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故事 唐诗故事:秦王破阵乐

唐诗故事:秦王破阵乐

陈友冰

唐诗与舞蹈(其一)

七德舞(秦王破阵乐)

白居易

七德舞——美拨乱,陈王业也。
七德舞,七德歌,传自武德至元和。元和小臣白居易,观舞听歌知乐意,乐终稽首陈其事。
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亡卒遗骸散帛收,饥人卖子分金赎。魏徵梦见子夜泣,张谨哀闻辰日哭。
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剪须烧药赐功臣,李绩呜咽思杀身。
含血吮创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
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
歌七德,舞七德,圣人有作垂无极。岂徒耀神武,岂徒夸圣文。
太宗意在陈王业,王业艰难示子孙。

  【翻译】

  七德舞,七德歌,从高祖武德年间传到今日的宪宗元和年间。元和年间的小臣白居易,听歌看舞了解乐曲的含意,乐曲终了,向君主叩头说说《七德舞》这件事。

  太宗十八岁便开始打天下举义兵,以他的神武英才,持白旄黄钺攻取长安和洛阳;生擒了割据头领王世充、杀死窦建德,四海平清。二十四岁便大功告成,完成统一大业。二十九岁登基为帝,三十五岁时就使国家强盛、太平。太宗平定乱世,建立大业为何能如此神速?就在于他能够与下级和百姓以心换心:太宗动用国家财政安葬阵亡将士,用钱赎回因饥贫被变卖的百姓子女;太宗他担心国之良臣魏征的病患形诸梦寐,另一位贤臣张公谨去世,太宗亲自治丧并不顾禁忌而痛哭失声;太宗他将三千宫女释放出宫禁,让她们自由择婿婚配;太宗他放四百囚犯回去与亲人团聚,这些囚犯如期归来竟无一人潜逃;太宗他不顾“不伤发肤”的传统剪自己的胡须为功臣配药,大将李绩感激涕零杀身图报;太宗亲自为将士疗伤甚至为中箭的创口吮血,大将军李思摩感动高呼要求效死。总之,太宗不仅本身英勇善战而且善于利用天时,用真心来感动人,收拾人心。以上的“七德”迄今已经有一百九十年,但朝廷,国民都还载歌载舞的纪念。

  今日歌七德,舞七德,太宗的上述言行,应成为后世无穷的典范。这并非仅仅是夸耀太宗神武和文德!太宗传下此歌此舞的用意,是为了向子孙后代讲述创业和守业的艰难!

  【简析】

  唐代,是中国封建王朝中一个空前繁荣强盛的时代,不但国家统一、疆土辽阔,军事和经济实力强大,而且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不仅唐诗登上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后代难以企及,音乐、舞蹈、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门类也蔚为大观,成为后人之追攀、学习的楷模。其中舞蹈至唐代已臻于极盛,已为历代史家所公认。至于舞蹈为何至唐代而臻于极盛,自然也引起研究者的兴趣,开列了多种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唐代的开国君主李世民起,对音乐舞蹈与风俗教化的关系,在认识上有着革命性的突破。在传统儒家经典中,一直强调舞乐的政治教化作用,所谓“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正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正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礼记·乐记),让音乐带上浓厚的政教色彩,这对后世的影响极大。李世民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一世英主,在音乐与政教的关系上有的新的见解。他认为音乐是创作者情感冲动的产物,它的哀乐,与欣赏者的心情有关,与国家兴衰并无多大关系。他与侍臣们对此有过一番争论,记载在《新唐书》的“礼乐志”中。唐太宗对侍臣们说:“音乐是古代的圣人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它同国家的兴衰没有什么关系”。御史大夫杜淹不同意太宗的看法,他举历史为例说:“南朝时陈朝快灭亡时,出现了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齐国将亡时,出现了哀怨的《伴侣曲》,让人听了觉得悲伤。这就是《礼记》上说的‘亡国之音充满哀伤和愁思’。按照这种说法,音乐与国家兴衰是有关系的”。太宗说:“音乐之所以能产生哀伤或愉悦的效果,与听众本身的情绪有关。一个国家快灭亡时,民众心中自然充满愁思,所以听到《玉树后庭花》或《伴侣曲》这类歌曲,就会感到悲伤。今日《玉树后庭花》、《伴侣曲》歌曲仍在,为你再演奏看看,你听了一定不会再感到悲伤”。唐太宗的活有一定的片面性,因为他只从接受者的角度谈音乐的感染了,忽视了创作者或演奏者的情感投入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但是,音乐或舞蹈在李世民眼中不再被不适当地抬到关乎政权兴亡、风俗厚薄的道德高度,更多地从音乐本身出发,注意到它与“人之哀乐”的密切关系及感发人心的作用,无疑是对传统礼乐观的大胆修正,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种思想观念的解放,既有利于舞乐摆脱“礼”的束缚,使自身得到更大的发展,使音乐舞蹈达到有史以来的极盛时期;也为供祭祀、朝会的雅乐让位于以观赏娱乐为主的俗乐大开了方便之门,以至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慨叹:“至唐而(雅)舞亡矣”。《秦王破阵乐》创制和流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秦王破阵乐》是一部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宫廷乐舞,是由唐初军歌《破阵乐》发展而来。据《唐书·乐志》“唐制,凡命将出征,有大功献俘馘,其凯乐用铙吹二部,乐器有笛筚篥箫笳铙鼓歌七种,迭奏《破阵乐》等四曲:一《破阵乐》,二《应圣期》,三《贺圣欢》,四《君臣同庆乐》”。高祖武德三年(620),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地方割据势力刘武周,巩固了刚刚建立的唐政权。其将士赞颂秦王的功绩,为旧曲《破阵乐》填入新词:“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曲名也改为《秦王破阵乐》,由宫廷乐队演奏。唐人刘餗《隋唐嘉话》对此有具体的记载:“太宗之平刘武周,河东士庶歌舞于道,军人相与为《秦王破阵乐》之曲,后编乐府云”。唐代的宫廷乐队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为雅乐,做着演奏,称为“坐部伎”,下部为俗乐,站着演奏,称为“立部伎”。《秦王破阵乐》的表演队伍属于“立部伎”即俗乐。至于《秦王破阵乐》的演出规模和创作经过,《新唐书·礼乐志》中也有具体的记叙:“太宗为秦王时,征伐四方,民间作《秦王破阵乐》之曲。及即位,享宴奏之。贞观七年(633),太宗亲绘《破阵乐舞图》,诏令魏征、虞世南作歌词,更名为《七德舞》”其尾声为歌者和曰:“秦王破阵乐。”至此,才形成了完整而壮观的燕乐大曲《秦王破阵乐》。也就是说,这个《秦王破阵乐》是唐太宗亲自从军中将士的歌舞改编并改名的。唐人杜佑《通典》和宋代郑樵在《通志》中还具体介绍了李世民改编此舞乐的具体细节:“乃制舞图,左圆右方,先偏后伍,交错屈伸,以象鱼丽、鹅鹳”。“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回互,以象战陈之形”“后令魏征、褚亮、虞世南、李伯药更制歌辞,名曰《七德舞》”,“令起居郎吕才依图教乐工百二十人,被甲执戟而习之,以象战陈之形。”“元日、冬至,朝会庆贺,与《九功舞》同奏。”(杜佑《通典》卷146,郑樵《通志略》“乐略”第一)。所谓“七德”,本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指君王应具备的“禁暴、戢兵、保大、保功、安民、和众、丰财”七种德行。它以恢弘的气势,壮阔的场面,表现了唐初统治者开国的英武豪迈之气和大唐国威,表现了新兴王朝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按照太宗亲绘《破阵乐舞图》,这个舞乐的队伍由128名披甲执戟的壮士组成,佈成战阵,舞蹈分为三段,每段四种战阵。其中舞者“往来击刺,疾徐应节,抑扬蹈厉,声情慷慨,相传观者莫不扼腕踊跃,凛然震悚”(王溥《唐会要》)。该舞乐原属于立部伎,但是因为这部大曲在演奏时杂以热烈欢快的龟兹乐,擂起大鼓,声震数里,摇荡山谷,不仅能显示国家的统一和强大,而且还表现出某种气度和魄力。无论是朝会大典所用的《九部乐》、《十部乐》,还是宴飨娱乐所用的《立部伎》、《坐部伎》,都列有《破阵乐》。据段安节《乐舞杂录》记载,在宴请藩国时表演此节目时,还将战马引入表演现场增加真实的战斗气氛。今日敦煌莫高窟217号壁画《破阵乐舞势图》即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场场面。

敦煌莫高窟217号壁画《破阵乐舞势图》

绛州鼓乐《秦王点兵》1992年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赛”获金奖

  《秦王破阵乐》与《九功舞》、《上元舞》为唐太宗时代的三大舞乐。魏征、虞世南等为《秦王破阵乐》填写的歌词,今已不见,现存于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九十七卷“新乐府”中的《七德舞》(《秦王破阵乐》)为中唐诗人白居易所作。白居易(772—846),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曾祖父时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晚年曾官至太子少傅,因此人称“白太傅”。又因葬于洛阳龙门香山,后世又称之为“白香山”。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现实主义的诗歌运动——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其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影响非常广泛,流传到海外和少数民族地区,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对日本、朝鲜的古代文学影响很大。有《白氏长庆集》传世。这首《七德歌》也是从他“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宗旨出发,针砭现实,通过咏歌歌颂唐太宗李世民的七大功德,以启发中唐以后君主以太宗为效仿,励精图治,延续大唐盛世。下面对此诗略作分析:

  “七德舞——美拨乱,陈王业也”为题下注,点明此诗的创作意图,是要赞颂太宗拨乱反正,开创了大唐基业。这种“题下注”,也是他写的“新乐府”统一的格式,叫做“篇首标其目,卒章显其志”(题目之下标出其创作目的,诗歌结尾处点明作者态度),如《卖炭翁》题下注:“刺宫市也”,《井底引银瓶》题下注:“止淫奔也”。

  下面三段:

  “七德舞,七德歌”至“乐终稽首陈其事”为第一段,交代“七德歌舞”的流传时间爱你:从高祖武德年间直到白居易生活的宪宗元和年间。自己是看过七德歌舞表演后顿生无穷感慨,才产生创作冲动的。

  第二段从“太宗十八举义兵”至“天下至今歌舞之”,是全诗主体部分。主要是通过一个个个具体事例来咏歌太宗秉承圣人教诲,有完备的“禁暴、戢兵、保大、保功、安民、和众、丰财”七种德行:

  首先是“禁暴”,推翻隋炀帝的暴政:“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李世民18岁便开始随父亲起兵,是中国历史上起兵时候最年轻的创业皇帝之一,他不仅作为统帅和将领用兵如神,还作为勇士,单枪匹马地冲锋陷阵。“白旄”,装饰着白旄尾的大旗;“黄钺”,漆成黄色的大斧,这都是帝王的仪仗。“定两京”,指平定乱世,攻克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大唐建国最重要的战役,几乎都是李世民指挥的。“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充”指王世充,“窦”指窦建德,是隋朝末年两支有名的割据武装,特别是攻打窦建德时,李世民以三千铁骑击败了窦建德的十万精兵,敌我力量比达30:1有余。实际上,李世民当时剿灭的各路群雄还有刘武周、宋金刚等等,都是很强的地方割据势力。推翻前朝的统治,一般都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才能完成,而李世民只用了6年的时间就大功告成,24岁时,父亲李渊称帝。

  接着咏歌“戢兵”:“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李世民29岁即帝位,仅仅用了六年时间,便结束了隋末大动乱后民生萧条、百废待兴的局面,天下呈现一片繁荣、太平的景象,出现了后代史家称道的“贞观之治”。“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是白居易设问设答,推究唐太宗为何能如此迅速的达到“贞观之治”,白居易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唐太宗能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关心部下,对人能推心置腹。这也是诗人创作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所在,为后世君主提供效法之楷模。所以下面不再将“七德”中的后“五德”一一分开列举,而是列举数例,咏歌太宗是如何为百姓设身处地、对部下推心置腹,从而实现保大、保功、安民、和众、丰财”的:

  “亡卒遗骸散帛收,饥人卖子分金赎”,是咏歌太宗关心烈士、遗孤,救死扶伤。贞观初年,唐太宗下令收埋战乱中所有战死者的遗骸,祭祀后安葬;因为不忍有零落未葬的,后来又追加了一条命令,凡是收葬无主尸骸的人,官府给予布帛答谢。贞观二年,国家刚刚安定不久,就发生了大饥荒,民间发生了父母因饥饿卖子女的事情,太宗下令放出御府金帛,赎回被卖的子女,还给他们的父母。

  “魏征梦见子夜泣,张谨哀闻辰日哭”,是咏歌其关心下属尤其是清正廉明的官吏,侧面赞颂太宗善于纳谏,以至国家政治清明。敢于讽谏的直臣魏征病危,太宗担忧其病情,半夜做梦,梦见魏征来辞别,于是惊醒,忍不住哭泣。这一天晚上,魏征果然去世了,太宗亲自为其题写碑文道:“昔殷宗得良弼于梦中,今朕失贤臣于觉后”,(从前殷高宗武丁,在睡梦之中得到良臣傅说;而现在我呢,却在醒来之后失去了贤臣魏征),史书记载魏征死的时候没有一间像样的寝宫,没有留下一点财产,可见其清廉。“张谨哀闻辰日哭”是说另一位贤臣张公谨去世时,太宗亲自治丧,悲不自禁,有司慌忙说:“现在太阳位于辰位,根据阴阳忌讳,不能哭,哭了不吉利,”太宗却道:“我们君臣的情义深重,像父子一样。我的悲痛发自于内心,还能管它是什么时辰呢!”说完痛哭。“怨女三千出后宫,四百死囚来归狱”是咏歌太宗不贪私欲,关心民瘼。贞观元年,唐太宗命令将三千宫女放出,让她们“任求伉俪”(随她们按自己的心愿去寻找爱情和伴侣,这是历代帝王中很难做到的,这也是太宗为后代作出的“帝范”“四百死囚来归狱”是说太宗时期,为了避免冤情,死刑是非常谨慎的。刑部要向皇帝奏请4次,都得以获准才能判死刑,而且唐太宗每年秋天都要视察监狱,每个死刑犯年终都还有一次亲自向皇帝申诉的机会。贞观六年,唐太宗跟以往一年视察监狱,询问是否有冤案,四百个死刑犯都说没有冤情,自己是罪有应得,应当判处死刑。唐太宗被他们的诚实以及法官的严谨感到,起了恻隐之心,于是放他们回乡归家,要他们明年秋天再来执行死刑。次年秋,四百囚犯全部来到狱中,无一私逃,唐太宗于是下令特赦了他们简直是个政治奇迹。“剪须烧药赐功臣,李绩呜咽思杀身”仍是在咏歌其关心下属,但角度变成部下愿意为其效死的原因交代:太宗早年亲自征战,与将领们恩义深重。古代汉族遵从圣贤教诲,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弗敢伤也”看得很重,不理发、剃须。但大将李绩卧病久治不愈,医生说要龙须烧灰配药,太宗便亲自剪下了自己的胡须为其配药。李绩服药后病情好转,感动呜咽,要求杀身以报。“含血吮创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是说将军李思摩不幸中了箭,太宗怕他中毒,帮他吮血,李思摩裹好伤口便奋臂高呼,要求为皇帝效死。最后四句“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是强调文治比武功更重要,关心民瘼、收拾人心、真心待人,以德治天下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太宗不仅善战,而且善于利用天时。用真心来感动人,使人心回归。这就在暗中交代了魏征当年不愿看《秦王破阵乐》的原因,也暗中交代了太宗要将《秦王破阵乐》改写为《七德歌》的原因。太贞观之治至今已经有一百九十年,朝廷,国民都还载歌载舞的纪念。

  第三段从“歌七德,舞七德”到结尾,属于“卒章显其志”,点破创作意图。指出太宗传下的“七德歌”,并非是要去夸耀自己的神武圣文,而是要告诉后代君王,创业难,守业更难。作为君主要兢兢业业、时时事事想着部下和百姓,这样才能天下太平。太宗皇帝为此率先垂范,作出了榜样。《旧唐书》说唐太宗“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这就是唐太宗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由来。

  《秦王破阵乐》不仅与《九功舞》、《上元舞》为唐太宗时代的三大舞乐,也是唐代三大舞乐之一(另外两个是“胡旋舞”、“霓裳羽衣舞”)。至于为何改称《七德舞》,这与唐太宗在通过征战统一全国后的治国理念以及善于纳谏皆不无关系。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魏征“欲上偃武修文,每侍宴,见《七德舞》辄首不视,见《九功舞》则谛观之”(《通鉴》卷194,贞观七年正月)。时为谏议大夫的魏征为人清廉耿直,为国为民敢于抗颜直谏,而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不委曲求全,很受太宗尊重。这段记载是说魏征考虑到“马上的天下,不能在马上治之”,必须偃武修文,以德治天下。而《秦王破阵乐》是歌颂李世民亲率大军身先士卒的征讨武功,与魏征心中当前的治国理念不符。《九功舞》也是唐太宗时代的三大舞乐之一,据《新唐书·礼乐志十一》:“九功舞者,本名《功成庆善乐》。太宗生于庆善宫,贞观六年幸之,宴从臣,赏赐闾里……帝欢甚,赋诗。起居郎吕才被之管弦,名曰《功成庆善乐》。以童儿六十四人,冠进德冠,紫袴褶,长袖,漆髻屣履而舞,号九功舞”。但《九功舞》与《秦王破阵乐》的主题不同,它是表达要追蹑上古圣贤,倡导教化、德育天下,如首章“钧天舞”中就提到要以尧舜为典范去德被海内,所谓“舜风攸偃,尧曦先就。睿感通寰,孝思浃宙。奉扬先德,虔遵曩狩”(《全唐诗》卷13“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所以魏征在乐队表演《秦王破阵乐》时低头不看,表演《九功舞》就认真看、仔细听。《资治通鉴》记载的比较简略,一些笔记记载这个转变过程则较为详细:

  如前所述,该曲最早演奏是在高祖武德三年(620),太宗此时作为秦王亲征割据势力刘武周之时。太宗即帝位后,每逢元日、冬至和朝会也必奏此乐,一直延续到贞观六年(632)。这年夏四月,太宗率百官赴新落成的“九成宫”巡幸。“九成宫”在今陕西麟游县城西2.5公里,原为隋之“仁寿宫”,贞观五年(631)加以扩建,更名“九成宫”,形容宫殿的多重、高峻,并置禁苑、武库及宫寺。巡幸之中有醴泉从地下涌出,朝野认为是“天降之福”。于是太宗命魏征撰《九成宫醴泉铭》,文中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又命76岁的著名书法家欧阳洵书碑。书法高华浑穆,丰厚挺拔,既有晋人风韵,又开唐人新风,是千余年来楷书登峰造极之作,这就是中国书法中的极品《九成宫醴泉铭》碑。撰文书碑的同时,在庆贺酒宴上照例要演奏《秦王破阵乐》、《九功舞》和《上元舞》这太宗时代的三大舞乐,众大臣随之起舞,唯有魏征“不为动容”。太宗很奇怪,询其原因。魏征奏曰:“天下既定,当偃武修文,常奏破阵乐,与国不利”。魏征曾是割据势力李密、窦建德的旧部。如此不避利害作出上述建议,让太宗动容。太宗表示:“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旧唐书·音乐志)。于是决定依据上古圣贤为君主制定的“七德”,将《秦王破阵乐》改为《七德舞》,并令魏征、虞世南等依此改词,在第二年元旦时正式演奏。

  将《秦王破阵乐》改为《七德舞》,不仅表明唐太宗从善如流,善于纳谏,“千古一人而已”(资治通鉴),更重要的是以此为标志,表明太宗执政后指导思想的转变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由从军从军征战统一天下转变为和平治理、民富国强,实现了历代史家称道的“贞观之治”。这也是白居易创作这首《七德歌》的目的所在。因为白居易生活的中唐时代,已经是民生凋敝、弊政累积,我们从他的新乐府《卖炭翁》、《轻肥》、《杜陵叟》等诗章中亦可知其一斑。在白居易看来,唐王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是个关键,而安史之乱又恰恰是由于君主不修“七德”而造成的。他在著名的《长恨歌》中,就谴责“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唐玄宗奢侈骄淫,不顾民生,整日在“高耸入青云”的骊宫别馆中歌舞享乐,“缓歌慢舞凝丝竹,终日君王看不足”。对外则穷兵黩武,不断征战“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作为关心民生和国家前途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宗旨就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就是要“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报与天子知”(《寄唐生》)。所以他在《七德歌》的结尾,皆歌颂太宗点明创作意图:太宗作《七德歌》并非是要去夸耀自己的神武圣文,而是要告诉后代君王,创业难,守业更难。作为君主要兢兢业业、时时事事想着部下和百姓,这样才能天下太平。以此来打动和说服宪宗皇帝,实现唐王朝的中兴。

  最后想说的是,《秦王破阵乐》的后世影响也是巨大的,它几乎贯穿整个唐代,能在唐代流传如此之久,不仅因为它被列入部伎乐舞在宴飨娱乐时表演,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纪功舞蹈”,为唐代统治者世代承袭:太宗之子高宗李治继位后,又将《七德舞》改编成《神功破阵乐》,由原来表现战斗阵势场面改成了祭祀仪式形式,从此《秦王破阵乐》成为整个唐王朝所保留的传统祭祀节目;玄宗李隆基又在《秦王破阵乐》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小破阵乐》。《小破阵乐》在表演形式方面也出现了男子集体舞、女子集体舞和四人舞,后来还被改编成杂技的《破阵乐》。

  《秦王破阵乐》当时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亦负盛名:据《新唐书?吐蕃列传(下)》记载: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即《秦王破阵乐》产生195年时,唐朝与吐蕃结盟。当唐使者到达吐蕃参加结盟仪式时,吐蕃设宴款待唐朝使者时,奏的就是《秦王破阵乐》。

  另据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玄奘到达印度后,印度国王尸罗逸多在召见他时就曾问起“至那(支那)国秦王天子”统一天下的种种事迹和创作《秦王破阵乐》的情形。玄奘告诉他:“至那者,前王之国号”,现在叫做“大唐”,然后向印度王尸罗逸多介绍唐太宗的种种德政:“秦王天纵含弘,心发慈愍,威风鼓扇,群凶殄灭,八方静谧,万国朝贡”

  在武则天执政时期,一位名叫粟田正人的遣唐执节使将《秦王破阵乐》带到了日本,从此《秦王破阵乐》便在日本流传至今。《秦王破阵乐》原曲谱在中国国内已无遗存,但在日本却有9种传谱保存至今,即:五弦琵琶谱《五弦谱?秦王破阵乐》,筝谱《仁智要录?秦王破阵乐》,琵琶谱《三五要录?秦王破阵乐》、《三五要录?皇帝破阵乐》、《三五要录?散手破阵乐》,笙谱《凤笙谱吕卷?秦王破阵乐》,筚篥谱《中原芦声抄?秦皇(王)》,笛谱《龙笛要录?秦王破阵乐》等。后由何昌林将日本所存之唐传五弦琵琶谱《秦王破阵乐》录回并加以解译和改编,在国内流传。

  附录:《唐书·礼乐志》

  太宗为秦王时,征伐四方,民间作《秦王破阵乐》之曲。及即位,享宴奏之。贞观七年,太宗制《破阵乐舞图》,诏魏徵、虞世南、褚亮、李百药为之歌辞,更名《七德之舞》。”白居易传曰:“自龙朔已后,诏郊庙享宴,皆先奏之。《七德舞》歌词(略)

  太宗谓侍臣曰:“古者圣人沿情以作乐。国之兴衰,未必由此”。御史大夫杜淹曰:“陈之将亡也,有《玉树后庭花》;齐之将亡也,有《伴侣曲》,闻者悲泣。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以是观之,亦乐之所起”。帝曰:“夫声之所感,各因人之哀乐。将亡之政,其民悲苦,故闻以悲。今《玉树》、《伴侣》之曲尚存,为公奏之,知不必悲”。

  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五

  王曰“尝闻摩诃至那国有秦王天子,少而灵鉴,长而神武。昔先代丧乱,率土分崩,兵戈竞起,群生荼毒,而秦王天子早怀远略,兴大慈悲,拯济含识,平定海内,风教遐被,德泽远洽,殊方异域,慕化称臣。氓庶荷其亭育,咸歌《秦王破阵乐》。闻其雅颂,于兹久矣。盛德之誉,诚有之乎。大唐国者,岂此是耶”?对曰“然。至那者,前王之国号。大唐者,我君之国称。昔未袭位,谓之秦王。今已承统,称曰天子。前代运终,群生无主,兵戈乱起,残害生灵。秦王天纵含弘,心发慈愍,威风鼓扇,群凶殄灭,八方静谧,万国朝贡”。

今日演出的《秦王破阵乐》

唐诗的故事 唐诗故事:秦王破阵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9151/755920467155.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廉颇蔺相如故事

原文地址: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作者:兖州基督教会 战国时代赵国有一个忠良的人才名叫蔺相如,因为秦王应许用十五座城换赵国的和氏璧,有人把他介绍给赵王,他便带着璧往秦国去见了秦王。因为他看出秦王没有给城的诚意,便拿着璧倚着

圯上老人与张良的故事 《史记·留侯世家》 史记留侯世家

一只破鞋,成就帝王师——圯上老人与张良的故事2012-02-12 19:13:06|分类: 以史为镜 |字号订阅本文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石璧浅译:张良曾经在淮阳学过礼,于淮阳城东结识一个大力士,此人有神力,一只手能抛起一百二十多斤重的大铁椎,张良

睡美人的故事 女性传奇电影

睡 美 人 的 故事作者 RebecahFreeling译者吴蓓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和王后,他们每天都说:“噢,要是我们有一个孩子多好!”可惜,他们一直没有孩子。有一天王后在河里沐浴,一只青蛙爬近她说:“你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你会有一个孩子”。这是睡

我被女警捆绑押解的故事 押解的故事 电影

“我被女警捆绑押解的故事”2010-03-23 15:18在我犯案的八十年代,正值国内严打刑事犯罪的高潮期。犯罪嫌疑人(我接触过的)被抓捕、审讯时受到殴打、刑讯逼供几乎是一种普遍现象。我也没能例外,在便衣女刑警抓捕时,因为我负隅顽抗而被她

抗金名将岳飞和金山寺高僧道悦和尚的故事 岳飞金山寺

抗金名将岳飞和金山寺高僧道悦和尚的故事觉修编著  南宋的几位抗金名将,像李纲、宗泽、韩世忠与夫人梁红玉,岳飞父子等等,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名声,差不多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  今天,笔者不讲李纲、宗泽打退金兵的故事,也不讲韩世忠、梁

声明:《唐诗的故事 唐诗故事:秦王破阵乐》为网友毁忆演绎传说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