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生,我们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回家,这是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的动作。随着年岁的增长,“回家”越发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记住乡愁,记得回家,成为一种责任和时尚。这一生,我们总是走在回家的路上。从呱呱坠地到苍苍暮年,回家就与我们紧密相伴,无法分离。当我们撒腿上学后,父母是守望着陪伴着我们放学及时回家。
当我们工作了,远离父母在外工作时,我们总是盼望着节假日回老家。
当我们为人父母时,又开始守望着孩子早点回家。 当我们暮色苍苍时,总期待儿孙回家欢聚一堂过一个团圆年。
„„
这一生,为了回家,我们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记住乡愁,记得回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生归宿。
随着年轮的增长和社会飞速发展,回家,本该是容易的事情,但这恰恰相反,回家却成了子女和父母心中的渴望,很多时候,“回不去”成了人们心中的借口。很多时候,回家成了走亲访友,度假休闲,成了一种时尚。生活压力,让回家成了一种遗憾。正如央视公益广告《别让等待成为遗憾》所说的一样:“等你考上大学,„„妈妈就享福了,等你毕业工作了,妈妈就享福了,„„等你结完婚,有了孩子,妈妈就享福了,„„”然而,当父母躺在病床上高兴地说出“回来了”那三个字时,“回家”却成了父母一生渴望和牵挂,成了子女一生的追求。
其实,不是不想回家,不是没回家,只是为了让父母早点享清福,早点看看城市的繁华,“回家”成了在外的游子沉重的担子,生活生存的压力让“回家”成为一种奢望。
为了“常回家看看”,2013年国家出台了《老年权益保障法》,倡导年轻人常回家看看。然而,这并不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回家靠的自觉而不是法律,这一生我们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自觉回家,来源于爱家爱国。钱学森远涉重洋,到了美国求学,新中国成立时,百废待兴,为了国家富强和民族的独立,他选择了回国,回到祖国这个大家庭,心中就是因为爱国爱家,他毅然决然在磨难中回来。无数的“钱学森们”也都纷纷从世界各地回国,这些靠的是信仰。
自觉回家,来源于强大的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历来讲究团圆。为了这个“团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过节。逢年过节的时候,就是中华民族万家团聚的时刻,那一刻泱泱华夏是最幸福的国度。每年春节,几亿人口在涌动,朝着回家的方向奔忙。这就是我们记得回家,记住乡愁。
自觉回家,来源于心灵休憩的需要。带着爱,回家,回家就是幸福。在外打拼的人们在每一次回家,除了有事回家,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家是避风港,家的粘性在爱,那里是爱的港湾,在外过得不如意,总会想着回家,因为家可以疗伤,家给人希望。无论来自父母、妻儿还是家里的那只猫和狗,总有一股温暖和力量。
其实,这一生,我们每天走在回家的路上。又到春节了„„打好行囊,备好礼物 ,回家吧。别让等待成为遗憾!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