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爱读书的孩子能提升智能
头脑好的孩子很常看书,然后通常这些孩子的父母会比小孩更常看书。这是一个横跨古今中外不变的事实── 再也没有比阅读好书更好的学习方法了,累积阅读的数量,是有助于智能提升的关键。
很多家长,特别是男孩子的父母,很容易犯下这样的错误──把读书的终极目标设定在“考上一流大学”“就职于一流企业”或“成为政府官员”。
女孩的父母会执著于“一流大学”“顶尖企业”“政府高官”,或是要求自己的女儿“无论如何一定要考上东京大学”这样的人,应该只是少数吧!可是自从性别工作平等法实施之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父母认为:“学历对女生也很重要,所以要考上更好的大学。”于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准备残酷升学考试的例子,也越来越多了,不仅如此,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追上男孩脚步的,或许就是现在的女孩。
为了准备升学考试,从小就开始上补习班,读书也是配合着理想志愿学校的考题趋势在准备,每天从早到晚就是在死背中度过……。不能出去玩,每天过着这种生活的孩子,之后会变得如何呢?大家知道吗?
一举考上理想志愿,进入一流名校,不过却因为无法融入周遭环境而被孤立排挤在外,最后变成茧居在家的孩子;深信“我很会读书,我很了不起”,最后变成独裁主义的孩子;一旦考上大学后,突然失去了目标,最后变得毫无生气的孩子;或是因为准备升学考试,被压抑太久的怨恨一夕爆发,演变成家庭暴力的孩子等……。透过填鸭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怎么看都无法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我看过太多这类的例子了。
如果能够考上理想志愿的话,那也就算了。儿童期、青春期的所有宝贵时间都奉献给学业,而且全都是死背、填鸭式学习,但最后结果却是不幸落榜的话……当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全部都是白费力气的时候,仿佛一个晚上突然倾家荡产,这种深刻的绝望,家里有考生的父母亲应该都能够想像吧!
我认为应该让孩子采取“虽然没有考上理想志愿,不过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并且提升内涵”这种能够获得满足感的学习方式。而所谓“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提升自我内涵的读书方法”,就是多阅读好书。
说到阅读,很抱歉,光看一些“话题性十足的畅销书”,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应该要阅读已经传颂百年的古典作品或是经典名著,才有办法帮助孩子提升涵养。
说到阅读的魅力,很多人会回答:“可以透过书本知道很多事。”这也是正确答案之一,不过相较于这一点,我更想告诉各位,阅读的魅力在于“可以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关于这一点,我想各位只要把书本和电影稍做比较,就可以明白了。
如同各位所知,截至目前为止,已有许多经典名著被改编成电影,这一阵子,从最新的畅销书到被称为经典的著作,许多奇幻小说已被改编成电影,原著小说要是愈畅销,在改编成电影时,导演就会愈小心处理,希望尽可能保有原著里的世界观,将原著的原汁原味,完整呈现在电影中。尽管如此,对于读过原著,喜爱原著的人而言,电影却不如原著般的令人着迷。
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自由自在的在作品所描述的世界里幻想悠游,从主角的长相、街道的样子、风景,有时连香气或味觉都可以想像,因为想像的世界里没有尽头,也正因如此,看过书的人就会不自觉的想把书拍成电影。
可是,一旦当书本的内容变成电影画面时,我们就丧失了想像空间,变得只是追着故事情节跑。(当然,如果可以把电影当作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新作品来欣赏的话,那就另当别论)。
在阅读的时候,我们能够暂时忘却现实,徜徉于自由自在的幻想世界里,只有透过阅读才能获得这个美好时光,而且阅读时的幻想力,可以成为“感受性”“创造力”和“好奇心”的原动力。
“看书很浪费时间,看看电影就好。”会这样认为的人,就好像那些只看过古典作品或是世界名著的大纲,就觉得自己已经充分了解这些作品的人一样;如果没有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孩子就无法明白,比起只知道故事情节,仔细品尝故事里的世界,想像之乐并在其中所能获得的喜悦有多大。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本身不看书的父母,是无法教育出喜欢阅读的孩子”。
没有看过父母乐在阅读的孩子,无论父母如何苦口婆心的告诉他们:“阅读是件好事,你要多看一些书!”对他们而言,阅读还是像是死背这种读书方式一样无聊。
实际上,头脑好的孩子很常看书,然后通常这些孩子的父母会比小孩更常看书。书柜里陈列着一整排经典作品,所有的书都有被翻过好几次的痕迹,在这种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有很多是优秀的孩子;这是我多年来指导过许多孩子,并与很多家长谈话过后,所得到的实际感受。
因此,让自己的小孩养成阅读习惯这件事,请把它想成除了孩子,还能连同孙子,孙子的孙子,都能养成阅读的习惯。
在告诉各位“让小孩子多看些好书”之前,我要先大声的告诉各位:“请家长自己先养成大量阅读好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