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出格”指导及优秀考场作文
【写作指导】:
一、构思立意
1、梳理思路
本题是命题作文,考生务必先自解题意,做出正确的解读,已确立自己的文章主题中心。“出”,超出,跳出,走出。“格”,规格,格式,格局,格调。出格,就是自创一格,别具一格。对所给的题目本身要反复琢磨,不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梳理出“出格是什么、出格为什么、怎么出格”,然后确立自己的写作重点。例如,有同学抓住“超出一般,与众不同”,大谈要超出一般与众不同必须勤奋的重要性;有同学抓住“超出一般,与众不同”,纵论只有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才能成为“出格”的人才。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命题,对题意的理解都是十分重要的,平时要练就抓准题意的火眼金睛。
2、开头迅速点题
开头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应做到快速入题,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尤其是论述类文章,切勿烦琐冗长,拖泥带水;或者含糊其辞,故弄玄虚。
例1,花开盛了,就要谢;月盈满了,就要缺;云变厚了,就要雨;水加厚了,就要溢。我认为万物皆有度,出格了,便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例2,那墙头的一抹嫣红,是杏花的出格,不偏不倚,不矜不妖,这样的美真好。雄鹰超越沟沟坎坎的小山岭才能搏击长空;鲤鱼不断冲刺汩汩滔滔的水流才能跳跃龙门;人类必须迈开脚步跳出束缚的圈圈,才能获得成功的掌声。
3、结尾不忘应题
不管你是议论性文章还是记叙性文章,在文章的结尾还是要把主题揭示出来,或呼应或升华。切忌华而不实,故弄玄虚。
4、中间行文不忘点题
不少同学认为开头结尾已点题,一般不会出现离题的现象。这种认识固然没有错,但忽视了阅卷的实际情况。最好是在中间行文时,适时地出现点题性质的引领句,过渡句,总括句等,这样就会给阅卷老师留下紧扣题旨、切合题意的印象。
二、看思路是否清晰
作文是一种交流,考场作文亦是如此,而阅卷时间短,平均每卷不多于2分钟,考场作文的这个特点更要求作文清晰快速地让阅卷老师知道你要表达什么,又是如何表达的。一般情况下阅卷老师不可能花上很长时间反复琢磨一篇文章,来分析你到底写了什么。
1、中心突出
构思时已明确自己要表达什么,行文时牢记自己在写什么,并且考场作文的中心主题相对平时作文而言应该要更明白明显。切忌中心不明确,不知所云;故弄玄虚,过于含蓄。
2、思路清晰
或用标志性句子显示思路,如分论点,或在文章的主体部分的段落之间用一句总括性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来串联材料,显示思路。
或使用排比段显示思路。除去开头和结尾,文章主体部分使用排比段,同样也能使文章思路显得清晰严谨。
或对比,或层进,或采用小标题皆可,目的就在于能显示思路,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切忌思路混乱,前后矛盾。
三、看你的表达是否准确精彩
语言表达精彩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但绝大多数同学特别是相对水平一般的同学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表达的准确性。也就是说应该尽可能用平实的语言来行文,与其出现因你的作文中的生造词语、病句等问题影响评卷老师对你作文印象的情况,与其出现因为追求所谓的语言优美而让评卷老师对你的作文产生感情虚假矫情的情况,还不如老老实实地表情达意,做到文从字顺为佳。
当然在做到文字表达准确的基础上,还可考虑表达的精彩。
或活用修辞格,或妙用课文语句,或巧引名言诗句,或善用歌词等。
例如在本次一模作文写作时有一位同学这样的开头,因其文采出众,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眼球。
是春天花园早早露头的野草,轻快的人会把它连根拔起;出格是骄傲的蝴蝶轻狂的卖弄,花叶后的螳螂会攻其不备将其捕杀;出格是独霸山林的老虎的耀武扬威,猎人设在草丛中的陷阱巧妙地将其捕捉。人啊,你如果出格,你就可能在狂妄中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精彩例文】:
出格
“这个婆娘不是人”,唐伯虎在给一个老妇人祝寿时写道,众人大惊,老妇的儿子更是怒形于色。然而,只见他又缓缓写出下联:“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大喜,连称妙对,唐伯虎这出格的对联赢得众人的赞赏。我们何尝不需一些出格呢?人生因出格而多彩,在平凡的生活中做一些出格之事,既能显示自己的才华个性,又能增添情趣。
出格有真假,它犹如人生画卷中意外的一笔,有的画因这一笔意境骤生,相映成趣,让人赞叹。有的却格格不入,难以协调,成为精心构思的作品中明显的败笔。魏晋名士,善于谈玄说理,放达不羁,一味地显示自己超脱不俗,却于国家无益;保全自我,正如王勃所说:“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而真正的出格,却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正如牛顿,当苹果砸在他头上时,他的智慧大胆出格,将苹果与月球相联系,论证了万有引力定律,开辟了经典物理学。可见真正的出格不是矫揉造作,故意显示超越一般,而是在一般中发现创造出常人所未想到的不一般,在为他人做出有益贡献时表现出超人才华。
真正的出格有偶然的因素。它是唐伯虎给人祝寿的机遇,是落向牛顿头上的苹果,凯库勒在梦中发现了苯环的结构,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的难题。这些著名的出格之事,都得益于机遇的青睐。然而,偶然中也有让人痛苦的因素。苏轼命运坎坷,屡遭贬谪,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在逆境中却寄情山水,淡定从容,领悟人生与自然的哲理,在出格中留下无数名篇与惊世才华。出格的偶然其实十分常见,只要我们变换角度,拥有敏锐的意识,及时把握机遇,将挫折失败视为绝好的契机,我们便可能多有出格之事,尽情展现自我。
真正的出格也有必然。试想如果牛顿没有深厚的科学功底,强烈的钻研精神,再多的机遇降临到他头上又有何用?李白放达豪放,经历过大起大落,饱览名山大川之景,留下佳作无数。然而如果他没有早年在山中刻苦读书,熟悉历史经典,又怎能面对胜景而诗兴大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呢?要想真正的出格,我们更需要努力,机遇毕竟可遇不可求,我们惟有在平常不断磨练意志,提升能力,才能在机遇来临时展现出出格的不平常,勤奋努力才是出格的必然前提。
在出格中展现自我,赢得他人尊重叹服,很多人都希望这样做。那么让我们擦亮双眼,去把握机遇,让我们刻苦勤奋去提升能力。当我们拿起画笔在人生长卷上挥毫时,我们定能多有“点睛之笔”!
出格
春去秋来,花落花开,大自然的运行自有其规律。人生当世,自然也有行事之规矩。有些刻于碑上,书于纸间,不容也不应触犯,而有些却并无依据,只是“众人皆为之”,逆之而行者,就要被斥“出格”。然而那些出格之人,却常常流芳百世。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历来改朝换代之人,少不了流血牺牲,而他却偏是不同。披上象征权力的金黄,一夜之间取代大周柴氏天下,开创大宋百年辉煌。起兵,夺权,篡位,赵匡胤用这之间最大逆不道的出格,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群雄纷争,在史书上留下了繁荣开明的“宋”字。宋太祖的出格,奠基了赵氏宋朝百年盛世。
“忍把浮名,换了浅吟低唱。”在那追逐功名利禄的年代,却响起这么个格格不入的声音。少年轻浮玩笑之语,却招致龙颜大怒。“且去浅吟低唱,何要浮名?”一句朱批,断了一个少年所有梦想。罢了,既已出格,那便出格到底吧。于是满腹才气挥洒章台路上,绝词妙句只博美人一笑。然而,“凡饮酒处皆歌柳词”,京城柳七,街头巷尾谁人不晓?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杨柳岸,晓风残月。”令多少才子汗颜!柳耆卿的出格,树立了几世春秋词界的丰碑。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是怎样的不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怎样的放达!白衣袂袂,一壶酒,一首诗,一把剑,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贵妃斟酒,力士脱靴,权势朝贵在他眼中,不过尘土。他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惆怅,也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挚意,更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情。李太白的出格,书写了千百余载最炫目的潇洒传奇。
何谓出格?只不过是与常人有些许不同罢了,如何就不容于世了呢?出格,既是才气的展现,又是抱负的实现。出格,是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处事态度,是浑浊之世中的求生之道。千百个出格之人就有千百种无奈。他们特立独行,我行我素,未必容于当世,却必定流传于后世。但特立独行,并不意味着视规矩如无物。不择手段只求与人相异的行径,只能称作“出轨”,莫说流芳百世,只怕些许的赞同也是不可能。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不过数十载而已,何必墨守陈规,隐忍于世?不如做个出格之人,即便不能如太祖、柳七一般建丰功、立伟业,能若李太白那样,不伤于人,不伤于世,只求潇洒,便也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