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蓝字关注『天涯客旅游』
天涯客,无所不在的相逢
图文/老杨
编辑/黄阿灰
在南太平洋群岛里,斐济与诸岛国一样,有着大海的碧绿、天空的湛蓝、落日的斑斓;除此外,如果说起斐济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比起其它岛国,“食人岛”的称谓更加声名远播。
先补脑:斐济在这里
斐济人很热情,大老远就向你问好:Bula!但要是谈起自己的历史,那就语焉不详、很难为情。因为他们也说不清楚自己来源的所以然以及之所以然,于是产生了“传说”:
一个传说是,某年某月某一天,一只蛇爱上了一只鹰,生了两枚蛋后,鹰变心了,去了“诗和远方”,在蛇的孵化下,从蛋里出来了两个人….于是斐济群岛人的历史就这样开始了。
另一个传说比较“接地气”,一个名为Lutunasobasoba的大酋长带着族人在大海里遭遇风暴,迷失了方向,漂呀漂呀,结果漂到了这片新土地,从而开始了斐济历史。酋长登陆之处,如今叫First Landing,在斐济主岛中西岸的Vuda Marina港口附近,约2英亩的左脚形状一块地。
First Landing
First Landing远方的海水突然深蓝,是海底在此突然下沉,是海里的一条“悬崖峭壁”。
斐济的历史离不开英国人,斐济博物馆的建筑风格也呈现出浓烈的殖民色彩。
斐济在1874年沦为英国的领地,此后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直到90多年后的1970年才独立;然并卵,经过27年的“自我奋斗”后,斐济人发现自己孤零零地漂浮在大海上很难“实现自我”,于是又要求恢复英联邦成员资格;再之后2006年斐济发生军事政变,一度惹恼了国际社会,又被英联邦取消“会员资格”;(中国除外,“中斐友谊”也从此时,特别是经温总理在当年年底的适时出访后,更加亲密起来。)经过“多方努力”、通过“八年抗战”,在斐济政府与人民“精诚所至”下,直到2014年,英联邦终于“金石为开”,又一次接纳斐济重新加入“大家庭”。那一天,斐济全岛一片欢腾,欢腾得如火如荼,斐济国旗又可以使用英联邦Logo啦!
斐济博物馆前的英国建筑风格的钟楼
斐济国旗,英联邦Logo
斐济建国至今的46年里,共发生了4次军事政变,主要原因是种族矛盾。1970年2次、2000年1次、2006年1次,平均10来年政变1次。51%斐济族人(Fijian)与44%的印度族人(Indo-Fijian),虽势均力敌,但饭总吃不到一个锅里面。
印度裔入斐是在英国殖民时期,为了开垦的需求,从当时亦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引进而来。1881年,印度裔在斐济仅588人,但到了1946年,“勤劳”的印度裔白天种甘蔗、晚上搞生育,人口一下子超过了斐济人,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在岛内一直遥遥领先;斐济人知耻而后勇,在夫妻们的不懈努力下,直到1996年,斐济土著的人口数又恢复到龙头地位。目前全岛人口总数约90万。
由于斐济土著土地禁止买卖的问题,使得印度裔在斐济迟迟无法实质性拥有土地权。当印度裔人口数超越斐济土著时,斐济人因为担心大权旁落,不仅举行政变,还修正宪法,让印度裔不可能成为斐济总统。
尽管,若无印度裔劳动力,斐济难以“旧貌换新颜”;但由于这一原因,斐济博物馆对印度裔的“贡献”展示并不“完整”,只用了简单的几组图文简述了印度裔(Indo-Fijian)到斐济开垦的状态。
印度裔斐济人
还有一种“不完整”,博物馆里的不少珍藏都是来自于邻边岛国。他们解释为,“我们斐济的也是这样的,反正长得都差不多。”
但,“完整的”又不情愿说,比如斐济土著“人吃人”的历史。
可见,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的实践形式,在面对我群文化和他群文化时,如何展示自我,又如何应对社会的期待,每一座博物馆都有一套自己的述说,都有主观述说的价值核心,无论是哪种功能取向的博物馆内涵都有其特有的“社会化”及“文化化”的逻辑。所以,当我们置身于斐济博物馆,不得不“融入”这家博物馆的“相关背景”,以便于更好地“透过现象看本质”。
据称,斐济岛有2500年的食人历史,直到19世纪中期,经过西方传教士的“洗脑”后才宣告“戒人肉”。
19世纪80年代,斐济主岛北部的Rakiraki的Ratu Udre Udre酋长去世,这位最著名的食人者,至今保持着“吃人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他每吃一个人,就用一块石头记录,在他死后,这些计数的石头都堆在他的坟墓旁,下葬的时候,他坟前的石头有872块,也就是说,他一生中至少吃了那么多人。据他的后代说,老酋长特爱“吃独食”,每吃一个战俘,都会吃干吃净,从不给其他人“分享”,吃不完的部分,就装入一个盒子里留着他下一顿吃。根据当地信仰,如果能吃掉1000 个人,就将获得永生。如今,他的坟墓依然存在,距离国王路(King Road)只有几公里。
食人酋长Ratu Udre Udre的坟前石头
斐济史上的“食人”片段是不可磨灭、也无法回避的,但在博物馆只不过“寥寥数语”。一些专门用来吃人的餐具格外引人注目,这些餐具平时被保管在“灵屋”(Spirit House)里,只有在食人的仪式上才舍得拿出来用。部落里地位较高的人,如酋长、祭祀等,是神圣之人,不能直接触碰食物,由其他人用这种叉子来喂食。一个斐济当地人对我们说,“西方人吃起来像牛肉,有点儿硬;中国人吃起来像鸡肉,比较嫩,但有点儿酸” 、“土著人最爱吃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听得我们毛骨悚然。
几十年里,不少人类学家、考古学家一直在研究斐济当地的食人习俗。他们发现,斐济土著人大都是敢于与鲸鱼搏斗的非常优秀的渔夫,也发展出了农业技术。所以说,吃人的动机并不是因为粮食短缺,就是单纯的尚勇行为和复仇心理。由于岛屿的土地资源稀缺,致使部落之间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吃掉敌人便成为一种公开的“羞辱仪式”,还可以减少资源分配的“分母”;于是,在几个世纪里,“人吃人”在斐济岛逐渐演变成当地一种强大的社会规范。在这里的村寨中,人骨成堆,便是勇敢的象征。
食人叉子
用来砸人脑壳的锤子
食人现场历史图片
斐济的食人习俗是由一些西方传教士们传扬开来的,最为广泛的,便是英国传教士托马斯贝克(Reverend Thomas Baker),他被吃得只剩下那只“不好吃”的鞋子,至今陈列在斐济博物馆。
1867年,时年35岁的贝克怀着梦想、怀抱圣经来到了这个美丽小岛。为了表示敬意,他摘下了自己的帽子,希望与部族首领交换。由于语言不通,贝克自作主张将族长头上的梳子取了下来,并将自己的帽子戴到了对方头上。谁知,按照当时土著人的习俗,任何人都不允许触摸首领的头部。就是现在去斐济,游客都会被告知不要随便摸小孩子的头,即便自己真心喜欢斐济的少年儿童。显然,“没文化”的贝克传教士就这样犯了土著的“天条”;愤怒的村民不由分说,将贝克绑了起来,然后用斧头砍死;并在尸体上抹了油,开始火烤、水煮;最后,土著人围坐在一起,把他的尸体吃了个干干净净。文献记载,贝克身上所有能吃的东西都吃了,包括衣服;至于脚上的那只靴子,他们煮了一个月的时间,由于“太硬、无法下咽”,才保留了下来,这才作为“残骸”,随同贝克当年用过的《圣经》和梳子,放在博物馆里展出。贝克被吃后,斐济一度被欧洲人称为“食人岛”。
百年后,2003年的一天,斐济岛上演“感人一幕”:该岛居民集体为这位被吃掉的英国传教士的11名后裔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道歉仪式,希望他们原谅自己的祖先在136年前吃掉了他们的祖先;希望通过真诚的“赎罪”,为斐济小岛的未来祈福。
那天,全岛气氛沉重。斐济总理Laisenia Qarase专程赶来,数名土著帅哥手持利斧守护在仪式现场,几名土著美女献出30根珍贵的抹香鲸须作为馈赠礼物。鲸须在斐济是财富的象征。据说,那一天,数百名斐济人席地而坐、低头忏悔,还流出了沉痛的眼泪;据说,那一天,斐济人一下子把贝克后人感动得稀里哗啦…
用来吃贝克的叉子和锅
在博物馆,还有一个“亮点”,即展示出抵达斐济的第一个中国人——梅百龄(Moy Bak Ling)。这位广东台山人,最初是怀着“梦想”在澳洲淘金,由于矿区的条件太艰苦,就买了一条小帆船,又怀着“梦想”于1855年从澳洲漂到斐济,并在主岛(Viti Levu)东边的Levuka小岛上定居下来。作为第一个只身驾船、成功来斐的华人,这一年,梅帅哥才20岁;?也是这一年,他未来的妻子——林mary在中国刚刚出生。由于林MM当时没有裹足,于是被从“远方”回来的梅先生一见钟情又带去了“远方”。梅夫人是多子多福之人,生了8个孩子,活了101岁,当然她也是第一个来斐的华人女性。看来,梅林夫妇在“远方”的斐济岛真正找到了他们的“诗”。
梅先生“全家福”
梅先生当时定居的Levuka小岛,是斐济的第一个首都,后被苏瓦(Suva)取代。Levuka于几年前被列为世界遗产,斐济的第一家报社、第一家邮局、第一家商店、第一家旅馆、第一所公立学校….等等的“斐济第一”都创始于此。主要街道——海滨街(Beach Street)就200-300米,徜徉在这里,那感觉与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完全不具可比性。
Levuka,斐济当年首都的“长安街”——海滨街Beach Street
习惯于赤脚行走的斐济人,那脚底板比鞋底子还“扎实”
90万人口的小国,在里约奥运会获历史首金,全国放假三天
颁奖嘉宾是英国Anne公主,斐济是英联邦成员国,获奖队员双膝下跪接受金牌。英殖民“风采”处处在,哪怕斐济人站在奥运金牌领奖台上,哪怕斐济队以43:7的比分战胜英国队。
斐济是一个与中国外交关系不错的国家。去年反法西斯大阅兵中,那6个穿裙子的“方阵”就是斐济官兵。在南太平洋各国中,也只有斐济才让我们的科考船“远望6号”在此补给。由于船上天线密密麻麻,当地斐济人称之为“间谍船”。我们想,我们的科考船能在此补给,当然不全是“友好”,也是有代价的。
停泊在斐济首都suwa港口补给的中国远洋6号科考船
反法西斯大阅兵中的斐济方队
斐济博物馆的一个女士说,博物馆资金来源渠道很多,但最大的资金来源是来自“中国政府”,博物馆也会举办一些活动让当地人更认识中国文化,他们与斐济南太平洋大学孔子学院还共同举办过“中国文化体验日”活动。
一个国家级的博物馆,而且还被称之为“南太平洋最重要、最壮观、最令斐济人引以为傲的历史博物馆”,总让别的国家买单….这,听得我们莫名其妙;这,我们就搞不清楚这又是哪门子的“文化”了?
原帖还在更新中,
快戳【阅读原文】查看原帖,
等待楼主的更多分享吧。
天涯客是天涯社区旗下旅游论坛。更多好帖游记,请关注【天涯客旅游】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