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 戴汝潜:语文与汉字文化教育情势报告

戴汝潜:语文与汉字文化教育情势报告作者:曹彦杰   2012-05-03 09:57 星期四 晴  
   一、汉字文化教育的严峻现实
  
   当生态环境危机日益紧逼世界一体化的人类社会的关口,人们开始懂得人类文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流逝,于是,席卷全球的保护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的浪潮带来了巨大的轰鸣!然而,尽管上个世纪末叶,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的时候,也仅有冰心、启功等几位文化老者发出呼吁,后有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成立,不过几乎没有引起中国广大知识界的注意,更没有引发理性的深刻思考并作出正常的反映。直到进入21世纪,当国人闻知——以纪念伟大的文化名人屈原的端午节被韩国“申遗抢注”之后,才顿敢文化失落的阵痛与悲哀。原来,“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三十年,竟然没有悟出文化只能“延续、继承、维护、弘扬、改善”而不可“革”的道理!依然“像个乞丐一样,向西方讨文化的饭吃”(冰心、启功语)。
  
   然而,毕竟在2006-07年度中国知识界迎来了“文化觉醒的春天”,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标志性的盛年,载入史册。
  
   首先,学术界提出重整“国学”研究、重振“国学”教育的课题,发出抢救中华文化的倡议,中国人民大学率先成立了专事国学研究的学院。
  
   在国家汉办主持下,在2005年世界汉语大会的基础上,陆续在全世界数十个国家成立了孔子学院,2006年召开“世界汉语大会”,截止到2007年12月11-16日召开第二届世界孔子学院院长会议,学院总数达220余个。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立足于中国现代教育改革、实验与研究的前沿,深知新课程改革必须弘扬中华文化的道理,特别是作为中华文化基础的、精髓的汉字文化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对此,早在上世纪末期就着手进行汉字文化教育的先期起步研究,先后发表《从全球视野看中华文化经典》、《华语世界对中华文化经典的高度关注》、《汉字是蕴育中华文化的摇篮》等舆论普及性论文;继而,由所长亲自主持,就建立全国性的“汉字文化教育研究”机制举行了高层论坛,发出“呼唤振兴汉字文化教育”的号召;会后于2006年由中国教育学会正式批准成立“汉字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组织;批准立项“汉字文化教育体系研究”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研究重点课题;该组织成立后迅即发起召开【第二届识字教育国际研讨会】,与会者包括来自五大洲14个国家的语言文字学家、脑神经生理学家、汉字数字化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和基础教育一线语文教师在内的近300位代表,大会以“科学民主、和谐有容,谱写汉字文化奠基工程新篇章”为主题取得空前成功。继而由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题词作序、正式出版百余万字的会议文献《识字教育科学化论文集粹》《识字教育科学化方法选粹》、《识字教育科学化教学汇粹》,明确指出:汉字是中华文化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汉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汉字文化是全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在近一、两年的时光里,国内外各种观念围绕汉字、汉字文化和汉字文化教育,展开了自五四运动以来最为激烈的交锋。
  
   一方面,持有话语权的主流文化宣称:世界一体化的大趋势要求我们必须加速汉语国际传播,把推广汉语提到世界战略格局的高度,与世界接轨,就是与拼音的世界接轨、与字母的世界接轨,汉语国际推广成为国策。继法国、俄国之后相继组织了一系列友好国家的“中国文化年”活动;
  
   另一方面,则是以“评三国”、“议红楼”和“说论语”为代表的文化市场“垄断”“炒作”模式,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兴起了普及汉字文化经典的热潮,功不可没,但余韵不足。
  
   其三,鼓吹全面复古的情势时隐时现,认为只有“重建读经课程”、开设现代“塾堂”、建立“24孝教育基地”、宣扬“汉服唐服繁缛礼仪”、出版诸朝历代的“禁书”、吸纳良莠不分“古文典籍”、其势汹汹涌涌,不乏启迪。
  
   当然也还有第四类人,他们具有现代教育的民族个性化理念和文化个性发展的理性思考意识,持有严肃的、实证研究习惯的态度。他们认为,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特征并不能以“接轨”为名,而取代政治的与文化的多元化的现实!因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创造文化财富的本质属性,人类众多民族自身的发展决定了文化倾向性的弃取。在珍惜动物大熊猫都要得到保护的当今世界上,何以行“灭绝种族”、“弃绝文化”之战?
  
   我们知道,延续至今而成为人类社会唯一仅存的形意文字创造的汉字文化,其生命力本身就是其文化值得珍惜的标志,以其作母语文字的民族只有承继、弘扬的责任,而没有弃而不轨的理由。汉字文化正面临继中国古代“佛教文化”传入与近代工业革命出现以后的“学科文化”传入之后的第三次外来文化的冲击,即所谓以经济一体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的巨大冲击,其广泛性、深刻性以及冲击力都是史无前例的。汉字文化经受历史上的国内外多种文化的冲击,从未被屈服湮灭,今天,需要它以“高瞻远瞩、勇敢实证、序化有容”的气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迎接汉字文化的学术和谐、百家争鸣的“现代春秋时代”的到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文化无疑是其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弘扬中华文化首先且必须以汉字文化教育为前提。那是因为汉字是蕴育中华文化的摇篮、汉字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主流文化的集中代表。而作为汉字文化教育的基础,中国的语文教育首当其冲。改善百年滞后的中国语文教育,实质是一个如何认识、继承、弘扬中华文化的紧迫问题,重整中国语文教育是继承和弘扬汉字文化的、必要的先决条件。系统地普及优秀的汉字文化肩负着拯救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的历史使命,中国语文教育的改善关系到抢救汉字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命运。
  
  二、中国语文教育面临的严重危机
  
   作为汉字文化的基础与关键的中国语文教育,自从现代“新学”出现以来,经历了百年的沿革。但是,至今没有得到预期的成效,教育教学效果“每况愈下”已经为业内外所共识。本世纪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按照小学六年周期、初中三年周期计,2006-07年度应该进入了“收获季节”了。然而,却没有任何一家交出具有“突破性信度与效度”的实验报告,使得“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落实名副其实的义务教育”和“汉字文化走向世界”底气是那么的不足,力度如此的疲软。集中地概括起来,有如下十余种表现——
  
   ※ 基础教育的语文课被权威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有语无文、无语无文”;
  
   专家学者反复强调“关键是教师”,为数不多的指导师生语文教学的方法,则是反复强调“大量背诵以积累语汇,慢慢去理解”——呈“有语无文”状。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生在2007年教师节,听过小学语文课之后讲道“、、、表达、用词、口语、习作的训练还可以加强一点。要告诉学生,一个事物,为什么这么表达?用你自己的话怎么表达?还有些词语的应用,可以讲得更宽一些”,明确地指出普遍存在的缺乏语文课程教学特质的现象——呈“无语无文”状。
  
   ※ 中科院院士、高校博导评价大学生、硕士博士的文与字“惨不忍睹”;
汉字文化 戴汝潜:语文与汉字文化教育情势报告
  
   早在1995年中央教科所受教育部委托完成就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进行中远期发展研究,其中中科院、工程院院士调查报告中明确反映了对语文教育缺失的呼吁,然而没有得到决策人的重视、缺乏政策研究的连续性,以至于沦落到不可收拾的境地——至今博导为学子改错别字、病句、调整段落结构、字体不堪入目——愈演愈烈。
  
   ※ 高等学校以开设“语文课程”用来“补课”;
  
   鉴于上述状况,众多高校相继开设语文课程,与其说是“提高修养”,不如说“补课”,补那些原本应当在语文教育阶段完成的母语学习任务。这样的举措足以向国人宣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育是失败的”,足以向世界宣示“汉语难学,中国人自己都需要到大学补课”,滑天下之大稽矣!
  
   ※ 长达五年的《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难产;
  
   新课标颁布后的两年就开始年复一年地传出公布“修订稿”的决定,但是,不能够经受实践检验的内容举不胜举,基本概念界定不清、基本理念混乱不明,有文章指出“从理念到字、词、句、段谬误”数以百计之多,不能不令人汗颜。
  
   ※ 十余套新语文教材没有特色、没有突破、没有交待;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虽然经过审批,但是,大多是“抢占市场的‘急就章’”、“投其所好的‘顺杆爬’”,就是专门出版中小学教材60年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也是错误百出。没有研究的根基、缺乏实验的依据,师生苦不堪言。至今没有任何一套教材作出系统总结和提供实验研究报告。
  
   ※ 数以百万计的语文教师高呼语文课“没法教”、“不会教”了;
  
   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只有脱离中国实际的培训,以及照搬西方语文教育理念的说教,高谈扩论所谓“人文性”、“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建构、互动”,却没有给出有效的、可操作性的具体指导。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一味地指责教师——总是把板子打在弱势的教师们的“屁股”上。新课程标准出现前,把语文教学质量低下的责任归结为“教师满堂灌”;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就把目标指向教师、谓之“改革教学方式”,责任还在教师;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语文教学质量不见好转,再次扬言“关键在教师”,依然把责任推给教师!教师只是“实践者”,实践中的任何问题的出现,首先需要检讨的是“理论、政策、标准、教材、决策”本身是否存在纰漏?!
  
   ※ 语文学习:小学生负担重、中学生无兴趣,高中厌学成风;
  
   大量的无效背诵、过重的资料收集、浅近乏味的知识、不用“跳”就可以摘到的“桃子”、没有文字基础的文言文教学等等,中学生语文课听课率约在三成以下。其中包括基本不听、偶尔听听、只听有兴趣的和断断续续地听等众多种程度不同的状况,特别是为“应试”而学——困扰着中国语文教育!
  
   ※ 政府部门的主管领导著文、主流权威媒体宣称“汉语学习五难”;
  
   2006年初国家语委某领导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长篇文章,明确指出中国语文学习从识字难到书写难、阅读难、作文难、应用难等等“五难”之多,国家领导人也对国际友人讲“学习汉语难”——为彻底改造汉字、中文打造舆论提供依据、为一筹莫展的语文课程教学专家学者教授失职开脱!
  
   ※ 以“接轨”为名,重视英语学习远远超过对母语学习的关注;
  
   中国英语学习从中小学到全社会,学习英语的起始年龄,从高中到初中、又下降到小学三年级、再下降到一年级,目前竟然下降到学前儿童。一方面,大力禁止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众多地方下达文件明确要求不得“识汉字、读中文”;另一方面,却为婴幼儿学习英文大开绿灯,甚至提供专家学者的理论作依据“外语早学为好”!此外,以“宣传奥运为名”,主流媒体宣促英语教学市场的消费,几乎垄断电视语言教育时空的全部,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违反民族政策强制性推广汉语学习;
  
   在2007年12 月召开的民族语言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南疆地区教师指出,维族儿童入学一律采用人教版语文教材;包括彝族在内的六个少数民族的小学语文教材,不顾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直接采用标注人教版教材教学!如此等等,不仅严重违反民族政策,而且表明决策人根本不懂得“母语优先发展”,才是学好第二语言文字的基本道理。这也是发达地区汉族青少年纷纷“以牺牲汉语中文换取托福成绩”为荣的根本原因。
  
   ※ 面对在世界范围兴起“汉语热”,对外汉语教学显得“无奈”“无能”;
  
   截止到2007年,海内外学习汉语和中文的人数超过了本土人数。但是,对外语言大学却没有完整、配套、成熟、有效的教学法,和足够数量、谙熟汉语和中文教学业务的师资队伍。许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海外汉语和中文教师,来到中国接受培训时,听到的课程却是西方语言学理论——味同嚼蜡、所学非所用,大有班门弄斧之嫌。国内出版的所谓《标准汉语》错误百出、无用无效。以至于2007年澳大利亚教师团点名要求我国官方,提供他们心目中的汉语、汉字、中文教育的学者、教授予以开课。
  
   以上就是2006-07年度中国语文教育的现状!它表明,中国语文教育身患重症、危症,元气大伤。为什么?因为——
  
   1、界定不明。
  
  至今语文教育界对“语文”内涵本身没有共识,这是所有学科都没有的怪现象。主要是因为“文”之所指歧义太多所致,各执己见——“文化”、“人文”、“文学”、“文字”、“文法”或彼此的综合,不一而足。仅就解放后历次语文教学计划修订文件提法各异的沿革,就可以看出语文教育界定的混乱。有文章概括性总结为“分科说”、“工具说”、“文道说”、“思想说”、“统一说”,2006-07年以来,更有以“文学取代语文之说”,确实应了“名不正则言不顺”“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
  
   加之,语文教育、母语教育、中国法定通用官方语言文字教育、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第二语言文字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等一系列概念的界定及其关系的明确,都是迫切需要求得科学共识的。
  
   2、理论错位。
  
   语文教育是中国语文教育,中国语文教育的主体是“汉语、汉字、中文”,因此,语文教育课程教学只能遵循“汉语、汉字、中文”的自身规律,只能遵循中华民族的认知规律设计语文课程教学。但是,长期以来,我们采用的是西方语言学理论作指导,语文教育理论界始终认为中国没有语言学,只有西方语言学才是世界完备的、通用的、唯一正确的、科学的语言学理论。尽管一系列语文教育大师集毕生研究之心得,在临终期先后慨叹“没用啊!”(系指中国语文套用西方语言学、语法学理论)。缺乏基于中国语言文字规律实际的,汉语学、汉字学、中文学的系统研究;缺乏基于现代科学发展新成果新规律的,中国语言文字学和中国语文教育学的研究。以所谓“文字是记录语言”和“词本位”为理论基础,处处将西方语言学理论的“洋靴子”套用于中国语文。
  
   3、理念误导。
  
   由于语文教育界定的混乱,所以,语言和文字的基本关系问题至今缺乏科学的研究,远远谈不到“学科科学”的层级。因此,一系列所谓理念都不足以确认。比如,2007年再次提出所谓“科学结论是人类文字有共同发展规律”,“语文观念现代化、科学化”,“与世界接轨”的一系列理念——认为现代社会是“拼音的世界、字母的世界”的理念等等。于是,表意的汉字成为英语的“标音字”,“纽曼”(新人)“粉丝”(追星族)泛滥成灾;忽视汉字的书写;扭曲拼音的功能,用拼音代字书写作文,造成别字连篇;照搬学习拼音语言的“听说读写”方法嫁接于汉语中文学习等等。直接的结果:国人中文低下、外语难以适应、没有好翻译家、思维方式变异、民族文化失落。
  
   4、内容无序。
  
   由于缺乏正确的理念指导,拒绝吸纳现代哲学方法论与信息科学技术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长期“学术封闭”、“抱残守缺”、“文人相轻”、“舆论一律”、“权威至上”,因而,没有基本的现代的科学态度,即使起码的序化意识都没有、并且以排斥的态度拒绝学习。
  
   比如,汉字的音形义都是有序的,但是,几乎大部分教材都不以为然;比如,现代社会基本不用“揠苗助长”的“揠”字完全没有必要学习至少不必先学;学习合体的“章”字应当在学习“立字和早字”之后,等等。比如,没有语文基础,却以所谓“文学主题单元”进行“篇本位”作教材设计,本末倒置。比如,语文学习的没有归因意识,因此,不晓得序化设计的教育价值。比如,课程教材教法否定汉字的规律性、阅读的阶段性、作文学习的序列性、、、、、、总之,否定语文教育的规律性和序化设计。几乎颠倒了语文课程教学的种种规律性,在基础教育的所有课程中,它是唯一一门没有“序化归因”意识的学科,因此,至今没有正确的语文教育评价观,更无科学的评价系统。
  
   5、目无人本。
  
   语言文字是人生与生俱来、与时俱进、同生共死的思维显象。语言文字的学习势必与其生存、成长与发展须臾不分的,因此,发展性、阶段性、序列性是其基本特征,承认并尊重这个基本特征的存在就是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人文性的本质与前提,也是语文教育最为根本的、位居首位的出发点与归宿。但是,语文课程教学的设计长期忽视儿童发展的语言文字需要,忽视儿童在不同时期和阶段需要的差异性,而将语文课程教学设计强行纳入专家学者教授研究家们的学术思想轨道,呈现出“目中无人”——人者,即儿童,即儿童整体素质的存在与发展。比如,主张“学前儿童不得识字读书”,“以欣赏‘名家名篇’取代语文基础学习”,“以语代文,无视儿童阅读兴趣、习惯的教养”之类。
  
   6、故步自封。
  
   中国语文教育界截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却继承了中国文人“自恃清高、故步自封、文人相轻”的陋习,又夹杂了“文革大批判的遗风”和现代社会“铜臭之弊”,置误人子弟于不顾。
  
   积百年语文教育利弊得失之经验,欲彻底改善语文教育现状,非“明确界定、正本理论、沥清理念、科学序化、以人为本、和谐有容”,不足以使中国语文教育得到改善、复元、成效。
  
  
  
   三、中国语文教育的希望
  
   尽管中国语文教育病入膏肓,但是,千百万珍惜汉字文化、透视中国语文、不堪误人子弟的新老知识分子和语文教育研究家和实践家,执着地进行了百折不回的探索与实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和惊人的成效,成为“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曙光”(《人民教育》语)。这其中有一系列值得彪炳历史的业绩——
  
   ※ 识字教育科学化的理念得到广泛共识。
  
   自从1994年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提出贯彻“识字教育科学化”理念,指出中国语文教育的瓶颈是识字效率的突破,从而使儿童在书面语发展的关键期实现尽早阅读成为可能。历经10年力争,终于排除种种人为的干扰和阻挠,在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央教科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汉字文化教育研究中心成功地组织了“第二届识字教育国际研讨会”。2006年4月第一次以现代科学精神、遵照科学发展观和和谐有容的宗旨,搭建了沟通语言文字学理论界与基础教育语文教育界之间的桥梁,构建中国语言文字理论指导中国语文教育课程教学实践的交流的平台——这是中国语文教育界前所未有的创举。与会者得出了共识——中国语文的科学之路的“科学”不是西方语言学的“科学”,而是符合汉语、汉字、中文自身规律、符合中国语文教育自身规律的科学——真正的中国语文和中国语文教育的科学。没有这样的科学理念,就没有中国语文教育的新生!
  
   ※ 百年来,识字课堂教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崭新的发展时期。
  
   继侧重于探讨理论共识的识字教育国际研讨会之后,2007年10月由教育实验分会汉字文化教育研究中心联合江苏教育学会主持召开了全国性的“识字课堂教学观摩交流”大会。这次大会是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第一次以识字教学为主题的、侧重于识字教育教学实践的盛会,识字课堂教学研究正式登上了语文教研的大雅之堂。人们认识到识字课堂教学不是“雕虫小技”,相反,是必须着力突破的语文教育的“瓶颈”。与会者涵盖14个省市自治区、8种教材、6种流派的58节识字课,真正实现了识字课堂教学经验的交流,达到提高识字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推动了小学低年级以识字教育为重点、实现尽早阅读的发展!
  
   ※ “母语教育的幼小衔接”通过鉴定,学前儿童识字读书得到实证。
  
   国家教育部历来不主张学前儿童识字读书,但是,并不符合儿童发展的实践需要。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主持的“十五”教育规划课题“母语教育的幼小衔接”通过国家级专家组的鉴定。该课题的意义在于,历经多年的实验证实:在儿童口语发展关键期和书面语发展关键期之间的3、4、5岁,教育者应当充分满足其多元智能整体发展的语言文字需要,并且可以为儿童提供语言文字学习与发展的过渡条件;这种过渡的关键是完成基本字(300-500-800个字)的学习,实现尽早阅读;在对现代常用字“音形义”的综合研究基础上确认“基本字”,从而为小学入学后系统地进行书面语学习打下基础;确认了学前儿童学习识字读书的基本模式,即“大成读识读”——集多种识字教育的科学方法之长,在口语发展的基础上,从“读”入手识字,在“识”的基础上“读”书。从而,培养儿童早期阅读兴趣,养成早期阅读习惯。
  
   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落实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语文教育的战略发展格局,和改善语文课程的设计与教材的编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科学序化的大成全语文教育重新获得青睐。
  
   在2007年,一些中止3-4年的语文课程实验的老实验学校,重返实验。为什么?河北邯郸的老实验学校在全市水平测试时,名不见经传的老实验学校名列前茅;广西桂林的老实验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家长一致强烈地说,使用新课程教材以后,连续3-4年的学生远远不能同以前的学生相比,他们“没有阅读兴趣和习惯、阅读能力低下、思维水平下降、数学教师‘启而不发’难以实现教学互动。” ——所以,要求恢复实验!这里指的是什么实验,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这就是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持12年来的“大成全语文教育” 实验。
  
   “大成全语文教育” 实验是针对中国语文教育每况愈下的现状,自1994年开始,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分析百年语文教学的沿革得失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实现语文课程改革的突破,语文课程改革的瓶颈在于实现识字教育科学化的突破,率先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母语基本过关”的实验假设作为探索目标。实验12年来,在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数十万学生实验中取得五年级质量达到初中二年级的惊人的成功,被百姓誉为“功德无量”。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实验不得不从2002年纷纷终止。2007年出现“大成全语文教育实验”的回转是一件中国语文教育史上从不曾出现过的了不起的事情,值得深思。究其根本,在于实践证明着它的一系列科学的语文教育理念的正确性,诸如——
  
   充分满足儿童发展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儿童特征的语言文字需要,特别是在儿童书面语发展的关键期实现尽早阅读;
  
   按照汉语、汉字、中文的内在规律,集古今中外之大成,以识字教育科学化的理念,实现快速高效识字;
  
   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以现代科学意识、态度、理念和方法,实现对语文课程主体“识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的序化设计、实现对语文课程辅体“汉字文化、语文实践、语文技术、自主阅读”的序化设计;以及主体和辅体横向一体化设计与个性人格发展的的序化设计、匹配相容的方法与策略的序化设计,形成真正“全语文”的设计。——而这是前所未有的!
  
   上述“集大成”的“全语文”实验设计,以一系列现代中国教育理论研究为基础。首先,就中国特色教育学、教学论、课程论研究创造性地提出“素质教育目标课程化与课程内容素质教育化”理论;就中国教育改革现状,着力研究教育实验原理与方法、教学方法改革统计分析研究;不仅就中国语文教育的瓶颈问题填补了识字教育系统研究的空白;就中国语文教育的困境从事了汉语、汉字、中文的语言学、文字学的基础研究;而且就中国语文教育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深入研究了教育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现代科学理念等相关基础理论研究。所有这一切都是任何其它所谓“语文课程改革”从不具备的雄厚、扎实的基础。
  
   ※ 中国教育学会专设重点课题开展“汉字文化教育体系研究”。
  
   中国语文教育是在中华民族长达五千年文字记载历史的基础上成长发展起来的,中国语文教育不仅不能够割断悠久的文化历史,而且必须以承继与弘扬汉字文化为己任,因此,需要加强中国语文教育与汉字文化教育相关性的研究,彻底改变近百年来,排斥汉字文化传统、拜倒在西方文化脚下,数典忘祖的错误倾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体系庞大,基础教育需要、且只能就其中最为基础的核心部分,即汉字文化部分进行系统的、普及性教育。所谓“普及性”显然就汉字文化教育基础性内容而言。课题研究就此认为,汉字文化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内容将面向“全体国民”和“全球人类”两个层次——汉字文化属于全人类。
  
  
  
   四、中国语文基础理论研究向何处去
  
   ※ 汉语、中文的“字本位”理论向西方语言学提出挑战。
  
   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和汉字文化教育的复兴,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汉语、汉字、中文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性成果的支持。中国语言文字基础理论研究一日不摆脱西方语言学理论的束缚,中国语文教育和汉字文化教育就永远陷入窘困的巢臼而难以自拔。以著名语言学家徐通锵先生为首的一批学者,指出西方语言学的“主谓宾状补的语法学”、“名动形副的词本位”、“文字记录语言的篇本位”理论,不符合汉语、汉字、中文和中国语文教育规律。提出“字本位”理论才是中国语言学、文字学和中国语文教育学的真正基础。语言文字学家张朋朋专著《文字论》出版,更明确了“语”“文”“分治、分教”的意见,别开生面。该学派继2005年底召开首届研讨会后,于2006年着力组织撰写《字本位理论丛书》系列,于2007年正式发排,成为重建中国语言文字学的宣言、建树中国语文教育学的号角。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为丛书特撰《字本位与语文课程教学》系统提出基础教育语文教育新概念。
  
   ※ 语言文字的理论与实践走入平民百姓心中。
  
   2006-07年度中国语言文字生活中又一件大事就是国家先后发布“语言白皮书”和“新词语”。无疑这是前所未有的语言现象,其影响和意义是极其深远的。特别是,引起现代社会文化、特别是互联网社会生活的空前热情。但是,不能不值得关注的是“没有分清楚语言和文字的相依关系”,在汉语和中文里,汉字的作用是不同于拼音文字的,语义的一致性和语言的生活化与中文的肃雅性的差异是没有可能混为一谈的。因此,统计分析的“样本源”和“方法论”则是其科学性、导向性和实践性的正确性的保证,才可能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应当懂得:网络语言不等于社会生活语言,不具备语料代表性这个常识;应当懂得存在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一面。
  
   语言生活中的上述现象,引发了一批语言文字工作者的兴趣,为此,《汉字文化》杂志社逐月举行了民间的“语言文字座谈会”。参加座谈的有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对外汉语教学权威、语文教育研究家等高层学人,他们就汉语、汉字、中文的发展历史、现状与前景,中国语言文字学的重建,中国语文教育的课程教学规律、我国语言文字政策等方面的学术问题,开展了百家争鸣式的讨论。会后将座谈内容连载于《汉字文化》杂志,以为备案。
  
   ※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明言:汉语汉字与拼音世界接轨。
  
   2007年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在年会上再次明确宣称:1986年以后不再提“语文现代化目标是拼音化”了,但是,专家研究表明“科学结论是人类文字有共同发展规律”,“世界各国都使用拼音文字”;因此,语文现代化的目标是“与世界接轨,就是与拼音的世界、字母的世界接轨”——说到底,还是“拼音化”。当然,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也承认:接轨“没有解决同音词的分化问题”——“不是不能分化,而是没有认真研究怎样分化”。——不尽令人发问:“同音词的分化问题”没有解决,“接轨”不是空中楼阁吗?何况汉语拼音方案半个世纪来,这个“同音词分化”的根本性问题为什么不认真研究?把解决如此重大问题的社会责任丢给谁?!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中国现代语言文字生活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语义混乱局面。请看“粉丝”之类词语的泛滥、充斥大街小巷的为“英文”注音的汉字,已经沦落到没有任何文化内涵的地步,这正是“拼音接轨”提供理据的必然结果。再看中国国家运动员身着颠倒中文姓名的服装,中央电视台用非中文、非拼音、非汉字文化的CCTV、、、、、、实事求是地说,以糟踏汉字文化为代价的“接轨”上无以告慰祖先、下无以面对子孙——珍惜动物大熊猫都要动员全人类拯救,何况为全人类尊重的、饱含五千年悠久文化、具有极大的文化包容性的汉字文化——怎么连生存的空间都要剥夺呢?!
  
   ※ 计算机中文信息技术进入继承、弘扬汉字文化传统的新时代。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首席研究员戴国忠先生提出: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固然给人类带来了科学技术的空前繁荣,但是,计算机正在使人类一步一步地成为它的“奴隶”,正在悄然无声地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西方的计算机键盘技术也在逐步改变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改造着它的语言文字习惯,改造着这个具有悠久传统文化的民族。因此,中国的计算机技术必须实现中国化的改造,为继承、弘扬汉字文化而不被信息化浪潮所征服、吞没。中国科学家们走在了语言文字学家的前面,正在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威力!应当说,他代表着千百万中国真正具有现代科学理念的知识分子的心声,表达了捍卫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生存、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意愿,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关注人文发展的突破性价值。
  
   ※ 语言、文化界值得关注的奇特现象。
  
   2006-07年度突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奇特的文化现象,那就是,许许多多语言文字学界以外、中国语文教育圈外的思维科学家(如,张光鉴)、脑神经生理学家(如,黄震霆)、计算机科学家(如,戴国忠)、教育心理学家(如,邵宗杰)、物理与物理教育家(如,周德藩)、数学与数学教育家(如,易南轩)、文学家(如,王蒙)、以及历史学与历史教育家、民俗学家、哲学家(《文字的哲学》)、甚至务农的农民都提出“《标点符号研究》”等等、等等都发表了极具价值的语言文字学与语言文字教育研究、中国语文与中国语文教育的研究的创新性成果。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反思吗?! (2007、12、15作者于无鱼斋)
  
  分类:语言教育与文学教育 | 评论:0 | 浏览:127 | 举报 | 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8051/640460493101.html

更多阅读

无厘头文化中喜剧的笑与中国式后现代 无厘头喜剧鼻祖

■ 包兆会《文艺争鸣》2006年第2期  文学评论-艺术无厘头文化成了中国当代引人瞩目的一种文化现象。本文试图辨析中国当代文化中无厘头文化作为一种后现代文化现象的可能和事实,并从无厘头文化中“喜剧的笑”这一核心机制来阐明无

戴尔服务器R510与R710对比 戴尔r710

戴尔服务器R510与R710有很多相似:  1、二者都是2U服务器  2、二者都是双CPU服务器  3、所用CPU都是INTEL5500系列CPU  4、所用内存也是同样型号,戴尔服务器R410、R510、R610、R710所用内存是通用的,都是选用非缓冲的ECC内

闪族文化 苏美尔人与汉族基因

    现在让我们来谈一谈闪族文化。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他们的语言也和印欧语系完全不同。闪族人源自阿拉伯半岛,不过他们后来同样也迁徙到世界各地。两千多年来,这些犹大人一直过着离乡背井的生活。透过基督教与回教,闪族文化(

性文化知识四 四大禁书与性文化图

中国性文化的进与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性文化的变迁,更是值得当代人深思。《生命时报》曾邀我国4位权威性学专家,共同探讨“中国性文化,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 ”这一重要话题。文明性文化应成主旋律中国性学会理事长、亚洲大洋洲性学

郭小聪: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凝聚力与软实力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凝聚力与软实力2014-07-25 17:59来源:《国际安全研究》2014年2期 作者:郭小聪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论及文化软实力问题,这本身就是中国的视角,而非美国的视角。美国人对于国家安全利益的界定从来不会局限于本国边界之内,他们

声明:《汉字文化 戴汝潜:语文与汉字文化教育情势报告》为网友聚橙为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