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弃医从文 揭秘使鲁迅弃医从文的历史照片(图)

中国学生大都在中学学习过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呐喊·自序》和《藤野先生》,里面记载了鲁迅在日本学医期间,因为看到日军屠杀中国人,而周围却有许多中国人麻木围观的图片,就决心弃医从文,走上了救国救民的文学道路。这张改变了鲁迅命运,乃至改变中国文学史、中国历史的照片到底是什么样的,许多人并没有见过。

鲁迅13岁那年,父亲因长期患病去世,导致家境败落,这对鲁迅的志向产生了重大影响。之前,家境好时,周围人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但自他家变穷后,周围人的话语变得冰冰的,眼光变得冷冷的。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让鲁迅倍感世态炎凉,在他心灵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1898年,18岁的鲁迅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由于成绩优异,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1904年到1906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学习,而这也正好是发生日俄战争的时期(1904年2月-1905年9月)。

鲁迅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误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他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然而,一件小事却改变了鲁迅的思想和观念。1906年,鲁迅在仙台上细菌学课,当时课堂上用幻灯来显示细菌的形状和活动情况,有一次教师讲完后还没到下课时间,便放了几段反映时事的片子,映出的是日俄战争的故事:日军抓了一个中国人要处决,说他做了俄国间谍,刑场四周有很多身强力壮的中国人正津津有味地围观,表情不无好奇嬉笑的样子。看到这一幕,日本学生拍手欢呼,声震屋瓦,有的斜着眼睛看着鲁迅,议论说:“看看中国人这样子,中国一定会灭亡。”

鲁迅弃医从文 揭秘使鲁迅弃医从文的历史照片(图)

 

 

鲁迅被这件事深深触动了。他认为,日俄两国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肮脏的战争,是对中国主权的蹂躏,腐败的清王朝丧权辱国,人民又不觉醒,是中国落后的根源,看来,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情,主要的在于改变人们的精神,要唤醒人们,中国才能有希望。因此在《呐喊·自序》里,鲁迅这样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这就是鲁迅弃医从文的经过。他离开仙台去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其间,鲁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要用“砸”文把中国人的劣根性砸个稀里哗啦。

据悉,目前在鲁迅当年就读的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当时放映的那组幻灯片已经找到,奇怪的是,却失落了鲁迅所描述的那一张。尽管有日本学者考证鲁迅所说的那张幻灯片根本不存在,甚至被当作“第一大神话”,但经过许多学者进一步考证,确认鲁迅当时看到的幻灯图片就是在现辽宁开原拍摄的反映日俄战争的图片。

笔者收藏的这组图片共有18张,整装成册,没有具体名称,均反映日军在东北屠杀中国人的场面,还有囚犯生存状况等内容。封面上用毛笔写着“八幡市东铁町”字样的地址,还有用毛笔写下的“波多野幸”字样。据分析,“波多野幸”可能是这本系列图片册的最初收藏者。其中一张图片反映的是,在开原的日本宪兵队长对充当俄国密探的中国人进行审讯。这个中国人扎着辫子,背对镜头跪在地上;日军共5个人,有站岗的,也有记录的,也不排除有翻译。

另一张是反映下一幕的,一名日本军人挥起战刀,地上跪着这个中国人,现场至少有11名日本军人,他们身后站着数量更多的中国人,都是很好奇地围观这一血腥屠杀的场面。据考证,也就是这一幕让鲁迅心灵受到刺痛。

还有一张是砍头瞬间画面,下面文字清晰介绍地点是“开原东门外”。根据推理,当时俄国密探和围观的群众应该是居住在辽宁铁岭开原一带的中国人,拍摄时间应该在1905年前后。此外,这组系列图片中还有两张长春马贼被日本人斩首的画面,马贼身首分离,画面惨不忍睹,而围观这一幕的中国人更达到了数十人之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7951/578454394471.html

更多阅读

陈爱京和沈龙朱沈从文之子 陈爱京

2008年7月26日,陈爱京邀请沈龙朱追忆其父亲——20世纪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沈龙朱收藏陈爱京为其创作的书法作品,沈龙朱向陈爱京赠送一幅自己为父亲沈从文创作的钢笔画作品。沈龙朱先生,原任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厂副厂长、高级工程师。

沈从文作品集 新与旧 新与旧 沈从文

薄寒作者:沈从文她是本市第×中学的史地教员。得到一个信,她就哭了。几天来她非常想哭。每月同样的,一到了初十,人便不大高兴,既从不与人发生争执,生活仍然是习惯上的几种:到第三教室去上国语,到西城去赴会,到师大去看老同学……一切照常,却特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 论沈从文的边城

《边城》是一部充溢着浓浓湘西土味、乡土情的中篇佳作。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孙女相依为命的淳朴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这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它不仅是沈从文

弃医从运王炳章作者唐庆中 弃妇有情天 作者 言默

1983年在纽约的一次饭局上曾遇见一位和我年龄接近的人,朋友介绍说他叫王炳章。他给我的第一眼的印象还是不错的,文质彬彬,讲话沉稳含蓄,一个典型的书生,很有学者风度。这是我和他唯一的一次见面,但这使我以后在报章杂志再看到这个名字时,就

声明:《鲁迅弃医从文 揭秘使鲁迅弃医从文的历史照片(图)》为网友煙花易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