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简介
包拯是北宋时期政治家,宋仁宗时期号称是北宋的盛世,但并非是我们认为的那样,这一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非常严重,看似平静的社会下,暗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包拯剧照
庆历年间,新政失败后,要求改革的一派势力大增,包拯就是一位推崇改革的人,他主张在选拔官员的时候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加强官员选拔的审核条件,做到在选官做到择优录取。
他主张对于那些贪官污吏,那些欺压百姓的官员,要及时制裁他们。对于一些老官员应该强制让他们退位,将官位留给新生力量,绝不能让冗官现象出现在当今社会。
包拯还建议停止征兵,,对于军队的管理也要严格要求,对于年纪大的,或者服兵役时间很长的人,可以让他们退伍,避免冗兵问题的发生。在对军队的训练上也要适当加大强度,训练士兵镇守边疆,保证领土主权不被侵犯。
在对贵族和宦官的管理上,包拯主张轻徭薄赋,节省国库开支,把这部分财力用到国家建设中去。
至和三年的时候包拯在开封府断案,他执法严明,明朝秋毫,严刑峻法,他不害怕权贵,也不被私情所困扰,清正廉洁,铁面无私。平反了民间很多冤假错案,深受百姓喜爱,当时的男女老少都知道包拯,并且亲切的称呼他“包待制”。
包拯在六十四岁的时候病逝,他是一位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是家喻户晓的大清官,关于包拯的小故事层出不穷,充分说明包拯给人们带来的积极影响。
包拯家训
包拯一生清廉,他严于律己,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他希望自己能为百姓帮忙,为百姓做实事。包拯对自己的家人,后代要求也很严格,这篇家训向我们揭示了包拯的廉洁品质。
包拯家训
包拯在家训中告诫自己的后人,我的后代啊,我希望你们做到我说的话,你们要是不选择从官那我管不着,要是你们有人在当官的时候因为贪污,或者因为失信于百姓遭到撤职的,在告老还乡的时候,都不能选择这里。
应为我包家的土地上容不下你们这样的不忠诚之人,你们死后,也请麻烦你们自身自灭,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子孙把你们葬在祖坟上。要是有不听从我的话的人,那么请你自动和我撇清关系,因为我们的缘分已尽。
家训的原文一共三十七个字,在之后包拯又补了一些,希望我的儿子包珙把这段话刻在石碑上,然后立在我们家屋子东面的墙壁上,我要让我的后代全都看到我说的,我希望他们能像我一样,做百姓的好帮手,而不是只贪图自己享乐,要始终记住,当官的只有把百姓服侍的很好,才是最值得骄傲的。
从家训中我们可以看出包拯态度的坚定,从他对后代的期望中,我们知道,他想要将这股廉政之风一直持续下去,并做到影响深远,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唤醒那些沉睡在自身享乐官员,让他们回忆起自己最出选择走上做官这条路的目的,回忆起他们当时纯净的心灵。
包拯的父亲
包令仪是包拯的父亲,字肃之,是北宋时期庐州人,也就是今天安徽合肥人,包令仪小时候认真刻苦,饱读诗书,并在24岁的时候考中进。
包拯的父亲包令仪
在宋真宗年间,担任福建惠安县的知县,后来担任过朝廷的虞部员外郎,掌管铁、茶、盐的生产,曾经还在陪都南京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当过留守。在天圣八年的时候去世,朝廷追封他为刑部侍郎的职位。
包令仪的父亲包士通是农民,平常的生活就是耕耕地什么的,曾经在私塾里当过一段时间老师,他的母亲也是世代务农。包令仪曾经更随丈夫在私塾里学习过一段时间,之后包令仪考中进士后,就留在京城,在京城中任职。
包令仪曾经被朝廷派到福建惠安担任知县,干了三年后,又被朝廷召回京城,被授予朝散大夫,行尚书,南京,留守等职,晚年的时候在合肥城内居住,包令仪死后朝廷追封他为刑部尚书,以表示他在为官的时候对朝廷做出的突出贡献。
近年来安徽合肥发现了一块包拯父亲的神道牌,碑上有刻着篆书“宋故赠刑部侍郎包公神道碑”,显而易见,这是包拯留下来的的珍贵的遗物,是他尽自己的孝道的体现。
包拯在年少的时候,拼命念书,学习知识,包拯曾因为要侍奉年迈的父母拒绝做官,因为自己的父母想念的缘故,包拯知道双亲离开人世,自己的守丧期满才离开故乡,朝廷做官。这样的尽孝道,被家乡的人称赞,被传为佳话,影响着故乡的父老乡亲们。
包拯官职
包拯的青年的时期曾经刻苦都市考取了进士的甲科,之后又不断有了新的职位,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他曾经担任过的官职吧。
包拯画像
包拯在二十九岁的那年,考取了进士甲科,便派到建昌县担任知县的官职。但是由于要照顾自己年迈的父母亲,他选择了辞去官职赡养自己的父母,知道父母亲死后,才又开始他的做官之路。
等到父母都离世后,这时的包拯已经四十岁左右了,他到了天长县担任知县一职。康定元年,包拯又担任了端州的郡事。端州是出产砚台的地方,每年都向朝廷进贡,虽然砚台的产量很多,但是由于豪强官吏的扣押,成为了百姓的负担。于是,包拯下令豪强官吏不得贪污,按规定向朝廷进贡。而他到离开端州都未曾用过砚台。
庆历三年,朝廷把包拯调到了开封,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他为朝廷的外交提出了不少的意见,还曾经出使到契丹,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庆历六年,包拯又被调任为三司户部的判官,不久之后,又担任陕西、京东等地方的转运使,负责财务、监察方面的事务。两年之后,又被朝廷召回开封,晋升为户部副使。在这期间,他前往河北解决了军粮的问题,又到陕西解决了盐业的问题。由于出色的表现,又被升任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
宋慈和包拯
包拯是历史上的名臣,是清官的代表,廉洁的象征,包拯性情刚正,他非常讨厌那些办事不为民的行为,他在和人交往的时候,不随意附和,他不会巴结他人,始终坚持自己清廉品格。
宋慈画像
包拯平日里不经常和很多人扯上关系,他没有私人信件,甚至连朋友亲戚也断绝来往。他虽然地位很高,权力很大,但是他的穿着打扮,衣食住行都和百姓保持一致,这样看来包拯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这正是为官之人应该保持的,这也是包拯区别于一般官吏的表现。
包拯做过很多帮助老百姓的事情,宋代以来,关于包拯的一些故事传遍大江南北,戏剧一直到当代的影视作品都在彰显包拯的清廉和刚正不阿,包拯的形象也越来越丰满,他是我们想要对当下官员环境的反思,更是我们寄希望的官员应该具备的表现。
宋慈作为杰出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之父”。他在自己二十多年的做官生涯中,清廉执政,一辈子没什么特别的爱好,只是喜欢收藏一些字画书帖,晚年的时候宋慈更加爱惜人才,他认为有人才的人不应该在乎辈分大小。
他在年老有病在身的时候,仍然亲自过目每一个案件的胜利,一切的公务都要在他确认了之后才能下达,宋慈为官一丝不苟的品质深受百姓喜爱。
宋慈在法医理论和实践上贡献的是突出的,为了具备拥有充足的医学知识,他一方面刻苦研究医药著作,一方面认真总结前人留下来的经验教训,他的《洗冤集录》在现在看来都是宝贵的资料,对医学界有很大的帮助。
包拯扮演者
到现在为止,关于包拯的电视剧已经有很多部了,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角色也是数不胜数。虽然都是扮演同一个人物包拯,但是不同的演员却演绎出了不同包拯的形象,所以也不能拿来进行对比,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扮演过包拯的演员也实在太多,所以不能一一列举,只能对其中的几个进行分析。
邓超饰演包拯
电视剧《少年包青天》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都是由同一个导演执导的电视剧,故事的情节也是一部连结着一部,不过里面扮演包拯这个人物的演员却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就来看看这三部各自的包拯扮演者。
电视剧《少年包青天》的第一部中的包拯由演员周杰饰演。包拯是电视剧中最核心的人物,母亲是验尸官,包拯自己也是一个才子。因为皮肤很黑,所以被称为是包黑子或者包黑炭。剧中的包拯为人正义慷慨,在金钱、地位等各种诱惑下,还不为所动,得到了王爷和皇帝的赏识。
第二部中的包拯是由陆毅饰演。到了第二部,包拯已经从最初判案的生涩和冲动,逐渐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第二部的剧情主要延续了第一部的剧情,不过里面的人物关系和案件变得更加复杂了。相比起第一部周杰饰演的聪明机智、幽默的包拯,第二部中陆毅饰演的包拯更多的是对百姓的怜悯,不是出于他的智慧,而是他的仁慈的心灵。
第三部中的包拯是由邓超饰演。这部戏的包拯又多了一种活泼可爱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