球已有1000多个流媒体网站,2亿多小时视频流。在美国约79%的家庭网络用户在电脑上安放了流媒体播放器。
数字影像正在引导着一场新的娱乐变革,人们的娱乐不再只有KTV、电影院、音像店,网络数字影像的方便快捷、庞大齐全、自主乐趣正在颠覆人们的传统娱乐体验。在娱乐技术不断开创的时代,宽带、互联网正成为娱乐业的新鲜力量,这股娱乐新鲜力量必将推动数字影像应用不断向前发展。
卡通产业
卡通是英文"CARTOON"的中文音译,意指漫画和经过图形图像技术处理生成的动画的表现形式。卡通产业是以卡通形象及品牌为核心,由漫画、动画、影视、图书、音像制品以及衍生产品和特许经营产品等所形成的产业链。
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动画艺术愈来愈体现了人类感觉意识的特性,动画语言不仅能够表达、交流人类的本能意识,而且成为一种思维方式,超越了其本身。优秀的原创性动画具有全新、强大、充分的娱乐与市场力量。在商业运作与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动画艺术愈加重视卖点,挖掘新的经济与市场元素,并通过传播的力量转换成高附加值的新品牌。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节 通信文化产业内容(4)
美国、日本、英国和荷兰是动画片的制作强国。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动画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日本动漫艺术及相关产业的年总产值已逾1兆亿日元(相当6 800多亿元人民币),总资产更高达6 000兆亿日元,其动画业仅次于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内六大支柱产业之一。韩国动画产业后来居上,其产值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跃居世界第三,其动画生产量占全球30%,是中国的30倍。
(3)数字教育和学习产业群
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们所掌握的知识以每5~7年衰减一半的速度老化。终身学习成为必须,也成为可能。信息和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正在引起教育的深刻变革。人们现在恐怕还很难全面认识和预测这种变革的深度和广度。但是,目前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使教育思想、观念、模式、方法、手段等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改变着教与学的关系,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软件教学、远程教育、虚拟大学等应运而生。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贯彻,人们听取世界高水平教授课程的要求得以满足,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学术交流空前繁荣,合作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信息摄取无比便捷,工作效率的提高令人难以置信。数字教育和学习产业的前景同样规模巨大,据IDC最近的一份预测报告显示,全球E-Learning市场将以35%的年增长率逐年递增,并有望在2006年达到230亿美元的产业规模。
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泛指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把教学内容传递到相隔一定距离的个人或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群体的活动,别称"网络培训"和"在线学习"。近20年来,由于一系列的科技创新,远程教育产生了质的飞跃,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实现了以视频会议系统为主的实时远程教育,二是实现了以互联网为主的自主式远程教育。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宽带传播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加快了信息高速公路的效率,使远程教育产业越来越完备。
远程教育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式教育的格局,使传统的教育体系受到极大冲击。过去,校园和教室把教育的市场与社会隔离,传播知识是学校的"专利",许多知识产权都是学校独有的资源。现在,互联网已经冲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受教育者有了充分的选择。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百年老校哈佛大学也不得不在网络上办起了教育。哥伦比亚大学也与尤利克斯特()联起手来办学,并为其提供教学资料、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远程教育产业前景无限美好。
(4)商业导向的信息服务产业群
通信技术的进步使人们检索信息的便利性增加了,但也造成人们面对海量信息时难以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的尴尬。以牟利为目的,专门为个人和各种组织提供经过加工的精确信息的产业应运而生。目前可以看到的相关产业群有四类,即电子商务产业群、信息情报产业群、咨询策划产业群和思想设计产业群。电子商务产业群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包括两类企业。一类是电子商务企业,如网上商店、网上交易市场、电子商务门户、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网络空间、应用软件、交易和支付服务等)及其他电子商务ASP等。另一类是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如硬件设备供应商、软件开发商、网络空间服务商、咨询机构、网上银行、物流配送机构等。信息情报产业群由信息资讯、信息物业、信息经济、信息技术、信息流通等信息情报组成的产业群。咨询策划产业群是指由生产调查、生产数据、生产点子、包装生产形象和制造CIS、制造市场、制造消费等产业所构成的产业群。思想设计产业群则是以各种各样的思想库、思想银行和战略库为典型代表,专门从事知识、信息、思想的生产与制造,生产战略技术、生产谋略方略、生产政策文献。它与咨询策划产业一起被形象地称为脑业,是知识产业的典型代表。西方美、欧、日发达国家建立了无数的思想库、脑库、战备库,尤其以美国兰德公司为典型代表。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各种通过电子方式而不是面对面方式完成的交易。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的高级应用,用来增强贸易伙伴之间的商业关系。电子商务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的商业构想的实现,用来提高贸易过程中的效率。
电子商务是商业的新模式。各行业的企业都将自己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使得各种现实与虚拟的合作都成为可能。零售商的销售终端可以自动与供应商连接,不再需要采购部门的人工环节,采购定单会自动被确认并安排发货。企业也可以通过全新的方式向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会,任何企业都可能与世界范围内的供应商或顾客建立业务关系。信息的有效利用成为新经济模式中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电子商务必将成为基本的贸易与通信手段。
目前,电子商务网站的定位已逐渐从以往的"大而全"模式转向专业细分的行业商务门户。而下一代的行业电子商务将增值内容和商务平台紧密集成,充分发挥 Internet在信息服务方面的优势,使电子商务真正进入实用阶段。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节 通信文化产业内容(5)
信息服务业
信息服务业主要指信息、数据和情报的检索与查询,以及对用户提供信息咨询的产业,简单地说就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产业。信息服务业的历史悠久,传统的信息服务业如图书馆业、档案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广告业、科技情报业和社科情报业等。这些行业近10年的发展不仅规模扩大、水平提高,更重要的是有两个新特点:一是正在逐步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二是增加了信息服务的内容和含量。
信息服务业的内容如按社会门类划分,可分为科技信息服务、经济信息服务和社会信息服务三大门类。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科技信息服务业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大多数国家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都是从科技信息服务业开始的,而当该国的社会经济从工业经济发展到信息经济时,经济信息服务业便成为社会生活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信息服务。当前,一些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信息服务和科技信息服务,无论从信息内容、服务手段和服务对象来看都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经济信息服务业包括经济、金融、投资、市场、广告、证券、期货、物资供应、价格等信息服务内容。目前一些西方国家,社会公共信息服务十分发达,这是政府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必须向国民提供的信息服务。这类信息服务有免费、非盈利经营和盈利经营三大类,由于和国民直接有关,涉及内容广泛,因此社会信息服务业在信息服务业总产值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我国的社会信息服务业,尤其与国民生活直接有关的公益信息服务业,如旅游信息、气象信息、娱乐信息、餐饮信息等都是近十几年才得到发展的,但这些信息服务业显示了很强的生命力。
信息服务机构是信息服务业的基础结构,按其性质来分,有各种类型的图书馆、信息交流中心、综合性信息研究所、专业信息研究所、战略发展与信息分析研究机构、咨询服务中心、统计与数据分析中心等。这些信息服务机构都从事有目的的信息收集加工、综合与分析等活动,其目的是向社会提供各种针对需求的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机构如按信息的类型来分类,有综合性情报信息中心、文献中心、专利信息中心、标准信息中心、数据信息分析与服务中心、商业信息中心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信息的要求不断提高,以上这些信息机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为了用户更方便,所有的信息服务机构对信息加工的程度大大加深,从前主要对信息进行表征加工,对用户提供指示信息源,用户只能接受被动的信息服务;现在开始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用户提供面向需求的和真正解决问题的主动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以前的无偿的公益性信息服务逐步变为有偿性的信息经营实体。由于信息高科技的不断渗透,信息服务的方式、方法和手段都在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电子信息服务。
数据库服务业
数据库是按一定的结构和规则组织起来的相关数据的集合,是综合各用户数据形成的数据集合,是存放数据的仓库。数据库服务业是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信息服务产业。国外机读数据库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到90年代,生产的数据库多数是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用户多为研究机构、大学或企业的科研人员;随着经济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商业、金融、事务数据库迅速增加,年增长率超过20%,这一阶段数据库的开发开始由市场导向;到80年代后期,随着个人计算机和终端逐步向办公室和家庭普及,社会和家庭服务的数据库逐渐增加,数据库的开发和服务进入了第三阶段。近年来,光盘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实用化,使数据库服务进入了声、图、文一体化的新时期。
咨询业是近代新兴的一个行业,它的存在是以数据库为基础的。随着信息系统的建成,咨询业便有了其发展的主要条件。现代咨询业几乎遍布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到政府部门的宏观战略决策,小到每个人的生活设计,咨询业都在发挥着作用。咨询业已成为信息服务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实际上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相互渗透,细分出来的行业越来越多,不同行业之间也有交叉,它们的历史与现状又各有特点。对它们的未来大致可以这样概括:信息技术正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并以信息处理电子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为标志。信息服务业正向信息产品商品化、信息服务社会化、信息经营企业化的方向发展。整个信息产业由依附于其他产业而成为独立的产业体系,并在产业结构中向主导地位迈进。
(5)电信增值服务产业群
电信增值业务是指凭借公用电信网的资源和其他通信设备而开发的附加通信业务,其实现的价值使原有网路的经济效益或功能价值增高。增值业务广义上分成两大类:一是以增值网(VAN)方式出现的业务。增值网可凭借从公用网租用的传输设备,使用本部门的交换机、计算机和其他专用设备组成专用网,以适应本部门的需要,例如租用高速信道组成的传真存储转发网、会议电视网、专用分组交换网、虚拟专用网(VPN)等。二是以增值业务方式出现的业务,是指在原有通信网的基本业务(电话、电报业务)以外开发的业务,如数据库检索、数据处理、电子数据互换、电子信箱、电子查号和电子文件传输等业务。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节 通信文化产业内容(6)
移动电信增值
移动增值服务产业,指在移动通信网上开发运行的除了语音等基本业务以外的服务类型。一个完整的移动增值服务产业链由移动通信运营商、CP/SP(内容及应用服务提供商)和最终用户按照利益分成模式组成。CP/SP创造丰富多样的业务供最终用户消费,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业务支撑平台与收费手段,CP/SP与运营商通过建立双方认可的分账机制结成联盟,最终用户付费获得CP/SP提供的服务。移动内容服务产业在个人消费服务、消息定位、移动专业服务、垂直行业应用等产业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目前最终用户主要通过手机短信、彩信等方式消费移动增值服务。以WAP、彩信、手机游戏、手机电视、彩铃等为代表的移动增值业务也表现出了很高的发展势头。
固网增值
固网增值是指依托于有线电话通信网络开发的,除了基本的点对点语音通信之外的各种服务总称。传统业务是以IP电话、语音信息业务、电话呼叫卡业务、受方付费业务和虚拟专用网(VPN)业务、集中式用户交换机业务等为主。目前的帧中继业务、电视会议、视频点播(VOD)等一些新型增值业务也正在蓬勃发展中。近几年互联网和宽带互联网业务发展迅速。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电子信箱、文件传送、数据库检索、远程信息处理、资料查询、多媒体通信、电子会议、图像传输等服务成为固网增值业务的新增长点。随着宽带技术在互联网上的应用,固网增值业将引领消费者进入一个多姿多彩的多媒体时代。
3.支撑通信文化产业的外部环境体系
通信文化产业的外部环境,是指制约和影响通信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条件和因素。通信文化产业的发展,经常受包括政治、人口、经济、科学技术、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在内的诸多大环境因素的影响。通信文化产业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它既可能给产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又可能给产业带来某种威胁。因此,外部环境对通信文化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政治和法律
政治与法律环境的变化显著地影响着通信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利益。首先是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政府的政策。国家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对通信文化产业有很大的影响。其次是国家出台的各项与产业相关的立法。政府部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从宏观上构筑适应通信文化产业发展的"依法管理、竞争开放"的政策环境。
第一,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提供一个好的发展战略,制定出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规划,并使其具有适度的超前性,成为政府在发展进程中首要的责任。在制定通信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或规划中,一方面要对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以及实现的路径、方法、策略等作出整体性的筹划,另一方面还要对通信文化产业涉及的主要领域作出整体性的安排。只有对这些重大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规划,才能保证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减少盲目性,更好地发挥国家在通信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第二,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一是保护竞争,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出现。二是保护用户的利益不受侵害。三是保护社会公众的长远利益不受损坏。通信文化产业生存在社会环境中,它的行为必然受到国家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的约束。在相关立法方面,只有政府才能担当起这样的职责,通过相关的立法,制定通信文化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以及信息产品、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可以为通信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制框架和法律环境。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政府提供的法律法规框架是否合理,外部的法律环境是否有效,都会对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带动企业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政府在信息化进程中,除了要组织协调整个信息化的发展之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自身的信息化,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和电子化服务,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从而带动企业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2)人口
人口是构成产业市场的第一因素。人口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市场的潜在容量,人口越多,市场的规模就越大。人口的年龄结构、地理分布、婚姻状况、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密度、人口流动性及其文化教育程度等人口特性,它们会对市场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并直接影响通信文化产业的市场发展和经营管理。因此,通信文化产业相关企业必须重视对人口环境的研究,密切注视人口特性及其发展动向,不失时机地抓住市场机会。
(3)经济
国民收入水平、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率、货币供应量、银行利率等均是经济环境的构成要素。经济环境的变化将直接影响通信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利益。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化、消费者支出模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消费者储蓄和信贷的变化都会改变通信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营销管理模式。因此,通信文化产业相关企业要研究经济环境的变化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出现机会时,不失时机的抓住市场机会;出现威胁时,及时规避风险。
(4)科技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节 通信文化产业内容(7)
科学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它本身创造出新的东西,同时又淘汰旧的东西。一种新技术的应用,必然导致新的产业部门和新的市场出现,使消费对象的品种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例如,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人民改变了传统的笔算和珠算的做法,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逐渐离不开电子计算机和微型计算器。这些生活方式的变革,如果能被企业深刻认识到,主动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营销策略,就能获得成功。通信文化产业相关企业在组织市场营销时,必须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由于科学技术发展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消费的变化,看准营销机会,积极采取行动,同时提前预防,尽量避免科技发展给企业造成的潜在威胁。
(5)社会文化
通信文化产业中的文化因素主要包括: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道德标准、审美观念及风俗习惯。文化环境包含的内容丰富,每一种文化都包含着某些行为规范,如共同遵守的信仰、准则、习惯和规则,这些既是在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而本身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民的购买行为和消费方式。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文化,多种文化的差异及对人民的制约、影响使同一件商品在不同人看来代表不同的含义,满足不同的需要。
文化虽然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慢或快地发生着变化。因此,通信文化产业要不间断地追踪文化的变化趋势,适应这种变化并对产业的发展战略作出适时的调整,这样才能使通信文化产业更好地发展,取得市场的优势地位。
(6)自然
任何的生产经营活动都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因为无论什么产品都需要原材料、能源和水资源等。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通信文化产业总体上是一个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和某些生产环节上也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通信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之一必然是不断降低环境污染,实现产业环境与自然环境和人的生存之间的和谐共生。
(7)教育
通信文化产业是建立在知识创新基础上的全新产业,需要大批有文化、善经营、懂科技、会管理的人才队伍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社会###门,特别是大学科技界成为知识创新的主体,为通信文化产业创造通信文化氛围、不断地提供所需的特殊人才。教育是人类重大的发明,人类发明了教育使得人类实现了与其他生物本质的区别。由于有了教育,人类的个体就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他的整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所积累和创造的珍贵的经验和智慧,并不断创新。知识经济时代实际上也是教育的时代,通信文化产业也是教育的产业和创造型人才的产业。创造性的人才要有坚实的科学基础,要具备博大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对今天的教育体系进行本质的改造。###门改革的力度、深度、速度,###门所培养出的人才的素养是影响通信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8)中介服务
中介服务包括联结与通信文化产业相关的政府、产业界、学术界、科研机构、金融界、贸易界等各种组织,是通信文化产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文化产业的中介服务机构包括投融资机构、要素交易市场、信息服务网络、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上市推介服务机构、信息安全保障机构、精神和身体健康服务机构以及其他各类组织。不断优化的中介服务体系,可以为通信文化产业在融资、人才、技术、运营、成长等方面提供畅通的服务。


第一节 发展通信文化产业的意义(1)
面对中国通信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惟一的选择就是要遵循通信文化发展的历史辩证法,挑战与回应,这是一个民族文明攀升的主要杠杆。没有交流和碰撞的通信文化系统是没有生命力的静态系统,断绝与外来文化信息交流的民族是不可能朝气蓬勃的民族。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将面临西方通信文化产品进入的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从思想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增强我国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汲取人类文化成果的精华,用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凝聚人心,鼓舞干劲,陶冶情操,实现我国通信文化的与时俱进,这是关系国家前途的重大问题。在这个重大问题面前,我们要冷静思考,作出科学的战略选择。
<b>  发展通信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b>
通信文化产业横跨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是两大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通信文化产业,对于加速我国两大产业的发展,迎接国际通信文化产业集团的竞争,乃至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本节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信息化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探讨了发展通信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及其必要性。
1.大力发展通信文化产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2005年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时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胡总书记的这一指示精神,也为通信文化及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应该成为通信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通信文化的功能,决定了它对构建和谐社会在人们的精神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通信文化的发展观,包含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造福人民",我们要以这一"服务人民"的宗旨去影响人民的理念,从而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战略去指导、平衡和协调各种矛盾冲突;通信文化的价值观,包含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承担社会责任",我们要以这一"奉献社会"的品质去影响人民的精神,从而以诚信的道德准则去从事社会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通信文化的功能,对建设和谐的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通信文化产业,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在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在迅速上升,许多发达国家通信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初步进入小康社会后,群众的文化消费进入了旺盛期,文化娱乐支出比重增加,文化消费时间增多,文化消费总量迅速提高,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选择性也日益增强。面对人民的文化需求量的增多,文化需求内容的丰富,只有发展通信文化产业,不断形成多门类、多层次、多类型的文化生产和服务体系,才能从数量、质量、多样化等方面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发展通信文化产业,不仅有现实的经济意义,而且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现在,世界许多国家已经盯上我国巨大的文化市场,力图凭借其经济实力和文化传播优势,占领我们的文化市场。不仅如此,他们在获取巨额利润的同时,还大力推销其政治理念、价值观念,推行文化殖民统治,如果不抓紧发展和壮大我国的文化产业,提高经济总体实力和继承、发扬、光大中华民族文化光荣传统,就很难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蚀,也很难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和竞争。
我国通信文化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当前我国通信文化产业起点低,市场化程度低,规模小。无论是在影视、图书、艺术上,还是在教育产业或体育产业上;无论是在产业规模和结构、在社会化和产业化的程度上,还是在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的经验上,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大力发展我国通信文化产业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大力发展通信文化产业是加速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信息化建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就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而言,我们仍然处于高消耗、低效益、粗放型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体制还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阶段。根据中国国情和现有基础,广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大力开发信息资源,积极推进我国信息化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而且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对实现我国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走向世界发达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通信文化产业作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够集聚通信技术、文化内容资源,又能带动通信制度的革新,对于我国信息化建设具有当然的助推作用。


第一节 发展通信文化产业的意义(2)
信息化:也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达到全面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劳动生产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信息化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上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日益密切,信息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与工业化的过程一样,信息化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变革,而且伴随着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
3.大力发展通信文化产业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急需结构升级。能源、交通、电信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结构不尽合理,急需调整和改变;同时,汽车、电子、机械、建材、化工等工业尚未建成支柱产业,我国工业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是在工业化过程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开始信息化建设的,因此,在工业化进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工业和企业进行改造,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可以促使整个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通信文化产业从属于第三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消耗的是我国最为丰富的文化资源,面对的是全球大市场,必将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作出巨大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1987年,联合国发表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4.大力发展通信文化产业是实现"电信强国"战略的需要
2004年1月7日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在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信息产业已具备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坚实基础,应不失时机地推进制造业、运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努力向电子制造强国、电信强国的目标迈进。2004年10月28日###总理在参观"2004年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上强调指出,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抓紧研究中国信息化发展战略,努力向电信强国的目标迈进。依托国内市场,政府主导,企业协同是我国电信强国战略的路径选择。这需要我国电信市场各类主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既竞争又合作,共同打造产业价值链,才能促进电信业可持续发展,并实现从电信大国到电信强国的转变。
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电信强国的主体是企业。没有强大的电信企业,就不可能说实现了电信强国战略目标。然而,当前世界范围内电信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电信业传统业务进入微利时代,增值服务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竞争的制高点。据调查,增值服务收入已占发达国家电信企业总收入的30%以上,而中国网通集团的这一数字仅为。从增值服务中闯出一条新路,这已经成为###企业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必然选择。通信文化产业是增值服务的重要支撑力量,对于###企业实现战略转型和持续发展具有先导性的作用。从这种意义上看,大力发展通信文化产业也是做大做强我国电信企业、实现"电信强国"战略的需要。
电信强国:即在国际比较中一国的电信产业具有强大的综合竞争实力,在世界电信市场上居于强势地位,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影响力。
5.大力发展通信文化产业是应对国际文化产业巨头竞争的需要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也标志着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走上一个新的起点。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一方面为中国正在兴起的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无疑,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成为带动文化事业发展的突破口,文化产业的增加值会在GDP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并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广阔的前景,但就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我国文化产业整体上尚处在分散、孤立的状态。热烈的研讨和热情的期望,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进程形成强烈反差;以行政方式实现的文化产业集团组织形式,大都缺乏创新机制和高效运营的活力。入世背景下考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可以明显地看到我国文化产业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弱势地位。
全球化通信网络的成熟和通信文化产业的崛起将是我国文化产业打翻身仗的重要机遇。第一轮网络发展的泡沫吹破之后,人们痛定思痛,深刻地认识到,在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达成之后,在传播或发送的方式解决之后,传播或发送什么极为重要。没有千百万人需要或喜爱的文化的内容或节目,高新技术与新经济就没有了市场,没有了市场也就失去了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事实证明,正是缺乏文化产业的有力支持,第一轮网络革命才落入低谷。因此,建设与未来世界新的经济形态和技术形态相协调的新的文化产业形态--通信文化产业,就成了新经济发展关键。在通信文化产业的发展上中外之间的差距是比较小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我国文化产业能跟上这波浪潮,完全有可能后来居上,赶超国际文化产业巨头。


第一节 发展通信文化产业的意义(3)
6.大力发展通信文化产业是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契机
首先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通信基础网络和信息产业长足发展,文化内容的内需市场十分庞大,这是我国通信文化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抽样调查显示,专家预测,我国文化潜在消费能力将持续增长,到2005年将达到6000亿元。文化消费市场将呈现与国际市场更加靠近的趋势,新型的文化消费支出方式将成为未来消费热点,如文化旅游、培训、教育、数字娱乐等。
通信文化产业的前景可以以移动内容市场这一个侧面为证。据统计,2004年,我国全年新增用户达6400万户,是近年来新增移动用户数量最多的一年。目前,我国移动用户总数达到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3亿手机需要大量的移动应用。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这漫长的文明史中,积淀下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展通信文化产业,资源是无比丰饶的。通信文化产业投入的资源主要是人的智力,我国人口众多,智力资源十分丰富。通信文化产业背靠丰富的文化资源,面对全球一体化的巨大市场,只要我们能够抓住目前的战略性发展机遇,是完全可能用较少的自然资源代价带动整个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
书包网 www.aIhUaU.com

第二节 我国通信文化产业现状(1)
本节分析了现状,总结了经验,提出了问题。现状是我国通信文化必将成为世界通信文化的一部分,经验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信息产业高起点、跨越式发展,问题是与国外同行业相比差距明显。
1.概况
在我国,通信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产业地位来看,从1990年到1999年,我国的电子信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而同期全部工业年均增长速度为,国有经济增长速度为,电子工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02年底以来,我国通信运营商开始加大投资力度,进行网络增容,2003年1~2月,我国信息产业生产程控交换机同比增长6%,其中生产移动交换机同比增长40%。同时,2003年前两个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利润总额大幅度增长,完成利税总额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利润亿元,增速为60%。200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和利润的增幅也超过了30%。
我国通信业连续十多年保持快速增长,并且1984年开始超前于国民经济发展。通信业发展成为增长最快、综合效益最好的行业之一。1989年到2001年,通信业务收入年均增长36%,最高年份高达50%多。通信网综合能力实现了由小容量向大容量、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单一业务向多样化业务的转变;通信网技术装备实现了由引进为主向国产为主的转变;通信投融资实现了由依靠政策为主向依靠市场为主的转变;通信发展模式实现了由垄断经营向市场竞争的转变;通信管理体制实现了由政企合一向政企分开、依法管理的转变。
在近10年间,我国固定通信运营业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我国固定通信和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均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因特网发展迅速,从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2.历程
?1984年,邓小平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
?1993年,提出并启动实施建立国民经济信息通信网等"三金"工程;
?1995年,提出到2010年"初步建立以宽带综合业务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任务;
?1998年,撤并若干个部委,成立信息产业部;
?2000年,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
早在1984年,邓小平在给《经济参考》报创刊题词时就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显示了中国领导人对信息与现代化建设关系的高度认识。1986年底,在北京举行了一个规模空前的中国信息化问题高级学术讨论会。会议提出,中国只有推进信息化才能加速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建议国家重视开发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此后,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进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计划。例如1987年推出《通信技术发展政策要点》、《信息技术发展政策要点》和《高技术与产业计划纲要》;1988年开始实施的"火炬计划",把信息技术与产业研究开发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
1993年,中国政府根据新的形势,从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普及基本电信服务和各类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提出并启动实施建立国民经济信息通信网等"三金"工程及"金"字系列的一批全国性重大建设项目。当年12月29日,国务院还批准成立了"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以统一领导全国的信息化建设。
1995年,党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了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战略任务,并将继续把通信与信息业的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到2010年要"初步建立以宽带综合业务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同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的《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逐步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
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又一次明确提出,要进行现代化信息基础结构建设,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特别指出,电子信息产业等支柱产业要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取得很大的进展,计算机应用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的普及程度有很大的提高,初步建立以宽带综合业务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国民经济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
1996年5月,中国政府又将"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改为"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这个领导小组当时由国务院副总经理邹家华担任组长,有电子部、邮电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科委、人民银行等18个部委和银行参加,作为国务院负责全国信息化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它主要负责研究制定国家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组织起草有关信息化的法规和规章,拟定国家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分段实施方案及监督检查,组织跨部门、跨地区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家重大信息工程项目的建设,协调与管理大型计算机信息网络及国际联网工作,协调制定有关信息化的技术和应用标准等。与此同时,一些部门和地区,也相应地成立了有关机构。这些高层次领导机构的成立,以及有关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对于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加快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建设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节 我国通信文化产业现状(2)
邹家华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会上,提出了国家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24字方针:"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同时提出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力争到2000年初步形成一定规模和比较完整的国家信息化体系,到2010年,建立起健全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先进的国家信息化体系。还提出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规模的、先进的国家信息化体系。同时提出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战略: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抓好宏观经济决策、工农业生产、科技教育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加强国家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通过信息化建设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快信息设备制造业、软件和系统集成及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加快信息设备制造业、软件和系统集成及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集中力量加快"金"字工程的建设;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改善信息产业的内部结构,服务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加快发展面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服务业;促进科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提高科技教育水平,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提高广大劳动者的信息化技能,增强全民的信息化意识;与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相组合,抓紧制定信息化立法规划,逐步形成信息化法制体系等一系列主要任务。
面对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为了解决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亟需的通信问题,根据我国的国情,尽快建成适应当前需要的信息通道,追赶先进国家的经济信息化步伐,1993年,由当时的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进行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统一部署建设我国现有阶段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金卡工程"。
"三金"工程中,"金桥"工程是总体目标,而"金关"工程是建设"金桥"工程是工程的开端,是"金桥"工程的一期工程,"金卡"工程是"金桥"工程的二期工程。"三金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新长征正式开始起步。
近两年来,我国国内经济发展迅速,政治形势稳定,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已逐步接近国际水平,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已对信息服务提出了迫切需求。同时,面对国际新的生存与发展的竞争机遇与挑战,中国要在信息时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建设中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对此,中国政府已从战略高度认识到现在已是下决心、花大力气解决信息基础设施结构方面的种种问题的时候,犹豫不决,掉以轻心就要贻误战机。同时,我国政府也强调须立足中国国情来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国内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加快信息化进程的统一、有序、开放和安定的环境。
3.现状
随着通信文化的国际化,国际通信文化新秩序将对我国通信文化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我国通信文化也必将成为世界通信文化的一部分。
(1)国际网络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国际通信的传输手段逐渐由单一的卫星通信向光缆等多种手段并存的方向发展。在参与国际光缆的建设方面,由最初点对点的光缆发展到多国参与的大容量、高科技光缆,打破了某些大的国际通信运营者对亚太地区光缆建设的垄断。在网络结构优化方面,逐步调整和合理组织国际、边境地区出入口局及省会以上城市和部分地区与国际出入口局之间的路由关系。同时,根据国际话务量情况及通信伙伴通信条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电话路由方案和业务进出口路由规则,提高了业务疏通能力。各出入口局及全国网管中心已基本建立了国际交换网络系统,实现了国际话务数据的集中收集与分析,改善了网络运行质量。中国的卫星通信经历了30年的发展,市场规模初现,目前共拥有9颗卫星342个转发器单元,业务覆盖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十五"期间,预计有30多颗国内卫星需要发射,到2020年,国内各类卫星需求量将达到200颗左右。目前,###运营的15座国际通信卫星地球站,开通了约13 000条双向电路,承担国际通信业务。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等具有国际点对点业务许可的单位开通了150~200条国际双向甚小口径卫星地球站(VSAT)电路。
中国邮政与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通邮关系,与1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邮件总包直封关系,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总数达到53个,与185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邮政汇兑业务,国际邮政速递业务可以通达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通信设备制造业积极服务海外市场
在通信设备市场方面,伴随着中国通信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近年来积极服务海外市场,通信设备出口已由单一品种向全面解决方案过渡。中国通信业经过十几年的蓬勃发展,自身实力大为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交换机先行、抢滩发展中国家市场、而后拓展发达国家市场的战略部署。同时,通过产品出口、工程承包、合资生产等手段,不断地增加开拓国际市场的深度。
(3)我国的数字化内容产业快速崛起
在我国,数字化的内容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目前,全国手机拥有量达33 400万部。中国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在39个工业大类中排名第一,已成为龙头老大,正在这种产业基础之上,手机短信业的发展才成为网络复苏的重要支撑力量。国家对于信息内容服务业的政策倾斜,标志着国家数字化文化内容产业的推进已经触及到了发展的关键部位。为了实现网络游戏核心技术的国产化,"网络游戏通用引擎研究及示范产品开发"等两个项目早已纳入国家863计划。D+(D-plus)将数字内容的概念进一步推广到国内,致力于构建一座为国内外数字内容产业交流沟通的平台,展示了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字内容产品。这一切,都为我国数字化内容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节 我国通信文化产业现状(3)
(4)全球通信文化浪潮对我国通信文化的影响日益深远
在电信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国外许多大型###纷纷建立国际间的电信联盟,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最具潜力的电信业务市场,国际巨头纷纷争先进入中国。虽然我国通信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与国际通信运营商的实力相比,国际竞争力仍处于劣势地位。
加入WTO给国内厂商"走出去"创造了条件。根据入世相关规定,国内厂商可以以对等的身份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但是入世也使国内厂商不能不面对一些压力。由于看到了中国市场的高速发展,外国通信设备制造巨头纷纷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力度,提升了其在中国机构的级别,加快把生产中心向中国转移的步伐,同时加强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研究。加入WTO后,中国市场将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一方面我国电信运营企业要融入世界,另一方面外国电信运营企业要进入中国。面对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市场和强大的潜在国际竞争者,我国通信企业既面临挑战,也将获得机遇。从国际上看,经济的全球化带来的通信业经营的国际化,将形成联系紧密的国际通信市场,为我国更好地利用外资和先进通信技术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同时增强了自我危机感,使我国能充分地了解国际通信走向和紧跟国际步伐。我们必须认识到国际化经营不仅是扩大市场范围,有效的国际化经营还可以促进本土电信运营企业经营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增强我国电信用户的选择,推动我国电信行业监管体制向科学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第三节 1通信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1)
通信文化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发展壮大离不开相关产业的鼎立支持,其中信息产业、文化产业、传媒产业、广电产业和数字化内容产业这五个产业尤为重要。本节对此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见解,与同仁商榷。
<b>  通信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b>
要实现我国通信文化产业的发展,毫无疑问,必须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要联姻通信文化产业,还需要认真的思考。
1.坚持创新,促使我国信息产业不断发展
###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灵魂在于创新,当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政府要在产业政策、技术标准上加强对创新的管理,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技术创新提供财政、税收、金融和产业政策的支持,为企业创新排除体制和组织上的障碍等。对一些高风险、收效期长的高技术项目,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国家在公共和通用知识上的供给能力;同时加强政府各部门与研究单位,企业的沟通协作。对科研机构进行分流,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全国科研机构新体系。一是国家科学研究机构,它是我国信息产业科研的骨干力量,是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二是企业科研队伍,企业从市场的需要出发,建立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成为创新体制中的主题。三是院校,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应该发挥人才、信息资源集中的优势,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为主,加强与国家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与企业结合的新机制,发挥科技创新的基地作用。
第二,选择与我国科技信息实力相适应的发展重点。当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产品。国家要优先发展这些产业。在科技创新的同时,使信息产业逐步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主导产业。当前,应该着重发展微机和小型计算机,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加速发展通信技术和通信手段。只有这些产品发展了,我国的信息产品才有较强的技术基础和发展后劲,才可能在新一轮的国际信息产业竞争中不被发达国家淘汰。
第三,要正确处理自主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关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信息是经济独立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各国在发展信息产业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但是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过程中,谁也不可能在信息产业的所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都掌握自主的知识产权。事实上,各国为了提高自我开发的起点,纷纷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我国作为一个后起的信息产业大国,在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更需要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之路。但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必须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并最终掌握关键技术,通过自主创新,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产权技术体系,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信息产业体系。中国发展信息产业,必须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以自主研究开发为主。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要在加强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实行再开发,实现第二次创新,并逐步加强再创新中自主知识产权的含量,最终形成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这样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
2.加强教育,培养新型复合型信息产业人才
信息产业是一种高智力投入的产业。从事信息产业工作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不仅能够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还应该有信息收集、处理、研究、传播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不仅要有理工方面的专门知识,还要有经济、法律、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信息工作者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信息产品的发展水平。为此,必须把教育放在首要的地位。
我国目前信息服务业方面的高级人才不仅知识面太窄,而且数量有限,远远满足不了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当前高校不仅要加大信息人才的培养,而且要加大信息服务类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要造就一大批适应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复合型信息产业人才,当前首先要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积极发展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信息专业教育。在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上要根据信息技术、工程、经济、管理的需要,增加这方面的专业建设,在信息机构和信息企业中,大力加强从业人员的终身教育,在实践中提高现有信息人才的水平。同时,还要创造条件,吸引海外人才,特别是留学人员归国,为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服务。只有高角度、大面积开发信息产业的人才,才能适应我国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3.强化市场,打好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
与其他任何产业一样,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繁荣的条件和基础是信息市场的发展。为此,必须大力加强我国的信息市场建设。必须建设多层次、多领域、多种结构的信息市场体系。首先,建立以国家信息市场为龙头,以各部委、各中心城市、各省市自治区信息市场为骨干,以县(市)信息市场为基础的组织体系。其次,按照全国统一部署、统一政策,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多种所有制、多种类型的市场。这就是: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根据市场原则公平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市场体系。再次,建立信息中介机构,创造有效的竞争和需求机制。信息服务是靠信息市场导向的,与传统的产业相比,它受信息市场导向特别明显。为此,必须建设与信息产业相适应的中介机构。建立能灵敏地反映信息市场的终结组织,以促进我国信息市场的发展。最后,要改善信息市场的经营条件,使信息需求变为购买行为。这就要求提高信息市场的质量,创造良好的信息市场环境,包括信息市场的硬环境,如通信、资金、设备、供应商等,以及信息市场的软环境,包括市场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人才素质、公平竞争条件等。
书包网 www.aIhUaU.com

第三节 1通信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2)
4.改善结构,使我国信息产业各个部门协调发展
任何一个产业都有自己的内部结构,信息产业作为融信息技术与设备制造和信息服务业于一体的大产业,它集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运用于一身。一个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指信息产业中的某一部门的发展,而是指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信息产业中的各个部分必须随着该产业的整体发展而共同发展,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虽然某一国家在信息产业各部门的发展上可以有先有后,有轻有重,但要成为一个信息产业大国,各个部门必须协调发展,以保证该国这一先导产业的平稳发展态势。为此,我国在发展信息产业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两方面的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信息设备制造、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发展信息产业的过程中,做到平衡发展,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信息设备制造、通信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这三方面与发达国家比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但差距最大的、最薄弱的环节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必须加大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力度。因为信息技术设备可以花钱去买,通信设备和通信技术落后,可以引进或通过自主研究开发,在较短的时间内改革落后面貌。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则不同,它同国民的文化素质、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以及现行的管理体制密切相关,就是有了再先进的设备,不开发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就分文不值。正因为如此,改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落后状态,其困难和复杂程度比信息技术设备的制造和通信手段的改变要困难得多。我国开发利用社会信息资源除了靠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更新,靠艰苦的协调与组织之外,必须加大体制改革的力度,使信息资源的开发成为每一个消费者的一种利益需求,成为企业和组织的内在需要,成为竞争者可能被淘汰的一种外在压力。使信息消费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要求。二是要正确处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打破网络分割壁垒和资源垄断。由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状态,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产业内部各利益集团的信息资源垄断地位和网络分割壁垒。我国目前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信息资源垄断和网络分割问题是其他国家所没有遇到过的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探索信息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走合作建设、利益均沾的道路,以达到信息资源效益最大化。目前,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技术上已经没有什么问题,关键在于如何通过行政和经济的手段,使先进的技术在统一的网络中发挥最大的效能。当前最大的问题是通信和有线电视网为了各自的利益,重复建设,浪费了国家有限的信息资源,又造成了用户的极大不便。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国有企业的两大网络,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实现强强联合。实现电话、电脑、电视融合使用,实现"三电"合一。
5.狠抓服务,促使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信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强我国的信息服务业建设是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重要内容。加强我国的信息服务业,第一,要加强对信息服务业的组织管理。信息服务业包括传统信息服务业和数据库、软件服务、系统集成服务和网络服务等行业。发展信息服务业就是要制定信息服务业的投资、财税、信贷、价格等方面的政策,建立专门的信息服务管理部门,负责统一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对信息服务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和业务协调,以保证我国的信息服务业在正确、规范的体制中运行。第二,要大力发展我国的信息咨询业。信息咨询业是利用自己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而从事的一种行业。我国之所以必须加强信息咨询业的建设,是因为这一行业在信息产业中发展最困难,发展得也最缓慢。而信息咨询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一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关系到我国今后信息产业发展的方向。加强我国信息咨询业的发展,一是要通过改革,把现有的传统信息服务机构,如情报、图书、文献等机构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从事信息增殖的咨询服务上来,用现代的信息服务业取代传统的信息服务业。二是要建设一批大型综合型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以这些中心为核心,形成散发型的网络体系,覆盖全国的信息系统,以保证在全国各地都能通过网络系统取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充分实现信息的价值。三是要鼓励信息工作者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特长,建立大量的专业咨询机构,为社会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市场的需要始终是信息服务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专业信息服务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不应该再走部门所有和国家政策支持的老老路,而应该建立在市场需要的基础之上。以市场为导向,在为信息消费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取应得的报酬,在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得到经济效益,真正实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6.抓住机遇,从根本上保证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未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主要有:要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构筑21世纪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抓住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按照三网融合的要求,对网络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采用密集波分复用、第三代移动通信及IP等先进技术,实现网络的平滑过渡与升级换代,使其逐步演进成为一个融语音、数据、图像为一体,超大容量、灵活高效、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宽带高速信息网,固定、移动电话网规模容量均跃居世界第一位,全方位、多层次地满足社会各方面对通信服务的需求。二是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建立自主创新、结构合理、规模经济的科研生产体系。重点是加大制造业结构调整力度,形成若干国家级开发和生产基地,造就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地位、有分量、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努力掌握以集成电路和软件技术为重点的核心技术,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业产品的比重,力求在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大型系统软件、超高速网络系统、新一代移动通信和数字电视系统等领域取得突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经济规模力争达到世界前列。三是以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全国推进信息网络化建设。我国将通过实施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等一系列工程,全面推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及各类信息服务,提高城乡居民上网普及率。四是加强政府引导与监管,形成依法行政、高效运转、配套完善的宏观管理体系。通过政府的宏观指导与监督管理,创造有利于信息产业发展,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政策法规和市场竞争环境。五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努力缩小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我国将抓住发展机遇,加快信息网络化进程,努力缩小差距,在全球电子商务和信息网络化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节 2通信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1)
文化和经济相结合形成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和通信文化产业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通信文化大平台需要大量的文化产业内容载体,需要增值信息产业,以服务于社会。
1.大力鼓励文化产业面向市场
发展文化公益事业是保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利益的重要途径。文化公益事业面向社会为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虽然不能完全采取市场化、商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但像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和少数文化团体,在新形势下,必须进行信息共享,加大加速传播。要加大对文化公益事业的投资力度,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空间,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同时文化公益事业的运行机制也要创新,鼓励他们面向市场,努力降低其产品和服务的成本,服务社会,开拓市场,不断增强自身发展活力。要完善和落实支持文化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扶持重要新闻媒体、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级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的文化发展。
在整个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文化公益事业和文化产业都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大力发展文化公益事业,不但可以培养和发展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为文化产业创造和拓展文化市场,而且可以促进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文化含量和品位,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活跃和繁荣文化市场,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文化的活力和竞争力。文化产业还可以为国家创造物质财富,使国家有更多的物力和财力用以支持文化公益事业的发展。
2.建立、完善文化产业相关政策法规
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法规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依据和导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政府应通过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来规划引导文化产业,给文化产业的起步和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要从培育产业的角度,加强规划引导,提供政策建议,明确政策导向;必须加强对于外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经验的研究,加强对于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积极进行政策创新,要充分利用财政、金融、行政、立法等手段来调控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实现对文化产业中不同行业发展的调控。
3.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的种类很多。要优先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等传统文化产业,通过组建集团等方式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加快发展信息网络、文化中介、会展和体育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文化产业创新项目;引导发展歌舞厅、保龄球等大众娱乐和服务项目,做到控制总量,提高水平。
各地发展文化产业要立足特色,扬长避短。要组织力量对当地的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步骤。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和当地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相适应,要以文化娱乐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和各地实际相结合的旅游业、体育产业、会展业以及其他新兴文化产业。以特色创名牌,以优势争市场。要实施优势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发展和创新文化品牌,扶持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努力将其打造成像迪斯尼这样的国际知名品牌。
4.重组文化资源组建大型产业集团
要以市场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努力打破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加快文化产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以资产为纽带,按照专业分工和规模经营的要求,组建大型文化产业集团。要通过组建集团,培育若干个规模效益好、产业贡献率高的支柱产业,以及若干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逐步形成与各地特点相结合、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产业主体力量。
目前,新闻报刊业、广播影视、出版发行等行业改革的任务是治散、治乱,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要控制总量,合理布局,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发展集约经营,形成规模优势。按照专业分工和规模经营要求,运用联合、重组、兼并等形式,组建主业突出、品牌名优、综合能力强的大型集团,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地区结构调整,促进多媒体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
5.鼓励文化产业多元投资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辟安全有效的融资渠道。要打破垄断,出台鼓励政策,吸引社会上的非文化企业、非公有经济和境外资金进入文化产业,利用投资控股、金融信贷、资本融资等形成文化产业的综合性的投资和融资格局,形成不同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竞争格局。进一步开放个体、私营企业、外资等非国有经济成分进入文化产业的领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引导非国有经济成分投资经营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等,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的文化产业项目,在市场准入、土地征用、税收、信贷、上市融资等方面,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与国有文化企业同等的政策待遇。对外资允许进入的领域,要先允许国内非公有制经济成分进入。实施文化产品生产单位与有一定实力的企业集团联姻,采取股份合作制、俱乐部制、规模集团化等多种形式,进行有益的尝试。积极开展与世界跨国文化产业集团的合作,利用他们先进的技术和有效的管理经验,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全球性的市场网络系统,在国际、国内两个文化市场上参与国内外文化竞争。对于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的融资,要按照中央的有关文件,严格遵守不同性质的资金的进入领域和使用范围。


第三节 2通信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2)
6.努力发挥文化中介机构作用
要注重培育文化中介组织,充分发挥文化中介机构的作用。这不仅是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弱项所在。文化中介组织不单纯是文化企业,也是推动文化事业繁荣的重要环节。不仅要培育自己的文化中介组织,也要充分发挥国外文化中介机构的作用,以繁荣文化市场。
文艺演出单位应以国有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为契机,建立和完善各种形式的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演出中介机构。大力发展文化策划咨询、演出、展览、艺术品销售拍卖、影视、演艺制作方面的中介机构,引导它们按照文化艺术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拓展文化营销服务。积极鼓励形成有利于发展舞台艺术的组织形式。鼓励文字作品代理公司、文化策划咨询、艺术人才经纪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建立、发展。建议将作协、文联、社科联等部门的部分功能转化为社会中介机构。建立、健全艺术品经纪人制度,促进艺术交流,保护艺术精品,形成健康、有序、繁荣的艺术品市场。
7.发展文化产业人才工程
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是人才。目前发展文化产业最缺的是经营管理人才和市场策划人才,也就是缺乏既懂得文化又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要推进文化产业的人才培训和引进工程,大力引进旅游、会议展览、教育培训、商贸流通、文化传媒、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等领域急需的高层次策划、管理、经纪人才。要改进人才管理和用人制度,建立规范的人才有偿转让和自由流动机制。允许和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创办文化企业,或占有企业股份,参与利润分配,使其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要改革文化产业体制和运行机制,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和机制。
8.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灵活高效的领导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文化创新的根本出路。要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健全和规范文化行业组织,探索建立新形势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宏观管理体制。
要把政府职能转到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协调、监督及管理上来。要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国有文化经营单位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大型文化企业,采取合作、合资、租赁制、股份制、托管、拍卖出售等方式,搞活中小型文化企业。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改革,转变经营和管理方式,健全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保证正确导向、富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执法水平,探索建立体现文化特点、适应法制建设总体要求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管理机制,整顿市场秩序。
9.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科技含量
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推动文化产业的升级和改造,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新项目。应千方百计地加大文化产业各个部门对高新科技的使用,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积极引进文化资本、先进经营管理和服务的理念和先进制作技术,提高文化产业的技术含量、知识含量和附加值。发掘艺术表演、电影放映、文物展览以外的附加产值,开发各类衍生文化产品,形成新的文化产业链。
这一战略应该由两个基本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从信息产业角度说,动用高科技手段,整合与提升各种人文资源,使传统的人文研究和文化事业单位向着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业方向发展,通过内容创新,创造与开发新的市场需求,多方面提供现代信息文化产品,为文化产业开辟出新的发展天地,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探索出一条独特的道路。另一方面从文化产业的角度说,聚合高文化人才,参与创造与开发新的综合型数字化技术。特别是通过多层面的人文设计与概念建构活动,突破信息技术发展的瓶颈,扭转当前片面的信息技术发展方向,为我国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开拓出新的领域。这一发展战略的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基本内容。
(1)加强民族文化原创力
任何文化都起源于文化意义的创造和再创造,文化无论怎样被"产业化",在其"价值链"的形成过程中,"内容创造"也是起点。在一个技术主导的世界上,文化意义的创造,同时必须就是其技术表达方式的创造,而数字化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变革就是: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使得文化内容的创造有可能在一种技术形态中获得完美的实现。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文化内容的原创性工作已经大规模地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比如,"网络文学"具有了全新的生存形态;造型艺术、音乐、建筑、摄影、电影、工业设计等,已经广泛地与多媒体技术系统相结合。而文化产品原创能力低下一直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改善这种状况的新的可能。我国信息产业的设计者们首先应该将文化研究与原创性工作纳入其战略构想。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节 2通信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3)
(2)不断开发丰富信息文化产品
原创能力提高将直接表现为文化产品的产出增加,而在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结合的领域,由信息技术与人文技术结合生成的信息文化产品将成为网络世界里的新宠,完全有可能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
近年来,一种被称为"教育娱乐产品"的信息技术产品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具有最大需求的信息产品,并成为新型文化产业的生长点,人们甚至发明了一个新词来描绘这一趋势:"教育娱乐产业"(EDUTAINMENT INDUSTRY)。这类产品将游戏与娱乐注入到教育之中,有力地挑战了传统与陈旧的知识传播方式。考虑到我国目前中小学教科书难度大,深度高,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这些真正体现人的素质的培养则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国,尤其应该大力发展这种信息教育产品。
应该看到,在我们这样的"后发国家",依赖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教育产品对于节省教育投资,提升边远地区的教育水准,迅速跨越现代化的教育瓶颈,意义尤其重大。我国的网络远程教育中硬件投资强,软件开发弱的趋势已经显现,应该在信息技术与人文技术的双重基础之上,针对远程教育的独特环境,对教育资源的整合、教学内容的定位,以及教学管理等前沿领域进行探索,努力寻求新的突破口,一举实现现代数字技术与人文素质教育精神的结合。
(3)实现信息技术与人文技术的全面结合
随着信息社会进入"内容时代",不仅信息文化产品会成为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汇流的新的亮点,人文设计还将普遍渗入信息产品开发领域,出现信息技术和人文技术的全面结合,信息产品将出现"人文化"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已经发现,成熟的信息社会决不意味着信息技术越先进越好,没有人文研究基础的信息产业,是有缺陷的信息产业,不能应付"内容革命"的挑战;不能与人文技术广泛结合的信息技术,是片面的信息技术,不能适应信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欧洲经济与社会研究委员会近年来以英国为试点,对互联网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约有200万网民基本上已停止上网,原因是网上数据太多,查找起来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而且网上图片与解说词也过于糟糕,无法给人以视听上的享受。这一情况说明,网络信息过剩的时代已经来临,网络信息产品的数量竞争已经转向质量竞争,信息产业"下游化"的趋势已经出现,人文化设计已经成为信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网络"高技术"呼唤"高文化",现代信息技术要求人文技术的加盟,现代信息产品应该向"个性化"和"人文化"的方向发展,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节 3通信文化产业与传媒产业(1)
当代中国传统媒体虽未明确为传媒产业,但其运作方式长期是"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如今,经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电影、书籍、杂志等媒体已被称做"传媒产业或媒介产业"。
加入WTO以来,随着拥有资金、人员、设备和技术优势的西方媒体的大举进入,中国传媒产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因而,对中国传媒产业作整体的产业性研究具有现实需要性,从产业经济学的高度来剖析其现有的困境,找出问题的症结尤为关键。法国经济学家布里丹有一个著名的寓言:一头饥饿的驴,面对两堆相同的干草,无法决定去吃哪一堆,结果只好饿死。同样的困惑,今天也摆在了当代中国传媒产业的面前--在我国,中国媒体品种数量不少,但是人均值较低,特别是在世界市场所占的发行销售份额较低。与外国传媒集团所表现出的对中国加入WTO相关条款的敏锐反应和见缝插针的策略相比,中国本地传媒集团对市场信息环境的敏感度不高。媒体大都产业性质单一,单体应战,而国外媒体已形成产业价值链,在文化娱乐传媒业天地里驰骋。我国目前的传播机构均是以单一媒体为背景,或仅有平面媒体(报纸、杂志等),或主要是电子媒体(广播、电视等),远远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竞争,实施跨行业、跨媒体兼并,组建超级传媒集团,向文化娱乐传媒产业发展势在必行。
1.寻求多元的社会功能
因多年来只追求单一的社会整合功能,与今天的产业化进程之间必然会形成许多两难选择,择其要点概述如下。
(1)传媒与政府之间该建立何种张力结构的选择
传媒具有独特的舆论力量,有着与政府有别的影响力,甚至有时会产生政府无法抗拒的"第三种力量"。但同时政府从产业政策、产业规制与行业管理几方面对传媒业采取的政府行为,又是一种必要的、非市场性质的经济调控手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类媒体已空前发达,信息的地区封锁也在逐渐被打破。一味封锁消息,只会降低本地媒体公信力,削弱党和政府的威信。相反地,如果政府公关与大众媒介能够有效地结合,起到良好的互动作用,无疑会形成对社会巨大的影响力,及时地完成社会中不稳定因素的整合、调适,进而解除危机。
(2)资金供应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问题
产业经济学认为,资金供应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一方面包括资金的充裕程度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另一方面包括资金在不同产业部门的投向偏好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由于传媒产业在我国属于垄断性产业,因而有关资金和机制问题成为传媒产业的一大难点。即传媒产业在面临国外文化娱乐传媒集团资金、技术、设备等入侵和国内许多民间资本涌入时,传媒产业如何面对资金流入的同时,资本所带来的现代管理意识和对人才的尊重等问题,以及如何利用资本市场的改制和融资功能,来有力地支持我国传媒产业突破其在行业竞争中的主要"瓶颈",壮大实力,应对中国入世后信息全球化的挑战。
中国传媒产业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触及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各点、线与面。可以说,中国所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传统等点、线、面,共同组合成为传媒生态圈的外部环境,而中国传媒本身的内部组织结构则在这一生态圈中栖息。因而,对传媒管理需从战略的角度予以"中国式问题"分析。
(3)传媒将遭遇新媒体与技术管理的问题
传媒产业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新技术带来的产业革新、新的信息传载体的出现、新媒体技术的特征、现状和走势等问题。诸如:如何管理新媒体?包括新媒体的项目管理,如计划设置、团队构成、人力资源安排、进度控制、效果评估等。如何用新技术管理媒体?主要是媒体的信息化问题,即如何利用数据库和互联网技术,开发受众管理系统、广告管理系统、内容(新闻或节目)制作管理系统、知识分享系统等媒体特有的运作系统,以及如何与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等整合;如何寻求新媒体所带来的传媒产业利润回报等等。
(4)传媒产业是特殊性质的行业,它担负着两种基本功能,即资本经营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
大众传媒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可以相统一的,是传媒业"表面看起来自相矛盾而实际上均正确的两种功能的实现"。实质上是传统只关注社会整合双重功能,即所谓的宣传功能方面,将关注点转向"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困惑--由此引起的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诸如人员、财务方面,怎样保证既维护新闻媒体的社会形象,又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不流失。例如,新闻媒体的市场化运作使传媒产品以有偿形式进入市场,但因产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何保证不出现"有偿新闻",保证新闻媒体的真实、客观、公正等。以及当信息时代的受众已能根据自身的知识阅历、学识修养等已有的、内化的以认知结构方式储存在大脑里的"对照信息"去选择和判断传媒信息,受众从过去那种对媒体的高依赖性而发展成为可以理性地面对传媒。在传媒手段日趋多元的信息时代,受众对传媒手段和传媒信息的选择往往有相当的随意性。再者,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境外媒体正以间接进入、置换进入、直接进入等途径进入中国传统媒体市场,中国传媒面临着一种实体性与功能性的变化。中国传媒产业这一知识型经济受到难以回避的冲击,包括对传播内容承载的思想文化意识的对抗,传媒信息资源的竞争以及受众市场份额的争夺等。


第三节 3通信文化产业与传媒产业(2)
2.加大政策力度应对西方媒体同化
西方媒介集团尤其是美国凭着它强大的生产能力和遍布世界的触角,已经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传媒产品输出国,主宰着媒介产品的国际贸易。媒介产品是一种文化产品,也是一种精神产品,在西方国家大量输出媒介产品的同时,也输出了它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中国加入WTO之后,随着与国际市场的逐渐接轨,我们的媒介受众可能成为西方媒介文化的忠实消费者,从而逐步模糊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及时调整政策,优化结构,整合资源,在做大的基础上做强我国的媒介集团,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已经成了我国媒介产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1)调整国家对传媒业的宏观管理政策,突破条块限制,促进媒介产业结构的转型
中国的媒介产业因为具有喉舌功能,因此在其产业化运作的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更加明显。可以说我国媒介集团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往往是政策性问题,遇到的障碍也大多是体制性障碍。长期以来我国新闻传播业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管理"的模式,结果在实际中成了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因此跨媒体、跨地区和跨行业的经营很难操作和实行。甚至在广播电视中最具有生机和希望的有线电视网络,也由于条块分割的惯性思维衍生的属地管理,而变得支离破碎,重复建设,标准不一。落后的管理体制导致我国媒介产业结构的极端不合理:首先从组织结构来看,传媒业的散、滥、小是目前最大的弊端,全国一万多家报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只生不死,除非违规被撤销刊号,否则即使负债累累也不肯倒闭;3000多家电视台一半以上经营状况不容乐观,但没有一家会因为纯经济原因而破产。因此,组建一些大型的媒介集团,通过兼并重组,发展集约经营,形成合理的组织结构是当务之急。其次从区域结构来看,不同地区的市场封锁是目前我国传媒业发展壮大的严重障碍,也是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对媒介地区结构进行重组,开展跨地区的经营,已经日益迫切。再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传媒业由于受所有制结构的限制,投资主体和投资渠道单一,业外资本很难进入,缺乏多元化的投资和经营,因而也造成产业结构单一,产业拓展空间狭小,抗风险能力弱,无法形成"东方不亮西方亮,堤内损失堤外补"的产业补偿机制。这种管理体制不改变,我国媒介行业分散经营的状况就无法突破,也就无法从根本上降低成本,增进效益,做大传媒市场。
与跨媒体、跨行业相比较,我国媒介产业的跨地区经营所面临的障碍更大,任务更艰巨。因为任何跨地区、跨部门的活动和行为,都是对主管单位属地管辖权的一种"侵犯"。的确,跨地区的经营牵涉到与当地新闻媒体在信息资源、市场资源以及人才资源等多方面的竞争,关系不好处理。然而跨地区的兼并重组、合作联营,不仅有助于整合市场资源,实现规模效益,而且对于更好地开展舆论监督也是大有好处的。只要我们的新闻媒介在宣传业务方面自觉地接受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属地管理,在经营方面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明晰产权关系,这种跨地区的重组在实际中并不难操作。
(2)尽快完善媒介投融资体制
当代西方媒介产业已体现出大规模经营、大工业生产、大资本投入、高科技手段、高效益产出的产业发展特征,它们的兼并重组,没有一次是用现金交易的形式进行的。由于它们都是公开贸易的公司,每一次并购都是在资本市场上通过股权置换很快就完成了。美国有线电视业升级建设的投资支出,从1996年的60亿美元增长到1999年的120亿美元,节目制作费用从1988年的300亿增长到1998年的800亿美元。巨大的资金缺口也是通过资本市场的融资来弥补的。我国媒介集团要迅速做大做强,依靠媒介自身的产品经营和生产经营来实现积累和扩张,速度太慢,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达到。面对外来媒体的入侵,我们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现在我们对媒介融资顾虑重重,担心融资活动的无序会干扰舆论导向,影响意识形态的安全。但是不进行资本运营,不拓宽资金利用的渠道,我国的媒介集团就难以在短时间里提高资产经营能力,带动业务、规模和效益的扩张,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的投资和兼并也不可能进行,做大做强最终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3)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促进我国媒介产业的升级
媒介产业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高新技术的运用,直接关系到媒介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传媒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数字化革命已强化了信息的编码和解码过程,各种文字、资料、声音和图像都可以转化为数字信息,而网络技术则把各种数字信息连成一个整体,从而加速了信息的流通和共享。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一个是网络分销商,一个是内容供应商,它们的兼并已经标志着一个全新的传播时代的开始,即用电脑多媒体平台和网络通信手段向大众提供交互性的信息和娱乐内容,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媒体融合发展成为潮流,媒介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层面上的竞争。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媒介传播平台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日益迫切。不占据技术制高点,不跟上世界信息化浪潮的步伐,我国传媒业不知又要落后西方多少年,也不可能在国际信息市场上取得获利的空间和机会。
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三节 3通信文化产业与传媒产业(3)
(4)建立全国统一的媒介市场体系
目前我国媒介市场的现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条块分割,自我封闭,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资金分散,竞争无序。由于长期以来条块分割、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我国媒介市场也相应地被分割成一个个封闭运行的与行政关系相对应的小块块,地方保护十分严重。一万多家报刊分属不同的地区和单位,实力相差十分悬殊,有的发行量超过百万,有的不足千份,有的广告一年超10亿,有的连年亏损,但都无法通过优胜劣汰、有生有死的市场法则进行合理的流动,资源配置极不合理。地区封锁,市场壁垒,无序竞争,已经严重地阻碍着我国传媒产业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我们现在推进集团化建设,发展集约化经营,目的就是要调整组织结构,形成新的市场竞争主体;跨媒体、跨行业经营,目的就是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跨地区经营,目的就是要优化配置市场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因此,突破原有的媒体行业界限,打破地区封锁,建立全国统一的新闻大市场,通过市场手段实现规模效益和资源整合,是当前新闻改革中最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没有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传媒市场体系,任何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合作联营都只能是一种设想而已。
(5)培养既懂传媒又懂经营的复合性人才
目前特别缺乏传媒产业高级管理人才。由于我国媒体通常是政府职能的延伸,媒体与政府之间的张力结构还未形成,使得我国媒体的管理烙上了行政管理的深深烙印,出现了一些传媒管理者不懂传媒经营,搞宣传者并不真正懂宣传艺术。缺乏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级媒介管理人才,这不仅严重制约我国媒体宣传效果、经营水平的发挥,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媒体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现有的传媒组织的经营管理者对传媒产品的商业特性和经营运作过程认识和把握还比较肤浅,从生产、营销,到人员管理、财务控制等,还未形成完整的传媒产业经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当代中国传媒教育长期停留在对学生的有关新闻的采、写、编、评、摄等课程的教育,缺少规范性传媒经营管理方面的课程,以至在传媒企业从事具体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多为非新闻与传播专业的人员,而他们通常又要重新研讨新闻与传播方面的知识。再加上中国传媒产业的特殊性,媒体的核心领导通常是由行政权力来任命。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逐渐认识并承认了传媒的产业性质,伴随着新闻传媒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传媒的经营管理成了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我们要尽快解决好这个问题。
总之,我们企盼通过通信文化的建设发展,经过"十五"期间的进程,我国通信业将基本形成法律制度完善、竞争有序、资源配置有序合理的通信文化环境,出现一批确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通信企业,建成信息资源比较丰富、业务种类齐全、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先进、安全、高效的通信网,达到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有显著提高,使我国成为一个现代化的通信大国和强国。
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三节 4通信文化产业与数字化内容(1)
近年来,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内容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在世界产业中的比重逐年增加,成为一个高速增长的产业,并引领着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这种内容产业以创意为动力,将各种"文化资源"与最新数字技术相结合,融汇重铸,建立了新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产生了新的产业群落,培育出新的消费人群,并以高端技术带动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更新换代,创造出了惊人的经济社会价值。内容产业已逐步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主流产业,未来更是前途无量。
1.国际数字化内容产业市场竞争激烈,我国要制定策略参与竞争
欧盟"Info2000计划"中把内容产业的主体定义为"那些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产业。"内容产业的范围包括各种媒介上所传播的印刷品内容(报纸、书籍、杂志等)、音响电子出版物内容(联机数据库、音响制品服务、电子游戏等)、音像传播内容(电视、录像、广播和影院)、用以消费的各种软件等。所以主导的内容产业将是视听传媒业。这些产业是经济价值的生产者,不管是通过票房收入、转播权等产值的直接增长,还是以不同的方式出售媒体产品获得收益。
数字化内容产业是指将图像、文字、影像、语音等内容,运用数字化高新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运用的产品或服务。数字化内容产业即流过那条"粗管子"--光纤宽带电缆的所有节目。它涉及移动内容、互联网服务、游戏、动画、影音、数字出版和数字化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未来的基于数字技术的信息内容和服务产业边界将会越来越扩大,今天日渐走热的短信、网络游戏和VOD点播、音乐下载,甚至QQ等都属于这种新兴的数字化内容产业。
内容产业有一个历史的发展变化过程,比如在日本,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是电影业的成熟时期,70年代后电影业逐渐没落,代之兴起的是电视业。80年代末至90年代前半期,是早期电视业的兴盛时期,电视剧与综合性娱乐节目大行其道。90年代中期电视游戏软件业兴盛,90年代后半期电视节目日趋完善,在数字技术和全球网络的推动下,兴起了信息技术热、个人电脑热、手机热。近年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迅速,移动通信的手段(电子邮件、有照相功能的手机等)日新月异。内容产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全球的发展也是如此。内容产业以强力的发展支持了新经济的复苏。电脑动画和游戏软件等数字娱乐内容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全球电脑游戏行业已成为与电影、电视、音乐等并驾齐驱的最为重要的娱乐产业之一,其年销售额已超过好莱坞的全年收入。专家预计,全球数字内容产业市场规模在2005年度达到1500亿美元。
在美国,据美国游戏研究机构NPD Funworld调查,连续三年,35%的美国人认为电视或电脑游戏是最有趣的娱乐活动,远远超过看电视、看电影等;移动内容和数字化教育市场也日趋成为数字内容产业最有力的增长方向。
英国近来加强宽带内容试验可行性研究,加速制定国家宽带计划。2005年G7的时代将来临,宽带内容产业是提升整体宽带产业,带领地区、国家更具生产力的动力,是促使国家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宽带内容将为国家带来更高的竞争优势。
日本对此也高度重视,把内容产业定位为"积极振兴的新型产业"。
韩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领域的发展,力图跻身世界文化内容产业的五大强国之一。以韩国的最大游戏公司天堂为例,他们的年生产收入约1000多亿韩币,纯利润约350亿韩币,利润率高达35%。一个游戏公司产生的利润比韩国最大的企业三星电子还要多。
可见,从世界范围看,文化内容产业是具有高增长性,能够创造高附加值的新型产业,而且对各国民族文化的宣传发扬、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提升,以及向其他产业领域进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国际数字化内容发展,我国政府应给予高度重视,制订应对策略,迎头赶上。
2.大力推进我国数字化内容产业
今天,人们已不再对虚拟经济创造财富的巨大能力表示惊异。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显示,中国网游市场2006年可能创记录地达到80亿元。不仅如此,网络游戏更是一个"引擎产业"。它正在带动相关环节迅速成长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据IDC统计,2002年中国网络游戏仅对电信业务的直接贡献就达亿元。
国家广电总局将2004年确定为广播影视工作的"数字发展年"和"产业发展年",以大力推进全国广播影视数字化和产业化。国家广电总局确定2005年在数字发展上,主要任务是加快发展付费广播电视业务和多种信息业务,加快推进电台、电视台制作播出系统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快建立数字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体系;加快规划广播覆盖的数字化和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频率工作。"数字发展年"要达到广播影视制作、播出、传输、接收等各个环节数字化程度明显提高,有线电视数字化试点城市全面进入整体转换,付费广播影视业务以及付费电视用户有较大发展;省会城市以上广播电视制作和播出系统80%实现数字化,初步实现新闻制作网络化;建成100家数字影院,500个社区和农村电影数字放映示范点;试播卫星直拨数字声音广播等具体目标。


第三节 4通信文化产业与数字化内容(2)
互联网与数字化运用的新发展昭示了内容产业更为巨大的发展空间。当代科技的发展引起当代社会主导传媒形式的变化,而主导传媒形式的变化则引起了原有文化生态格局的全面改变。不仅引起传统的文化形态"升级换代"或全面更新,而且大量崭新的文化形式被创造出来。同时网络这种新型技术方式也塑造了适应网络文化的一代新人、一代新的消费者和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它已经全面打开了中国内容产业的巨大市场。中国数字化内容产业市场如何规范,如何有利于通信文化的发展,是值得思考的战略问题。


第四节 进一步把通信文化产业(1)
培养成国家支柱型产业
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正在将通信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内容产业培育成国家战略性产业。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文化内容强国,文化内容产业是同军事工业一起主导美国经济的两大产业之一。我国应当效法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迅速把发展通信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把通信文化产业培养成一个新的支柱型产业。本节探讨、思考了9个问题:通信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亟待创新、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植、打破限制文化产业发展的樊篱、努力培育航母性文化企业集团、通信企业加快协作联合、要实行竞争思维到竞合思维的转变、要降低上网门槛、要建立文化产业基地、要进行金融体制创新。
1.通信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亟待创新
通信文化地位的确立,应制定技术发展战略,也必须从模仿到创新转变。自主创新就是用知识创造财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把握创新的主动权和发展的主动权。
(1)加强创新能力要靠制度
这几年,国家一直把创新体系建设放在科技工作的重要位置。###同志说,创新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发挥科研院所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的作用,要形成产学研结合的体系。我个人理解,创新体系是一种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安排,即用什么样的制度安排,能够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包括科学管理和中介机构的作用。改革需要破,更需要立。建立通信文化创新体系,就是建立包括宏观和微观的管理体制,它包括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的革新。
(2)加强创新能力要靠人才
国家在搞中长期规划的人才专题研究时,提出的六种人才也适应通信文化:将帅人才、基础研究人才、工程技术优秀人才、企业家人才、管理队伍建设和高技能人才。不同的人才,需要不同的支撑。人们常说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其实,最关键的是要给人才创造一个干事业的平台,并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让他们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只有在这种制度安排下,才能使人才在科研、生产和创新的实践中成长。同时我认为,中国最需要的是领军人才,他们不仅是进行技术攻关的顶尖科学家,更是能够带领一支队伍的领头羊。
(3)加强创新能力需要有效的管理
战略是对全局谋划,要根据时间、成本、支付能力和战略重要性进行指定,在加强战略管理的能力方面,我们还需要加强。
回顾信息文化(信息经济),人们对信息源和通信源究竟谁更重要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应该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信息源是普遍存在的,而通信方式则是不断地变化发展的。21世纪的通信文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发展最迅猛、技术更新最快的通信产业之一。从目前看来,它的浪潮趋势,大约每隔5年,信息产业就会发生一次技术大跨越,从根本上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纵览我国的通信业发展,既有其特殊的困难,又有其特殊的机遇。我国各级政府的信息化实施、对外开放、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落差、计划经济自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转变,都成为通信发展的特殊动力;人流、物流、信息流都依赖于通信手段;"三通(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工程",这些都是彻底改变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落后面貌的基础。可见,要加大通信文化发展,以通信文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由此,我们认为,大力发展我国通信文化建设,是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应把它放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位置进行统盘考虑,协调发展。
2.加大国家财政对通信文化产业的投入
西方国家的一位文化部长说过:"没有政府就没有文化。"要实现我国通信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国通信文化产业在未来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与市场竞争相关的体制、资金、资源、人力等一切因素必须具备,加大国家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和制定有关扶植政策,是一条固本之策。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通信文化产业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除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消费环境之外,与这些国家对文化的强有力的财政投入和扶植政策是分不开的。法国国家图书馆新馆,法国政府投入80亿法郎,建成后每年正常运转的经费为10亿法郎,图书馆所有工作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再如悉尼歌剧院,作为一个单纯的文化设施,当地政府新南威尔士州的财政拨款占到剧院总收入的近三分之一,并且剧院维修的费用全部由州政府负担,可见政府投入之巨。英国文化新闻部对于从事原创性文化生产的个人和团体奉行"一臂之距"的投资政策,由英国艺术委员会这样的专家机构代表政府对原创者进行直接资助。法国为抵制美国的"文化侵略",规定电影院放映法国和欧盟国家的电影必须达到50%以上,超过70%者给予奖励。法国文化部对国家歌剧院等5个国家艺术表演团体的财政拨款,占到这些院团总收入的60~80%不等,比例远远高于我国。德国各州都有文化部,据巴伐利亚州文化部官员介绍,该州用于艺术教育的经费占全部教育经费的5%,用于博物馆、图书馆及社区文化活动的开支占州财政总支出的3%左右。美国政府则通过立法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对文化进行捐赠,据统计美国的文化团体和个人从社会各界得到的捐赠,相当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财政拨款的10倍,实际上这可以看做另一种形式的政府投入。
书包网 www.aIhUaU.com

第四节 进一步把通信文化产业(2)
各国政府不仅注重对原创性和公益性文化建设的投入,甚至直接对文化产业进行投入,或者出台有关政策予以扶植,甚至作为国家战略予以推进。近20年来,日本政府一直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1995年,日本制定了《新文化立国:关于振兴文化的几个重要策略》,提出了21世纪"文化立国"的战略方针,通过所谓"产、官、学"(即企业、政府与科研机构)相结合的道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日本的卡通、游戏以及电影、电视、音乐、出版、主题公园等文化产业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产业。韩国于1997年设立了"文化产业基金",1999年国会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法》,2001年又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使"韩流"风靡亚洲,韩国成为公认的文化出口新兴国家。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政府应尽快制定有关通信文化产业政策,扶持国家通信文化的发展。
3.大力进行体制创新,打破各种限制通信文化产业发展的樊篱
研究和制定有助于"三网融合"的管理新体制。技术进步正在促进语音、数据和图像传输业务的融合,在管理体制上,必须对现行的将电话、数据、传媒分开管理的体制进行重新研究。建议成立一个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的机构,专门研究、制定和协调涉及业务融合的政策问题。从长远发展来看,要改革现行的信息网络与媒体分开管制的体制,建立一个综合管制机关。中国需要一个像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一样的机构来把信产部与广电局合二为一。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的兴起需要一个中国式的"电信监管委员会"(信监会),以便同时监管固定电信商、有线与无线电视商、移动通信商的技术运作。首先,中国网通、###两大固定电话运营商的高速宽带网将造就一大批网络电视商的出现。###和中国联通的无线宽带数据业务--手机电视异军突起。而广电的有线电视网也已经造就了一批宽带商的出现。技术上的并行使两者合流在即。其二,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大批传统媒体,正在紧锣密鼓大搞网络电视,并制定了周密的网络增值服务计划。其三,按照中国对WTO的承诺,2004年10月份,中国开始了电视与电影制作的对外开放,索尼等大批外国公司正在中国找伙伴,内容的富足为网络电视提供了原动力。其四,法律界人士认为从体制上改革是"三网合一"问题的最终解决之道。2005年,中国要审议《电信法》,专家们呼吁,在这部法律中加入成立"信监会"与"三网合一"的条款。中国律协也上书国务院法制办,建议把融合信产部与国家广电总局监管功能的信监会列入《电信法》。最后,在欧美,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了修改电信法的浪潮,主流的做法正是这样一个思路。
加快改革步伐,尽快实现"政企分开"和"事企分开"。譬如,广电总局既承担着广播电视行业的行政管理,又实际经营着广播电视事业。伴随着有线电视网络的产业化,广播电视行政主管机关应该与公司化运作机构分开。作为过渡,以事业发展的一部分广播电视业务,可以继续由广电总局所属单位运营。但是,要实现事业与企业的分开。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非盈利目标来管理。
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和业务要采用统一开放的技术标准。让更多的设备供应商、软件供应商和应用开发商可以进入这一市场,形成竞争格局,以提高这一市场的效率,并为运营商和消费者带来可选择的技术方案和业务。
抓紧研究出台数字业务的分类管理办法。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对所有扩展业务进行严格的限制。要对广电、电信、互联网等各类网络的扩展业务进行分类,鼓励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在规范基础上发展付费电视业务、专业电视频道、交互电视业务等,对不同类型的业务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促进通信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社会主义信息服务市场。
加速立法,规范国内外文化企业的经营行为。对数字化信息的内容,应该从政策上给予严格的界定。凡不属于政府专营的内容,应该允许各类公司在竞争性市场结构下提供。当然,属于政府专营的内容,仍然保留在政府严格控制之下。制播一体的新闻节目,涉及时事政治、方针政策等内容,应该由政府统一授权的广播电视机构来播出和管理。凡制、播可以分离或制、播本来就分离的的电视节目,已经经过内容审查的电影、电视剧等娱乐性节目,则可以由多家公司制作,并可由多家公司播出。制作和播出可以实行许可证管理。获得电视节目传输经营许可的公司,必须承担政府信息的免费传输或按成本传输的义务,确保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宣传播出的覆盖率。
4.努力培育航母型文化企业集团
我国通信文化产业的现状是摊子多,规模小,力量分散,经营单一,发展缓慢,尚未形成有较强影响力的大型集团,这种状况既不利于通信文化产业发展,也不适应面对国外强手的竞争。为了繁荣通信文化市场,将我国的文化服务产品打向国际市场,必须集中全国优秀的力量。比如建立中国杂技演出股份公司,打破地区封锁格局,集中全国优秀杂技节目,统一调配,统一定价,向国外推销。但这必须由实力雄厚、组织能力强的演出中介机构运作。这样的大公司负责海外市场,而中小企业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从而形成以大企业为行业龙头,数量上以中小企业为主。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我们后发制人,不能再走由小到大的老路,而要走一条由大到小的新路。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第四节 进一步把通信文化产业(3)
新闻出版产业是通信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新闻出版业可以清晰地看到通信文化产业集团化发展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报业和图书出版单位开始向集团化方向发展。中国传媒集团化之旅是在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开始的,自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之后,经过7年多的实践和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部分处于集团化运作的浅层次上。有的报业集团、出版集团的组建,只是进行简单的叠加、合并,内部体制、机制方面并没有根本性的转变,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被人称为翻牌集团。这样的集团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和控制力。
建立通信文化产业基地是目前一种较好的后发策略,值得推广。实践证明,由政府主导建立产业基地是打造通信文化产业链,从根本上解决通信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的有力方法。成都被誉为"全国三大数字娱乐中心"之一,网络游戏市场份额位居全国第三,家庭宽带接入排列全国第三位,拥有互联网用户300余万户,游戏玩家100余万人。数字娱乐产业已经被成都市政府列为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之一,并明确提出,将在成都建立数字娱乐基地,发挥基础设施和人才优势,大力发展数字娱乐产业,并将对这一产业以专业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方式来引导。据悉,成都已经建立了多层次、多结构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这个基础上,成都市提出的数字娱乐基地的整体布局是,以成立数字娱乐对外交流协会为突破口,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引进资金、技术,重点建立发展培训考试、研发孵化、运营代销、批发交易、消费运用、咨询服务等9个数字娱乐中心,建立起成都市数字娱乐产业基地。该基地的建设目标是,在3至5年内初步完善数字娱乐产业链,形成以成都高新区为数字娱乐核心的研发孵化区,成都"科技一条街"为数字娱乐批发、消费、应用、体验等中心的格局,打造出"四个一百"工程:培养100名数字娱乐高级开发人才,孵化100家从事数字娱乐研发的企业,研制100个以中华文化为内涵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娱乐产品,实现100亿元由数字娱乐产生的直接经济收入,在成都建立起"西部一流、全国领先"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
5.通信企业的协作联合必须加快速度
我国的通信业虽然从规模、技术上都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但是与国际大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相比还具有一定差距。从通信业务提供来说,我国通信网和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网络装备自主技术少、网络运行效率低、宽带成本高等。再加上由于我国地区的差异,东中西部发展的不均衡,以及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的逐步取消,因此仅仅靠自己走向国际,既缺乏经验又势单力薄。在通信设备制造业方面,我国在发展初期缺乏产品总体发展规划,加上国内外贸易体制不够完善,企业意识也不够成熟,随着竞争加剧,在产品出口、国际招标中往往一哄而上,相互间合作协同较少。同时,企业间价格战频频发生,部分企业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产品,且在竞争中往往不择手段,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还由于关键技术的引进不力,使得许多厂家受制于人。例如在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上,国内已有20多家企业开发和生产移动电话,产量和品种都在逐步增加。但能够掌握手机的结构设计,独立网上人机界面、应用层软件和规模生产的企业只有几家。很多企业只有国外OEM(原始设备制造商)的技术,甚至是CKD(散件组装)生产,没有拥有适应未来市场的技术,从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上均无法同国外厂商竞争。同时,我国从事通信研究开发的研究所、院校虽然数量众多,但是他们分别隶于不同的部门而各自为政,加上科研经费的短缺,使得我国没有一个像美国贝尔实验室那样类型的研究机构。因此,加强国内企业间的协作联合,增强自身技术引进消化和科研开发实力,加大生产技术含量和生产规模,是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积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首要任务。
国外通信运营商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已向我们证明了在世界趋向于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现代企业制度对于我国通信企业的重要意义。同时,我国传统的企业运营方式和思维理念中有许多已经不太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大通信生产的需要。国际通信业务量与我国的大国地位很不相称的现实与我国通信企业的经营企业思想有很大关系。如果不加快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即使有先进的技术,我国通信业在国际通信竞争中仍有落伍的可能。为了适应国际通信业竞争的需要,从运营机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思想理念上都应该适应通信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更新。在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股份公司在海外市场上市是实现与国际接轨的极好途径。1997年###(香港)公司在香港上市,标志着中国通信业的国际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00年6月,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香港挂牌上市,首次发行股票筹资亿美元。2002年11月,###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交易,这是###首次在全球公开发售H股,融资规模达亿美元。中国网通组建亚洲网通收购亚洲环球电讯,实现###运营商首次海外并购。中国各电信运营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累计筹集资金200亿美元。
书包网 www.aIhUaU.com

第四节 进一步把通信文化产业(4)
6.要实现从竞争思维到竞合思维的转变
身处网络外部性产业中的企业,不仅需要竞争战略思维,更需要合作战略思维。波特的5种竞争力量的战略思维影响深远,要用产业的竞争对手、新进入者、替代者和购买者、供应商五种力量来制定战略。波特模型对竞争的看重是波特模型的特点。波特模型不适应不稳定的市场结构和不断发展的产品(如电信);适合稳定的寡头垄断市场,不是以技术为主导的市场。
布兰登博格和纳尔巴夫针对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竞争合作者战略"思维。在飞速变化的产业和网络产业里面,寻求与竞争对手共担风险比直接对抗更加有利。在实现新的企业联合(共同发展协议)、合并(合作的非平等协议)以及合伙(共同分担风险)过程中,企业可以实现销售额增长、获利能力、产量、成本控制和市场份额的最大化。因此识别"互补性"和"竞争性"是战略的关键。
在一个飞速变化的产业,思考合作与思考竞争同等重要。新公司的进入会对产业链原有企业形成威胁,也有可能使得整个产业的价值提升。竞争者,往往也是合作者。懂得合作,与懂得竞争同等重要。产业链的公司应该思考:新公司加入会增加产业链的价值吗?新公司加入会增加产业联盟的价值吗?竞合者战略思维最能有效建立联盟/合作关系的可能性,实现行业网络化,对行业结构的变化和公司之间的关系具有高度灵敏性。
电信是不断增值的市场,而非零和博弈。因此,传统电信运营商同样可以在NGSP触发的通信产业结构变革中获取更大的利益,通信产业总体价值的提升可以保证产业链所有成员的利益,因此传统电信运营商应该改变对产业链新成员的竞争思维,积极合作,保证产业整体的利益,从而才能保护自己的根本利益。
建立产业链的联盟要围绕新平台,构建新的分工和合作关系;行业突破策略在于杀手级示范应用。新的通信平台的出现和发展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产业分工和合作的关系,一个产品成长的背后,是一个系列的产品和技术的成长,也是整个产业链的成长。围绕新平台,构建新的分工和合作关系是新一代通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成功的关键。
行业的发展需要杀手级示范应用的出现,将这个"杀手级"应用投放市场,启动最终消费者市场。毕竟最终的消费者是整个新兴通信市场的关键一环,也是决定整个产业链成功和失败的关键。通过杀手级示范应用,然后扩展到一系列的扩展应用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7.要降低宽带门槛
目前,全国宽带业务用户数已达4000万之余,今后这一业务最大且最具发展潜力的增长点和目标市场在哪里呢?毫无疑问,是宽带业务应大踏步地步入家庭。全国的企业只有几百万,且使用宽带业务的比例已比较高了。而全国的家庭有4亿多,目前使用宽带的家庭尚不足百分之一,如通过我们的努力,只要让全国使用宽带的家庭上升一个百分点,那么就会净增400多万户;若上升10个百分点,就能净增4000多万户。
同在亚洲的韩国,其家庭宽带上网率已高达70%多,因此只要我们借鉴其经验,运作得法、营销有力,在不长的时间内净增10个百分点,并不是不可能的。问题是我们的大多数家庭收入尚不宽裕,宽带的价格与网民及想当网民者的期望值还有较大的差距,网络的吸引力还不够强大,网络运用对居民及家庭生活还不够贴近。为此,我们要选择正确的战略,解决这些问题。
一是合理降低宽带使用的价格。宽带的价格可以通过技术改造、规模发展和增值业务让利来降低,宽带运营商可以与网络内容供应商、设备终端制造商合作,一起做大、做强宽带业务市场,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保证利润,使宽带使用价格和终端设备的费用越来越贴近普通民众所能承受的消费水平,让宽带业务成为多数家庭"用得起"、"划得来",乃至"不可缺"的消费。
二是致力降低宽带使用难度。现在家庭宽带上网技术性要求仍然很高,这自然制约了宽带使用的普及化程度,建议宽带接入商应与电脑制作商合作,在电脑中内置或随带宽带上网的软硬件,使用户均能像使用"傻瓜"照相机一样"一键上网"。
三是有效激发家庭宽带使用需求。这一问题的解决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推进和网络应用的加强密切关联,另外针对现代家庭对网络的具体需求,我们也应积极采取供求对路的服务和营销措施。
8.建设文化产业基地以促进文化产品生产
在国际竞争的强势攻击下,我们必须大力促进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的良性循环。现在是消费决定生产,需求决定生产。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流通这个纽带来实现的,如果流通渠道不畅,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联系无法形成,生产就会受到影响,因此也可以说,流通决定生产,市场决定生产。物质产品是这样,精神产品也同样如此。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组织文化产品生产,首先要考虑人们的文化需求,要根据公众的需求状况来决定文化产品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文化产品的生产规模。不仅要考虑到需求,还要考虑销售。要使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繁荣文化市场,促进三者的良性循环,是政府应该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责。包括及时发布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需信息,引导文化企业进行理性投资,帮助文化企业培养高素质的销售人员,介绍和推广现代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大力发展各种中介组织等。
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四节 进一步把通信文化产业(5)
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在与15个国家比较中处于末位,这与我国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有直接的关系。由于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初期阶段,加上文化产业许多是从文化事业单位转制而来的,文化产业结构仍存在着很多缺陷。文化企业散、乱、滥、差的现象十分严重,大量低水平、重复的文化产品充斥文化市场。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就要提高文化产业的集中度,建设文化产业基地,或者叫文化产业科技园(可用现在的大学科技园并之),是一个值得创新的思维。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来看,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竞争力主要表现为若干家文化企业集团的竞争力,以及大的文化企业集团以雄厚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实力参与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的能力。由于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晚,文化企业虽然数量很多,但文化产业组织结构不够合理,主要表现为大企业、大集团比较少,现有的企业集团也缺乏竞争力。因此,除了以培育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为重点外,还应推动文化产业的兼并和重组,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实现规模化经营,力求尽快做大做强。应尽快改变现有文化企业集团单一经营模式,鼓励跨行业经营,建立文化产业基地,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努力提高其综合经营能力。应通过重组文化产业基地,最大限度地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率。
9. 大力进行金融体制创新以适应通信文化产业发展步伐
电子商务将在21世纪逐步成为一种主要的商务方式。它开创了全球性的商务革命和经营革命,全球将因此步入数字经济新时代。电子商务的兴起,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使世界金融业进入有史以来最深刻、最广泛的金融变革年代。
面对当代金融变革的严峻挑战,我国金融业必须更加勇敢地投身到金融变革的激流之中,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变革,使中国金融业在新世纪的国际金融竞争中始终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为通信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1)推进金融思维创新,创立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现代金融理论
当代金融变革以明晰的理论为指导,不断加大理论牵引力度,将信息技术渗透到银行的业务、管理和决策全过程,一批新概念和新理论,如系统集成、综合业务服务、随需应变的个性化金融产品与理财服务、网上金融服务、集约化混业经营、风险管理与监控、扁平式管理模式等纷纷涌现。他们的发展不断推动新的金融变革和金融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产品,强化银行的管理,有效地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创造新的盈利空间。
没有理论思维的创新,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变革。创新金融思维就是要正视金融服务内容与形态、经营管理理念、金融监管机制、金融竞争机理所发生的时代性变革,从传统的思维惯性中解放出来,确立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现代思维方式。从单一支付服务思维向全能型的金融一体化、个性化服务思维转变,从孤立思维向集成化思维转变,从手工操作思维向信息化、智能化思维转变。确立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新的经营管理时空观、效益观、体系观和监控观。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总结和创造适合中国特点的信息化金融理论,开创指导我国金融现代化建设的新思路、新理论。
(2)推进金融业务和技术创新,确立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完善现代化的电子金融体系建设
当代金融变革的重心是在实现金融电子化的基础上实现金融信息化、虚拟化和智能化。信息化是金融现代化概念的本质规定性,没有信息能力的金融企业最终将被竞争的发展所淘汰。金融电子化和信息化为金融业务与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金融业务创新包括金融产品、金融交易方式和服务方式、金融市场、金融经营管理机制和监控机制等的创新。金融技术创新要在金融业务创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先进的金融手段和金融机具与装备,完善电子金融体系建设,实现金融能力质的跃升。金融现代化的基础是组建数字化金融企业。建设数字化金融企业,是建设以计算机和金融电子机具为支撑,以数字技术联网,从业务操作员到各级管理员,从产品开发、营销、管理到安全保障系统,都具备市场信息的获取、传输及处理功能的金融企业。这种金融企业具有自我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和监控体系,能保障电子金融服务系统安全、有效地运行,能在最合适的时间、以最合理的价格、通过最有效的渠道、把最需要的服务提供给最适当的客户。
(3)推进金融体制创新,深化结构改革,建设适应信息时代的金融体制和组织结构
面对全方位体系竞争和全球性竞争环境,需要加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并重视信息化目标牵引下的金融企业内部的结构改革,使我国银行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商业银行,为金融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体制保障。
我国金融企业的体制改革虽然在精干、高效、集成的方向取得进展,但从总体上来说,金融体制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在金融体制创新中,要依据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经营管理效能和监管效能、增强信息化条件下的整体竞争力等原则,优化金融企业内部结构,理顺各种比例关系,不断完善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金融企业内部结构和金融体系结构。此外,还要重视金融企业同一切相关合作伙伴建立有机的联系,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多功能服务,降低经营成本,互助发展。在当代金融变革中,金融创新模糊了许多行业的界线。例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同经纪商之间的界限正变得日益模糊,使当代金融服务业向金融综合业务集成方向发展,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遭受剧烈的震荡。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是大势所趋,金融监管体制也必将发生相应的转变。我国的金融业需要努力创造条件,尽快过渡到混业经营、混业监控体制,以增强我国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


第一节 1产业创新发展和解决方式(1)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信息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信息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从全球看,信息产业正面临历史上最好的机遇。虽然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和技术能力大有差异,但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等都在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信息产业产值不断增加,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特别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感测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信息革命的兴起,给通信文化产业注入了空前的活力,通信文化产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章对我国通信文化产业进行了宏观介绍,并对通信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传播进行了探讨。
<b>  通信文化产业面临新的发展</b>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通信能力和资源已经大大超过原有服务的需求,通信服务变为供大于求,网络建设不再是推动通信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力量,用户也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服务;简单易用、移动性、多样性、个性化、多媒体的应用服务产品成为用户消费的重点,用户需求成为推动通信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基于NGS技术的新一代网络服务,必将逐渐代替现在的网络服务,通信文化产业也必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b>  1.通信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和矛盾</b>
(1)通信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近代通信的百年发展史有一个共同的脉络,就是人类对相互沟通和信息传递的无限需求不断推动通信技术的革命性创新,而每一次通信技术上的重大突破,都会成为通信产业内涵和规模扩充的一个更高、更大、更坚实的基础。今天,世界通信产业已经由单一的电报服务,扩展到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多媒体数据、数字电视等覆盖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每一个角落;通信网络也演变为4个功能相对独立的网络:固定电话网、移动电话网、互联网和广电网。从通信技术、通信网络、互联网的崛起、产业推动力量4个方面看,新世纪通信文化产业的总体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通信技术:基于IP分组的数字通信技术是国际一致公认的未来通信技术的核心,由于其具有强大的业务承载能力、统一的开放性、低廉的运营成本和良好的可管理性等特点,目前世界范围的主要通信运营商和设备提供商都在积极开发各种基于此技术的系统和终端产品,基于IP分组的数字通信必将成为未来通信产业的基础。
通信网络:目前,通信网络分为4个功能专一,并且相对独立的网络:固定电话网、移动电话网、互联网和广电网。从通信产业的总体发展来讲,这种网络的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分割了服务和用户资源,导致了网络的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同时,用户的需求发展也要求通信运营商可以同时提供多种原来由不同网络提供的服务,因此,整合各种相对独立的通信网络资源已成为决定未来通信产业发展的基础因素。
互联网的崛起:互联网的开放性、简单易用、表现力丰富、业务丰富、价格低廉等特点使其迅速成为最受用户欢迎的通信和信息传递方式,用户希望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各种网络服务,但是由于Internet没有中心,无须管理,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Internet进一步发展的致命弱点,无法提供电信级的应用服务。因此如何实现可运营电信级的Internet是未来通信产业必须解决的重要命题
产业推动力量:一直以来,通信服务一直处于供小于求的局面,通信网络的建设规模也就决定了通信产业的规模;而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通信能力和资源已经大大超过原有服务的需求,通信服务变为供大于求,网络建设不再是推动通信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力量。而用户也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服务,简单易用、移动性、多样性、个性化、多媒体的应用服务产品成为用户消费的重点,Internet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用户需求发展的趋势,用户需求成为推动通信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力量。
(2)通信文化产业面临的矛盾
由于通信技术、通信网络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崛起以及产业主要推动力量的变化,目前通信产业已经不同于以话音业务为主的传统通信服务,产业的发展正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用户需求与服务供给之间的挑战。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4大网络都以各自专业和成熟的服务拥有了大量忠实的用户,并且都在各自领域将专业化发展到很高的水平。通过图4-2可以清楚看到4大网络都具有各自明显的优势,固定网简单易用并且安全,移动网可以使用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沟通,广电网则具有多媒体的特性,表现力最强,而互联网拥有最丰富和无限扩展的服务资源。而由于个人收入、文化水平、年龄、职业等因素的影响,每个独立网络的用户在数量和分布上呈现不同的特点,电信网和广电网拥有大量的用户但服务种类单一,互联网拥有无限的服务资源但由于受到终端和操作使用相对复杂的限制只有最少的用户群体。
由于网络的功能独立和资源割裂,目前不同网络的用户并不能直接享受其他网络的服务,例如电信网无法承载符合用户需求的数据业务,电信网用户也无法直接享受互联网的丰富服务;而QoS以及安全性无法保障也限制了互联网服务的进一步发展,要求互联网应该具有电信级的品质,另外用户也更喜欢以比较简单的方式使用各种互联网服务。因此,4大网络用户无法使用其他网络的服务,尤其是最大数量的互联网服务无法被最大规模的移动通信用户使用已经成为目前通信文化产业面临的最主要矛盾。


第一节 1产业创新发展和解决方式(2)
2.解决矛盾的方式
(1)融合方式
融合方式是解决矛盾最直接的想法,其主要思路就是基于IP技术在服务提供的全部三个环节上重新开发和建立统一的新标准,代替目前相互割裂和对立的服务、网络和终端计算资源,使用户可以自由地使用标准的智能终端,并通过NGN访问统一的服务。
融合方式的核心是针对用户需求和服务供给矛盾的三个信息传递阶段分别制定统一的国际标准,重新生产和建立符合标准的服务、网络和终端,彻底取代原有相对独立的应用服务、通信网络和终端,从而实现服务、网络和终端资源的最大共享,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矛盾以及其他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譬如服务产品开发困难、网络维护成本高等。
融合方式的优势在于符合信息社会发展的规律,实现信息的全面协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所有矛盾,是未来通信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劣势也很明显,就是要求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种完全统一的标准,技术研发周期长,投资巨大,需要更换大量现有设备,现实阻力大,实际操作困难,并且容易造成目前资源的浪费,直接实现的难度大。
目前,融合方式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案就是各大国际标准组织和产业巨头努力推动的NGN研究,它是网络融合的美好未来,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进行了一些商业上的探索;关于终端的融合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以Intel和联想主导的国际DHWG组织和国内的闪联组织都在进行相关的标准制定。融合方式依赖网络和终端的支持,而且涉及范围太广,因此整体上仍处于发展的过程中。
(2)迁移方式
迁移方式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同样是基于IP通信技术,通过搭建面向业务的新一代网络服务平台(NGSP,New Generation Service Platform),连接4个独立的通信网络,实现了IP层面的无缝链接,充分利用现有的通信、服务和终端资源的潜力,实现了服务和用户的跨网融合。
迁移方式的核心是立足现实,基于IP数据通道,搭建新的业务运营平台,通过业务平台实现不同网络业务在各个独立网络之间的迁移。迁移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其并不改变现有的网络结构和网络服务,实现难度和投资相对较小,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用户需求和服务供给不平衡的现实矛盾,促进通信产业总体的发展。目前服务迁移思想在实现的方式上又可以分为封闭模式和开放模式,封闭模式是传统电信运营商根据原有网络基础搭建新的服务运营平台,例如移动运营商的SMS、MMS、WAP等业务平台;开放模式则是面向业务,建立在各个独立网络之上完整的新一代服务平台(NGSP),例如微软的MSN、尚阳的uPass等。迁移方式的优势是,目前技术上已经拥有实现能力,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通信、服务和终端资源,投资少,见效快,并且不影响目前设备的使用和服务的运营。但是迁移方式只是一种过渡方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未来通信产业发展的问题。
服务迁移的思想很早就已经在移动数据业务上体现,移动运营商通过构建SMS、MMS、WAP等服务平台,将丰富的互联网服务与移动终端的移动性、易用性等特点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互联网服务向移动用户的迁移,同时将移动通信服务迁移到互联网用户,并且形成了全新的商务模式和市场空间,使得移动增值服务成为近几年发展最快的通信服务市场,日本NTT I-mode的成功以及中国SMS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印证了服务迁移方式巨大的现实意义。
由于封闭模式是面向网络的,是由电信运营商根据自身网络和网络终端的特点开发的服务平台,虽然各大运营商积极发展合作SP的数量,降低SP进入门槛,但由于SMS、MMS、WAP等众多平台以及不同运营商平台标准的不统一,SP在服务的开发和推广上受到不同服务平台标准、不同终端标准的限制,无法集中关注业务开发本身,也就是服务并没有与网络完全分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服务的开发效率和创新,同时又制造了新的封闭型网络服务,形成新的资源分割,从而影响到运营商自身利益的进一步提升。所以,开放模式的服务迁移方式正成为服务平台发展的必然结果。
开放模式与封闭模式的根本区别是:开放模式是面向服务的,封闭模式是面向网络的。开放模式是在各个独立网络之上通过构建统一的新一代网络服务平台(NGSP),实现网络服务在不同网络和网络用户之间的迁移,不需要运营商根据网络状况搭建各种类型各异的服务平台,服务提供商也无须考虑不同服务平台和终端标准的差异。开放模式是封闭模式在服务承载能力和服务迁移能力方面的突破,是服务迁移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
(3)融合方式与迁移方式的关系
如果说网络融合是铺路,服务迁移则是架桥,两者各具优势,是解决目前通信产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所以两者应该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NGN的发展由于涉及的关键技术比较多,面临的网络环境复杂,投资巨大,虽然在软交换、光通信、IPv6等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大规模的应用并不多,在我国由于目前的系统设备依然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所以服务迁移方式则是现阶段解决服务供给与用户需求之间不平衡矛盾的科学和现实的选择,并且用户需求的满足又可以促进服务、网络、终端融合的发展,与NGN的发展并不矛盾,而NGN的发展又可以在网络质量上促进服务迁移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过程。
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节 2新一代网络服务(1)
NGS(New Generation Service,新一代网络服务)是一种基于IP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的数据服务,支持通用移动性和开放性,跨越各种网络和终端,提供专业化和高附加值的服务,拥有简单易用、表现力丰富的特点,并且可以运营和赢利。NGS不是一种特定的服务,而是符合一系列特征服务的总称,NGS的出现是用户需求和现代社会信息资源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以实现人类"沟通自由"和满足用户"随时、随地、随心"的应用需求为目标,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设备之间以及设备相互之间的各种具体服务。例如:个人通信门户、移动电子商务、远程医疗服务、自动监控等。
1.NGS优势
NGS与目前电信网和互联网服务比较,除了可以完成现在用户已经在使用的全部功能以外,还在服务的多样性、易用性、易开发性以及赢利4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正是这些优势保证了NGS的市场发展空间。
(1)多样性
多样性主要表现在NGS内容种类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特征明显。
目前电信网和互联网服务的范围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使得人们可以用一种更加感性的方式认识信息的传递和获取对我们生活、工作环境质量的改善。
但是由于受到社会总体通信、计算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的限制,导致在数据安全、QoS以及体系认证等方面存在欠缺,很多具有现实吸引力和市场需求的服务在大众市场和企业市场无法实现或无法高质量的实现。例如可视电话、移动电子商务、远程医疗等,NGS的出现将会彻底改变这种局面。
体验经济是21世纪服务行业的重要特征,每个用户都有不同的个体体验,因此个性化的服务同样是NGS的追求目标。回顾通信业多年的发展历史,"视窗"之所以会风靡全球,经久不衰;浏览器之所以能带动和刺激互联网和WWW的发展;移动通信之所以能持续高速发展,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们都能提供某种程度的个性化服务,例如个性化的桌面、个人频道的收藏夹、个性化的铃声等等。众多成功的案例都证明一项服务要具有长期的生命力,个性化服务就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NGS多样性的发展,将不断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服务的多样性也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商机,更大的市场。
(2)易用性
易用性是指用户在使用具体网络服务时的舒适程度,是否能全神贯注于服务的本身,而不必被服务的安全性和烦琐的操作所影响;是否提供多媒体化的内容和交互方式,这样可以增加使用的舒适感觉;服务的使用是否受到网络和终端类型的限制。
NGS的最高目标就是满足用户"随时、随地、随心"的应用需求,实现人类的"沟通自由",所以易用性是NGS的必要条件,主要表现在丰富的表现力、简单易用、可靠的安全性以及网络和终端的不依赖性4个方面。
丰富的表现力其实是指服务内容和交互方式的多媒体特征。现在除了广播电视网由于是以广播的方式单向传送电视节目以外,电信网和互联网的绝大多数的服务都是基于文字和声音的,由于缺少视频的内容,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使用时的易用程度。
安全性是限制众多关键应用的主要障碍,例如电子商务的普及、企业数据的传输等,NGS将会以一种标准方式提高服务的安全级别,保证服务不再受到安全因素的困扰。
网络和终端的不依赖性是指NGS将会以一种标准和个性化的方式提供服务,用户不会因为使用不同的网络接入方式或不同类型的终端产品而改变服务的使用习惯,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服务界面和交互方式等多种个性化设置。
(3)易开发性
NGS是基于IP的数据服务,所以NGS开发的独立性很强,NGS的开发和提供商只是需要关注业务本身的逻辑,并不需要关注复杂的网络和终端,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开发难度,并在技术上保证NGS的开发和提供商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投入到服务本身的质量上面,从而保证NGS的服务水平。
(4)赢利性
赢利性是NGS区别于现在互联网服务的基本特征之一,由于NGS是高度安全、质量可靠、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所以一开始就具有收费服务的特征,因此NGS的发展将会是投入和产出的良性互动,将会完全改变目前互联网服务赢利能力差的局面,促进通信产业价值的提升。
2.NGS引起的产业变化
(1)通信的新结构和新角色
NGS加入以后,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产业朝三层级和多层级演变,出现通信的新结构和新角色:服务运营商的诞生,传统电信运营商向服务提供商和网络运营商的转型。服务运营商是通信产业的新角色,象征着IP通信时代的到来,服务运营商成为驱动通信产业发展的重要角色。
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基本上我们可以将通信产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在1990年以前,是语音通信时代,单个运营商即可满足通信需求,产业呈现单一层级;1990~2005年可以列为过渡时期,目前处于这个阶段,也就是简单增值业务服务时代,互联网的崛起是这个阶段的重要特征,这个变化是伴随产业分工开始的,产业开始分工,呈现两个层级;未来就是IP通信时代,多样化的应用和服务成为主流,产业进一步分工,朝三层级和多层级发展。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第一节 2新一代网络服务(2)
表4-1 通信产业的发展阶段
时间语音时代(~1990)过渡时期(1990~2005)IP时代(2005~)
服务语音服务简单增值服务多样化的应用和服务
分工运营商满足需求产业分工产业进一步分工
结构单一层级两层级三层级和多层级
NGSP的出现,满足的产业进一步分工的需要,使服务运营成为可能,从而促使IP时代的到来成为现实。
(2)新的平台提供商出现
NGSP是服务运营商的运营平台,是服务运营商出现的前提,它处在网络运营商之上和服务提供商之下,连接服务提供商和服务运营商,彻底分离服务和网络,从而保证服务提供商只需要关注业务逻辑,而无须再依赖具体的网络,由于分工明确,网络运营商也可以专注提高网络能力和管理效率,保证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
新的运营平台,通过IP通信技术,快捷实现跨越网络和迁移服务的功能,解决了用户需求与服务供给不平衡的矛盾,释放了用户的消费潜力,促进了通信产业的效率和整体价值的提升。
(3)网络与业务分离
全球通信市场趋势显示:电信业务与网络设备之间不断分离的趋势明显,尤其是移动业务与网络设备相分离的趋势。过去的电信业务主要是语音业务,业务随设备与生俱来,今后的网络设备仅仅提供一个发展移动业务的系统平台--新一代服务平台,电信业务与网络运营商相分离。业务的开发可以脱离网络运营商而进行,业务与终端设备分离。分离的实现,必须建立一种基于IP基础设施的新的业务和控制体系结构。
(4)用户与应用融合
互联网发展得益于它的开放体系结构。这种开放体系结构,使得智能开始分散,创新可以在任何节点或者网络的边缘进行,进而向其他的节点扩展,并影响整个网络。靠着创新的力量,短时间内,互联网出现内容的繁荣,这些内容包括:①通信类业务:如点击拨号、VOIP、点击传真、可视通话、会议电话等,以及与位置相关的紧急呼叫业务、路边助手业务等。②消息类业务:如统一消息、短消息、语音信箱、E-mail、多媒体消息、聊天等。③信息类业务:如新闻、体育、旅游、金融、天气、黄页、票务等各种信息的查询、订制、通知等,以及基于位置的人员跟踪、找朋友等。④支付类业务:如电子商务、移动银行、网上支付、即时售订票、收费浏览等。⑤娱乐类业务:如游戏、博彩、谜语、教育、广告等。这些业务相对独立,又有机地结合,并且不断相互影响、重组和融合。
NGSP的诞生使得不同网络的优点可以结合起来。通过下一代业务平台,建立了固定网、移动网和互联网之间的跨网络通信。固定网和移动网的用户可以享受到丰富多彩的互联网的服务,而互联网的服务也可以享受到电信网的高品质的通信服务。
3. 未来通信的图景
(1)开启产业的无限的机会
通信产业将经过整合,打造五元素共同支撑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包括设备和终端的制造商、对网络进行经营和管理维护的网络运营商、网络内在血脉的业务平台以及为用户(包括设备制造商、网络运营商、业务平台商、业务提供开发商在内)提供多方位技术解决方案的服务提供商和辅助服务提供商。
(2)使通信成为未来网络社会生活的核心
新平台给新业务的开发带来无穷的机会,更加重要的是与它相联系的软终端,将给用户带来体验式的革命。软终端能够适应不同的通信终端,并通过软件的方式来实现或者增强通信与信息功能。
软终端是通信的工具:它可以实现实时通信、非实时通信和即时通信的功能。可以实现语音、数据通信。能够跨越终端、跨越网络,实现移动通信,并保证服务质量(QoS)。
软终端是办公的工具:它可以实现即时翻译、文件传输、协同办公、差旅地图、SOHO办公、移动电视会议、传真服务,满足各种各样协同办公的需要。
软终端是生活的工具:即时拍摄、即时图像传送、天气服务、酒店预定、在线广播、远程教育、互动游戏、虚拟生活等各种各样体验式的生活需要。
书包网 www.aIhUaU.com

第二节 通信文化的新阶段--宽带(1)
所谓宽带,就是能够支持视频信息实时传送和在线播放的各种数字化通信网络的集合。涵盖了能给用户带来更高带宽的各种通信技术,涉及到电信网络的各个环节,是一个朝着更高速、更稳定、更可靠、更安全方向不断动态发展的过程。宽带将引发对现有基于窄带业务的各种通信设备的改进与提升,是在变革的大环境下数字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更进一步说,宽带技术将把通信文化推进到真正繁荣的崭新阶段。
1.宽带技术支撑通信文化
从"周幽王烽火戏诸候"到"竹信",从"漂流瓶"到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从简单的击鼓、烽火、旗语(通过各色旗子的舞动)传信到今天的数字化通信,一部人类文化的历史就是一部通信技术变迁的历史。通信技术变迁的历史表明,人们对信息沟通的需求是没有止境的,更快速、更丰富、更便捷、更高效的通信方式始终是人类不懈的追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速、多媒体、视频信息的需求日益突出,仅仅比模拟通信技术更好传递声音和文字层面信息的数字通信技术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通信需求,带宽和速度成为数字通信技术新的瓶颈。人类的需求是通信技术不竭的发展动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宽带跃上了历史的舞台。
然而对于什么是宽带?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一种说法是,宽带即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致力开发的第三代因特网。一般来说,当传输速度达到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输送电视图像。而在国际上也把传输速度在2 MB以上的通信技术统称为宽带技术,这是一种能将因特网、有线电视和电话等传统信息网络融合在一起的技术,能在同一条数据链路上进行高速、高容量的视频、音频和数据信号传输。宽带能提供电视般的视频效果和CD一样的音质,而用户也可以通过它快速访问网页并以非常快的速度下载数据资料。通过在社区铺设宽带网,可以创造远程医疗、网上购物、视频点播、网上教育、多媒体游戏等多种服务。此外还可以用来控制小区的智能化管理,实现远程抄表、远程监控、家电网络化等。可以说,宽带网络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高速公路。
另一种典型的认识是,宽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能今天认为是窄带的带宽10年前已经是宽带了,而今天认为是宽带的带宽用不了几年又会被认为是窄带了,但就目前而言,业内比较认同的是将终端用户能够享用的384 kb/s以上的业务带宽界定为"宽带",将64~384 kb/s的业务带宽界定为"亚宽带"。从不同的立场来看,对宽带的界定又有不同。对于用户而言,他们所指的宽带基本上可以用上述概念来描述;而对于在2001年宽带风云中呼风唤雨的几位主角如###、长城宽带、蓝波万维等来讲,宽带是将上述带宽带给最终用户的宽带用户驻地网,是多种多样的宽带接入方式,是ADSL、以太网、Cable-modem、光纤到户、无线宽带接入等各种技术的选择与组合;而对于近几年来一直高举"网络宽以待人"大旗的网通公司来讲,宽带是以超大容量的光纤骨干网为先导的新一代宽带网络的总称;而对于华为、中兴、阿尔卡特、爱立信等这样的电信设备提供商而言,宽带是他们所能提供的各种下一代大容量通信技术设备的综合,从固定到移动、从接入到交换、从路由到传输……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所谓宽带,就是能够支持视频信息实时传送和在线播放的各种数字化通信网络的集合。它涵盖了能给用户带来更高带宽的各种通信技术,涉及到电信网络的各个环节,是一个朝着更高速、更稳定、更可靠、更安全方向不断动态发展的过程。宽带将引发对现有基于窄带业务的各种通信设备的改进与提升,是在变革的大环境下数字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更进一步说,宽带将引发一场技术和通信文化革命。
(1)宽带网络技术群简介
目前,四种主要宽带技术较为流行,它们分别是DSL、光缆、卫星和陆基无线技术。大城市里的用户将使用光缆收发大量的数据,人口密度相对低一些的地区的用户将依靠DSL技术,而在偏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只能通过卫星接收数据。无线技术不仅能够以移动的方式提供快速的数据信息服务,而且能够使人们不需要铺设乱七八糟的电缆就可以把办公室和家连接起来。这四种技术各有优劣。在DSL技术中,不对称DSL(ADSL)目前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采用,这种宽带技术在现有的电话线路上使用新的数据压缩方式,这是该技术的主要优势所在。光缆的卖点在于它巨大的可载信息量,10 Mb/s的速度意味着下载和上传数据非常轻松。卫星系统可以把信号覆盖全球,但这是一个单向系统,也就是说只能下载。为了把数据传回去,用户必须使用电话或者有线调制解调器。无线技术是一些分析家认为的对于家庭和办公室而言最实用的技术。你可以在任何房间里用你的手提电脑享受11 Mb/s的速度,不需要每个房间都摆上电话。对于高层建筑、学校和医院而言,不需要电缆的高速网络更具吸引力。
表4-2 目前比较成熟的宽带通信技术一览
宽 带 分 类
有线系统电信网ADSL
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节 通信文化的新阶段--宽带(2)
XDSL
专线(DDN)
有线电视网Cable Modem(HFC)
电力线上网PLC
无线系统无线通信网TD-SCDMA
CDMA2000
WCDMA
Wi-Fi
数字微波通信网Digital Microwave Radio
卫星通信卫星直播网络
VAST
主要宽带技术如下。
ADSL:它是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即数字用户线路,是以铜质电话线为传输介质的传输技术组合)技术的一种。它以现有的普通电话线为传输介质,能够在普通电话线,即铜双绞线上提供高达8 Mb/s的高速下行速率,远高于ISDN速率;而且上行速率有1 Mb/s,传输距离则达到3000~5000m。因此我们只要在线路两端加装ADSL设备即可使用ADSL提供的高宽带服务。通过一条电话线,便可以比普通Modem快一百倍的速度浏览因特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娱乐、购物,更可享受到网上视频会议、视频点播、网上音乐、网上电视、网上MTV的乐趣,还可以很高的速率下载文件。ADSL的另外一个优点在于它可以与普通电话共存于一条电话线上,使上网与接听、拨打电话互不影响。
Cable Modem:这是目前有线电视进入Internet接入市场的惟一法宝。也是一种上下行带宽不对称的技术,并且Cable Modem彻底解决了由于声音图像的传输而引起的阻塞,其速率已达10 Mb/s以上,下行速率则更高。适合提供上网及VOD这两种业务。其中,提供因特网接入业务可以采用"HFC+Cable Modem+以太网/ATM"的方式。局端需要配备一台HFC头端设备,通过ATM或快速以太网与因特网进行互联,并且完成信号的调制和混合功能。数据信号通过光纤同轴混合网(HFC)传至用户家中,Cable Modem完成信号的解码、解调等功能,并通过以太网端口将数字信号传送到PC。反过来,Cable Modem接收PC传来的上行信号,经过编码、调制后通过HFC传给头端设备。
PLC:电力线上网技术简称PLC,是指利用电力线传输高频数据和话音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利用电线传送高频信号,把载有信息的高频信号加载于电流上,然后用电线传输,接收信息的调制解调器再把高频信号从电流中"分解"出来,并传送到计算机或电话上,从而在不需要重新布线的基础上实现上网、打电话和有线电视等多种应用。电力线上网的调制解调器简称"电力猫",它一端插在用户的电脑上,另一端插入家中任何一个电源插座,就可以实现高达14 Mb/s或45 Mb/s的传输速率。目前,虽然电力线上网技术上还存在着噪声大、安全性低以及带宽不足等问题,但技术已取得了重大突破。
DDN:学术上称数字数据网(Digital Data Network)。它由利用光纤、数字微波或卫星等数字传输通道和数字交叉复用设备组成,能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传输通道,传送各种数据业务。DDN的客户对象主要是固定传输数据环境下的Internet接入用户。DDN的特点:速率高,最高可达2 Mb/s;传输时延短(平均小于),通信速率可根据用户需求任意选择;高质量、低误码率、透明传输(没有规程的限制);DDN网络采用高质量、大容量的光纤,数字微波线路,并且有路由迂回功能,安全可靠,且极便于组网扩容;通信内容广;采用数字传输方式,可综合传输话音/传真、数据、图像信息;方便各种局域网的内部接入联网。
Wi-Fi:其正式名称是"",与蓝牙一样,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虽然在数据安全性方面,该技术比蓝牙技术要差一些,但是在电波的覆盖范围方面则要略胜一筹。Wi-Fi的覆盖范围可达90m左右,办公室自不用说,就是在小一点的整栋大楼中也可使用,理论上支持的速度最高可以达到11 Mb/s。缺点是安全性能不能保证。
WCDMA:主要起源于欧洲和日本的早期第三代无线研究活动。GSM的巨大成功对第三代系统在欧洲的标准化产生重大影响。欧洲于1988年开展RACEⅠ(欧洲先进通信技术的研究)程序,并一直延续到1992年6月,它代表了第三代无线研究活动的开始。1992~1995年之间欧洲开始了RACEⅡ程序。ACTS(先进通信技术和业务)建立于1995年底,为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建议了FRAMES(未来无线宽带多址接入系统)方案。在这些早期研究中,对各种不同的接入技术包括TDMA、CDMA、OFDM等进行了实验和评估。为WCDMA奠定了技术基础。日本于1993年在ARIB中建立了研究委员会来进行日本3G的研究和开发,并通过评估将CDMA技术作为3G的主要选择。日本运营商NTT DoCoMo在1996年推出了一套WCDMA的实验系统方案,并得到了当时世界上主要的移动设备制造商的支持。由此产生了WCDMA的发展动力。WCDMA近年来发展迅速,根据统计至2005年年初,全球超过60条WCDMA网络,用户累积总数已经达到1600万户,统计目前全球市场已经推出超过100款的WCDMA移动装置。
CDMA2000:CDMA2000的发起者主要以美国和韩国为主的以IS-95 CDMA为标准的制造商和运营公司,CDMA2000作为宽带CDMA的一个重要实施标准,是IS-95体制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其第一阶段CDMA2000 1X在技术上已经成熟,可同时提供话音和分组数据业务,物理层最大速率可达。CDMA2000 1X目前已经在韩国开始商用,这为IS-95体制的第二代通信系统向第三代通信系统的过渡跨出了稳健的一步,而CDMA2000的理想发展模式从最初的窄带CDMA技术向CDMA20001X技术发展,然后向CDMA20003X(3G)方向过渡。CDMA2000技术提供了多种带宽范围的选择来支持从与TIA/EIA-95-B兼容的到大于2 Mb/s的数据业务(包括电路和分组数据业务),允许运营商在很多方面实现最大的灵活性。CDMA2000的信令既支持TIA/EIA-95-B的信令和呼叫模式,也支持扩展的CDMA2000上层结构支持的宽范围的先进业务。该系统可以提供综合的业务,并伴有一套完善的多业务同时操作的模式。新一代CDMA2000技术提供了业内最高水平的无线频谱利用率,可以在现有CDMA数字无线网络上有效地翻番语音容量,并为用户提供高速"永不断线"的互联网连接。CDMA2000在3G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04年9月份,CDMA2000用户已超过亿并正在以每月500万的速度增长。


第二节 通信文化的新阶段--宽带(3)
TD-SCDMA:我国提出的TD-SCDMA无线传输技术(RTT)建议,已成为ITU IMT-RSPC(TG8/1输出文件)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将实现CDMATDD标准的集成,开发IS-41核心网的接口,形成统一的TDD国际标准。TD-SCDMA系统的使用不需立即重新建设一个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而是在已有的第二代(如GSM)网络上,增加TD-SCDMA设备即可。根据我国GSM网络的现状,该系统可分阶段完成移动通信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过渡。目前,我国本土研发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标准TD-SCDMA技术已经步入成熟阶段,将在2005年6月商用。
微波通信:微波通信技术问世已半个多世纪,它是在微波频段通过地面视距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无线通信手段。最初的微波通信系统都是模拟制式的,它与当时的同轴电缆载波传输系统同为通信网长途传输干线的重要传输手段,例如我国城市间的电视节目传输主要依靠的就是微波传输。20世纪70年代起研制出了中小容量(如8 Mb/s、34 Mb/s)的数字微波通信系统,这是通信技术由模拟向数字发展的必然结果。80年代后期,随着同步数字系列(SDH)在传输系统中的推广应用,出现了N×155 Mb/s的SDH大容量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现在,数字微波通信和光纤、卫星一起被称为现代通信传输的三大支柱。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除了在传统的传输领域外,数字微波技术在固定宽带接入领域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工作在28 GHz频段的LMDS(本地多点分配业务)已在发达国家大量应用,预示数字微波技术仍将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即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传送信息的技术。卫星通信的主要特点是:通信范围大,只要卫星发射的波束覆盖进行的范围均可进行通信;不易受陆地灾害影响;建设速度快;易于实现广播和多址通信;电路和话务量可灵活调整;同一信通可用于不同方向和不同区域。卫星通信网与互联网和陆基电信网的相互融合正在扩展卫星通信的新领域。卫星互联网内容传送和宽带接入服务等数据传递业务成为推动市场繁荣的新动力,使卫星通信应用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以上所介绍的宽带技术群被统称为下一代网络(NGN)。下一代网络将具有以下特征:开放式的体系架构和标准的接口;业务与呼叫分离,呼叫与媒体分离;网络可以分为业务层、控制层、网络层和接入层;以SoftSwitch为核心的控制层,完成业务的控制和管理;网络层采用IP协议实现业务的融合;接入层采用多样化的宽带无缝接入;便捷的组网接入,电信级的接入平台。概而言之,下一代互联网将是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以IPv6为基础的、多元化的、端到端的、演进的、融合的、全球一体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局部的技术改进更新。随着宽带技术群的飞速发展以及配合宽带技术的各种通信终端的发展,人们将可能以此为依托不断创造出更加多姿多彩的通信文化。
(2)宽带应用--流媒体市场
宽带为通信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前提,与宽带配套的基础性信息传输技术同样不可或缺。流媒体技术就是一种专为宽带信息传输度身定做的崭新技术。网络的宽带化不仅是为了使人们在宽阔的信息高速路上更顺畅地进行交流,使网络上的信息不再只是文本、图像或简单的声音文件,而且人们越来越希望宽带网络带来更直观更丰富的新一代的媒体信息表现。流媒体的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流媒体技术是指应用流式传输技术在互联网络上传输多媒体文件,包括音频、视频和动画等的一种数据传输技术。流媒体技术有四大特点:交互性,受众能够自主使用音视频内容,并能随时自主进行互相交流;实时性,受众能够边下载,边实时播放,不用等待;计算资源节省性,客户端接收、处理和回放一个数据量较小的流媒体文件,且该文件不在客户端驻留,不占用客户端的存储空间,流媒体处理和播放完即被清除;频道资源无限性,流媒体的视频直播不受限于有线电缆本身的物理限制,从某种意义上说,用户所能接收到的流媒体数据资源是无限制的。随着真正的全球性宽带网络的逐渐完善,用户所能选择的将是全世界所有网上的视频资源。
从技术上看,在核心网方面,由于流媒体服务器处于因特网中,流媒体文件是通过IP网络进行传输的,所以移动通信网要处理流媒体数据,要求其必须能够与因特网进行通信,并收发和处理IP数据。由于IP技术的快速发展,IP技术可能会成为未来网络的主流技术,这将促使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电信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都应支持IP
数据的传输,使多媒体数据在TCP/IP的基础上发送,并获得信息的互联互通。所以,移动通信网已经逐渐开始了向IP网络结构融合和转变的过程。对内容提供商而言,流媒体的应用使能够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的多媒体内容的范围极大扩展,内容提供商将和运营商一起合作,将以前能想到却不能做到的移动多媒体业务投入真正的商用。此外,流媒体文件不在客户端驻留,文件处理和播放完随即被清除的特点,为内容提供商提供了天然的版权保护。
宽带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为流媒体业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动力,流媒体业务正变得日益流行。流媒体技术广泛用于互联网多媒体新闻发布、在线直播、网络广告、电子商务、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电台、实时视频会议等互联网的信息服务的方方面面。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将为网络信息交流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列举流媒体技术在中国的几个典型的应用:流媒体技术在在线直播上的应用,如中央电视台采用RealNetworks公司的流媒体技术实现了视听在线、清华大学的校园新闻直播系统等;流媒体技术在视频点播上的应用,如湖南卫视、中国


第二节 通信文化的新阶段--宽带(4)
大饭店、望京小区等地采用Oracle公司的OVS系统(支持机顶盒)实现视频点播;流媒体技术在远程教育上的应用,如北京邮电大学采用Cisco公司的IP/TV系统实现远程教育。此外,流媒体技术在电子商务、远程医疗等方面的应用都有很多成功的实例。正因为如此,许多著名的公司都调整自己的战略方向,使自己在流媒体市场大战中占取有利地位。
收视率调查的权威机构尼尔逊(Nielsen/NetRatings)指出,流式媒体的增长是必然的。预料在不久的将来,内容供应商将运用各种高新技术来满足网络用户日益挑剔的要求。而不同媒体之间汇集融合更有助于多方面接触目标受众,达成传播目标。一旦其内容达到一定水平并更加精致,流式媒体将成为驱动下一波互联网成长的主要力量。
概而言之,流媒体技术是一种数据压缩高速传输技术,它从根本上解决了音视频数据传输的大数据量和传输媒介带宽资源相对有限的矛盾,使宽带互联网实时地传输视音频数据成为可能。同时,流媒体文件不在客户端驻留,数据处理、播放完毕即被清除的特点,也为内容提供商构筑了天然的版权保护屏障。流媒体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宽带互联网带宽资源潜力,满足使各种依赖于音视频传输技术的潜在需求充分释放的前提条件,因此,作为一种可以广泛嫁接的底层应用技术手段,在宽带大发展的时代,流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必然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深远的影响。
2.宽带内容创新通信文化
随着基于宽带技术和融合的下一代互联网在全球的大规模成熟,一个越来越清晰可见的未来就将呈现在人类面前。在下一代互联网上,究竟能"跑"些什么?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变化呢?科学家们描绘了下一代互联网的广阔前景:支持大规模科学计算和大规模点到点的视频通信,也支持大规模视频会议和高清晰度电视,可以实现远程机器控制和虚拟实验室,真正的远程教育也将变成现实,基于交互协同视频会议技术进行远程授课和辅导,基于高清晰视频广播技术进行授课内容回放。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CRERNET)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说:"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火的使用是人与文明人的分界线,下一代互联网对我们的意义与影响,就如同火的使用"。阿尔文·托夫勒则在《第三次浪潮》中写到"新的产业风暴将在电子工业、遗传工业、宇航工业、新技术新材料工业群中展开"。托夫勒认为,未来的通信网络只不过是一连串创新风暴的起点。
就目前可见,基于宽带的内容服务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的业务。视频内容:如视频点播(VOD)、付费电视、家庭影院、互动游戏、视频会议等。其中,视频点播是最受欢迎的应用,也是宽带应用中最为典型的业务。宽带视频业务与窄带视频业务对视频质量的要求有着较大差异,至少要求达到DVD质量,即单点传输码率在8 Mb/s以上。音频内容:包括数字广播、音乐点播、IP电话等。数据内容:如信息浏览、电子通信、证券服务、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等。数据业务是互联网应用最广泛的业务之一,但在基于宽带的数据业务与基于窄带的数据业务在数据传输上完全不在同一个量级水平上。
工作、学习、生活和公共活动是现代人生存的四个圆心。下面就让我们选取几个典型的场景对宽带内容创新的方向进行一番展望。
(1)无形产品的变换
宽带将会造就一个巨大的虚拟市场交换空间。大规模网络、网上交易和电子商务系统在买卖无形产品。通过授权电子资金转账购买人寿保险,并不像付给卖主几枚金币购买一块地毯一样,因为没有任何物质的东西需要传递,所有的交易都能在网上快速高效地完成。你不必亲自到某个特定的地方去参与这个过程,只需连接到网上。这对于所有参与方,都是那么的快速、廉价而且方便。从消费者角度看,要买一张某日到某个城市最便宜的飞机票,或是得到最有竞争力的抵押利率,再没有什么比网上订购更好的了。
新的世界金融市场并不存在于一个可以在地图上找出的地理位置,而是由遍布全球的无数台电子显示器连接在一起形成的。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它们迅速地在全世界范围内决定着"熊市"和"牛市"。
总的来说,市场已经显著地非物质化了。在以行会为基础的中世纪城市里,"市场"指的是一个看得见的实际存在的场所,其中交换的是实际的物品,正如一首歌中唱的那样:"去市场,去市场,去买一头大肥猪--回家了,回家了,跳着轻快的吉格舞。"当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再也不用到市场去买头大肥猪了,如果它不能从电脑里钻出来,那么一定是做了馅饼,被网络食品公司送到你的家门口了。
(2)传送信息产品
网络时代,你可以在万维网站点上制作一份文字内容一点不差的技术期刊,而不需印刷、库存和邮寄。只要有更快速的服务器和更高速的网络,你同样还可以制作带有图片库和音频录音的期刊。唱片商已开始在网上发布音乐,连《纽约时报》也声称,"明天的唱片商店将会是桌上的计算机或数字视听设备"。如果还有更高的容量,你可以直接传送到家庭,或用商业场所的视频点播系统,来代替录像带和录像出租商店。当然,所有的这一切都已经引发了国际新闻娱乐业巨头之间的激烈竞争,以控制电子传送的手段--电话线、有线网络、无线频道和通信卫星。


第二节 通信文化的新阶段--宽带(5)
快速电子传送和适当的时差组合起来,可以产生一种有效的24小时轮班工作的新模式。例如,国际建筑和工程设计公司可以在两个时差约为8小时的城市设立办公室,然后从一座城市传送文件到另一座城市,由此连续地绕地球一周。这样的系统经过组织能很好地发挥各地的地方优势。
(3)智能服饰
记得《007》中的邦德吗?在所有人看来他都是一个有气质的、英俊而且机敏的绅士,你永远不知道他下一个小时会干什么,你永远不知道他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摆脱常人绝对无法摆脱的困境。而且你也无法想像,他用的每一件东西,诸如他的戒指,他的钢笔,他的手表,包括他的牙,他的眼镜会是个什么东西,在下一个神秘的场合,他们会派上什么用场。
到2020年,在网络世界里,这些都会成为现实,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使这些都会作为网络生存的一部分。不信吗?那你可以回想一下,仅仅是20年前我们用的还是砖头那么大的录音机,而那样的录音机在当时也算是非常小的了。那时,你怎么会想到现在年轻人会有一支录音笔或者只有橡皮大小的MP3呢?当你的家人排了几个月的队,花了5000块钱装了一部固定电话时,你怎么会想像仅仅几年之后固定电话安装就不需要钱了,电信局还会送你一部电话呢?当然你可能更没想到还可以用没有线的移动电话。当你用个头很大的大哥大的时候,你也想不到,几年以后你就用上了巴掌大的手机。
实际上,当信息成为一件物品的主要用途的时候,这件物品的物质层面的价值就会越来越少,就像当下的电子产品一样。
我们的服饰中将会充满比特。储存在你鞋子里的代码或许比你目前台式电脑磁盘上的代码还要多,我们可以给许多物品加上必要的智能,如鞋子、腰带、上衣、帽子、钱包、手袋、公文包和钮扣等。手套和其他的贴身衣服可以用做姿态传感器。微小轻盈的电荷阵列和麦克风能够增强你的视觉和听觉。微型显示器可以放在口袋里,佩带在手腕上,还能嵌入眼镜中。只要你需要,信息可以非常保密地传入你的耳中,或通过智能眼镜显示在一个屏幕上。
你将可以随身携带许多数据。普通的信用卡和身份证将变成更为高级、具有大容量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的智能卡。电子货币--经过加密的一组数据--将取代纸币和硬币,安全地存放在你身上的某个地方。用于识别身份和授权凭证--徽章、名片、驾驶执照、票据、护照、签证和钥匙等--将会由纸制品和金属制品变成微型数码卡、控制器以及能进行无线收发的徽章。还会有大量的设备能根据你的个人情况和生活方式的需要提供专门的个人服务。
(4)具有神经系统的建筑
在宽带到来之际,建筑物中也开始安装人工神经系统、传感器、显示器和其他由计算机控制的设备;整个建筑结构变成了由复杂电子系统构成的框架,并在满足居住者要求方面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首先是照明设备。把整个大楼联结起来的网络会随时执行照明标准,根据外界的明亮度而改变各种灯的亮度。这样,照明就不用人来操心了,这样的智能化,仿佛大楼也有了人的感应能力。其次是水暖系统,人们不用担心温度的变化,室内的温度会恒定在某个适当的温度上,当天气太热的时候,大楼内会自动打开空调降低温度。实际上,这种人性化的居住设计是不用我们多举例的,人们会体会到越来越多的改变,而这些都是网络化带来的结果。像照明设备和其他类似的设备在建筑安装中不可缺少一样,新的电子设备,如传感器、显示器、投影屏幕和自动调节器等,也将在建筑的人工神经系统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在这场革命展开之际,建筑物和计算机界面之间的区别将基本上消失。居住环境和计算机相互作用将是同步的、不可分割的。
当设计人员在探究如何实现这些新的可能性时,他们将会发现自己正在向传统的"各就各位,各司其职"的设想提出挑战,特别是关于掌上设备、可穿戴的设备、当地的永久性设备以及远程设备的功能分配问题。你是在自己身上,房间中的电脑里,还是远程服务器上储存个人档案呢?你是把书籍有关记录拿在手里,放在起居室里,还是在需要的时候下载其电子版本呢?你是在普通的画板上,还是在嵌在墙上的电子板上绘画呢?你是用传统的墙上开关来控制电灯或者其他仪器,还是用像电视遥控器一样的掌上无线设备呢?这都是一个问题。
(5)网上舆论
舆论古已有之,而且力量之大超乎人们的想像,所以舆论常常和各种政治权利联系在一起。
让我们来看看两个人,斯巴达克斯和苏格拉底,看看他们是怎样和舆论打交道的,并得到了什么样的命运。斯巴达克斯是古罗马的奴隶,他在与自己一样的奴隶中宣传奴隶悲惨的生活命运和奴隶主对他们的不公平的压迫,终于成功地发起了奴隶起义,在罗马奴隶主中造成了巨大的震动。他所利用的舆论是在小范围内的,是一群人之间的舆论。苏格拉底呢,他在广场上宣讲自己的学说,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这引起了当时政府的惊恐,于是以教唆腐化堕落的罪名将他处死。他所运用的舆论传播类型是人际间的大众传播。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节 通信文化的新阶段--宽带(6)
传统意义上,政治权力是通过国王、朝臣、参议院、议会、内阁以及委员会等有形的组织机构来行使、表征的。如果想推翻已经建立起来的政治权力,可以在市区的某个公共场所把"人民"组织起来,设置路障,向当地市政府大厦进军。如果当局有足够的智慧和决心,他们会采取惯常的应对措施--解散人群,禁止###,流放煽动者。这种情况目前仍在发生,而要引起世人关注已不再仅仅依靠群众到现场###了。依托宽带网络,"电子公民"可以轻而易举地把自己的声音传遍地球。
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的街道和广场是普通群众在特殊的日子里进行游行和表演的场所。明天,人们可以通过形形色色的电子媒体手段做多样的、分散的及复合的社区公民。人们可以虚拟"冲浪",参加利用电子手段安排好的在遥远的地方举行的聚会,也可以观看从已成为全球媒体舞台的现实中的公共场所直播的节目。
3.网络规制引导通信文化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利弊相生、有无相成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各种有害信息的制作与传播,以及其他各种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土壤和条件。近年来,虚伪的网络世界所发生的各种有违现实社会法律和道德准则的现象,已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
网络世界虽然是以数字、电磁为传递纽带的虚拟社会,但这个虚拟社会的参与主体仍然是现实社会的人类群体,并且虚拟社会中所形成的人文环境、精神共鸣及价值观念也不可避免地会对现实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如何对网络空间进行价值性引导和规制,既是虚拟社会的需要,也是现实社会的需要。
然而,传统法制的指定和适用基于国家与主权的存在,面对今天开放的无国界的网络社会,我们如何进行规制呢?是需要建立一套崭新的网络法律体系?还是在传统法律框架内对网络空间加以调控呢?在这方面,无论是法律界,还是网络界均有不同的回答,形成了两种根本不同的规制理念。一种观点认为,现代法治是工业文明的产物,而互联网使信息成为最大的资源,必然导致信息文明时代的到来。在没有时空边界的虚拟世界,现实的传统法律不可能适应新的网络空间的要求。因此,必须制定一套网络法律体系。例如,一个法国的公民在日本的网站上发表了有损于中国利益的言论,谁有司法管辖权?适用于哪国法律?司法判决又当如何执行?又如,在电子商务中,我国税法如何克服网络交易的无纸化,实现有效的监控。电子票据是否具备证明力?网络作为一种以声像、文字及其结合为要素的新的社会形态,其性质属于何种媒体形式?凡此种种,显然依现有的法律难以作出合理的解释。
信息网络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前发展,网络给人类带来的伟大革命勿庸质疑。正如伟大的科学家难以预测科学发展一样,对于互联网这样一个呈现如此动态的对象进行法律规制,其工程之大,难度之强可想而知。至于互联网对于现有法律制度究竟有多大挑战?现在法律制度的弹性是否已经突破极致,已无法适应网络的发展?政府对网络言论自由的干涉应存有多大限度?毕竟难以用精确的数字来衡量。但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巨大差异,以及两个世界法律规制如何链接,如何调整好虚拟与现实世界对话的频幅,正是法学家们责无旁贷的使命。
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节 1世界文化传播的现状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支点,只有文化繁荣的民族,才会拥有生机勃勃的未来。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东方文化大国,其优秀的文化不但在中国继承、发扬和光大,也影响着世界文化的发展。然而,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文化屡遭西方文化的侵略,使我国文化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新世纪,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我们应该乘着经济全球化和WTO的东风,以通信文化产业为契机,加大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度,同时广泛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成果,让中国在世界上拥有更多的传播话语权,为实现中华文化的历史性复兴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本节探讨了世界文化传播的现状、通信文化是中华文化复兴的重大契机、发展通信文化产业实现中华文化历史性复兴等问题。
<b>  一、世界文化传播的现状</b>
自反对殖民主义的民族独立运动兴起之后,亚、非、拉一大批新兴国家从政治上宣布了独立,然而由于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很多国家仍然依附于西方大国。告别了殖民统治的西方国家,没有心甘情愿地在第三世界人民的生活中消失,他们凭借自身的实力,用各种非军事手段不断地对第三世界施加影响,力图保持、维护和扩大在第三世界所获得的利益。
新闻传播最能直接表达政治思想和观点。在二战结束后,西方国家迅速建起了一个笼罩全球的舆论阵地,借助电波不断地向第三世界播报按他们的意志编排的新闻,以配合他们的政治攻势,美国国际广播委员会的一位官员说:"自由欧洲"电台对过去的东欧起着相当于一个远征兵团的作用。几十年来新闻宣传的直接作用的结果使西方国家至今不愿放弃,并且播出的强度还在不断地加大。近20年来,"###"总发射率增加了2倍多,"自由欧洲"和"自由"电台增加了l倍多,英国BBC增加近3倍,德国之声增加近10倍,它们设在国外的转播台几乎遍布五大洲,所使用的语种和播出时间近20多年来已成倍增长。1990年10月1日,美国新闻总署把它所属的###电台和电视电影处合并为一个"对全世界进行无线电广播和###广播的全能机构"。这一变动,使美国新闻对第三世界的观众、听众施加的影响更大了。
在应对以美国为首的那些不健康的西方文化入侵时,新闻报道类节目的控制相对容易,而娱乐片通常被认为是中性的,往往叫人们掉以轻心,在不知不觉中世界观被西方化了。在当代社会里,强国控制世界的目的没有发生变化,而方式发生了变化。在传播方面他们的技巧性更强,商业包装"天衣无缝",那些以娱乐、综艺、表演等形式出现的"电视罐头",给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意识中灌输了西方社会那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
文化输入也是一种交流的需要,拒绝交流是愚蠢的,因为交流使很多国家的文化隔绝状态不复存在,封闭的人们一旦了解了外部社会的生存状态,就等于找到了一个参照系,更能深刻地透视本民族的文化。问题不是出在交流上,而是交流内容的性质和数量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传播力量、信息流向及传播内容上是不均衡的,发达国家由于有了本国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技术力量,占据着国际传播的统治地位。第三世界国家因为弱小,只能引进西方的传播技术,模仿西方传播模式,建立本国的传播系统。发展中国家大多财政困难,难于支付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的高昂费用,因此只有大量进口西方为他们准备的"内容",于是西方影视娱乐节目蜂涌而至。文化的单向传播,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察觉,担心"电视殖民主义"的威胁,纷纷想出办法来限制导致文化统治的可能影响,有些国家采取了禁止进口、销售和使用接收天线的政策,更多的国家则从若干技术手段上加强监督和管理。今天卫星在全球陆地和海洋上空传送几百个电视频道,国家对信息越过其边界几乎失去了控制,道德观、价值观不可阻挡地在传播,使第三世界难以抗拒外来不健康的文化,新技术发展引起的传播改革,使第三世界国家在现实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受到严重的挑战。互联网的崛起,使人们担心的文化帝国主义时代变得更加现实。我们要高度警惕利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第三世界要想扭转文化传播方面的被动地位,必须要正视互联网,因为互联网正在以全人类的名义,重新分配几乎所有的资源,决胜互联网,就像老式西部片那样,谁先到达数字化的前沿,谁就会得到好地皮。


第三节 2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性契机
1.通信文化重构世界文化体系
通信文化的数字化特征彻底改变了传统文化体系的传播形式。信息的数字化对文化的形成、交流、传播、演变、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文化交流的障碍,最大的是地理环境,而有了互联网,这个障碍几乎不存在了,剩下最大的障碍,便是语言了。互联网上的语言,不论是表意文字还是拼音文字,在计算机识别过程中,都变成了0和1。这意味着,所有的语言,不管从前多么千差万别,现在,都可以按照一种新的无法再简单的统一的机器"语言"被肢解又被复原。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交流,因为"语言"统一、交流成本低廉,都成为可能。数字化还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其他社会形态下文化交流中,通常无法解决的信息量过多过大的问题。
通信文化的交互性特征彻底改变了文化体系形成的传统方式。互联网作为人类社会一种崭新的传播工具,区别于其他传统传播工具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交互性。在互联网之前,除了人与人面对面的原始态交流外,所有的传播交流方式在一定的时空上都是单向的。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工具依然存在,并且很有效,很重要。但它不是使人隔离,使人陷入一种分等级的不平衡的传播和交流程序里,而是带回到近乎原始状态的平等的面对面的状态。时间和空间的交流障碍减弱了,甚至消失了,所有被数字化了的信息,均可进行实时、无限量的交互,人类似乎从原始社会兜了一个大圈,重新回到一个村庄--"全球村"。
通信文化的全球性特征彻底改变了不同文化体系之间传统的区域关系。以前任何形态的文化都是区域性的,文化形成和发展最本质的要求是交流。文化的区域性在非信息环境里,因地理障碍造成的交流障碍是不可克服的。在互联网环境下,地理障碍已经不再成为交流的障碍,于是通信文化不同于其他社会文化,将是全球性的或具有全球性的。全球性意味着跨民族、跨宗教、跨国家。这里有两个层面的问题,即信息社会中的存量文化和增量文化。在信息化社会产生的新的文化,是增量文化,无论是何种形态,肯定具有全球性。在信息化社会里,现存的各种文化形态,即存量文化,要么会因其不适应新的环境,停滞不变甚至逐步衰变;要么逐步增添全球化特征,或融于某一同质文化。
2.中华文化与全球文化存在内在统一性
经济和通信全球化,不但促进了中华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种现代技术的传播,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高效的手段,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华文化不再仅仅是中华的,借助于现代技术和商业手段,可以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获取巨大的经济回报。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考虑,文化的力量已不可轻估。娃哈哈集团凭借一句"非常可乐,中国人的可乐"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销售总量已经全面超越了老牌的"两乐"。台湾顶新集团则充分迎合国人心理,把其生产的方便面命名为"康师傅",创造了方便面销售的奇迹。"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作育而不相害"(引自《易经》),走向现代文明与维护传统的生活文化并不完全相悖。实际上,正像德国学者夏伯特(Tilo Schabert)曾指出的:"现代文明只是当代世界的一层外衣。它下面还掩盖着这样一些东西:一种前现代'亚文明'的广泛复合体,现代化时产生的不同的'亚历史',各种古老的生活方式,史前的遗产,古代和中世纪的文化,以及社会和政治组织的前现代的某些形式。"现代文明所包蕴的普遍主义价值,与中华的生活文化并非完全对立与冲突,其中有一些成分不但不冲突,如运用得益,反而可以相互提供支撑,有一些成分经过调适可以顺应,有一些成分可以兼容共存。
在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个性化有望取代工业时代的标准化与统一化。中华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这与全球文化强调个性化,尊重个人价值的内涵是一脉相承的。与近代西方那种主客两分、心物对立的哲学观,强调对于自然界的征服与掠夺不同。中华文化注重自然与人的亲和。汉字的创立传说出自上古的仓颉,它从天地自然之美中获得了启示,依类象形,博采众美,创制了在世界各种文字中惟一形成书法艺术的汉字系统。汉字在从象形为主发展到表意为主后,拒绝了表音文字过度抽象之病,而力求体现自然物的本性与生命,表达与自然的亲合。唐人孙过庭的《书谱》,曾经把书法的意象比做奔雷、坠石、鸿飞、兽骇、鸾舞、蛇惊、泉注、山安。历代书家草圣效法仓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更把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也正因于此,与古代希腊人把自然当做没有生命的物质材料不同,山水自然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永远相看不厌,各具性情,妩媚可亲,即使被安置在现代都市楼宇的水泥格子之中,中国人也要在素壁上悬起一幅尺幅千里的山水写意,茶几上安放一座生意盎然的花木盆景,以表达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情感。法国著名汉学家戴密微(Demiville)曾经感慨地说,中国人早在2000年前就懂得自然界的山水对于人的精神价值了,而西方人直到150年前才懂得这一点。
20世纪末兴起于西方的"慢生活"运动实质上与道家思想和太极拳的以静、慢养生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美国人富兰克林的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作为大工业时代的座右铭,曾影响了整个世界,激励了无数的人化身为整个社会的一个齿轮,为了梦想,日夜运转不息。一波又一波的科技革命不断地加速齿轮的转速,已经达到了人们能够承受的极限,全球性的"文明病"危机席卷而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工业文明所谓的"高效率"的意义。约翰·列农曾经说过,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列农所描绘的其实是一种被心理医生称为"延缓幸福综合症"的心理疾患。患者总是为没有充足时间去完成该完成的事情而感到焦虑,而且永远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休息时间放在次要位置。据估计,目前全世界每100人中就有40人患有这种心理疾病。美国华盛顿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指出,当代人的生活被束缚在"毫微妙"文化中,人们的时间被切分到最小,一周7天每天不停地工作生活,人的身心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几年前日本的"过劳死"对我们还是一大新闻,而不久前清华大学的两位年轻老师的猝死则向我们拉响了警报。在这种情况下,从1986年罗马发源,全球范围快速兴起一股崇尚"慢城市、慢学习、慢生活"的思想浪潮,号召人们放弃无度的消费欲望,节省下时间享受高科技文明的便利,而不是做时间和技术的奴隶。道家思想一直认为清心寡欲、虚静无为、效法自然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太极拳就是道家思想在传统的中国武术领域的反映。可见,道家思想与西方的"慢生活"思想是完全统一的。由此可见,中华文化中体现天人合一、自然与人相互依存的生活文化的这一层面,与全球相应的文化走势是一致的,对于形成通信文化时代的生态文明,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节 3实现中华文化历史性复兴(1)
1.抓住世界性的"中国热"时机,向全球传播中华文化
近年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政府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空前活跃,政治经济地位极大提高,西方国家的主流媒体突然将目光聚焦中国,对中国给予了史无前例的关注,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中国报道热"、"中文热"、"中国文化热","中国现象"热遍全球。
2003年,德国重要媒体《经济周刊》开风气之先,以中文为刊头,以巨大的橙红色龙为封面,设计出"我们都要学中文"一期封面文章,全面介绍中国的建设成就,在德国引起轰动。之后该杂志又连续5期刊载关于中国的系列报道。在《经济周刊》的带领下,德国媒体仿佛一夜之间发现了中国,开始在显著的位置增加关于中国的报道篇幅。一位常驻北京的德国记者抱怨说,现在几乎天天都接到编辑部的约稿电话,根本忙不过来。而且,现在编辑部常常连题目都给定了,自己选题的自由度被大大压缩。
小布什总统上台初期,主张扶日制华的"火神"智囊团把持了美国外交政策,起用外交界的"泛亚派",中美关系一度显著变化,中国眼看有成为美国主要"敌手"的可能。不少媒体纷纷炒作"###"。但是,首先是中美经济关系不断加强的大势不可逆转,接着是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事件,美国的国际战略因之突变,###激进主义取代国际共运,成为美国的"新冷战"--"反恐战争"的主敌,美国朝野也认定了真正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文明冲突"仇敌。
在这样的形势下,美国传媒的涉华报道迅速呈现新趋向,"妖魔化"中国的报道逐渐少了,客观反映中国的报道逐渐增多。《大西洋月刊》曾发表长文《中国人眼中的西藏》,对1950年以来西藏社会的巨大进步,作了相当中肯客观的介绍。《大西洋月刊》有100多年历史,是美国上层社会的重要刊物。这篇文章因此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堪称当时美国媒体在中国报道方面一个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事件。2004年7月4日《纽约时报周刊》的长文《中国世纪》和同年12月6日《商业周刊》的特别报道《中国价格》都从比较客观、积极的角度对中国的情况进行了报道。同样,这两篇权威大刊的报道也可以看做美国传媒涉华报道走势的一个新标志。
法国媒体在2004年年底也明显增加了对中国经济发展、外汇储备以及发展前景的报道篇幅。法国各电视台都在中国春节期间播放了各自在中国录制的节目,报纸也都扎堆地介绍中国,中国成为法国舆论和公众瞩目的热点和焦点。中国虽然与法国相隔万里,但对于法国人来说,随着两国关系发展的日益深入,中法的距离越来越近。
西班牙发行量最大的4家报纸《国家报》、《阿贝塞报》、《世界报》、《缘由报》在2005年1月16日至25日,借马德里自治区主席阿吉雷对北京和上海的访问之机,连续10天整版整版、铺天盖地、图文并茂地对这次访问大量宣传报道,形成了一个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报道中国的小高潮。
纵观国外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从报道的内容上看,有关中国经济事务的报道比重不断增加;从报道频度上看,有关中国的新闻几乎天天都有;从报道的方式上看,从零星报道正在向主动策划的全方位深度报道转变。中国报道热说明什么问题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孟建教授认为,海外读者和观众长期以来对中国并不了解,随着中国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就和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读者和观众对中国更加好奇,这是新闻大战的最直接成因。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正在悄然改变着世界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格局。这是国外媒体掀起中国报道热的深层次原因。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在2000年曾说:"中国打造了难以完成的铁三角",即经济增长8%、货币稳定和外贸大量出超。
综合分析,中国报道热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它表明中国硬实力的提升正在带来软实力的提升。中国报道热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世界新闻传播的旧秩序,这一改变,可以看做中国崛起对世界影响的一部分。一直以来,世界新闻传播秩序都是被英美等发达国家主导的,对发展中国家的报道处于边缘地位。中国报道热在某种意义上使这一秩序发生了偏移。尽管目前这一偏移还是非常微小的,要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世界新闻传播和文化传播秩序,还需要更大的实力和影响力。我们应该紧紧地抓住时机,主动出击,因势利导,把这股中国报道热潮引向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上,引向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发展的积极方向上。
2.推进汉语战略,使汉语成为世界性强势语言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徽记和标志,涉及国家主权和文化安全,涉及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世界各国对于本国语言的保护都是不遗余力的。以法国为例,法国有专门立法,保护法语的纯洁性,杜绝英语词汇侵入。法国###曾有一个议案,要在中小学里开设英语课,把英语课作为第一外语,在法国引起很大争论。有一种现象,在法国的街道上,你用英语和他们说话,他们可能不理你--即使他们懂,这很值得寻味。
在经济全球化和不断开放、急剧变革的时代,汉语言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首先是外来语的影响和冲击,每年至少可以进来1000到2000个新词语,包括许多字母词,我国需要成立专门的科研组织,收集整理、规范研究新词语并适时进行规范引导。其次是信息化问题。面对信息化的挑战,汉语信息化的程度明显不够,中国的科学技术、语言研究水平亟待提高。比如语音识别、计算机自动翻译技术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美国和日本都搞出了语言转换器,现在日本人正在研究日语和汉语之间的转换,美国人也研究出了英语和阿拉伯语的转换方式。汉语最终要强大,信息化不解决,是很大的障碍。第三是汉语内部的一致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国家通用语言是普通话,汉语有7大方言区,很多种方言,数不清的土语。汉语内部的一致性不够,许多方言相互不通,影响对外推广。中国语言要走向世界,首先要解决一致性和通用化的问题。第四是规范性问题。关于文字,国家有规范、有标准,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繁简混用,乱造简化字,乱造成语等不良现象仍较普遍存在。


第三节 3实现中华文化历史性复兴(2)
推进汉语战略,使汉语成为世界性强势语言有理论先导。2004年,我国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强调要"充分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并且"要大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扩大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世界上的影响"。
推进汉语战略,有庞大的需求保证。随着全球性"中国热"的升温,全球存在着对汉语的强劲需求。据北京大学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陆俭明介绍,汉语在法国发展势头很快,英语、日语、西班牙语的年增长率是2%~4%,汉语则高达38%。在日本,汉语已成为继英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在澳大利亚,汉语已经超过意大利语,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外语。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03年9月公布的调查报告,中文在美国已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大外语。
推进汉语战略,是保卫和凝聚中华文化的坚实基础。"语言是堵防火墙"。一份关于境外(地区)传媒落地广东的实地调查表明,香港翡翠等电视媒体之所以能在广东立足,就因为其使用了与广州地区相同的粤语传播。而2001年以来相继在广东落地的华娱与星空等频道,至今在当地还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运用了"普通话"这个非地方语言传播。华人遍布世界,对外推进汉语战略能够凝聚海外游子的心。华侨们认为,炎黄子孙不管生活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哪种社会制度下,对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的尊崇是一致的。大力推行和弘扬儒学可以把世界各地的华人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有利于国民道德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推进世界和平。
《纽约时报》曾刊登一篇题为《2040年的中国》的文章,文中写道,到2040年时,在世界各地召开的各类科学会议上随处可以听到中文,而美国国内音乐排行榜上的中文歌曲也比比皆是。我们期待着中国能够进一步实施更加积极的汉语战略,把这个假设变成现实。
3.大胆开放传媒市场,实施反"本土化"策略
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经济已由改革促动开放阶段发展为由开放推进改革的重要时期。中国的媒体也是如此,如何打造自己的世界品牌,以强大的实力和良好的声誉参与到国际传媒竞争中去,这是21世纪中国传媒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政府先后批准3家境外(地区)电视频道在广东落地,它们分别是AOL/时代华纳、凤凰卫视和新闻集团的中文节目。这3家境外(地区)媒体虽只被允许在广东珠江三角洲落地,但仍如一磅重弹在中国媒体中引起巨大的反响。为获取应对境外(地区)电视媒体的经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两位学者石长顺、薛江华到广东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境外(地区)媒体的进入,广东地区电视媒体在一定时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观众的分流、广告市场的分割、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等,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广东媒体的发展。但从另一方面,这种竞争与挑战又激活了广东媒体的回应能力。从观众角度看,观众通过收看境外(地区)电视频道,获得了更多的资讯、娱乐。至于文化价值观影响,经过20多年的境外(地区)媒体的收视经验后,广东观众更具理性,不盲从。同时,由于广东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造就了广东人的特殊行为方式。广东人喜欢追求个性,不热衷于与自身利益不大相关的事情。在对待电视媒体的态度上,也形成了理性与惯性相结合的收视习惯。如果说一个文化市场,它从未受到外部力量的冲击与挑战,那么它自身必然会出现封闭停滞状态。香港媒体多年的冲击与影响,对广东媒体也是一种促进。我们可以学习境外(地区)媒体许多先进的运作方式,比如节目制作方式的不断变化出新,明星效应的充分炒作运用,商业化操作的运行方式等,对于广东媒体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启示和促进作用。
境外(地区)媒体进入中国的策略,和其他产业是有共通性的,无非是用本土化的人才,吸纳本土独有的素材资源,做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我们完全可以针对境外(地区)传媒的"本土化"策略实施在其他产业屡试不爽的"反本土化"策略--利用境外(地区)传媒的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经营经验,增强我国传媒和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待时机成熟反戈一击。
文化的基本特点在于它的整体性和地域性,这种整体性和地域性是以民族为单位形成的。由此产生我们的民族文化对其他民族文化的"排异"功能。文化的整体性和地域性的内在特点给中国媒体与境外(地区)媒体抗衡创造了先天优势。有观点认为,本土化战略对于电视制作而言影响较弱,美国影视文化横扫世界就是最好的证明。其实,美国人刚开始在印度做传媒市场的时候是失败的,他们发现,即使是美国顶尖节目也敌不过当地的三流节目,于是起用本土演员、包括本土的制作公司。他们做的就是剥离意识形态,剥离文化的某种排他性,最商业化地进入到这个市场。本土化留给媒体的空间还很大,广东电视台低成本制作的一部反映普通广州家庭生活的短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在广东地区掀起收视率高潮就能说明一些问题。因为境外(地区)电视媒体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本土化,所以,坚持走本土化道路是我们与境外(地区)媒体竞争的有效的策略。


第三节 3实现中华文化历史性复兴(3)
人才之争,也是境外(地区)媒体走中国本土化的一个捷径。中国的传媒人才不是富余,而是不足,在某些专业领域具有突出才能的传媒人才是非常有限的。当境外(地区)媒体进来以后,它只要通过猎头公司在这有限的人才中攫取一部分,任何一家中国传媒公司就很难跟它竞争了。在中国制作节目是利用本土人才的最直接方式,如星空的节目就是依托上海和北京来完成的,启用中国的制作人,或是委托中国的节目制作公司。因为目标市场的不同,境外(地区)电视频道走的本土化道路也是有别的,但无论是走区域文化的小本土战略,还是民族文化的大本土战略,境外(地区)电视频道的目的都是明确的,那就是争夺内地电视媒体人才,抢摊市场。中国有句俗话"出水再看两腿泥",在与境外(地区)传媒巨头竞争的战略中,我们应该放眼长远,不要太计较一时之得失,而要有大将风度,关注最终成败。
4.创新传播技巧,确立中国传媒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
长期以来,西方政府在舆论的巧妙引导和人性化调控上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在国际传播上,西方传媒机构的优势与其传播技巧的高明是不可分的。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创新传播技巧,增加舆论调控弹性,实现对外宣传和舆论调控手段从"硬"到"软"的转变,这是我国政府和传媒机构应该注意的一点。
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文化渗透,最初采用的是直接宣传,传播内容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性,传播目的很明显。像###、BBC等都曾对中国进行过赤裸裸的宣传战。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竞争进入了后殖民时代,西方国家抛弃了武力入侵,采用经济和文化的手段,将西方(特别是北美和欧洲)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灌输给非西方国家,以达到控制非西方国家的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传播中的文化商品化(Commercialization culture)的趋势加强,国际竞争表现在广泛的经济交流的基础上,以文化价值观念的商品化、物化为媒介,进行文化渗透。随着高技术的不断装备,传媒业的硬件越来越"硬",而传播的内容却越来越"软"。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凭借软性的开发和商品的包装,快速地在中国找到了广阔的市场。这种用娱乐包装后的文化快餐使其文化的渗透战略变得更加隐蔽。
加入WTO使我国的传媒业开始逐渐走向国际传媒市场(International Media Markets)。国门打开,我们会获得很多机会,但摆在面前的更多的却是挑战。加入WTO,我们做出了一系列的承诺,其中对服务贸易的承诺就包括逐步放开国际视听服务、广告项目服务、国际信息处理和传递等。还意味着我们必然要和西方文化进行面对面的较量。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是国际上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重要力量,当国际传媒借助现代化的手段在全球争夺市场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有所作为,要在国际传播中确立自己的话语权。中国在国际传播中占有一席之地,获得更强的话语权,这将对中国的发展,对第三世界的进步都是一个重要的贡献。面对西方媒体的来势汹汹,我们必须要看清现实,勇敢地迎接挑战,不但要守住中国的市场,还应该走出去,把中国文化带到全球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传播虽有很大起色,但在西方社会,特别是普通老百姓对中国的看法,基本上还是停留在过去的时代。许多人对中国只有诸如长城、中国餐、旗袍、黄皮肤、矮个子等肤浅的印象,而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民族文化却几乎一无所知。面对越来越挑剔和苛刻的市场和受众,要想让中国的综合形象进入西方普通大众的视野,我们必须要学习、借鉴西方媒体的传播技巧,深入研究西方人的接受心理。
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是国际的,民族特色浓厚最易被国际时尚所吸收采纳,容易引起国际上的注意和重视。中国历史悠久,辽阔的地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只要能发掘出来,一定会对国际作出贡献。文化只有深入浅出才能获得巨大的影响力,浅出的东西并不等于庸俗,加入WTO,市场准入的对等原则可以充分利用世界文化资源,来为我们的宣传服务。美国人诠释《花木兰》,在中国古老的故事中加进了许多美国人的理想,并从中获取利益。但中国人诠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照样获得了较大的影响。
在任何时候,精神领域和文化阵地上的斗争是少不了的,当代社会,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成为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矛盾与冲突也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和冲突的重要因素。面对西方国家的文化侵略,我们不但要筑起防御的精神堤坝,还要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在国际上加强自己的声音,真正让世界了解中国。
5.借力资本市场,整合国内外通信文化产业资源
近期,中国通信文化产业界发生了两件令人震撼的事。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与美国商业巨人IBM共同签署了双方酝酿达13个月之久的转让协议。联想斥资亿美元收购总资产四倍于己的IBM全部PC(个人电脑)业务。收购完成之后,占全球PC市场份额第九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三位,仅次于戴尔和惠普,而新公司成立之后,总部将迁往纽约。一夜之间,中关村土生土长的联想集团成功登陆美利坚,拥有了庞大的国际采购、运营和销售平台。2005年2月19日,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以大约亿美元的代价入股新浪,取得新浪的股权,从而成为新浪的第一大股东。美国高盛银行预测盛大与新浪的联合体将会导致一个集内容、短信、网络广告、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等业务于一身,主导中国的互联网行业的"巨无霸"出现。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节 3实现中华文化历史性复兴(4)
"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通过股份制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马克思)。以股份制度为根基的资本市场是当代全球经济的轴心力量,正是借助于资本市场的魔方,通信文化产业才得以迅速崛起。可以说,没有以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为中心的美国风险资本体系,就不可能有通信文化产业的诞生和发展。最近十多年来,国际上主要传媒业巨头纷纷通过参股、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构筑综合性传媒产业集团,加速资本的聚集,迅速扩大资产规模。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在许多方面逐渐融合,美国、欧洲各国纷纷修改媒体法和电信法,放松对电子媒介的管制,推动电信产业和传媒产业的整合重组。
从国际传媒业发展的趋势看,中国传媒产业生存和发展的最佳途径莫过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运用资本运营手段筹措资本,加速扩张,做大规模,同时努力将传媒业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增强自身实力。
然而,作为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形成的新兴市场,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许多影响其功能正常发挥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度缺陷,如股权分置问题;二是市场结构亟待优化,如债券市场没有与股票市场协调发展,也没有形成满足不同投融资者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三是金融产品单一,如缺乏能用于防范投资风险的衍生产品。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任重道远。传媒业既有产业经济属性,更有政治、文化属性,国家既要对媒体进行有效管理,掌握舆论的主导权,又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让其自由经营,推动行业进步。因此,国家必须建立一套既符合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需要,又有利于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传媒资本管理体系。
6.把通信传媒发展成为新一代中华文化传播尖兵
在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前瞻性。国内外通信文化产业领域一浪高过一浪的事件充分说明,通信传媒已经呼之欲出,把我国通信传媒发展成为新一代中华文化传播的尖兵已经成为一种现实需要。
国际信息传播正在从图文为主向视频为主转变,同时,全球传播面对的受众群也比国内传播更为庞大,对传播的技术要求更高,这意味着带宽和技术维护能力的需求将呈几何级上升。通信传媒的运营主体拥有与世界各国信息高速公路联通的国家骨干通信网络运营权,拥有丰富的国际通信管理经验和大量顶尖技术人才,在信息传播的硬件和技术上拥有巨大的优势,可以更为方便地在全球传播中发挥带宽资源和技术优势,满足全球视频化传播需求。譬如,为了解决当前视频传输技术瓶颈,通信传媒完全可以选择在五大洲设立镜像网站,一般的传媒集团在硬件方面是很难适应全球视频传播要求的。
全球视频化传播需要更加专业化、海量的内容服务,只有通信传媒能够满足这种需要。全球传播面对的是世界各国不同层次的受众,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语言、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千差万别。只有更加海量的、精细加工的内容才可能充分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并有机地传递我们所想传播的信息内容。通信传媒是擅长内容制作的传统媒体和通信网络运营商的合体,在内容的制作和把关方面拥有巨大的优势,将可以满足国际化受众的挑剔需求,并实现传播中华文化的潜在战略。
国际传播信息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实力越强,越具有代表性的媒体越能获得更多的传播竞争优势,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传播意图。当今世界信息传播市场之所以为西方世界主导,西方传媒集团的庞大整合实力是根本原因。通信传媒是电信和传媒产业的复合体,将充分整合现有的零散传播资源,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的、权威的、实力雄厚的新一代传媒集团,这对于改变当前国际传播中多头出击、力量分散的局面,对于逐步改变我国在世界信息传播秩序中的被动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节 1国外概况-美国(1)
中国有句古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对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在通信文化产业结构上的明显差距和波谲云诡的国际通信文化产业市场,我们有必要环顾四周,看看世界各国是如何发展通信文化产业的,以便准确地把握世界通信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借鉴他人的经验,为我所用。为此本章遴选了美、日、韩、欧、印等几个典型国家和地区,就其通信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作一番概括性展示。
<b>  一、美国</b>
?美国是世界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理论的发源地,长期主导世界通信文化产业;
?美国政府运用战略引导的手法,从宏观上为美国通信文化产业构筑基础平台;
?发展通信文化产业特别是数字内容产业是美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
美国是世界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理论的发源地,在1956~1957年间逐渐进入信息社会,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以信息和知识为动力的"第三次浪潮",从工业经济转向新型的信息经济时代。美国近十年来经济高速稳定持续增长,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很大的惊奇。它打破了以往的经济周期规律,用格林斯潘的说法,正是高科技、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美国经济打破了原来的周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NII)"以及随后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设想对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以及通信文化产业的兴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政策
20世纪90年代,美国加速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引起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形成了"三高两低"的经济发展态势,即高经济增长率、高劳动生产率、高企业效益、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其增长方式也由资源消耗型向知识型和技术型转化,实现了从物质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变。这其中除了科技优势外,政策的引导和规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对信息产业制定了明确、清晰的产业导向政策,并大量进行基础建设投入。政府在认真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出连续的指导方针,既强调政府的扶持作用又放手让私营信息企业发展,以保证经济体的活力和企业的竞争水平不会下降。
克林顿总统于1993年11月成立了国家科技委员会。同年,美国政府颁布《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计划用20年投资4000~5000亿美元建立由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电子产品组成的网络,为用户提供大量的、统一标准的信息服务,实施一系列信息尖端技术的重点开发规则,激励民间投资与技术创新。NII计划是加速美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其发展提供了框架和蓝图。1994年美国政府提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旨在通过卫星通信和电信光缆连通全球网络,形成信息共享的竞争机制。GII计划是NII计划的继续。信息化建设在美国本土取得成功后,美国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为美国信息产业向全球发展提供支持。实施NII和GII之后,美国信息产业的框架已走在世界的前列。而美国的信息企业也具有了较强的竞争优势。这一阶段美国政府宏观政策导向目标主要集中在继续放宽信息产业的发展环境,并在世界范围内为信息业开拓市场而努力。2003年美国政府除拿出600亿美元作为推动宽带网发展和应用的引导资金外,布什总统还在2003年的财政预算中拿出12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作为创新投入费用,主要用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氢燃料电池、纳米技术等方面的研发。
美国政府对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宽松的环境。美国政府对IT的管理就是制定政策,创新环境,确保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发展。美国政府会花很多精力用于IT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尽量减少政府对IT产业发展的干扰。由于信息化带来广阔的市场,美国鼓励私营企业也加入进来,向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投资,并给这些企业以税收、信用担保等多方面的优惠。优惠保护性政策一般是在信息产业发展初期。例如美国信息产业初创期的产品几乎都由美国国防部和政府通信部门承包,美国新开发的巨型计算机虽然价格昂贵(每台200~500万美元),开始时都是由国家机构、大公司或大型科研单位购买,由政府给予财政贷款或补贴,使美国的巨型计算机形成绝对优势,保持世界市场90%的份额。美国对信息产业的发展向来实行放松管理的政策,例如以宽带电话为代表的IP电话。从2001年开始,美国就有部分公司利用SIP协议提供端对端VoIP服务。其中发展最好的Pulver公司在2003年7月时拥有万用户,半年后发展到了14万户,而且业务范围涉及到178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报告显示,到2005年,互联网协定电话在亚太(除日本外)市场的总值将达69亿美元。而在其他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等国,IP电话业务只能由具有排他性营业许可的电信部门才能经营;还有一些国家,如捷克和匈牙利,是禁止提供互联网语音服务的。
美国强调政府不干预信息产业发展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把竞争的障碍减到最小,让产业和企业能得到充分发展。美国政府干预的另一个领域就是制定和完善竞争法律,竞争法律的宗旨是保护消费者的权利,而不是保护竞争者的权利。在信息产业成长期和成熟期政府一般就会采取自由开放促进竞争的政策。1996年美国克林顿总统批准了新的电信法案。电信法的最重要之点是解除了政府设置的电话、广播、卫星通信和有线电视工业之间的"屏障",允许相互竞争。所有的电信服务公司都必须允许竞争对手与本公司拥有网络互联。根据《电信法》对其他有关法规政策中不利于自由、开放、竞争的都要进行修改。由于在电信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各家企业纷纷推出高质量的新产品,信息产业得以迅猛发展。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四节 1国外概况-美国(2)
美国政府以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不采取直接行政干预的政策方式,运用战略引导的手法,从宏观上为美国信息实力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为平衡各个大企业的利益,政府也制定了严格的信息法律,以法律来约束企业市场行为。可以说,正是美国政府成功运用政策和法律手段所构筑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使得美国在信息化浪潮中牢牢抓住了发展的先机,并在世界通信文化产业中独占鳌头。
2.近况
根据美国商务部提供的资料,2000年是美国IT产业发展的高峰,总产值达到7966亿美元。2002年美国IT产业总产值降到3950亿美元,其中信息服务业占42%;硬件占33%;软件占25%。虽然美国IT产业绝对值有所下降,但仍占全球IT市场43%的份额。近两年美国IT产业有了较大发展,200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500亿美元。在通信方面,目前美国有固定电话用户亿户,移动电话用户亿户,使用互联网人数亿人,其中4800万人使用宽带网,其余使用拨号上网。过去10年内IT产业对美国经济高速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1996年以前,美国生产力平均每年增长只有,1996年后平均每年增长达,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商务部估计其中增长率的2/3是由信息产业提供的。美国出口贸易中很大成分来自IT产品,2001年出口总额中的29%来自信息产业。美国IT企业数目在所有企业中只占7%,而在实际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则达到28%。
美国是世界上影视产业最发达的国度,以全球销售为策略。美国的电影公司大部分集中在洛杉矶的好莱坞地区,好莱坞已成为美国影片的代名词。现在,美国影视业基本上被迪斯尼、索尼、米高梅、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环球、华纳兄弟共7家大公司所瓜分。2000年,美国国内影院票房收入达到77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电影观众达到亿人次。美国人到影院观看电影的人次在世界上仍居冠首,每人年均5次。
从全球市场范围看,美国影视作品已取得绝对优势地位。美国电影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现已占有欧洲票房收入的70%,在加拿大、拉丁美洲、大洋洲和亚洲,美国影片的优势地位也日趋明显。美国电视节目在世界125个主要市场播出,在欧洲电视播放的电影中,美国电影占70%以上,全球销售的各类影视录像制品大多数都是美国公司生产的。
3.动向
过去10年美国生产力增长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快,其原因就是全面综合利用信息技术,因此,美国认为信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将长期扮演重要角色。美国目前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很快,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将会创造出巨大的新产业领域,生物产业的发展将对IT产业提出更大的市场需求,其结果是这两个最先进的产业都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后,美国一方面进一步创造环境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的整合,并加快向全球扩张,另一方面美国政府注重扩大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的应用,并以此创造IT的市场需求。
美国认为宽带技术及其应用是信息产业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宽带的实用技术水平与合理的价格成本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到2002年底,美国约有1640万个家庭拥有宽带接入,比上年增长52%。到2003年1月,使用宽带上网的时间,在所有美国人的上网总时间中,首次超过了一半。尽管如此,美国认为家庭普及率、接入速度,以及宽带的内容服务等仍不能满足宽带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美国政府已决定投资600亿美元加快宽带网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信息技术更多地应用于社会各领域,进一步提高美国生产力的发展。除投资推动外,在政策上也开始进行调整。今年2月,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通过方案,提出各地方电话公司今后不必再与宽带运营商分享其DSL等网络,对于自己新建的高速光纤网络可以拥有独享权。另外,还提出将宽带建设的调控权更多地下放给各州政府,放松对各地方电话公司经营宽带业务的管制,目的是要刺激地方电话公司投资建设DSL等宽带网络,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发展通信文化产业特别是数字内容产业是美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美国经济学家John Kenneth Galbraith曾用国民快乐总值GNE(Gross National Enjoyment)来评论一个国家的国力,认为那些看不见的价值,如知识与文化内容的优良程度及其充实程度,比起用经济力与军事力各项数据显示,更能看出一国的国力。
(1)美国数字内容产业政策基本思路
美国数字内容产业政策与一般国家不同,美国从政府开始即采用自由竞争政策,希望藉由厂商之间的自由竞争,刺激产业加速发展。至于美国政府补助研究发展的项目,也大都为民间厂商尚无能力发展的新技术或新尝试。厂商除了不能违法外,美国政府也不愿厂商进行独占性发展,以免造成产业进步的阻碍。美国政府制定严格媒体法规要求厂商必须遵行,以确保竞争环境的适当运行,藉由市场的开放竞争刺激产业成长,形成产业结构不断进步的原动力。在自由开放的社会中,老旧新少大小不同的厂商共同以全球为舞台拼命竞争,由知名厂商如CG发展厂商(Dream Works)、搜寻引擎公司(Google)以及老牌的(AOL Time Warner)等领军,打造全球数字内容霸业。


第四节 1国外概况-美国(3)
美国主要数字内容相关规定制定组织包括:EIC(Entertainment Industry Coalitionfor free trade,2003)、FCC联邦通信委员会播放通信监督与规制、美国电影协会(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MPAA)。推展国际影音市场时,美国会利用特别301、WTO作为政策工具,保护延长美国国内著作权(1998)等。
(2)在线音乐带动唱片业发展
据美国唱片协会(RIAA)的统计,美国唱片的销售量已连续几年呈负成长,不过因唱片价格上扬,因此总销售金额的下滑幅度已较为缓和。尽管美国景气已在2003年复苏,且RIAA对P2P的法律诉讼也获得胜利,但并不表示消费者对音乐的喜好将回流到唱片市场。线上音乐下载的兴起让唱片市场更加萎靡不振,连知名的连锁唱片通路Tower Record都因营运困难于2004年初宣告破产。
美国线上音乐的出现始于1995年,费宁完成可自由交换音乐档案的P2P软件,其后成立Napster,开启了线上音乐交换的风潮。线上音乐交换排挤了实体唱片的销售,让RIAA对Napster提起诉讼,迫使它于2001年终止所有网络上歌曲流通的交换。Napster式微后,仍有网站持续进行P2P线上音乐交换服务,但仍难以摆脱被控告侵权的威胁,使得线上音乐的2004年台湾数字内容产业白皮书架构将改为以WLAN连接的P2P。DRM是一种能将数字内容安全地传送到CD-ROMs、DVD-ROMs、网际网络等保护企业资料或机密档案的软件上。随着微软、SONY和Adobe厂商相继投入,将带动DRM软件市场起飞,然数字内容移动到不同平台让管理变得复杂,为了解决不同平台DRM的问题,个人计算机、家电、电影、唱片等业者必须进行标准化,才能让消费者享受其便利性。Apple宣布推出iTunes线上音乐商店,取得唱片公司合法授权的音乐档案后,线上音乐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里程。由于下载计费模式无法律争议,更方便统计管理,因而创造了唱片公司、线上音乐厂商和消费者三赢的局面,也成为线上音乐付费下载的成功典范。此一经营模式被市场接受后,RealNetworks、Wal-Mart、SONY、麦当劳和微软相继提供线上音乐下载服务,让线上音乐下载服务进入百家争鸣的境地。根据Forrester的预估,线上音乐占整体音乐市场的比重将由2003年的1%以下成长到2008年的33%,成长空间令人期待。
(3)数字游戏市场高速发展
2003年以美国为首之北美洲游戏市场规模为118亿美元。其中线上游戏、单机游戏、移动游戏及游戏机游戏分别约为亿、亿、亿及亿美元。根据NPD组织公布的美国零售通路商游戏软硬件(不包含PC游戏软件)销售额数据显示,2004年全美消费者虽然买游戏软硬件的单位出货量增长4%,其中,2004年家庭主机游戏软件、掌上型游戏软件和掌上型游戏硬件等三个部分的销售值比2003年各增长了7%、11%和10%,而销售量也各增长了8%、13%和9%。此外,2004年掌上型游戏软件的销售值首次突破10亿美元,游戏软件的总收入突破62亿美元,与2003年的58亿美元相比增长了8%。预计2008年美国线上游戏、单机游戏、移动游戏及游戏机游戏产业将分别达到亿、亿、亿及亿美元的规模。2003年至2008年的复合年平均增长率则分别为、、及。2004年美国各类游戏市场的发展趋势较未出现大幅的波动,发展较快速的游戏市场为线上游戏及行动游戏市场,但其线上游戏之难度较高,不易入门,玩家年龄层属高年龄阶层玩家。
(4)数字学习与出版全面推开
美国发展数字学习的时间很早,自1994年起便开始推动"NLII"计划,意在将高等教育推向信息化。1997年白宫与国防部共推"ADL"计划,目的在于缩短教材开发的时间,并使其能在各学习平台上流通。美国推动数字学习的宗旨是希望藉由科技的力量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习品质,并降低学习费用,提供民众多元的学习通道,最后达到增进美国竞争优势的目的。美国在政策的运用上以科学与技术开发为主要工具,鼓励数字学习标准规范的建立,目前以数字学习内容管理工具技术为研究重心。在数字出版上,由OpeneBookForum的调查发现,2004年5月前三名最畅销的电子书与传统书店最畅销前三名完全一致,显示读者已经开始接受以电子书进行阅读的方式。
(5)电影与电视搭上数字快车
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电影产业,它不论在制作、发行量或票房收入上均维持增长。由于它的"销售通路多角化"(电影院→二轮电影→收费有线电视→录像带店→一般有线电视→一般电视播放),使得资金回收容易,形成良性循环。尽管有着顺畅的流通网,但录像带、VCD及DVD的违法复制仍旧造成电影产业的巨额损失。
受到网络兴盛的影响,具有网络等多功能的电视受到消费者青睐,只是电视节目转向双向节目发展,并未能带来良好的广告效果,让无线电视业者大为苦恼,加上美国政府规定于2006年全面数字化,更加深无线业者的压力。和无线相比,积极进行双向节目的有线电视业者较多,如经营专门运动频道的ESPN集团、科学教育节目的Discovery、电视购物的QVC及准备成为电影专门频道的HBO,这几年都在整顿平台及中间网络和播放设备的合理化。特别是以HBO、ESPN等为首的集团,他们提供双向系统让使用者拥有丰富多元的节目选择,扩大信息发送频道让节目内容可传送到手机、PDA和网络等不同的终端设备上。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节 2国外概况-日本(1)
?日本是通信文化产业的后起之秀;
?通信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日本第一大产业;
?日本的移动互联网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部分硬件的开发制造具有世界领导水平;
?日本的动画产业具有独特的国际影响力。
20世纪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对惟恐在未来的信息争夺和经济竞争中丧失优势的日本引起强烈反响。为了与美国抗衡,日本奋起直追,成为通信文化产业的后起之秀。日本通信文化产业的战略目标定位于:建立高智能化多媒体通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全球环境问题解决。
日本通信文化产业有许多突出的优势和特点。日本的移动互联网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宽带网络IPv6技术的发展也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部分硬件的开发制造,如半导体存储器、记忆体、液晶显示、锂电池、数字家电、动画、游戏机等,都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1.政策
通信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日本第一大产业,并成为日本经济复苏的引擎。一方面与通信、电子、软件等相关的通信文化产业自身不断迅速增长,另一方面通信文化产业还不断向其他产业渗透、融合。日本通信文化产业主要是在政府倾斜性产业政策大力扶植下迅速发展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更加意识到通信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加速通信文化产业的发展。
(1)宏观战略
早在1983年,日本就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综合数字通信计划",这比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还要早9年。但1983年以后,由于日本的软件开发和多媒体硬件发展的滞后,日本的进展极为迟缓,而美国却凭借雄厚的综合国力使信息高速公路设想快速步入正轨,在世界信息市场掌握了主导权。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决心与美国一比高低。
1994年4月,日本邮政省成立了"电气通信审议会"。5月,电气通信审议会发布了"面向21世纪智能社会的改革"计划,决定投资95万亿日圆,在2010年建成全国光纤网,从而在官民各界引起很大反响。这个设想已为邮政省采纳,成为日本政府制定有关政策的重要依据。1994年8月,通产省设立了"产品结构审议会",旨在推进信息化的发展及对信息化的调控。同年,还成立了以村山富市首相为首,包括内阁成员及有识之士参加的"高度信息通信社会推进总部",制定建立高度信息社会的有关政策,确保民间主导,对开发信息高速公路事业实施融资、优惠税制等扶持政策。1995年2月日本政府发表了《推进高度信息通信社会的基本方针》,指出日本要把1995年作为"信息通信基础建设元年";1996年制定"21世纪信息通信技术研究开发基本计划";1998年8月公布《信息通信政策大纲》,提出了"发展数字化技术,重建经济"的目标。
日本政府和民间企业在全球信息化浪潮中,以不断出台的新政策绘制了一幅新世纪的宏伟蓝图:政府民间企业共同投资,建设以光缆为主干,辅以卫星通信,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信息公路;到2010年建成全国光纤通信网,实现高智能化多媒体社会,使全国所有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业、研究机构,乃至全日本的家庭,都能轻松地驶上"信息高速公路",进行话音、数据及视频交互通信。
(2)法规建设
2000年为了加快日本IT技术发展,特别是宽带技术的发展,日本设立了由森喜朗亲自负责,全体内阁大臣参加的"IT战略本部",负责推进日本IT业的振兴。战略本部设立后,首先提出了日本《信息技术基本法》,并于2000年由日本国会通过,从2001年1月起生效。《信息技术基本法》的主要内容:一是建立世界最高水平和所有国民都能容易使用的高级信息通信网络;二是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网络化办公系统;三是确保信息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并对个人信息加以保护;四是制定实施信息化社会的具体计划;五是设立首相为本部长的信息化战略推进部。在《信息技术基本法》的基础上,日本IT战略本部于2001年5月提出了以普及高速因特网等信息通信技术为目的的"e-Japan重点计划"修订案,其中心内容是减少加入IT事业所必须的许可手续,以促进IT事业领域的竞争。
2001年10月,日本总务省又提出了《全国宽带构想》的实施方案,这是旨在使日本成为世界最先进IT国家的计划。日本提出的"信息技术基本法"和"e-Japan战略",其目的是要使日本到2005年成为世界IT领先国家。日本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是构筑新的IT社会,重点从两个方面推进。第一方面是从扩大IT技术应用入手:一是加快通信、计算机和广播电视终端在应用上的融合,发展到任何终端都能随时随地连接网络,以形成日本型的IT成长战略;二是加快社会经济的结构改革,推进企业IT化的快速发展;三是加快信息内容开发和流通,满足应用需求。第二方面是支持以应用为主导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一是发展IPv6技术;二是推进广播的数字化;三是提供稳定持续的信息服务;四是克服数字鸿沟。此外,日本政府还在财政、信贷、税收、价格、贸易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赋予日本通信文化产业极大的发展动力。
(3)电信产业改制


第四节 2国外概况-日本(2)
电信产业改制这是由日本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1981年,成立了临时行政调查会,专门研究电信机构改革问题。1982年5月,临时行政调查会就日本电信电话公司(简称电电公司)的改革提出了4条建议。①要从根本上改变电电公司的经营形式,实行民营化。②5年内将现在的电电公司改组为经营干线业务的中央公司和8~10家经营地方电话业务的地方公司。③确保干线领域的有效竞争,对于卫星通信、光缆等业务,新企业只要达到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获准参与。④将电电公司改变为政府100%持股的特殊公司。
1983年5月,日本政府颁布了新行政改革大纲,邮政省开始了电信改革三法案--"电气通信事业法"、"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法"(简称NTT法)、"关于以上两个法案实施对相关法律进行整理的法案"的起草工作。以上三法案于1984年4月在内阁会议上获得通过,提交国会审议,并于同年12月通过。根据改革三法案的规定,电电公司从1985年1月起成为政府100%持股的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NTT),三法案规定在所有电信业务领域允许新企业参与竞争。
1985年的电信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未对NTT进行大规模的改组,NTT仍然垄断着地区通信网,控制着通信网的"瓶颈"部分,其他企业都要将自己的通信网与NTT市内网相连接才能提供公共业务。为进一步促进公正、有效的竞争,提高NTT的经营效率,根据NTT法的规定,政府于1990年采取了18条措施,其中包括将通信业务从NTT本体中分离出来,另成立移动通信网株式会社的措施。
1996年2月,电气通信审议会向邮政大臣提出了"关于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的经营方式--为创造信息通信产业的活力"的答询,从而开始了日本的第二次电信制度改革,电气通信审议会提出了以下3条建议。①将现在的NTT改编成一家长途通信公司和两家地区通信公司。②积极推进放宽对成立电信企业、收费等的限制。③制定NTT地区通信公司与其他电信企业通信网相互连接的规则。
电信制度改革后,不断有新的电信企业(NCC)加入电信市场。新企业的加入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各家企业纷纷推出新的业务。在话音、移动通信、传真通信、电报、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卫星通信、数字数据传输、Videotex通信、Offtalk通信、虚拟专用网等方面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日本通信文化产业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4)宏观调控措施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这是日本信息产业管理的一大特点。具体措施如信贷、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等手段的运用、政府出面组织、协调官产###合攻关等。这种作用在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确实行之有效。
以计算机产业为例,日本政府自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刚刚进入试制阶段时,就给予了计算机硬件制造业极大的关注,并在通产省设立电子工业课,对硬件制造业进行归口管理,一方面加强政府与它的联系,另一方面便于给予硬件制造业以财政和税金及补助金等方面的优惠,使计算机硬件制造业得以迅速发展。
为促进技术产业化,日本还成立了许多半官方中介机构,如日本信息处理开发协会(JIPDEC)、信息服务产业协会(JISA)、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JEITA)、信息处理振兴事业协会(IPA)等,这些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研究成果,资助民间企业发展信息技术产业。这些半官方的中介结构,沟通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起到了政府不能起到的作用。
2.特点
(1)民间为主导的研发机制
日本的研究开发活动主体主要有大型企业、国家研究机构、大学及其他组织,国家研究机构及大学主要从事基础理论研究,而企业的研究机构则主要从事产品开发研究。
在实际研发活动中,日本采取了"官学民协作"或"产学协作"的官民并举的组织形式。由于日本各产业90%以上的先进技术都掌握在民间企业手中,所以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的研究开发工作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民间企业型的研究开发占绝对优势。
日本信息技术领域的重量级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研发机构。1999年,日本最大的5家电子类综合厂商NEC、日立、东芝、富士通和三菱电工的营业收入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5%,出口额占日本总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它们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1976~1979年,日本通产省牵头组成由NEC、东芝、富土通、日立、三菱电机参与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技术研究会",合作开发目标指向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半导体产量终于超过美国。
(2)引进、消化、赶超的模式
战后日本以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式建立和加强了本国的科技体系。其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战略方针是:利用国际先进科技成就,注意消化、改进、提高,以建立本国先进的技术体系。技术引进后,日本十分重视对这些技术的消化、改进和创新。经过改进、创新的技术又进入国际市场。通过技术引进,日本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建立了从大型机到小型机的完整生产体系。
(3)以强大的制造业为后盾
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四节 2国外概况-日本(3)
日本的生产率是以制造业为中心增长的,通过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日本制造业的生产率获得了较大提高。在世人眼中,日本产品以性能稳定、质量上乘著称,这与日本强大的设备制造业有关。制造业一直被作为日本经济发展的支柱,其发达程度连美国也自叹不如。
泡沫经济的崩溃从来都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日本制造业,尤其是IT制造业的实力。在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开发、市场占有率方面,日本仅次于美国。随着信息技术在传统制造业的广泛应用,制造业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
日本正在研究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制造技术,专门负责研究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制造技术上的途径,开发出应用了信息技术的新型制造技术,缩短设计和试制程序的时间,减少设计中的误差以降低制造成本,从而促进信息时代高级制造技术的发展。
经过不懈努力,到20世纪80年代,在计算机设备的制造上,日本已经完成了赶超美国的目标。日本电子工业审议会在总结"超高性能电子计算机开发计划"取得的成功经验时指出,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植,日本的计算机企业是不可能战胜IBM的。
3.经验
日本由于经济长期不景气,信息产业仍然处于低迷状态。据日本电子情报技术产业协会最新调查数据,受PC、通信设备等市场低迷的影响,2003年日本电子信息产业产值比上年下降,成为19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日本的电信业与上年度持平,呈现逐步上升趋势。日本电话普及率和网络普及率较高,家庭PC普及率达到,约5000万人使用互联网,其中有27%用手机上网。
在日本政府的推动下,宽带网获得长足发展,其速度之快,令日本政府始料不及。按计划,到2002年底,日本发展300万宽带网用户,但实际发展了770万户。到2003年3月底,日本宽带网用户总数已达到万户。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充分体会到宽带网无处不在的快捷和便利,利用宽带网以最快的速度获取信息、轻松购物、家庭娱乐等。与此同时,适应宽带网的节目制作也十分活跃,网络专用电影、电视剧、音乐会和戏剧的实况转播,动画片、特别摄制片等音像内容急剧增加。
在制造业方面,日本将充分利用移动通信(主要是3G手机和相关设备)、光电技术、显示技术、数字家电技术、基础组件技术及IPv6技术等优势,推进综合性及战略性的研究开发,并创造新的产业和服务。日本经济产业省计划在今后3年内培养5万名高级信息技术专家,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够指挥大规模软件开发的带头人,以满足未来信息服务产业需求的扩大,同时促进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发展。
日本动画片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获得巨大经济利益,最大的秘诀在于动画作品的"滚动开发"。据统计,2002年,动画片在影院上映、电视播放、录影带的销售和出租方面的收入有1500多亿日元,这还不包括其在国外的收入,而2002年日本电影业发行的全年收入只有不到2000亿日元。以动画片主人公形象制成的玩具娃娃以及装饰着动画片图像的商品(以下称"卡通商品")更拥有2万亿日元的市场。如果说动画片的播出、发行是动画作品的第一次利用,卡通商品则属于动画作品的二次利用,使动画作品真正进入"丰收季节",而且这种"二次利用"可以不断延续下去。1979年开始播出的机械人动画片《机甲战士》系列就是最好的例子,以片中机械人形象制成的玩具热销至今。日本最大的玩具制造商万代集团2001年的总销售额为1184亿日元,机械人玩具占了200亿日元的份额。除了卡通商品,动画片还涉及到电影、电视、音乐、出版,甚至主题公园、网站资源等等,作品、商品、服务千头万绪,而这些依附在动画片周围的其他市场的繁荣,反过来又会提高动画作品本身的知名度。
创意可以说是日本动画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东映集团旗下的东映动画是最早尝试把动画推向国际的公司。社长大川博认为,日语的非国际化是日本电影出口的一大缺点,但是动画具有轻语言而重表现的特点,容易让人理解。另外,动画电影拍摄的是一张一张的图片,所以任何题材都可以自由地运用。在动画片中,不仅仅是日本,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舞台,一切人物都可以成为主人公。活用了动画与生俱来的特点--"无国籍性",使得日本动画的出口竞争力大增。日本动画片最大的特点就是人物形象个性化强,要么极具夸张,充满喜剧效果,要么稀奇古怪,充满神秘色彩。由于动画制作经费不断增加,日本动画片制作这一环节大多是在国外完成的。《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日本动画片都出自中国动画、漫画人的手笔。中国动画片并非技不如人,关键是缺少创意、想像和个性。
文化经营意识是日本动画产业成功的另一要素。动画片具有独特的国际影响力,一开始日本政府就把动画片当做一项重要的出口产业,同时更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式来培养。资金上给予支持不说,组织上也给予帮助。2002年5月,由经济产业省作为后援,自发组织"日本动画制作者联盟"获得法人资格,正式更名为"日本动画协会",有27家公司加盟。"日本动画协会"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统计信息,了解动画产业的概况,成为推动日本动画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多年的经营已经使日本动画文化深入人心,动画俱乐部随处可见。在有些人眼里,日本人好像把什么都特别当回事儿,插花、喝茶、写字、练剑都可以当做"道"来做,然而看到日本动画产业巨大的影响力和经济效益,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动画片上"小题大做"、认真经营,是日本人的聪明之处。
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四节 2国外概况-日本(4)
4.问题
(1)基础研究薄弱
引进消化赶超的技术模式,确实使日本迅速改进了技术装备,节约了大量研究开发费用,缩短了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从美国等发达国家获得先进技术的难度空前加大,日本难以再引进所需要的尖端技术。原来的模式已经无法为日本经济参与国际竞争和实现持续增长提供动力。
日本虽然意识到解决技术自主问题的重要性,但实际上日本技术自立问题并未得到真正解决,至今仍停留在跟踪阶段。计算机芯片竞争的失败更清楚地暴露了日本技术根基的脆弱。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半导体产量虽然超过了美国,但在需要丰富创造性的CPU的开发上仍然是美国一统天下。
究其原因,在于日本信息技术领域基础研究能力的薄弱。据1995~1996年日本学术情报中心的调查,在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电气与电子工程、计算机与控制、电气工程等学科领域,日本的基础研究论文数量都排在美国之后列第二位。但是,从绝对数量来看,日本只有美国的1/3左右。
从大学或国立研究所的研究水平来看,日本比欧美存在一定的差距,从企业的研究水平来看,研究开发体系仍然以商业为导向,以转化科学成就为具体商品化产品为目标。日本企业在改造生产工艺方面的研究开发投入超过对产品创新的投入,应用技术与基础科学研究畸形发展,创新显得后劲不足。对于信息技术这样的高新技术来说,缺乏创新无疑是致命的错误。
(2)缺乏风险投资机制
通信文化产业领域伴随着因特网、移动通信、广播电视数字化等媒体的高度化和多样化,产生了新形式的多种服务,与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相对应,市场也在急剧扩大,风险企业在这个领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日本通信文化产业界的风险企业未必就能顺利发展。与美国相比,日本在通信业、软件业、信息处理服务业的风险投资不足10%,而美国却超过50%。
在美国有像微软公司等大批技术水平高、首创精神强的风险企业,硅谷地区的研究成果得到风险资本的资助,进而形成产业。网景、雅虎等高科技公司就是在这种机制下发展起来的。而日本则极度缺乏这种富有活力的企业,一般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尤其是东芝和日立,喜欢同时生产多种产品,这样反而妨碍了自身的发展,样样都做,却无一精通。
(3)产业结构不合理
日本在通信文化产业结构上也有值得吸取的教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重硬轻软。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起信息技术发展的重心向计算机的大型化、高速化和半导体芯片的大容量化、微型化等硬件技术等方面倾斜,可是对于软件业缺乏重视。
第二,重大轻小。从8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通产省在计算机发展方面判断失误,把主要研究力量投入到大型计算机的开发上,注重发展第五代计算机,还有所谓生物计算机、神经计算机等,放弃了日本企业最擅长的大众产品的制造和开发。虽然日本在笔记本电脑方面有一定优势,但由于日本没有参与竞争,世界个人电脑生产格局将日本排除在外。因此可以认为,日本未能将个人电脑作为像家电和汽车一样的主流产品推向世界,是日本发展通信文化产业过程中的一大失误。
第三,重旧轻新。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不断涌现,旧技术逐渐淘汰。由此造成通信文化产业不断出现新的研究领域、新的技术手段和新的产品市场。如在移动通信领域,松下、索尼等公司直到1997年才在全球推出自己品牌的移动电话和基础设施,早已失去了在移动通信市场的国际地位。同样的例子还体现在对计算机网络建设和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态度上。
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四节 3国外概况-韩国(1)
?通信文化产业已成为韩国经济新增长动力;
?韩国软件振兴院对对韩国通信文化产业发展作用重大;
?韩国政府不遗余力扶植本国通信文化产业发展;
?韩国的影视娱乐和电子游戏产业异军突起。
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高速增长的产业化进程后,韩国本着"产业化虽落后但信息化一定要领先"的原则,举全民之力推进信息产业发展。在不到10年时间内,韩国就建成了世界领先的高速信息通信网络,在行政、金融、国防、教育等公共部门都实现了信息化,并于2002年底建立了电子政府,信息通信领域的技术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2002年,韩国通信文化产业的产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5%,通信文化方面的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28%,通信文化产业已成为韩国经济名副其实的新增长动力。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给韩国的信息通信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展示成果的机会。各国运动员和游客通过韩国先进的信息通信服务看到了韩国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
1.政策
1996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过后,韩国痛定思痛,把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转向信息产业,以总统亲自主持的"信息化战略会议"、"信息化促进法"、"信息化促进计划框架"等重大系列战略措施和政策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
2002年4月,韩国政府出台了第三个信息化基础设施计划(2002~2006),即e-Korea(数字韩国)计划,总目标是将韩国建立成全球IT领先者。政府准备通过此计划为每一个韩国人创造一个终生学习的机会和上网的环境,促进政府利用在线办公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能力,并加大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韩国21世纪信息化计划》的最初目标是确保韩国的产业竞争力,如支持在传统工业领域建设电子商务系统。当前,政府正在20个产业领域致力于推进B2B,如电子工业、汽车工业、纺织工业、电力工业、造船工业、钢铁工业、农产品领域、石油产品、木材产品等。
1998年由韩国信息通信部,相当于我们的信息产业部成立一个官方性的非盈利的机构--韩国软件振兴院,主要宗旨是促进韩国IT产业在国内、国外的发展。主要工作如下:收集海内外的需求、动态、发展趋势,以及企业的需求与发展要求,一方面把这些信息共享给韩国企业,另一方面也把这些信息提供给韩国政府,以便于他们调整现有的政策或者是制定新的政策来促进韩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韩国软件振兴院对中小企业的起步、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扶植作用,他们不仅提供办公场所,还提供硬件设备、软件等方面的支持。另外,韩国软件振兴院在海外有多个分支机构,一项重要的任务是把韩国的IT技术、知识推广到各个市场,也促进与韩国的交流与合作。它有比较重要的四个部门,如数字内容部,包括网络软件游戏、单机板游戏、手机游戏、互联网内容产品服务及远程教育等方面,而韩国软件振兴院所有的业务都是由国际合作部来负责的。到今年为止韩国软件振兴院在全球有8个代表分支机构,在日本、中国、美国各有两个代表机构,在伦敦、新加坡各设了一个代表机构。韩国软件振兴院也通过这些海外分支机构与当地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促进韩国企业与这些国家IT企业的交流。
2.现状
韩国信息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势头,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平均以国内GDP 3倍的速度增长。2001年,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1108亿美元,占GDP的;信息产品出口512亿美元,占全部出口的30%。过去的4年信息产品出口顺差占总贸易顺差的62%,总计520亿美元。2002年,韩国固定电话普及率是51%,移动电话普及率是70%,互联网普及率是65%,其中高速互联网用户达到1000万户。韩国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后,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使经济环境更有利于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大了对IT产业的投入,使信息产业在近几年内迅猛发展,并带动韩国经济的复苏。韩国较快摆脱金融危机的主要做法分三个方面。一是加大开放政策,大力吸引外资投入。韩国当初开放IT市场时也有许多顾虑,怕引起国内市场的崩溃,但结果国内、国际市场都获得了很大发展,也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对企业进行调整,加快企业的整合,使企业优势更加突出。三是由于企业调整使失业率升高,韩国政府就采取推进信息化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韩国金融危机后的5年中外国投资超过以前的总和,1998~2000年实现贸易顺差680亿美元,外汇储备由危机时的负数增加到目前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信息产业的贡献超过60%。
韩国也十分重视宽带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政府准备以普遍服务的方式推进宽带网的应用,试图通过宽带网的广泛应用来提高国民素质和国家信息化普及能力。20世纪90年以来,政府投入很大精力推动信息化。政府和私营部门集中投资以建立一个更加高效、快捷的信息基础设施,来满足将来的巨大需求。最终,一个为政府服务的高速宽带网络在韩国所有电话覆盖的144个地区建立。此外,为10 482个中小学提供了2 Mb/s网络的接入方式,为公共服务部门包括政府、团体、研究机构、图书馆和博物馆提供了36 689条电话接入。根据加强使用骨干网络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政府承诺到2005年为本国84%的家庭提供20 Mb/s的宽带网络通信服务。还有,私营部门已经参与建设以大城市和企业为中心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为公众提供普遍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流量。


第四节 3国外概况-韩国(2)
韩国信息产品制造业也有很强大的优势,三星、LG等大公司发展信息产品的势头非常猛。CDMA移动通信产品是韩国的强势。韩国目前集中在3G产品和设备系统的开发和投入上,试图在3G发展上占据绝对优势。韩国的其他电子产品和元器件制造技术也有相当的优势。不管是韩国的大公司还是中小企业,目前都把产品的出口目标瞄准中国市场,大有卷土而来的气势。在争夺中国市场的同时,韩国高档(高价)家电产品在美国及欧洲等大型家电市场中也掀起了一股旋风。近年来,韩国国内企业生产的高档家电先是在内需市场挤走了进口产品,现在又正在海外市场持续提高其市场份额。韩国国内企业通过加强高档家电领域的自身技术实力,对抗国外企业,并以在国内市场获得的信心为基础,积极开展了海外市场的攻略。三星电子和LG电子等韩国国内企业为扩大市场,把眼光转向了高档商品市场。与普通家电产品相比,高档家电产品在海外市场具有更高的收益,因为对于扩大市场来说,内需市场毕竟有限。美国及欧洲等地是高档家电的"源头"市场,市场竞争力很强,但LG电子2002年10月在美国市场推出的网络帝雅斯(DIOS)牌冰箱,一举成为北美冰箱市场的黑马。具有网络功能的DIOS牌冰箱的售价为7999美元,是美国通用电器(GE)生产的最豪华双门冰箱售价(2499美元)的3倍。另外,三星电子在欧洲市场推出了大型投影电视机,LG电子在日本市场推出了40英寸以上的壁挂式电视机(PDP),都加强了对大型电视机市场的攻略。
3.游戏产业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韩国政府对韩国游戏行业的支持和具体的举措。1999年时,有一部音像制品法案,对游戏的制作、人员的培养和销售评审机构都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韩国政府通过官方机构向韩国的游戏企业尤其是小型游戏企业提供办公设备、人员培训等。另外,韩国政府也建立游戏软件开发人员的培训基地。有一个游戏学校提供游戏、美化程序等两年的专业教育,最后颁发有资格的证书。同时政府也鼓励向海外拓展,建立全球的合作网络。另一方面韩国政府也委托相关的机构、公司进行开发游戏的核心技术,比如游戏的通用引擎,组织企业参加这类的研讨会,进行技术交流,邀请国外专家到这里来讲座,进一步促进韩国游戏技术的发展。最后一点,韩国政府也主动地传播游戏文化让更多大众来接受这种游戏产业的存在,还有游戏人群。这一点跟中国有点儿类似。大概在九几年的时候韩国舆论对游戏产业也跟中国前几年一样,持否定的态度。更多人觉得是玩物丧志的情况,但是由于韩国政府看到了游戏产业的发展前景,投入大的力量组织这样的活动,例如组织游戏夏令营,组织吸引玩家、吸引普通的社会大众,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大众参加游戏夏令营,希望全家、孩子都去体验游戏的社会功能。同时还有游戏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游戏在公众心目中、舆论中的地位。
接下来将简单介绍一下韩国游戏产业的发展状况,韩国游戏市场不但是指网络游戏,这里还将介绍包括游戏机的游戏、电视游戏、手机游戏等。首先来看网络游戏,从2003到2004年发展趋势来看,韩国游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游戏门户网站的蓬勃发展。当然这也反映了一些非玩家用户、非骨灰级玩家用户数量的增长,有更多女性消费者、成年消费者,25岁或者30岁以上消费者的增加。另外一方面这些游戏门户网站除了提供这些迷你游戏以外,他们的服务也结合了多种流行元素,吸引消费者消费那些除了游戏本身之外周边文化产品的服务。大家可能了解到韩国比较著名的几个游戏综合的门户网站,他们已经带动了韩国游戏门户网站取得飞速发展,他们的收益几乎接近了顶级的MMORPG的运营商。在2002到2003年业务增长量达到了167%,同时由于竞争激烈,各个游戏门户网站也提供了更细致化的服务以迎合不同年龄、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让我们来看一下传统的大型在线游戏,从2003到2004年的趋势来看,大规模、高成本投入制作的游戏以及游戏风格的多样化这两个趋势成为近年来韩国游戏产业发展的亮点,大家都知道了天堂二2004年在中国公测很长一段时间,当时天堂二在韩国创下了公测时间最短的记录。总的开发经费超过800多万美元,其市场推广费用几乎是与电影大片的推广费用相当。另外随着国外有些产品的介入,像魔兽世界等这样的游戏进入韩国市场,这方面大作的竞争会日趋激烈。另一方面也提到游戏风格的多样化,这一点和中国也有一些类似之处,在韩国还是以奇幻的游戏为主。在韩国像武侠题材的、科幻题材的游戏也开始陆陆续续多了起来。
下面我们看一下手机游戏。大家都知道现在手机终端功能日趋丰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韩国手机游戏产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虽然去年受韩国本国国内经济的影响,手机游戏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2003年手机销售额达到了亿美元,超过了PC单机板的游戏。再看一下游戏机的游戏,中国正式引进游戏机就是任天堂的游戏和索尼的游戏机,游戏机进入韩国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三大主流游戏平台也是2002年引进到韩国的。一开始人们对游戏机的销量持比较乐观的态度,但是从实际开始销售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游戏机的销量都是平平的,而且在一段时间内销量达到了35万台,比大家预计的100万台少了很多。截止到2003年底达到了100万台左右。


第四节 3国外概况-韩国(3)
另外韩国电视游戏或者是游戏机市场规模现在是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了43%。虽然游戏机平台本身的销量没有太大的增长,但是游戏软件销量已经比前一年增加了一倍。大家也知道,韩国游戏玩家玩得更多的是网络游戏,所以说网络功能是韩国消费者比较看重的因素之一。但是从游戏机的游戏来看有这方面互联功能的游戏并不多,而且有的网络游戏产品中社区互联互动的功能也比较有限,跟其他网络游戏相比还是有所欠缺的,这也影响他们吸收、吸引更多的玩家投入到游戏机平台中来。另外也可以看到游戏机市场占到整个游戏市场规模的15%,由于网络游戏的盛行,还有电视游戏软件二手市场在韩国的风行,电视游戏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制约。但是最重要的是能否把握住网络游戏这个重要的因素,是游戏机平台和游戏机软件能否在韩国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现在谈一下PC单机板游戏,和中国的情况差不多,2002、2003年底下滑43%,更多开发商开始转为开发手机游戏、网络游戏、电视游戏。另外,由于市场缺乏一些比较有吸引力的产品,很多用户都投身到网络游戏中。像大家都知道的星际争霸在韩国销售600万套,去年魔兽争霸三,开始大家预期比较高,但是实际销售只有50万套。尽管发行商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拓展游戏发行渠道,但是这些游戏玩家对这些游戏的兴趣仍然不是很大,更多还是投身到网络游戏中去。
下面看一下韩国政府对游戏产业发展中长期的计划。一方面是加强游戏产业的基础建设,政府相关部门会对政策研究以及国内外市场信息的发布、共享,国内外市场的发展需求、技术发展趋势等问题与企业进行交流,也定期举行这样的讲座、洽谈会、研讨会。另外是举行国际性游戏文化交流活动、游戏展览、游戏论坛、国际间的合作,促进韩国产品的出口,同时也促进文化和技术方面的交流。而游戏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不单是韩国、中国的问题,可能世界各个地方都有。韩国政府也提出这样的建议,能够为这些所谓游戏带来的社会问题提供一些解决方案,提供治疗、咨询甚至是开设诊所,来提供心理治疗的服务。这一方面同时也要鼓励这些行业的从业者自律,尽量引导消费者健康地消费。另外,韩国政府还会继续调查行业人才的供需状况,提供培训课程、促进学术交流。此外还有一点就是建立一个政策监督的体系,毕竟游戏产业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来看年龄并不是很大,属于新兴行业(在韩国也是)。这个行业的迅速发展是很多人没有预想到的,这就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对这个产业的支持政策、管理政策要能够随时跟上,需要建立一个监督的体系能够督促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适应现代市场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推进韩国游戏产业的发展。
这里我们也来简单了解一下韩国游戏分级制度的实施情况。游戏分级制度管理委员会是韩国媒体等级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成立于1993年,它原来是做音像制品,电视、电影制品引进发行之前的评级工作,从2002年起正式接受网络游戏分级审定工作。这个委员会下属很多分会,这些分会审定的产品范围不太一样,有的是网络游戏,有的是音像制品,还有单机板的游戏。2003年经过评审的游戏有791款,其中已经申请上去的,但是没有批下来的游戏有102款。其余游戏中可能58%都是适合全年龄段消费者使用的,还有仅适合18岁以上消费者玩的游戏187款,达到24%。刚才提到的这两个等级比较敏感,什么样的游戏是适合18岁以上的用户呢?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没有赌博性质,二是有没有涩情内容,三是有没有暴力内容,在适合18岁以上的级别游戏中,可能有63%的游戏是因为含有赌博或者是有轻微的博彩性质的内容(只是涉及到网络的输赢、赢取),有16%左右含有暴力内容,还有一些极度暴力的游戏也被划分到这个等级内。这就是已经提交评审,但是却没有通过的原因了,在网络游戏方面更多的是赌博内容,这就涉及到真实货币的赌博行为,就是真正的金钱交易、实物交易,这也是不允许的,因而被划分到没有通过的游戏中去。另外,在手机游戏中有博彩性质、算命性质的游戏大概有10款左右,更主要的是由于涩情内容没有通过评审、分级。
韩国信息通信部2005年2月表示,为了支持在线游戏企业等数字娱乐信息产业进入海外市场,将制定并实施投入215亿韩元预算的"2005年度娱乐信息产业培养计划"。韩国信息通信部表示,为了把数字娱乐信息产业培养成核心增长产业,并在2010年跻身世界五大数字娱乐信息产业强国行列,决定把今年定为"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元年",已制定了旨在加强数字娱乐信息产业实力的发展计划。韩国信息通信部认为,曾占据绝对竞争优势的在线游戏领域已经受到中国企业如盛大和九城的冲击,全球竞争格局正在形成,希望通过这一财政支持政策进一步推动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进入全球市场。为此,韩国信息通信部决定,在集中援助20多家进入中国、美国、日本、欧盟市场的企业的同时,致力于加强整个业界的全球化。决定特别加强对服务型娱乐信息制作企业的援助,具体包括:在线网络游戏、动画及移动娱乐信息领域的新一代娱乐信息的制作、移动多媒体广播(DMB)。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四节 4国外概况-印度(1)
?开通由卫星通信构成的空中信息高速公路;
?政府大力推动通信文化产业发展;
?在通信软件和软件产业方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全球通信文化建设如火如荼之时,印度政府也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时发展的政策,加快了通信文化产业的发展,并逐渐探索出了一套颇具特色的通信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印度政府面向本国时间,发挥自身优势,目前不仅已开通由卫星通信构成的空中信息高速公路,而且在通信软件和软件产业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印度的通信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范例,主要体现在通信文化社会发展战略上的跨越计划和以政策机制培育软件产业等方面。
1.政策
为了推进国家通信文化产业的基础建设,1994年5月13日,印度政府宣布了新的电信计划。在计划中明确指出,到1997年,满足全国用户对安装电话的要求,实现全国农村联网,实现村村通电话,城区每500人拥有1个电话站。为实现这个目标印度在1992~1997年期间新增电话1000万门,同时引入当时世界上所有高附加值的电信服务项目。
为实现上述目标,印度政府提出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可以概括为:①要求对电信服务质量给予特别重视。②政府将允许在印度注册的公司参与扩展基本电话服务网络的业务,并要求这些公司注意农村和城市间的平衡发展。③利用私有经营者的积极性发展电信服务。④建立一种合适的国内研究与开发资助机制。⑤为了获得在基本电话服务和高附加值服务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系统,政府将直接赞助一些相关的示范项目。⑥保护和提高用户的利益,确保公平竞争。
网络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国家的内部协调和外部交流来说是不言而喻的。而印度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资源有限,导致这方面存在很大缺陷。2004年10月,印度信息技术产业部宣布了一项推动宽带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以期加大网络普及率迎头赶上其他亚洲国家。政府将使用更多的光纤技术取代铜线缆来提高宽带接入,并利用电视电缆线来提供高速网络设备,卫星和无线技术也将进一步推动技术设施建设。该政策的目标是要在2010年年底,将宽带用户数目和网络用户数目分别提升至2000万和4000万。
根据印度硬件产业组织MAIT的陈述,目前印度网络用户有236万,仅占印度10多亿人口的,而宽带普及率也仅为。这表明印度的网络和宽带普及率远远低于亚洲其他国家。而印度时下正在急速发展通信文化产业,渴望拥有坚实的网络基础设施以便实行网络联系,而且良好的网络设施也能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外包服务给国外的客户。另外,改善宽带基建也将有助于赢得社会效益,如提高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服务,以及增进娱乐内容等。
2.特征
(1)超前发展通信产业
印度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充分认识到通信系统在国家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超前发展通信产业。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印度的电信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电话拥有量迅速上升,数据通信网络已初具规模。无线寻呼和蜂窝移动电话等现代通信手段的引入,使印度的电信业发展为亚洲最大的电信网络之一,跻身全球最大20家的电信网络之列。
在1986年,印度就成功引进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VSAT网络技术,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将其引入1988年建成的第一个国家信息中心网络(NICNET)中。1994年9月,印度开通了首条"空中信息高速公路",全国安装2000多座VSAT,建成9个非军用的不同类型的VSAT卫星通信网络。这条"空中信息高速公路"能以的速率,按国际标准传输声音、图表、文本、照片等数据信息。至1996年底,印度已有70余座城市进入该网,全国500多个地区,8000个科研、教育、医疗机构和上万个用户能享受高速信息交换服务。该网通过国际互联网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计算机网络相连。NICNET已在该网络的计算机系统内存储了1500种宽带视频图形的报纸杂志,1000多种宽带全文的期刊。印度邮电部门计划建立更多新的VSAT网络,努力增加服务项目,以逐步发展成为一条信息高速公路,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内接国内大中小城市及边远小镇和农村,外联世界各国计算机网的"空中信息高速公路网络"。
1995年初,印度电话交换机拥有量为万台,交换能力达到万线;已投入运转的电话线路为万条;国际电话可通达233个国家或目的地;拥有中继自动交换机120台,交换能力达万线;拥有同轴电缆线路万千米、微波线路万千米、超高频(UHF)线路万千米、光纤线路万千米;拥有卫星地面站99个;无线寻呼已成功引入孟买和德里;采用数字蜂窝技术的移动电话在德里、加尔各答、孟买和马德拉斯4大城市开展服务。
印度的数据通信网络先进,并且很发达。电信部下属的VSNL公司通过位于孟买、德里、马德拉斯和加尔各答4个国际电信入口承担着印度的国际通信业务。4个入口之间通过国内电信进行连接,可通过国内电信网派生出国际通信线路。国际数字租用线路服务网络(IDLLS)是VSNL公司推出的又一个高速数据通信网络,它适用于两个特定终端间全天候的大容量通信。当两个特定终端间每天的大容量数据通信超过~小时时,采用IDLLS更为经济。1995年8月15日,VSNL公司又引进了因特网,并正式开始商业服务。该网络被称为入###互式网络存取服务(GLAS),可为印度全国提供因特网的全部服务项目。地面包交换公用网络(简称I-Net)是由印度电信部提供的国内公用包交换数据网络。I-Net的一期工程,包括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等8个城市的包交换设备。通过有效利用远距离通信频道,I-Net可为计算机和终端之间提供速度达9600 b/s的经济而且可靠的数据通信。I-Net的二期工程,将使服务范围扩大到全国89个城市。


第四节 4国外概况-印度(2)
(2)积极发展软件产业
软件产业是信息高速公路的灵魂。为了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1986年,印度政府公布了《计算机软件出口、软件开发和培训政策》,正式提出,大力促进印度软件出口快速增长;推动国内软件和出口软件的综合发展;简化各种有关手续,推动软件产业的快速形成;建立国内软件产业基地;逐步实现国家的计算机化。为实现以上目标,印度政府制定了多种有效的政策措施。
第一,系统设计,合理规划软件产业的发展。电子部设有"软件发展局",归口管理软件产业。印度的软件产业一直以私营企业为主体,国营的软件企业为数很少。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给予重点扶持。国营软件企业分工明确,如孟买的"国家软件技术中心"主要工作是追踪世界的重大发展变化,研究和开发前沿软件技术,设计开发高技术软件,并从事软件专业的继续教育;"国家软件技术中心"在班加罗尔还设有规模可观的软件库,为班加罗尔地区的软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如提供软件实验条件、进行测试和鉴定等。
第二,实行优惠政策,大力实施"软件技术园"计划。20世纪80年代末,印度电子部发起了"软件技术园"的计划,内容主要是政府投资在全国各地设立软件技术园区,集中建立出口软件开发企业。印度政府还在电子部下专门成立了一个独立的自治机构--印度软件技术园。一些邦政府也分别建立邦属软件技术园,促进本地区的软件出口。每个软件技术园中都设有适合于软件出口单位需求的各种基础设施。技术园都通过微波技术与国内用户相联,并使用卫星地面站与国际用户保持联系,使软件开发机构不出园即可向一些国际用户提供服务。现在,在印度境内已建成软件技术园9个,还有4个正在筹建。
政府将软件出口确定为重点推动领域,为尽快从软件服务出口方面争取更多的外汇,规定从软件出口服务中获得的利润免交所得税。同时,还简化了有关审批手续,提高对软件出口单位所提出的各种申请的回复速度。印度政府还为各软件技术园区内的软件出口企业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园区行政管理机构全权审批本园区内新建的软件出口企业;园区有权批准印方投资不超过3000万卢比的项目;企业外资股份可达100%;企业选址完全自由;免税进口;允许资本货物转口;允许在园内保税区销售相当于出口总额的25%的产品;企业建立的头8年中,可免除5个时段的所得税;优先提供电话和电传等通信服务设施;以合理价格优先使用园区内的各种基础设施;享受出口加工特区的其他各项优惠政策。
第三,高度重视教育和科研,积极培养大批高素质软件人才。印度是世界第二大英语国家,所有技术人才,从程序员到高级人才都具备合格的英语能力。印度软件人才薪金在国际上相对较低,有经验的程序员的月工资不足美国相应人员的1/10。印度有大量的软件人才长期在海外的公司工作,参加各种软件国际会议,他们具有流利的英语会话能力和丰富的商业经验,更容易获得印度软件的出口机会。印度政府高度重视软件人才的培训,每年毕业的高级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约万名,软件产业由此得到源源不绝的人才资源。
印度高度重视教育和科研的必然结果,就是为发展本国的软件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软件开发人才,印度现已成为世界软件市场上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而且它成长的余地还很大。有专家认为:"印度在21世纪有可能成为世界软件开发中心。"英国《金融时报》1996年7月3日发表题为"印度成为世界软件中心"的报道称,现在全美国前500家大公司中有100多家使用印度公司提供的软件。印度软件业现拥有700多家公司,其中有400多家出口软件,从业人员达12万,均为印度人。
由于印度采取上述有利措施,印度软件产业得以迅猛发展。近20多年来,印度软件业一直持续高速、稳定发展,产业化和国际化程度在本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自1987年以来,印度软件开发速度比美国快1倍,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现已被美国认定为最可靠的软件供应商。由世界银行出资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主要软件出口国中,印度软件出口的规模和质量均列第一位。其软件技术力量仅次于美国居第二,约75个印度软件公司已获得软件产业的质量标准ISO9000认证。印度软件业已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稳定的地位。
3.现状
印度信息产业现在已入佳境,尤其是软件行业近年更是突飞猛进。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印度软件行业不断推陈出新,近10年来出口持续大幅增加,品牌也逐渐得到海外市场认可,其出口额目前已位居世界第二。
2003年印度共有37起业务流程外包交易,价值亿美元,ERP软件市场增长了50%,信息技术产业总产值为195亿美元,预计2008年为550亿美元,其中较高的出口增长率主要将来自于商务流程外包或者基于信息技术的服务。
有关专家认为,印度国内信息技术市场在2002年经历了过去15年来最低的6%的增长率,去年开始复苏,增长率达到了17%。而现在又加上有全球经济强劲复苏的支持,这种增长率能够得到长期保持。2003年的增长已经使印度成为亚太地区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印度国内信息技术市场的增长率趋势将在2005年达到顶点,增长率将达到21%。信息技术市场的3个组成部分(硬件、软件和服务)预计都将以较高的速度增长。据Gartner公司预测,印度2008年离岸外包市场将达500亿美元,IT产业规模将达550亿美元。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四节 5国外概况-欧洲(1)
?跨国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带动各国通信文化产业整体发展;
?欧洲一直是3G的主导者,尤其在WCDMA领域;
?地域文化差异和"市场狭小"影响欧盟通信文化产业发展速度。
在各国纷纷提出自己的信息化战略,大力推进本国信息化进程的同时,跨国的信息化建设方案也在欧洲大陆首先出现。面对全球范围兴起的通信文化建设热潮,欧盟紧随美国之后,研究制定了通信文化产业发展计划,大力推进欧盟及自己国家的通信基础机构的建设。一方面提出了建设信息社会的行动计划,另一方面积极响应美国提出的建设全球信息基础结构的构想,参与全球信息基础机构示范工程的实施,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发展。
1.举措
(1)建设欧洲信息社会
1993年12月,欧盟发表了名为《振兴经济,提高竞争力和创造就业机会》的纲领性文件。这份文件强调指出,欧盟和各成员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建立欧洲信息社会是振兴欧洲,提高工业竞争能力,摆脱失业大军困扰的重大措施。面对世界范围的信息化浪潮,特别是面对美国兴建"信息高速公路"的形势,创建欧洲信息社会,对于迎接21世纪挑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建设欧洲的信息基础设施势在必行。
1994年2月,欧盟正式宣布了欧盟"信息社会计划",成立以主管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委员马丹·班吉曼为首的高级专家组,负责研究制定欧洲"信息社会"计划的实施方针和政策。同时,还批准了欧洲"信息社会"社会的实施原则和优先领域。
1994年6月,在科浮岛欧盟首脑会议上,欧盟成员国就创建欧洲"信息社会"的基本政策和原则达成共识,并确定了作为欧盟"信息社会"建设主攻方向的10大应用领域,即远距离工作;远程教育;建立大学和研究中心信息网络;中、小企业远距离服务;道路交通管理;空中交通管制;健康与卫生网络;电子招标;欧洲公共行政管理网络;城市信息高速公路。为实现这些目标,欧盟鼓励跨学科、跨部门的应用性合作研究,并成立了"信息社会项目办公室"以协调欧盟科研计划部门同项目申请机构及未来用户之间的关系。
1994年12月,埃森欧盟首脑会议再一次商讨了欧洲"信息社会计划"的行动纲领,要求各成员国政府为该计划的协调与实施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会议还决定进一步加强各国合作,尽快制定有关信息市场、数据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1995年7月,欧盟宣布"信息2000"计划,拨款亿美元,在以后4年建立一个有50多个组织的信息网络,开发欧盟公共部门的信息资源,并在欧洲文化遗产的经济开发、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地理信息及多媒体信息质量方面争先。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同,欧洲的信息化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欧盟委员会批准了一项题为"信息社会对欧盟政策的影响"的报告,对欧盟发展信息社会的行动计划进行了修正和补充。随后,欧盟确定了建立信息社会的全面战略,并提出"欧洲通向信息社会之路"的行动计划。欧委会在批准上述报告时指出,由于信息社会深远的影响和全球范围内信息化浪潮的最新发展,有必要调整和加强欧盟现在的有关政策。
为此,欧委会制定了发展信息社会的政策重点,并提出了4大战略目标。其一,改善环境。欧盟委员会指出,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欧盟要全面开放电信市场,不仅需要及时地通过所制定的规章框架,更重要的是使这些规定能得到有效实施。因此,要求有关法规制定机构必须加强合作,特别是在发放许可证、频率分配、编码,以及发展与国际电信联盟的关系等领域加强合作与交流,以使欧盟信息社会计划顺利实施。其二,增加投资。欧委会认为,针对信息社会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增加与信息社会有关的科研投资。因此,欧盟要求各国在制定从1999年开始实施的第5个科研开发框架计划时,高度重视信息社会发展方面的科研活动,增加这方面的投资。其三,把公民放在中心位置。欧委会指出,信息社会将给个人生活和公众权利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保证信息社会的利益在各成员国和不同阶层的群体间的合理分配,欧委会将对欧盟地区政策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保护信息消费者的利益,改善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其四,迎接全球挑战。全球挑战欧委会强调,欧盟要积极参与制定全球信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则,推动网络互联,保护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权,促进全球统一标准的制定和消除贸易壁垒等。
(2)加入全球信息基础建设
欧盟各国要积极响应美国提出的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构想,大力推动自己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1995年2月,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日本7个发达国家的通信部长和45家大信息业的领导人,聚会布鲁塞尔,召开了举世瞩目的信息社会会议,探讨"全球信息社会"的问题,确定国际合作的通用原则。会议突出强调信息社会的"全球性"和世界各国的"团结一致",希望所有的国家都能加入信息化建设的行列,并为之作出贡献。会议通过了兴建全球性"信息高速公路"的8项原则和发展信息社会的11个示范性项目,并提出了促进信息化的途径。欧盟确定1998年底为解除通信限制的最后期限。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四节 5国外概况-欧洲(2)
西方七国会议制定的8项原则是:促进积极公平的竞争;鼓励私营企业投资;确定相应的可调整的规章框架;保证公众进入信息网络的平等进入权;确保提供通用的服务,公开网络进入权;实行公民机会均等原则;提倡内容的多样化,鼓励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关心欠发达国家和确认世界合作的必要性。
西方七国会议还决定联合进行11项示范工程。建立全球信息库,存储有关全球信息社会发展的信息;全球宽带信息网络的交互运作;交叉文化教育和培训;建立电子图书馆;建立电子博物馆和画廊;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管理数据库的联系和一体化;建立全球紧急情况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世界卫生保健信息系统;建立政府联机项目,既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又促进国内各政府部门之间及其他国家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全球中小企业市场信息交流等。
西方七国会议还对上述11个示范工程的主要负责和协调国家进行了分工,提出了应用现有全球性信息基础设施应注意的问题:要促进相互联络的相互操作;要促进网络、服务及全球市场的开发;要确保隐私权和数据安全;要保护知识产权;要在研究与开发应用方面进行合作;要监督信息的社会影响。
通过以上8项原则和11项示范工程的成功实施,欧洲各国可以自由地选择移动电话、数字传输网络和独立卫星通信网络,彻底打破电信市场的国家垄断局面,全面实行自由竞争。一场电信市场的争夺战,已在欧洲拉开了序幕。
(3)建设欧洲统一大市场
欧洲的信息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据欧洲信息技术观察机构统计,1993年全球信息与通信技术市场总额为万亿美元,其中欧盟就占29%。1993年,西欧信息与通信技术市场总金额为2620亿埃居(欧洲货币单位),其中有1210亿埃居主要来自信息技术的基础核心,诸如办公自动化、信息处理、电子设备、软件、职业服务、处理服务、网络服务、设备维修及零配件等;而通信设备和服务的总额为1410亿埃居,约占国际信息与通信技术市场的54%。西欧信息与通信技术市场的结构比例为:电信服务占43%,计算机软件占16%,信息技术服务占14%,电信占11%,软件占8%,维修占5%,办公设备占3%。
西欧各国信息与电信技术市场发育很不平衡。1993年,德、英、法、意4国分别占西欧信息与电信技术市场的24%、17%、17%和11%的份额,其他国家所占的比例则微不足到。上述4国是欧洲信息社会的中坚力量,当然也获利最丰。西欧信息电信技术市场呈V型发展趋势。20世纪80年代是西欧信息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年增长率在10%以上,有时甚至高达15%;而1992年却跌入低谷,仅为2%,而后开始回升。
近10多年来,西欧信息技术市场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信息设备一直是西欧信息市场的主体,到20世纪90年代初,信息软件和服务赶上并超过了信息设备的销售量,已占西欧信息市场的60%。1993年,软件产品特别是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产品的销路看好,年增长率为7%,而信息服务的年增长率也达6%,并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电信技术市场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尤其是网络服务和数据传输网络服务市场增长较快。
为推动信息市场的发展,促进信息社会的建设,欧盟大力加强信息服务业。欧盟工业与信息技术委员班吉曼指出,如果降低通信成本并努力加强服务,信息社会将为欧盟创造就业机会。为使欧洲人在建立全球信息基础设施中有所收益,必须加强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为此,要向以下3个方面努力。一是提供用户能支付得起的通信服务。二是开发新的信息产品。三是在欧洲引入新的服务思想,信息社会的服务供应商必须接受"顾客即上帝"的观点。
为推动信息市场的快速发展,欧盟制定了一系列推动信息市场发展的重要措施。其中主要有13项:制定泛欧"信息社会"建设和发展条例;确保信息网络互联和服务部门的互通,严禁信息基础结构的分割;统一和降低工业发达地区的税率;修正标准化程序,根据信息市场的现实情况,尽快实现信息与通信产品标准化;保护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加快有关电子和数据保护立法;制定媒介产权新规章,确保其多元制;制定适应新的信息市场的竞争政策;进一步扩展欧洲RNIS网络,突出宽带网络,巩固移动式通信,发展卫星通信;确保泛欧标准化信息基础的服务功能,促进其更新换代,特别是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视频服务;创建欧洲论坛,加快信息服务部门适应统一标准的进程;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认真执行泛欧洲大型综合研究项目,促进研究成果市场化;加快信息社会基础结构示范点的建设,并不断扩大实际应用。
2.3G发展情况
欧洲一直是3G的主导者,尤其在WCDMA领域,欧洲通信企业可谓煞费苦心。从2003年至今,特别是从2004年中期开始,欧洲3G市场的利好消息就不断传出:Orange、和记黄埔、沃达丰这些老牌的移动通信运营商都于2004年启动了3G运营,这也预示着一个3G时代的来临。
欧洲运营商可谓经历了3G的起起落落,在泡沫、低迷之后开始复苏。从实际的发展来看,欧洲市场上的各个已经提供3G服务的运营商都已经迈入了发展的稳步期。和记黄埔可谓是3G的忠实拥趸,该公司通过旗下的H3G为众多欧洲用户提供了3G业务。自2003年3月在意大利首推3G业务以来,H3G在欧洲的市场范围已发展到英国、奥地利、瑞典和丹麦等国家。虽然H3G也为3G付出了高昂的投资成本,但是也为未来的3G发展打下较为有利的运营基础。来自海外媒体的报道显示,截至2004年8月,H3G在全球已拥有320万用户,其中在英国的用户达100万。近期,和记黄埔在3G方面的举措主要是定购3G手机、制订新的资费策略。


第四节 5国外概况-欧洲(3)
欧洲3G的另一大看点就是老牌运营商沃达丰,2G时代全球移动通信的"老大"在3G发展中却是谨慎多于激情。沃达丰一直认为,3G必须找到发展的理由,因此导致其在网络发展、终端定制、业务开发等各个环节上都曾一度落后。但就是在2004年,沃达丰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欧洲多数地方建立了自己的3G网络,并且推出正式的商用服务。该公司的业务范围甚至超过了H3G,涵盖西班牙、意大利、德国、葡萄牙、波兰、英国、爱尔兰、瑞典等国。在许多国家,沃达丰通过数据卡面向商业用户提供3G业务。而在2004年年底,沃达丰在3G市场正式推出了多达6个厂商的10余款3G手机。已经有通信领域专家分析,沃达丰无论是在网络、业务、终端等领域都显示出了对3G的信心。
欧洲已经成为3G的重镇,尤其是在各个运营商为获取3G牌照而付出高昂代价之后,他们终于能够松口气,同时在不断的市场刺激和资本的鼓噪之下,3G已经成为2005年欧洲通信市场最大的看点。但是欧洲市场相对于亚洲新兴市场并没有太多的优势,同时市场的相对"狭小"也对欧洲大规模地启动3G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而欧洲在移动多媒体方面的开发和业务还不及日本、韩国市场种类丰富,因此欧洲发展3G将面临较为艰巨的挑战。


第一节 1引领中国特色通信文化(1)
时势造英雄,环境出理念。从窄带到宽带,从分立到融合,通信技术催生出了通信文化,正在催生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新一代大众传媒--通信传媒。天天在线应"三网合一"进程而生,顺"宽带浪潮"而起,正朝着缔造中国特色"通信传媒",引领中国特色"通信文化"的目标奋勇前进。本节对天天在线的工作实践进行了介绍,从中可以看出天天在线探索通信文化的足迹。
<b>  一、天天在线的诞生</b>
古人云:"时势造英雄"。说的是英雄人物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实践的结晶,是环境催生出来的。其理虽指人与时势之关系,然而,组织与时势的关系何尝又不是如此?国家、民族、政党、企业、行业……凡此种种,总是烙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总是与时代的特定环境紧密相联。可以说,什么样的时代环境必然催生什么样的组织,而什么样的组织也必定反映这个时代环境的特征。
天天在线的诞生及其成长史,就是一部从实践通信文化,到创造性的提出通信文化新理论的发展史。
(1)通信技术的急速变迁,正在重新解构传统意义上的通信产业
当今时代,人类正以摩尔速度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你可以称之为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然而,这一切莫不与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相关联。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国际互联网的雏形--阿帕网,最初的动机只不过是想利用互联网分布计算的特点,防止前苏联的核武器对美国的军事信息枢纽造成毁灭性打击。人类的发明往往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一项新技术一旦被不同身份不同思想的人掌握,就会脱离发明者本意的线性逻辑,衍生出令发明者匪夷所思的崭新应用。互联网发明后不久即成为学者之间进行学术交流的工具,旋即就像星火燎原一样迅速传遍全球,照亮人类社会一切组织,并衍生出无数新生事物。从20世纪90年代第一波互联网浪潮算起,仅仅10年时间,世界就因为互联网而焕然一新。
互联网出现之初,不过是依附于电信网络上的一个价格昂贵而速度缓慢的不起眼的业务。那时候,互联网与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电力线网等各种电磁网络及其功能之间是泾渭分明的。然而,这种不同性质网络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历史,在千僖年的第二波互联网浪潮--宽带浪潮的冲击下结束了。
众所周知,宽带浪潮带来的不仅仅是带宽的增大和信息传输速度的增高,而是不同性质通信网络之间的大合并,不同通信终端的大融合,不同产业之间的大汇流。这样的描述其实还远远不是宽带浪潮的全部意义和本质内容。上个世纪中叶托夫勒曾经预言,电子通信技术的革命必将与海洋工业、遗传工业、新材料工业充分结合,并引发出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产业革命。身处宽带浪潮时代,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宽带革命正是那个触动多米诺骨牌的"扳机"。因此,宽带决不仅仅是互联网的又一次技术跃进,宽带将使人类迎来通信文化的真正繁荣,宽带将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诗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互联网的最初载体,电信企业首先感知到宽带浪潮的冲击。传统电信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提供适用于普通人的、远距离的、相对廉价的语音(电话)、文字(电报、传真)通信服务。窄带互联网技术和图文并茂的信息特性与庞大的电信网络无缝结合,给电信企业带来了全新的业务增长点,也为电信企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借助于窄带互联网的东风,电信企业网络接入业务飞速增长,不尽财源滚滚而来。然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宽带浪潮扑面而来,其强大的多媒体功能特别是几尽完美的、极其廉价的语音和文字信息通信功能,如飓风一样扫荡着电信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一夕之间,除了互联网业务,整个电信企业的传统业务面临着彻底出局的危机。怎么办?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企业,要不被宽带浪潮淘汰出局,唯一的出路就是从目前传统的语音、文字通信服务和互联网接入服务商身份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身份转变,即主要通过提供丰富的、可靠的、海量的有价信息服务来锁定信息消费者,实现超越基础电信服务的增量价值回报。究其实质,就是利用宽带浪潮初期的应用内容匮乏和规范混乱的空当,通过创新内容,向电信产业的下游产业链扩张,抢先占领"后宽带浪潮"的新电信产业链制高点。
(2)激烈的竞争,迫使电信企业进行业务战略性创新
激烈的市场竞争,首先来自于电信行业内部垄断体制的打破。自开放九种非基本电信业务以来,我国电信市场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完全垄断经营演变为目前的多家大型运营商和众多增值业务运营商并存,在各种业务领域展开全面竞争的局面。每个在中国生活的普通人都曾无比熟悉的"邮电局"悄然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邮(政)电(信)分离、寻呼剥离、移动脱离、电信分拆等一系列大动作,导致电信市场迅速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同质竞争全面铺开,异质竞争不断加剧。最直接体现电信行业竞争状况的是收入和用户市场份额的变化。以2002~2003年数据说话:在业务收入上,###,中国网通,###,中国联通;在用户份额上,###,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四足鼎立的局面已然形成。


第一节 1引领中国特色通信文化(2)
竞争性的市场环境是催生创新的土壤。在垄断性市场中,垄断企业只要提供基本的服务就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甚至高额的垄断利润,因此只要整个市场没有走向衰落,他们就不需要通过创新来求得生存和发展。不存在竞争的压力,也就缺乏创新的动力。我们可以看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新的电信技术出现,已经为电信业务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机会,也可以大大提高原有业务的质量,但是当时仍然垄断经营的电信企业为保护其原有的设备和投资,而拒绝在电信网络中采用先进技术,或者延迟新业务的提供;而在改革之后,新技术与新业务发展的速度却越来越快,大有"不需扬鞭自奋蹄"之势--电信企业的老总们明白,如果不创新服务,就会被同行超过,就会被市场无情淘汰。
打破电信行业垄断经营所引发的激烈竞争导致电信市场早熟,反过来又引发了更为激烈的服务竞争。在竞争性市场环境中,每天都有许多新的企业出现,同时也有不少老企业宣告破产。企业的寿命一方面取决于能否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另一方面取决于它所依赖的市场的寿命。一个市场的成长也有其动态的变化过程,没有一个市场是一成不变的,与一件产品一样,一个市场也会经历成长、成熟、衰退甚至消亡的发展过程。不管这个市场发育与发展过程多么漫长,它都会逐步地走向成熟化。因为任何一种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容量都是有限的,当这种产品的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市场饱和或供大于求。电信业务市场同样如此。在发达国家,传统的话音市场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饱和状态,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经过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之后,近年来电信业务增量不增收、ARPU值逐年下降、电信业务增长速度放慢等标志着电信业务市场走向成熟的现象频频出现。电信市场已经达到一个阶段性容量极限,未来的电信市场竞争势必比现在更加激烈,收入和利润增长将日益困难。面对这种成熟化的市场,无论是领先者还是落后者,若想在市场中生存,只有进行业务创新。
我国入世时承诺,入世两年内取消电信增值业务地域限制,外资上限50%;入世六年内取消电信移动和数据业务地域限制,外资上限可达49%。从过去的几年看,国际金融投资机构亦步亦趋地紧跟电信市场开放步伐,灵活地舞动资本之手在电信市场兴云布雨,或通过参股上市电信企业间接进入核心电信企业,或通过购并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大量收集未来电信产业竞争筹码。特别是后者,目前看似跟电信企业核心业务无关,实际上蕴藏着更大的竞争风险。因为宽带浪潮正在引发产业融合汇流浪潮,未来的电信企业将丧失语音市场霸主地位,逐渐变身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与此同时,网站、广电网、电力网等各种"非电信企业"将进入传统电信服务领域,与电信企业争夺通信市场份额。从技术的角度,业外企业进入电信传统业务的障碍已经被扫除,目前最大的障碍是体制和政策。一旦体制问题解决,国际资本手中的大量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必将挟信息经营上的强大能力,向几大电信企业展开狼群式的进攻。生死存亡的威胁迫使电信企业必须争分夺秒,圈占信息服务资源,占领宽带信息服务高地,赢得未来竞争优势地位。
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一节 2天天在线网站发展历程(1)
2004年2月17日,天天在线有限公司和天天在线宽带门户网站()同日成立。天天在线网站以"传递时尚娱乐新体验"为目标,以"上传我的生活、下载你的需求"为宗旨,汇聚大量合作伙伴,全力打造"电视化、娱乐化、家庭化、精品化"内容,旨在开辟"网络电视"新时代。
从成立开始,天天在线就旗帜鲜明地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缔造中国特色"通信传媒",引领中国特色"通信文化"潮流。提出了树立并倡导"通信文化"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文化创新体现丰富多彩的内容,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开启"中国传媒大道上的新的文化快车",打造具有中国特色、让中国了解世界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现代"通信传媒"平台的总体奋斗目标。简言之,三网合一+文化内涵=天天在线。
1.国家颁发许可证,为天天在线发展铺平了道路
2004年2月17日,天天在线正式成立,宽带门户网站定位为中国特色"网络电视"。天天在线网站是通过宽带网络向用户实时传输音视频内容,用户则像观看电视一样通过计算机终端收看天天在线的影视节目。由于影视内容涉及意识形态问题,国家有关部门一向对此实行严格的管制政策,即经营网络电视网站,必须有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2003年2月广电总局颁发的《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明文规定:"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视听节目,必须持有《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是建设合法网络电视的通行证,只颁发给两类企业,一类是CCTV之类的广电系统属下的专业媒体,另一类是网站运营商。为了保证对获证企业的内容控制力度,提高运营门槛,许可证对网络媒体传播方面的技术和实力作了严格的规定。广电总局经过反复审核,最终在2004年3月25日,颁发给天天在线《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这是中国网站运营商中获得此证的第一家。许可证允许天天在线经营影视剧类、娱乐类和专业类(除新闻类未获得)等四大类中的三大类内容,可以在全国范围进行传播。许可证的获得,为天天在线网站建设"网络电视"铺平了道路。
嗣后,天天在线又向有关部门申请,获得了经营网络电视必须的一系列许可证书。目前,除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外,天天在线网站还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ICP)、广告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经营性网站备案证书等主要资质证书。齐备的资质证明为天天在线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2.合作创新,形成天天在线网站内容特色
从网站成立之初,天天在线就深刻地意识到,作为"网络电视"通信传媒,其内涵更多的是一个高速多媒体通信网络,其音视频内容必然主要来源于传统媒体。因此,与传统媒体建立紧密的利益捆绑和内容合作机制,是天天在线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通过不懈的努力,目前天天在线网站已经与100多家内容供应商建立了内容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内容体系。
(1)与中央电视台合推"天天新闻联播"栏目
新闻对于一个媒体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天天在线网站一开始就开设并积极运作新闻频道。天天在线新闻频道,是中国第一个真正的视觉化网络新闻频道,它突破了传统新闻网站密密麻麻的海量标题模式,每天为网民披沙拣金、精挑细选,提供几十条国内外最重要的新闻,精心制作,以视频、图片的方式精彩呈现,实现了网站新闻从文字时代向视听时代的重大转变。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是公众了解国事动态、浏览国际风云的权威窗口。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新闻,多半通过《新闻联播》这个窗口,在第一时间传播到中国和世界。每天收看《新闻联播》已经成为许许多多中国家庭多年不变的习惯。但是由于电视的线性播出特点,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按时收看《新闻联播》。而网络电视非线性播出的特点恰好能够弥补普通电视的缺点。
在2004年3月获得《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后,天天在线网站自觉肩负起了在宽带互联网上传播党和政府声音的重任,与中央电视台通力合作,向国内外网民独家推出了网络版的《新闻联播》,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天天在线新闻频道发布展示。天天新闻联播在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7点半新闻联播播出结束后,由新闻频道编辑对新闻联播的每条新闻进行切割,形成一条条独立的视频新闻,半小时后就可以上线供宽带消费者收看。从此,无论白天还是深夜,广大网民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在天天在线免费点击播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不仅可以看当天的,还可以查阅和反复观看更早时间的视频新闻。
(2)与上海文广集团结为内容合作伙伴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是中国第二大传媒集团,拥有仅次于中央电视台的内容实力,与天天在线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2004年8月25日,上海文广集团旗下的宽带网站东方宽频(),和天天在线网站在北京国际影视节目展上结为内容合作伙伴,携手出击网络视音频内容领域。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东方宽频网成立于2004年1月,拥有体育、新闻、影视、音乐等丰富的网络内容资源,尤其是拥有中超联赛的网络播映版权,在宽带网上能同时播出每轮6场赛事,一直受到广大网友的热烈欢迎。不但如此,东方宽频更是率先开创了具有宽带网络特色的、网民参与性极强的一系列宽带互动类节目。而天天在线作为中国首家宽带门户网站拥有数百万的宽带用户资源和众多的国内外优秀的内容合作伙伴。天天在线与东方宽频合作,以体育和时尚类节目为突破口,携手进军宽带网络市场,为国内宽带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 2天天在线网站发展历程(2)
(3)与中国人口宣教中心共推"两性健康"内容
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是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属惟一一家人口及两性健康信息制作的权威宣传机构,以推广宣传生殖健康内容为核心业务,面向全国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传播。中心与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等有关国际组织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利用宽带和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平台,建立多方位多角度宣传教育渠道,更好地输出自己的服务,满足"数字时代"大众独特的信息需求,是人口宣教中心在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天天在线网站的主要目标人群年龄段为15~35岁,也正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核心人群,两家合作顺理成章。
2004年下半年,全国范围内掀起的网络扫黄浪潮使得健康两性信息出现空当,这一契机直接促成双方的合作。2004年9月28日,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与天天在线联合推出"天天两性健康"频道(),每天以视频直播和热线电话专家答疑的方式,向全国的用户提供两性健康问题咨询服务。
天天在线的两性健康频道充分发挥宽带优势,以视频、声音、文字等多媒体综合方式给用户带来全新的感受。网上视频直播与11699168固定电话语音热线服务,针对各个年龄段、各种需求的人群提供全方位多角度服务;通过医学专家的专业咨询服务,使大众及时获得两性知识,解决难言之隐。"网上视频直播"特邀有关专家,每周七天,每天20:00到22:00,分别围绕女性健康、性病、男性健康、不孕不育、青春期、艾滋病等男女身心健康的核心问题进行现场咨询服务,网民既可以在线观看直播节目,也可以在线用文字形式提问,还可以拨打热线电话进行现场咨询。"生殖健康影音坊"是一个两性健康知识精彩视频集锦栏目,汇集青春期教育、新婚必知、孕育指南、更年期、避孕节育、男性健康、性病艾滋病、生育文化等内容于一炉,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可看性。
(4)与阳光365推出杨澜领衔"说给女人听"栏目
阳光365多媒体控股有限公司,由阳光媒体投资集团与联想集团合资组建,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任董事会主席,是大中华区高素质的电视和多媒体内容供应商。2004年11月15日,阳光365与天天在线结为战略合作伙伴,立足于电视媒体与宽带通信传媒的崭新结合,首先隆重推出了全新网络电视"互动秀"(Call-in-Show)节目--"说给女人听"。这是天天在线在内容引入方面的又一重大举措。
"互动秀"(Call-in-Show)是目前国际网络电视流行的一种直播形式,基于宽带网络,受众通过网络留言、电话和短信等方式提问,专家通过网络视频现场或远程连线即时交流解答。由杨澜领衔主持的"说给女人听"定位于"中国职业女性精神补给站",旨在帮助她们生活得更健康、更自信、更宽容、更快乐。网友、观众和听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这档新鲜的节目:登录天天在线网站(),拨打声讯热线电话(固定电话用户拨打11696000、移动用户拨打12590681062、联通用户拨打101590660221),发短信(移动用户发送汉字"澜"+短信内容至8003066、联通用户发送汉字"澜"+短信内容至9850066),杨澜与受众即时###沟通。
专家认为,"说给女人听"节目的开播在###业和传媒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首先,这是###业历史上首次把"宽带网、固话网、移动网"三种网络捆绑,就同一个信息源互动传播。其次,从传媒业的角度,"说给女人听"是宽带内容节目形态的重要创新,也是构建中国跨媒体互动平台的重要尝试。受制于资本、带宽、技术和市场,以往宽带内容都以传播"二手内容"为主,几乎没有能体现自身特点的原创性东西。"说给女人听"作为一种完全基于宽带网络开发的"一手内容",率先突破了资本、带宽、技术和市场的限制,将新媒体的宽频、整合、互动、个性特色充分地表现出来,具有原创性特点,给人以新的感受。
(5)与友通公司合作创建内容加工基地
天天在线的实践证明,宽带网站内容有其独特性要求,必须对传统媒体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加工才能适应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天天在线与星美传媒旗下的友通公司合作推出专用内容加工基地。2005年1月18日,天天在线-友通数字内容制作基地揭牌仪式,在位于北京昌平中关村科技园的友通数字媒体有限公司隆重举行,天天在线与友通公司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天天在线将自身原有的内容研发、加工制作环节交由友通数字媒体公司独家完成;友通则以自身现有的内容资源、技术服务平台和完备的传输网络全力支持天天在线的商业运营,实现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共同创新中国数字媒体商业模式。
媒体专家认为,随着宽带的普及,数字电视、移动增值业务的飞速发展,数字传媒的勃勃生机逐渐显现出来。2005年中国的数字媒体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数字媒体消费市场对正版内容和数字媒体产品的研发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越来越多的SP提出了产品创新的迫切要求。天天在线和友通的合作,首开数字媒体领域门户网站和专业内容制作机构合作先河,体现了在市场驱动力下数字媒体产业链各环节优势资源的科学组合。这对于打造中国版权自主的数字传媒品牌,对于维护数字媒体正版内容资源具有创新性意义。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第一节 2天天在线网站发展历程(3)
3.成功实施收费战略,平稳实现从免费模式到收费模式过渡
鉴于当时中国宽带产业链还不成熟,按照原定计划,天天在线本来打算是3年不赢利的。然而,由于中国宽带网络发展速度异常的快,整个产业迅速成熟,已经接近产业爆发的临界点。随着网络道路的不断扩宽,市场对更多精彩内容和优质服务的呼声日益高涨,宽带网络内容瓶颈尖锐地凸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天天在线董事会和高层领导决定修改原来的战略计划,提前启动收费战略。
启动收费战略意味着天天在线要冒技术、带宽、内容、市场四重风险。技术上,天天在线从创立之初就定位为流媒体,依赖的是流媒体技术。然而,从商业化运营的角度看,流媒体技术当时还不够成熟。主要表现为硬件成本居高不下,用户服务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不对称。带宽上,我国绝大部分宽带用户用的带宽还不足1Mb/s,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对于流媒体还显得不够宽,只能呈现较低码流和较低品质的图像。内容上,独特的"杀手级"内容还在研发之中,大量的特色内容还在引进过程中,能否充分满足用户的深层需求还未可知。
从市场角度看,我国生产力的多层次性在宽带上的表现相当突出。由于国民收入水平总体偏低,使得宽带用户还未大面积普及。虽然在电信部门大力推动下,当前宽带用户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但一方面离引爆产业链的要求尚有距离,另一方面,由于居民消费能力不强,"热装冷用"的现象还相当突出。因此,在目前已有的3110万宽带用户中究竟能有多少用户会为天天在线付费内容买单,在推出付费内容前谁都没有底。
2004年12月31日15时,天天在线收费内容区隆重上线,市场反响出乎意料的强烈,日均注册用户过万,包月用户上千。这标志着天天在线收费战略初获成功,天天在线从免费模式平稳过渡到收费模式。有关专家认为,作为中国首家宽带门户,天天在线成功实现收费,充分证明只要有好的内容和创意,宽带用户是完全愿意和能够支付费用的;付费用户在短期内强劲增长,这更说明宽带付费内容发展的市场基础已经成熟,市场发展的前景和潜力十分巨大。天天在线此举将大大强化宽带产业链各方信心,刺激宽带内容创新,给宽带用户带来更多、更精彩的宽带消费体验。这对于整个宽带内容和服务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宽带产业链的加速成长都是一针强心剂。


第一节 3缔造中国特色通信传媒
电信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电信业传统业务进入微利时代,增值服务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竞争的制高点。据调查,增值服务收入已占发达国家电信企业总收入的30%以上,从增值服务中闯出一条新路,这已经成为电信企业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经过内容资源的大力整合,"天天在线"已经初步拥有一系列自主优势,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一,资质优势,获得了"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可以合法地整合音视频资源,提供内容服务;其二,体制优势,面对国际资本市场和国内用户需求,进行市场化运作;其三,人才优势,集中了一批熟悉传媒运营的专业人士,具有市场需求思维,能大胆创新;其四,天天在线逐渐形成了"以创新为本、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的企业文化理念,致力于建设学习型企业,已经初步锻炼出一支能吃苦、能战斗的团队。
天天在线的理论与实践证明,"三网合一"已成为通信文化业的共识。在未来3到5年的时间内,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文化市场。天天在线将顺应历史潮流,进一步适应宽带和"三网合一"要求,放眼世界,加强与其他各种通信网络运营商合作,打开门户办企业,逐步把天天在线打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通信文化"服务基地。
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节 天天在线的实践现状(1)
作为通信文化概念的首倡者,天天在线顺应通信文化发展的历史性趋势,瞄准"三网合一"的巨大市场空间,秉承"适应数字时代要求,走通信文化创新之路"理念,高擎"内容为王"大旗,致力于打造中国特色"通信传媒",领导"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的崭新宽带通信文化潮流。
打开IE,键入天天在线网址(),天天在线的动感首页立刻映入眼帘:伴随着宏大而强劲的背景音乐和不断划破长空的飞火流星,一个充满动感的宇宙星空图跃出屏幕。随着亮光乍闪,天天在线LOGO在光芒中心点出现。紧接着,24个主要频道围绕天天在线LOGO旋转着,如梨花绽放般绽放出来,最后定格为一个环绕天天在线LOGO有序排列的太阳大系图--天天在线LOGO是太阳,24个频道是行星。这个精巧的首页,体现了员工们团结一心,共同打造中国特色通信文化的坚强意志。
从2004年3月至今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改版,天天在线网站目前已建成拥有24个频道、栏目、邮箱、即时通等门类齐全、使用方便的崭新"网络电视"平台。主要频道包括:三网互动平台、116VV服务、新闻频道、影视频道、女性频道、体育频道、网络收音机、两性频道、怀旧频道、儿童频道、动漫频道、游戏频道、炫酷e族、高尔夫频道、博客社区、房展频道、教育频道、酷信地带、UU网络电视频道、车优频道、互动秀场。
<b>  三网互动平台</b>
天天在线三网互动平台,以小灵通短信、116语音、宽带互联网三大平台为技术支撑,用116 ID串联用户体验。使用户可以享受到精彩直播、主题互动、视频聊天以及大量视频内容等各种电信增值服务。
<b>  116 VV服务</b>
116 VV号(也称116ID)是天天在线融合当前先进技术,将网站、语音平台、通信手段整合在一起的一个通用用户识别号码。作为一种用户标识,116 VV号可以作为用户账号登录网站;作为一种语音平台,用户可以通过116 VV号进行语音留言;作为一种通信号码,通过拨打116 VV号可以直接呼转到绑定的通信设备上,实现用户间随时通话。此外,为了便于用户交流,116 VV号还人性化地分为哥哥(GG)号(单号)和妹妹(MM)号(双号)。
<b>  新闻频道</b>
天天在线新闻频道以富有冲击力的大图以及视频新闻,全新打造了一个电视化的新闻栏目--网络新闻联播。同时网站还设置了重要新闻(以时政类新闻为主)、轶闻参考(以社会类新闻为主)、体育报道和娱闻杂报四类新闻,并在新闻资讯中融入大量的视频新闻,用各种方式向用户展示新闻资讯。
<b>  影视频道</b>
天天在线影视频道是宽带网站特色的典型体现。影视频道分为影视精选、环球影院、动画影城三个专区,集中了国内外各种新老精彩影片。其中,"影视精选"栏目主要展示国内、港台地区优秀作品,周星驰、葛优、成龙等当代明星近期作品一览无余;"环球影院"主要集中国外影视精品;"动画影城"专门奉献给小朋友和"新新一族"。影视频道的栏目设计体现微观定位,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天天在线目前正跟国内外拥有版权的影视巨头们紧密磋商,相信不久以后消费者就能看到更加丰富的精品影视内容。
<b>  女性频道</b>
天天在线女性频道是一个崭新的频道,主要锁定年轻、时尚、前卫的女性人群。整体感觉简洁、凝练,以精彩视频小短片形式有序排列,内容精选了当前国际上最时尚的衣饰秀,直扣主流女性深层心理需求--欣赏香艳巴黎"红磨坊"激情内衣秀,饱览迷死人的曼妙内衣,幻想梦幻销魂的爱情诱惑;感受花样年华ShanghaiTang的最新样式,感悟中西合璧演绎的最新东方服饰韵味,品味时尚品牌LV的奢华内涵,欣赏JOOP之夜德国大型露天时装秀……
<b>  体育频道</b>
天天在线体育频道一经上线,就受到网友的好评和追捧,注册和包月用户直线增长。特别是收费内容在保持原来免费节目内容丰富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节目的质量和深度,增加了大量体育名人访谈专题、体育嘉年华等具有特色的体育,不但可以在线欣赏,还可以提供下载,反复咀嚼。体育频道收费内容增加了许多人性化、直观化的服务,每一条体育视频附以相关图片和简介,帮助网民更好、更全面地感觉运动视听带来的冲击与享受。《G路姚明》系列纪录片、《走进刘翔》全集、经典电影体育版等等,体育频道为用户一网打尽。
<b>  网络收音机</b>
网络收音机频道的收费内容为天天在线自制有声节目。这些节目的特点是只能在天天在线的网络收音机频道收听。在免费区可以及时收听当期的新鲜节目,不支持下载,一有新节目马上替换旧的,但收费区不但有以往全部节目的列表集合、提供在线收听和下载收藏等功能。同时,收费节目不受带宽、同时在线人数限制,可以清晰、流畅地收听精彩内容。
<b>  两性频道</b>
两性频道是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与天天在线联合推出的。提供专家"网上视频直播"的往期回顾,是天天在线特有的一个创新网络电视栏目。特邀有关权威专家,每周七天,围绕女性健康、性病、男性健康、不孕不育、青春期、艾滋病等核心问题进行现场咨询服务,网民既可以在线观看直播节目,也可以在线用文字形式提问,还可以拨打热线电话进行现场咨询,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以前由于直播时间问题,很多观众不一定能即时参与节目,希望能看到直播录像,两性内容的推出满足了观众这一需要。
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二节 天天在线的实践现状(2)
<b>  怀旧频道</b>
时间的流逝给我们留下可以回忆的资本,在你心中已经逐渐习惯许多和我们生活痕迹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事物渐渐消失。一本喜欢的小说曾经伴随着我们成长,一首动听的歌曲曾代表着自己的心灵之声,当那些温馨的记忆重回到身边时,唤起了每个人情感上的共鸣和追忆,让青春永驻在每个人的心中,让每个人为整个社会贡献和呼唤出更多的人文关怀。这就是怀旧频道开设的最初设想。为了满足用户多样化和对更多精品内容的延伸需求,怀旧频道汇聚高品质的经典文化影视作品,共同分享大量经典收藏音视频,充分弥补网友曾经错过的遗憾,让更多的网友品味到更温暖的人间真情。
<b>  儿童频道</b>
据统计,我国0-14岁的少年儿童总量达3亿多,占全国总人口近30%。儿童频道主要是为少年儿童提供服务的。动画片是最受少年儿童欢迎的内容,其主打栏目之一"动画天地"整合了一批热门的动画节目,有凯蒂猫、麦兜故事、晴空战士等。更多更好的适合我国少年儿童观看的节目正在积极准备中,也将陆续推出。
<b>  动漫频道</b>
动漫频道目前以动画视频和动漫专题节目为主,动画视频以目前最具人气的《火影忍者》、《海贼王》、《犬夜叉》、《钢炼金术士》、《头文字D》、《十二国记》、《EVA》等日本动画为主打,片长共500集;同时加入《棋魂》、《丁丁历险记》、《乱马1/2》、《美鸟》、《花田少年史》等经典动画,主要服务于追求新潮的年轻动漫迷和喜欢怀旧的成人。动漫主题电视节目《绝对动漫》和2005年新锐动漫综艺节目《动漫风》,也将和天天在线动漫频道独家网络合作,同步发放最新的精彩动漫娱乐节目。
<b>  游戏频道</b>
游戏频道目前主要集中了广大游戏迷们最为关心的一些热点视频。有详细介绍通关技巧的"玩法招招鲜",有反映高手比赛实况的"动力竞技场",还有原汁原味的赛场花絮视频。据悉,目前这些内容还只是些"小点心",天天在线已经着手引进韩国游戏,不久将大规模推出。
<b>  炫酷e族</b>
天天在线"炫酷e族",梦想中国新e代。一个属于新新人类的自我展示空间,一个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快乐天地。是国内首家权威的针对中国广大青少年的宽带网络频道。专门针对中国广大青少年开辟的一个全新的、绿色的、寓教于乐的网络信息交流空间。
<b>  高尔夫频道</b>
天天在线高尔夫频道带你体验高尔夫,享受高尔夫。高尔夫经典赛事:全年53场精彩的美巡赛、欧巡赛,第一时间点播收看,随时回顾品味。高球课堂:您贴身的高尔夫教练,职业选手和资深教练的指导让你的高尔夫球技突飞猛进。最新的高尔夫新闻资讯,让你随时掌握高尔夫。
<b>  博客社区</b>
天天在线博客社区,以记录点滴生活、展现真实自我为主题,让渴望在"自己的园地"中播种和收获的网民们,用各种可能的形式表达自己。
<b>  房展频道</b>
天天在线房展频道利用宽带网络和网上视频技术,满足广大用户对房产信息日益增大的需求。在宽带条件下,信息更为直接,表现方式更为生动,使足不出户看房成了现实。
<b>  教育频道</b>
天天在线教育频道是拥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成人与继续教育为一体的全面教育平台。通过宽带网络用户坐在家里就可以接受名师、名校教育,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习也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b>  酷信地带</b>
天天在线酷信地带定位于短信增值服务、互联网娱乐服务,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移动增值业务、语音聊天业务的娱乐互动平台,为###、中国联通、中国网通、###的增值业务接入商提供全方位宣传推广服务。
<b>  UU网络电视频道</b>
UU网络电视频道是一个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多频道直播的网络电视频道,用户只要像QQ一样下载一个客户端播放程序,就可以随时在自己的电脑上观看精彩的电视直播节目。目前,该频道已经开始了央视综合、央视体育、时尚前沿、游戏东西、财经股评等5个重点频道。
<b>  车优频道</b>
车优频道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与天天在线合办的专门介绍汽车信息的频道,也是该协会惟一指定的官方网站。"车优频道=汽车+优质生活+网络电视",以宣言汽车时代的美好生活为目标。目前,重点开设了车优新闻、车优视频、车优越野、淘车中联、二手车交易、我来说车、车游天下、互动专区等栏目,能够为爱车一族提供全方位的、权威的汽车信息。
<b>  互动秀场</b>
互动秀场是天天在线"三网互动平台"上的直播聊天室,可以轻松实现栏目主持人、特约嘉宾、网友三方文字、音视频即时互动交流。目前,该频道开设了动漫秀场和淑女大学堂两个主题聊天室。


第三节 1新媒体概念(1)
在第1章我们概略地比较了新媒体相对与传统媒体的特点。本节我们将从微观角度,撷取众家之长,结合天天在线的实践感想,对此作出进一步分析,以期对新媒体的概念、特征、新媒体产品及其与传统媒体关系等基本的问题给出一个更加明晰的答案,与读者商榷。
<b>  新媒体概念</b>
当我们提出一个概念时,必须要明晰的是它的内涵和外延。所谓的内涵,是要回答它"是什么"的问题;而它的外延,是要界定一下它的适用范围。最近2年以来,"新媒体"的概念四处散播,ICP(网络内容服务商)们称自己"新媒体";个人网站称自己"新媒体";刚刚创建的财经类纸质媒体称自己"新媒体";早已创建的都市类、时尚类、IT类媒体等等纸质媒体也纷纷旧貌换新颜,将自己扮作"新媒体"……然而,尽管"新媒体"这个概念已被广泛使用,但是迄今为止尚未见广为认同的解释。因此,厘清"新媒体"的概念,回答什么是"新媒体",这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新媒体"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谁已无从查考,我们先看看有关方面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今天我们所说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出现,是指以前没有出现的;一个是影响,所谓影响就是受计算机信息技术影响而产生变化的,这两种媒体形态是我们现在说的新媒体。" "新媒体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的,新媒体这个概念词儿是不变的,但它的内涵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科学技术,是促使其发展变化中的一个主要因素。"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黎瑞刚认为,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对于我们平时见到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最常见的就是数字媒体和新媒体。新媒体是未来媒体发展的重点,正受到广泛的关注,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控股有限公司执行主席吴征认为,新媒体和旧媒体只是不同的形式表达同样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新媒体和旧媒体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科技日报社汤东宁副社长认为,新媒体主要是指以网络为主体的传播平台。上海东方宽频总经理张大钟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是信息科技和媒体产品服务的紧密结合,是媒体传播市场发展的趋势和必然方向。
美国网络新闻学创始人、"博客(blog)"报道形式首创者丹·吉尔默对新媒体的概念颇有麦克卢汉的遗风。2001年9月28日,他在自己的博客上提出了"新闻媒体"(Journalism )的概念:是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或说旧媒体(old media);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new media)或者叫跨媒体,但新闻传播方式并没有实质改变,仍是集中控制式的传播模式。而媒体就是以博客为趋势的we media(还没有一个非常贴切的中文译名,可以译为"个人媒体"、"自媒体"、"我们媒体"或"共享媒体")。
专家研究表明,真正以"新媒体"这个概念作为系统研究对象而形成一个学科,则是近四十年以来的事情。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媒体是在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或影响的媒介形态,如互联网络、电子出版、卫星通信、数字电视、手机终端等。通常认为,今天意义的新媒体的起点,是二战结束后美国一些军用通信技术转为民用,如计算机网络,如卫星通信。这些技术的应用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规模,并引起相应的传播学研究,从而确立起新媒体传播研究这一学科领域。
比较各种观点,不难发现,人们对新媒体概念有很多共识,分歧仅在于广义和狭义。我们认为,广义的新媒体是指形成于二战以后,依托于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网络的新型信息媒介的总称。狭义而言,新媒体是指形成于二战以后,依托于数字化、网络化、平民化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网络,由专业信息网络机构主导,以各种数字化信息处理终端为输出装置,通过向大量用户大规模提供交互式信息和娱乐服务以获取经济利益的各种新型传媒形态的总称。新媒体随着信息通信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异,目前,主要的新媒体包括网络电视、电话广播、移动媒体、数字电视四类。广义的新媒体研究比较侧重于其社会效应,本文主要研究狭义的新媒体,侧重于从市场和商业运营的角度对新媒体的探讨。(如无特别说明,下文所指新媒体都是指狭义概念。)
1.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网络电视在收看某种电视节目时可以同时享受和其他观众进行感想交谈、回答有关提问、录制画面、用打印机打印有关画面……等等丰富多彩的增值信息服务。网络电视实质就是把电视播放和宽带互联网统一结合起来,实现电视音视频播放,以更好地体验电视视听效果。
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三节 1新媒体概念(2)
2.电话广播
电话广播是凭借公用电信网的资源和其他通信设备而开发的一种电信增值服务。用户通过拨打特定的电话号码,并按语音提示选择,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得信息性、娱乐性、互动性语音信息服务。譬如,收听广播台、电视台节目,听新闻、天气预报、股票信息,玩智力性、娱乐性游戏,电话聊天、交友等。
3.移动媒体
移动媒体是指基于个人移动数字处理终端和无线数字通信技术而开发的一种电信增值服务,也是最新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结合的产物。目前,移动媒体的主要载体是手机,也就是所谓的"第五媒体"。目前,第五媒体的主要内容形式有"手机报刊"、"手机电视"两种。前者的信息流转形式是电信增值服务商将新闻、娱乐、信息内容,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用户通过手机短信获取信息。后者目前还是一种概念,基本上就是把电视频道内置到手机上,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看电视。
随着3G时代的来临,随着技术的完善、用户认知的不断提高和运营模式的逐渐完善,手机将可以更快更好地承载目前各种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一个以手机为终端的新媒体正冉冉升起。2003年7月30日,日本朝日新闻社推出手机时尚杂志--《skew!》,创刊号共发行10万册,深得"手机一族"的喜爱,标志着手机杂志的诞生。2004年7月18日,中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开通;2005年1月10日,杭州报业集团和杭州移动宣布合作推出了一张彩信手机报纸。2005年1月1日,上海移动与文广传媒联手启动手机电视业务。
需要指出一点,手机只是移动媒体的一种。我们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通信网络融合,一切能够借助移动通信网络沟通信息的个人信息处理终端都应划入移动媒体之列。譬如个人数字助理(PDA)、电子阅读器、移动影院甚至MP3、数码摄录相机等等都将成为移动媒体的一部分。
4.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是指从演播室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编辑到信号的发射、传输、接收的所有环节,都使用数字信号或对该系统所有的信号传播都通过数字流来传播的电视。
对应数字技术而言,还有一种技术叫模拟技术。目前,电视节目从采集到接收的全过程中,大部分环节已经实现了数字化,但是在某些环节上,尚未完全采用数字技术,例如有线电视传输和用户接收两个环节,现仍采用模拟技术。因此,现在我们通常讲的数字电视,主要指有线电视传输和用户接收两个环节的数字化。只有实现了电视节目从采集到用户接收全过程的数字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视。
与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在技术上有以下特点和优势:其一,清晰度高、音频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水平清晰度较普通模拟电视提升3倍以上。其二,频道数量将成数倍增加,数字电视的信息量是普通电视的四五倍。其三,可开展多功能业务,不但支持未来扫描格式信号,还支持一定行频的有线电视、AV、DVD、逐行DVD、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的信号。一言以蔽之,"模拟电视看不到的数字电视看得到,模拟电视做不到的数字电视做得到",这就是数字电视的独特之处。


第三节 2新媒体特征(1)
从上文分析可见,新媒体实际上是一个"点对多"传播的电子媒体群,它们的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很多,随着信息政策、信息价值以及客观因素的变化,不同之处也可以交叉成一个相同点,相同之处也可以分散成多个不同点。因此,要在急剧的变化中把握新媒体的共同特征,殊为易事,在此试做简单分析比较。
1.信息发出者
新媒体的信息发出者包括通信网络运营商、SP和CP(信息服务商和内容提供商)、信息终端用户三类。其中,通信网络运营商、SP和CP是信息的主要发出者,居于信息流的主动地位,信息终端用户主要是信息流的消费者,虽然也反馈一定的信息,但不占有主动地位,相对处于信息流的低势位。
网络电视和数字电视的音视频内容存储于信息运营商的计算机数据库也就是容量巨大的磁盘阵列中,用户通过网页界面检索、点击进入数据库,获取、消费所需信息。在选择和消费音视频内容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随时发表感想,同信息运营商在线客服人员、其他在线用户沟通信息、提出需求。同理,电话广播和移动媒体运营商也在其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潜在消费信息供用户检索、选择消费。当然,也可以通过语音、短信等形式反馈信息。
总之,在新媒体中,信息的主要发出者是电信运营商、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商、信息增值服务商三类专业机构。这与传统媒体以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为信息主要发出者的机制是有明显差别的。
2.信息接受者
(1)潜在数量庞大
新媒体的信息接受者也就是受众,囊括了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电话广播、移动媒体用户,总数庞大,堪称蔚为大观。
目前,全球电话用户已经高度普及。据统计,到2002年年底,全球电话用户总数就达到了22亿。在未来的5年,全球的电信密度(固定加移动)将增加到50%以上,也就是说地球上每两人就有一部电话。
近年来,全球互联网用户高速增长。截至2002年,全球互联网主机已达亿台。至2003年年初,全球的互联网网民数已达6亿。与此同时,全球宽带用户数表现出强劲增长的态势,2002年一年就新增用户70%,ITU发布的《宽带的降生》报告显示,世界互联网用户中十分之一是宽带用户。
世界各国都已经制定了旨在推动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整体平移的发展计划,全球数字电视的市场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全球有10亿电视用户,14亿台电视机。美国的数字电视用户数已超过40%,英国的数字电视用户数已超过50%。日本地面数字电视自2003年12月开播以来,已覆盖1200万户。预计2008年全球数字电视用户规模可望达到亿。
我国电话和互联网用户发展势头迅猛。信产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1月,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亿户,移动电话用户亿户。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达9880万。
中国宽带接入市场的井喷式发展,是全球互联网市场的一个亮点,从2003年开始,宽带用户每年都以3位数的增长率高速增长,截至2004年底总数已达4280万。作为家电消费的大国之一,我国电视机用户总数高达亿,全国共有4亿台电视机。我国计划2008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年全面停止模拟广播电视播出。
理论上讲,举凡电视机和通信网络用户都是新媒体的潜在用户,从潜在用户数量上看,新媒体远多于传统媒体。
(2)身份多样
新媒体庞大的用户群决定了其身份包罗万象,王侯将相、黎民百姓、贩夫走卒,各行各业,无论是什么身份的人都能成为新媒体的受众,都能轻易在新媒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3)自由度高
传统媒体是"主导受众型",而新媒体是"受众主导型"。在新媒体那里,受众有更大的选择权。新媒体可自由阅读,可更改再受众;纸媒体被迫阅读,不可更改;电视媒体被迫接受,不可更改。
3.信息的载体
(1)技术更高
新媒体二维空间(有可能突破到###),计算机语言生成;纸媒体单维空间(拼图识卡通除外),印刷技术;电视媒体三维空间,成像合成技术。
(2)边界开放
相对与传统媒体,新媒体几乎是没有边界的,不受地域限制的。报纸受地域限制的特征很明显。新媒体的"开放性"带来两个问题。其一,加剧了媒体的竞争。新媒体大家都使用平等的传播方式,势必加剧新闻的竞争。其二,开放性产生叠加效应。一份地区报纸,小山村的新闻,当天就可以传播到全国、全世界,也就是说,新媒体能够极大的放大信息。
(3)容量无限
报纸版面有限,广播电视有时间性,而新媒体通信网络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限制新媒体的容量的因素仅仅是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和网络的带宽--这两者都很容易千万倍地扩大。理论上讲,只要满足计算条件,一个新媒体中心即可满足全世界的信息存储需要。
(4)形式丰富
新媒体形式多样,各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纸媒体形式单一;电视媒体形式丰富。"多媒体化"使新媒体可融文字、广播、画面为一体。"超链接化"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重要特征,通过"超链接"技术,新媒体可以做到即时的、无限的扩展内容,从而使其内容变成"活物"。由于容量巨大,新媒体可以通过专题形式,整合大量资料,一步步地把一个内容做深入。
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三节 2新媒体特征(2)
(5)存取方便
除了大容量之外,新媒体还有"易检索性"的特点:新媒体可以随时存储内容,查找以前内容和相关内容非常方便。与之相比较,纸媒体可存储,但不方便查询;电视媒体本身不能暂停阅读(播放)而存储,需借助第三方介质。
4.信息的形态
(1)多元性
在新媒体上,从技术上讲,人人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这打破了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面。新闻要素不全的抄来的稿子在新媒体中特别是网络媒体中到处都是。内容发布者身份的不确定和目的的千变万化造成一个结果,就是信息内容包罗万象。积极的方面是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消极的方面是信息难以控制引导,冗余信息充斥新媒体空间。
(2)可信度
新媒体信息如果从实用角度来检验,可信度往往较低,但读者可辨别(仅指新媒体自身原创的或整合加工的信息);纸媒体中,报纸新闻信息因时间限制可信度比较高。但报纸评论的可信度并不高,这是信息不对称及报纸利用客观因素加固信息壁垒获得商业利益造成的。相对而言,杂志书籍的可信度更高一些;电视媒体除政治及宗教信息以外,其他可信度较高。
(3)个性化
这是新媒体的一个本质的特征。由于技术的局限,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订制他需要的新闻。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受众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动地阅读无差别复制的内容有很大不同。
(4)界面
报刊有版面的规律,报刊版面的轻重、主次,标题的处理、版面区域的安排都有自身特点。广播电视是以时间流分配信息的,节目内容需要围绕时间轴科学安排。同时,传统媒体的报道是线性的。新媒体则主要运用强大的软件和网页呈现内容,其内容组织是网状的,没有平面布局的概念,因为它可以轻松地实现24小时在线,因而时间的概念几乎不存在。
(5)新闻形式
新媒体新闻文稿关注的是速度快,文章要短。几千字的新闻稿,在新媒体上是很难行得通的。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是大白话,直截了当,突出重点。什么标题的对仗、平仄、工整、文法,做得再好也没人看。
(6)把关人
传统媒体分级管理,新媒体的编辑职权相对大于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编辑-总编辑,这样一种"三审制",很难在新媒体上实行。总编把关的模式很难在网站实现,一天滚动发2000条新闻,总编辑一个人哪里看得过来。所以网站编辑的职权较大,这也要求他有更强的把关意识。
(7)广告
传统的电台和电视台虽然有强大的硬件设备、精良的节目和广泛的受众群,但是节目中间密密麻麻的广告,无疑是广大听(观)众最为反感的事情。相对而言,新媒体的直接广告很少,而且不能强迫读者阅读。新媒体的广告更多的是以一种"软广告"和信息的形式存在。"关键词"广告是新媒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广告形式。
5.信息的反馈
(1)实时性
新媒体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发布。与报纸、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可以随时发布的可能。新媒体反馈系统健全,纸媒体反馈渠道单一,电视媒体反馈渠道单一。传统媒体有明确的发布时效、时段,定时定量。这种传播时效,决定了受众的关注也有了时段性:每天一次性的关注。而新媒体24小时在滚动,每天必须N次关注,才不会漏掉重要新闻。滚动新闻这种形式,对于习惯了每天一次性关注的受众来说,很可能会漏掉重要新闻。新媒体网络的立体性和非线性传播特点使其受众完全没有这种担心。一句话,新媒体可以以更强的时效性反馈信息。
(2)交互性
传统媒体的交互性弱,相对于受众,媒体地位更强大,它决定着受众"选择什么信息",受众的反馈往往是弱的,无力的。纸媒体互动性弱、对象感弱。还停留在读者热线、读编往来阶段,虽借助电子版本,但属辅助手段;电视媒体交互性只表现在专题节目中。新媒体交互性极强,独特的网络介质使得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走向平等,受众不再轻易受媒体摆布,而是可以通过同媒体以及其他受众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影响信息传播者。
6.信息的运营
(1)门槛
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传统媒体的进入门槛相当高,一份普通报纸的投入动辄就以千万计。而新媒体商业化门槛则相对较低,其巨大的包容性使得几乎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新媒体的一份子。这也是新媒体很难成为媒体统帅的原因--行业内部统帅太多了。
(2)市场
传统媒体目前是国家垄断性的,要有"准运证"。垄断带有保护性,能赚钱,能带来高利润。而新媒体却是没有垄断保护的,新媒体一产生,它就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家垄断对新媒体的保护作用是有限的。
(3)维护
新媒体技术高,更新快,维护成本较高,需要持续检查更新,以维持其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相对而言,报刊、广播电视技术已经发展了上百年,已经非常成熟,加上信息传送的周期性,虽然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而动态成本是较低的。
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三节 2新媒体特征(3)
(4)管理
传统媒体发展至今已经有非常清晰的管理机制和结构。编辑至上,轻视市场。而新媒体的管理机制相对模糊。新媒体的老大往往是总经理而不是总编。对技术的重视也有区别,在新媒体决策层中技术人员的份量重,而传统媒体则不然。


第三节 3融合孕育新产品
世纪之交,新媒体演义着接二连三的传奇,带给人眼花缭乱的精彩,大有摧枯拉朽之势。杰·尼尔森(Jakob Nielsen)曾在《传统媒体的终结》里预言说"未来的五到十年间,大多数现行的媒体样式将寿终正寝。它们将被以综合为特征的网络媒体所取代。"这种诺查丹马斯式的预言把传媒界弄得真有点兵荒马乱之感,那么,在历史舞台上,新媒体、老媒体,究竟是谁主沉浮呢?
我们认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当然存在某种程度的互相替代性,但是决不是简单的谁替代谁的问题,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替代,互为补充"的关系。必须承认,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具有受众选择的替代性关系。美国一家公司对2000人的抽样调查表明,新媒体出现后,23%的人少看电视了,20%少看杂志了,9%少听广播了,11%少看报纸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互补关系远远大于替代关系。
其一,报纸、广播、电视,三者能和平共处。电视刚出现时,有人预言它会替代广播,事实是和平共处。各种媒体有它的优势,有它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报纸不要任何电子设备就能阅读;广播,可以边干其他事边接收。受众在选择媒体上不存在排他性、应有多种选择。同样是读一部《三国演义》,有的人喜欢上网读e-book或光盘多媒体,有的人喜欢看电视或录像带,有的人则喜欢读绣像本章回小说,甚至有的人觉得只有读竖排大字儿的线装书才能读出《三国》的原汁原味儿。
其二,一个新媒体要超越一个传统媒体,成为一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媒体,至少要经过一代人。新媒体的广大受众和美好前景目前还仅仅是一种预期,从技术和社会制度上都远远不成熟。因此新媒体对传统媒体还远不足以构成巨大冲击。事实上,传统媒体在人类社会中仍然是居于主导地位的。
其三,目前,新媒体的主导内容实际上不过是传统媒体的电子翻版,"1+1"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主要关系。所谓"1+1"是指新媒体基本上是把传统媒体上的东西照搬到网上,极端的情况是什么也不做变动。好一些的是做些简单的编辑,把传统媒体的稿子、节目重新安排,重新设计版面,搬到新媒体上。新媒体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在内容上便实行"拿来主义"。它的新闻来源于传统的报纸、杂志和电视以及通讯社等。新浪网的新闻中心是全球第一家24小时滚动播出的中文网站。目前,该网站在全国已有50多个合作对象,包括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美国在线(AOL)的新闻主要靠路透社与美联社这两家通讯社撑腰。
其四,近年来,新媒体有重新回归老媒体的趋势。许多新媒体品牌的触角正在积极地伸进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一旦一个在线杂志在网上获得成功,网上读者甚至会提出希望看到一本纸质杂志的要求。美国的在线杂志Nerve,在发展到了280万订户后,许多在线读者纷纷要求要看到一本下线的Nerve杂志。于是纸版的Nerve杂志诞生了,创刊号卖掉了5万册。###推出"动感地带"移动媒体品牌后,旋即推出了相应的《动感地带》杂志,效果不错。
其五,传播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经济文化的互动正在消弭新媒介和传统媒介之间的界限,促进两者的融合。传播媒介由比较单一的媒介结构发展到今天的多种媒介的大联合,各种媒介又吸收、借用了其他媒介的优势,不断形成新的媒介。各种媒介各种技术的相互融合与渗透,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媒介形式,媒介环境变得多样化、多媒介化、多频道化。而引起这一系列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传播科技的进步,同时也有与社会经济文化的互动因素。
"三网融合"是传播科技发展的最终趋势,这对传统媒体意味着多了一个新的、广阔的内容传播渠道。应该看到,在媒体多元化的嬗变中,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将被永久性地打破,技术前进的步伐是谁也挡不住的。在未来,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要活下去,都需要过着双重身份的生活。受众从传统媒体走向新媒体,又从新媒体走向传统媒体,从在线到下线,从下线到在线,新旧媒体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历史表明,"合则共赢"是一个真理。与其说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构成挑战,不如说是优势互补。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花费人力、资金构筑自己的电子版是一条道路;利用自身资源,与电信部门ISP等有网络资源的单位进行联合,反能实现优势互补,降低成本开支,聚集足够的能量抗衡更强的竞争对手。充分理解市场需求,强强联手,创造新的产业模式,新的产品,这是传播科技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发展要求。
总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必须抛弃"你死我活"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冷静、客观地面对传媒发展潮流,携起手来,在共同创新中实现双赢,创造共同辉煌。
书包网 www.aIhUaU.com

第一节 通信文化古今中外知识问答(1)
问:古代战争中传递信件的方法有哪些?
答:各种竹简骨片信函、各种鱼符虎符、各种木牌铜牌金牌、将文字写在布上或纸上再装进竹筒里等。
问:烽火台的基本作用是什么?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千金一笑"的故事么?
答:囤兵、夜晚点火白天冒烟传递军情。周幽王为讨美女高兴,在没有任何敌情的情况下,他强令兵士点起狼烟,戏耍下属诸侯军队,致使本国的将士丧失了斗志,最终导致了周朝的灭亡。
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做了六件巩固秦朝政权的大事,其中有三件与通信有关。你知道是哪三件吗?中国古代长城的作用有哪些?
答:秦始皇统一了中华文字,广修驿道使其政令迅速通达,大力连接改建古长城,长城作为防御工事,还兼有囤兵和信息传递网络的作用。
问:中国与其他国家连接最早的国际邮路出现在什么年代?该邮路的主要线段从哪里开始的?
答:我国最早与国外连接的邮路出现于公元前100年汉武帝年间;从敦煌玉门关经新疆通向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
问:古代驿站的作用有哪些?元代把驿站称做什么?
答:驿卒吃饭休息换马;也为过往官员提供休息服务;元代把驿站称叫做"站赤"。
问:马可·波罗是何时从哪来到中国的?是谁封给了他什么官位?他用什么方式向欧洲介绍了中国当时的邮驿制度?
答: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于公元1275年远涉重洋从欧洲来到中国,他被元朝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封为荣誉侍从。马可·波罗在其专著《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对元代邮驿通道极为赞赏,说这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十分奇妙的制度"。《马可·波罗游记》一书在当时的欧洲引起了轰动,使远隔万里的欧洲人对中世纪的东方古国有了初步的了解。
问:位于北京附近保存完整的明代古驿站名称的由来是怎样的?它建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时候兴建的?
答:位于河北怀来的"鸡鸣驿"建于明永乐年间,它因北枕佛教名山鸡鸣山而得名。驿站因驿设城,规模宏大,保存完整,非常罕见。
问:"客邮"这个说法是于什么时期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答:从古至今世界各国邮政业务都是由国家开办的。1842年英国公司首先在我国的上海开设邮政机构,而后多个国家在我国许多城市设立邮政机构办理邮政业务。腐败的满清政府把这些机构及邮件业务称做"客邮"。
问:"大龙邮票"是什么时期何机构发行的?"大龙邮票"上印有什么图案和字样?
答:"大龙邮票"是于1878年我国海关主办邮政时期发行的首套中国邮票。邮票印有蟠龙图案和"大清邮政局"字样。
问:你知道闻名于世的"唐蕃古道"的由来吗?
答:藏族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为迎娶唐皇文成公主,动用军队重修了馒头岭古驿道,并亲率军队到黄河上游的柏海迎接文成公主,这就是"唐蕃古道"的由来。
问:我国在什么年代引进了电报和电话的应用?
答:19世纪70年代。
问:电子管和集成电路的基本电路功能一样,而其重要区别有哪些?
答:他们在体积、耗电、工作速度、使用寿命等方面相差好几百或好几千倍。
问:我党第一个固定秘密电台是何时何地组建的?
答:1929年在上海。
问:电报和电话线有哪几类?
答:有架空明线、多芯电缆、光导纤维等。
问:光纤传递信息的原理及能力你知道吗?
答:高速连续的激光信号通过光导纤维内壁的不断折射传递信息。它传输信号的容量特别大,从理论上讲一根光纤可以保证全球60亿人同时打电话的信号传输。
问:###博物馆展陈的"大龙"电话机的外形是什么样的?这部"大龙"话机是谁制造的?谁用过的?它属于什么类型的电话机?
答:这部"大龙"话机是木制方形的,木壳表面绘有双飞龙图案。该话机是由一家挪威公司制造并送给清朝末代皇室用过的。这种话机属于磁石电话机,是靠人工接续联网通话的。
问:谁发明了电话?何时发明成功的?第一次成功通话的距离有多远?人类第一次成功通电话说了什么话?
答:是贝尔于1876年最先制作成功了实用的电话装置。第一次成功通话距离是千米,人类通过电话装置传送的第一句话是"华生,快来这里!我需要你!"。
问:人讲话时,声音振动的频率是多少?
答:话音频率是300~3400Hz。
问:有线电报是谁发明的?何时发明成功的?第一根实用的电报线路在哪建成的?有多长?
答:有线电报是由莫尔斯于1837年试验成功的,他在华盛顿至巴尔的摩修建了一条长64千米的电报线路。
问:谁最早将无线电报成功推进到实用阶段的?第一次无线电报通信成功是在什么时候?通信距离有多远?
答:马可尼:1895年;3320千米。
问:无线电通信信号的传送距离有多远?它是怎样被传送到地球的另一面的?电报信号的基本元素有哪几个?
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一节 通信文化古今中外知识问答(2)
答:无线电信号可以传送到地球天体的任何角落。无线短波电报信号,是通过地球天空电离层的反射传递到地球的另一面的。电报信号的基本元素有"点和划"两个。
问:人工电话交换台是怎样接续电话的?
答:是靠人插拔塞头塞孔,将主叫和被叫双方线路连接起来通话的。
问:我们现用的电话是通过什么设备接通的?现代电话交换设备有些什么功能?
答:我们现用的电话是由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程序控制的电话交换机连通的,程控交换机可为用户提供非常多的使用功能。如:来电号码显示、多方通话、呼叫转移、遇忙回叫、缩位拨号、被叫付费、呼叫等级设置等等。
问:BP(寻呼)机属于什么通信方式?这种通信方式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寻呼属无线通信,它可为用户提供随时可移动的个性化服务。
问:目前我们的个人计算机有哪几种上网(国际互联网)方式?
答:普通电话线拨号上网、数字化专线上网、通过局域网专线宽带接入、无线移动手机低速数据接入等等。
问:什么是信息化?
答: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工具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和信息利用的功能。
完整的信息化内涵包括:
① 信息网络体系,它是大量信息资源、各种专用信息系统及其公用通信网络和信息平台的总称;
② 信息产业基础,即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信息装备的制造,软件开发与利用,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及信息服务;
③ 社会支持环境,即现代工农业生产,以及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④ 效用积累过程,即劳动者素质、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断获得进步。
问:什么是国家信息化?
答: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过程。这个定义包括四层含义:一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务于四个现代化;二是国家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信息化建设;三是各个领域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四是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问: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答:凡是将位置不同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彼此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之为计算机网络。根据不同的软件和连接方式及连接范围构成各种局域网或广域网。但目前世界最流行、连接计算机最多的计算机网是按照Internet技术、采用TCP/IP协议连接的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
问:什么是数据库(Database)?
答: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按某种方式存储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在这种存储方式下,合法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用户对话方便地存储数据。数据库的结构与使用数据库的程序无关。可以采用一种通用的管理方法增加、删除或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
问: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答:"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 High Way)是现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一个形象化比喻,其严格的定义是:"信息高速公路"所描述的现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就是以最新的数字化光纤传输、智能化计算机处理和多媒体终端服务技术装备的,地区、国家或国际规模的多用户、大容量和高速度的交互式综合信息网络系统。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节 通信文化相关名词解释(1)
1.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指那些不生产商品和货物的产业,主要有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国家统计局在1985年《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中,将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个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个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等;第四个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2.世界多样性
世界多样性,主要指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性,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追求只能通过不同的文明来表达,各国人民的美好生活理想可以通过不同的发展道路来实现。各种文明和各种发展道路应和谐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各国的发展必然要遵循各自的历史轨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应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平等交流、友好合作。
3.人的全面发展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共产党宣言》最早提出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此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分别提出了"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4.信息化
也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达到全面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劳动生产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信息化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上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日益密切,信息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与工业化的过程一样,信息化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变革,而且伴随着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
5.虚拟经济
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经济活动。虚拟资本一般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如债券、股票)存在的未来预期收益的资本化。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自身没有价值,是实体资本的"纸制复制品"。20世纪80年代以来,虚拟资本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资本的虚拟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如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等。虚拟经济是以一定形式对实体经济的反映,它的发展总体上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如发展过度也会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6.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
现代高技术通常是由多种技术形成的技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某些技术决定着整个系统的技术水平和功能,通常称这些技术的创新为关键技术创新。在我国,由于在高技术方面受到一定的国际技术封锁,所谓关键技术创新也包括一些打破国际技术封锁和瓶颈制约的单项技术创新。
高技术的系统集成,主要是指以关键技术创新为基础,从市场需求或国家战略需求出发,充分吸纳全球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以系统优化和提升整体功能为主的系统创新,也包括创造新的市场以及降低成本等内涵。
7.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8.自主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人们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从事智力活动而创造的财富,是法律确认的产权。与其他产权相比,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地域性和时间性。
"自主知识产权"是与使用他人知识产权相对的概念,指产品生产者对产品中包含的核心技术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这其中主要是专利权(也称工业产权),也包含部分的著作权和商标权。
9.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是指由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及政府等组成的网络,它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使得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融为一体,协调发展。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来源于20世纪90年代弗里曼对日本成功经验的总结,其核心内涵是实现国家对提高全社会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有效调控和推动、扶持与激励,以取得竞争优势。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基础成为企业、区域乃至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国家创新体系既包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也包括提升全社会的知识基础等重要内涵。


第二节 通信文化相关名词解释(2)
10.风险投资
又称为创业投资。是指通过向尚未成熟的创业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并为其提供管理和经营服务,期望在企业发展相对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收取中长期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行为。
11.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
加工制造业主要是对采掘产品和农产品等原材料进行加工,或对加工工业的产品进行再加工和修理,或对零部件进行装配的工业部门的总称。一般指冶金、机械、电子、化学、石油化工,木材加工、建筑材料、造纸、纺织、食品、皮革工业等。其主要特征是以过去劳动的生产物作为劳动对象。高附加值制造业主要指,利用高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生产的,适合国内外经济水平和消费需求变化的,高档、新型、尖端、精良的产品的加工制造部门;同时也包括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独特的工艺方法,对低价值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结构性、技巧性和装饰性改进提高,使之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加工制造部门。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是当前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一个焦点。发展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12.现代流通方式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与传统流通方式相区别的先进的流通方式。包括商业中的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连锁经营实行统一进货,集中配送。连锁经营已成为当今世界零售商业市场组织的主要形式,批发企业也开始引入之中经营方式。连锁经营有利于商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组织化程度,保持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电子商务一般指基于互联网所实现的各种商业交易活动。主要交易类型有企业与个人的交易和企业之间的交易两种。电子商务这几年发展迅速。现代物流业通过信息和网络技术,以及现代管理手段,把产品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环节形成完整的供应链。现代物流能极大地提高生产和经营效益,从而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13.社会信用体系
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条件。所谓信用,就是信守承诺,说到做到。信用既是指能够履行跟别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叫做讲信用;也是指不需要提供物资保证,能够按时归还偿付的信用贷款。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从商品市场的买卖到资本市场的接待,从要素市场上的交易到证券市场上的支付等,无不体现着信用。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经济转轨时期,由于体制原因和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商业信用等尚未很好建立,极大地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重建社会信用体系已是当务之急。要在强化产权保护的基础上,以货币信用为重点,构建包括企业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银行信用、个人信用在内的现代市场经济信用体系,建立失信违约者所付出的成本明显高于其非法所得。
14.电子政务
主要是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构造更加适合时代要求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自量和增加服务内容,增加办事执法的透明度,加强政府有效监管,建立政府与人民直接沟通的渠道,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电子政务建设不是简单地将政府原有的职能和业务流程电子化或网络化,而是政府行政方式和组织结构的优化重组,必须与转变政府职能和机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15.终身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或称终身学习)是起源、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80年代后开始在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付诸实践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潮,是指教育系统为个人提供一生参与有组织的学习机会,使其不断学习、提高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通过社会组织,建立各种教育机构,提供各种教育的场所和机会,建立和架构一个使学习者能够终身受到教育的体系,最大限度地创造学习的条件,使人们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各种学习需求的实现得以保障。另一方面是促进个人的终身学习,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在一生中能持续地学习,以满足其在一生中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各种学习需求。
终身教育体系有如下特点:一是教育体系的开放性,即尽可能有效地向社会开放。二是教育体系结构的有机联系和协调一致,即要建立各种类型、各种形式和各个层次教育的有机联系和终身学习的教育网络,最终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与衔接。三是教育体系内部不同教育形式和教育类型之间互有包容性,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包容。
16.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一般是与公共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公共文化事业单位主要靠政府扶持、社会赞助,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单位则主要面向市场,依法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其范围随着国家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我国显示情况看,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和艺术品业等。从国外情况看,文化产业的范围涵盖了文化艺术业、广播电视业、新闻出版业、信息网络服务业、教育业、旅游业、体育业、广告业、会展业、咨询业等。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节 通信文化相关名词解释(3)
17.电磁干扰
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传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电介质把一个电网络上的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辐射干扰是指干扰源通过空间把其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在高速PCB及系统设计中,高频信号线、集成电路的引脚、各类接插件等都可能成为具有天线特性的辐射干扰源,能发射电磁波并影响其他系统或本系统内其他子系统的正常工作。
18.有线电视网(CATV)
CATV网是高效廉价的综合网络,它具有频带宽,容量大,多功能、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支持多种业务连接千家万户的优势,它的发展为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就我国最近几年CATV网发展来看,全国已建有线电视台超过1500座,用户数达8000多万,在全国覆盖面达50%,并且每年仍以30%的速度增长。电视机已成为我国家庭入户率最高的信息工具之一,CATV网也成最贴近家庭的多媒体渠道,只不过它目前还是靠同轴电缆向用户传送电视节目,还处于模拟水平。宽带双向的点播电视(VOD)及通过CATV网接入Internet进行电视点播、CATV通话等是CATV网的发展方向,最终目的是使CATV网走向宽带双向的多媒体通信网。
19.电信网
电信网是指原邮电部建设、管理的网,如传统的电话交换网(PSTN)、数字数据网(DDN)、帧中继网(FR)、ATM网等。目前,电信网除了上述几种网外,还有网、ISDN网、CHINAET网等。
20.无线移动数据通信
无线移动数据通信是通过无线电波传送数据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它是在有线数据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实现移动状态下的数据通信。数据通信是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通信方式,主要是用来实现人与计算机以及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原来的数据通信是固定式计算机通过电信传输线路实现的。近年来,随着移动电话通信的迅速发展,个人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多种便携式计算机,例如膝上型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手持式计算机等迅速增多,固定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已不能满足需要。人们希望能随时随地进行数据信息的传送和交换。于是数据通信传输媒体开始从有线扩展到无线,出现了无线移动数据通信。
21.GPS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信等一些军事目的,是美国独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22.博客
"博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Blog/Blogger。Blog,是Weblog的简称。Weblog,其实是Web和Log的组合词。Web,指World Wide Web,当然是指互联网了;Log的原义则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合在一起来理解,Weblog就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或者简称"网络日志"。
23.Cable Modem
电缆调制解调器(简称CM),Cable是指有线电视网络,Modem是调制解调器。我们平常用Modem通过电话线上互联网,而电缆调制解调器是在有线电视网络上用来上互联网的设备,它串接在用户家的有线电视电缆插座和上网设备之间,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与之相连的另一端是在有线电视台(称为头端:Head-End)。CM把用户要上传的上行数据以5~65Mb/s的速率向上传送。同时,把从头端发来的下行数据以高达40Mb/s的速率传送给用户。
24.IDC
IDC(Internet Data Center),广义的"资料中心",服务范围不仅限于ISP最基本的代管服务(hosting),包括网络安全、网络管理、资料储存(SAN)、灾难备援、系统远端管控、24小时客服中心等所有可以从资料中心可执行的服务在内,甚至涵盖ASP所提供的ERP、CRM等复杂且高成本的系统应用。若从美国的网络经验看来,ASP与HSP将成为IDC市场发展的两大主角。
25.IPv6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也被称做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通过采用128位的地址空间替代IPv4的32位地址空间来提高下一代互联网的地址容量。
26.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简称B-ISDN。B-ISDN是在ISDN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支持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速率的业务,不但包括连续型业务,还应包括突发型宽带业务,其业务分布范围极为广泛,包括速率不大于64 kb/s的窄带业务(如语音、传真),宽带分配型业务(广播电视、高清晰度电视),宽带交互型通信业务(可视电话、会议电视),宽带突发型业务(高速数据)等。
27.可视电话
可视电话是利用电话线路实时传送人的语音和图像(用户的半身像、照片物品等)的一种通信方式。如果说普通电话是"顺风耳"的话,可视电话就既是"顺风耳",又是"千里眼"了。可视电话设备是由电话机、摄像设备、电视接收显示设备及控制器组成的。可视电话的话机和普通电话机一样是用来通话的;摄像设备的功能,是摄取本方用户的图像传送给对方;电视接收显示设备,其作用是接收对方的图像信号并在荧屏上显示对方的图像。
书包网 www.aIhUaU.com

第二节 通信文化相关名词解释(4)
28.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与后工业社会的概念没有什么原则性的区别。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信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构成社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以计算机、微电子和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革命是社会信息化的动力源泉。信息技术在生产、科研教育、医疗保健、企业和政府管理以及家庭中的广泛应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29.电子签名
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通俗点说,电子签名就是通过密码技术对电子文档的电子形式的签名,并非是书面签名的数字图像化,它类似于手写签名或印章,也可以说它就是电子印章。
30.OEM
应客户要求对公司现有产品作局部改动的加工,不涉及机械结构、电路结构、软件功能上的重大改动,并要求将产品制作成客户的品牌,均属于OEM的范畴。
31.黑客
黑客是英文"HACKER"的音译。动词原形为"HACK",意为"劈"、"砍"。英文词典是这样解释黑客行为的:未经授权进入一个计算机的存储系统,如数据库。中文译成"黑客"贬义比英文原义似乎略重,有"未经允许"等不合法的含义。另一种说法是,HACK是20世纪早期麻省理工学院俚语,有"恶作剧"之意,尤其指手法巧妙,技术高明的恶作剧,并且带有反既有体制的色彩。
32.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的含义并不是指我们一般人家中的电视机,而是指电视信号的处理、传输、发射和接收过程中使用数字信号的电视系统或电视设备。其具体传输过程是:由电视台送出的图像及声音信号,经数字压缩和数字调制后,形成数字电视信号,经过卫星、地面无线广播或有线电缆等方式传送,由数字电视接收后,通过数字解调和数字视音频解码处理还原出原来的图像及伴音。因为全过程均采用数字技术处理,因此,信号损失小,接收效果好。
33.VoIP
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是一种以IP电话为主,并推出相应的增值业务的技术。VoIP最大的优势是能广泛地采用Internet和全球IP互连的环境,提供比传统业务更多、更好的服务。VoIP可以在IP网络上便宜地传送语音、传真、视频、和数据等业务,如统一消息、虚拟电话、虚拟语音/传真邮箱、查号业务、Internet呼叫中心、Internet呼叫管理、电视会议、电子商务、传真存储转发和各种信息的存储转发等。
34.3G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 Mb/s(兆比特/秒)、384 kb/s(千比特/秒)以及144 kb/s的传输速度。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简称IMT-2000)。
35.电力线上网(PLC)
PLC是指利用电力线传输数据和话音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该技术在不需要重新布线的基础上,在现有电线上实现数据、语音和视频等多业务的承载,最终可实现四网合一。终端用户只需要插上电源插头,就可以实现因特网接入,电视频道接收节目,打电话或者是可视电话。电力线上网的优点:不再需要任何新的线路铺设,随意接入;共享互联网络连接;可以在任何客户端进行网络连接;移动计算机至任意位置,简单使用;高通信速率,可达14 Mb/s(将来通过升级设备可达100 Mb/s),可使用VOD点播;数据加密,提供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能,满足酒店住户网上交易的需求;简单方便的安装设备以及使用方式;利用现有的电力线资源,节省费用。
36.视频点播(VOD)
视频点播是20世纪90年代在国外发展起来的,英文称为"Video on Demand",所以也称为"VOD"。顾名思义,就是根据观众的要求播放节目的视频点播系统。VOD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它泛指一类能在用户需要时随时提供交互式视频服务的业务,即"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它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数据压缩解压缩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综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视技术而迅速新兴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37.IVR


第二节 通信文化相关名词解释(5)
IVR(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即互动式语音应答,您只须用电话即可进入服务中心,根据操作提示收听手机娱乐产品。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内容播放有关的信息IVR业务:意即无线语音业务增值服务,和目前大家熟知的固定电话声讯服务类似。手机用户拨打指定号码,获得所需信息或者参与互动式的服务,例如聊天室或者交友等。
38.ARPU值
所谓ARPU就是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ARPU注重的是一个时间段内运营商从每个用户所得到的利润。很明显,高端的用户越多,ARPU越高。在这个时间段,从运营商的运营情况来看,ARPU值高说明利润高,这段时间效益好。ARPU是给股东的,投资商不仅要看企业现在的赢利能力,更关注企业的发展能力。ARPU值高,则企业的目前利润值较高,发展前景好,有投资可行性。
39.多媒体信息服务(MMS)
MMS(Multimedia Message Service)即多媒体信息服务,是目前短信技术开发最高标准的一种。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支持多媒体功能,借助高速传输技术EDGE(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rolution)和GPRS,以WAP为载体传送视频片段、图片、声音和文字,不仅可以在手机之间进行多媒体传输,而且可以在手机和电脑之间传输,其短消息容量平均为3万字节,最高可达10万字节。具有MMS功能的移动电话内置媒体编辑器,可以编写多媒体信息,如果安装上一个内置或外置的照相机,用户还可以制作并传送PowerPoint格式的信息或电子明信片。
40.PDA
PDA即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它为个人和团体的使用提供了方便的计算能力,通常它需要一种笔式的输入装置。日程表、笔记记录、地址簿和事宜安排通常是其应用方面的标准特色。E-mail也是PDA很受欢迎的应用之一。一些非常流行的PDA会装有SD记忆卡卡槽。
41.DV概念
DV为新一代的数位录影带的规格,体积更小、时间更长。使用带宽的录影带,以数位信号来录制影音,录影时间为60分钟,有LP模式可延长拍摄时间至带长的倍,全名为DigitalVideo简称DV。目前市面上的DV录影带有两种规格,一种是标准的DV带,另一种则是缩小的miniDV带,一般家用的摄影机所使用的录影带都是属于这种缩小的miniDV带。另外同为带宽的录影带,还有专业等级的DVCAM和DVCPRO,他们分别为SONY公司及Panasonic公司专业数位摄影机专用的录影带规格。
42.高清电视(HDTV)
即高清晰度电视,英文:High Defination TeleVision,缩写为HDTV,高清电视必须至少具备720线逐行(720p)或1080线隔行(1080i)扫描,屏幕纵横比为16:9,音频输出为声道(杜比数字格式),同时能兼容接收其他较低格式的信号并进行数字化处理重放。
43.分辨率
用于表示显示屏的像素点的数量水平,其数值为显示屏水平方向的像素点数与垂直方向的像素点数的乘积。由于像素数量越多,显示效果越好,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分辨率越高,显示效果越好。
44."3C"认证
为了履行入世承诺,完善和规范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我国已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该局已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一起对外发布了《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对强制性产品认证实行了"四个统一",即统一目录、统一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统一标志和统一收费。将原来的"CCIB"认证和"长城CCEE认证"统一为"中国强制认证"(英文名称为"中国必须做的认证"),其英文缩写为"CCC",故又简称"3C"认证。"3C"认证2003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已公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和《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原有的产品安全认证和进口安全质量许可制度自2003年5月1日起废止。
45.整合营销传播
整合营销传播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以由外而内战略观点为基础,为了与利害关系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营销传播管理者为主体所展开的传播战略。即为了对消费者、员工、投资者、竞争对手等直接利害关系者和社区、大众媒体、政府、各种社会团体等间接利害关系者进行密切、有机的传播活动,营销传播管理者应该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反映到企业经营战略中,持续、一贯地提出合适的对策。为此,应首先决定符合企业实情的各种传播手段和方法的优先次序,通过计划、调整、控制等管理过程,有效地、阶段性地整合诸多企业传播活动。
46.著作权
著作权是作者(法人或非法人单位、自然人)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权利。我国法律规定的著作权与版权系同义语。《著作权法》中所指的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计算机软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计算机软件的版权是指软件的开发者或其他权利人依据有关版权法律的规定对于软件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用权利。


第二节 通信文化相关名词解释(6)
47.传媒的区域化
所谓传媒的区域化,就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内自发形成的类型齐全、又具有良性竞争的传媒生态环境。传媒的区域化是相对于传统的传媒区划而言的。我国建国以来按着行政区划,设立了中央、省及直辖市、地区、县四级媒介管理体制,形成中央级媒体、省级媒体、地区级媒体和县级媒体四级媒体类型,此外还包括一些按行业设立的媒体。这种媒介生态不是媒介按着自身发展规律布局而成,它带有比较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
48.广电网络整合
按照国家要求,以省为单位,逐步建立"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业务、统一标准"和"省、市、县三级贯通"的广电网络管理新体制。主要是有效解决目前广电网络资源条块分割的问题,加强中央和省对网络的控制力,壮大广电网络产业,推动广电事业发展。
49.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经济增长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50.带宽
英文为Bandwidth,是网络信号可使用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这个术语也用来描述指定网络介质或协议的额定吞吐能力。
51.网关(Gateway)
网关即将两个使用不同协议的网络段连接在一起的设备。它的作用就是对两个网络段中的使用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进行互相的翻译转换。
52.频道
在提到获取网上资源的时候,我们总是说"上网去找",现在这种方式正在面临着改变。新一代浏览器中包含了新的"推"技术,这种技术把"上网去找"颠倒过来,变成"让网找你"。频道是一种"推送(Push)"技术的概念,用户通过频道离线浏览Web,当Web的网页修改之后,会自动下载更新的网页或者发送邮件通知用户。
53.shadow密码
包含用户名和加密密码的文件。防止用户读取其他用户的密码,但是需要合法访问的程序可访问阴影密码文件。在Unix系统中,shadow密码方案替代在密码文件框中的星号或无意义的字符。
54.公共密钥
公共密钥是加密系统的两个部分中的公开部分,例如RSA。只有所有者才知道私用部分的内容。
55.私用密钥
公共密钥加密系统的两个部分中的私有部分,诸如RSA。私有密钥是保密的,不通过网络传输。
56.密码
一个用来检查对系统或数据未经验证访问的安全性的术语或短语。在选择密码时,请考虑这些提示。
57.首尾加密
对进入网络的数据加密然后待数据从网络传送出后再进行解密。网络本身并不会知道正在传送的数据是加密数据。这一方法的优点是网络上的每个用户(通常是每个机器的一个用户)可有不同的加密关键词并且网络本身不需增添任何专门的加密设备。缺点是每个系统必须有一个加密设备和相应的软件管理加密关键词。或者每个系统必须自己完成加密工作,当数据传输率是按兆位/秒的单位计算时加密任务的计算量是很大的。
58.DES
数据加密标准(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是一种NIST标准安全密钥加密方法,使用的密钥为5位。DES的基础是IBM算法,对其进行了进一步开发。它使用了块密码算法,在加密文本前将其分成许多64位的块。有几种DES加密算法。最常见的模式是将每一个明文块与前一个加密块相"或"。DES算法速度很快,使用范围也很广。密钥可以安全地存放并能再次使用。或者,密钥可以由每一次会话随机产生,这种情况下,新密钥采用公用密钥加密算法(例如RSA)送到收信人处。
59.BICC协议
BICC(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protocol)协议是ITU-TSG11小组制订的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BICC协议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分离的问题,使呼叫控制信令可在各种网络上承载,包括MTP(消息传递部分)、SS7网络、ATM网络、IP网络。BICC协议由ISUP(ISDN用户部分)演变而来,是传统电信网络向综合多业务网络演进的重要支撑工具。
60.SIP协议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是IETF制订的,用于多方多媒体通信。按照IETF RFC2543的定义,SIP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独立于底层传输协议TCP/UDP/SCTP,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IP网上的双方或多方多媒体会话。SIP协议借鉴了HTTP、SMTP等协议,支持代理、重定向及登记定位用户等功能,支持用户移动。通过与RTP/RTCP、SDP、RTSP等协议及DNS配合,SIP支持语音、视频、数据、E-mail、状态、IM、聊天、游戏等。SIP协议可在TCP或UDP之上传送,由于SIP本身具有握手机制,可首选UDP。
61.协议


第二节 通信文化相关名词解释(7)
是一套在分组网上提供实时音频、视频和数据通信的标准,是ITU-T制订的在各种网络上提供多媒体通信的系列协议的一部分。协议被普遍认为是目前在分组网上支持语音、图像和数据业务最成熟的协议。采用协议,各个不同厂商的多媒体产品和应用可以进行互相操作,用户不必考虑兼容性问题。该协议为商业和个人用户基于LAN、MAN的多媒体产品协同开发奠定了基础。
62.PKI
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即公开密钥体系,简单地说,PKI技术就是利用公钥理论和技术建立的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它是国际公认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安全认证机制,它利用现代密码学中的公钥密码技术在开放的Internet网络环境中提供数据加密以及数字签名服务的统一的技术框架。公钥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加密体制,在这一体系中,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各不相同,发送信息的人利用接收者的公钥发送加密信息,接收者再利用自己专有的私钥进行解密。这种方式既保证了信息的机密性,又能保证信息具有不可抵赖性。目前,公钥体系广泛地用于CA认证、数字签名和密钥交换等领域。
63.HF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
这是一种综合应用模拟和数字传输技术、同轴电缆和光缆技术、射频技术、高度分布式智能型的接入网络,是电信网和有线电视(CATV)网相结合的产物,是将光纤逐渐向用户延伸的一种新型、经济的演进策略。
64.CTI技术
CTI技术是从传统的计算机电话集成(Computer Telephony Integration)技术发展而来的,最初是想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电话系统中,能够自动地对电话中的信令信息进行识别处理,并通过建立有关的话路连接,而向用户传送预定的录音文件、转接来话等。而到现在,CTI技术已经发展成"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Integration),即其中的"T"已经发展成"Telecommunication",这意味着目前的CTI技术不仅要处理传统的电话语音,而且要处理包括传真、电子邮件等其他形式的信息媒体。CTI技术跨越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两大领域,目前提供的一些典型业务主要有基于用户设备(CPE)的消息系统、交互语音应答、呼叫中心系统、增值业务、IP电话等。
65.空中下载技术(OTA)
一种手机等终端应用的"空中下载"技术,利用这种技术用户可以通过下载来修补终端的漏洞或升级某些功能。DoOnGo公司的"DeltaUpgrade"软件在此方面领先。
66.GSM、GSM900及GSM1800
GSM全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文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俗称"全球通",由欧洲开发的数字移动电话网络标准,它的开发目的是让全球各地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让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GSM系统包括GSM900(900MHz)、GSM1800(1800MHz)及GSM1900(1900MHz)等几个频段。
67.电子数据交换(EDI)
EDI是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即电子数据交换,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新方法。EDI是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各有关部门、公司与企业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
68.CDMA450(俗名大灵通)
CDMA450是工作在450 MHz,以CDMA2000为核心的技术。最初,CDMA450是为了将东欧和北欧广泛使用的NMT450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升级至支持多媒体应用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而开发的。而且CDMA450技术本身具有频率低、覆盖广、室内穿透覆盖好、容量大、支持无线高速分组数据业务等特点,另一个重要优势在于在覆盖范围很大、用户密度很低的情况下它的投资成本仍可以保持较低。
69.BREW
BREW的全称是无线二进制运行时环境。从基本的层面而言,BREW平台就是手持设备上嵌入式芯片操作系统的接口或抽象层。您可以将它看做PC环境下Microsoft Windows的Win32API。BREW平台是一组用于本地执行而编译并链接的二进制库,优化后能使应用程序利用无线服务和资源。它控制流出或流入应用程序的事件流,能根据相应的事件启动、停止、中止或恢复应用程序。BREW执行环境在运行时可以发现应用程序和任何相关的扩展。
70.千兆位以太网
千兆位以太网是一种新型高速局域网,它可以提供1 Gb/s的通信带宽,采用和传统10/100Mb/s以太网同样的CSMA/CD协议、帧格式和帧长,因此可以实现在原有低速以太网基础上平滑、连续性的网络升级,从而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以前的投资。
71.网格
简单地讲,网格是把整个互联网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当然,我们也可以构造地区性的网格(如中关村科技园区网格)、企事业内部网格、局域网网格、甚至家庭网格和个人网格。网格的根本特征并不一定是它的规模,而是资源共享,消除了资源孤岛。
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二节 通信文化相关名词解释(8)
72.GoTa数字集群技术
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用于集团调度指挥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应用在专业移动通信领域。和普通的移动通信不同,集群通信最大的特点是,话音通信采用PTT(PushToTalk)按键,以一按即通的方式接续,被叫无须摘机即可接听,且接续速度较快,并能支持群组呼叫等功能。GoTa可提供多种集群业务:①一对一的私密呼叫和一对多群组呼叫,可设定用户的优先级,并具有根据用户的优先级使用强插强拆的功能;②还可以提供集群系统中所需要的系统寻呼、群组寻呼、子群组寻呼、专用PTT业务等特殊业务;③GoTa系统可对不同的话务群组进行分类,例如永久型群组和临时型群组,用户可对其群组内成员进行管理。除了集群业务以外,GoTa还具有增值业务提供能力,如短消息、卫星定位、VPN等,这些业务和集群业务结合起来,可为集团用户提供各种综合服务。
73.FDDI
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是目前成熟的LAN技术中传输速率最高的一种。这种传输速率高达100 Mb/s的网络技术所依据的标准是。该网络具有定时令牌协议的特性,支持多种拓扑结构,传输媒体为光纤。由光纤构成的FDDI,其基本结构为逆向双环。一个环为主环,另一个环为备用环。一个顺时针传送信息,另一个逆时针。当主环上的设备失效或光缆发生故障时,通过从主环向备用环的切换可继续维持FDDI的正常工作。这种故障容错能力是其他网络所没有的。
74.GPRS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是一种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提供端到端的、广域的无线IP连接。通俗地讲,GPRS是一项高速数据处理的技术,方法是以"分组"的形式传送资料到用户手上。虽然GPRS是作为现有GSM网络向第三代移动通信演变的过渡技术,但是它在许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
75.Wi-Fi
Wi-Fi 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与蓝牙技术一样,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该技术使用的是附近的频段,该频段目前尚属没用许可的无线频段。其目前可使用的标准有两个,分别是和。
76.蓝牙
所谓蓝牙(Bluetooth)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短距离无线电技术,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电话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以上这些设备与因特网Internet之间的通信,从而使这些现代通信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蓝牙技术使得现代一些轻易携带的移动通信设备和电脑设备,不必借助电缆就能联网,并且能够实现无线上因特网,其实际应用范围还可以拓展到各种家电产品、消费电子产品和汽车等信息家电,组成一个巨大的无线通信网络。"蓝牙"技术属于一种短距离、低成本的无线连接技术,是一种能够实现语音和数据无线传输的开放性方案,因此,目前无线通信的"蓝牙"刚刚露出一点儿芽尖,却已经引起了全球通信业界和广大用户的密切关注。
77.WAP
所谓WAP(Wireless ApplicationProtocol)即无线应用协议,是一项全球性的网络通信协议。WAP使移动Internet有了一个通行的标准,其目标是将Internet的丰富信息及先进的业务引入到移动电话等无线终端之中。WAP定义可通用的平台,把目前Internet网上HTML语言的信息转换成用WML(Wireless Markup Language)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的显示屏上。WAP只要求移动电话和WAP代理服务器的支持,而不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协议做任何的改动,因而可以广泛地运用于GSM、CDMA、TDMA、3G等多种网络中。
78.ATM技术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顾名思义就是异步传输模式,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制定的标准,实际上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就已经开始进行快速分组交换的实验,建立了多种命名不相同的模型,欧洲重在图像通信,把相应的技术称为异步时分复用(ATD),美国重在高速数据通信,把相应的技术称为快速分组交换(FPS),国际电联经过协调研究,于1988年正式命名为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技术,推荐其为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B-ISDN的信息传输模式。
79.无线局域网(WLAN)
无线局域网,也被称为WLAN。WLAN是利用无线技术在空中传输数据、话音和视频信号。作为传统布线网络的一种替代方案或延伸,无线局域网把个人从办公桌边解放了出来,使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员工的办公效率。此外,WLAN还有其他一些优点。它能够方便地实施联网技术,因为WLAN可以便捷、迅速地接纳新加入的雇员,而不必对网络的用户管理配置进行过多的变动。WLAN还可以在有线网络布线困难的地方比较容易实施,使用WLAN方案,则不必再实施打孔敷线作业,因而不会对建筑设施造成任何损害。
80.射频(RF)
简称RF的射频就是射频电流,它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每秒变化小于1000次的交流电称为低频电流,大于10000次的称为高频电流,而射频就是这样一种高频电流。射频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具有广泛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未来,世界看好通信文化
最近,随着世界经济的好转,来自多方面的分析表明,电信业已开始走出低谷。据IEEE Spectrum对IEEE会士访问,半数以上会士预测2004年世界高技术行业环境将改进,虽然对电信业的近期估计不如计算机和半导体产业那么乐观,但展望今后十年,将近2/3的会士仍看好电信业。
不过电信业的复苏已不可能重复过去的老路,它面对的是变化了的电信环境和电信业务。以我国电信网为例,电信业务主导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MII关于2003年的电信业务公告,2003年我国移动通信用户数(亿),开始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亿),而且年增长率()也超过固定用户(),移动业务收入也超过固定业务;长途的移动通信累计通话时长(亿分钟),已接近固定长途电话时长(亿分钟),而且前者的年增长率约为后者的4倍,从通话时长上移动超固定也就是这一二年的事;在长途电话业务中,累计通话时长VoIP(亿分钟)已经分别超过TDM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在国际电话业务累计时长中,VoIP(亿分钟)多于TDM的固定加移动电话(亿分钟);在干线带宽中,基于IP的数据业务所需的带宽已超过TDM电话(固定+移动)所需的带宽。
面对电信业务和应用环境的变化,现有的基于电话业务设计的电路交换网不能灵活适应带宽各异的数据业务的发展;专为数据业务而设计的Internet对实时业务不具有QoS保障能力。即便对Internet赖以起家的数据业务,Internet过去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此路永远越走越宽,全球Internet用户近7亿基础上以13%的年增长率及几乎每年翻番的业务量给Internet施以巨大的压力,路由器已变得越来越复杂,用户接入速率因宽带化而成数量级的提高,可扩展性的问题无法回避,此外,还有安全性与业务质量保证问题,这些在Internet设计时始料不及的问题促使人们对其反思。ITU关于NGN的标准化研究课题中优先安排的是NGN网络体系的研究。美国最近启动一个名为"100×100"项目(支持每户100Mbps,1亿家庭上网的网格体系研究),旨在以革命性思想来探讨网络体系变革之路。(摘自邬贺铨《下一代网络体系面临的挑战》)


移动通信繁荣背后的趋势
虽然移动通信整体上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但在繁荣背后也面临着很多难题、挑战和困惑。这些问题都在影响着移动通信的业务开展、技术演进和整个移动通信产业的格局和发展。
移动通信已经发展到不再是一个通信手段,手机也将不再只是一个电话,而是电话、PDA、照相机、词典,甚至电视、娱乐、收音机和摄像机功能于一体的消费品。手机也自然成为集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操作系统、各种业务应用软件、视频和音频以及存储等多种技术组合应用的一个设备。由于技术的多样化跨越了传统的通信领域,一方面对传统的通信业带来挑战,同时也为很多其他领域,特别是IT领域带来了新的机会。技术、功能和业务相互渗透,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每个参与者都想扮演主导角色,所以在此领域的利益之争成为必然,由于IT和电信的思路和做法差异巨大,所以在短期内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格局。
由于技术呈现跨越领域、复杂化和综合化的趋势,而不同领域的技术磨合又需要较长的时间,使得新标准的复杂度明显增加,随之影响到设备的开发周期延长和稳定性、可靠性风险的加大,还有就是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IOT)的风险加大。在所有的设备中终端又是影响业务发展的最突出的一个环节。因为系统设备一是数量较少、生产厂家相对较少,而且一个运营商选择的系统设备厂家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在网络侧各种功能可以分开,且终端的数量巨大、型号多、参与的厂家多,因此手机的标准化、功能、性能的成熟性、稳定性往往较系统慢2年左右。这一点在新的业务开始发展的今天越来越突出。(摘自曹淑敏《移动通信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数字付费电视的启动模式及动力
我曾发表文章预测:"阳光卫视"要靠广告赚钱就必须使其节目大众化,而不是坚守小众化的"通信文化历史"。因为广告商追求的总是"大数法则",他们看重的是收视率和占有率,而这两个指标都与大众化相对应。这篇文章发表将近一年之后,我们在阳光卫视看到了电视剧和娱乐节目。前几天还有人打电话给我说:"阳光卫视"不幸被你言中。"阳光卫视"曾是一个不错的主题频道,它由小众化的专业频道调头走向大众和综合是中国频道专业化进程中的又一个悲剧。这个现象再次验证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除非承担公共的义务和责任,否则小众化的专业频道要想单靠广告赚钱只能是天方夜谭,因为这种频道对于我们至今还很陌生,也很不习惯的付费电视范畴。
付费电视在国外已经存在20多年,发达国家的电视盈利模式也向来是双重乃至多重的,而我们只依靠单一广告盈利方式跨越了整个模拟电视时代的漫漫征程,既损失了许多专业化节目形态和频道,也损失了许多财富。今天我们终于在数字技术的引领下,来到了付费电视的十字路上。当然,其中通信文化产业功不可没。
盈利是付费电视的动力所在。由此而来,前面讲的付费电视"如何上路?走向何方?出行多远?"这三个问题可转化为"能否盈利?盈利多少?"没有哪个企业家只以生产商品为目的,而目的是把商品转化为货币,付费电视也是如此。在我看来,只有"付费电视"才使电视具有了一般商品特征,这就是电视频道必须首先具有使用价值,之后再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所在。那么我们与之交换的对象又是谁呢?在免费电视中,他们叫"观众";而在付费电视中,他们则叫"用户"。如果说盈利付费电视的动力所在,那么这个动力的源泉就在于用户的需求。用户需求的手段是离不开通信文化的。(摘自孙玉胜《数字付费电视的启动模式及其动力所在》)


数字广播电视内容
在信息化社会发展进程的推动下,我国广电行业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发展与变革,这种变革将最终重塑广电行业,使之成为一个面向多方位信息服务的、可扩展的新型产业。未来,这一媒体产业的核心将由内容提供商、媒体企业和网络运营商构成。产业意义上的"内容",是源于IT产业的一个基本概念。
内容集成是在新的数字电视体制下发展而来的数兴子产业。内容集成较内容生产而言,在数字电视产业链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位置。内容集成(Content Integration),是将相对独立的数字电视内容产品根据能够最优地实现数字电视业务或最佳地满足特定用户的专业化、个性化需求的一种结构,组织整合为一体,作为一项业务产品打包并交由平台运营商推送至订购该业务产品的用户终端。这种集成后的数字电视业务产品,或称内容集成包,具有较为巨大的价值,因此平台运营商很难独家对其进行购买方式的交易,同时,由于付费体系的完善,内容服务商也不会满足于从一次性的业务产品出售中获得利润,因此,分成方式将成为数字电视内容集成包的商业价值交换主要形式。通过内容服务商与平台运营商之间确立的分成协议,来确定来自用户订购而产生的收益如何分配。因此,在数字电视机制下,内容生产商、内容集成商、平台运营商和拥护之间的商业管理是彼此密切耦合的,唯有充分满足用户的信息消费需求,各类商家才能够整个业务链路中获得利益;用户的需求越大,则产业链路增值越显著,利润越高,反之则整个产业链路中将很难保证有足够的利益。这一"消费驱动(Consuming Driven)"机制将为数字电视产业的自身发展与完善注入重要活力。
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界所积极推进的数字化进程,是构建,确立和完善数字电视综合业务支撑平台的一个历史进程。而数字电视综合业务支撑平台的构建完成,则仅仅是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第一步。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视产业运营,将体现为长期性的内容平台的逐步建设完善。由此,发展通信文化产业势在必行。(摘自吕锐《数字广播电视内容技术平台》)
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对数据广播业务的重新定位
正如数据广播昨日的辉煌只能说明在当时的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下,数据广播的运营模式是成功的一样。今天数据广播业务的低迷,带给我们的启发则首先应该是:面对当前的技术和市场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如何去调整数据广播的发展战略和运营模式呢?
过去的经营历年已不适用现在的信息消费需求和市场发展,内容匮乏,环境封闭。面对互联网在信息咨询服务领域的种种缺陷和不足,数据广播已显示出"舍我其谁"的优势。首先,数据广播秉承了传统媒体广播特性,就像报纸、期刊、广播和电视一样,存在一个信息咨询的发布者,这个发布者应对自己发布的信息咨询准确性、公证性负责,这就保证了信息咨询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同时,数据广播基于广播网络的传输体系,传播带宽根据信息资讯的质量品质要求而设定,与用户数量无关,从根本上解决了互联网无法克服的服务品质保证问题。
如何充分发挥数据广播技术优势,建立数据广播业务新的盈利模式。我们认为答案只有一个,根据市场发展和用户需求,重新确定数据广播业务的市场定位。
我们对数据广播业务的重新定位是:数据广播不是接入业务,而是信息内容服务业务。将数据广播业务定为信息内容服务,就可把互联网用户纳入进来,这无疑扩大了数据广播的业务市场。这种定位改变了数据广播业务与互联网业务的对立局面,使得数据广播业务可以借助互联网接入时常的迅猛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所以,我们认为以数据广播和互联网相互特点为两种业务的融合点,开创互联网接入和数据广播咨询服务相结合的网络媒体,将是数据广播业务发展之路。(摘自吴瞻民《以新应用模式,开创数据广播新局面》)


3G移动时代
全球在移动用户数统计方面最权威的EMC数据库统计:2003年全球移动用户新增2亿2000多万用户,也就是说,在去年一年移动网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固定网100年的发展。从主流移动通信的用户来说,GSM和3GSM占70%,是一个相当主导的地位,而从趋势来说应当是80%~85%。
中国的3G市场也将会在2005年拉开大幕,到2010年就可能达到年营收2500~3300亿美元的规模。中国的3G市场将是扭转国际通信产业颓势的关键所在,也是世界上任何一家相关企业都不容错过的大蛋糕。
我国由于网络广告市场大萎缩,和朝着部分网站集中,使本已艰难的许多网站更是步履维艰,开发新的赢利项目已经成了.com的燃眉之急。
于是短信市场发展迅速,超乎许多人的想象,为###提供短信服务的网站也大赚一笔。根据电信增值服务市场日益发展情况和各网站披露的收入数据显示,仅短信业务的增长就足以让各大网站喜笑颜开,我们从新浪、搜狐和TOM三家网站披露的数据可见一斑。仅仅在2002年,新浪70%的收入来源于广告,30%来源于电信增值业务;TOM收入中80%来源于电信增值业务,20%来源于广告。如果要细细折算的话,每月都是数百万的收入。TOM短信总监说"###救了许多网站的命"。
另外,增值业务炙手可热的标志性时间当属掌上灵通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功,这家主营短信、铃声、游戏等增值业务的公司股票在首日交易中得到投资者的大力追捧,也从侧面证明了全球投资者对于电信增值领域的青睐。据悉,继灵通网、TOM网之后,腾讯科技、盛大网络、空中网等也都在积极筹划踏向纳斯达克之路。
面对众多的电讯增值业务公司,一个3G时代内容产品生产公司的美好前景摆在了我们面前,尤其摆在我们这些传统的内容生产者面前,融合新技术开拓通信文化新媒体时代的音像产品,一个新的机遇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已摆在了我们面前。(摘自赵大新《全力打造3G内容服务平台》)
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3G移动时代新产品
当前,要解决好内容的建设问题,为专门的内容提供商(CP)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须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从法规和技术层面解决版权问题。2003年初,世界各大传媒公司对他们发行的数字产品内容的使用进行范围的限制,出台所谓"数字版权管理"方案(DRM:Digital Right Management)。紧接着,各路技术及设备厂商积极跟进,纷纷出台相应的技术标准及设备。技术的接入并不能彻底改变版权保护的尴尬境地。欧美、日本在法律法规方面也加大了数据版权的管理,甚至不惜逮捕终端的用户。
加大内容的创新力度创造适用于新平台的新产品。创新的关键在于: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定位。把一个市场划分若干部分,其中每一部分的客户具有较高程度的同质性,同时又与其他部分的客户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对CP来说,市场细分有利于发现更好的市场机会。根据不同需求,可划分为生活娱乐需求和专业信息需求等方面,而从用户角度,也可以细分为个人用户和行业用户。
从目前来看,SMS、MMS方面的个人应用已经得到了充分挖掘,而行业应用则方兴未艾。对于开发行业用户,不可以也不可能简单套用个人用户市场的经营模式,服务商应遵循行业用户市场的特殊性实际需要,打破现有娱乐应用,为行业用户提供更高层次的应用内容。同时,在娱乐应用方面也要加快创新的进程:除了短文、音乐、图片等内容外,还可以有更多元化的多媒体的内容。
培养更多的复合型行业人才和内容创意制作人员。3G时代内容提供商的从业人员需要复合型的人才。他们既要具备优秀的创意能力,策划更好更丰富的内容;同时,他们还要充分了解传媒、音乐等领域的商业运作,对其中的版权法律法规牢牢掌握;最后,他们还要了解该领域内的一切技术基本知识,掌握最新的技术发展动向。
争取更多政府资源的支持。政府支持是移动数据业务发展的重要保证。由于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几年来,韩国在移动数据业务开发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移动数据业务发展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仿效韩国的成功经验。目前,我国的信息服务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政府部门对相关产业也应予以适当的扶持。(摘自赵大新《全力打造3G内容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 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读本编写组.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刘立.电信市场营销.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4 尼葛罗庞蒂.数字化生存.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5 比尔·盖茨.未来时速.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 埃里克·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北京:商务印书出版社,2000
7 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8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9 翟秀文等.21世纪的全新经济形态.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10 濮小金等.e世纪大厦之基.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11 李进良等主编.移动通信词典.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12 吴基传.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13 刘稀元.2020:无网不在.北京:昆仑出版社,2005
14 肖金学.电信企业营销管理.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15 李国亭等.数字化生存的地球村.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16 约瑟夫·派恩二世等.体验经济.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7 郑友敬等.有线电视网络·电子商务·社会信息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18 刘豪兴.社会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9 景俊海.硅谷模式的发展、模仿与创新.西安: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2001
20 李廉谁.知识经济究竟是什么.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21 张备等.信息法律:虚拟社会的边界.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22 李希光等.下一代媒体.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
23 雷跃捷等.网络新闻传播概论.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24 张晓明等.200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5 郑百灵.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中国广播网,2003
26 张晓明、刘钢.网络时代大势: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汇流.中国文化报,2001
27 张小争."传媒汇流"催生产业巨头.视网联传媒网,2004
28 郭兴旺.发展文化产业 繁荣文化事业.中国经济时报,2003
29 石长顺等.境外电视频道落地广东的调查报告.南方网21世纪经济报道,2001
30 尹鸿.走过2003:中国电视产业备忘.南方广播电视学刊,2004
31 中国通信年鉴中国通信年鉴编委会编.中国通信年鉴,2004
32 2004首届中国数字传媒高峰会议文集.2004


后 记
2004年5月12日,在长沙市召开的首届中国数字传媒高峰会议上,王诚先生以《适应数字时代要求,走通信文化创新之路》为题,在大会发言中首次提出"通信文化"的理念,引起与会专家学者的热烈反响。
在随后半年多的时间里,王诚先生又先后在北京大学英才交流中心,在中国青少年社会论坛,在金鹰论坛,分别以《通信文化与创业机会》、《通信文化与青少年的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为题作了演讲,对"通信文化"这一理念进行了深入、形象的阐述。
紧接着,一篇篇署名王诚的文章陆续在《通信产业报》、《###报》、《人民邮电报》、《中国电子报》、《中国数字电信》等国内权威专业报刊上发表。这些文章通过追寻人类通信的历史,辨析通信文化的内涵,概览世界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审视我国通信文化产业的现状,逐步构成了一个关于通信文化的理论框架,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的关注。
王诚先生是经济学硕士,具有多年经济研究和财经报道的经历,对经济理论研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且成果颇丰。近年来,他不满足于一般性的理论阐述,而是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经济大潮中,进行更加具体、更加富有挑战性的经济管理实践。"通信文化"理念的提出和基本理论体系的构建,就是他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理论联系实际所取得的又一成果。
把"通信文化"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以一种较为完整的形态贡献给社会,求教于同行,是王诚先生的心愿。由于他日常工作太忙,我受托组织王鹏彬、刘江晖、朱江、龙波、李泽才等人开始这本书的整理工作,其中王鹏彬先生担负了主要的文字工作。另外,赵志伟、戴小兵等先生也为本书的撰写提出不少修改意见。
最后,感谢国务院新闻办蔡名照副主任为本书作序。
<b>  王译德</b>
<b>  2005年7月</b>
书包网 www.aIhUaU.com


新全文阅读 作者:王诚 《新》由www.aIhUaU.com集整理于网络,如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是侵犯了其他的法律法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考虑删除新全文阅读页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7951/308800486723.html

更多阅读

新三板扩容最新消息 新三板扩容陕西多家企业共赴盛宴

      目前陕西已经有8家企业申报了材料,其中西安高新区6家,其他地区有2家。  “终于在年底前得到了准确的扩容消息,的确很兴奋。”西安汇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董秘王剑武说,“目前公司已经上报了申请材料,应该算得上陕西

声明:《蚌埠市王诚最新消息 新全文阅读 作者:王诚》为网友炫丽德青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