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易先生在他的《大唐双龙传》中塑造了一个魔门第一高手石之轩的形象,并描写他化身为裴矩,经略西域,怂恿杨广三征高句丽,最终颠覆隋朝的故事。裴矩历史上确有其人,是一位天才外交家,在他的努力下,为当时的隋朝华夏大地解除了北方的危机。虽说在历史上因为“佞于隋而忠于唐”这样的评价有些争议,但总体来说,他的贡献是不能磨灭的。裴矩是现在的山西闻喜人,出身士族,爷爷曾经当过北魏的荆州刺史。幼年丧父,跟随伯父长大。他自幼聪明勤奋,喜欢钻研历史,文字功底也很强,在北齐时,担任过一些小官。北齐灭亡后,被定州总管杨坚招募为记室,也就是秘书幕僚,这也是他发迹的开端。
随后,北周周静帝任杨坚为丞相,裴矩被招为丞相府记室。隋朝建立后,裴矩主持内史省即中书省事务,开皇八年,杨广南征时,他又任元帅府记室。之所以在这里强调裴矩所担任的官职,是想说明记室这个官职主管具体事务工作,需要很强的行政管理能力,裴矩多次出任这个职务,可见在英才辈出的隋朝,裴矩的文职能力被广泛认可。
不仅有文职能力,军事方面他也有才干。平定陈朝时,南方俚僚统领王仲宣叛乱,裴矩与大将军鹿愿先后在五岭的大庾岭、原长岭击破叛军,一直打到南海,王仲宣溃败逃回。后来,裴矩安抚岭南二十余州,任命官吏,安抚百姓,回朝后,隋文帝大喜,并对宰相高颎、杨素说:“裴矩率三千敝卒,一直打到南康,有这样的臣子,还有什么忧虑的呢!”裴矩因此被赐爵闻喜县公,并担任民部侍郎,不久又改任内史侍郎。
文武才能是立身之本,但裴矩真正出名的才能是外交和礼仪。当时的隋朝刚刚统一,最大的威胁来自北方突厥,还有其他一些小的部族,与突厥之间的微妙关系也给了隋朝很大的压力。出兵不是好的选择,能用外交解决成本是最低的。当时,突厥极为强盛,隋朝很难正面与之相抗,而在位的都蓝可汗之妻大义公主是北周宗室女,大义公主就借口复仇,鼓动突厥入侵边境。开皇十三年,大义公主与随从私通,被长孙晟揭发。裴矩趁机请求出使突厥,游说都蓝可汗,让他杀死大义公主。后来,大义公主果然被杀。细节我们不得而知,但可见其捭阖之能。
开皇十九年,都蓝可汗与达头可汗联盟,并大败启民可汗。启民可汗南下归附隋朝。隋文帝任命太平公史万岁为行军总管、裴矩为行军长史,出兵定襄道,趁机攻打突厥。同年十二月,都蓝可汗被部下杀害,达头可汗自立。第二年,史万岁击破达头可汗,却在回朝后被隋文帝冤杀。裴矩的战绩这次被掩盖下来。后来,裴矩又奉命抚慰启民可汗,升任尚书左丞。隋炀帝即位后,任命他为护北蕃军事,主持西域的外交和商贸事务。裴矩不断使用反间计,斗垮了极盛时期的突厥帝国,使突厥分为东西两国,后来再也没有统一,为隋朝争取了一个可以纵横的对象。他周旋于各部族,多次用计调拨突厥、土谷浑、高昌、铁勒、伊吾等部,使他们火并,给隋朝极大地减轻了压力。经过多年考察,他还写出了《西域图记》三卷呈给隋文帝,正文如今已经遗失,只留存序文。我们只从最后两句便可见到他的视野与胸襟之广。
“圣情含养,泽及普天,服而抚之,务存安辑。故皇华遣使,弗动兵车,诸蕃即从,浑、厥可灭。混一戎夏,其在兹乎!不有所记,无以表威化之远也。”他对自己的外交能力极为自信,认为凭外交就可以混一戎夏,他也是按照这个方略去做的。
因为裴矩才能卓越,成绩斐然,他所制定实施的外交政策影响深远,也引起外国学者的关注,在中亚的一些高等院校,甚至有人专门研究裴矩,出现了一些介绍他生平的外文专著,反到是国人对他知之甚少。抛开他的历史定论,仅从他的外交贡献,我们有必要讲述他的功劳,以为后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