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双11,某猫开场12分28秒即突破100亿,以单日交易总额912.17亿元的成绩,高调度过了双11的第七个年头。七年 “买买买”,当购物的狂潮逐渐消退,消费者忽然之间发觉:在这一笔笔消费中,有很多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这一桩桩由双11购物狂潮促成的不理智消费,成为了横亘在消费者与双11之间的“七年之痒”,且有越搔越痒之势。而在这一片痒势中,另外一股以理财治财为主旨的风潮,也在以陆金所为代表的理财平台引领下,蔚然成风。
看起来很美的价格,也许并不全比平时低
这两天,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们当初学习网购的初衷,竟然是为了省钱。”诚然,由于消费环节的简省,有些商家确实做到了低价实惠,“五折”真经引英雄竞折腰,你出优惠我得实惠,你乐我乐大家乐。然而,也有部分商家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耍了一场“抬高价格后再五折”的花枪。很多消费者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参与促销的商品,价格肯定都是优惠的,直到购物狂潮消退后才幡然醒悟:买到的东西价格也许并不全比平时低。
触手可及的省钱,省的和花的比到底哪个多?
七年,双11一直在变,消费者的消费初衷也从单一的“省钱”,演变成了如今的“为了省钱”的理智购买+“因为便宜不买亏了”的冲动消费。看似一样的消费目的,在消费心理学上看,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理智型消费者在双11看到的是比平时实惠的价格,经过正确判断后产生的决策行为,确实能够达成“省钱”的目的;而那些持有“因为便宜所以不买不行”想法的消费者,却实实在在就是贪小便宜的心理作祟。很多时候他们所买的其实自己并不需要,只是因为抵抗不了贪便宜心理的怂恿,才陷入了“买到就是赚到”、“不买就亏”的病态逻辑中,而事实上,到底是得了便宜还是花得更多?答案显而易见。
全民“买买买”的狂欢里,守住理智很重要
相比往年,今年双11还新加入了双十一晚会,彻底将双11变成了一场全民娱乐盛事,变成了电商行业与消费者的集体狂欢。在周围都充斥着“买买买”的狂热气氛中,似乎不跟着这股消费大潮起舞,就是“不合群”“不应景”。盲目随大流的不理智消费,让消费者既损失了自己的钱包,又变成了迷失自我的“剁手党”。
有报道显示,一名网购7年的剁手党,其人均年购买次数538次,人均购买商品数为221.48件,而人均年购物总额也达到了惊人的16.16万元,这其中,必需消费所占的比例很小。假如这部分消费者能够以更加理智的头脑,将非必需花费用于合理理财,以平安陆金所为例,8.4%的年化利率不仅能够将本金锁定,一年理财下来,还可以产生超过3000元的理财收益,那若是7年都坚持理智消费,合理理财呢?
如此,与网购的这一场7年“婚姻”中,不理智的消费行为到底让你“痒”掉了多少财富,结果一目了然。
陆金所狂撒10亿红包,止痒还应靠理财
双11发展至今,已成为互联网文化与消费行为相结合的全民性消费狂欢日,这一现象短时期并不会消亡,这一场“痒”还是会继续存在,可当大多数人还在为不理智消费而懊恼哭泣的时候,也有一部分消费者选择理智消费,将眼光投向合理理财,将财富留下。这其中,尤以陆金所最受青睐。
作为平安集团旗下互联网金融业务中的先驱,平安陆金所可谓是承载了整个集团在互联网化业务布局中的关键一环。时值陆金所四周年庆,狂撒10亿红包活动火爆开抢,仅上线一天就受到消费者的热捧,这也在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了理性消费的回归。对此陆金所金融专家提示:购物行为并无过错,只有理智对待消费,合理分配财富,才能充分享受双11带来的购物乐趣,止住网购7年不理智消费带来的“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