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陶瓷文化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熠熠生辉的江南文化明珠

王 炜

江苏省宜兴市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陶瓷文化源远流长,远在7000多年前,先民便在这里开始烧制陶器,丁蜀镇等地发掘出商周时期的古陶器皿及残片,骆驼墩遗址、宜兴窑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紫砂、精陶、均陶、青瓷、美彩陶被誉为宜兴陶瓷“五朵金花”,特别是宜兴紫砂壶,以其独特的泥质、造型和古朴自然的美感名扬海内外。明代供春的供春壶、时大彬的三足如意壶、项圣思的圣陶杯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分别珍藏于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无锡博物院等。丁蜀镇前墅村的明代龙窑是国内唯一迄今仍在使用的古龙窑。宜兴陶器既实用又具观赏价值,紫砂作品在国际、国内屡屡获奖,一些作品还是国际交往的礼物。目前,宜兴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0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6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37人、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30人。宜兴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江苏省传统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基地等。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是国家最早成立的陶瓷博物馆,并于2013年11月正式获批成立中国紫砂博物馆,成为宜兴第一座“国字号”博物馆。目前,该馆已成为我国影响力和规模较大,集展示、研究、传播、保护和陶艺交流于一体的专业陶瓷博物馆,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馆内丰富的藏品,充分展示了宜兴悠久的制陶历史和灿烂的陶瓷文化,汉代的陶器、两晋的青瓷、宋元的均陶、明清的紫砂,以及当代的彩釉陶、美术陶、精陶等,充分展示了陶都宜兴的风采。近年来,该馆多次承办国内外大型活动,接待了大批重要宾客和近百万中外游客。2011年,该馆划归宜兴市文化部门管理。本着承载历史、传承文明、展示艺术、弘扬文化的宗旨,宜兴陶瓷博物馆经历了建馆近50年来规模最大的装饰改造,展区面貌现已焕然一新,硬件不断完善、服务不断提升、展陈品不断丰富,真正成为宜兴陶瓷文化的核心承载与神圣殿堂。宜兴市充分发挥陶博馆陶瓷文化展示平台、文化产业促进平台的功能作用,大力整合各方资源,积极申报陶瓷文化产业园,有力地促进了宜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硬件扩容改造,营建优美环境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隶属于宜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最早是江苏省宜兴陶瓷公司在丁蜀镇设立的陶瓷产品陈列室,主要为产品销售服务,同时接待国内外来宾参观。1991年扩建陶瓷陈列馆,并更名为“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成为宜兴历史上第一个博物馆。馆区依山而筑、气势宏伟,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展馆面积近4000平方米。馆区设置“古代陶瓷馆”“名人名作馆”“世界陶瓷馆”“五朵金花馆”4个展馆,17个展厅以及2个多功能厅,还配套设置有48个陶艺工作室,以及陶艺交流中心、游客服务中心。馆内藏品数量近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件、二级文物41件、三级文物57件。常年展示2000余件(套)藏品,涵盖距今7000多年的夹砂古陶器、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战国时期的印纹陶、汉代的釉陶、两晋的青瓷、宋元的均陶、明清的紫砂、当代的美彩陶、国内其他陶瓷产区的代表作品,以及30多个国家、地区的现代陶艺作品,均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及艺术价值。

2010年,宜兴市财政投入1500万元对宜兴陶博馆前区陶文化广场及配套设施进行改造;2013年又投入1400万元新建藏品库房综合大楼;今年,还将投入400多万元新建顾景舟艺术馆,集中展示顾景舟大师经典作品、手稿、影像资料等,缅怀他对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所作的杰出贡献,为开展顾景舟大师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下一步计划依照陶博馆功能完善、长效发展的需要,继续争取政府优先扶持和财政投入,开发利用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后区资产,建造龙窑模型,修复原有厂房设备,通过实物、文字、图片、场景等形式,展示宜兴紫砂陶烧制历史;建立公益性的“陶艺体验工场”,让游客在轻松愉悦的制陶过程中,感受紫砂文化的博大精深;扩充展厅面积,使其具备承办大型陶艺活动的能力;引进语音导览系统和新的展陈手段,提升讲解服务水平和展陈效果;对馆区整体绿化作进一步整治和优化,营造更具人文关怀的观赏环境。

软件提档升级,促进功能发挥

今年,为更好地提升展陈服务、逐步向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模式过渡,宜兴陶博馆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成功推出语音导览系统,改变了此前讲解员仅靠扩音器讲解的单一模式,极大丰富了讲解形式和内容,提升了观众的参观感受和满意度。新建的藏品库房综合大楼投入使用,一体化的库房设备设施建设完成,为该馆的数据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该馆着手制定前瞻性、体系化的长远收藏规划,完善征集程序,开拓收藏渠道,加强实物载体和资料载体的收藏,做好社会收藏群体的联系和服务工作,鼓励其捐赠藏品或委托该馆科学保管利用;加强藏品登记、建档和安全管理,采用信息技术,有序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和修复工作;积极推进藏品数据库建设,做好管理软件和信息摄入设施的建设工作,并逐步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操作规范。

2014年7月,由中国紫砂博物馆、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与南京师范大学共同参与的宜兴陶瓷“口述历史”工程在宜兴陶瓷博物馆正式启动,计划用4到5年时间,通过抢救性方式摄像记录龙窑遗迹、烧成技艺、烧成民俗,采访陶艺名家、当地学者,撰写论文、编写专著,以记录陶瓷发展历史,保证宜兴陶瓷文化的传承。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重点做好文本资料、图片资料、影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到2014年年底,已收集整理了论文、书籍等文本资料近300本,陶艺活动、历史作品照片等图片资料近1100张,紫砂、均陶制作技艺等影像资料近130集。今年,该馆将广泛开展与东南大学、江苏省陶瓷工业设计学会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交流,加强影像资料收集工作,精心组织开展后期制作等,为紫砂陶制作技艺申报世界非遗提供鲜活的历史资料。同时,在“口述历史”整体框架下,2015年将依托陶瓷文化研究院这一平台,计划开展“宜兴窑系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专题科研项目,从宏观角度出发,抓住宜兴陶瓷文化最本质的部分。

成功申报中国紫砂博物馆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宜兴乃至江苏全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重要名片。为了扩大宜兴紫砂文化品牌效应,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宜兴陶博馆开展申报中国紫砂博物馆的相关工作,并于2014年1月挂牌成立,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考评组对宜兴陶瓷博物馆的现有条件、基本功能、发展规划等给予了好评。宜兴市市长张立军表示,这不仅是宜兴陶博馆自身发展的重大机遇,也为宜兴提升紫砂技艺、展示陶瓷文化提供了更高平台。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陶瓷文化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熠熠生辉的江南文化明珠

在申报期间,宜兴市文广新局及宜兴陶博馆攻坚克难,全力应对投资额大、涉及面广、申报周期长等局面,组织对馆前区陶文化广场进行全面改造,2013年推动创建4A级旅游景区,在馆中区新建藏品库房综合大楼,对馆内软硬件设施等进行全面提升,涉及整改面积达1.8万平方米。前期准备落实到位后,宜兴市于2013年3月提出申报“中国紫砂博物馆”申请,经过7个多月对照申报要求不断查漏补缺,对申报材料不断完善修改,经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以及全国博物馆行业专家组实地考评,于2013年11月正式获准成立中国紫砂博物馆。截至目前,该馆共收到无偿捐赠的陶艺作品近700件,其中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近20件、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以上作品50余件、工艺美术师以上作品400余件。

宜兴市文广新局局长许夕华表示,中国紫砂博物馆的成立,带动了一系列紫砂交流展示活动的蓬勃开展。在纪念紫砂大师顾景舟诞辰100周年期间,该馆将举办“顾景舟紫砂艺术馆”开馆仪式,并积极承办“百年景舟——宜兴紫砂艺术大展”及“百年景舟与宜兴紫砂”论坛。同时,充分发挥陶博馆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与陶瓷行业协会的合作,积极参与协办“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巡展”等活动,把宜兴紫砂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

加强学术研究,深化两岸交流

在宜兴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12年12月,宜兴陶博馆成立了宜兴市陶瓷(紫砂)文化研究院,宗旨是积极开展陶瓷文化研究工作,打造专业研究的一方净土、一席高地、一支标杆。在宜兴陶瓷博物馆建馆30周年庆典活动中,研究院聘请了张守智、杨永善等8名高校知名学者为特约顾问。2013年,研究院编辑出版了《中国紫砂——宜兴陶瓷博物馆馆藏精品图录》、《宜兴陶瓷博物馆建馆三十周年大事记》及《陶艺名家捐赠作品精品展图鉴》;联合台湾5所大学及大陆十几所高校,主办了“海峡两岸紫砂创新设计文化交流研讨会”;与中国茶流通协会合作,开展了“紫砂赏析教室联盟”战略项目;并在江苏省内外专刊上发表了数篇专业论文。凭借研究院这一平台,该馆图书出版、理论研究、战略合作等项目正在不断加强。

宜兴紫砂在港澳台地区的广泛影响由来已久。上世纪90年代,顾景舟、徐秀棠、徐汉棠等工艺大师到访台湾,在台湾民间掀起了“紫砂热”。紫砂文化历史悠久,紫砂艺术独树一帜,深受台湾民众喜爱。近年来,宜兴陶瓷博物馆充分发挥宜兴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以紫砂文化为纽带,积极与台湾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为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推动苏台两地合作共赢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14年8月,经中央台办批准,在宜兴陶瓷博物馆设立海峡两岸紫砂文化交流基地,这是江苏省继南京中山陵之后,获准设立的又一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基地将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突出宜兴资源、文化特色,规划交流项目,重点做好“一节、二展、三中心”工作,即举办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每年在台湾举办两次宜兴紫砂艺术展;成立陶瓷展览中心(涵盖宜兴陶瓷博物馆、陶都陶瓷城、古龙窑、大师工作室等),陶瓷工业产业中心(以陶瓷产业园为基础,建立宜台两地陶瓷产学研售中心)和两岸陶瓷交流中心(开展宜兴丁蜀镇与台湾莺歌镇结对交流、两岸素食文化交流等活动),不断拓宽、深化两地交流交往。

基地建成后,宜兴陶博馆积极发挥特色性与优势性资源,通过举办系列“海峡两岸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三阳和谐·善美陶都陶艺精品展”等大型活动,突出宜兴特色,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民族文化品牌,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今年,该馆将围绕“联合陶博馆、市陶协、紫砂艺人等资源,建立两岸陶瓷交流中心”的工作目标,推进陶博馆与莺歌博物馆的结对交流、巡展互动;联合两岸高校举办“教育部第六届海峡两岸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逐步形成基地固定交流项目;借助宜兴市陶瓷(紫砂)文化研究院已聘请的台湾专家学者,尝试开展深层次、宽范围的学术研讨活动,开创两岸陶瓷文化交流新局面。

宜兴是陶的古都,宜兴陶瓷博物馆是陶瓷艺术的殿堂。在这里,能感受到历代陶瓷发展的伟大成果和艺术光辉,体现各个历史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陶瓷发展的艺术特色和民族风格,了解历代艺人卓越的设计和创作方法,并得到借鉴和启发。近年来,随着该馆软硬实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来馆参观的国内外游客与日俱增。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中国紫砂博物馆,逐渐成为中国江南熠熠生辉的文化明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8151/974682541490.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古动物博物馆参观记 北京古动物博物馆

中国古动物博物馆是一家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系统普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人类学及进化论知识的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老师已经给我们讲过古动物博物馆中涉及的许多知识,现在让我们身临其境进一步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是中国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军事博物馆,1958年9月正式组建。展览大楼于1958年10月动工兴建,1959年7月竣工,是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展览大楼中央7层,两侧4层,高94.7米,顶端托举

图文 游记 杭州运河一线游07: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2

一个让人欣赏起来流连忘返、叹为观止的展馆接前帖,继续今年5月2日,我的杭州运河一线之游,观赏完“中国伞博物馆”后,前往紧邻的“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参观“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内的展品,虽非文物级,但绝对是让人欣赏起来流连忘

整修中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

整修中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时很不凑巧,恰逢展馆大修改造,整座高楼大门紧闭,外墙搭上了耸天的接手架,里面所有的陈列室和展品一件也看不到;不幸中的大幸是,博物馆还对外开放,游客还可以进入馆前南广场,欣赏一

声明:《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陶瓷文化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熠熠生辉的江南文化明珠》为网友盲眼画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