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医 何文星 莫晓文
(本文较为肤浅,各位见笑了,不过还是很希望大家斧正呀!)
摘要:纵观《伤寒论》中有关小柴胡汤的原文,小柴胡汤既可以治疗“不大便”、“大便硬”,又可以治疗“大便溏”。而进一步探讨其理法方药和临床运用,对于准确地运用小柴胡汤具有重要意义。本篇文章欲从原文学习、原因分析、方药分析、用药注意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柴胡汤 不大便 大便硬 大便溏 机理
《伤寒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示后人以辨证论治的法度,仔细玩味能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但伤寒原文言简意赅,简短言辞中蕴含着深刻的含义。纵观《伤寒论》中有关小柴胡汤的原文,小柴胡汤证的大便可以表现为“不大便”、“大便硬”以及“大便溏”,为何会出现这三种大便次数、性状不同的情况呢?
笔者从小柴胡汤治疗“不大便”、“大便硬”和“大便溏”的原文学习、原因分析、方药分析和临床应用注意等方面进行分别论述。仁爱
1. 小柴胡汤治疗“不大便”
1.1原文学习
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经方大师胡希恕认为:“胁下硬满,即胸胁苦满,胸胁苦满而呕为少阳证,不大便为阳明证,苔白,主热而未实,结实则苔色转黄,不大便而现柴胡汤证可与小柴胡汤。”因此,本条虽冠以阳明病,但没有达到腑实承气汤证,在此应指不大便或有发热之证;虽有呕,却非阳明腑实导致的气机上逆之呕。此时可以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1.2原因分析
陈修园认为:“不得由枢以出,遂致三焦相混,内外不通矣。上焦不通,津液不下,而为不大便。”原文中提到“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正说明出现“不大便”,不仅是因为有热而未尽实,而且是因为少阳枢机不利,邪气结于胁下,影响上焦津液不得往下,而导致不大便。
1.3方药分析
虽有阳明热证,但却未尽至腑实,不可用下法,并且“胁下硬满”,“呕”是为少阳证,可用小柴胡汤和之。
君药柴胡在《神农本草经》中言柴胡“主心腹间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出新。”因此,柴胡不仅能和解少阳,调和枢机,还能祛除心腹间的结气、推陈致新。整个方剂能使少阳枢机条畅,胸中所结之气通,津液得以往下,胃气顺降而大便自通。
1.4应用注意
用小柴胡汤治疗“不大便”,必须出现小柴胡汤证,且腑未成实,本例胁下硬满、呕为小柴胡汤证,不大便却舌上白苔。在临证时,还必须与以下几个方证相鉴别:
大柴胡汤(见原文103、136、165条):此方是在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的基础上,加大黄、枳实、芍药,主治少阳阳明合病,方证是在小柴胡汤证基础上现心下痞塞不通而急紧,郁郁微烦,大便硬,或热结旁流而现溏。
柴胡加芒硝汤(见原文104条):此方是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芒硝一味,主治小柴胡汤现大便不通,发潮热,亦为少阳阳明合病。
2. 小柴胡汤治疗“大便硬”
2.1原文学习
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四诊合参,既有头汗出,微恶寒,津液不达四末而手足冷的表证,也有大便硬,微结于里的脉沉,结而不出的脉细等里证,且有心下满,口不欲食的柴胡证,即“半在里半在外也”。
2.2原因分析
本条出现的“大便硬”的原因,需与230条互参。阳微结一证,是风寒束表,卫气郁闭,上焦失于宣通,里阳不得畅达,导致表里不和,邪热郁结于内,出现“大便硬”。再加上少阳枢机不利,气液失输,升降皆难,腑气不通,蕴邪化热,大便即硬。
2.3方药分析
此证治疗时汗下皆为不宜,而需用小柴胡汤之和法,使枢机通利,阳气宣通,表邪疏散而里气自通。
柴胡最善升散舒达,推陈致新,利少阳枢机;黄芩善于清泄胸腹之蕴热,祛肝胆大肠之积火,与柴胡配伍正中病机,整个方剂亦能达到“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的疗效。
2.4应用注意
临床运用小柴胡汤治疗“阳微结”一证,必须透彻理解原文意思,理解少阳主治之“半在里半在外”的病位,理解“三阳合病,治从少阳”的真正含义,才能在临证时取的良好的疗效。
服药后,需要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正如郝万山老师所讲:“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需要一定的时间,津液向肠道的输布需要一定的时间,身上还不爽快,暂时不要用药,等到津液能够输布了,肠道能够滋润了,“得屎而解”,大便通了,这个阳微结的证候就会缓解。”
当然,若服小柴胡汤后,症状减轻,但病未全去,可在小柴胡汤中加入大黄或少少与调胃承气汤,得大便通则解。
从小柴胡汤治疗“不大便”和“大便硬”可知,尽管有少阳兼阳明热而不实证、三阳合病之阳微结之别,但这两个大便的异常,实有共同之机理,即因为少阳枢机不利,邪气结于胁下,影响上焦津液不得往下,而导致不大便,故其治法用方皆为小柴胡汤。胡希恕认为:“小柴胡汤有通行大便之功,功在疏泄胸胁,推陈出新,而不在升提。”临床中需抓住病机,抓住主要矛盾,必能殊途同归,大便得解。
3. 小柴胡汤治疗“大便溏”
3.1原文学习
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冉雪峰《冉注伤寒论》:“阳明病,非小便多液伤,即液涸无小便。今大便调,小便亦调,证明胃家完整不实。”阳明病,发潮热,有似阳明腑实证,但却无腹部硬满、大便硬、谵语、手足濈然汗出等阳明腑实证,而有大便溏,小便自可,更有胸胁满的少阳见证。治疗不宜下而该用小柴胡汤。
3.2原因分析
少阳位于半表半里,与胸腹间脏腑联系紧密。与脾胃联系尤为显著。在小柴胡汤主治证中的“默默不欲饮食”、“喜呕”,以及或然证中的“腹中痛”都是少阳之邪气影响脾胃导致的一系列症状。此条原文中出现大便溏亦是由于胆气抑郁,不能疏土,土不运化水湿所致之证。
3.3方药分析
阳明病,发潮热,但未至里实,反而出现大便溏,小便自可,说明此大便溏非阳明腑实引起的热结旁流,亦非小便不利而致的大便反溏。因此,治疗上不可用下法,亦不可用“利小便而实大便”的治法。在上述症状基础上,还现胸胁满一证,故可用小柴胡汤治疗。“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柴胡大量使用,可以达到解热的功效,在加黄芩清热、止利,相互配伍,而使清热力加强且能治大便溏。与他药和用,有寒有温、有升有降,调和枢机,和解少阳而清热止利。
3.4应用注意
临床应用不可凡见大便溏都用和法,大便溏出现少阳证时,才可考虑用小柴胡汤。必要时还需加减灵活应用。日本汉方家汤本求真在其著作《皇汉医学》中注解229条言:“以余之试验,则本方不特限于本病,凡一般之急性、亚急性、慢性卡他炎,尤以小儿之疫痢,消化不良等,最有奇效。若效力微弱时宜加芍药;有不消化之便或粘液、粘血便时,宜加大黄,有口舌干、发热、烦渴等症时,当加石膏。”
同时,由于此证的大便溏,是阳明热而不实,且合于少阳,因此还需要与如下方剂相互鉴别使用:
黄芩汤:黄芩、芍药、甘草、大枣,主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兼见口苦、发热、咽干、腹痛等证。与小柴胡汤治疗的下利、或大便溏则兼见小柴胡汤证,可资鉴别,但应用时,若出现腹痛,或“效力微弱时”,宜加芍药,而蕴芍药汤于小柴胡汤中。
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方证是在小柴胡汤证基础上现心下痞塞不通而急紧,郁郁微烦,大便硬,或热结旁流而现溏。而小柴胡汤出现的大便溏非阳明腑实之热结旁流证。
通过对《伤寒论》中有关小柴胡汤治疗“不大便”、“大便硬”、“大便溏”的条文学习、原因分析、方药分析以及临床应用注意,说明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如果病人出现不大便、大便硬、大便溏(或出现热利、痢疾),医者辨证时不能局限于大肠。而必须全面了解,细辨六经与方证,抓住病机,从而准确选用小柴胡汤,必能效如桴鼓。现举两个古今验案各一则,以供参考:
1.清余震所著《古今医案按》医案:
北宋医家孙兆治一人,伤寒五六日,头汗出,自颈以下无汗,手足冷,心下痞闷,大便秘,脉沉紧。或者以为阴结。孙曰:“此即仲景所谓半在表、半在里,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也。”投以小柴胡汤而愈。盖四肢凉,脉沉紧似乎少阴;然少阴多自利,不当大便硬。况头者三阳同聚,若三阴经则至胸而还;今有头汗出,似乎阳虚,故曰,汗出为阳微。然少阴额上冷汗,则为阴毒矣,故曰,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知非少阴也,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仲景虽不立方,可知其为大柴胡汤矣。此亦阳证似阴之一种也。
按:此案于《伤寒论》中所言症状类似,用小柴胡汤治愈,深得力于仲景也。
2.近代经方大师胡希恕验案:
佟某,男,40岁,住黄化门17号。 初诊日期1943年7月15曰:平素甚健,又白又胖.入夏染疫.高烧.腹痛。下利后重.便意频频,恶心,呕吐乃至水浆不入。以至大便日行30余次,所下血水.色黑灰暗,其味恶臭。最后所下仅为点滴血浆样血水,坐厕不起,曾去市大医院治疗无效,中医诸医束手,延胡老诊治。赴其家诊时,面色苍白而灰暗,舌苔白根腻少津,脉细数,病情如上述。危重已极,此时病已无表证,证属少阳阳明并病,汗、下均非所宜.唯有和解一法,与小柴胡汤加生石膏:
柴胡八钱,黄芩三钱,党参三钱,半夏四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生石膏三两。另西瓜一个,嘱其频频吃。
结果:开始吃西瓜与喝水一样,吃了即吐,嘱吐了继续吃。翌日即见效,二日后吐止,气力增,渐可坐起。家人苦其不能进食,胡老嘱其近两天万不可进食。至第七天,腹泻明显好转,一日2~3行,病人诉胃有凉感,知内热已去.与小柴胡汤去党参,加西洋参三钱。第八天即能吃.细心调养,半月痊愈。
按:小柴胡汤加生石膏是应用于少阳阳明合病方证,可用于感冒、肺炎、肝炎、脑炎等各种疾病出现该方证时,用之皆效,但是不论是哪种病,没有出现该方证时用之也是无效的。临床小柴胡汤有治疗痢疾的机会,甚至“噤口痢”都可运用。本案说明小柴胡汤可治疗热痢而现柴胡证。
【参考文献】
[1].冯世伦等 《经方传真: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修订版)》【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6
[2].清•余震 《古今医案按》 【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
[3].冯世伦《中医临床家胡希恕》【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1.1
[4].梅国强 《伤寒论讲义》【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2
我觉得理解这些有“双向调节”的经方/有特殊方证的方很重要,很容易忽视,比较难把握是否对证/是否需要加减。比如大柴胡汤治疗大便难和利/桂枝汤治疗下利/调味承气治疗吐后胃不适等。 爱对“双向调节”及“比较难把握是否对证~是否需要加减”的临床体会,举一个例子,治某腹泻腹痛月余,用大柴胡汤2剂愈,用药指证腹部压痛,拒按。同理大便难一样。见《伤寒论》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脉证治.“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我的体会也可用大柴胡汤)。说白了只要腹部压痛,拒按,不管他出现大便或难或利,照用不误。读伤寒应全篇上下连起来,人是一个整体,不能受现代医学分科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